颈部神经源肿瘤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纵隔淋巴瘤、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纵隔淋巴瘤、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恶性神经鞘瘤
肿块紧贴胸膜,邻近胸椎见 类圆形骨质破坏区; 冠状位图像示肿块紧贴脊柱, 明显不均匀强化,呈蜂窝状、 可见分隔; 斜冠状位图像,肿块明显不 均匀强化,其内见杂乱的供 瘤血管
节细胞神经瘤。女,28岁 CT平扫及增强扫描示右 后上纵隔铸型生长的低密 度肿物,增强扫描局部轻 度不均质强化。
MR示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 可见“漩涡征”,增强扫描 晚期病灶明显不均质强化。
临床
➢ 早期常无症状,仅触及表浅淋巴结增大,或有不 规则发热、肝脾肿大、贫血。
➢ 中晚期常出现发热、疲劳、消瘦等全身症状。气 管、食管或上腔脉受压则出现相应症状。上墙镜 面受压时,出现颈静脉怒张和上腔静脉阻塞综合 征表现。
➢ 转移表现:1)淋巴瘤可侵犯肺、胸膜、骨骼及 全身其他器官和淋巴结。2)HD病变呈循序发展 蔓延,扩散时侵犯相邻的淋巴结或器官,仅少数 产生血行转移。3)NHL常为无序跳跃式发展
➢ 良性者边缘光滑锐利,可压迫邻近骨质造成骨 质吸收,压迹光整。
➢ 恶性者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楚,内部密度 不均匀。病变侵及椎管内外时,CT可显示病变 呈哑铃形态,诊断较容易。
影像表现(MRI)
➢ 肿瘤呈长T、长T2信号。增强扫描瘤体有明显强 化,囊变部分不强化。MRI对骨质破的显示不如 CT,但对瘤体与椎管的关系及脊髓是否受压等 显示则明显优于CT。
病理
➢ 病理上淋巴瘤分霍奇金病(Hodgkin disease,HD) 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 两大类,还可分为许多亚型。
➢ 霍奇金病以侵犯淋巴结为主,结外少见,常从颈 部淋巴结开始,向邻近淋巴扩散。非霍奇金淋巴 瘤常呈跳跃式,病变常广泛,结外器官易受累。
影像学表现(CT)

颈胸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颈胸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8生国塞腰匡型!Q!!生!旦筮j!鲞筮!翅£垡坠!竺』壁坠望璺!!!£塑!垡塑!丛鲤塑堕丛!!:!Q!Q:y!!:!!:№:2颈胸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陈关林李长虎李雄李金永黄敏【摘要】目的总结颈胸段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我科近5年来收治的15例颈胸段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情况。

15例肿瘤全切或次全切,14例行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结果除l例转移瘤因原发病并发症于术后2年死亡外,其余病例症状均获得改善,在最长36个月的随访中未出现脊柱后凸畸形。

结论M R I为诊断椎管内肿瘤的有效方法,术中应注意保护脊髓及神经根,内固定重建对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有重要价值,可防止远期后凸畸形的发生。

【关键词】椎管;神经源性肿瘤;诊断;外科手术D i agnos i s and s ur gi c al t r eat m en t of neur og eni c t um or s i n ce r vi c a l ver t ebr a and t ho r aci cver t ebr a C H E N G uan—l i n,LI C ha ng—hu,L I X i ong,L I Ji n一弘愕,H U A N G M i n.D epar t m en t of O rt hope-di c s,Pe opl e’s H os pi t a l of M a om i ng,M aom i ng525000,C hi na【A bst r act】O bj ect i ve T o s um m ar i ze t he di agnosi s and sur gi c al i nt er vent i on of i n t r as pi na l neur o—m a s i n ce r vi ca l ve r t e br a and t hor a ci c ver t ebr a.M et ho ds A r e t r ospec t i ve r evi ew w a s m a de o n15c a s e sof nt r a spi na l neur o m as of ce r vi ca l vert e br a and t hor aci c ve r t e br a i n l ast5year s.Tot al r e sec t i on or s ub—t otal re se ct i on w a s ach i ev ed i n all cases,and i nt er n al f i xat i on and f usi on w er e us ed i n14cas es.R es ul t sI n addi t i on t o1c ase of m e t a st a t i c t um o r di ed i n2yea r s af t er s ur ge ry becaus e of t he pri m ary di s ea se andc om pl i c at i ons,t he s ym pt om s of t he r em ai ni ng w e r e i m proved af t er s ur ger y,no kyphos i s i n t he l onges tf ol-l ow—up of36m ont hs.C o ncl us i ons M R I i s a n ef f ec t i ve w ay f or t he di agnosi s of i n t r as pi na l t um or s.Payat t ent i on t o prot e ct i ng t he spi na l c ord and ner ve r oot s dur i ng t he sur ger y.St a bi l i t y r e c ons t r uc t i on pl aysi m port a nt r ol es i n m ai nt ai ni n g st abi l i t y of s pi ne,and i t can pre vent t he occ ur r e nce of kyp hosi s.【K ey w or ds】S pi nal canal;N eu r og eni c;D i agno s i s;Su r gery椎管神经源性肿瘤的发病率位居椎管内肿瘤的第1位,多数为良性肿瘤,其中神经鞘瘤占约50%。

头颈部影像学PPT课件

头颈部影像学PPT课件

56
.
57
眼部外伤及异物定位
眼部异物分类:
①按位置分:眼内异物,球壁异物,眶内异物
②按种类:金属异物:
磁性:铁、钢、合金
非磁性:铜、铝、铅
非金属异物:玻璃、碎石、木
屑等。
③按吸收X线程度:
不透光异物(阳性):铁屑,矿石
半透光异物:铅矿砂,石片及玻璃屑
透光异物(阴性.):木屑、竹刺
58
.
59
.
3 肉芽型:以炎性肉芽增生和骨质吸收为主要表现。 肉芽组织表现为软组织样等密度;鼓窦入口和鼓 窦密度增高,边缘骨质吸收、模糊,窦腔无明显 扩大。增强扫描肉芽组织明显强化。
.
40
★泪腺肿瘤
Tumor of lacrimal gland
一、X线
泪腺肿瘤均可见泪腺窝扩大。 良性肿瘤呈压迫凹陷,无骨质破坏。 恶性肿瘤常见骨质呈蜂窝状破坏。
.
41
CT表现
★泪腺肿瘤
Tumor of lacrimal gland
眼眶外上方象限泪腺窝内边界清楚结节 状肿块,边界清楚,
平扫均匀等密度,增强后均匀强化
.
耳部 69










.
70
耳部
正常耳部高分辨率CT表现
.
71
耳部
正常耳部高分辨率CT表现
.
72
耳部
正常耳部高分辨率CT表现
.
73
正常耳部MRI表现
.
74
内耳的三维 重建图像
.
75
.
76
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and mastioditis

颈部淋巴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颈部淋巴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HL(41%)VS NHL(27%)。
分期
➢ 淋巴瘤分期:临床资料+影像表现+术中所见。 ➢ 临床资料:病史、体格检查、体液检查、白细
胞分类计数、骨髓活检(18%累及骨髓)。 ➢ 影像表现+术中所见:位置、大小、分布、转
移。 ➢ CT:颈部、胸部、纵膈、腹部、盆腔。 ➢ MR:颅脑、脊椎+脊髓。 ➢ 脑部累及患者建议行腰穿检查。
➢ 颈部结外发病率:Waldeyer环>鼻窦>唾液腺 >口腔>喉咽>甲状腺。
➢ 发病年龄:HL(双峰):20Y-24Y/80Y-84Y, 极少见于5Y以内;NHL :50Y-60Y。
临床表现
➢系统性症状:不明原因发热、消瘦、疲惫、 皮肤瘙痒、贫血、浅表淋巴结肿大或者多 种并存。
➢临近组织压迫、阻塞症状:异物感、喘息 等。
M,68,左侧牙龈肿痛1月。
喉咽淋巴瘤影像表现
➢约占喉咽肿瘤<1%。 ➢老年多见。 ➢多见于声门上区。 ➢表面光滑、息肉样、直径1-3cm,表面光滑。 ➢部分可沿粘膜下区浸润性生长,使喉腔环形 狭窄。
右侧声门上区淋巴瘤。
甲状腺淋巴瘤影像表现
➢约5%甲状腺肿瘤。 ➢女性多见。 ➢中位年龄为70-80Y。 ➢80%病例并有桥本氏甲状腺炎。 ➢可弥漫生长表现为甲状腺增大,也可为孤立 占位(80%)或多发结节(20%)。 ➢气管累及少见,多导致气管狭窄。
F,66Y,发现左甲状腺肿物2周。
鉴别诊断淋巴结转移瘤
➢ 多可见原发恶性肿瘤病灶。 ➢ 淋巴结坏死较常见,增强不均匀强化,
强化方式与原发病灶类似。 ➢ 部分可融合,境界欠清。
鉴别诊断淋巴结结核
➢以儿童、青年人多见,结核中毒症状。 ➢ 单侧,多发、多组淋巴结肿大。 ➢ 可见斑点状钙化,中央坏死,环形强化。 ➢ 可伴有其他部位结核表现,如肺部、咽部和喉 结核等。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三章学习指导及练习题目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三章学习指导及练习题目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三章头颈部一、学习目标1掌握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2.熟悉正常和异常影像学表现;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

3.了解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

二、重点和难点内容(一)鼻窦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1.鼻窦正常影像解剖及表现。

2.鼻窦异常影像学表现。

(二)颌面部各器官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1.颌面部各器官正常影像解剖及表现。

2.颌面部各器官异常影像学表现。

(一)名词解释1.窦口鼻道复合体2.眼眶动脉造影3.眼眶静脉造影4.泪囊泪道造影(二)填空题1.鼻窦瓦氏位主要观察窦、窦和窦。

2.鼻窦恶性肿瘤,CT扫描主要表现为和»3.CT扫描,腮腺位于后, 前, 和之间。

4.颌骨低密度区见于和等病变。

5.甲状腺病变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6.颈动脉体瘤起源于化学感受器,位于o7.甲状旁腺一般有个,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多见于、o8.甲状腺弥漫性增大多为、、o9.甲状腺肿瘤分良恶性两种,良性者多为,恶性者为甲状腺癌,以多见,其次为。

10.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是=11.鼻咽癌最好发的部位是.12.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好发年龄是,其增强扫描的特点是。

13.下咽部在临床上分为三个解剖区,即、、»14.咽部为一漏斗状纤维肌性管道结构,以和为界自上而下分为三部分,即、-O[5 .咽部软组织的基本病变包括、、、.16.急性咽部脓肿多见于.常因、、、等引起:慢性脓肿多见于、O17.鼻咽癌可分别或同时起源于鼻咽部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和鳞状上皮,按形态分为:、、、。

组织学分型国内常分为: 、18.鼻咽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三)单项选择题【A1型题】I.鼻窦华氏位,顕骨岩部上缘应重叠于上颌窦A.底部B.中部C.上部D.外1/3E.内1/32.上颌窦开口于A.下鼻道B.中鼻道C.上鼻道D.鼻咽部E.上中鼻道3.鼻窦炎症,在MR1扫描TzWI图像上呈A.低信号B.高信号C.等信号D.混合信号E.中低信号4.容易出现钙化的鼻窦炎是A.化脓性B.真菌性C.病毒性D.特发性E.细菌性5.鼻窦骨质破坏见于A.化脓性鼻窦炎B.真菌性鼻窦炎13.下列关于鼻咽纤维血管瘤的说法罄谖的是A.瘤内含有丰富的血管组织,容爲由血B.多起源于鼻咽顶部枕骨结节及蝶骨翼突内板的骨膜部C.肿瘤可压迫邻近骨质D.属于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范围广泛E.术后易复发14.咽后壁软组织厚度测量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其中不匂舞A.咽后壁外伤性感染B.颈椎病C.咽部早期肿瘤D.咽后壁脓肿E.食管上段炎症15.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是I |A.手术切除B.放疗!章C.化疗D.手术+化疗|头E.以上均不正确16.下列肿瘤不層于下咽癌范畴的是;颈A.梨状窝'癌•’B.鳞癌:部C.网织细胞肉瘤D.腺癌E.以上均不正确17.鼻咽癌最常见的CT早期表现是A.鼻咽侧壁软组织肿块,突入后鼻孔B.鼻咽侧壁软组织肿块,侵入同侧咽旁间隙C.鼻咽侧壁软组织肿块,侵入咽后间隙D.一侧咽隐窝消失、变平E.鼻咽侧壁软组织肿块,侵入颛下窝间隙18.颈部脓肿最常发生的间隙是A.咽旁间隙B.咽后间隙C.翼腭窝间隙D.顕下窝间隙E.颈后三角间隙19.鼻咽癌放疗后纤维化与肿瘤复发鉴别比较困难,MRI表现中最有价值的改变为A.鼻咽癌放疗后纤维化呈长「、长T2信号B.肿瘤复发呈长写、长T2信号C.前者软组织影萎缩,后者软组织影增厚D.前者由于组织纤维化T2为等或低信号,后者由于肿瘤存在T?呈高信号E.前者增强后无强化,后者有中度强化20.关于鼻咽血管纤维瘤的描述不疋硕的是A.X线检查为首选方法B.CT或MRI为首选方法C.DSA术前检查对了解肿瘤大小、范围和主要血供有重要意义D.MRI冠状位扫描有助于显示颅内蔓延情况E.肿瘤呈短「、长T2信号21.关于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描述正确的是A.是浸润性恶性血管性肿瘤B.是有包膜的血管性肿瘤C.是无包膜、浸润性生长的血管性肿瘤D.CT、MRI增强扫描不强化E.常见于老年人22.急性咽部脓肿好发于A.老年人B.儿童第三章头颈部C.青少年D.外伤后E.新生儿23.CT增强扫描鼻咽纤维血管瘤的强化特点是A.轻-中度强化B.明显均匀强化C.快进快出D.明显强化且延迟强化E.无强化24.鼻咽部纤维血管瘤与鼻咽癌的主要鉴别点是A.前者病变局限,后者广泛B.前者界限清楚,后者界限不清C.前者无骨质破坏,后者可有明显骨质破坏D.前者不向颅内侵犯,后者可有颅内侵犯E.前者明显强化且延迟强化,后者轻度强化且早期强化25.甲状腺病变首选的影像检査技术是A. MRB. CTC. DSAE. X线D.超声26.观察颈部淋巴结情况,最佳CT检査为A.颈部CT平扫B.颈部CT增强C.颈部CT平扫、增强D. A、B、C均正确E. A、B、C均不正确27.下列对颈部MR检查说法正确的是A.MR对软组织分辨率高,所以作为颈部病变常规影像学检查B.MR为超声、CT的补充检查技术C.对病变内钙化显示比CT敏感D.对颈部病变诊断作MR平扫即可E.对病变范围、淋巴结转移等显示不如CT28.能够反映甲状腺功能的影像检查技术是A. MRB.核素检查C. DSAD.超声E. CT29.侧位平片显示鼻咽部顶壁软组织厚度平均约为A. 3.0mmB. 3.5mmC. 4.0mmD. 4.5mmE. 5.0mm30.侧位平片显示下咽后壁厚度不超过A. 5.0mmB. 6.0mmC. 8.0mmD. 9.0mmE. 10mm31.正常人体的甲状旁腺数目为B. 2个D. 4个A. 1个C. 3个E. 5个32.CT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作用主要是A.确诊B.鉴别良恶性C.鉴别非肿瘤性病变D.确定肿瘤范围和淋巴结转移E.确定周围组织结构受累33.下列有关颈动脉体瘤的说法错谩的是A.肿瘤起源于副神经节细繭広学感受器B.良性肿瘤C.常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D.好发于老年男性E.挤压肿瘤可缩小34.关于颈动脉体瘤影像学表现的说法销谖的是A.颈总动脉分叉处软组织肿块B.增强扫描强化明显C.DSA颈动脉造影见颈总动脉分叉颈内、外动脉间距增大,呈“高脚杯”样D.MR检查可见多发迂曲扩张流空血管E.肿瘤常常发生坏死35.引起单纯性甲状腺肿最主要的病因是A.甲状腺素合成障碍C.甲状腺素需要量增高E.长期服用甲状腺药物36.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A.滤泡状腺癌C.未分化癌E.腺瘤恶变37.恶性度最高的甲状腺癌病理类型为A.乳头状腺癌C.腺瘤恶变E.髓样癌38.与甲状旁腺素分泌有关的是A.垂体控制C.甲状腺控制E.下丘脑控制B.甲状腺素分泌增加D.甲状腺原料(碘)缺乏B.乳头状腺癌D.髓样癌B,滤泡状腺癌D.未分化癌B,血磷浓度D.血钙浓度39.下列有关结节性甲状腺肿说法寧谖的是A.甲状腺不对称增大,内多发島帛B.易发生出血、囊变、钙化C.出血、囊变的磁共振T2WI可表现高信号D.增强扫描结节实性部分明显强化E.钙化有利于与甲状腺癌鉴别40.左锁骨上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为转移性腺癌,其原发病灶最不可单的是A.甲状腺癌B.胃癌C.食管癌D.胰腺癌E,乳腺癌41.下列有关甲状腺癌影像学表现爭谖的是A.肿瘤边界不清,,B.可发生钙化、坏死C.实性部分明显强化D.可侵犯喉、气管、食管等周围结构E.发现颈部钙化淋巴结,多不诊断淋巴结转移【A2型题】42.患者,女性,36岁。

颈部肿块影像诊断

颈部肿块影像诊断

(二)增强检查
颈部软组织在平扫中多呈中等密度,多 数情况下与肿块密度相仿,CT平扫显示 不清或难以鉴别,因而颈部CT检查时常 需要增强扫描,使病变组织与邻近正常 软组织间X线吸收差别增大,从而提高病 灶的显示率和病变的检出率,特别是显 示肿块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造物剂为离子型造影剂和非离子型造影剂,剂量为100—150ml儿童按体重计2ml/kg。 造影剂注射的方法有二种,一为快速静脉滴注法,一 般先静脉推注50ml,60%的碘造影剂,余下的50—100ml 经静脉滴注.同时作CT扫描,二是一次静脉注射法(或称 造影剂团注法),注射造影剂100ml,在进入2/3造影用量 后开始扫描,这种方法节省时间,用药量较小,但发生副 反应的机会多,常引起病人恶心而影响图像质量。
(二)颈部筋膜
l、颈部浅筋膜包裹颈阔肌,一般很薄 2、颈部深筋膜分四部分 ①颈深筋膜浅层,围绕整个颈部包绕胸锁乳突肌和斜 方肌,向后附着于颈椎棘突,向前在正中线与对侧汇合。 ②颈深筋膜中层,在浅层的深面,包裹舌骨下肌群, 向上附着干舌骨,向下附于胸骨的颈静脉切迹后缘.向 外与胸锁乳突肌深面的筋膜融合。 ③颈脏筋膜,包绕颈部器官(喉、气管、咽、血管、 甲状腺)分脏层和壁层,脏层贴于各脏器的表面,壁层 包括全部脏内的外面,由壁层延续向外又包裹颈内静脉, 颈总动脉和迷走神经之结构而构成颈动脉鞘。 ④椎前筋膜,覆盖在颈椎及颈深肌群前面的一层筋在舌 骨上有咽粘膜间隙,咽旁间隙,腮腺间 隙,颈动脉间隙、嚼肌间隙、咽后间隙 和椎前间隙等,在舌骨下有内脏间隙, 颈动脉间隙,咽后间隙、椎前间隙和颈 后间隙,不同间隙内有着不同的结构, 所发生的病变也不相同.
肌群
浅层肌群 :颈阔肌 .胸锁乳突肌 中层肌群 :舌骨上肌群:二腹肌、茎突 舌 骨肌、 颏舌骨肌、下颌舌 骨肌。 舌骨下肌群: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 肌、甲状舌骨肌、 肩胛舌骨肌。 颈深肌群: 正中/头长肌、颈长肌。 两侧/前、中、外斜角肌。

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方法

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方法

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方法1.超声检查因其简便、无创,且可重复进行,故而成为颈部肿块辅助检查的首选方法。

应用此项检查可以了解肿块的大小、部位、形态,其与周围组织,特别是邻近血管的关系;肿块为实质性还是液性;有无结节,结节边界是否规整等情况。

然而超声影像对肿瘤的诊断仍不够理想,尤其是良、恶性的鉴别尚有困难。

2.X线拍片颈、胸部的x线正侧位平片检查可以观察颈部软组织块影,及其内有无钙化影,如沙粒样钙化影较常见于甲状腺乳头状癌;还可了解气管有无受压移位、狭窄、肺部有无原发灶或转移灶等情况。

3.CT、MRI检查对颈部肿块的定位和鉴别,不仅具有诊断意义,更具有指导手术的意义。

可观察组织器官的解剖结构和密度改变,在周围组织与肿块密度对比尚小时,还可通过注射造影剂行增强扫描,提高对肿瘤的分辨率。

对于判断肿块的良、恶性,以及了解肿块与周围组织、颈部大血管的关系上,有独到的优越性。

4.核素扫描可用于甲状腺肿块的鉴别。

此外,对于颈前正中线肿块,有排除异位甲状腺的意义。

5.喉镜和鼻咽镜检查淋巴结转移性恶性肿瘤中,原发灶多来自鼻咽、口咽、喉咽、喉部等区域,应用喉镜和鼻咽镜含纤维或电子鼻咽镜、喉镜对上述部位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对寻找原发灶有重要意义。

发现可疑原发灶者,应行病理学活检以明确诊断。

6.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目前用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

穿刺后,针道种植性转移的机会极少。

可判断颈部肿块的组织来源和良、恶性,因其简便、安全,以及阳性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高等优点,目前临床被广泛应用。

7.肿块切除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肿块尽可能整块切除活检,非做楔形切除不可时,应妥善缝合被膜,防止肿瘤对创面的种植。

颈部炎症肿块病程多为7天,颈部肿瘤性肿块病程多为7个月,颈部先天性畸形肿块病程多为7年。

从年龄上来看,婴幼儿患者多为先天性肿块,如甲状舌管囊肿、鳃裂囊肿、囊性水瘤等;青少年患者多为炎性淋巴结肿大;青壮年和中年患者应警惕恶性肿瘤;老年者多为转移性恶性肿瘤。

脂肪瘤、血管瘤、神经源性肿瘤影像诊断

脂肪瘤、血管瘤、神经源性肿瘤影像诊断

➢软组织是由胚胎时期中胚层衍化而来,在体内分布广泛,除上皮、内脏及其结缔组织支架、淋巴网状系统、脑膜和脑胶质以及体内骨骼外的所有组织均属于软组织。

外周神经和副神经节在胚胎上虽是来源于外胚层,但因其部位在软组织内且相互交织生长,所发生的肿瘤亦表现为软组织肿块,且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与软组织肿瘤相似,故也将其归于软组织范畴。

➢软组织的病变种类繁多,包括先天性病变、炎症、外伤、肿瘤等。

➢着重阐述软组织肿瘤。

➢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的良性肿瘤,为最常见的间叶组织肿瘤。

➢可发生于含有脂肪组织的全身任何部位,但多见于颈、肩、背、臀及肢体的皮下组织和腹膜后,亦可见于肠系膜、肾周、肌肉和筋膜下等。

➢常有薄层纤维包膜,质软,边缘清楚。

➢镜下见成熟的脂肪细胞堆积,其间有不规则纤维组织分隔。

➢内可含有其他的间叶成分,如纤维结缔组织、黏液、软骨和平滑肌组织等,分别称为纤维脂肪瘤、黏液脂肪瘤、软骨脂肪瘤和肌肉脂肪瘤,其中以纤维脂肪瘤最常见。

➢脂肪瘤多为单发,偶多发,称为多发性脂肪瘤。

➢本病好发于50到70岁,多见于肥胖人群,无明显性别差异。

➢典型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但可产生压迫症状。

➢临床表现与发病部位、肿瘤形态有关。

平片➢显示病变不敏感。

➢边缘规整、清楚的低密度区,圆或卵圆形,随肌肉收缩其形态可发生改变。

➢大小不等,肿瘤越大,透光度相对越强。

CT➢单发或多发边缘光整的极低密度区,ct值-120~ -80 hu,密度均匀。

➢多呈分叶状,有包膜,内部可有分隔。

➢周围组织受压,肿瘤的密度与周围正常脂肪组织难以区分。

➢增强扫描病变无强化。

MRI➢脂肪瘤信号具有特征性➢T1WI呈高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边缘清楚。

➢在所有序列中均与皮下脂肪信号相同,可含等信号的纤维间隔。

➢在脂肪抑制序列上,T1WI的高信号、T2WI的中高信号可被抑制。

➢增强扫描无强化。

❖前臂可见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

❖T1WI高信号。

❖T2 WI高信号,内部可见纤维分隔。

颈静脉球瘤的影像诊断

颈静脉球瘤的影像诊断

小结
❖ 女性多见,发病高峰年龄为50~60岁 ❖ 多为单发,10%为多发,侵袭性生长 ❖ 耳聋、搏动性耳鸣、听力下降,颈静脉孔综合征 ❖ CT:颈静脉孔或中耳内不均匀等或稍高密度肿块,颈静脉孔扩大,骨
质呈虫蚀样、穿凿样破坏 ❖ MRI:T1WI等、低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瘤内见点状、线状血
病理
❖ 大多数是良性无分泌性副神经节瘤, 约1%~4%颈静脉球瘤 为功能性,可分泌以儿茶酚胺为主的多种神经肽类激素
❖ 团状或腺泡状上皮样细胞是肿瘤的主要细胞,具有或潜在 有内分泌功能
❖ 瘤体间质血管丰富,为扩张的薄壁血窦,甚至呈血管瘤样 改变
临床表现
❖ 耳聋、搏动性耳鸣、听力下降——首发症状 ❖ 耳鸣与脉搏一致,压迫同侧的颈静脉,耳鸣消失 ❖ 外耳道出血及肿物 ❖ 头晕、耳聋、患侧面瘫 ❖ 耳镜:骨膜下方紫红色或蓝色肿块 ❖ 颈静脉孔综合征——是指一侧颈静脉孔周围组织或结构病
➢ 颈静脉球瘤起源于颈静脉球部血管外膜及迷走神经 耳支的副神经节,肿瘤局限于颈静脉孔,或向下呈 侵袭性生长,不累及中耳腔。
颈静脉球瘤
❖ 本病约10%多发,女性发病率为男性4-6倍,可发 生于任何年龄,高峰年龄为50-60岁。
❖ 该瘤生长缓慢,呈侵袭性,易通过神经血管间隙 侵入邻近软组织或结构,常伴有骨质破坏,肿瘤 呈球形或结节性生长。为富血管性肿瘤,供血动 脉来源于咽升动脉、耳后动脉,并有枕动脉、颌 内动脉、椎动脉等。
颈静脉球瘤
颈静脉球瘤
➢ 颈静脉球瘤(glomus jugulare)属副神经节瘤,副 神经节瘤是起源于副神经节化学感受器细胞的肿瘤, 又称为球瘤、非嗜铬细性副交感神经节瘤、化学感 受器瘤。
➢ 头颈部副神经节瘤主要发生在颈静脉孔区,分为三 型:颈静脉球瘤(50%)、鼓室球瘤(10%)、颈 静脉鼓室球瘤(40%)。

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 MRI 表现与鉴别诊断

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 MRI 表现与鉴别诊断

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 MRI 表现与鉴别诊断金腾;吴刚;李小明;王仁法【摘要】目的:探讨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磁共振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类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外周神经源性肿瘤21例,其中神经纤维瘤14例,神经鞘瘤6例,恶性蝾螈瘤1例。

所有神经源性肿瘤患者行MRI 扫描。

结果:4例神经纤维瘤表现为“葡萄藤”状,10例神经纤维瘤为分叶状,6例神经鞘瘤表现为梭形或类圆形肿块,恶性蝾螈瘤为团块状。

神经纤维瘤MR 均表现为 T1 WI 等信号,T2 WI 以高信号为主,其中夹杂低信号分隔;神经鞘瘤 T1 WI 呈稍低信号,T2 WI 表现为低信号周边环绕高信号即“靶征”;恶性蝾螈瘤在 T2 WI 上表现为高信号,其内可见环形或线样低信号分隔影。

结论: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发生的部位、形状、大小以及信号特点均对其 MRI 诊断有帮助。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MR imaging manifestations of peripheral neurogenic tumor,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andard ofdiagnosis.Methods:MR imaging features of 21 patients with surgery and pathology proven peripheral neuro-genic tumor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re were 14 neurofibromas,six schwannomas and one malignant triton tumor. All patients underwent MRI scanning routinely.Results:Of the 14 patients with neurofibroma,grapevine-like appearance was showed in 4 patients and lobulation in 10patients.Fusiform or ovoid mass were assessed in the 6 patients with schwan-noma.The malignant triton tumor was showed as a mass.The neurofibromas showed isointensity (compared with adjacent muscle)on T1 WI,mainly hyperintensity yet mixed with some hypo-intensity septa on T2WI.Schwannoma showed slight hypo-intensity on T1 WI and target like appearance with central hypo-intensity surrounded with a hyper-intensity rim on T2 WI.The malignant triton tumor showed high signal intensity mixed with annular or linear low signal intensity septation on T2WI.Conclusion:The location,morphology,size、and signal intensities of peripheral neurogenic tumors varied,which can provide helpful information for the MRI diagnosis.【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4页(P1213-1216)【关键词】周围神经系统肿瘤;磁共振成像;诊断,鉴别【作者】金腾;吴刚;李小明;王仁法【作者单位】43003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43003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43003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43003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R739.43神经源性肿瘤包括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和恶性神经鞘瘤。

副神经节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副神经节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副神经节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副神经节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1.引言1.1 背景副神经节瘤是一种罕见的神经母细胞瘤,起源于副神经节,常见于头颈部区域。

其影像学表现对于确诊非常重要,但由于副神经节瘤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鉴别诊断仍然具有挑战性。

2.影像学表现2.1 CT表现副神经节瘤在CT图像上呈现为一侧或双侧头颈部区域的软组织密度或稍高密度肿块,边界清晰,可见囊实性成分,常伴有钙化和囊变现象。

2.2 MRI表现MRI对于副神经节瘤的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在T1加权图像上,副神经节瘤呈等或稍低信号;而在T2加权图像上,呈明显高信号。

增强扫描后,副神经节瘤呈明显均匀强化。

2.3 资料补充补充一些示例图片或图片描述,以丰富文档内容。

3.鉴别诊断3.1 颈部淋巴结转移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瘤与副神经节瘤在影像学上常表现为相似的软组织肿块,但淋巴结转移瘤通常伴有其他原发病灶存在,如肺癌、甲状腺癌等。

3.2 耳源性颈内动脉走行式颈内动脉瘤耳源性颈内动脉走行式颈内动脉瘤可表现为局部的颅底和颈部动脉的扩张,但与副神经节瘤不同的是,它的形态更规则且无强化。

3.3 其他鉴别诊断进一步副神经节瘤与其他可能的疾病的鉴别点,如神经母细胞瘤、颌下腺肿瘤等。

4.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 图像示例附件:包含了一些副神经节瘤的影像学示例图片,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中描述的影像学表现。

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法律名词解释在文档中可能涉及一些特定的法律名词,如医疗法规的相关条款、患者权益保护法等,这些名词将在文中出现时进行解释,以便读者理解上下文。

5.2 注释保留一小节作为注释部分,对文中的法律名词或其他相关名词进行解释和补充说明。

6.结束语本文详细描述了副神经节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旨在帮助医学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诊断该疾病。

附件提供了一些影像学示例以供参考。

对于相关法律名词的解释和注释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文档内容。

头颈部影像诊断----口腔颌面、喉部、颈部

头颈部影像诊断----口腔颌面、喉部、颈部
颌牙龈癌多转至患侧颌下及颈淋巴结。
26
牙龈癌
• CT:示病变区牙龈肿胀,局部形成软组织肿块, 早期邻近颌骨牙槽突产生边界不清的骨质吸收。
• 进一步发展,局部出现扇形骨质破坏区,口宽底 窄,肿瘤分化较好者边缘整齐,分化程度较差者 边缘不整齐呈蚕蚀状。
• CT扫描还可发现局部淋巴结肿大。 • MRI显示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 侵犯牙槽骨,低信号的皮质骨破坏,牙槽骨内见
经淋巴结呈中等信号,动静脉呈流空信号,各间
隙脂肪结缔组织呈高信号。
64
环状软骨平面
甲状腺 上极 环状软骨
颈内静脉
甲状软骨 下角 颈总动脉 椎动脉
65
舌骨平面
颌下腺 颈总动脉 淋巴结
舌骨 梨状窝 颈内静脉
66
颈动脉鞘区解剖
颈外动脉 颈内静脉
颈内动脉
67
颈部基本病变
1.颈部淋巴结肿大: 正常淋巴结小于5MM,
• Warthin瘤可呈分叶和多发小囊样表现,肿瘤与 腺体之间无低密度带存在(来源于腮腺旁组织者与 腺体之间有一低密度带),肿瘤较大时可见咽侧壁 向中线移位,咽旁间隙的脂肪透亮带闭塞或向中 线移位。
38
混合瘤
39
腮腺混合瘤CT
40
41
42
腮腺良性肿瘤
• MRI:混合瘤较小时信号较均匀,T1WI为等信 号,T2WI为略高信号或高信号,周边常见低 信号薄壁包膜。发生坏死、囊变时T1WI及 T2WI信号不均匀,T2WI高信号瘤体内一些低 信号常认为是瘤体内纤维间隔和条索,极低信 号为钙化,此征象常提示为混合瘤。
5-8MM提示可疑增大,大于8MM则认为增大。 常见于炎症、TB、转移瘤、淋巴瘤。 CT上表现为等密度结节肿块,位于颈各间隙内,增 强后均匀、不均匀或环形强化。 MRI T1WI呈较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 2.软组织肿块:见于各种肿瘤、炎症。 3.正常结构移位:见于各种占位性病变。 4.气管血管狭窄闭塞:见于外伤、肿瘤、气管软骨坏死。

颈部囊性肿块的影像学

颈部囊性肿块的影像学

舌下囊肿
舌下囊肿是最常见的潴留囊肿,MRI比CT更能良好显示口底囊 性病变的特征,舌下囊肿在T1加权上囊肿的信号变化较大,取 决于蛋白含量或出血等,有时需要与皮样囊肿鉴别。
颈部神经源性肿瘤囊变
主要来源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链,特别是
神经鞘瘤,因含有疏松粘液样组织和中央退化囊
变, 在T2加权呈高信号,与囊性肿块相似。文
咽后间隙脓肿:儿童
常为咽旁感染扩散至
咽后淋巴结,引起淋
巴结化脓性炎症,恶 化成脓肿。


◆颈部囊性肿块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获得性囊性肿块常 为淋巴结转移瘤和肿瘤囊变,先天性囊性病变常有特定 的解剖位置。
◆了解颈部的解剖部位和囊性病变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正
甲状舌管囊肿
甲状舌管囊肿
甲状舌管囊肿
舌骨和舌骨上水平中线囊性不强化肿块。T2加权呈现为 高信号。
根据典型位置很容易诊断,CT密度和MRI的 信号强度反映蛋白含量和与以往的感染有联系,
囊内出现异常的肿块时应考虑并发癌肿。
文献报道发生癌变概率为0.7%,既可以是鳞
状上皮,也可以是呼吸道柱状上皮。
右侧第二鳃裂囊肿: 囊肿位于颈内动、 静脉的外侧,颌下 腺后方、胸锁乳突 肌内侧,呈水样密 度,无强化。
第二鳃裂囊肿 囊肿位于颈动 脉间隙大血管 浅面,囊壁薄。 增强无强化。
第二鳃裂囊肿:T1加权信号较高,T2加权呈明显高信
号,囊壁相对厚,提示有感染,手术发现周围有淋巴结 肿大。
第二鳃裂囊肿:
★第三鳃裂囊肿位置与第二相同,但瘘管位于颈 总和颈内动脉的后方,穿过甲状舌骨膜与梨状窝 或喉相通,典型位置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部。 ★第四鳃裂起源于梨状窝和舌骨骨膜,沿气管、
食管鞘下降至纵隔。

肿瘤影像诊断学

肿瘤影像诊断学

CT造影增强的应用价值
CT造影增强的应用价值
产品品鉴会活动方案
汇报人姓名
CT灌注技术 (CT Perfusion,CTP) Time to start Time to peak
缺 点
图象数据采集时间较长 空间分辨率不如CT 对钙化灶的显示不敏感,对骨骼微细病灶的显示不如CT 不能像CT在图像上进行定量诊断 图像易受多种伪影的影响,如自主运动伪影,流动伪影等 禁忌症稍多,如带心脏起博器和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者,不能进行MRI检查 MRI的检查费用较高
按放射性药物分
99mTc-MDP(骨骼)、 99mTcO4(甲状腺)、99mTc-MIBI(肿瘤阳性显像)…..
产品品鉴会活动方案
汇报人姓名
PET/CT 基本报告模式
CT图像

SPECT图像
融合图像


三维立体显示
CT平扫定位


3、SPECT/CT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
4、PET / CT
静脉肾盂造影
肾盂癌 肾盂输尿管积水 正常表现
5、血管造影
三、CT 诊断
X线绕人体3600转,探测器接受衰减X线 模数转换 数模转换
02
X线发生系统
03
数据收集系统
06
操作控制系统
07
资料储存和传输设备
CT 值(单位:Hounsfield unit,Hu)
2、窗宽与窗位
窗宽 Window Width :图像上所包括的CT值的范围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 (Positron Emission puted Tomography) 描绘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产生全身、高灵敏(5mm)、高特异的功能图像 全身显像约7分钟 早期诊断疾病 阴性预测(98%)较阳性预测(80%)更有价值

颈部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颈部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天者多为炎症;7个月者多为肿瘤;7年者多 为先天性肿块。
2、 检查方法: (1) 理学检查:肿块部位、数目、大
小、形状、表面皮肤颜色、肿块质地、 边界、有无压痛、活动度、波动与搏动、 有无血管杂音。
(2) 穿刺针吸活检:安全、方便、快 速、创伤性小,阳性率可达80%,有较 高的诊断价值。
(3) 超声检查:鉴别囊实性,肿块数目、有无 被膜、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等。
2 慢性淋巴结炎
(1)临床上表现为颌下区无痛性肿块,有 时大、时小、反复肿大的发作病史,无腺 体导管阻塞症状。
(2)肿块位置表浅,数日可能有多个,呈 串珠状,可活动,腺体导管口粘膜正常。
(3)结核性淋巴结炎还可以有:a:血沉加 快;b:OT试验阳性;c:可有低热、盗汗;d:试 验性抗结核治疗有效
3、颌下腺囊肿和舌下腺囊肿
(四) 颈后区: 1、 脂肪瘤
(1)临床上多表现为无痛性,生长缓慢的圆形肿块。
(2)触诊表现呈分叶状,质软、基底大、活动度小、 界限不清、有假波动感。
(3)穿刺偶尔可吸得淡黄色油脂样物质。 2、 纤维瘤
(1)亦为无痛性、生长缓慢的圆形肿块。
(2)触诊表面光滑、质地较硬、活动度大、界清, 和周围组织无粘连。以上仅叙述了颈部各分区常见肿块 的鉴别诊断要点,尚有许多较罕见的颈部肿块有待于进 一步探讨。
(4) 影像检查:X平片、CT、MRI等。 (5) 切除或切取活检:经多方检查与穿刺针吸 活检仍未能确定肿块性质者方可采用此法。搏动 性肿块禁忌切检。
附: 颈部肿块80%的规律(仿Skandalakis ): 颈部肿块
20%甲状腺肿块 80%非甲状腺肿块 20%炎性及先天性肿块 80%新生物
20%良性肿瘤 80%恶性肿瘤 20%原发性肿瘤 80%转移性肿瘤

超声检查对诊断颈部神经源肿瘤很有价值

超声检查对诊断颈部神经源肿瘤很有价值

超声检查对诊断颈部神经源肿瘤很有价值牛丽娟;郝玉芝;周纯武;戴景蕊;谢敏【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年(卷),期】2001(017)005【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超声检查对颈部神经源肿瘤的价值,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方法对48例患者行术前超声检查,并与穿刺细胞学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47例良性颈部神经源肿瘤均为圆形或椭圆形肿物,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其中多伴囊变61.7%(29/47),其囊变形态也有一定特点;另1例神经源肿瘤恶变,表现为肿物较大,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

彩超显示大部分病变血流较丰富,属II~III级,共计39例,检测部分病灶内血流情况发现有一定的特点。

结论总结分析超声图像特点,注重颈部神经源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其诊断正确率可达85%,术前超声检查对诊断颈部神经源肿瘤很有价值。

【总页数】2页(P423-424)【作者】牛丽娟;郝玉芝;周纯武;戴景蕊;谢敏【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医院电诊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R323.1【相关文献】1.颈部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诊断 [J], 翟跃杰;王勇;吉金钟;黄平波2.超声检查在颈部神经鞘瘤诊断中的价值 [J], 袁芳;薛恩生;林礼务;陈志奎;郭慧菲;俞丽云3.老年颈部神经源肿瘤的MRI诊断 [J], 董辉球;韩雪立;周及红;韩亚君;娄长生4.颈部神经源肿瘤MRI扫描及诊断 [J], 张宇晨;韩亚君;韩雪立;乔俊华5.颈部神经源肿瘤MRI扫描及诊断 [J], 张宇晨;韩亚君;韩雪立;乔俊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有无破坏。
CT MRI
1、 肿块: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光滑。神经鞘瘤有包膜,神经纤维瘤无包膜。 CT: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较均匀,边界清楚, 可囊变、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内部 密度不均.
有人认为:肿瘤密度低,内部呈栅栏状或云雾状、岛状的高密度区或呈混杂密度为 神经鞘瘤的特征性改变。
MRI:肿块在T1加权像上与肌肉信号相同或稍低 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可清楚显示 包膜。囊变部分呈长T1、长T2号。增强扫描 囊变部分不强化,实质部分轻中度强化
椎旁间隙:由颈 深筋膜的深层包 绕,位于咽后间 隙的后方及颈动 脉间隙的后内侧, 颈深筋膜附着于 颈椎横突而将其 分为前、后两个 部分。其内主要 含有肌肉、神经、 椎动、静脉、椎 体及横突。
咽旁间隙:为一倒置椎状间隙,上至颅 底下至舌骨水平,颈深筋膜浅层构成其 外侧壁、后壁,其内侧壁由颈深筋膜中 层构成,前内缘没有颈深筋膜,与颌下 间隙后部相通。内侧缘大部与咽、喉相 邻,前外侧为咀嚼肌、后外侧为腮腺间 隙,后缘与颈动脉间隙相邻。该间隙主 要含有脂肪组织,上颌内动脉,三叉神 经及少许淋巴结。
4、 鉴别诊断:
主要需与淋巴结病变、涎腺肿瘤、脂肪瘤、 及颈动脉体瘤相鉴别。
淋巴结病变:特征是常为多发, 病变位于颈动静脉浅面致 使血管向内侧移位。
涎腺肿瘤(腮腺深叶、小涎腺): 一般主要在咽旁间隙内,体积较小, 腮腺深叶与腮腺解剖不能分开。 而咽旁间隙神经源肿瘤与腮腺深叶 之间有薄层脂肪相隔。
肿瘤常发生在颈深部,可将颈动脉向外、 向前或向后移位,可见移位动脉的轮廓 与搏动。肿瘤也可突向咽腔。
3、 病理检查
一般经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多 可确诊,不必活检。必要时可作穿刺活 检或术中冰冻切片检查
四、影像学表现
X线: 颈椎片 “哑铃形”肿块、椎间孔 扩
大。 颅底片 可确定颈静脉孔是否扩大颅底
c、 膈神经肿瘤位于前斜角肌的前方。
a、 脊副神经肿瘤则位于颈后间隙,肿 块主体位于胸锁乳突肌内后方和颈静脉 之后。
b、 舌下神经鞘瘤位于枕大孔和舌下神 经孔附近,可形成舌下神经孔扩大和周 围骨质破坏。
c、 如为咽旁间隙肿瘤,则咽旁间隙变窄 或消失的同时颈动脉鞘内血管后移。
3、肿瘤的良恶性判断:
当肿瘤突向咽喉气管时,可引起语音改变、吞咽障碍、 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症状。 如肿瘤沿椎间孔长入椎管内或向上达颈静脉孔可 出现脊神经后、前根受侵症状或颈静脉孔综合征。
2、 一般检查 肿瘤为圆形或椭圆形,触 之有弹性,境界较清楚。触压肿瘤时, 可激发放射性疼痛、刺痛或触电感或麻 木感。如肿瘤起源于迷走神经,加压时 可出现咳嗽、气促、心率改变等症状。
二、断层解剖(横断)
选择以下较具代表性层面: 1、经鼻咽部层面 2、经口咽部层面 3、经下咽部层面 4、经声门区层面 5、经甲状腺峡部层面
1、经鼻咽部层面
2、经口咽部层面
3、经下咽部层面
4、经声门区层面
5、经甲状腺峡部层面
三、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20-50岁,神经鞘瘤多发于中年人,无性 别差异,肿瘤很小时,常无症状。长大后局部出现无 痛性肿块,如压迫神经,可出现感觉异常、疼痛或其 他症状。 肿瘤向上生长,可压迫咽鼓管,引起听力减退、 耳鸣、鼓室积液或慢性化脓中耳炎。如压迫后鼻孔, 则可出现鼻塞、鼻塞性鼻音或化脓性鼻窦炎等症状。
在浅表脂肪组 织到颈阔肌之间及 在颈阔肌与颈深筋 膜之间存在潜在的 间隙。
2、颈深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包

绕颈部肌肉、神经、血管

和器官等。
颈深筋膜又分为三层:
即颈深筋膜浅、中、深层。
1)颈深筋膜浅层:是颈深筋膜最外层, 如领圈一样包绕全颈,称之为套封筋膜 (披盖层)。
2)、 颈深筋膜中层:分成两部分
一、相关解剖
头颈部解剖结构复杂,随着影像学的 发展,人们对其认识日益加深,熟知相 关解剖是做出正确的定位、定性诊断的 前提。
(一)颈部的筋膜 分为 颈浅筋膜
颈深筋膜 两层
1、颈浅筋膜:位于 颈部皮下组织的深 层,是一中等度疏 松层,由疏松结缔 组织、脂肪、神经、 血管及颈阔肌组成, 包绕全颈。
2、肿瘤的定位征象与神经来源的判断:
a、 起源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链的肿瘤,位 于颈动脉间隙,颈动静脉的后内侧,推压颈动 静脉向外、前移位;亦可使茎突和咽旁间隙前 移。来源于迷走神经者可使颈动、静脉分离。 而来源于交感神经者,则常伴有颈长肌受压后 移。
b、 脊神经根肿瘤位于椎旁间隙和椎间孔处。 臂丛神经根肿瘤位于斜角肌间隙,压迫前斜角 肌向前外移位。可使椎间孔扩大,肿块呈“哑 铃形”。
3)、颈深筋膜深层(又称椎前筋膜):
(二)颈筋膜间隙
颈动脉间隙:以舌骨为标志分为舌骨上 区及舌骨下区,舌骨上区含有颈内动、 静脉、颈静脉链淋巴结、Ⅸ—Ⅻ对颅神 经和交感神经链。舌骨下区内含主要有 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交感 神经链及颈静脉链淋巴结。第Ⅺ-Ⅻ对颅 神经和交感神经链为于血管内侧及后方。
颈部神经源肿瘤影像诊断
吉大二院 韩雪立
颈部神经源肿瘤(neurogenic tumor)是 部的常见病变,仅次于淋巴结病变占
第二位;同时颈部又是全身神经源肿瘤
最好发的部位。主要起源于神经鞘,包 括神经鞘瘤(neurilemomas)、神经纤维瘤 ( neurofibromas) 和 恶 性 神 经 源 肿 瘤 (malignant neurogenic tumor) 。其中以 神经鞘瘤最多见。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 颈动脉间隙(文献报道50%-80%),其 次是椎旁间隙(20%-30%)及咽旁间隙 等。侵犯多间隙者均为恶性或复发病变。
脂肪瘤 :脂肪的特征性密度和信号可鉴别 (脂肪抑制像)。
颈动脉体瘤 :部位 颈总动脉分叉处。
MRI “椒盐征”

增强扫描:CT显示与大血管密度相似;
但内部可见小斑片状低密度的软组织影,肿瘤
周围常有多支供血动脉(具特征性)。

DSA MRA CTA :肿瘤块状染色明显,

颈内外动脉抱球状。

临床触诊有搏动。

除神经纤维瘤病外,神经源肿瘤多为单发,
多侵犯单一间隙,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
清楚,边缘光滑,大多不破坏邻近骨骼,不侵
犯邻近肌肉。对邻近血管推移而不包绕。
恶性神经源肿瘤则可侵犯多间隙,肿块形 状不规则,边界可不清也可呈侵袭性表现,无 完整包膜,对邻近骨骼和肌肉可形成破坏。对 邻近血管可形成包绕。临床多发生于40岁以 上患者,显示迅速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