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浙东学术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九单元 相关读物 浙东学术 Word版含答案
相关读物浙东学术1.了解浙东学术的发展演变过程。
2.了解贯穿于文中的求是求真、经世致用的思想及其治学要“切于人事”的主张。
对应学生用书P81章学诚(1738-1801),清代史学家、文学家。
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人。
乾隆进士,官国子监典籍。
学识渊博,史学理论有独到见识,章学诚一生主修、参修各类地方史志十余部,并撰写了大量的志评著作。
创立了一套完整的修志义例,《方志立三书议》提出方志分立三书的主张,标志着其方志理论的成熟、修志体例的完备和方志学的建立。
他提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思想,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历史学和目录学理论,被梁启超称为中国方志学的创始人。
他曾参与《续资治通鉴》的纂修,又主修《湖北通志》,著有《文史通义》9卷,《校雠通义》4卷,《方志略例》2卷,《文集》8卷,《外集》2卷,《湖北通志检存稿》4卷及《未成稿》1卷,《外编》18卷等。
去世120年后由刘承干搜集整理出版了《章氏遗书》。
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强调把“六经之旨”和“当世之务”结合起来考察,鉴古知今,以探索未来社会发展之路。
可是清代学术后来的发展,没有遵循他的路途前进。
乾隆嘉庆时期,被称为清王朝的“盛世”,而“乾嘉学派”又成为这一盛世在学术文化上的点缀。
“乾嘉学派”打着研究经典的旗帜,却漠不关心“当世之务”。
究其根本,还是清王朝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的结果。
当时著名学者钱大昕自题画像说:“官登四品,不为不达;岁开七秩,不为不年;插架图籍,不为不富;研思经史,不为不勤;因病得闲,因拙得安,亦仕亦隐,天之幸民。
”钱氏这种精神状态,是大部分乾嘉时期学者的典型代表。
另一方面,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考据之学相反,一些理学的末流仍然空谈天人性命。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就是为纠正当时的这两种学风而创作的。
《文史通义》是清代史学家章学诚积一生学力著成的史学论著,凝聚了作者大半生的心血。
全书共九卷,分内篇、外篇两部分。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9.2 浙东学术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犹且不以空言制胜 名词,胜利 此时无声胜有声 动词,超过 胜 予观夫巴陵胜状 形容词,美好的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动词,禁得住 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言著述也 副词,本来 蔺相如固止之 副词,坚决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名词,险要的地方 固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副词,牢固地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动词,巩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形容词,顽固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4.分古今 不可.以.空言讲也(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 而空言义理以.为.功(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古义:具体的历史事件。 今义:行为;办事,做事) 未有不切于人.事.者(古义:人世间的事。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天铎. 八佾. 桎.梏.
duó yì zhìgù
加点字 蕺.山 宸.濠. 迥.殊
读音 jí chén háo jiǒnɡ
2.解多义 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 连词,所以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名词,原因 故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副词,仍旧
广故数言欲亡 副词,故意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而为经世之书 名词,著作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名词,奏章 书 素不闻诗书之训 名词,泛指经书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名词,《尚书》 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动词,写字 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 动词,治理 知有史而不知有经 名词,经学 经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形容词,整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动词,经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名词,经书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夫子曰:“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此《春 秋》之所以经世也。圣如孔子,言为天铎,犹且不以空言制胜,况他 人乎?
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9第九单元经世致用
第九单元经世致用教学目标一、学习《〈日知录〉三则》,了解顾炎武“文须有益于天下”、著述贵独创、立身贵务实等思想,体会其“经世致用”学术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学习《浙东学术》,了解章学诚反对“空言学问”、提倡“切于人事”的学术思想,体会浙东学术的务实精神。
三、让学生联系社会现实或自己的学习经验,吸收本单元课文阐述的治学方法和表现出的论辩艺术,作一些社会调查或问题探究,切实提高议论文的写作能力。
单元介绍经世致用思想源于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
孔子曾深有感慨地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在孔子看来,学以致用是最重要的。
如果诵读《诗经》,却不会处理政务,不会开展外交活动,那么,读得再多也是没用的。
他还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也就是把对伦理道德的实践看得比知识学习更为重要。
北宋以后逐渐形成的实学思想,始于二程(程颢、程颐)。
他们发挥了孔子上面的论述,主张“穷经,将以致用也”(《二程遗书》卷四)。
南宋时期浙东学派的吕祖谦极力主张治经史以致用,反对理学的空谈之风。
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和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更是猛烈抨击义理之学,提倡以适用为主的经世思想。
明末清初,经世致用之学因为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傅山、颜元等人的提倡,蔚为大观,形成了一股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社会思潮,发出了“高论百王,不如宪章当代”(徐孚远《明经世文编序》)的呼喊。
这些学者有感于明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深切意识到徒讲义理的书生不研究社会现实问题给国家民族造成的巨大灾难,因而大力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主张钻研经书要与研究当代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在阐释古典经义的同时,升华出自己的社会见解,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进而改造社会。
他们在政治上反思或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在经济上反对土地兼并,在教育上抨击科举考试和八股文,在哲学上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成为中国启蒙思想的先驱。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检测题: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浙东学术 Word版含答案.doc
第九单元经世致用浙东学术章学诚(1738—1801),清代史学家、思想家。
字实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乾隆进士。
曾官国子监典籍,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归德文正等书院。
后人湖广总督毕沅幕府,协助编纂《续资治通鉴》等书。
一生精力都用于讲学、著述和编修方志。
所著《文史通义》,与唐刘知几的《史通》并称史学文学理论名著。
曾编纂《史籍考》,拟尽收古今史部书叙目凡例,总目达三百二十五卷,但书未完成,稿亦散失。
所修方志,传世有和州、亳州、永清三志。
曾主修《湖北通志》,现存遗稿数十篇。
章学诚主张“学为实事,而非为空言”。
所以他的见解,“颇乖人好恶”,直到他死后,才更被人重视。
提出“道(理)寓于器(事物)”命题,认为“道”是客观事物之规律,“求道”应根据对事物的实际考察。
所提出“六经皆史”之说,主张治经以考证史料和发挥义理相结合,将治经引向治史,反映其解脱旧经学传统束缚学术趋向。
论文注重内容,反对拟古和形式的倾向,批判了当时桐城派的流弊。
其学说至清末始为人重视。
1922年有《章氏遗书》刊行。
一、注音天铎.________ 蕺.山________ 迥.殊________二、解释词义书⎩⎪⎨⎪⎧而为经世之书.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素不闻诗书.之训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经⎩⎪⎨⎪⎧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 知有史而不知有经.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事⎩⎪⎨⎪⎧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未有不切于人事.者 而讲学者必有事.事 阳明得之为事.功 制⎩⎪⎨⎪⎧犹且不以空言制.胜 其制.稍异于前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履至尊而制.六合 三、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 ________ 后人贵.经术 ________ 朱陆异同,干戈..门户 ________ 不得不殊.门户 ________ 四、分析句式类型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________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 ________千古桎梏之府,亦千古荆棘之林也 ________答案:一、duójíjiǒnɡ二、书:名词,著作名词,奏章名词,泛指经书名词,《尚书》动词,写字经:动词,治理名词,经学形容词,整动词,经过名词,经书动词,治理事:名词,事件名词,事情动词,做名词,事业制:动词,取得名词,规格,形式动词,规定动词,统率动词,控制三、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本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看重名词活用为动词,动干戈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另外建立四、被动句判断句判断句一、基础巩固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以空言..讲也空言:抽象的理论B.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大雅:高雅,高尚C.究其所以纷纶..纷纶:纷纭,纷乱D.以其各有事事..故也事事:治事,做事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而为.经世之书②圣如孔子,言为.天铎B.①未有不切于.人事者②先儒以为其功莫大于.《春秋》C.①知有史而.不知有经②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D.①以.其即三代之史耳②犹且不以.空言制胜3.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 )A.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B.朱陆异同,干戈..门户C.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D.学者..不知斯义,不足言史学也4.下列有关“浙东学术”中重要人物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学诚,清代人,所著《文史通义》,与唐刘知几的《史通》并称史学理论名著。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2课时)
一、字音
无稽.(jī) 菑.畲.(zī)(shē) 摭.(zhí)
谀.妄(yú)
舛.漏(chuǎn)
潢.潦.(huánɡ)(lǎo) 襟.裾.(jīn)(jū)
二、一词多义 纪政事也,察民隐.也 __名__词__,__伤__痛____
1.隐魏诸然王有将睹若隐无促隐..敢士织其曰隐无,.侯朕罪隐.嬴而中_就胸_动__死怀__词__地__形,___副___容隐____词____词瞒动____,____,词____暗____隐,___暗___居怜____地__的悯_______致用”作为一种学术传统由来已久。宋代的叶适、 陈亮,明末清初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清末的魏源、龚 自珍等人,都是这方面的代表。明朝灭亡以后出现的“经世致 用”思潮,具有反思历史、批判现实的倾向。顾炎武、黄宗羲、 王夫之等早期启蒙思想家,通过总结明朝覆亡的历史教训,深 刻认识到“理学”空谈心性命理的危害,力倡“学以致用”的 务实精神和“以实为宗”的学风。随着清朝的政治日渐腐败, 社会矛盾更为尖锐,而西方列强又加紧了对中国的掠夺和入侵, 面对严重的社会矛盾和民族危机,魏源、龚自珍、林则徐等大 批仁人志士又重新倡导“经世致用”,使清代学术发展到了一个 新的阶段。
3.价值影响 《日知录》体现了顾炎武研究学问的态度和方法,是对明 朝空疏学风的反对,对清一代学风的转变与形成具有重要的作 用。
[文化常识] 古代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 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汉朝 规定只有生前封侯者有得谥资格;唐朝规定职事官三品以上有 得谥资格;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 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后期,赐谥权高度 集中于皇帝手中,要取决于“圣裁”。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 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九单元 相关读物—《浙东学术》
2.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判断句。“也”为判断句的标志。成为千百年来制约人们思 想的东西,也是千百年来繁杂、棘手的荆棘之林。 2.判断句。“也”为判断句的标志。这也是《春秋》成为经国济世之 书的原因 。
3.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词,尽
则吾不得而知之矣( 3.得
) )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 此言得之(《六国论》)( 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当/副词,应当、 应该
固非空言著述也 (
)
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
4.固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 ( )
舍相如广成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 )
)
答案:动词,放弃/名词,房屋/动词,居住/动词,安置住宿
犹且不以空言制胜 ( 6.制
) ) )
其牙机巧制(《张衡传》) (
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 (
答案:动词,取得/名词,形制、构造/动词,控制
二、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名词活用
(1)朱陆异同,干戈门户
答案:连词,所以/名词,原因/副词,仍旧/副词,故意
犹且不以空言制胜(
)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
2.胜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
)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
) )
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
答案:名词,胜利/动词,超过/形容词,美好的/动词,禁得住/形容
)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过秦论》) (
)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九单元 相关读物 浙东学术
一、一词多义
1.书而 上素为 书不.经 谏闻世 寡诗之 人书.者书之.,训_受名__中_词___赏_名,__词__著__,___作___名泛___词___指__,__经__奏__书__章______ 《 从余 书.问 》古 曰: 事“ ,满 或招 凭损 几学 ,谦 书.受益 __动_。_词_”_,_写_名__字__词____,__《__尚__书_》_
5.胜犹 此 予 沛 刑且 时 观 公 人不 无 夫 不 如以 声 巴 恐 胜.空 陵 不 胜 杯.言 有 胜 杓 胜. .制 声 状 , ,胜 不 天.下 __能美超____皆 _辞好胜___过___叛的利_____之 _____禁___得__尽__住_______ 6.知吾 官 则 知 吾.与 知 知 史 生. .之 止 明 学 也共 而 而 之 有神 行 知 本 涯.欲 无 越 于 ,行 过 《 国 而矣 春 之 知.秋 政 _也感__》 _无知__通___涯管___“___理___知智____知____晓”___识___,,______懂智____得慧______
3.事不未而有讲如不学见切者诸于必行人有事.之事事..深者事切著__名__动__明词__词__也,____,事_____做名情______词____,__事___件__ 阳明得之为事.功 __名__词__,__事__业__ 犹且不以空言制.胜 _动__词___,__取__得__
4.制是廉履其颇故至制.、明尊稍赵君而异奢制制于..之民六前伦之合产制_名.__其_词__动___兵动,___词___词规___,____,格动____控____规,____词制____定形____,___式___统____率__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浙东学术 Word版含答案
相关读物 浙东学术[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天铎.(duó) 八佾.(yì) 桎梏..(zhì ɡù)蕺.山(jí) 宸濠..(chén háo)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遇⎩⎪⎪⎨⎪⎪⎧ 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名词,境遇)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荆轲刺秦王》)(动词,对待)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庖丁解牛》)(动词,接触,感触)盖追先帝之殊遇.(《出师表》)(名词,待遇)(2)胜⎩⎪⎨⎪⎧ 犹且不以空言制胜.(动词,胜利)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并序》)(动词,胜过,超过)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副词,尽)(3)知⎩⎪⎪⎪⎨⎪⎪⎪⎧ 知.史学之本于《春秋》(动词,知晓,懂得)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名词,知识)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 (动词,管理)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解牛》)(动词,感知)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名词,同“智”,智慧)(4)说⎩⎪⎪⎪⎨⎪⎪⎪⎧ 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名词,说法,学说)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 并序》) (动词,说出,讲出)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名词,一种文体)及说.备使抚表众(《赤壁之战》) (动词,劝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形容词,同“悦”,高兴)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而讲学者必有事.事(名词作动词,做) (2)千古桎梏..之府(名词作动词,约束) (3)后人贵.经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 (4)朱陆异同,干戈..门户(名词用作动词,以……动干戈) (5)授受虽出于一.[数词作名词,一样的(学说)] (6)不得不殊.门户(形容词作动词,属于不同的)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不可以..空言讲也古义:两个词,可以用。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课件: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浙东学术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明清之际的浙东学术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二、审美鉴赏——培养你的情趣
《文史通义》是我国清代一部综论文史、品评古今的 学术著作,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它也 是章学诚的代表作。它和刘知几的《史通》一起被视为 我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章学诚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位杰出的史学评论家。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不仅批判了过去的文学和史 学,也提出了编写文史的主张。他对编纂史书的具体做 法,又表现在他所修的诸种地方志之中。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离开志局后不久,他给曾任顺天乡试考官、一向很 关心和器重他的朱春浦先生写了一封长信,通过叙述刘 知几在史馆里的遭遇,不仅暗示了自己离开志局的原因, 同时也说明了自己开始撰写《文史通义》的原因和动机。
1772年,时年35岁的章学诚开始动笔写《文史通 义》。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由于章一生贫穷,为了生计常常要四处奔波,使他 不可能安稳坐下来从事学术研究,所以《文史通义》 一书的写作时断时续,进展十分艰难和缓慢。章学诚 逝世前一年,因为积劳成疾,已经双目失明,即使这 样,仍笔耕不辍。但天不假年,他早已列入计划的 《圆通》、《春秋》等篇还未及动笔,便遗憾地死去。 可见,《文史通义》一书的写作,自章学诚35岁起, 至他64岁逝世时止,共历时29年。但严格说来,仍没 有写完。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文档:第9单元_相关读物_浙东学术_word版有答案
相关读物 浙东学术[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天铎.(duó) 八佾.(yì) 桎梏..(zhì ɡù) 蕺.山(jí) 宸濠..(chén háo)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遇⎩⎪⎪⎨⎪⎪⎧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名词,境遇)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荆轲刺秦王》)(动词,对待)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庖丁解牛》) (动词,接触,感触)盖追先帝之殊遇.(《出师表》) (名词,待遇)(2)胜⎩⎪⎨⎪⎧犹且不以空言制胜.(动词,胜利)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并序》) (动词,胜过,超过)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副词,尽)(3)知⎩⎪⎪⎪⎨⎪⎪⎪⎧ 知.史学之本于《春秋》(动词,知晓,懂得)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名词,知识)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 (动词,管理)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解牛》) (动词,感知)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名词,同“智”,智慧)(4)说⎩⎪⎪⎪⎨⎪⎪⎪⎧ 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名词,说法,学说)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 并序》) (动词,说出,讲出)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名词,一种文体)及说.备使抚表众(《赤壁之战》) (动词,劝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形容词,同“悦”,高兴)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而讲学者必有事.事(名词作动词,做) (2)千古桎梏..之府(名词作动词,约束) (3)后人贵.经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 (4)朱陆异同,干戈..门户(名词用作动词,以……动干戈) (5)授受虽出于一.[数词作名词,一样的(学说)] (6)不得不殊.门户(形容词作动词,属于不同的)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不可以..空言讲也 古义:两个词,可以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九单元《经世致用》(9.9.2)课件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2.知史学之本于《春秋》,知《春秋》之将以经世,则知性命无可 空言,而讲学者必有事事,不特无门户可持,亦且无以持门户矣。
译文明了史学本于《春秋》,明了《春秋》是可以用来治理国家 的,就应该知道性与命的学问不能空说,而谈论学问的人一定要有 实事可做,不但是没有门户之见可持,而且没有渠道持门户之见啊。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第二,体现在作者在文中反复申述的“切人事”这一观点上。所谓 “切人事”,就是指研究学问要与具体历史事件相结合,要关注社会现 实。对此作者既有正面的阐述,也有反面的举证。比如,“儒者欲尊 德性,而空言义理以为功,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就是作者对 崇尚空谈的宋学进行的批评。其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正面 阐述中对孔子话语的引用,既表达了作者对孔子话语的钟爱,也表 达了对孔子治学之风的赞赏。同时,也有力地传达了作者对“空言” 之风的批评。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3.分古今
(1)天人性命之学
古义:万物的天赋和禀受。今义:人和动物的生命。
(2)不可以空言讲也
古义:抽象的理论说教。今义:空话。
(3)儒者欲尊德性
古义:人的天赋禀性。今义:讽刺4)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古义:具体的历史事件。今义:做事。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浙东学术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文史通义》是清代史学家章学诚积一生之力著成的一部史学 理论著作,与刘知几的《史通》一直被视作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 璧。
全书共九卷,分为内篇和外篇两部分。内篇多半泛论文史,外篇 阐述修志体例。其论学主旨,以“考索”与“义理”并重,但反对无目的 的考索和空谈义理。其主要理论是:其一,“六经皆史”论;其二,有关 历史编纂学问题;其三,把方志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
2018版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九单元 相关读物完美版
(3)而空言义理以.为.功 古义:_两__个__词__,__用__来__作__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一个词,认为
(4)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古义:__才__德__高__尚__的__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犹其且牙不机以巧空制.言(制.胜(构造
取得 )
)
履至尊而制.六合(
控制
)
我欲托之空.言( 空洞,抽象 )
空丈若夫鸢何飞事空.空中.啸(傲(
徒然,白白地
天空
)
)
玉壶美酒清若空.( 什么都没有 )
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
遭遇
遇秦臣之以遇神.将遇.军而,不可以谓目深视矣((
另一些时候,面对热点话题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有自己的观点 和看法,并且想要告诉别人这样的冲动是很难避免的,因为人是 会思考的动物。比如巴黎恐袭事件之后,对于欧洲是不是应该继 续接收难民等问题;每个关心这件事的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也会 在转发微博或者文章的时候表明自己的倾向和立场。于是,往往 会引来持不同观点的人的驳斥,最终又变成一场两败俱伤的口水 战。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是继《史通》之后的重要史学理论著 作,重在阐发史学的本质意义、论述史学的作用。
2.背景资料 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强调把“六经之指”和“当世之务” 结合起来考察,鉴古知今,以探索未来社会发展之路。可是清代 学术后来的发展,没有遵循他的路途前进。乾隆嘉庆时期,被称 为清王朝的“盛世”,而“乾嘉学派”又成为这一盛世在学术文化上 的点缀。“乾嘉学派”打着研究经典的旗帜,却对“当世之务”漠 不关心。清朝统治者在高压的同时,又采取怀柔政策,通过修史、 编书(《古今图书集成》及《四库全书》)等手段,网罗“人才”, “净化”典籍,就更加助长了考据之风。另一方面,与“只见树 木,不见森林”的考据之学相反,一些理学的末流仍然空谈天人 性命,比顾炎武描述的情状还要坏。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就 是为纠正当时的这两种学风而创作的。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导学案:第九单元 浙东学术
浙东学术1.连线作者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
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53岁时助编《续资治通鉴》,并主修《湖北通志》。
晚年目盲,仍孜孜于著述,口授他人代书,卒年64岁。
章学诚终其一生,从事于古今学术的总结批判工作。
由于生活动荡,他在这方面的重要论著,几乎全部撰写于车尘马足之间,死后,才由其子汇刻成《文史通义》和《校雠通义》,1920年,他的全部著述被合刻为《章氏遗书》。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是继《史通》之后的重要史学理论著作,重在阐发史学的本质意义、论述史学的作用。
2.整体感知《文史通义》是清代史学家章学诚积一生之力著成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与刘知几的《史通》一直被视作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
全书共九卷,分为内篇和外篇两部分。
内篇多半泛论文史,外篇阐述修志体例。
其论学主旨,以“考索”与“义理”并重,但反对无目的的考索和空谈义理。
其主要理论是:其一,“六经皆史”论;其二,有关历史编纂学问题;其三,把方志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
《浙东学术》是《文史通义》中很有分量的一篇,集中论述了作者治学要“切合当时人事”的思想,充分表现了作者“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
作者立论鲜明,引证丰富,反对空言、提倡切实致用的思想贯穿始终,字里行间洋溢着堂堂正气和烈烈激情。
1.识字注音天铎.( ) 桎梏.( ) 蕺.山( ) 迥.殊( ) 2.一词多义(1)事⎩⎪⎨⎪⎧ 彼不事.所事( )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吾得兄事之(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2)制⎩⎪⎨⎪⎧ 犹且不以空言制胜( )其牙机巧制( )履至尊而制六合( )(3)果⎩⎪⎨⎪⎧ 果可与著述相提并论乎( )未果,寻病终(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4)舍⎩⎪⎨⎪⎧ 后之言著述者,舍今而求古( )屋舍俨然(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广成传舍( )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军三舍( )(5)足⎩⎪⎨⎪⎧ 学者不知斯义,不足言史学也( )非利足也( )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6)得⎩⎪⎨⎪⎧ 则吾不得而知之矣(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此言得之( )吾得兄事之( )3.古今异义(1)天人性命..之学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九单元经世致用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文史通义》是清代史学家章学诚积一生之力著成的一部史学 理论著作,与刘知几的《史通》一直被视作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 璧。
全书共九卷,分为内篇和外篇两部分。内篇多半泛论文史,外篇 阐述修志体例。其论学主旨,以“考索”与“义理”并重,但反对无目的 的考索和空谈义理。其主要理论是:其一,“六经皆史”论;其二,有关 历史编纂学问题;其三,把方志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1.浙东学术是怎样一个学术流派?它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 提示浙江自古为“文化之邦”,宋明以后更是人才辈出,学派林立, 文化繁荣,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浙东学派”。这个学派在宋 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史上占有主导地位,对近世中国也产生过非常 大的影响。大致上看,浙东学术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 段是北宋时期,这是浙东学术的萌芽时期。第二阶段是南宋时期, 这时形成了浙东诸学派。第三阶段是明代,这个时期主要是以阳明 心学的兴起为主要内容。第四阶段是清代,这个时期是浙东学术的 全盛时期,主要代表有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邵晋涵。
(5)未有不切于人事者
古义:社会现实。今义:事理人情。
(6)而讲学者必有事事
古义:谈论学问。今义:公开讲述自己的学术理论。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4.析活用 (1)后人贵经术(形容词作动词,看重) (2)朱陆异同,干戈门户(名词作动词,攻击) (3)而讲学者必有事事(名词作动词,做) (4)授受虽出于一〔数词作名词,一样的(学说)〕 5.明句式 (1)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被动句) (2)我欲托之空言(省略句) (3)言性命者必究于史(介词结构后置句) (4)亦且无以持门户矣(固定句式)
高中语文 第9单元 浙东学术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分层训练
为主要内容。第四阶段是清代的浙东学派。这个时期是浙东学 术的全盛时期,主要代表有一代大儒黄宗羲、史论大家章学 诚、史学篡修专家邵晋涵等。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分层训练
明清之际的浙东学术具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 ①浙东学术是适合商品经济发展的观念形态。黄宗 羲明确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认为凡“不切于民用”的 皆为“末”,批评“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这 显然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思想。②渐东学术在客观上起到了 破除传统观念的思想解放作用。如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以明白 的语言,肯定“良知”“吾心”是判别是非、善恶的标准。这 在当时可说是对儒家传统和经典的权威性的大胆挑战,对于冲 破长期被程朱理学控制的局面,活跃学术空气,解放人们思 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③浙东学术的主体道德意识学说在中
章学诚的学术态度是力避门户之见,博采众长,自成一体。 在学术上,他提出了“言性命者必究于史”的命题。“言性命 者必究于史”是章学诚对《浙东学术》的一个总概括,亦反映 了他本人的学术追求。章学诚并不反对“天人性命之学”,但 认为不能“空言义理以为功”,而应将天人性命之学落到实 处,与现实人事结合起来。所以,他平时致力于史学研究,将 天人性命之学归于史学。这与他“六经皆史”的主张是一致 的,即经学与史学都非空言,而应切近现实人事。这就是本文 所体现的主要意旨。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分层训练
有人问事业功绩气节,果真可以和著述相提并论吗?回答 说:史学之所以经国济世,本来就不是抽象的理论说教。就如 同六经,都出自孔子之手,但先儒们认为它们的功劳没有大于 《春秋》的,正是因为《春秋》切合当时的人事罢了。后代的 著述者,舍弃当今的去寻求古代的,舍弃人事而谈天人性命, 那就不是我能知道的啦。求学的人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就不 值得谈史学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读物 浙东学术[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天铎.(duó) 八佾.(yì) 桎梏..(zhì ɡù)蕺.山(jí) 宸濠..(chén háo)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遇⎩⎪⎪⎨⎪⎪⎧ 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名词,境遇)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荆轲刺秦王》)(动词,对待)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庖丁解牛》)(动词,接触,感触)盖追先帝之殊遇.(《出师表》)(名词,待遇)(2)胜⎩⎪⎨⎪⎧ 犹且不以空言制胜.(动词,胜利)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并序》)(动词,胜过,超过)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副词,尽)(3)知⎩⎪⎪⎪⎨⎪⎪⎪⎧ 知.史学之本于《春秋》(动词,知晓,懂得)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名词,知识)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动词,管理)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解牛》)(动词,感知)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名词,同“智”,智慧)(4)说⎩⎪⎪⎪⎨⎪⎪⎪⎧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名词,说法,学说)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 并序》)(动词,说出,讲出)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名词,一种文体)及说.备使抚表众(《赤壁之战》)(动词,劝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形容词,同“悦”,高兴) 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而讲学者必有事.事(名词作动词,做)(2)千古桎梏..之府(名词作动词,约束)(3)后人贵.经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4)朱陆异同,干戈..门户(名词用作动词,以……动干戈)(5)授受虽出于一.[数词作名词,一样的(学说)](6)不得不殊.门户(形容词作动词,属于不同的)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不可以..空言讲也古义:两个词,可以用。
今义:一个词,表示许可、能够、值得等。
(2)儒者欲尊德性..古义:儒家指人的天赋禀性。
今义:贬斥、讥刺人的话,指特别不能容忍的仪态、举止、言语、作风等。
(3)而空言义理以为..功古义:两个词,用来作为。
今义:一个词,认为。
(4)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古义:才德高尚的人。
今义:风雅,文雅。
(5)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古义:具体的历史事件。
今义:办事,行为。
(6)未有不切于人事..者古义:社会现实、社会生活。
今义:人员的升迁、任免等。
(7)此其所以..卓也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千古桎梏之府,亦千古荆棘之林也。
(判断句)译文:成为千百年来制约人们思想的东西,也是千百年来繁杂、棘手的荆棘之林。
(2)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
(判断句)译文:这也是《春秋》成为经国济世之书的原因。
(3)言性命者必究于史。
(状语后置句)译文:谈天人性命之学必定在史学中探究。
(4)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被动句)译文:这就是宋代程、朱和陆、王两派的理学被才德高尚的人讥笑的原因。
[常识·速览][识作者]中国方志学的创始人——章学诚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人(今浙江绍兴),清代史学家、文学家。
乾隆四十三年(1778)中进士,自以为“迂流”不合世用,不愿入仕,辗转讲学。
章学诚学识渊博,对史学理论有独到见识,他一生主修、参修各类地方史志十余部,并撰写了大量的志评著作。
创立了一套完整的修志义例,《方志立三书议》提出“方志分立三书”的主张,标志着其方志理论的成熟、修志体例的完备和方志学的建立。
他提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思想,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历史学和目录学理论,被梁启超称为中国方志学的创始人。
[知经典]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双璧之——《文史通义》《文史通义》是清代史学家章学诚积一生之力著成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与刘知几的《史通》一直被视作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
全书共九卷,分为内篇和外篇两部分。
内篇多半泛论文史,外篇阐述修志体例。
其论学主旨,以“考索”与“义理”并重,但反对无目的的考索和空谈义理。
其主要理论是:其一,“六经皆史”论;其二,有关历史编纂学问题;其三,把方志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
《史通》问世之后,对于后世史论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整体·感知]《浙东学术》是《文史通义》中很有分量的一篇,集中论述了作者治学要“切合当时人事”的思想,充分表现了作者“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
作者立论鲜明,引证丰富,反对空言、提倡切实致用的思想贯穿始终,字里行间洋溢着堂堂正气和烈烈激情。
[文本·层析]一、阅读课文第一段,回答问题。
1.文章第一段提出了怎样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天人性命之学,不可以空言讲”的观点,并按历史顺序逐一列举古代、近代切合人事谈论经学的事来论证观点,事实翔实,态度鲜明,富有说服力。
二、阅读课文第二段,回答问题。
2.在第二段中,作者遣词造句生动活泼,行文流畅,富有文采,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首先善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使深奥变浅显。
如“千古桎梏之府”“千古荆棘之林”比喻束缚人们思想的东西,很具体,有文采,可读性强。
其次运用排比句,语气贯通,势如破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如文中“阳明得之为事功,蕺山得之为节义,梨洲得之为隐逸,万氏兄弟得之为经术史裁”,运用排比句突出强调浙东之学经世致用,成就显著。
语言如爆竹,骤响易彻,音韵和谐而上口。
总之,作者善于变化句式,运用修辞,使说理不空泛,不单调,让人读来深受教益。
三、阅读课文第三段,回答问题。
3.文章第三段采用对话问答形式展开论述,这种方式有何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问句,提出论点,能发人深思而不流于僵硬的说教,犹如两人对话,亲切自然,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交流的距离。
然后采用质难解疑的方式作出剖析,阐明治学要“切合当时人事”的思想。
这种以问答方式来辩驳的说理方法更能让人信服。
天人性命之学,研究天与人的关系、万物的天赋和禀受等哲学范畴的学问,不可以空言讲也。
故司马迁本董氏不可用抽象的理论说教来讲啊。
所以司马迁探究董仲舒的天人性命之说,而为经世之书。
儒者欲尊天人性命学说,而创作出流传千古的著作(《史记》)。
儒者想尊崇德性,而空言义理以为功,此人的天赋禀性,却把抽象地谈论义理作为(治学的)功绩,这就是程朱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夫子曰:“我欲理学被才德高尚的人所讥讽的原因啊。
孔子说:“我想托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把(我的思想)托付于抽象的理论,倒不如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深切著明也。
”此《春秋》之所以表现得深刻、真切、显著、明白。
”这就是《春秋》可以经世也。
圣如孔子,言为天铎,成为经国济世之书的缘故啊。
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为上天宣布教化,犹且不以空言制胜,况他人乎?故善言天尚且不能凭抽象的理论取胜,何况别人呢?所以善于谈论天人性命,未有不切于人事者。
三代与人关系学说的人,没有不切近于社会现实的。
夏商周三代的学术,知有史而不知有经,切人事也;学术,只知道有史学而不知道有经学,这是因为它切近社会现实啊;后人贵经术, 以 其即 三代之史 耳;近 儒后人看重经术,(也)因为它就是三代的历史罢了;近代儒学者谈 经, 似 于人事 之外,别有所谓 义理矣。
浙东之学,谈论经学,好像在社会生活之外,另有所谓的义理啊。
浙东学术,言 性命 者 必 究于 史,此 其 所以卓也。
谈论天人关系学说的必在史学方面考究,这是它卓越不凡的原因啊。
⎣⎢⎡天人性命之学:研究天与人的关系、万物的天赋和禀受等哲学范畴的学问。
空言:抽象的理论说教。
董氏:指董仲舒。
经 世之书:指司马迁的《史记》。
德性:儒家指人的天赋禀性。
宋学:主要指宋代程、朱和陆、王两派的理学,与“汉学”相对。
⎦⎥⎤大雅:才德高尚的人。
行事:具体的历史事件。
天铎:就是为上天宣布教化的意思。
制胜:取胜。
三代:指夏、商、周。
朱 陆 异同, 干戈门户,朱熹和陆九渊持议不同,为门户之见大加攻伐,(他们的争论)千古 桎梏 之府, 亦 千古是千百年来束缚人们思想的关键,也是千百年以来(阻碍学术发展)荆棘之林也。
究其所以纷纶, 则 惟腾的荆棘林啊。
推究它纷乱的缘故,就是(因为他们)只是传递空 言 而不切于人事耳。
知史学之本 于《春秋》,抽象的理论而不切合社会现实罢了。
明了史学的本原在《春秋》,知 《春秋》 之将以 经世, 则知 性命 无可明了《春秋》将用来经国治世的,就懂得了天人的学问不能靠空 言,而讲 学 者 必有事事,不特 无门户 可持,抽象理论说教,而谈论学问的人一定要治事,不只是没有门户之见可持,亦且无以 持门户 矣。
浙东之学,虽 源流不异,也是没有办法持门户之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