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肿瘤影像诊断.
纵隔肿瘤的X线诊断
7 4 ・ 中华医学写作杂志 6
20 02年
第 9卷第1 0期 c n 】岍 0 me w 1 g 2 0 , o 9N 0 h 0 f d 力’ 02 V l 。1 n
D an s i oi o —ry o eis n lu o g s fX a frm dat a m r i t
2 3 支 管囊肿
2俐. 】前上 纵隔 传 =
崔 常霉.} r 纵疆f 多 为淋 巴瘤 娄. - 瘩
轻 窖 翳. ’t 托 故 、 置内
x 线 均 表 现 为椭 圃 形 j . 廓 光 滑 . 轮 帝 嘤 均 匀.丘舟 ¨, 、 . 、 餐 蝓 矗 I 4七 钡 l
块 。3侧 内 部 可 见 钙 化 点 。 直 径 在 4 ~
2 1 胸 腺瘤 .
例表 现为边 缘 清晰 、 密度均 匀 、质地 柔 软的肿块 , 在透视下作 霖呼 吸运 动时, 纵 隔形态的改变而有 明显 变形。B超示 圆 形或椭圆形低 回声 肿块 . 边缘 清晰, 包膜 完整 。1例肿 瘤较 大, 直径 约 9m. c 呈分 叶状 , 手术证实为恶性 胸腺瘤 2 2 畸胎 瘤 6倒. 位于前 纵隔近 主 均 动脉弓处 , 直径 5 4m。其 中 3 ~1 c 例边 缘 光滑 . 内部可见 不规 则钙化, l例 内部 可 见牙齿影 , 2例轮廓清晰 呈分叶状. 其内 密匿较淡 . 似有 囊 腔 B超显 示 4侧 为
丰 丙晓
主题词
孟艳 红 中铁 十四局一 处职工 医院 山东 日照
260 780
纵 隔; 肿摘 : x线( dat a tmo;X ry mei i ; u r a ) sn
中国国 书馆分类号 摘 要
R 3 745
纵隔肿瘤的影像诊断
纵隔肿瘤的影像诊断一.纵隔解剖、分区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和结缔组织的总欠称。
(一)位置:纵隔位于胸廓中央,下部偏向左侧。
前缘短、后缘长,前后径从上向下逐渐增加,横径下部大于上部。
1.前壁:由胸骨和有关肋软骨。
2.后壁:由脊柱和有关肋骨。
3.两侧:由纵隔胸膜所围绕构成。
4.上端:直接与颈部相连。
5.下端:至横膈与腹腔相隔。
(二)组织、器官:主要有胸腺(幼儿)或胸腺遗迹(成人)、心包和心脏、大血管、神经、气管、胸导管、食管等到器官,以及它们周围的结缔组织。
(三)三个薄弱区:是纵隔疝好发部位。
1.前上纵隔:相当于第1---3或4前肋水平,前缘是胸骨,后缘是大血管构成胸骨后三角。
2.后上纵隔:在第3---5胸椎水平面,前缘是气管、食管、大血管,后缘是脊柱,构成主动脉上三角。
3.后下纵隔:前界是心脏,后界是脊柱及主动脉,构成心后间隙。
(四).纵隔分区各家不一,有三区分法、四区分法、五区分法、六区分法、七区分法、九区分法(三种分法)。
最常用的是九区分法,介绍一种如下:1.从前向后分为:(1)前纵隔:位于胸骨之后,心脏、升主动脉和气管之前,呈倒置狭长三角形区域。
(2)中纵隔:相当于心脏、主动脉弓、气管和肺门所占据的位置。
(3)后纵隔:位于食管之后至胸椎旁沟区。
2.从上向下分为:(1)上纵隔:自胸骨柄体交界点至第4胸椎体下缘之横线以上区域。
(2)中纵隔:横线以下至肺门下缘(或肺静脉处)水平线之间区域。
(3)下纵隔:肺门下缘水平线以下至横膈间区域。
3.二者将纵隔分为九个区域:前纵隔中纵隔后纵隔上纵隔胸腺、疏松结缔组织、淋巴组织等上腔静脉、主动脉弓升部、无名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支气管动脉、气管、胸导管、副半奇静脉、迷走神经、喉返神经、膈神经、淋巴结等食管、交感神经节等中纵隔胸腺、疏松结缔组织、淋巴组织等上腔静脉、升主动脉、气管、胸导管、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心脏、心包、迷走神经、喉返神经、膈神经、淋巴结等食管、交感神经节、降主动脉等下纵隔疏松结缔组织、淋巴组织等心脏、心包、下腔静脉、迷走神经、膈神经等食管、交感神经节、降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胸导管、迷走神经、内脏大小神经、淋巴结等。
胸腺瘤、纵膈畸胎瘤影像诊断
胸腺瘤、纵膈畸胎瘤ITMIG分区❖I TMIG:国际胸腺肿瘤协会( the International Thymic Malignancy Interest Group )❖由心胸外科、肿瘤学、放射学、病理学专家共同参与讨论。
❖基于2014年日本胸腺学会(JART) CT解剖的纵隔四分法。
❖通过投票讨论,最终采用三分法。
四分法上纵膈胸骨角平面以上下纵膈前纵膈胸骨后—心包前中纵膈心包及大血管后纵膈心包后—脊柱纵膈分区三分法分区主要内容物胸腺血管前区(前纵膈)脏器区(中纵膈)椎体旁区(后纵膈)胸骨后—心包前心包前—各椎体前缘后1cm各椎体前缘后1cm—胸椎横突侧缘与胸壁后缘交点脂肪组织淋巴结左侧头臂静脉非心血管结构:气管、主支气管、食管、淋巴结、胸导管心血管结构:心脏、主动脉、上腔静脉、心包内肺动脉胸椎脊柱旁软组织神经纵膈分区血管前区(前纵膈)常见占位❖T hyroid胸内甲状腺肿❖T hymoma胸腺瘤 ❖T eratoma 畸胎瘤其他❖胸腺囊肿/增生❖淋巴结转移T T T解剖❖胸腺位于胸腔前纵隔上部,胸骨柄后方,分左右叶,呈扁长条状,两叶借结缔组织相连。
上端达胸腔上口,可突入颈根部,下端至心包上部,前面大部分被肺和胸膜掩盖,后面贴于心包及大血管前面。
❖胸腺随年龄而变化。
新生儿至青春期是胸腺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以后胸腺逐渐萎缩,不断被脂肪组织替代。
❖X线:2岁以内的幼儿胸片上均能显示胸腺,而且表现较为明显。
2~8岁小儿偶尔可见,8岁以上罕见。
❖帆形:单侧分布,致密均匀,呈三角帆形,内缘位于纵隔内,外缘自内上斜向外下达中肺中带,边缘锐利。
❖三角形:单侧,致密均匀,三角形尖端指向肺门,内缘与纵隔相连,下缘位于水平叶裂位置,边缘均清晰锐利。
❖长条形:双侧或单侧,致密均匀,角形尖端指向肺门,内缘与纵隔相连,下缘位于水平叶裂位置。
边缘均清晰锐利 。
❖圆形:一侧或双侧,致密,半圆形圆形,内缘与纵隔无明显分界,外缘弧线清晰锐利,亦有外缘模糊的。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影像诊断及X线平片漏误诊原因分析
23 影像 学诊 断正确率及 漏、 . 误诊率
按首次 x线报告统计 ,
1 例中诊 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相符( 断正确) 5 8 2 诊 者 7例 占
4.% , 45 诊断结果与病理 不符 ( 误诊 ) 4 例 占 3.%。正侧 者 8 75 位胸片均未发现 ( 漏诊 ) 3 占 23 者 例 .%。5 例进行了胸部 C. 1 I 检查 , 按首次 C. I 报告统计 , 诊断正确 3 占7.%, 7例 25 误诊 9 例
[】 石 1 [] 苏 2
参
破裂 的诊 断与 治疗 [ 】 中 国临床 医生,04 3 J. 20 ,2 波, 韩宏丽.3 2 例卵巢破裂超声 误诊分析[ ]黑龙江医学 , J.
胞增高, 尿 H G阴性, 血、 C 后穹隆穿刺为脓液或渗出液。
本组患者 中腹 腔 出血 可达 2 0—200 l , 0 0 l 3例引起 失血 I l
占 1.% , 76 无漏诊病 例。2例进行 了 M /检查 , R 分别为胸腺囊 肿及囊性 畸胎瘤各 1 , 例 均诊断正确 。
C. I 检查 ,例进行了 M / 2 R 检查。
2 结
果
1 2 8例中肿块位于前 中上纵隔 6 , 9例 前
21 手术病理结果 .
3 讨
论
下纵 隔 1 , 3例 中纵隔 1 , 纵隔 2 9例 后 7例。瘤 体直径在 1 m 0c
肿瘤 5 2例占 4 . % , 0 6 神经源性肿瘤 2 1例 占 1 .% , 6 4 生殖细胞
31 原发性 纵隔肿 瘤的诊断 步骤 ( ) 现病灶 。( ) . 1发 2 定位 诊断 : 肿瘤 位于纵隔 内或纵隔 外 , 确定 以及位 于纵隔 的具体位 置 。( ) 3 分类 诊断 : 主要根 据 肿瘤 位 于纵 隔 内的具 体位置 而
纵膈原发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九分区法常见肿瘤的好发位置
2.形态、边缘及密度
形态与边缘
• 良性肿瘤边缘常光滑锐利清晰,与邻近 结构界限清楚,脂肪间隙存在 • 恶性肿瘤常为分叶状及边缘不规则,边 界不清,较大时与邻近结构的脂肪层常 消失,附近的骨骼呈侵蚀性破坏
密度
囊性病变(
含液性肿块)
病变呈水样密度,CT值常为0HU~20HU,见于甲状腺囊肿、胸腺囊肿、 淋巴管囊肿、支气管囊肿和心包囊肿
40-60岁
胸腺组织几乎被脂肪组织完全替代,故CT
值为脂肪密度
内可见斑点状或结节状软组织影,为残留
的胸腺组织
直径一般不超过7mm
正常胸腺CT表现
60岁以上 胸腺组织被脂肪组织完全替代,CT值 为脂肪密度 体积缩小
胸腺瘤
• 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起源于未退化的 胸腺组织 • 【临床与病理】
实性病变
( 软组织密度肿块)
病变呈软组织密度,CT值常为30HU~50HU或以上,见于甲状腺肿、胸 腺瘤、淋巴瘤、神经源性肿瘤
脂肪类病变
(含脂肪性肿块)
病变CT值一般为负值,其范围常为-80HU~ -50HU,常见于皮样 囊肿、畸胎瘤、脂肪瘤
3、活动性: 甲状腺的肿瘤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支气管囊肿则随呼吸运动而与气管活动 一致。
男 61岁 左侧肢体无力1个月
平 扫。 右 值上 约睑 下 垂
月 。
M 52Y
,
CT
5 38Hu
前 纵 化 隔 , 内 增 见 强 一 后 占 约 位 , 明 显 。均 匀 强 93Hu
• 纵隔病变为起源于纵隔和(或)累及纵隔内结 构的病变,可分为肿瘤性疾病和非肿瘤性疾病 , 以肿瘤多见。 • 纵隔肿瘤包括原发性肿瘤和转移瘤,转移瘤较 常见。原发肿瘤及瘤样病变通常包括纵隔内各 组织和结构所产生的肿瘤和囊肿,但不包括食 管、气管、支气管和心脏起源的良、恶性肿瘤。
纵隔影像学解剖与纵隔肿块诊断
纵隔影像学解剖与纵隔肿块诊断纵隔分区在X线诊断中的应用在X线诊断中,国内外的放射学家对纵隔的X线分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基于临床应用的实践提出了许多的分区方法:如传统的五区分法和九区分法等。
Felson提出的三区方法,受到许多学者的欢迎,此法比较简单实用,即在侧位胸片上以纵向走行分成前、中、后三个区域。
根据纵隔肿块在纵隔分区的位置,可考虑纵隔肿块的诊断。
前纵隔区常见肿瘤:胸内甲状腺肿或肿瘤、胸腺的肿瘤、生殖细胞瘤(畸胎类肿瘤)和心包囊肿等。
中纵隔区的肿瘤和瘤样病变:淋巴系肿瘤和非肿瘤性的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气管、支气管囊肿亦常位于中纵隔区。
后纵隔区以神经源性肿瘤和食管的肿瘤最为常见,非肿瘤性的降主动脉瘤和椎旁脓肿也较常见。
然而,依照纵隔的X线分区,进行纵隔肿块的定性诊断也常会出错,其原因为:①纵隔分区的定界还不统一,各学者认识之间还存在差异。
纵隔肿块经常具有跨区分布的现象,如淋巴系肿瘤可位于中、前纵隔。
巨大的纵隔肿块,这种跨区分布的现象更为常见,因而造成判断上的困难。
②正常的组织器官具有跨区的现象,如纵隔内结缔组织、淋巴组织和血管等。
③有的纵隔肿瘤并无特定分区定位的特征,如间叶组织的肿瘤、纤维组织细胞瘤等,以及侵犯范围广泛的肿瘤,按纵隔分区进行定性诊断是很困难的。
④组织器官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异位,如异位甲状腺肿瘤、异位甲状旁腺肿瘤、异位胸腺瘤等,影像诊断是相当困难的。
影像检查分辨率是定性诊断的重要因素(1)纵隔内组织器官:CT和MRI对纵隔内组织器官的显示更加清楚和真实,非常接近于解剖学的观察,而且是活体的形态学研究,在确定纵隔肿块与纵隔内组织器官的关系方面较普通X线更为明确和直观,这在纵隔肿块定性诊断上是至关重要的。
如甲状腺与气管的关系密切,经常导致气管受压变形和移位。
气管、支气管旁是纵隔内淋巴组织最丰富的区域,故此区的结节或肿块以淋巴结肿大最常见(肿瘤性和非肿瘤性)。
后纵隔神经组织丰富,此区以神经源性肿瘤最为常见,食管和降主动脉也位于后纵隔,以及脊柱骨的感染等亦可形成后纵隔肿块,这是鉴别诊断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纵隔肿瘤影像诊断( 讲义)
纵隔原发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其大小、部位、性质和生长 方式等相关
上腔静脉受压:头颈面部水肿 气管受压:干咳、气急 膈神经受压:膈麻痹 喉返神经受压:声嘶
纵隔原发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影像学表现
纵隔原发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纵隔原发肿瘤(primary mediastinal tumor)的种类 繁多。据文献报道,发病率居前六位的有:
①神经源性肿瘤; ②恶性淋巴瘤; ③胸腺瘤; ④畸胎瘤; ⑤胸内甲状腺肿; ⑥支气管囊肿。
纵隔原发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纵隔肿瘤的好发部位
纵隔原发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1.前纵隔肿瘤 (胸腺瘤、畸胎瘤及胸内
甲状腺肿)
胸腺瘤 Thymoma
是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约占前纵隔肿瘤的 50%。多数为成年人。
最常见发生部位是前纵隔中部,其次是上 下部。临床上胸腺瘤约25%出现重症肌无力。 胸腺瘤分为非侵袭性和侵袭性。
缔组织的总称。其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 柱胸段,两侧为纵隔胸膜,上界为胸廓入 口,下界为膈肌。 2、纵隔内的器官和组织:
心脏、大血管、食管、气管、神经、 胸腺、胸导管、淋巴组织和结缔脂肪组 织。
纵隔的影像解剖及分区
3、纵隔侧位分区: 纵隔的分区在判断纵隔
肿块的来源和性质上有着重要意义
三分法
(前)胸骨之后,心脏
病灶内钙化、
骨骼或脂肪 瘤灶与周围结构关系不清, 有诊断意义 浸润性生长提示恶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畸胎类肿瘤
主要诊断依据:
多位于前纵隔心 脏与大血管交界处, 密度不均,瘤灶出现 钙化、骨骼或牙齿及 脂肪等组织成分,多 可明确诊断。
纵隔原发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纵隔淋巴瘤诊断标准
纵隔淋巴瘤诊断标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纵隔淋巴瘤是一种较为少见但危害严重的疾病,诊断准确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纵隔解剖及常见纵隔肿瘤影像学诊断
纵隔解剖及常见纵隔肿瘤影像学诊断纵隔解剖及常见纵隔肿瘤影像学诊断1.纵隔解剖1.1 纵隔的定义纵隔是位于胸腔内、两侧肺之间的间隙。
它从胸骨前缘到脊柱后面延伸,从锁骨上方到膈下延伸。
1.2 纵隔的划分纵隔可根据其解剖层面的不同进行划分,主要分为上纵隔、中纵隔和下纵隔。
1.3 纵隔器官和结构纵隔内含有多个器官和结构,包括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甲状腺、淋巴结等。
2.常见纵隔肿瘤2.1 骨源性肿瘤包括纵隔内骨骼肿瘤,如软骨瘤、骨肉瘤等。
2.2 淋巴结肿瘤包括原发性淋巴瘤、转移性淋巴瘤等。
2.3 间皮瘤包括纵隔间皮瘤、胸膜间皮瘤等。
2.4 神经源性肿瘤包括纵隔内的神经源性肿瘤,如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等。
2.5 胸腺肿瘤包括胸腺瘤、胸腺癌等。
2.6 支气管肿瘤包括纵隔内的原发性支气管肿瘤、转移性支气管肿瘤等。
3.影像学诊断3.1 X线摄影通过纵隔X线摄影可初步评估纵隔肿瘤的位置和形态,判断是否存在纵隔肿瘤。
3.2 CT扫描CT扫描是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可明确纵隔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3.3 核磁共振成像(MRI)MRI对于纵隔肿瘤的定性诊断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提供更为清晰的图像。
3.4 PET-CTPET-CT联合使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CT扫描,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纵隔肿瘤诊断。
附件:本文档不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纵隔:位于胸腔内、两侧肺之间的间隙。
2.纵隔肿瘤:指发生在纵隔内的肿瘤。
纵隔解剖及常见纵隔肿瘤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纵隔解剖及常见纵隔肿瘤影像学诊断
15
2020-12-09
纵隔解剖及常见纵隔肿瘤影像学诊断
16
右膈神经
左膈神经
左肺
上腔静脉 气管
右迷走神经 左喉返神经
食管
主动脉弓 左迷走神经
胸导管
2020-12-09
纵隔解剖及常见纵隔肿瘤影像学诊断
17
二、上纵隔
(一)层次
1.前层
胸腺 左头臂静脉 胸腺静脉层 右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
2.内容
胸腺、脂肪结缔组织、纵隔前淋巴结
2020-12-09
纵隔解剖及常见纵隔肿瘤影像学诊断
26
(二)中纵隔
1.位置
上:胸骨角平面 下:膈 前:心包前界 后:心包后界
2.内容
心 心包 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 膈神经 心包膈血管
2020-12-09
纵隔解剖及常见纵隔肿瘤影像学诊断
后方- 食管,左后方有左喉返神经
下方- 左、右肺静脉和左心房
左侧- 左锁骨下动脉、左迷走神经
右侧- 右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奇静脉 弓、右迷走神经、右纵隔胸膜等
2020-12-09
纵隔解剖及常见纵隔肿瘤影像学诊断
25
三、下纵隔
(一)前纵隔
1.位置
上:胸骨角平面 下:膈 前:胸骨及两侧肋软骨 后:心包前界
纵隔解剖及常见纵隔肿瘤影像学诊断
Dr.Feng
2020-12-09
纵隔解剖及常见纵隔肿瘤影像学诊断
1
一、概 述
2020-12-09
纵隔解剖及常见纵隔肿瘤影像学诊断
2
(一)纵隔的概念
1、概念:纵隔是左、右纵 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 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纵隔肿瘤的诊治进展
纵隔肿瘤的诊治进展中文摘要:纵隔肿瘤是指发生在胸腔范围内的肿瘤,其发病率不高但具有较高的恶性度和复杂性。
本文介绍了纵隔肿瘤的分类、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诊断及治疗进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纵隔肿瘤的治疗选择逐渐多元化和个体化,利用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手段,取得了一定效果。
关键词:纵隔肿瘤;分类;影响因素;临床表现;治疗进展英文摘要: Mediastinal tumors refer to tumors that occur within the thoracic cavity, which have low incidence rates but exhibit high malignancy and complexity.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classific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maging examination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gress of mediastinal tumors. As medical technology has continuously advanced, the treatment options for mediastinal tumors have become more diverse and individualized. Employing comprehensive methods such as surgery, radiation therapy, chemotherapy, targeted therapy, and immunotherapy have achieved certain effects.Keywords: Mediastinal tumors; Classific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reatment progress一、引言纵隔肿瘤是指生长在胸腔范围内的肿瘤,发病率较低,但具有较高的恶性度和复杂性。
(医学课件)纵隔肿瘤
纵隔肿瘤的并发症
1 气胸
2 出血
手术或穿刺操作可能导致肺气胸。
手术中可能发生大量出血,需要及时处理。
3 感染
手术切口可能感染,需进行抗生素治疗。
结论和建议
纵隔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定期进行体检, 尽早发现纵隔肿瘤的信号以及不适症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并遵循医生 的治疗方案。
2 中纵隔肿瘤
位于纵隔中部,常见的 有淋巴瘤、心包瘤等。
3 后纵隔肿瘤
位于纵隔后部,常见的 有食管肿瘤、神经源性 肿瘤等。
常见纵隔肿瘤的症状
1 呼吸困难
2 胸痛
由于肿瘤压迫大血管或气管,导致呼吸受 限。
肿瘤压迫或侵犯纵隔周围器官引起的疼痛 感。
3 咳嗽
肿瘤压迫气嘶哑。
纵隔肿瘤的诊断方法
1 影像学检查
如X线、CT扫描、MRI等,可显示肿瘤的位置和大小。
2 组织活检
通过穿刺或手术获得肿瘤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3 血液检查
检测肿瘤标志物,识别可能存在的纵隔肿瘤。
纵隔肿瘤的治疗方案
手术切除 放疗 化疗
通过外科手术完全切除肿瘤。 使用高能射线杀死肿瘤细胞。 使用药物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医学课件)纵隔肿瘤
本课件将介绍纵隔肿瘤的定义、分类、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并发症, 并提供结论和建议。
纵隔肿瘤的定义
纵隔肿瘤是指发生在胸腔内纵隔区域的肿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这些 肿瘤可以发生在纵隔的各个组织和器官中。
纵隔肿瘤的分类
1 前纵隔肿瘤
位于纵隔前部,常见的 有胸腺瘤、甲状腺肿瘤 等。
纵隔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纵隔的解剖和分区
●九分法:
●前纵隔:位于气管、升主动脉及心脏的前缘,呈 倒置的狭长的三角区域;
●中纵隔:相当于气管、主动脉弓、肺门和心脏的 范围;
●后纵隔:食管前缘以后的区域;
2
纵隔的解剖和分区
●九分法:
●上纵隔:胸骨角至第四胸椎体下缘的水平线以上; ●下纵隔:第四前肋端至第八胸椎下缘的水平线以
下; ●中纵隔:位于上下纵隔之间。
3
九
中 纵 隔
以 下 ;
下 纵 隔
上 ;
上 纵 隔
后 纵 隔
的 范 围
中 纵 隔
呈 倒 置
前 纵 隔
分 法 :
: : ::;:的:
位 第 胸食 相狭位
于 四 骨管 当长于
上 前 角前 于的气
下 肋 至缘 气三管
纵 端 第以 管角、
隔 至 四后 、区升
之 第 胸的 主域主
间 八 椎区 动;动
。 胸 体域 脉 脉
椎 下; 弓 及
下缘
、心
缘的
肺脏
的水
门的
水平
和前
平线
心缘
线以
脏,
4
纵 隔 分 区 示 意 图
5
检查方法
●1、X线检查:
●是诊断纵隔肿瘤的重要手段。 ●透视检查可观察肿块是否随吞咽上下移动、是否 随呼吸有形态改变以及有无搏动等。 ●由于常见的纵隔肿瘤都有其特定的好发部位,因 而后前位和侧位胸部摄片往往能够初步判定肿瘤 的类别。
13
再见!
14
6
检查方法
●1、X线检查:
●织体器层官摄的片关可系准,确断弥显层补示平肿融片块合的层不取面足结代。构及其与邻近组
CT影像学中的纵隔肿瘤的诊断
C T检 查 对 纵 隔 肿 瘤 具 有 较
纵 隔是 胸 部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内 容 纳 多 个 系统 的 组 织 其
器 官 , 而 发 生 病 变 的 机 会 和 疾 病 的 种 类 颇 多 。C 不 但 能 因 T 对 纵 隔肿 瘤 准 确 定 位 , 且 有较 高 的 密度 分辨 率 , 肿 瘤 的 定 而 对 性 诊 断起 着重 要 的作 用 , 而更 有 效 地 指 导 临 床诊 治 。 从 1 材 料 与 方 法 多年 工 作 累计 加 上 跟 踪 随 访 8 3例纵 隔肿 瘤 患 者 , 终 经 最 手术或活检病理证 实, 4 男 9例 , 3 女 4例 , 龄 1 ~ 7 年 2 8岁 , 平 均4 3岁 。病 例 中胸 腺 肿 瘤 2 8例 , 巴类 肿 瘤 1 淋 5例 , 胎 类 畸
瘤 好 发 于前 纵 隔 的上 区 、 区 和 下 区 , 有 发 生 于 中 区 , 囊 中 也 分
C 诊 断 的 价 值 : 规 x线 对 纵 隔 肿 瘤 的 定 性 有 一 定 的 T 常 参 考 价 值 , 因纵 隔 内部 结 构 复 杂 , 度 接 近 , 规 X 线 影 像 但 密 常 重 叠 , 含 有 较 大 钙 化 、 骼 影 的 畸 胎 瘤 外 , 数 肿 瘤 无 特 征 除 骨 多 改 变 , C 扫 描 可 以发 现 X线 不 能 显 示 的较 小 肿 瘤 , 确 肿 而 T 明 瘤 的 部 位 、 小 、 态 和 内 部 结 构 , 示 肿 瘤 与 周 围结 构 之 间 大 形 显 的关系, 了解 有 无 周 围 浸 润 生 长 或 转 移 , 良恶 性 肿 瘤 的判 断 对 有 重要 价值 , 强 扫 描 有 助 于 鉴 别 囊 实 性 肿 瘤 与 血 供 丰 富 的 增 血 管性 肿 瘤 。 定 位 诊 断 : 隔 肿 瘤 的 定 位 对 判 断 其 来 源 和 性 质 具 有 十 纵 分 重要 的意 义 , T 能 够 十 分 精 确 地 辨 明 肿 块 在 纵 隔 内 的 位 C 置 。纵 隔六 分 区法 分 区简 单 、 区标 记 明确 、 区 定 性 正 确 率 分 分 高, 对判 断肿 块 的组 织 来 源精 细 精确 。 定 性 诊 断 : 隔肿 瘤 的 发 生 部 位 、 度 和 增 强 效 果 结 合 , 纵 密
纵隔疾病的影像鉴别诊断
后纵隔:食管及胸椎旁的区域
(中后纵隔的分界:食管前壁)
三、纵隔肿瘤和瘤样病变
。
(一)胸腺瘤 (二)畸胎类肿瘤 纵隔肿瘤: (三)淋巴瘤 (四)神经源性肿瘤 (五)其他
纵隔瘤样病变:胸内甲状腺肿 、各种类型的囊肿
纵隔病变的诊断思路
1.定位 除血管瘤、纤维瘤、淋巴瘤和迷走组织可以发生于任意部位,
支气管囊肿:
病变一般紧邻气道,壁薄而光滑整 齐,密度均匀而低。其密度与其内 容物的性质密切相关:浆液性囊肿 CT值一般为0~20Hu;粘液性囊肿 CT值一般为30~40Hu;囊肿合并 感染或囊内出血,其CT值常在 30Hu以上,新鲜出血可达80Hu; 偶有其内容物为钙乳或草酸盐结晶 这CT值高达100Hu以上。囊内如 有凝血块形成则密度不均匀。囊肿 与支气管相通时则可见含气影或 气—液面。增强检查无强化。
胸腺瘤
畸胎瘤
淋巴瘤
神经源性肿瘤
表现
1)常位于胸骨 后间隙,主气管 常受压移位
2)钙化常见
3)肿块常向颈 部延伸
4)可有明显强 化
1)肿大的淋巴
结主要位于血管
1)前纵隔最常 见
1)发病年龄小 于胸腺瘤
前间隙及气管周 围,亦可弥漫浸 润,融合成团块
2)临床症状: 重症肌无力
2)肿块内可有
装包绕周围结构
3) 实性成分均 匀强化
恶性畸胎瘤
(四)淋巴瘤
【临床与病理】 病理分为霍奇金(Hodgkin disease,HD)和非霍奇 金淋巴瘤(non Hodgkin lymphoma,NHL)临床上以HD多见,以侵犯淋 巴结为主,结外少见;多见于青年,其次老年。NHL主要结外器官受累; 多见青少年,其次为老年。 【影像学表现】 X线:纵隔增宽,上纵隔为主,侧位片纵隔密度增高 CT:纵隔淋巴结肿大,前、中纵隔最多见,融合或分散存在,肿块较大 时中心可发生坏死,但很少出现钙化,增强呈轻至中度强化;亦可侵犯 胸膜、心包及肺组织,出现胸腔积液、胸膜结节、心包积液、肺内浸润 病灶。 MRI:肿大淋巴结呈等T1、长T2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㈣淋巴瘤
• 【诊断与鉴别诊断】 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前 纵隔、支气管肺组、气管支气管组多见, 可融合成块,结合临床周身其他淋巴结肿 大可诊断 鉴别诊断应考虑: 1、侵袭性胸 腺瘤 2、结节病: 3淋巴结结核: 4转移 性淋巴结肿大
化;增强明显强化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根据位置、形态、强化特点,CT、MRI可确诊 • 需与无名动脉伸展扭曲和无名动脉瘤鉴别
·
12
·
13
•
·
14
·
15
·
16
㈡胸腺瘤thymoma
• 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起源于未退化的胸腺组织 【临床与病理】 组织学分为:上皮细胞型、淋 巴细胞型、混合型
• 【影像学表现】 • X线:纵隔增宽,胸骨后肿块 • CT:类圆形、分叶状肿块,可有囊变、钙化,均
匀强化;侵袭性肿瘤边缘不规则,脂肪界面模糊, 胸膜结节、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 MRI: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有强化
·
17
鉴别
1 胸内甲状腺:1)常位于胸骨后间隙,主气管常受压移 位,
2)钙化常见, 3)肿块常向颈部延伸, 4)可有明显强化。 2 畸胎瘤:1)发病年龄小于胸腺瘤, 2)肿块内可有多种成分,脂肪,骨,钙化等, 3)囊变多见。 3 淋巴瘤:1)肿大的淋巴结主要位于血管前间隙及气管 周围,亦可弥漫浸润,融合成团块装包绕周围结构,
•
胸 腺
小
细
胞
癌
·
23
侵袭性胸腺瘤
·
24
·
25
·
26
·
27
异
•
位 胸
腺
瘤
·
28
㈢畸胎类肿瘤(teratoma )
• 【临床与病理】 囊性畸胎瘤又称皮样囊肿, 含外、中胚层组织;实性畸胎瘤含三个胚 层组织。瘤内含液体、脂肪、汗腺、毛发、 毛囊、肌肉、钙化、牙齿及骨骼。恶性者 呈浸润生长并可发生远处转移
• 【临床与病理】 病理分为:甲状腺增生肿 大、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病(少数为恶性) 临床可无症状或有肿瘤压迫症状
• 【影像学表现】 X线:上纵隔增宽,密度增 高;气管受压、变形移位,严重时食管受 压移位
·
11
㈠胸内甲状腺肿
• 【影像学表现】 • CT:稍高密度,囊变、出血、钙化多见;强化明
显、持续时间长 • MRI:长T1长T2信号,不均匀,可见囊变区和无钙
·
39
㈣淋巴瘤(2)
• 【影像学表现】
• X线:纵隔增宽,上纵隔为主,边缘呈扇贝 样、锯齿状,侧位片纵隔密度增高
• CT:纵隔淋巴结肿大,前、中纵隔最多见, 融合或分散存在,放疗后出现钙化,增强 轻至中度强化;胸腔积液、胸膜结节、心 包积液、肺内肿块
• MRI:肿大淋巴结呈等T1、长T2信号
·
40
•
• CT扫描肿瘤绝大多数位于心脏大血管前区,个别可位于脊柱旁沟区。囊性和 脂肪成分是本病的特征。当出现脂肪—液体平面时更有特征性。良性者边界 清楚,恶性者边界常不清楚。皮样囊肿或囊性畸胎瘤为囊壁不厚而均匀的圆 形或椭圆形肿块,内容多为密度偏低均匀一致的液体。典型的畸胎瘤是含有 各种物质的混合物,CT值在脂肪、软组织和钙化密度范围内。
·
29
㈢畸胎类肿瘤(2)
• 【影像学表现】
• X线:前、中纵隔,类圆形,可轻度分叶, 肿瘤内骨骼块影有确诊意义
• CT:囊性畸胎瘤呈厚壁囊肿。肿瘤内含脂 肪成分(-25~-50HU)、钙化或骨骼 (>100HU)和软组织成分,不均匀强化; 边界不清、周围脂肪界面密度增高、侵犯 胸膜、心包者提示恶性
• MRI:肿瘤内脂肪呈短T1长T2信号
·
30
㈢畸胎类肿瘤(3)
• 【诊断与鉴别诊断】 前、中纵隔含脂肪、 钙化、骨骼、软组织密度肿块是畸胎瘤特 征性表现。少数呈均一软组织密度,需与 纵隔其他肿瘤鉴别
·
31
前纵隔畸胎瘤
·
32
•
·
33
纵隔皮样囊肿
·
34
• 皮样囊肿及畸胎类肿瘤常含有外、中、内三种胚层组织的肿瘤,据统计在 纵隔肿瘤中,仅次于神经源性肿瘤,居第二位。多位于前纵隔。皮样囊肿常 以外胚层为主,囊内含有皮脂腺、毛发及胆固醇结晶,畸胎瘤则来自各胚层, 除皮脂腺、毛发外,骨、软骨及牙齿,易由 X 线照片显出,主要症状为胸骨 后闷胀、胸痛及气短。此类肿瘤一般均为良性,但有 10% 为恶性
·
38
㈣淋巴瘤(1)
lymphoma
• 【临床与病理】 病理分为霍奇金 (Hodgkin disease,HD)和非霍奇金淋 巴瘤(non Hodgkin lymphoma,NHL)临 床上以HD多见,以侵犯淋巴结为主,结外 少见;多见于青年,其次老年。NHL主要 结外器官受累;多见青少年,其次为老年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
·
1
纵隔病变为起源于纵隔和或累及纵隔内 结构的病变,可分为肿瘤性疾病和非肿瘤 性疾病
在 纵隔肿瘤中,除血管瘤、纤维瘤、 淋巴瘤、黄色瘤和迷走组织在纵隔内形成 的肿瘤可以在纵隔的任何部位发生外,其 它肿瘤的好发部位常有一定的规律性
·
2
•
·
3
•
·
4
·
5
纵隔病变与肺病变的鉴别
•
·
6
纵隔疾病实性肿物
•
·
7
纵隔疾病囊性肿物(线图)
•
·
8
纵隔疾病含脂肿物(线图)
•
·
9
一、纵隔肿瘤和囊肿
• (一)胸内甲状腺肿 • (二)胸腺瘤 • (三)畸胎类肿瘤 • (四)淋巴瘤 • (五)神经源性肿瘤 • (六)纵隔其它少见肿瘤及囊肿
·
10
㈠ 胸内甲状腺肿 (intrathoracic goiter )
·
35
•
囊性畸胎瘤
·
36
恶性畸胎瘤
•
·
37
• Mature cystic teratoma in a 31-year-old man who had chest discomfort and dyspnea at exertion
• T1-weighted and T2-weighted MR images show a mass with a highsignal-intensity area of fat (arrow), low-signal-intensity calcification, and a high-signal-intensity multilocular cyst
2)密度均匀或少数中心坏死液化, 3)常为双侧分布,分叶明显。
·
18
• 肿瘤位于主动脉前,轮廓较清
·
19
·
20
胸部正位片见右心缘一巨大占位性病变,密度均匀,边缘光滑,侧位片见 病变位于前纵隔,延伸至心膈角;CT肿块沿升主动脉、上腔静脉生长, 与右心缘分界较清,内可见一粗条状钙化影。
·
21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