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16《音乐之声》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音乐之声》教案
第十六课音乐之声教学目标1.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2.把握主要人物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3.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
教学重难点把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赏析剧本的画面美。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导入设计1:【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激趣型)音乐,是人类发自内心世界和灵魂深处的艺术结晶,是人类请安最美好的表达方式之一。
喜爱音乐的人是快乐的,有音乐相伴的人生是幸福的,今天我们就去文中认识一位与音乐缔结了生命联盟的姑娘。
导入设计2:【设计意图:通过文章内容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兴趣】(激趣型)《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该片生动的塑造了热爱歌唱、活泼快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影片的开头部分,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课堂实录一、展示交流1.积累字词峥嵘..(lián)(yī)..(zhēng)(ròng)山麓.(lù)远眺.(tiào)涟漪遐.思(xiá)窥.视(kuī)鳞次栉.比(zhì)2.掌握词语含义峥嵘:高峻,突出。
山麓:山脚。
遐思:悠远的思索或想象。
涟漪:细小的波纹。
伫立:长时间的额站立。
群峰环抱:山峦环绕,溪水围抱。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的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
固执己见:顽固的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顶礼膜拜:形容十分虔诚的行礼。
3.影视剧本概念:影视剧本是可供导演作为拍摄蓝图用的一种独具特色的与小说哦、诗歌、散文和戏剧(舞台本)等并列的重要文学体裁。
特征:形象性、运动性、综合性和艺术性。
(1)形象性:在影视剧本中要尽可能的避免说明性,陈述性的文字,无论是对剧情的交待,还是对人物的心理介绍,都应形象化。
(2)运动性:所有视觉造型,均应保持在动态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停止。
(3)综合性:影视剧本必须具有艺术张力,即有机融入综合性表现手段,以营构充满艺术魅力的戏剧内蕴。
九年级语文下册 16《音乐之声》教案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16:《音乐之声》学习目标:1.把握人物形象和特征2.学习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和技巧3.学习欣赏电影并加以评论。
依据新课标第四学段目标与内容有关阅读的方面制定教学重点为:学习欣赏依据学生的学情制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评论电影。
学情分析:学生喜欢音乐,但对于电影艺术的欣赏水平有限。
授课时数:1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音乐,是人类发自内心世界和灵魂深处的艺术结晶,是人类情感最美好的表达方式之一。
喜爱音乐的人是快乐的,有音乐相伴的人生是幸福的。
今天课文中将与我们见面的就是一个与音乐缔结了生命联盟的姑娘。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向大家描述你心中的玛丽亚形象。
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的开头部分,和你心中的形象做一个比照,说说女主角的扮演者是否正是你心目中的玛丽亚的形象,她是否很好地表现了这个人物。
课文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天性活泼率直的姑娘,她在音乐里浸着,在快乐里浸着,在大自然中找到了最舒适的心灵栖息所;她拒绝接受条框规章对自己本性的修改,她在不经意间嘲讽了所有的压抑与限制;她是那么善良,毫无心机,她是那么个性鲜明,让人头疼更惹人喜爱……应鼓励学生对人物进行个性化的、独出胸臆的理解。
文本为我们的多元解读提供了更自由的空间。
而电影在使人物形象呈现更为具体生动的面貌的同时,也终止了我们在头脑中构思人物的过程。
先给学生充足的余地去构想,然后谈谈自己心目中的主人公形象,再与电影中的形象加以对照,在吻合与不吻合的讨论中,人物形象会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鲜明和立体起来。
三、探讨性阅读1.课文中的修女们用什么来比喻玛丽亚?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你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一下玛丽亚。
修道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和“天上的云彩”,真是抓住了她的神韵之所在!学生一定有更多新颖别致充满妙趣的比喻,尽情去欣赏和称赞他们吧,因为孩子是与诗最接近的人。
如果有的学生感到困难,可以点拨他从扣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入手,或强调她的灵动不羁,或强调她的能歌善舞,或强调她的不拘小节,或强调她的善良可爱──重在体会和表现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神似意会。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音乐之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音乐与文字的结合之美,提高实践能力。
在《音乐之声》新课呈现结束后,对文学鉴赏和音乐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音乐之声》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音乐之声》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音乐之声》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音乐之声》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之声》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文学鉴赏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音乐之声》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音乐之声》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音乐之声》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音乐之声》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音乐之声》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4.文化理解与尊重:学生将了解西方音乐文化,增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提高文化素养。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音乐之声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山东省临沂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 音乐之声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临沂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 音乐之声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临沂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 音乐之声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音乐之声学案导学1、积累词语,掌握“峥嵘、嬷嬷”等词的读音,理解“鳞次栉比、顶礼膜拜”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重点)2、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难点)3、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
(重点)先学后教 1。
电影文学剧本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剧本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到时间的限制(摄制完成的电影一般放映两小时左右).但电影文学剧本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
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在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发展,一切都须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以叙述人的“画外音"(或字幕)表述。
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戏剧,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节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
实际拍摄用的脚本大多由导演根据原剧本按拍摄要求改写,称为“分镜头剧本"。
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音乐之声》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16 音乐之声教学目的1.积累词语,掌握“峥嵘、嬷嬷”等词的读音,理解“鳞次栉比、顶礼膜拜”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3.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教学重难点1.积累词语,掌握“峥嵘、嬷嬷”等词的读音,理解“鳞次栉比、顶礼膜拜”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一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这个故事曾被拍摄成德国影片《菩提树》,后来由“二十世纪福斯公司”改拍成电影《音乐之声》。
影片获得五项奥斯卡奖。
两年内放映收入剧增至四千二百五十万美元,超过《飘》。
许多观众,多半是妇女,连看十数次,到1971年《音乐之声》仍然脍炙人口,在美国历年来票房收入最多的影片中站第三位。
电影文学剧本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到时间的限制(摄制完成的电影一般放映两小时左右)。
但电影文学剧本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
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
在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发展,一切都须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以叙述人的“画外音”(或字幕)表述。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大型的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整体理解。
指导学生阅读时,用(一,二,……)标出意义段,用(1,2,……)标出段内层次,用波浪线标出有丰富潜台词的语句,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自己不懂之处。
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峥嵘zhēng róng 鳞次栉比zhì涟漪lían yī伫立zhù顶礼膜拜mó弥撒mí sa峥嵘:高峻,突出。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音乐之声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你周围有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吗?注意观察,用一段话描写这个人。
板书设计
16.音乐之声
萨尔茨堡景物烘托人
第一野外美景物内心世界天真活泼
场景玛丽亚在正面热爱唱歌
纵情歌唱描写不守常规
院长与众修 女们侧面无拘无束
第二对玛丽亚的议论描写纯真快乐
场景玛丽亚回正面心灵美好
到修道院描写
教学反思
这部电影我从小就非常喜欢看,因此课上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是少不了的,学生也十分喜欢读。课上对于玛利亚形象的分析,引出人物描写的总复习,将零碎知识整理,使之系统化,并教给了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我想这一教学思路,既夯实了语文基础知识,又培养语文分析能力,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赏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意思是说拿玛丽亚毫无办法,这就如同人无法抓住“天上的云彩”和“皎洁的月光”。修道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生动而恰当地表现了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以及众嬷嬷对玛丽亚的由衷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伫(zhù)立顶礼膜(mó)拜弥撒(mísǎ)
2.解释课 文中的关键词语。
鳞次栉比:像鱼 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顶礼膜拜:形容十分虔诚地行礼。
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整夜。
老成持重:经历多,做事谨慎稳重。
固执己见: 坚持己见,不肯改变。
峥嵘:高峻,突出。
涟漪:细小的波纹。
伫立:长时间站立。
质疑交流
1众修女七嘴八舌评说玛丽亚,概括一下她们的意见,说说在众人眼中玛丽亚是个怎样的人?
2修道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认为这样的比 喻恰当吗?为什么?请你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玛丽亚
九年级语文下册16《音乐之声》导学案新人教版
16. 音乐之声课题音乐之声(节选)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掌握“峥嵘、嬷嬷”等词的读音,理解“鳞次栉比、顶礼膜拜”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过程与方法1.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2.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学会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勒曼,美国剧作家,美国著名的电影导演兼制片人,其作品《音乐之声》获得当年五项奥斯卡金像奖。
写作背景《音乐之声》是根据百老汇一出上演四年而盛况不衰的歌舞剧改编的。
该剧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被编成戏剧,后又被拍成电影。
读准字音峥嵘..(zhēng róng)山麓.(lù)茨.(cí)鳞次栉.比(zhì)肃穆.(mù)按捺.(nà)涟漪..(lián yī)伫.立(zh遐.思(xiá)弥撒..(mí sɑ)忏.悔(chàn)皎.洁(jiǎo)辨清字形理解词语峥嵘:高峻,突出。
涟漪:细小的波纹。
伫立:长时间站着。
按捺:压下去,控制。
忏悔:向神佛表示悔过,请求宽恕。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老成持重:阅历多,办事稳重。
2019届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6音乐之声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音乐之声(节选)导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峥嵘、嬷嬷”等词的读音,理解“鳞次栉比、顶礼膜拜”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能力目标1.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2.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一、自学反馈(自主完成,同桌互查)研习课文,整体感知;欣赏品味,鉴赏画面美、形象美、音乐美;说话训练,体现鉴赏的个性。
整体感知,了解剧情1.多媒体播放《音乐之声》音像资2.3.料片断,学生体会影视剧本的特点。
2.学生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二、合作探讨(交流互动,问题质疑。
)欣赏晶味,引读提高1.师生共同赏析作品的画面美(1)仔细晶读第一个场景描写,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画面,感受其诗情画意。
学生讨论交流。
(2)学生评点并体会其作用。
2.感受形象美(1)师生共同品读描写玛丽亚野外歌唱的情形的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生品味玛丽亚的唱词和动作描写的语句。
(2)课文第二个场景是众修女七嘴八舌评说玛丽亚,请概括众人的意见,说说众人眼中的玛丽亚是个怎样的人。
三、巩固检测(重点突破,当堂训练。
)课文临近结尾处写玛丽亚回到修道院的情形。
请仔细阅读课文,尝试表演,体会其性格特征。
选五个同学表演,一人演玛丽亚,其余四人演修女。
选两位同学以导演的身份点评。
(4)剧本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学生自由发言,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5)教师总结: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育描写和动作,神态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音乐之声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重庆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 音乐之声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重庆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 音乐之声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重庆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 音乐之声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6 音乐之声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音乐之声》是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萨尔茨堡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组成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这部影片自1963年开始拍摄,先由威廉·惠勒执导,后改由制片人罗伯特·怀斯执导。
影片上映后,获奥斯卡金像奖的五项大奖,是美国电影史上票房最多的影片之一。
其中的歌曲《铃儿响丁当》尤其为人们所喜爱,在世界广泛流传.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主要借众嬷嬷之口表现女主人公活泼可爱、热爱歌唱的天性,其中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和众嬷嬷对白式的、带有夸张的歌唱,表现了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二)学法引导1、阅读本文,首先是理解玛利亚的形象特点,以及课文是怎样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刻画这个形象的.2、课外观看《音乐之声》的音像资料,了解影片的故事内容,结合揣摩课文的语言,感受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体会影视剧本的特点。
(三)审美鉴赏心灵的震颤。
问世于五十年前的《音乐之声》,是一部反映奥地利人民反抗纳粹德国统治的影片。
电影《音乐之声》由同名音乐剧改编,在1965年推出时,曾造成了万人空巷的鼎盛卖座场面,并一举荣获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音乐剧、最佳音响、最佳剪辑五项大奖,在好莱坞影坛的历史长河中写下了光辉夺目的一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16《音乐之声》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音乐之声(节选)》背景资料《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
影片生动地塑造了热爱歌唱、活泼欢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并表现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祖国的民族感情。
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剧本集中体现了画面感和音乐故事片特有的音乐特色。
指导学生自读本文,应引导学生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体会其画面感;感知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技巧;体会音艺故事片的艺术特色。
课堂教学可采用朗读品味赏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峥嵘、嬷嬷”等词的读音,理解“鳞次栉比、顶礼膜拜”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能力目标1.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2.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重点揣摩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底色。
教学方法1.朗读品味赏析法2.讨论法3.点评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资料助读;研习课文,整体感知;欣赏品味,鉴赏画面美、形象美、音乐美;说话训练,体现鉴赏的个性。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学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学案内容预览:16音乐之声学案徂阳学校王美教师寄语: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
-- 门德尔松学习目标:1.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品味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人物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
2.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像,感受课文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基础知识:1、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的剧作者是国剧作家(姓名)。
2、为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峥嵘()山颠()山麓()涟漪()遐思()伫立()虔诚()弥撒()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峥嵘:山麓:院长问一位戴眼镜的修女:“你说,卡塔林麽麽,你觉得玛利亚怎么样?”卡塔林:“这姑娘才好呢……可有时候……”院长又问另一位修女:“阿格塔麽麽?”阿格塔:“玛利亚很招人喜欢,就是有时候……有点怪。
”院长转而又问:“索菲亚麽麽,你说呢?”索菲亚:“哦,我非常喜欢她,可她总是爱闯祸,你们说是不是?”她向其他各位修女问道。
贝尔塔:“她说的一点都不错。
”修女们唱《玛利亚》:贝尔塔(唱):她爬树,擦破皮,衣服撕窟窿。
索菲亚(唱):做弥撒,蹦蹦跳跳,嘴里还吹着口哨。
贝尔塔(唱):头罩底下留着一头卷发。
卡塔林(唱):修道院里还把歌儿唱。
阿格塔(唱):她上教堂不准时。
索菲亚(唱):可忏悔起来倒真心诚意。
贝尔塔(唱):她什么事都拖拖拉拉,卡塔林(唱):就是吃饭挺准时。
贝尔塔(唱):不怪我心直口快,事实就是如此。
众修女(合唱):玛利亚不适合做修女。
在边上好久没开口的玛格丽塔忍不住了。
玛格丽塔(唱):我倒想替她说几句。
院长:“你说吧,玛格丽塔麽麽。
”玛格丽塔(唱):玛利亚总叫我笑哈哈。
玛格丽塔唱到这里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其他修女也一起放声地笑了。
11、“阿格塔:‘玛利亚很招人喜欢,就是有时候……有点怪。
’”结合本段内的内容说一说,玛利亚“怪”在哪里?12、概括说说,在众人眼里,玛利亚是一个怎样的人?13、从众修女的议论中,可以看出她们认为玛利亚是否适合做修女,为什么?14、从描写的角度看,节选文字是对玛利亚的什么描写?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拓展延伸:15、阅读影视剧本要注意体会他的画面感。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6音乐之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6、音乐之声[CAI教案]设计理念:这是一种以读来带动评点的教学模式,音乐故事片是戏剧单元中的新面孔,应简化教学内容,细化教学思路,来培养学生的品评鉴赏能力。
教学步骤:一、教学导入:戏剧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影视剧等。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大型的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
1.作家作品背景勒曼,美国剧作家。
《音乐之声》是根据百老汇一出上演四年而盛况不衰的歌舞剧改编的。
该片获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5项奖,。
该剧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2.聆听音乐之声《铃儿响丁当》《朵、来、米》《再见》以及主题歌《音乐之声》等歌曲,优美动听,脍炙人口,其中有的已经成为经典歌曲,深受人们喜爱,在世界广泛流传。
这部影片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二、评艺术人物---感知形象美。
1.你眼中的玛丽亚。
根据《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玛丽亚歌唱片断,说一说你从音像中所感知到的玛丽亚的形象。
如:玛丽亚的歌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不仅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而且展露了她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活泼自由的天性。
2.课本中的玛丽亚。
默读课文,在剧本中寻找依据,从多个角度来点评玛丽亚的性格特点。
提示:①品读描写玛丽亚野外歌唱的情形。
如玛丽亚远眺群山,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拍额头、拔腿跑、捡外衣、惊呼等动作描写,从外在形象上层现了她纯真快乐、无拘无束的性格;②品味玛丽亚的唱词。
唱词不仅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而且展露了她丰富的情感。
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的天性。
3.剧中人眼中的玛丽亚。
课文中的修女们怎样评价玛丽亚?在众嬷嬷眼中玛丽亚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乐,也总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她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
九年级语文下册 16《音乐之声》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6、音乐之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掌握“峥嵘、嬷嬷”等词的读音,理解“鳞次栉比、顶礼膜拜”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过程与方法1.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2.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揣摩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难点: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哆来咪》这首歌,让学生倾听后随意地说说这首歌带给自己怎样的一种情绪或感觉。
以“先声夺人”的方式建立学生与影片女主角玛丽亚的初次“链接”,既而引领学生去课本中认识这位快乐活泼的姑娘。
二、作者简介:勒曼:(1888--1976)美国剧作家。
1909年在汉堡歌剧院首次登台扮演《魔笛》中的第三男童。
1910年,在O.尼古拉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扮演埃恩肯。
1914年在维也纳演出获得成功,1916年成为维也纳歌剧院的主要演员。
此后一直到1945年,她连续在维也纳歌剧院、伦敦科文特加登皇家歌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出。
由于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她于1938年离开维也纳,定居美国。
1946年和1951年先后退出歌剧和音乐会舞台,从事声乐教学和著述活动。
她的著作有《开始和发展》、《不只歌唱》,《5部歌剧和R.施特劳斯》等。
1902年发表了《我的歌唱艺术》一书,对她的歌唱体会进行了详尽的总结,在声乐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作品简介:根据音乐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音乐之声》摄制于1965年,它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获得了1965年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音响奖、最佳改编音乐奖和最佳剪辑奖五项大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之声》
学习目标
1.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2.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品味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人物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
3.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像,感受课文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一、预习导学
【链接材料】1——作者介绍。
勒曼,美国剧作家。
【链接材料】2——时代背景。
《音乐之声》是根据百老汇一出上演四年而盛况不衰的歌舞剧改编的。
该片获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5项奖,。
该剧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链接材料】3——影视剧本的特点。
电影文学剧本: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剧本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到时间的限制(摄制完成的电影一般放映两小时左右)。
但电影文学剧本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
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
在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发展,一切都须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以叙述人的“画外音”(或字幕)表述。
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戏剧,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节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
实际拍摄用的脚本大多由导演根据原剧本按拍摄要求改写,称为“分镜头剧本”。
1.为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峥嵘()山颠()山麓()涟漪()
遐思()伫立()虔诚()弥撒()
2.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峥嵘:山麓:
流连忘返:鳞次栉比:
顶礼膜拜:不以为然:
二、探究展示: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节选部分两个场景的内容。
2.从节选部分剧情看,主人公玛利亚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课文开头部分,大段环境描写对塑造玛利亚形象有什么作用?
4.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5.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对女主人公形象的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有什么艺术效果?
6. 本文的描写非常丰富,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情描写,以及环境描写,请同学们在文章中各找一例,并体会一下它们的作用。
7.修遭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认为这样的比榆恰当吗?为什么?你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一下玛丽亚。
三、练习反馈:
三分春色一分愁
丁颖(台湾)
冬,像一双倦游的翅膀,悄悄地在暮色里归去。
迎面姗姗而来的——春,似一位多情美丽的小姑娘,浑身带着一种困人的诱惑;妩媚的挑逗,多么使人陶醉啊!
她若久别重逢的故人,给浪迹他乡的游子捎来无限温情,枯萎的生命又涂上一抹绿色的希望。
我爱冬天,更爱春天;我爱冬天的雪,益爱春天的太阳。
因为,人的心没有雪那样纯洁,春阳那样温柔。
亚热带的冬,虽不像北国那样冰天雪地,但,却有北国深秋的情调,惹人遐思与怀想!而春天,倒有着浓郁的故乡的气息呢?
“春色恼人眠不得”,燕语呢喃,落花飞絮,徘徊庭前篱下,缕缕莫名的惆怅和空虚萦绕胸臆。
心之深处像是失去了什么,而究竟失去了什么呢?我亦茫然!
傍晚,怀着书本,懒洋洋地躺在绿茵的草坪上,凝视着蔚蓝的苍空,几片淡淡的白云,如仙女撒下的花瓣,轻轻地飘过山峦,飘过海面,飘向遥远......
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吹吧!吹红了杜鹃,吹绿了柳丝,吹得柳叶儿絮絮细语:仿佛在切切诉说一个奇异的神话,在低吟一支爱与悲的曲子;吹吧,吹醒还在沉睡的人们哪!
冥色四合,倦鸟投林,归家的牧童横坐在牛背上,信口吹着无韵的短笛。
我的书滑落在地上,看见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想:我也该归去了吧?然而关山重隔,云水茫茫,我将归焉何处?
这时,一对情侣踏着夕阳余辉,徜徉于小溪畔,携手并肩,轻盈的笑声是那样甜蜜。
啊!鸟语花香,处处给人以强烈的诱惑!春天,这幅旖旎的图画,有哪位大画家能描绘出万一呢?
春天太可爱了,可是只有那么一刹那!有人说:不要让你青春的生命就此枯萎了,在你的生活中应该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然而,美丽动人的故事,我只能在书本里去寻觅呢!
于是,我又从地上拾起我的书本,低吟道:“三分春色一分愁......”“纵然宝岛风光多,还有思乡一片心。
”唉!我思家的一片心啊!有谁知道呢?
1.这篇散文把春色和心绪融为一体,请结合全文理解文章标题“三分春色一分愁”中“愁”的具体含义。
2.文章极力铺陈春的诱惑,春的温情,春的云霞,春的晚风,其作用在于:
3.“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
..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一句中加点的词用得好是因为:
4.简略说说作者写“倦鸟投林,归家的牧童”的意图。
5.“学贵有疑”,请你从本文的内容或表达方面提出一个值得探究
....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