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4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岳麓版必修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整合课件岳麓版必修1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整合课件岳麓版必修1

①侵略国家:美日成为侵华主要国家,先是日本独霸中国,后是美国确立
优势地位。 ②侵华手段:主要是扶植代理人“以华治华”。
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 类别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不同点 结果 前途 革命任 务、性质 主要矛盾 旧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 国家 社会主义
4.生态史观 生态史观是一种主张从地理环境的生态结构出发,运用生态学的理论来研
观点 2
学者杨天石则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这个看法未必准
确。因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最要紧的任务是救亡,而不 是发展资本主义。同时,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会马上和工人阶级产生矛盾冲
突,而孙中山特别讲到,要让中国的工人阶级避免受剥削的痛苦。
分析
赞同观点1:辛亥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济上,资本主
义有了很大发展;阶级上,领导辛亥革命的是代表新生产方式的资产阶级;政
治上,是反封建的暴力斗争;思想上,革命领导者提出了明确的资产阶级纲 领,以西方资产阶级的革命学说为根据,反对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目标上,是 扫除资本主义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最终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赞同观点2:辛亥革命的性质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济上,辛亥革命爆
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就是现代化;文明史观注重从世界的角度去思考,从长时段
的历史去观察,从文明传承的现实去追溯。
2.全球史观
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看待历史,认为 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 的开辟。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整体世界的发 展,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是人类整体世界的深入阶段。其贯穿的主线是

【配套K12】[学习]2018-2019版高中历史 第4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提升(四)

【配套K12】[学习]2018-2019版高中历史 第4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提升(四)

第4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提升(四)1.近代前期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的比较2.从多种史观的视角审视近代西方列强对华的侵略3.近代前期中国人民进行抗争与探索的特征(1840~1919年)【典例】 (2016·广东汕头模拟)某年,英国伦敦一本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新闻漫画,描绘了日本人形象。

解析下图,该新闻事件应该是( )A.中日甲午战争B.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漫画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从漫画日本人、中国人的穿着等信息可判断,当时的中国人应是“清官员”,联系到所学这个事件应该是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对华进行侵略。

答案 A【方法技巧】 图片类选择题的解题技巧1.题目类型:从图画外在形式看,图片类选择题一般分三种:(1)图片类:包括人物图、文物(遗迹、遗址、遗物)图、艺术画、图书刊物、生产工具、历史照片、宣传标语、票据、证件等。

(2)漫画类:主要是反映时代特征的漫画或具有讽刺性寓意的漫画。

(3)地图类:包括战争形势图、布局图、疆域图、交通路线图、经济分布图等。

2.命题特点:以历史文物、人物、漫画等图片为载体,综合考查学生判读图片、提取信息的能力。

3.题型标志:题干中一般都有“据图可知”“反映出”“说明了”“佐证”“符合的是”等标志性词语,或者不明确带有限制词语等,难度中等。

4.解答技巧(1)“四审”图片:一审图片反映的时间和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审图片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明确答题方向;三审图片蕴含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和外延;四审多幅图之间的联系与变化,确定各图片与题干的关系及反映出的主题。

(2)“三判”选项:一是判定各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二是判定各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三是判定各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变式演练】(2016·重庆八中月考)下图是1895年5月刊登在西方杂志的一幅名为《好狗》的漫画,其寓意是()A.讽刺清朝腐败无能B.同情中国所受遭遇C.揭露日本侵华野心D.策划共同瓜分中国解析漫画中一个西方人牵着的一条狗敢于冲向一条躲闪的龙(代表当时的中国清政府),这是列强对清政府的试探,而且墙头上还有一个远观的西方人,结合1895年这一时间,可以知道这是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说明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也能说明列强当时的侵华野心还是很大的。

高考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知识整合配套课件 岳麓版版必修1

高考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知识整合配套课件 岳麓版版必修1
第三页,共13页。
3.近代(jìndài)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
(1)破坏性: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独立,
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zāinàn),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是造成中(2国)建贫设穷性和落(客后观的影根响源)。:他们把西方技术带到中国,对中国 旧制度、旧观念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
第十一页,共13页。
3.时空定量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使用范围等量度(liángdù) 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 围内适用4.”。理论分析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 基本原理理解历史概念,可以迅速解答(jiědá),如运用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理论。
第十三页,,或以偏概全,或以末代
本、因果倒置等。
第八页,共13页。
这类题目考查形式主要有三种:(1)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
供一个概念,选项提供与概念相关的四个阐释,要求从中找出
一个最符合题干概念的阐释。(2)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某种
现象的阐释,选项提供四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
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chuàngzào)了条件;也推动了西方
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第四页,共13页。
二、近代前期中国(zhōnɡ ɡuó)人民抗争与探索的主要特征
1.广泛性:近代前期的主要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其原因是外国的侵略对各个
(3)中国的落后为列强侵华提供了可能性。
第二页,共13页。
2.列强(lièqiáng)侵华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1)政治:侵占领土(lǐnɡ tǔ)、破坏主权、干涉革命、扶植代理人、 直接(zhíjiē)殖民统治。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必修一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和中华民族的奋起岳麓版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必修一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和中华民族的奋起岳麓版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和中华民族的奋起岳麓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和中华民族的奋起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二、学习目标: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三、重难点讲解:知识点一、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扩大殖民地和海外市场,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

②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中国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使英国在中英正当贸易中处于入超的地位。

③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又从根本上断绝了非法的鸦片贸易这条罪恶的“商路”。

(2)经过:①1840年,英国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战争。

②广大爱国军民英勇抗敌:关天培在虎门、葛云飞在定海、陈化成在吴淞等率军抗敌,为国捐躯。

广州三元里人民自发与侵略军作战,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不屈不挠的反侵略精神。

③战争中清政府战和不定,几易主帅,且军备落后,致使英军占领了香港岛(1841年)后,又攻下厦门、定海、吴淞、镇江,打到南京江面,切断清政府漕粮要道,清政府投降。

(3)后果: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南京条约》:①1842年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②内容——赔款、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五口通商、关税协定;列强此外还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③关税协定严重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便利英国对华商品倾销,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

(4)影响:战后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列举1894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和战争的影响;《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和斗争史实,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一、中日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背景(1)主要原因: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了侵略朝鲜、夺取中国的东北和台湾、占领全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

(2)导火线:朝鲜的东学党起义爆发。

图解历史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2.经过(1)爆发:1894年7月,日本在朝鲜半岛海域丰岛海面挑起了战争。

(2)决战:9月,中日海军在黄海展开决战。

3.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内容危害割三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进一步遭到破坏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民族危机加深赔军费2亿两白银给日本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开四埠: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设厂:允许日本在内地投资设厂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三国干涉还辽:在列强干涉下,交还中国的辽东半岛。

概念辨析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

列强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就开始了早期的资本输出。

19世纪晚期后,西方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主要形式有投资设厂、修筑铁路等,使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判断正误(1)中日甲午战争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 )答案×解析日本明治维新后,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急需对外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侵略扩张野心膨胀,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战争”政策。

故本题说法错误。

(2)以《马关条约》为分界线,列强侵华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2018-2019版高中历史 第4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2018-2019版高中历史 第4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

第15课辛亥革命知识点一清末民主革命风潮1.社会根源(1)外患: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2)内忧: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挽救统治危机。

2.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1)1894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2)1905年,成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3.思想基础(1)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政体等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论战,传播了革命思想。

4.军事基础:发动了广州起义等多次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革命斗志。

5.预备立宪:证明是一个骗局,将清王朝推向了空前孤立的境地。

知识点二武昌首义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领导人:熊秉坤、金兆龙。

3.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政体为“五族共和”。

4.影响: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知识点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1.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

2.颁布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时间:1912年3月。

(2)内容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3)意义: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3.帝制的终结(1)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的统治宣告结束。

(2)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4.历史意义(1)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2)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概念阐释] 辛亥革命(1)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是指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包括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及政党的建立、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等。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高考考点及试题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高考考点及试题整理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1、原因: A国外原因:(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对外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B 鸦片战争前,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C直原因接: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在华利益。

2、结果:中国战败签定《南京条约》:内容:五口通商/割香港岛/协定关税/此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特权3、影响:A、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原因:(1)根本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2)修约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经过: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战争,1860年攻入北京。

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3、结果:1858年和1860年,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4、影响:A.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B.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部分官绅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一、背景:列强侵略-清朝腐败-广西天灾-秀全创教二、经过:(1)前期斗争①金田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②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

③军事全盛:为保卫京师,太平军进行了北伐和西征,至1856年,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

(2)转折: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了严重内杠---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3)后期斗争,重用李秀成陈玉成指挥军务。

(4)天京陷落(标志失败)三、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有饭同食,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反映了农民阶级对于土地的要求,但这种绝对平均的政策是不可能实现的。

《资政新篇》:效法西方兴建铁路、邮局、银行等,奖励发明。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4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岳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4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岳

考案[4]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限时: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8·武汉重点中学联考)鸦片战争后十多年间,以“夷”指外国人,每每可见可闻于朝堂内外;《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英国国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一变化反映清政府导学号 26813220( A )A.外交观念发生改变B.已沦落为洋人的朝廷C.逐步实施平等外交D.开始向西方学习法律[解析] “夷”包含着天朝上国观念,从“每每可见可闻于朝堂内外”到“不得提书夷字”,体现了清朝对外观念逐渐发生改变,故A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落为洋人的朝廷,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这一变化说明清政府外交观念发生改变,但并不能说明实施了平等外交,故C项错误;这一变化主要是天朝上国观念的逐渐改变,并非向西方学习法律,故D项错误。

2.(2018·柳州)《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之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

这一规定导学号 26813221( A ) A.便利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B.造成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C.破坏了近代中国司法主权D.导致了洋货倾销中国内地[解析] “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之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便利了英国商品在中国的销售,故A项正确;由于英国的商品的销售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无法对整个中国自然经济造成根本的影响,故B项错误;“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之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仅涉及到商品输出,没有涉及司法,故C项错误;《南京条约》的影响没有深入到中国内地,故D 项错误。

3.(2018·山西五校联考)1895年2月,在光绪帝召集的朝会中,文廷式主张效仿俄皇亚历山大一世迁都(其最终战胜拿破仑),要求迁都与日本继续作战,但该主张由于其他大臣的反对而被否决。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岳麓版必修1

(3)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列强 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帝国 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馈训练 课时自测
[基础巩固]
【答案】 ①清政府的腐朽,是甲午战败的主要原因,慈禧太 后削减军费开支,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海军军费。
②清政府不认真备战,奉行“避战自保”政策,外交上寄希望 于欧洲列强的调停。
【史论总结】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的原因 1.主观方面 (1)清政府极端腐朽,社会制度落后。 (2)战前,清政府不作认真准备,战争爆发后极力奉行“避战 自保”的方针,贻误战机,如平壤之战、威海卫之战等。 (3)慈禧太后在国家危难之秋,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军 费,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 2.客观方面 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实力略强;中国相对落后。综观 中国的社会状况,与日本相比不仅在军事、经济和科技上落后, 还在于政治制度上的腐败。
问题 据材料,说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答案】 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大陆政策”,把征朝侵 华作为对外侵略的首要目标;发动侵华战争成为日本的既定国 策。
2.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材料一 在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以财政紧张 为由,削减军费预算;而甲午年是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先是修 三海,共花费白银 600 万两,其中挪用海军经费 437 万两,后又修 建颐和园,耗资 1 000 万两,挪用海军军费 750 万两。 材料二 清政府自始即采取求欧洲列强干涉,速行终止中日战 争之政策,李鸿章屡求各国代表援助,且电讯其驻欧洲各国之使臣, 使直接哀求各驻在国之政府。 问题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甲午战争中中 国战败的必然性。

高考第一轮复习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高考第一轮复习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综述】:☆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二是面对外来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维护国家,起而抗争;仁人志士不懈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使中国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并把中国革命推进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直至胜利。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资本主义,以谋求国家富强。

1.鸦片战争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首先担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提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妙构想,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而宣告失败。

农民阶级不可能完成救中国的任务。

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也行不通。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经过28年的艰苦斗争,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列强侵华鸦片战争(1840——1842年道光)一.原因:⑴根本:英法美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猛发展,需要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殖民扩张,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

⑵直接:中国的禁烟运动——1839年虎门销烟(体现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鼓舞斗志,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

二.经过:(略,看看课本即可)结果:失败,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内容见前面表格。

)。

(关税协定严重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便利英国对华商品倾销,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第4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历史-岳麓版(共计112张PPT)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第4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历史-岳麓版(共计112张PPT)

返回目录
第6讲
考 点 分 层 突 破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4)思想文化: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 观念,瞩目世界,探索新知,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 的新思潮。 (5)社会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6)革命任务:由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变为反对外国资 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
返回目录
考 点 分 层 突 破
第6讲
命 题 研 析 对 测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 侵华
目标引擎
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①两次鸦片战争的背 景、过程及影响;②中日甲午战争的原因、经过及影响; ③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经过及影响;④义和团运动的历 史意义。
返回目录
第6讲
考 点 分 层 突 破
返回目录
第6讲
考 点 分 层 突 破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2.两次鸦片战争有何异同? (1)相同点 ①根本原因: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西方 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战争的性质:都是侵略性的殖民掠夺战争。 ③战争的影响: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返回目录
第6讲
考 点 分 层 突 破
返回目录
第6讲
考 点 分 层 突 破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③林则徐领导了禁烟运动,1839年6月3日的虎门销烟,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2)爆发:英国得到中国禁烟的消息,于1840年6月发 动鸦片战争。 2.《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 (1)《南京条约》的签订 ①时间:1842年8月。 ②内容:中国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 上海 __________ 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允许英 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此外,列强 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 权。

2019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16 五四爱国运动学案 岳麓版必修1

2019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16 五四爱国运动学案 岳麓版必修1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问题导学一、五四运动的背景活动与探究材料一阅读下列两幅图片漫画《国人皆曰可杀》一战期间日本出兵山东(1)据两幅图片信息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根源。

材料二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六百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元,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

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动作了思想的先导。

——《中国通史》(2)据材料二、三分析说明五四运动爆发的经济、政治和思想原因。

材料四(3)根据材料四反映的信息,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活动与探究材料一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打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废除二十一条!”(1)据材料一探究讨论,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材料二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3)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

”这种“姿态”主要指()A.中国共产党指导B.社会主义革命C.受十月革命的影响D.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精神(4)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论证这一观点。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以青年学生为先锋,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民主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它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沉重打击了以北洋军阀为代表的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推动了我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2)在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3)它是一场伟大的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它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了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新时期,同时开创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新阶段。

高考历史总复习名师精讲课件必修Ⅰ 第4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2课时

高考历史总复习名师精讲课件必修Ⅰ 第4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2课时

4.革命失败 1912年3月,________ 袁世凯 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5.历史意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____________ 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____________________ 民主共和 观念深入人心。 (3)使__________ 辛亥革命的五个“第一”: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 级革命团体;同盟会是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辛亥革命是近代以来中 国社会的第一次巨变。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2课时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 五四爱国运动
最新考纲
课标要求
考向瞭望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的 的主要史实,认识 发生原因和在中国近代化进程 农民起义在民主革 中的地位、五四运动等都是高 命时期的作用与局 考频繁考查的知识点。 限性。 2.理解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 1.中国人民的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 反抗斗争 的地位,利用多元史观透析这 要过程,认识推翻 一重大历史事件。 2.辛亥革命 君主专制制度,建 3.对五四运动的考查方式侧重 3.五四运动 立中华民国的历史 两点:一是通过提供新材料新 意义。 情境,考查学生对史实的理解 3.概述五四运动的史 与运用;二是考查学生对历史 实,认识其对中国 结论的分析与理解。 社会变革的影响。
3.历史影响 (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____________ 爱国运动 。 民主 和________ 科学 的新文 (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________ 化运动。 思想解放运动 (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____________ 。 (4)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_______________ 4.五四精神 爱国 、民主、________ 科学 、追求真理、勇于 (1)运动

【配套K12】[学习]2018-2019版高中历史第4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6课五

【配套K12】[学习]2018-2019版高中历史第4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6课五

【配套K12】[学习]2018-2019版高中历史第4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6课五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知识点一“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1.“二十一条”(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2)出现:1915年1月,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政府递交。

(3)目的: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巴黎和会(1)和会召开: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胜国在巴黎召开。

(2)和会议题:商讨处理战败国以及维护世界和平。

(3)中国诉求:希望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4)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知识点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1.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2.概况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1)北京政府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2)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知识点三五四精神1.爱国救亡: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

它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民主科学: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3.文化启蒙: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图解历史] 五四运动[误区警示] 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尖锐,即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不是民族矛盾。

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误区警示] 五四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了三个卖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只是取得了初步胜利,并未彻底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不能说取得彻底胜利。

[深度点拨]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是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主题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史料探究]1.五四运动的背景史料由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00万,增至战后的200万……文化斗争是中国现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案[4]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限时: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8·武汉重点中学联考)鸦片战争后十多年间,以“夷”指外国人,每每可见可闻于朝堂内外;《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英国国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一变化反映清政府导学号 26813220( A )A.外交观念发生改变B.已沦落为洋人的朝廷C.逐步实施平等外交D.开始向西方学习法律[解析] “夷”包含着天朝上国观念,从“每每可见可闻于朝堂内外”到“不得提书夷字”,体现了清朝对外观念逐渐发生改变,故A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落为洋人的朝廷,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这一变化说明清政府外交观念发生改变,但并不能说明实施了平等外交,故C项错误;这一变化主要是天朝上国观念的逐渐改变,并非向西方学习法律,故D项错误。

2.(2018·柳州)《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之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

这一规定导学号 26813221( A ) A.便利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B.造成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C.破坏了近代中国司法主权D.导致了洋货倾销中国内地[解析] “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之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便利了英国商品在中国的销售,故A项正确;由于英国的商品的销售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无法对整个中国自然经济造成根本的影响,故B项错误;“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之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仅涉及到商品输出,没有涉及司法,故C项错误;《南京条约》的影响没有深入到中国内地,故D 项错误。

3.(2018·山西五校联考)1895年2月,在光绪帝召集的朝会中,文廷式主张效仿俄皇亚历山大一世迁都(其最终战胜拿破仑),要求迁都与日本继续作战,但该主张由于其他大臣的反对而被否决。

材料体现出导学号 26813222( A )A.晩清中央政府腐败无能B.甲午战争决定了中国国运C.中日经济变革结果不同D.清政府成为列强侵略工具[解析] 根据材料“光绪帝召集的朝会中……由于其他大臣的反对而被否决”,表明清政府的决策层,腐朽自保倾向明显,故A项正确;甲午战争是中国命运的重要转折点,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故B项错误;材料的主题是清政府内部战和的讨论,与中日经济变革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沦为了“洋人的朝廷”,故D项错误。

4.(2018·江西百所名校诊断)1894年6月18日,美国驻朝公使西尔向国务院报告,日本派遣大批军队进驻汉城“肯定怀有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并表示“造成目前困难局面的错误很显然都是由于中国人的行动,他们将军队派到朝鲜”。

西尔的报告导学号 26813223( C )A.识破了日本挑起战争的企图B.力图维持东亚地区的固有均势C.体现出美国对朝鲜局势的关注D.建议美国支持日本的朝鲜政策[解析] 西尔的报告认为日本派遣大批军队进驻汉城“肯定怀有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并没有识破日本挑起战争的企图,故A项错误;西尔的报告只是对甲午战争前中日的活动进行猜测,并没有体现出美国的目的,故B项错误;西尔的报告注意到了甲午战争前中日的活动,体现出美国对朝鲜局势的关注,故C项正确;西尔的报告注意到了甲午战争前中日的活动,体现出美国对朝鲜局势的关注,没有给美国政府提出建议,故D项错误。

5.(2018·皖南八校联考)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与西方国家进行了多次交涉,承诺保证它们在中国的利益,甚至向英国保证不在上海地区用兵。

这反映出日本导学号 26813224 ( D )A.希望西方国家配合作战B.充分利用了列强间矛盾C.大肆出卖中国国家利益D.企图从外交上孤立中国[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日本保护西方国家在中国的既得利益,不是希望西方国家参战,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日本保护西方国家在中国的利益,没有涉及列强之间的矛盾,故B项错误;日本维护的是列强已经获得的利益,不是出卖中国的国家利益,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日本对西方国家的承诺,可知日本会获得西方国家的支持,避免西方国家干涉日本侵华,会使中国失去国际支援,故D项正确。

6.(2018·江西阶段性检测)沙俄为诱迫清廷承认它侵占东三省合法化,首先表示承认李鸿章代表资格,赞同与清廷议和。

英、德等国希望索取更多利益,强烈反对与素有亲俄倾向的慈禧政权开议,拒不承认李鸿章的代表资格。

最后,英德等国转变态度,同意李鸿章代表政府,并约定导学号 26813225( C )A.英商进口税宜秉公议定则例B.“他人毋得骚扰”天主教传教者C.惩治附和过义和团的官员D.缔约各方领土间有“通商航海之自由”[解析] 根据材料“沙俄为诱迫清廷承认它侵占东三省合法化”、“同意李鸿章代表政府”可知,为1900年趁八国联军侵华之际,沙俄入侵中国东北地区,在辛丑条约议定前的一幕,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7.(2018·德州)法国传教士樊国梁、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等人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

但19世纪晚期,他们都竭力向其国家鼓吹瓜分中国,要求政府动手建立自己的侵略基地。

这反映了导学号 26813226( A )A.反洋教斗争的兴起具有必然性B.传教士在中国的作用功过相当C.义和团盲目排外带来消极后果D.中外战争缘于宗教文化的冲突[解析] 据材料“法国传教士樊国梁、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等人……19世纪晚期,他们都竭力向其国家鼓吹瓜分中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外国传教士充当了侵华的工具,反映了反洋教斗争的兴起具有必然性了,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传教士在中国的作用功过相当,故B项错误;当时义和团运动还未发生,故C项错误;中外战争的主要原因不是宗教文化的冲突,故D项错误。

故选A。

8.(2018·鲁鄂重点中学调研)对于义和团,劳顿引证了义和团领袖于栋成所发布的一个布告,布告写道:“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以淫邪污辱我们。

”劳顿的引证导学号 26813227( A ) A.正确揭示了义和团兴起的原因B.说明了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性C.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寻找借口D.对史实的论证存在主观片面性[解析] 根据材料“对于义和团,劳顿引证了义和团领袖于栋成所发布的一个布告,布告写道:‘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以淫邪污辱我们’”并结合所学不难得知,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中外民族矛盾的激化,故A项正确;材料中对反对洋人态度之原因阐述非常清楚,“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以淫邪污辱我们”,可谓有理有据而非盲目排外,故B项错误;西方侵略中国的借口是义和团攻击北京使馆界而非义和团单纯的反对洋人,故C项错误;根据史实我们不难得知,劳顿的引证是较为公正和客观的,并不存在着主观片面性,故D项错误。

9.(2018·湖北四地七校联考)辛亥革命后,“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在当时并未成为人们内心的坚定信念,《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皇权思想依旧在,袁世凯1915年称帝、张勋1917年拥溥仪复辟等等。

在推动政治现代化方面,材料留给我们的借鉴意义是导学号 26813228( D )A.北洋军阀是中国进行政治现代化的主要障碍B.政治现代化需要一定程度的经济现代化支持C.皇权思想导致革命派挽救民族危亡努力失败D.政治现代化需要有民众的现代化观念为基础[解析] 根据“并未成为人们内心的坚定信念”、“皇权思想依旧在”等信息可知材料强调思想因素对政治现代化的阻碍,故A项错误;材料未突出经济现代化的作用,故B项错误;革命派挽救民族危亡努力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内因也有外因,皇权思想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故C项错误;根据“‘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在当时并未成为人们内心的坚定信念”、“皇权思想依旧在”等信息可知,材料强调思想落后导致政治现代化失败,所以政治现代化需要有民众的现代化观念为基础,故D项正确。

10.(2018·皖南联考)辛亥革命期间,多数省份以“和平光复”的形式脱离清政府而成为革命政权,有学者称之为“廉价革命”。

这一革命形式导学号 26813229( B ) A.直接导致了清政府的覆灭B.增加了反封建斗争的难度C.促成了南京临时政府成立D.奠定了后来军阀割据基础[解析] 革命党与袁世凯议和,清帝退位直接导致了清政府的覆灭,故A项错误;从材料“多数省份以‘和平光复’的形式脱离清政府而成为革命政权”可知,辛亥革命爆发后,多数省份没有真正进行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只是顺应革命发展的趋势而成为革命政权,这一状况会导致多数省份反封建不彻底,为日后辛亥革命反封建斗争增加难度,故B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是在多数省份宣布独立的形势下成立的,但与材料多数省份以何种方式独立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多数省以和平方式独立,没有体现这些省份拥有军事力量,不能断定奠定了后来军阀割据基础,故D项错误。

11.(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辛亥革命中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辛亥革命之后,中央政府是否合法有道,其判断的标准已转移到地方,即各省是否承认中央的最高主权权威。

这说明辛亥革命导学号 26813230( C )A.推动了地方自治的进程B.宣扬了民主政治理念C.加速了中央集权的衰落D.推动了民权意识觉醒[解析] 近代中国各省基本上都是处于中央统一领导之下的,地方不具有自治的权力,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地方各省与中央的关系,没有宣扬民主政治理念,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地方具有了评判或承认中央主权的权力,反映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的变化,不是民权意识的觉醒,故D项错误。

12.下面是近代中国某时期报刊上登载的一幅《善吞》的漫画,漫画中一个日本装束的魔术师正将铁路吞入口中,火车上写着“青岛胶济路”。

此漫画导学号 26813231( C )A.美化了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掠夺B.批判当时的中国政府出卖铁路主权C.表达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前景的担忧D.说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

自“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变本加厉,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中国后,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