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之学与管理之道
董仲舒“天人三策”管理思想蕴含及启示
董仲舒“天人三策”管理思想蕴含及启示张宇【摘要】董仲舒是汉代儒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以儒家经典思想为基础独创了“新儒学”体系.“天人三策”是这一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书”的奠基之作,为汉武帝的集权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天人三策”提出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梳理解读这一思想在天人关系、古今之道和治乱之端的核心内涵,从而可以现代管理的视角予以积极借鉴,因人制宜,采取不同管理方式提高效率;以人为本,德法结合推动管理有序运行;文化自信,提升民族凝聚力适应一体化发展趋势.【期刊名称】《陕西行政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1)002【总页数】4页(P53-56)【关键词】天人三策;天人感应;古今之道;大一统;管理【作者】张宇【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234.5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又称为《举贤良对策》,是以与汉武帝一问一答的形式而提出的。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为武帝的专制统治以及施政方针提供了理论基础。
董仲舒,字宽夫,约生于公元前179年即汉文帝刘恒前元元年,是西汉广川董故庄人,即现今河北景县河渠乡大董故庄村。
[1]董仲舒幼时家境富有,田连阡陌,牛马成群,家中有大量书籍,是他的思想自成一家的物质条件。
董仲舒出生于文景盛世,出仕于汉武时期,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富裕的生活为他思想的成熟奠定了客观环境基础。
董仲舒的一生包括求学出仕、讲述思想、撰写书籍三大阶段,他用自己的儒学影响着西汉社会,晚年通过修学著述来传承他毕生所学和他的思想精华,完成了时代赋予他的使命。
研究董仲舒思想的重要著作是《春秋繁露》,这本书是对董仲舒思想的系统介绍,其中也包含了他具有丰富的哲学、政治、管理、社会涵义的“天人三策”的思想主张。
汉朝的建立结束了秦末割据战乱的局面,基本上形成了国家的大一统。
由于经过秦朝君王的暴政、秦末的农民起义以及连年的征战使得民不聊生,对外面对强大的匈奴的威胁无力再战。
道家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道家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明阳天下拓展培训与佛家文化相比,道家文化具有更加明显的本土气息,而后期衍生的道教也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道家思想和文化对于我国文化的影响极大,在我国人心中也刻下无法磨灭的痕迹。
而中国企业的管理文化中可以借鉴道家文化的有很多。
本文主要是对于道家文化(非道教)简要谈一下个人见解:一、道家辩证法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道家思想具有中国最淳朴的辩证思想,如阴阳、八卦等,道家思想认为世间万事万物相生相克,有对立之处,又有融合之处。
这在道家阴阳鱼图案中表现十分明显,还有老子曾说的“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等。
中国人始终对于辩证法的认识和运用都是比较深的,因此中国人看问题通常会比较全面。
而为了防止人们受到情绪的控制丧失理性的判断,所以道家教导人们要“致虚极,守静笃”,这样人们才能保持好的心态。
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辩证法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企业管理者需要看明白事物背后的本质,要看人与事的两面性,还要看到这两面性的变化与融合。
比如企业危机管理,假如发生危机,企业管理既要看到危,也要看到机,要能看到事物表象之后的深层次影响与变化,做到化危为机。
同时管理者无论在做战略管理还是事务管理时,都需要有辩证的思想,要分清利弊,看清主次,在管理下属时也要全面的认识下属,避免偏颇。
二、道家“和”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道家追求和谐,追求“天人合一”。
避免争斗,老子也曾说“夫之不争,则天下莫与之争”。
这看似与现代企业管理大相径庭。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就是要竞争,争品牌,争利润,争市场。
但是一个企业过于强调争,可能会发展的很快,但是也蕴含着极大的危险。
因为过于强调争,就容易走极端,牛奶企业为了争,压低成本,使用三聚腈胺,最后走上绝路,如三鹿。
巨人集团为了争,建造巨人大厦,结果只盖了两层就撑不下去了。
秦池古酒为了争,把央视广告标王拿下来的时候也就决定了它的结局。
过于强调争会容易让企业管理者丧失理性的判断,容易形成铤而走险的习惯,反而不如一些中小型企业活的长久。
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精神——“天人合一”思想复习过程
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精神——“天人合一”思想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精神——“天人合一”思想苏文龙摘要: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基本的宇宙观,包含着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重视生命价值,兼爱宇宙万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思想内涵。
而且作为政治管理之法、理想的生存状态、超拔的道德境界及高远的审美境界而成为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精神。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思想;和谐Abstract:The thought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is the basic concept of universe in ancient china,which includes that man and nature are inseparable,value life, love all things,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And as way to political management,ideal living condition,beyond the moral realm,Lofty aesthetic realm become the important spiri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Key Words: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thought;harmony“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特征。
它不但是儒家的基本概念,而且是一切其他思想体系,如道家、佛家、法家、阴阳家等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著名学者季羡林认为“这个代表中国古代哲学主要基调的思想,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含义异常深远的思想”。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的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的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
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
大致可划分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富有辩证法思想的“经权观”管理思想;经世实用的战略管理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管理思想;“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管理思想。
诸子百家中儒、墨、兵、道、法五家管理思想的本质特征在于:儒家重组织,墨家重目标,兵家重决策,道家重领导,法家重控制。
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
大致可划分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管理思想;“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管理思想。
“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富有辩证法思想的“经权观”管理思想;经世实用的战略管理思想;首先,作为中国文化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其精华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中庸之道”“修己以安人”,“仁者爱人”,“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舍生取义”,“中庸之道,过犹不及”等方面,由孔子创立,经孟子、董仲舒、宋明理学、新儒家等一代代儒学学派的继承、改造和发展,并通过国家强制手段宣扬传播,终于促使儒家管理思想占据了社会管理行为的主导地位,并成为千百年来流传最广泛、最深入人心的管理思想。
墨子对于管理、教育、法制、伦理等思想有丰富的阐述。
他把“兼相爱”看作是人人必须遵守的道德标准,是管理者必须奉行的治国之法。
他的“兼相爱”是以“交相利”为具体内容的,爱与利是联系起来的,仁义与功利是统一在一起的,这不同于儒家的重义轻利,墨子把利作为仁义的内容和目的,他的管理思想对当今的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都具有相当的借鉴作用法家韩非子是我国先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三才之道的主要内容
三才之道的主要内容三才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
它强调了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认为只有在这种和谐的状态下,社会才能够繁荣昌盛。
下面将详细介绍三才之道的主要内容。
一、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三才之道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的关系,而不是对自然环境进行破坏和侵害。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重视环境保护,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遵循自然的规律,与自然界共同发展。
二、阴阳调和阴阳是三才之道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它代表了事物的两个相对的方面,如光与暗、寒与暑、动与静等。
阴阳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补充、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追求阴阳的平衡,既不能过于偏向某一方面,也不能排斥另一方面。
只有在阴阳调和的状态下,我们的身心健康才能得到保障。
三、内外相应内外相应是三才之道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它强调了内外的关系,认为人的内在和外在是相互关联的。
一个人的内心状态会影响到外在的行为和表现,而外在的环境和条件也会对人的内心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内在的修养和品质,同时也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四、以德为先以德为先是三才之道的核心价值观。
它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应该以道德为准则来行事,追求道德的完善和提升。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尊重他人,恪守道义,遵循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以德立身,以德养德。
五、变通应变变通应变是三才之道的灵活性原则。
它强调了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要善于变通和应变,灵活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方式。
只有具备灵活性和变通性,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六、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三才之道的治理理念。
它强调了在管理和治理社会时,要尊重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度干涉和控制。
只有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
治国学适宜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以及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
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
这两方面的学问极其浩瀚,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要点:一、顺道“道”在汉语中有多种含义。
属于主观范畴的“道”,主要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主要是指客观经济规律。
这里用的是最后一种含义,指管理要顺应客观经济规律。
比如,《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夏秋冬,不更其节”等等。
二、重人“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
要夺取天下,办成事业,人是第一位的,故我国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
《管子》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国家必须“令顺民心”,“从民所欲,去民所恶”,乃为“政之宝”。
司马迁提倡“能巧致富”,他说“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三、人和“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
对治国来说,和能兴邦;对治生来说,和气生财。
故我国历来把天时、地利、人和作为事业成功的三大要素。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
”《管子》说:“上下不和,虽安必危。
”近代成功的企业家也都注重人和,创办申新纱厂的大企业家荣德生治厂以“《大学》之‘明德’,《中庸》之‘明诚’”对待下属,“管人不严,以德报人”,“使其对工作不生心,存意外”,“自治有效”。
四、守信治国要守信,办企业也要守信。
孔子说:“君子信而后劳其民。
”《管子》特别强调要取信于民,提出国家行政应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不行不可复”。
也就是说,治理国家,必须言而有信。
政策多变,出尔反尔,从来就是治国大忌。
治国如此,治生亦然。
我国从来就是提倡“诚工”,“诚贾”的传统,商而诚,苟取一时,终致瓦解,成功的商人多是商业信誉度高的人。
国学智慧与管理之道
国学智慧与管理之道以国学智慧与管理之道为题,我们将探讨国学智慧和管理之间的联系与互补。
国学智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管理哲学,对现代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国学智慧强调的是人本主义。
在管理中,人是最核心的因素。
国学智慧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关注个体的自我修养和内在品质的培养。
在管理中,也应该注重人的尊重和发展,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成长,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
国学智慧注重的是和谐与平衡。
国学智慧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管理中,也应追求组织内外各方面的和谐,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确保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要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国学智慧注重的是道德与人性。
国学智慧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道德修养和品德塑造。
在管理中,也应强调道德与伦理的约束,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
同时,要关注员工的人性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营造一个和谐、宽容、包容的工作环境。
国学智慧注重的是智慧与智慧。
国学智慧强调知行合一,注重实践和经验的积累。
在管理中,也应当注重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经验总结,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智慧水平,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
国学智慧注重的是天人合一。
国学智慧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在管理中,也应注重组织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关注企业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国学智慧与管理之道不仅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国学智慧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和哲学思想,对现代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通过运用国学智慧中的人本主义、和谐与平衡、道德与人性、智慧与智慧、天人合一等理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管理效能,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管理的最高境界在“无为而治”
管理的最高境界在“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我国先贤共同追求的理想。
孔子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天子应该无为于上,以期贤相有为于下。
依孔子的观点,管理既为“修己安人的历程”,管理者所需要努力的,即在“修身以正人”。
他认为“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肯定“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不敢不用情。
”管理者只要以身作则,以道诲人,便可以“无为而治”。
]道家老子居于自然之道,把归根复命的原理应用到管理上,主张“为无为则无不治”。
他认为“贤明的管理者是不发号施令的;发好施令的管理者似乎并不贤明”,宣导管理者以“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事务,实行“不言”的教导。
因为贤明的管理,旨在净化同仁的心思,满足同仁的安饱,减损同仁的心志,增强同仁的体魄。
常使同仁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盗的欲念,使那些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妄为。
用这种“无为”的态度来管理,相信任何机构没有不上轨道的。
老子肯定“清静为天下正”,因而用“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妙语来形容清静的无为而治。
庄子“只听过世人希望安然自在,没有听说过要管制天下”。
他认为“管理者最好依据自得的德,来成全于自然。
就像远古的君主治理天下那般,出于无为,一切顺其自然”。
因为“即使用尽天下的力量,也不足以奖赏善举;即使用尽天下的力量,也不足以惩罚罪恶。
天下之大,既然不足以处理奖赏惩罚,而三代以后,却喧嚣着要以奖赏惩罚为能事,当然弄得没有空闲来安定性命之情”。
管理者如果“有为”,便不能为治;所以“莫若无为”,使大家安定性命的真情。
法家“无为而治”的理想,与道家相似。
而所采取的途径,则颇不相同。
老子以清静致无为,申韩则以专制致无为。
法家的观点,是借重明法饬令,重刑壹教的手段,来达成“明君无为于上,羣巨竦惧乎下”的境界。
管理者有势,又善用术,依法行使刑赏,便可以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也是墨家和名家的理想目标,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名家宣导循名责实,都是达到“无为”目标的“有为”手段。
中国古代心理思想
中国古代心理思想的主要特征在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宝库中,包含着丰富和珍贵的心理学思想。
历代的思想家有过不少涉及心理问题的论述。
就现在的研究来看,人贵论、形神论、天人论、性习论、知行论、情二端论和主客论是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几个主要范畴和重要特色。
一.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思想在我国最早是由政治家管仲提出的,其本意是只有解决好人的问题,才能达到“本理国固”的目的,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基本上就是沿此传承下来的。
我国古代思想家对人的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
?以"人道"代替"天道",相信人的智慧和力量,重视人的价值和地位,考虑人际和谐,善于运用人的智慧和计谋等。
二.以德为先优秀的品格因素会给领导者带来较大的影响力和树立良好的威信,使下属产生敬重感,作为学习的榜样。
三.中庸之道中庸在《礼记.中庸》中解释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程颐的解释是"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朱熹则解释道:"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
"中庸之道运用于管理中包括以下几方面观念:凡事要适度:中庸之道反对处事走极端,主张任何事情要遵循一个适当的"度"。
?统一把握好矛盾的双方:从事物对立的两方面找出解决的问题的答案。
即所谓"执两用中",这样就能统一考虑到矛盾中对立的两极,不至出现偏颇,在对立面的互补中取得一种整合效应。
?掌握灵活多变的原则:要能衡量事物的情势相应的变通。
保持矛盾双方的协调:《礼记.中庸》中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和的目的是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
但和并不是无原则的和。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和的各方面有所不同;相同的东西相加叫做同,同的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
简述四书五经的内容
简述四书五经的内容1.引言1.1 概述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集合的总称,其中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而五经则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这些经典著作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文化遗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们不仅是古代帝王将相和士人学子的必修读物,也是后世文人墨客的借鉴和启示之源。
四书包含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大学》和《中庸》强调了修身养性、治家平天下的重要性,提出了“勤思明辨,致志笃行”的道德要求。
《论语》和《孟子》则主要以对话和言行记录的形式,展现了儒家思想家的政治智慧和道德追求。
五经则包含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和宗教经典。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民间歌谣和宗教文化;《尚书》是殷商和周王朝的政治文献,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制度和行政管理;《礼记》则涵盖了古代礼仪制度和人际关系的规范;《周易》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经典之一,探讨了天人关系和宇宙运行的原理;《春秋》则记载了鲁国国君及其周围列国的政治事件和著名人物的事迹。
这些经典著作不仅对于古代的政治决策、道德伦理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影响,对于现代社会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通过学习四书五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对于我们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这些经典著作中所蕴含的智慧和理念,也可以成为我们面对现代社会问题时的参考和借鉴,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抉择。
因此,四书五经的研究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加以重视和深入探索。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安排的说明。
在这个部分,我们可以详细介绍文章的目录和各个章节的内在联系。
首先,本文分为大纲、引言、正文和结论四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先概述整篇文章的背景和意义,解释为什么我们要讨论四书五经的内容,以及在何种背景下撰写这篇文章。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
治国学适宜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以及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
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
这两方面的学问极其浩瀚,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要点:一、顺道“道”在汉语中有多种含义。
属于主观范畴的“道”,主要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主要是指客观经济规律。
这里用的是最后一种含义,指管理要顺应客观经济规律。
比如,《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夏秋冬,不更其节”等等。
二、重人“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
要夺取天下,办成事业,人是第一位的,故我国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
《管子》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国家必须“令顺民心”,“从民所欲,去民所恶”,乃为“政之宝”。
司马迁提倡“能巧致富”,他说“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三、人和“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
对治国来说,和能兴邦;对治生来说,和气生财。
故我国历来把天时、地利、人和作为事业成功的三大要素。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
”《管子》说:“上下不和,虽安必危。
”近代成功的企业家也都注重人和,创办申新纱厂的大企业家荣德生治厂以“《大学》之‘明德’,《中庸》之‘明诚’”对待下属,“管人不严,以德报人”,“使其对工作不生心,存意外”,“自治有效”。
四、守信治国要守信,办企业也要守信。
孔子说:“君子信而后劳其民。
”《管子》特别强调要取信于民,提出国家行政应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不行不可复”。
也就是说,治理国家,必须言而有信。
政策多变,出尔反尔,从来就是治国大忌。
治国如此,治生亦然。
我国从来就是提倡“诚工”,“诚贾”的传统,商而诚,苟取一时,终致瓦解,成功的商人多是商业信誉度高的人。
道家自我管理思想
道家自我管理思想摘要道家从维护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在经济理论、社会实践方面创立了“人本”的思想观点,主张通过维护每个人的个人利益来达到社会的和谐繁荣,道家尖锐批判了以天下为根本的政治观点,认为这是“悉天下奉一身”的罪恶表现,在社会制度上主张以维护私有制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大同”,这跟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以私有护私有有所不一样,道家的观点是以私有来促公有。
道家主张不损害个人利益,也不能侵犯个人利益,只要每一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保障,每一个人的个人利益不受到侵犯,甚至包括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的利益不受侵犯,把不受侵犯的个人利益加在一起就是社会的利益得到保障,只有每个人的利益得到了保护,整个国家才能是真正的繁荣。
道家的这种思想对今天的政治经济发展起到了卓越的作用。
关键字:道积极自我自我管理道家的自我管理思想道家自我管理思想是“无为而治”:“无为”是道家管理哲学的最高原财。
道家认为,人既然要法地、法天、法道,也当然应该法自然,应该“无为”。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因此,老子相信,只要统治者遵循道的原则,实行无为而治,人民就会自己教育自己、改造自己,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既然作为万事万物根据的“道”都以自然为法则,那么统治者治理国家也应顺其自然,不要将其主观意志强加于社会政治生活,而应以“无为而治”进行决策与管理.一个企业或组织中的成员都能自觉地按照规范和要求办事,尽其所能地发挥自己的力量,能够自我管理,实现“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作为一种自我管理,是道家管理哲学的最高原则,它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无为”的原则是适用于一切人的,但首先是对上层统治者尤其是对君主的要求。
《老子》认为:实现“无为”的管理原则,是要使社会上的一切人,包括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无为”和“不敢为”。
他们把人们为改进生产、改善生活而进行的活动,把人们对文化、技术的学习和应用,都视力“有为”,而主张通过国家的管理加以消除或最大限度地削弱。
“天人合一”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天人合一”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一种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哲学理论,具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本性等和谐统一的多重意蕴。
“天人合一”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提高整体国民素质、推动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等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天人合一”观念出现的甚早。
《易经》中有:“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
”是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最早表述。
最先阐述这一思想的是庄子,《庄子·齐物论》中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
所谓“天”,一种观点认为包含着如下内容:1,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2,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3,天是人们敬畏、事奉的对象;4,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天命之天);5,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
另一种观点认为“天”就是“自然”的代表。
“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
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
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
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
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
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天人合一”的思想作为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它强调的是天与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自然和谐关系,倡导把人看做宇宙自然的一部分,在实践中达到主观与客观、情感与理性、权利与义务、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仍是我们今天可以借鉴的重要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个人修养、传承中华文明精髓,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道家主要思想及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为” . 是指 “ 为” 的主 体 对 管 理 对 象
不 加 干预 .正 是 这 种不 加 干 预 . 能
行 其 道 的 同时 . 我 国博 大精 深 的传
统 文 化 中的 管 理 内容 也 逐 步 被 世 界各 国接 受 . 并在 企 业管 理 过 程 中 发 挥 了重要 作 用 . 对 我 国企 业 管理 有着极 其重 要 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以 “ 中 国式 管 理 ” 为 主 题 的 学 术 活 动 和研 究 成 果 不
关 键词 : 道 家思想 : 管理 : 影响 中图分 类号 : F 2 7 9 . 2 3 管 理 思想 虽 然 源 于西 方 . 但 随 着 我 国 改 革 开 放 的 发 展 尤 其 是 加 入 世 贸 组织 后 . 与 世 界之 间的 联 系 更 是 日益密 切 . 在 西 方 管理 理 论 大 文 献标 识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6 5 — 2 2 7 2 . 2 0 1 4 . 0 2 . 0 0 1
理 者 和 管 理 学 家 从 道 家 思 想 里 寻
求 哲 学 智 慧 和新 的思 维模 式 . 把 道 家 管 理 思 想 运 用 于 现代 组 织 管 理
2 道 家 管 理 思 想 对 现 代 企 业
的 影 响
2 . 1 “ 道 法 自然 ” . 管理应 该 符合 科
学规 律
中. 并 且取得 了 良好 的效 果
然: 人, 就是人类 ; 合, 就 是 互 相 理 解. 结 成友谊 。老 子说 : “ 人法 地 。 地
法天 。 天法道 , 道 法 自然 ” . 即表 明 人与 自然 的一致 与相 通
《周易》管理思想
《周易》管理思想《周易》管理思想《周易》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学思想。
事实上,无论从《周易》文本的性质、从其所遵循的“天人合一”的运行规则还是从哲学文化的意蕴上来看,《周易》皆具有典型的管理学特征。
作为大道之源、六经之首的《周易》,其思想可谓驳杂而宏阔!《系辞》中所谓“《易》为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的概括也许对《周易》思想之博大做了很好的说明。
既然“易道”充盈天地间,那么它势必要涵盖人间一切的学问。
更何况,《周易》乃是由独特的符号体系所构成——冯友兰先生认为周易的八卦符号是个X——符号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开放性的特点,这势必导致人们对《周易》解读、诠释的丰富性、多义性。
因此之故,人们对《周易》的研究亦呈现出多样性,如不少学者从筮法、史学、伦理学、哲学、思维学乃至军事学等角度对之展开研究。
今笔者不避粗浅,试图从管理学的维度①对《周易》所蕴含的“X”做一“填充”,以拓展《周易》的研究维度,并期望给当代管理思想以有益的启示。
一、作为管理学的《周易》在阐发《周易》的管理思想之前,有必要追问《周易》的“管理学性质”——假若《周易》本与管理不相干,那么所谓“周易的管理学解读”不过是笔者的一厢情愿——无疑,独断论的解读不但缺乏说服力,反而有附会的嫌疑。
因此,探讨《周易》的“管理学身份”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笔者拙见,可从三个层面对其“管理学性质”进行考量。
(一)从卜筮的身份看《周易》的管理学性质客观地讲,《周易》本为卜筮之书,无论从其符号的构成方式还是从卦爻辞的记载来看,这一点都不容质疑。
我们知道,《周易》的主体部分(即经文部分)由象和辞构成,“象”指的是通过一定的衍算方式所得的卦象,而“辞”(卦爻辞)则是对卦象所下的断语。
“所谓断语就是结论,多用吉凶、悔吝利与不利等辞,取象和断语是因果关系。
”[1]65无疑,这种通过“象”推断事物“吉、凶、悔、吝”的方式表明《周易》乃是卜筮之书。
《周易·系辞》中还专门介绍了筮的方法:“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
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发展与应用摘要:管理随着人类历史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之一,在浩如烟海的古籍里记载着中国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有关管理的学说和主张,为后人学习、研究管理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理论源泉。
本文简要阐述了中国古代各家与管理思想有关的内容,以及与现代组织管理的融合及发展,旨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促进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古代思想管理现代组织管理一.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
大致可划分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管理思想;“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管理思想。
“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富有辩证法思想的“经权观”管理思想;经世实用的战略管理思想;首先,作为中国文化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其精华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中庸之道”“修己以安人”,“仁者爱人”,“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舍生取义”,“中庸之道,过犹不及”等方面,由孔子创立,经孟子、董仲舒、宋明理学、新儒家等一代代儒学学派的继承、改造和发展,并通过国家强制手段宣扬传播,终于促使儒家管理思想占据了社会管理行为的主导地位,并成为千百年来流传最广泛、最深入人心的管理思想。
墨子对于管理、教育、法制、伦理等思想有丰富的阐述。
他把“兼相爱”看作是人人必须遵守的道德标准,是管理者必须奉行的治国之法。
他的“兼相爱”是以“交相利”为具体内容的,爱与利是联系起来的,仁义与功利是统一在一起的,这不同于儒家的重义轻利,墨子把利作为仁义的内容和目的,他的管理思想对当今的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都具有相当的借鉴作用道家思想其学说表述严谨,是逻辑性极强的理论体系。
管理角度看道家思想,就可以发掘出不少颇具现代感的理念,也可说是“事少而功多”的管理之道。
_天人之分_天人相参_与_天人和谐_荀子天人关系学说的朴素管理学意蕴
天人关系是战国晚期以后儒家思想体系中的重 要内容, 但在孔子和孟子的时代, 天人关系似还没有 得到足够的关注, 也就是说, 孔、 孟并没有像同时代 的道家与墨家思想家那样把天人关系看作自身理论 当然, 这是由孔、 孟思想体系建构 体系的重要方面, 的着眼点所决定的。孔子对于天道与天人关系基本 上采取了回避的态度, 是以“夫子之言性与天道, 不
明于天人之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这一过程由人来主导人在充分则可谓至人矣天脚只有认识到社会治理分尊重和正确认识自然秩序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人的好坏在人不在天知道天职与人职的差别问秩序并着力于人类社会和自然万物的良性互动体现在天人关系上就是管理主体的活动遵循客观规才可以享受天功天用并尽力于人事从而从容地管理社会和国家
[4 ] (《 》 ) 也。无君子则天地不理, 礼义无统 ” 王制 。 在人 与天之间, 人是管理的主体, 天或自然界是管理的客
体, 而对于人类社会自身来说, 人既是管理者也是被 管理者。君主施政不能求于天, 不能想当然地认为 自己的地位和权力是上天赐予的 , 他必须行仁政, 这 样才能获得民心。因此, 在人类社会的管理过程中, 天是无为的裁判者而不是君主的保护神, 社会能否 、 “非 治理好, 在人不在天, 即所谓天下治乱“非天”
[4 ] ( 《天论》 ) ” 、 “非地” 。 而由人 时 “天人之分” 并非是荀子的最终结论, 而是其天
儒家思想与企业管理培训
儒家思想与企业管理培训培训讲师;谭小芳培训时间;2天培训地点;客户自定培训对象;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企业其他高管人员。
培训收益;1、企业发展——以人为本2、企业管理——人性化为主3、企业治理——以德为先4、企业经营——尽善尽美培训背景;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里,企业战略应该有怎样的思维?在社会变革与转型的时代,企业生存如何实现基业常青?中国的企业平均寿命1.5年,为什么如此的短暂呢?是企业的战略偏差,还是管理失策;其实无论什么原因,都离不开平衡,世界万物都生活在不同空间内,世界讲究的就是和谐,所谓和谐就是平衡,阴阳平衡,只有这样,世界的发展才能稳定。
世界如此,国家也同样如此,企业更是如此,企业需要稳步发展,急功近利必定会来的快,去的也快,企业的战略,管理都是需要与企业的整理,人员的配合项目平和,才能够建立我们的企业大业——欢迎进入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的经典课程《儒家思想与企业管理培训》!培训大纲;引言孔门道德之始、入门之基“大人”之学修身是立身处世之本正心诚意是内圣的要领格物致知作何解?“三纲”与企业文化战略“八目”与人生成长阶梯感悟儒家人生的意义:规矩与圆融处世的智慧:中庸与和谐生命的境界:天人合一儒家“中”与“和”“慎独”:君子与小人的临界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唯天下之至诚能得其位、得其禄、享其寿孔子为何说中庸之道不能行?何谓“五达道”诚是儒家天人性命之学的根基“九经”与现代企业管理“九经”亲族观与现代家族企业“九经”与公共社会关系管理一、以人为本1、对以人为本管理的理解2、“敬德保民”是人本思想的萌芽3、以人为本管理哲学的创立4、人为万物之灵5、人为五行之秀二、人性本善1、人的本质规定2、西方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3、经济人假设4、社会人假设5、自我实现人假设三、道之以德1、西方的激励理论2、德治与自律化管理3、法治与强制性管理4、自律与他律的统一5、东西方激励机制的比较四、尽善尽美1、“和而不同”创新基本原则2、模仿——安全而高效的捷径3、管理者四种不良的工作作风4、学习力——企业管理的入道之门5、学习型的企业需要教学型的管理者五、敬事而信1、诚招天下客信收海内心2、政令畅通才有执行力3、善于倾听才能有效执行4、谨言慎行——保持俸禄的秘诀5、是人才就不怕不被别人发现6、有事业心才能成为好员工7、中国式的敬业与施政技巧8、企业需要积极进取的人六、君子务本1、企业管理的中庸之道2、适时是管理到位的重要条件3、企业管理不能舍本逐末4、一言而可以兴邦5、管理大师是怎样炼成的6、当代儒商的修炼7、企业战略无远虑必有近忧8、企业战略必须保持连续性9、管理者应探索中国式管理之路七、和而不同1.始终从大处着眼2.亲近比你更优秀的人3.在大是大非面前4.以直报怨,恩怨分明5.谨慎交友,亲益远损6.什么是交友之道7.给对手留下生存的空间8.不可与小人谋9.好好先生真的好吗八、尽性知命1.什么事都没有一定之规2.要紧的是抓住现在3.不可拘泥于一时一事4.像大地一样包容5.无为而无不为6.善处荣,更要善处辱7.祸福无定,何不坦然面对8.随处可做主人9.宁静方能致远九、天下谁可平1.以史为鉴,以明得失2.顺天者昌,逆天者亡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大道之行,天下为公5.居安思危,慎终如始6.人人皆可为尧舜7.仁者无敌儒家思想与企业管理培训课程总结。
道家的管理学思想
通过守中的管理原则营造和谐的组织氛围,可以提高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进而提高组织效率和绩效。
05 道家管理思想的局限与挑 战
道家管理思想的局限
过于强调无为而治
道家管理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即让事物自然发展而不加干预,这 可能导致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目标设定。
忽视制度建设
企业战略管理
无为而治的思想可以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通过制定顺应市场和 行业发展的战略,减少过度干预和决策失误。
人力资源管理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无为而治的思想可以体现在尊重员工、提供发 展空间以及建立激励机制等方面。
组织文化建设
无为而治的理念有助于构建和谐、开放、包容的组织文化,促进团 队协作和创新。
03 柔性的管理方式
04 守中的管理原则
守中的管理原则的含义
守中
道家认为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道”,而“道”的运行永远在动态的 平衡中,这个平衡点就是“中”。守中,就是遵守事物发展规律,不偏离中点,保持事物发 展的平衡和稳定。
不偏不倚
守中的管理原则要求在管理过程中保持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公正公平地对待所有的人 和事。
道家管理思想的基本原则
01
无为而治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强制、不干预,让事物按照自身的规律发
展。在管理中,道家强调顺势而为,不违背规律,不过度干预,以达到
自然而然的管理效果。
02
守柔处雌
道家认为柔中带刚、守柔处雌是管理中的重要原则。在面对复杂多变的
环境时,管理者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张扬、不炫耀,以柔克刚,
柔性的管理方式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建立自我管理团队
通过建立自我管理的团队, 能够激发员工的自主性和 创造性,提高团队的工作 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 。一是 “ 得其时则驾 ,不得其 时则 孔 子 , 自述 “ 发 愤 忘食 ,乐 而 忘忧 ,
蓬 累而行 。 ”就是要 突 出三个 字 :
样 。水 共 有七 大 优 点 :一 是水 最 善 于
不知老之将至”,著名学府清华大学 居住 在 地 势 低下 之 处 ,这 也是 江 海所
渊 静 ,古 人 云 : “ 静 为躁 君 ” ,指 的
不 是 高调 、张扬 ;三 是 “ 去 之 骄 气 与 的企业 都 有 一段 辛 酸 创 业 的历 史 ,那 诚信 ,如 水一样 。王 安石 形容水 是 多 欲 ,态 色 与 淫 志 。 此 皆 无 益 子 之 些凭机会而发达的企业 ,肯定也会 昙 “ 万折 必 东 也 ” ,水虽 然 千转 万 折 , 就像 兑 现 自已 的诺 言一 样 。五是 上 善 “ 洗涤 群 秽 ,平 准 高 下 ” 。俗 话 说 ,
经 》区区五千余字 ,只相 当于当今一 领 导 者要 具 有海 纳 百 川 ,有 容 乃 大 的 之 人善 于治 政 ,如 水一 样 ,苏辙 说 : 碗水 端 平 ,正 是 用水 的特 点来 比喻
功秘诀 ,就是放在现在仍然是成功者 窄 、心智之高低 、心术之 良莠 ”,领 管 理 的精 粹 。 六 是 上 善 之 人 处 理 事 的行 动指 南 ,务必 要遵 守并持 续践 导 者 要光 明磊 落 ,不 要 小 聪 明 ,要 注 务 ,如水 一 样 ,至 柔 胜天 下 之 至 刚 。
Z ’ - 厘 I I  ̄ l m 爹 天 i 人。 之 学 《 与《 《 管》 理
口 浙 江 都跃 良
国学 内含 的 深 刻 哲 理 对 现 代 企 大 自然 的 运动 刚 强 劲健 ,正 如苟 子 描 顺 、公 平 与 次 序 等 优 秀 品 质 。 俗 话
业 管 理 有 巨大 的影 响 ,相 对 西方 企 业 述 的状 况 : “ 列 星 随旋 , 日月娣 照 ,
于孔子教书育人 ,平 时不擅表达 。当 地 ,是 天 地 的派 生 物 ,所 以天地 之 道 恶 ,故 几 于道 。居 善地 ,心善 渊 ,与 孔子 向他请教 时,老子回答了短短三 就是 人 生 之 道 。古 代不 少学 者 ,能 深 善仁 ,言善信 ,政善治 ,事善能 ,动
句 话 ,但 却 深 刻 地 揭 示 了 人 生 的 哲 刻 体会 这 种 精神 并 自觉 加 以践 行 ,如 善 时 。”人最高 境界 的善 就像水一
说, “ 小胜 靠 智 ,大胜 靠德 ” , “ 品 德可 以弥补 智 慧 的 缺陷 ,但 智 慧 不弥
管 理 经 典原 理 的直 自来 比较 ,国学 更 四时 代 御 ,阴 阳大 化 ,风 雨 博施 ” 。 多 耐 人 思索 与 领悟 。
一
能 揭 示 管 理行 动 背后 富有 的哲 理 ,更 大 自然运行 不 息 ,不 为任何 困难 所 补 品德 的 不足 。”守 业 时 ,领 导 者要
行。
二 、逆 取 与顺 守
重 尊 重 、平 等 ,而不 是 奸诈 与 欺 骗 。
它能适方则方 ,适 园则园,功能十分
正如 《 周易 》也提出: “ 大人者 ,与 强 大 ,无 事 不 能 。七 是把 握 时 势 ,随 《 周 易》的二句名言来理解逆取 天地合其德 ,与 日月合其明 ,与四时 时随 机 而变 ,适 应 环 境变 化 。王安 石 “ 与时迁徙 ,应物变化”。都 要像 天地一样 做 到:“ 天无 私覆 、地 迁说 :
一
身 ,吾告之 ,若是而 已。”老子说话 花 一现 。 同时 ,守 业 更 多需 要 厚德 载 但 是必 定 朝 着既 定 的方 向 向东 流 去 ,
写文总是惜字如金 ,一部圣书 《 道德 物 ,更 多 需 要领 导 者 的胸 怀 与 品德 。
篇 短文 ,本 次 的历 史 性会 晤也 只 有三 气 度 。领 导 者 的 品德 与 胸怀 表 现 在 四 句话 ,但 这 短 短 三句话 揭示 了人 生 成 个方 面 ,即 “ 心性 之 清 浊 、心 胸 之 宽
阻 。君 子 自强不 息就是 要求 君子 处 打铁还须 自身硬 ,胸怀要广 ,才能使 世 ,应像天一样 ,自我力求进步,刚 企业 基 业长 青 ,不 断 创 造卓 越 。
三 、上 善若 水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历 史 性 的会 晤
历 史 上最 伟 大 的 一次 会 面是 二 千 毅坚 卓 ,发愤 图强 ,永 不 停 息 。地 势 五 百 年 以前 的二 位先 哲 老 子 与孔 子 的 坤 ,君 子 以厚 德 载 物是 指 土 地 的地 势
水 是 生命 的源 泉 ,这 是众 所周
会 面 。当 时 ,孔 子 已是 名 满 天下 的大 就是 厚 广 ,可 以承 载万 物 ,君子 取 法 知 。 同时 ,在 人 生哲 理 上 ,水 又 是 富 学 者 ,学 富五 车 ,天 下 敬 仰 ,但 孔 子 地 ,要 积 累道 德 ,方能 承 担 事业 。传 有 深 刻 含 义 的 。 老 子 云 : “ 上 善 若 仍 然 专 门登 门 向老 子请 教 。 老子 不 同 统文 化 强 调 “ 天 人 合一 ” ,人 源于 天 水 ,水善利万物而无争 ,处众人之所
为 之 ;二 是 “ 吾 闻之 , 良贾 深 藏 若 效 法 天地 ,要 自强 不 息 ,在 遇 到 困难 是水 有 施 而 不求 报 的特 点 ,对 人 的 交
虚 ,君子盛德 ,容貌若愚 。”做人 的 时不 屈 不 挠 。 可 以说 ,成 功 的道路 千 际 而 言 ,就 是要 待 人真 诚 相爱 ,帮 助 最高境界是守拙 ,要谦虚与退让 ,而 万 条 ,但 没 有一 条 是 坦 途 。大 凡成 功 而不苛求 回报。四是上善之人说话讲
时 、机与 势 ,要 因时而变 ,随机而 的 校 训 就 是 “ 自 强 不 息 , 厚 德 载 以为百谷王者的原因。二是水最善于 动 ,顺势而为 ,要求天时、地利与人 物 ” 。
和 ,顺 自然 而 为 。不 能知 其 不 可 为而 在 企业 创 业 时 ,一 定要 刚 健 ,要 是静才是躁动的主宰 ,才是根本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