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艺术史

合集下载

动画艺术简史

动画艺术简史

1.3 动画片发展史
• • • • • •
1.3.1美国动画片发展史 沃尔特· 迪斯尼在1923年创立了迪斯尼公司 1928年 第一部有声动画电影《威力号汽船》(米老鼠)。 1932年 第一部彩色动画片《花与树》。 1939年 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白雪公主》(74分钟)。 1995年 第一部三维动画片《玩具总动员》。
1.2.2

艺术动画片

与商业动画相对的艺术动画在东欧各国、前苏联、和加拿大等地得到了发展。 当商业动画越来越成功地营造出虚幻的现实童话,让人流连忘返时,艺术动 画家们却试图挖掘动画深层的艺术性和文化性,以各种手段造成动画艺术与 现实现实的间离效果,使动画作品成为人类生活的哲理寓言。 纯粹的艺术动画称之为探索动画,往往是动画艺术家的个人艺术探索范围。 不计较商业利益上的得失,它不需要考虑受众人群、票房以及表现手法。
• 动画片不是少年儿童的专属。它是影视艺术的一部分,是为 所有人服务的一门综合艺术形式。

第一节 动画的起源
• • 1.1.1 动画最早的起源 动画作为电影的种类之一,应该产生在电影技术出现之后。动画起源最早可 以追溯到距今有二三万年历史的旧石器时代。在西班牙北部山区的阿尔塔米 拉洞穴内,人们发现了大量的旧石器时代的壁画,其中有一头奔跑的野猪引 起了人们的注意:除了其形象丰满、逼真外,更耐人寻味的是这头野猪的尾 巴和腿均被重复绘画了几次,这就使原本静止的形象产生了视觉动感。这就 是长期以来人们公认的最早的“动画现象”。 根据以上对阿尔塔米拉野猪形象的解释,我们便有理由对在我国青海发现的 马家窑文化时期(距今5000-4000)年前的“舞蹈纹盆”所绘制的三组手拉 手作舞蹈状的人形中,每组最边上的两个人物形象,其手臂画了两道线条的 现象,做大胆的推测:那是先民们试图表现连续运动的最朴拙的的方式。

动画概论知识点总结归纳

动画概论知识点总结归纳

动画概论知识点总结归纳动画是一种以连续帧的方式进行排列,并通过快速播放来产生运动图像的艺术形式。

动画可以是手绘的,也可以是使用计算机生成的。

它们可以用于电影、电视节目、广告和在线媒体等领域。

本文将对动画的历史、基本原理、制作流程和分类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

一、动画的历史动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的壁画和岩画。

随着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探索出了许多制作动画的方法。

例如,中国古代的绢图就是一种形式的动画。

18世纪以后,发明了光学玩具和幻灯片,为后来的动画技术奠定了基础。

1895年,兄弟俩发明了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为电影和动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1914年,美国出现了第一部动画长片《小矮人之奇遇记》,为动画电影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20世纪初至中期,动画电影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开来。

二、动画的基本原理动画的基本原理包括运动学原理、视觉感知原理和心理学原理等。

在运动学方面,动画通过多个静态画面的快速播放产生了运动的错觉。

而在视觉感知方面,人眼可以感知到一定的快速移动的画面,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

此外,心理学原理也对动画的观赏产生了影响,例如,人们对于动画中的角色会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

三、动画的制作流程动画的制作流程一般包括构思、故事板、美术设计、动画制作和后期制作等阶段。

首先,动画制作团队需要构思一个富有创意和故事性的故事题材。

然后,制作团队需要通过故事板将故事情节进行拍摄和拼接,以便于后续制作。

接下来是美术设计,包括角色设计、场景设计等。

随后,动画制作团队通过手绘或计算机绘制出动画的每一帧。

最后,对动画进行后期制作,包括配音、配乐、特效添加等。

四、动画的分类动画可以按照制作方式、故事题材和受众对象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

按照制作方式可分为手绘动画、计算机动画和混合动画等。

按照故事题材可分为幽默喜剧、动作冒险、科幻奇幻等。

按照受众对象可分为儿童动画、家庭动画和成人动画等。

世界动画艺术史第7章-世界动画艺术史-日本

世界动画艺术史第7章-世界动画艺术史-日本
尽有。像1968年《太阳王子 大冒险》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础。当然也有失败的例子。像 1970年《无敌铁金刚》就是 一部典型的烂卡通,不但暴力 而且剧情很差,这带给了日本 动画不良的影响。
第三节:日本动画的成熟时期(1974~1989)
1974年《大和号宇宙战舰》(松本零士) 的上演在日本引发了一场动画热潮。是日本 历史上第一部超级剧情片,1977年被拍成 电影。这个时期日本动画经过探索期,逐渐 成为一种产业走向成熟。
1958年,持永只仁拍摄的《小黑和双胞胎弟弟》再度在温哥华影展 中获奖,美国电影公司与其签订了拍摄130部木偶片的合同。他为日 本木偶动画培养出优秀的木偶动画人才,使日本的木偶动画提升到与 捷克木偶动画齐名的高度。1965年,持永只仁辞去日本的工作,回 到中国继续创作动画。
大藤信郎是唯一一位在艺术片创作中有 所突破的制作者。
自1987年到90年代初,动画进入成熟期后,便出现数部佳片。如《古灵精 怪》电影《机动战士GUNDAM逆袭》及《王立宇宙军》和日本电视史上第 一部以高中生以上为主要对象的文艺动画连续剧《相聚一刻》等。其中《相 聚一刻》曾获得1988 《圣斗士星矢》。另外还有《天空战记》《机动警察》等多部佳作。《天空 战记》曾获得1989年动画排行第一名。当日本动画发展到此后,有人认为 幼年观众群已被忽略了四、五年,也该考虑制作年龄路线。于是自1987年 后半年以来,电视上的高年龄层动画逐渐减少,而转向动画电影。以致于造 成目前日本电视上找不到几部好片,而电影几科部部精彩的情况。
1968年,东映公司为影片注入优雅的 拍摄风格,如影片《巨人们的明星》。
1969年摄制的《蝾螺先生》,讲述了 一位家庭主妇的冒险故事,并使主人公 成为家喻户晓的漫画人物,并在当时多 部连续剧和单元剧中显得与众不同。

动画百年发展历程

动画百年发展历程
黑白动画是早期的动画形式,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向彩色动画转变。这个过程经历了 多个阶段,包括手工上色、半自动上色和全自动上色。其中,全自动上色方法是最为先进的 ,也是现代动画制作的主要方式之一。
黑白动画与彩色动画相比,在表现力和视觉效果上存在明显的不足。随着人们对视觉效果的 要求不断提高,黑白动画逐渐被彩色动画所取代。
05
总结与展望
动画百年发展的成就与影响
成就
动画技术在电影、电视、游戏等多个领 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创造了丰富的艺 术风格和流派,如迪士尼动画、日本动 画、中国动画等。同时,动画技术也推 动了电影特效、广告、教育等领域的发 展,丰富了人们的视觉体验。
VS
影响
动画技术对人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还传递了 各种文化价值观和社会思想。动画作品可 以跨越国界和语言,成为全球范围内流行 的文化现象。
动画艺术的未来前景与挑战
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动画艺术将迎 来更多的可能性。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 术将为动画艺术提供更多的表现形式和平台 ,使得动画作品能够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 。同时,随着全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动画 艺术也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风格和内容。
挑战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动画艺术也面临着 一些挑战。例如,技术的进步使得动画制作 的成本不断攀升,对制作人员的技能要求也 越来越高。同时,随着观众口味的变化和市 场竞争的激烈,动画作品的质量也需要不断 提高。
动态捕捉技术的出现也为动画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可能性。这种技术可以应用于电影、游戏、广 告等多个领域,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创意空间和表现方式。
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动画大师及其作品
沃尔特·迪士尼
《米老鼠》、《唐老鸭》、《狮子王》等作品。沃尔特·迪士尼是迪士尼公司的创 始人之一,他的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其中《狮子王》更是被誉为“动画 电影的巅峰之作”。

动画概论 知识点总结

动画概论 知识点总结

动画概论知识点总结动画作为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史前时代的洞窟壁画中就有人类对动画的尝试。

在古代,中国的捏面人、印度的皮影戏、希腊的畫像镇等都可以视为动画的雏形。

直到19世纪,动画才真正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当时,有舍甫琴科、梅利埃斯、拉封丹等人通过光影效果和摄影技术,开创了动画片的先河。

而在20世纪初,美国的迪士尼公司成立,制作了第一部有声动画片《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使动画电影真正得到了大众的欢迎,动画成为了一种广泛受到关注的艺术形式。

受益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动画制作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开始应用于动画制作,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为3D动画的制作提供了基础。

在数码技术的助力下,动画制作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如今的动画制作技术已经远不止是手绘和拼贴,计算机生成的动画、3D动画、特效动画等形式层出不穷,为艺术表现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在娱乐方面有着辉煌的成就,还在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电视广告中,动画可以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成为广告宣传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教育培训中,动画可以更形象地展示知识点,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在医学、建筑、科学研究等领域,动画也可以为专业领域提供更直观的展示和表达。

可以说,动画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成为一门极具潜力和发展前景的艺术形式。

动画的制作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充满了创意、技术和艺术。

动画的制作一般分为原画、背景、动画、特效、配音、剪辑等多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的人才来完成,需要艺术家、设计师、程序员、音乐家等多种人才共同合作,才能完成一部具有艺术价值的优秀动画作品。

在动画制作过程中,原画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原画家需要根据编剧的剧本进行分镜头的绘制,确保每一帧的图像都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故事情节。

背景则是用来构建场景的,制作背景需要考虑光影、透视、色彩等因素,保证场景的逼真和美观。

动画则是将原画进行连续播放,形成动态的画面,需要动画师进行精细的绘制和表现。

动画的历史——起源与发展.

动画的历史——起源与发展.
7
动画技术的起源:
诡盘——1832,约瑟夫-普拉托(比利时) 与幻盘原理相似,在盘状装置的边缘绘制上连续动作的分解图,快 速旋转时,从镜子里观看反射的图像,能看到连续运动的图像。(视频 片段选自《迪士尼动画史》)
8
动画技术的起源:
西洋镜——1834,霍纳尔(英) 发明于1834年,圆盘状的光学玩具装置(视频片段选自《迪士尼动 画史》)
5
动画技术的起源:
视觉暂留现象——1824,彼德-罗杰特(英) 关于“视觉暂留”现象的说法,首次出现在罗杰特先生于1824年发 表的论文《关于移动物体的视觉暂留现象》里。
6
动画技术的起源:
幻盘——1825,约翰-帕里斯(英) 实际上是一种玩具,在圆盘两面绘制互补的图像,两端打孔系绳, 在迅速扭转的情况下被人眼观察时,圆盘两面的图像仿佛合并在了一起。 (参看电影《断头谷》)
9
动画技术的起源:
光学影戏机——1888,埃米尔-雷诺(法)——动画创始人 实际上是对西洋镜的一系列改良,埃米尔-雷诺的创新和贡献,成为 了现代动画和电影技术的雏形(视频片段选自《迪士尼动画史》)
10
动画技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起源:
赛璐珞片——1915,伊尔-赫德 1915年伊尔-赫德先生的这项重要发明,使得动画家的工作量大大减 轻了,他们可以利用透明的赛璐珞片将静止的背景和活动的人物分层绘 制,再加以重叠拍摄,从而建立了动画工业的最重要的技术基础之一。
11
1、埃米尔-雷诺(法)—《around a bathing hut》
12
2、埃米尔-科尔(法)——《幻影集》
13
3、温瑟-迈凯(美)——《恐龙葛蒂》
14
4、马克斯-弗莱雪(美)——《小丑可可》

动画概论知识点归纳总结

动画概论知识点归纳总结

动画概论知识点归纳总结近年来,动画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备受关注,不仅在娱乐产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在教育领域、广告行业和艺术创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动画作为一种具有生动、立体、丰富表现形式的媒体,其独特的特点让人们更容易接收和理解信息,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动画的历史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前5000年,古埃及的艺术家们就利用连续的绘画来模拟运动。

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利用魔镜隔墙和旋转器来创造视觉的错觉效果。

而如今我们所熟知的动画形式,则主要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1895年,法国发明家路易·让·马吕伟创造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电影《卖火柴的小女孩》,开启了动画的先河。

此后,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们在动画的创作上不断探索和实践,使其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

动画的定义动画是以图像和声音为媒介,利用连续的静态画面通过快速变换的手段来模拟运动,从而产生视觉和听觉错觉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它可以是手绘动画、计算机动画、模型动画、实景动画等多种形式,其形式和内容都是多样化的,可以满足不同领域和不同受众的需求。

动画的分类根据动画制作的工艺和技术,可以将动画分为手绘动画、计算机动画、模型动画、实景动画等几种类型。

手绘动画是通过手工绘制每一帧画面来完成的,以《灰姑娘》、《小飞侠》等迪士尼系列动画为代表;计算机动画则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完成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皮克斯动画公司的作品;而模型动画和实景动画则是通过摄影技术和模型制作来完成的,如《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中的特效就是采用这种形式。

动画的制作流程动画的制作包括分镜头、脚本编写、角色设计、布景绘制、动作设计、配乐以及后期合成等多个环节。

整个制作流程需要多位专业人员协作完成,而每一项任务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只有经过反复的修改和完善,才能最终呈现出一部完整的动画作品。

动画的应用领域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段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动画概论 1~2章

动画概论 1~2章

第一章动画历史第一节梦想与发明(1824 - 1895)一.技术实验1.技术装置决定动画艺术存在的方式。

如果没有现代技术的研发,动画形式也许还停留在指翻图谱的状态。

因此,我们要了解并且记住那些技术实验,以便认识实验的各种意义。

2.皮特●马克●罗葛特(1)伦敦大学的皮特●马克●罗葛特(Pete Make Roget)1824年的物理实验发现运动变化过程中的图形在视网膜上可以保留不到一秒钟的片刻记忆,如果连续的速度够快,观看者就能够从一系列静止图形的变化过程中获得动态的幻觉,由此引发了对古代分解运动图形图式的技艺研究。

3.约翰●A●帕瑞斯(1)英国物理学家约翰●A●帕瑞斯(John● A● Paris)1825年创造了一个叫做幻盘(thaumatrope)的玩具,这个玩具是用一个圆形纸板的两画面上互补的图形,一面画鸟,另一面是笼子,用一根细线系在横轴的两边,当旋转捻动线段时,两面互补的图形融为一体,这个小东西启发了比利时的科学家约瑟夫●普拉托(Joseph Plateau)。

4.约瑟夫●普拉托(1)比利时科学家约瑟夫●普拉托1832年发明了一个叫诡盘的光学玩具,这个玩意儿的装置较复杂,起初,一个枢轴连接圆形木板中心,在圆盘边缘上画着运动物体的不同阶段的图形,当旋转圆盘时,观者通过一个小缝隙观看运动图形的幻觉,后来不断通过改进和发展出更多的样式。

画在这个圆盘上的连续动态就是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动画序列图。

5.埃米尔●雷诺(1)法国人埃米尔●雷诺(Emile Reynard)的研究让这种技术成为19世纪末的朝阳温文化——电影工业的雏形。

最初他用一个圆柱体盒子连接一个枢纽,在圆柱盒子内壁贴上连续变化的图形,当圆筒形柱体快速旋转时,这些不同阶段的运动图形连续向安装在枢轴上的棱镜折光体反射,观者看到的是棱镜上的运动的影像,这也许就是放映机雏形的胚胎。

它完成了一个重大突破,即对当时的各种发明进行了全面研究与实验后进行大胆的技术改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传统艺术风格在动画影片中的应用近年我国动画产业在积极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开始了对传统艺术风格的探索,希望做出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动画影片。

尤其当以中国传统题材和以中国传统风格为主创元素的电影《花木兰》《功夫熊猫》在世界动画电影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我们不禁自问:为何这些影片没有在中国诞生呢?在动画电影诞生的初期,中国动画曾以其特有的内涵和风格闻名于世,从中国传统艺术风格中衍生出来的水墨动画、剪纸动画以及特有的壁画风格,与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教育理念结合起来,散发出非比寻常的独特魅力。

当今世界动画电影市场是一个战国纷争、诸侯割据的局面,美、日动画以其成熟的商业动画模式加以流畅的绘画风格,在各自独特的人文理念支持下大行其道。

欧洲动画则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蕴配以超凡的想象力和创意开始登上世界的舞台。

中国动画重新起步,迅速发展,要想在世界动画的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就需要在民族土壤中吸取更多的养分。

下面笔者以传统艺术风格在早期动画影片中的应用为例,进行相关分析,来探讨中国传统动画的成功原因,以期对现代动画的发展有所借鉴。

一、水墨画在动画影片中的应用中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水墨画,催生出了水墨动画。

(一)水墨动画中秉承了水墨画的人文精髓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其气质和意境秉承老庄美学,认为天地(自然)之美为大美、至美。

讲究道家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

认为人在自然中与万物相和谐,便能达到豁达的胸境、高尚的情趣与精神的清澈安宁。

水墨动画在其立意和构思上也秉承了这一特性,如《山水情》大气磅礴,山水纵横间配以时而悠扬时而激昂的古筝,人在音乐中与自然浑然一体,人的情感融入了音乐和山水之间。

一部不到20分钟的片子将中国的人文自然观在水墨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又如《牧笛》(图1),通篇都是酣畅淋漓的水墨风景。

围绕着牧童牧牛这一线索,无论是清晨的树林、巍峨的群山、倾泻的瀑布,还是嬉戏的蝴蝶、飞翔的小鸟、健美的鹿群等,无不在悠扬的笛声中体现了自然的生动与壮美。

这些水墨风格的优美画面,潜移默化地陶冶了人的情操,洗涤了人的心灵,使人更加热爱和亲近自然。

这些动画片将水墨绘画风格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将美学的教化功能全部发挥出来。

故事中,牧童的梦境从树叶化蝶开始,也潜在地将庄周梦蝶的人文自然观含蓄地表现出来。

中国所特有的绘画工具下所表述的人文情怀、笔墨意境在水墨动画影片中传承下来,创作出了有着独特格调的优秀动画影片。

(二)水墨动画传承了水墨画的艺术风格水墨动画片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

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在虚实相间、水墨淋漓的画面中创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同时配以线性风格的传统音乐元素,使观者在视觉以及听觉上都得到了最为完美的享受。

这一风格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国画技法,既是中国在一定历史条件和人文环境下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特有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念的表达。

在动画片的制作中运用这种风格,不仅是对于传统绘画风格的继承和普及,同时也具有其特有的优势。

与一般动画片的不同之处在于,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水与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

一幅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就是一个个触手可及的场景。

其角色造型优美灵动,柔和的笔触中无不透露出诗一般的意境,将中国水墨画中不求其似而求其神的美学意境完全展现出来。

欣赏一部好的水墨动画片,就如同在自然中经历一次心灵的洗涤。

水墨动画片的发展,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

在技术条件落后的情况下,想要在电影屏幕上创作出水墨风格的艺术效果,其制作过程繁琐艰难。

为了创作出酣畅淋漓的水墨效果,必须分层着色。

除了背景制作,每一个画面必须分成多个层次,画在不同的赛璐璐胶片上,由动画摄影师分开进行重复拍摄。

最后将所有拍摄好的片子组合在一起,用摄影方法处理成水墨渲染的效果。

光是用在摄影拍一部水墨动画片的时间,就足够拍成四五部同样长度的普通动画片。

也正因如此,虽然很多国家知晓了其制作方法,却都不敢轻易尝试。

中国人的毅力与耐心造就了水墨动画的奇迹。

(三)水墨动画的独特优势1.水墨风格的动画片,在风格上来源于中国特有的传统绘画,因而在视效上具有独特性,传承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

2.水墨风格的动画,在写实中带有意象,尤其是作为背景的水墨山水,笔意大气,在气氛与意境的营造上有其特有的优势。

水墨画虽然用色不多,但层次丰富、笔锋流畅,其风格来源于中国传统画者对于自然的感悟,因而在对于自然的描述以及情感意象的表达上有着特有的优势。

3.水墨动画在人物和角色的表现上,更多的是运用中国传统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绘画风格。

这种风格笔触简练,线条流畅自由,在笔墨间就带有了生气和性格。

如《牧笛》中的水牛和牧童,牛未动,其神已出;牧童未言,其意已到。

中国特有的水墨动画片,在历史的舞台上曾一度辉煌,迄今光芒不减。

1960年,上海美影厂拍了一部称作“水墨动画片段”的短片,包括《鱼虾》《青蛙》《小鸡》三个小片段作为实验,总长10分钟。

同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其中的小动物造型取自齐白石大师笔下,该片一问世便轰动全世界。

其后又拍摄了《牧笛》《山水情》等多部优秀的影片,在国际上屡获大奖。

至此之后,中国传统水墨动画有过一段沉寂。

如今,随着计算机的介入,许多通过三维动画制作模仿水墨动画效果的短片陆续出现,如最近网络上流行的《夏》等,也可看成是对传统水墨动画风格的延续。

二、民间剪纸在动画影片中的应用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这一家喻户晓的传统艺术形式在中国动画影片中也散发出独特的光芒。

作为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就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上鬓角为饰的风尚。

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笺”)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

剪纸的工具,一般只用一把小剪刀,有的职业艺人则用一种特制的刻刀刻制,称为“刻纸”。

将这种形式的美术风格运用于动画影片的创作中,溯其源头,其创始的鼻祖是万氏兄弟的老二万古蟾。

他经过多次试验,1958年成功拍摄了第一部彩色剪纸片。

在以后陆续拍摄的《渔童》《济公斗蟋蟀》《金色的海螺》等影片中,技巧日渐成熟。

万古蟾和他的创作伙伴们汲取了中国皮影戏和民间窗花的艺术特色,使各种类型的剪纸人物或动物在银幕上传达出各自的喜怒哀乐,有的古色古香、有的精灵活泼。

这样的形式与许多传统的故事题材相融合,在动画影片的传播中将本土视觉艺术的特色完全展现出来,开创了民族动画风格的先河,为中国早期的动画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一)剪纸动画传承了剪纸艺术中的民俗文化剪纸动画是我国自创的,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来源于我国民俗文化中的皮影戏和民间窗花。

剪纸艺术本身来源于我国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有广泛的历史渊源和群众基础,不受功利思想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始终不失其纯朴和清新的特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题材的选择多为日常所见之物,或者民间传说中的吉祥之物,以赞美生活和表达美好愿望为主题,是我国民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早期的剪纸动画在内容和主题上也延续了这一传统,多以民间传说、寓言等惩恶扬善的题材为主题,其浓重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民间乡土文化的代表。

如《除夕的故事》(图2),在题材上取自民间故事,一部以“年”除“夕”的少年英雄式的动画片,在形式上采用了剪纸片的拍摄手法。

整部片子热闹喜庆,色彩运用大红大紫,构图饱满,装饰感强;在各种人物和情节的设置上具机智性和幽默感,生动地将我国除夕这一传统的节日演绎出来。

民俗文化中的喜庆、热闹、吉祥等特色跃然而出。

一些年轻人对“洋节”的认同多过对传统节日的认知,这一来源于民俗文化的艺术形式同样也是普及传统文化的一剂良药,在舶来文化肆意横流的今天,这样的艺术形式显得弥足珍贵。

(二)剪纸艺术风格在动画影片中的应用剪纸动画,在艺术形式上参照民间剪纸,同时还吸收了皮影戏在运动和造型上的特点,极富乡土特色。

它来源于民俗文化,来源于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开朗的性格特点。

在造型上,线条流畅,具有民间剪纸中万剪不断、笔笔相连的特点;人物在运动时多为侧面,无透视变化,极富装饰性;在颜色上,色彩明快,色调饱和,往往选用带有浓厚的欢乐和吉祥的色彩。

同时,它还注意吸收年画、装饰画等其他民间美术的特点,极具民族特色。

剪纸动画在制作上,是在剪纸人物(动物)的关节处,用细铜丝或者小黏粒联结,然后把它们放置在摄影机前逐格拍摄,也有个别非常灵活的动作和片段是用动画片的动画绘制方法拍摄的。

剪纸片的摄制成本比动画片低,缺点是剪纸人物的表情变化和转面、转身都不能像动画片那么灵活自如,动作有局限。

当有大幅度的动作片段时,需要不断地剪、不断地画、不断地拍。

一部短短的剪纸片,同样的人物要剪许多个,并且难以避免人物动作长久保持同一个角度。

这些局限,当然也成为它的艺术特点之一。

在现代动画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在电脑的虚拟平台上完成这一形式的动画制作,不仅可以避免其缺点,还可以将其在造型以及色彩上的特点和优势全部发挥出来。

(三)剪纸动画的独特优势1.剪纸动画源于我国民俗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体现了我国独特的乡土特色。

2.剪纸动画的艺术风格朴实大气,富装饰性,深受儿童的喜爱。

3.剪纸动画平面造型、平面设色的特点既是其不足也是其特色,它根基于传统民俗文化,在现代动画影片中得以继承和发扬,增加了动画影片的艺术风格。

三、传统壁画在动画影片中的应用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壁画是重要的艺术种类之一,自周代以来,历代皇宫、墓室都有装饰壁画的制度。

随着宗教的兴盛,壁画又广泛应用于寺观、石窟。

在北魏晚期的洞窟壁画里,就出现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话题材的壁画造像,由于是绘制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壁画艺术有其特有的程式性特征。

如在构图处理上,以平列式、辐射式、中心发散式为主;在平面造型上,线条概括简练,景物表现形式感强,人物表现多采用曲线;色彩鲜明简洁。

以上中国壁画装饰艺术特色流传至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为早期的动画影片所借鉴。

尤其是壁画源于宗教,其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可以为神话题材的动画影片所参考和应用。

如《哪吒闹海》这一神话题材的动画电影,无论在人物造像还是场景造型上都借鉴了传统壁画的艺术风格。

图3为《哪吒闹海》中的天宫图片。

在对天宫进行表现时,影片采用的是从上至下的表述方法,有九重宫的意味。

同时在构图上运用传统的对称式构图以体现皇室的威严和气派,采用了佛教中常用的发散式的佛光造型,以体现神的居所。

在天宫的场景中更是加入了飞天的表现。

对比图4中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不难看出其渊源。

这样的借鉴和改变,是在新时代下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在流畅的线条下使影片具有了浓烈的中国味道,打上了鲜明的中国标识。

以上主要介绍了传统艺术中的水墨艺术、剪纸艺术、壁画艺术在中国早期动画影片中的借鉴与应用,正是由于对这些艺术的应用,使得这些早期的动画影片具有了浓厚的中国底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