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分类计数及临床意义 PPT课件
血液分析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ppt课件.ppt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二、淋巴细胞绝对值(LYM#)和淋巴 细胞百分比(LYM%) :这两个指标 是淋巴细胞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两者临床意义差不多,但淋巴细胞绝 对值是以每升多少个来表示所以它比 淋巴细胞百分比更有意义,例如:非 典的诊断标准。它的意义要结合白细 胞总数来判断,一般来说白细胞总数 降低或在正常范围内而淋巴细胞绝对 值和(或)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则表 示有病毒感染。
>34
<27 <27
MCHC(g/L)
病
因
320~360
320~360
320~360 <320
急性失血、急 性溶 血、再障 缺乏叶酸、维生B12 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尿毒症、慢性 炎症 缺铁性贫血、地中海 贫血、慢性失血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十二、血小板计数(PLT):PLT 的主要功能是起到凝血、止血 的作用,PLT减少容易出血。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十三、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CV)和红细胞体积大小标准差 (RDW—SD):RDW是反映RBC 大小不等的客观指标。CV是变异 系数;SD是标准差。它是仪器测 得RBC体积和数量后经统计学处理 而得RDW值。与手工法相比结果 更加准确可靠。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16-检验科三大常规PPT课件
.
34
(一)尿液标本采集和保存
1.清洗、清毒
留中段尿时先清洗外阴、尿道口,将标本留于 消毒试管。留尿要避开月经期。
2. 时间
通常以清晨第一次尿标本最理想。
但特殊检查则应按实验的要求留取,如:24小
时尿蛋白定量,3小时尿细胞计数。
3. 保存
收集的新鲜尿液最好. 半小时内送检。
35
(二)尿液一般性状检查
.
11
嗜中性粒细胞
▪ 增多:
▪ 1.多见于细菌感染,轻度感染即可增加; ▪ 2.中毒性疾病; ▪ 3.反应性增大:急性溶血、手术后、局部组织坏
死等; ▪ 4.血液疾病 ▪ 减少: ▪ 1.病毒感染 2.血液疾病 3.理化因素
.
12
白细胞分类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
(1)增多: ①过敏性疾病; ②寄生虫病; ③某些皮肤病; ④某些恶性肿瘤。 ⑤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⑥传染病:猩红热; ⑦某些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性疾病。
等药物。 ⑵碱性尿:碱中毒、肾小管性酸中毒、
尿路感染
.
41
2. 蛋白质定性检查
①正常:定性(—)
②蛋白尿:尿液蛋白定性阳性或定量> 0.15g/24h称为蛋白尿。
临床意义: ①生理性蛋白尿:见于高热、剧烈运动后产生,
为一过性蛋白尿,定量<0.5g/日。 ②病理性蛋白尿:持续性蛋白尿
见于:肾实质病变,如肾炎、肾病综合征、 肾肿瘤肾淤血,妊娠中毒症,药物中毒等。
2)严重组织损伤/大量的血细胞破坏; 3)急性大出血; 4)急性中毒; 5)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
10
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
2、WBC减少见于: 1)病毒感染; 2)某些阴性杆菌感染; 3)血液病如再障、某些白血病; 4)理化损伤如接触放射线、应用某些 药物。 5)其他:SLE病、脾功能亢进等。
临床检验基础_白细胞计数
临床检验基础_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临床检验中常用的一项指标,用于评估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情况。
本文将介绍白细胞计数的基本原理、检验方法和临床意义。
一、基本原理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多种类型。
白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每立方毫米的白细胞数量,通常以10的乘方形式表示。
白细胞计数可以通过显微镜计数法或自动计数法来进行。
显微镜计数法是指将血液样本制成薄片后,在显微镜下进行手工计数。
自动计数法则是通过血细胞计数仪进行自动计数和分析。
二、检验方法1. 显微镜计数法首先,取适量的患者血液样本,以乙醇溶液进行稀释,然后将稀释后的样本均匀涂布在玻片上。
接着,将玻片放入染色剂溶液中染色,待染色完成后,利用显微镜逐个计数每个方格中的白细胞数量,最后乘以一个修正因子得出最终结果。
2. 自动计数法自动计数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白细胞计数方法。
操作者将血液样本注入计数仪中,计数仪会自动对样本进行稀释、混匀、计数和分析。
最终,计数仪会给出每立方毫米的白细胞数量。
三、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在临床诊断和监测疾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见的临床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炎症反应:白细胞计数在炎症反应的监测和评估中起到重要作用。
炎症反应通常伴随着白细胞数量的增加,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增加。
通过监测白细胞计数,可以及早发现炎症反应,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2. 判断感染程度:感染是引起白细胞计数升高的常见原因之一。
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增多一般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故可以通过白细胞计数来评估感染的程度和进展情况。
3. 监测免疫功能:白细胞计数也可以用于评估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
在某些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白细胞计数会偏低,如艾滋病、免疫缺陷病等。
4. 辅助诊断疾病:白细胞计数可以作为其他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如白血病、恶性肿瘤等。
这些疾病常常伴随着白细胞数量异常的变化,通过白细胞计数可以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与白细胞分类计数讲稿
骨髓异常增生
白血病时,可有一种或几种白细胞 增加,伴有原始、幼稚细胞、形态 异常或出现异常结构。
有时也会因细胞成熟及释放障碍使 周围血白细胞减少和形态异常。
(3)应激
如大出血、大面积组织损伤(烧伤、心 肌梗死、挤压伤等)、中毒、大量血细 胞破坏等,由于应激,多导致中性粒细 胞增加甚至核象改变。而应激又经常导 致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2)在检验医师正式签发的血液检查报告 单中,白细胞手工分类结果为:Nsg 86%, Nst9%,L5%。中性粒细胞内有中毒颗粒 及空泡变性,还有中性晚幼粒细胞1%。
该血象说明了什么?
2.某女,半年前确诊为甲状腺机能亢进,一 直口服他巴唑治疗。最近一次复查时,血 液检验结果为:
RBC4.0×1012/L,Hb120g/L,Hct0.36, MCV90fl,MCH30pg,MCHC333g/L, RDW14%,WBC3.2×109/L,LCR42%, MCR13%,SCR45%,Plt135×109/L。 血片上红、白细胞、血小板形态基本正常。
(1)该血象是否异常?可能原因是什么? (2)若明确诊断,还需与哪些疾病鉴别? (3)是否有必要进行白细胞手工分类?预
期结果如何? (4)对该病人的情况应如何处置?
3.某男,16岁,因“感冒、发烧”静脉点滴 青霉素和病毒唑,3天后不见好转。
手工法白细胞检查结果为:WBC6.2×109 /L, 中 性 分 叶 核 粒 细 胞 5 2 % , 单 核 细 胞 4%,淋巴细胞44%。改用“菌必治”5天 后症状无缓解,且出现咽部疼痛、乏力等 症状,查体咽部充血、扁桃腺Ⅰ度肿大。
2.电阻抗法白细胞计数及分群
3.其他分析技术(VCS、激光法、
白细胞检验(共67张PPT)
〔3〕 Pelger-Huet畸形
〔4〕 Chediak-higashi畸形
〔5〕 Alder-Reilly畸形
〔6〕 May-Hegglin畸形
临床意义
▪ 中性粒细胞分化发育
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响:
▪ 中性粒细胞类白血病
6月-2岁:〔11-12〕×109/L X/4×10 ×20 ×106/L=白细胞/L 2、及时混匀但不可过分振摇。 能冲浑稀释液〕,混匀。 2、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也可呈阳性。 〔2〕具有卫星核的淋巴细胞: 原理: 用稀乙酸将血液稀释并破坏红细胞,混匀后, 液中白细胞总数。 1、标本不能放置过久; 四、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器材同红细胞计数。 只有找到典型的吞噬体才能报告为阳性。 3、淋巴细胞形态异常: 常规考核标准 〔RCS〕 〔1〕异形淋巴细胞:Ⅰ型〔空泡型〕
〔5〕 Alder-Reilly畸形
要求:分化阶段、外周血白细胞与骨髓的关系、各种白细胞的功能。
1、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
血液稀释20倍,计数区域为两个计数池各四角及正中的五个大方格共10个大方格,静置时间为2~5分钟。
1、血液稀释后应在0.
采血→ 制作血涂片→枯燥后染色 →LPF观察→枯燥后油镜下 进行分类计数→ 计算→出报告
[质量控制]
1、血液稀释后应在0.5-1小时内完成计数。
2、及时混匀但不可过分振摇。
3、采血时间要固定。
4、嗜酸性粒细胞保护剂浓度应恰当〔如乙醇 应在30~35%〕,否那么计数结果偏低。
[参考值] 〔0.05~0.5〕×109/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交感神经兴奋→脑垂体ACTH释放↑→肾上 腺皮质激素↑→阻止骨髓释放E及促进E向组织 浸润→血液中E减少 2、病理性变化: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表〕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伤寒、副伤寒及大手 术后,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白细胞分类计数及临床意义
白细胞分类计数
13
4、单核细胞
19.07.202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白细胞分类计数
14
5、淋巴细胞
19.07.2020
白细胞分类计数
15
(五)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
由于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 50-70%,其增高和减低直接影响白细 胞总数的变化。因此在临床检查中绝 大多数病例白细胞总数实际反映着中 性粒细胞变化。
19.07.2020
白细胞分类计数
21
4)妊娠与分娩:
妊娠时白细胞常见增多,特别是最 后一个月,常波动于(12-17) ×109/L之间,分娩时可高达34×109/L。 分娩后2-5日内恢复正常。
19.07.2020
白细胞分类计数
22
5)吸烟者平均白细胞计数可高于非 吸烟者30%。
19.07.2020
19.07.2020
白细胞分类计数
31
2)骨髓增殖性疾病
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 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在一种血 细胞成分增多的同时,常伴有中性粒 细胞的增多。
19.07.2020
白细胞分类计数
32
(3)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
1)某些感染:
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如伤寒、副伤 寒杆菌感染时,如无并发症,白细胞 数均减少,甚至可低到2×109/L以下, 一些病毒感染如流感时的白细胞亦减 少.
19.07.2020
白细胞分类计数
39
(2)核象右移(shift to the right)
正常人外周血的中性粒细胞以3叶核 为主,若5叶核及5叶核以上的细胞超过 3%,则称为核右移,常伴有白细胞总数 减少.主要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恶性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后。
常用检验项目临床意义ppt课件
粪便常规检查
1.A 粪便常规检查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通 过对粪便的性状、成分和显微镜检查,有助于 诊断消化道疾病、肝脏疾病以及其他全身性疾 病。
1.B 粪便常规检查包括粪便颜色、性状、红细
胞、白细胞、寄生虫卵等指标,通过对这 些指标的检测和分析,可以判断是否存在 消化道出血、炎症、感染等疾病。
03 免疫学检查
乙肝两对半
• 乙肝两对半是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用于判 断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感染的具体类型和病毒复制 情况。
乙肝两对半
HBsAg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表示感染乙肝病毒。
HBsAb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表示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
乙肝两对半
01
HBeAg
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详细描述
通过病毒分离,可以获得病毒的纯培养物,用于后续的病毒鉴定和基因测序。病毒鉴定可以确定病毒的种类和亚 型,有助于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05 尿液与粪便常规检查
尿液常规检查
• 尿液常规检查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通过对尿液的性状、成分和沉渣进 行检查,有助于诊断泌尿系统疾病、肾脏疾病以及其他全身性疾病。
常用检验项目临床意 义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血常规检查 • 生化检查 • 免疫学检查 • 微生物学检查 • 尿液与粪便常规检查 • 其他常用检验项目
01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
白细胞计数
反映机体免疫状态。白细胞计数升高常见于感染、炎症等;降低则常见于免疫 缺陷、放化疗等。
尿素氮(BUN)、肌酐(CRE)
反映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升高常见于肾功能不全、肾衰竭等疾病。
白细胞ppt课件
精品ppt
2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 核细胞。
精品ppt
3
一、白细胞计数
参考值:
成人
(4 ~ 10) ×109/L
新生儿
(15 ~ 20) ×109/L
6个月~2岁 (11 ~ 12) ×109/L
病理性增多: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
淋巴细胞性恶性疾病:急、慢淋
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移植排斥反应
自身免疫性疾病
减低: 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乏性疾病。
5.单核细胞
功能: ① 诱导免疫反应; ② 吞和杀死某些病源体; ③ 吞噬细胞和清除损伤组织及死亡细胞; ④ 抗肿瘤活性; ⑤ 对白细胞生成的调节。
③ 棒状小体:有棒状小体即可拟诊为急性 白血病,也可做为鉴别急性白血病类型 。急粒、急单有、急淋无。
精品ppt
22
(2) 异型淋巴细胞
在外周血中有时可见的一种形态变 异的不典型淋巴细胞。
常见于传单、病毒性肝炎、流行性 出血热等。过敏性疾病也可出现。
精品ppt
23
分为三型: Ⅰ型:泡沫型:常见 Ⅱ型:不规则型 Ⅲ型:幼稚型
产生机制: ①生成增多;②释放加速;③从边缘
池至循环池移动;④粒细胞释放入组织减 少;⑤共同作用。
精品ppt
7
分裂池
原早 粒幼
粒
中 幼 粒
骨髓
成熟池
晚杆 幼状 粒核
储存池
杆分 状叶 核核
血液
功能池
循环池 边缘池
机制
原因
正常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共18张PPT)
增多 A5)反恶应性性肿1瘤)❖急性感染或炎症 感染性疾病 [原理]将血液制成血涂片,经Wright染色后,于油镜下按白细胞形态学特征逐个分别计数,得出各种白细胞百分率。
4)急性中毒❖
5)恶性肿瘤
血液病 ❖ 5)恶性肿瘤
(5)血液病及某些恶性肿瘤 单核-吞噬细胞功能亢进 (5)血液病及某些恶性肿瘤 2)骨髓增生性疾病 (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原理]将血液制成血涂片,经Wright染色后,于油镜下按白细胞形态学特征逐个分别计数,得出各种白细胞百分率。 [原理]将血液制成血涂片,经Wright染色后,于油镜下按白细胞形态学特征逐个分别计数,得出各种白细胞百分率。 新生儿(15-20)×109/L A 反应性 1)急性感染或炎症 (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结合白细胞计数结果,可间接求得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绝对值。 [原理]用白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并破坏成熟红细胞后加入血细胞计数板中,在低倍镜下计数一定范围白细胞数,经换算即可
❖ 生理变化
❖ 增多
(1)变态反应性疾病 (2)寄生虫病 (3)皮肤病
(4)某些传染病 (5)血液病及某些恶性肿瘤 (6)内分泌疾病
3、嗜碱性粒细胞计数 ❖ 增多
4、淋巴细胞
❖ 增多 感染性疾病 血液病
排斥反应 相对性增多
❖ 减少
5、单核细胞 A 反应性 1)急性感染或炎症
新生儿(15-20)×109/L 6月-2岁(11-12) ×109/L [临床意义] 同白细胞分类计数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原理]将血液制成血涂片,经Wright染色后,于油镜 下按白细胞形态学特征逐个分别计数,得出各种白细胞 百分率。结合白细胞计数结果,可间接求得每升血液中 各种白细胞的绝对值。 [方法学评价] 1、显微镜法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定义]白细胞分类计数就是将血液制成分布均匀得薄膜涂片,用染料染色,根据各类白细胞着色特征,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数量、形态与质量得变化、予以分类计数并求出各种白细胞所占得百分率。
[意义]血液中得白细胞一般包括:颗粒细胞(嗜中性、嗜酸性与碱性细胞)、淋巴细胞(大、中、小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它们分工不同,在体内发挥各自得作用。
①嗜中性白细胞,成熟得嗜中性白细胞通过吞噬作用而消灭入侵得细菌,特别就是球菌、在严重感染与炎症初期时最活跃;②嗜酸性白细胞,常积聚在抗原—抗体反应得部位,因此,认为它抑制组胺等物质得活动;③嗜碱性白细胞,碱性颗粒中有肝素,表明它有抗凝作用;④淋巴细胞;参与机体免疫反应;⑤单核细胞;它有特殊得酶系统,能对付顽强得病原体,如真菌、原生动物、结核杆菌及布病等、在慢性感染时或体内有较多组织碎片需要清除时,它会大量出现。
在正常情况下,白细胞构成得比例、形态与质量基本就是不变得,但在病理情况下,这种比例、形态、质量将会发生变化,故临床上常把计数白细胞总数与分类计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与诊断某些感染性疾病得种类。
[目得与要求]掌握计数得原理、方法与临床意义[原理]由于白细胞内含有带不同电荷得物质,其中带正电荷得物质易与酸性染料结合呈现红色(这种物质叫嗜酸性物质或颗粒,而其本身呈碱性);而带负电荷得物质易与碱性染料结合呈现蓝色(这种物质叫嗜碱性物质或颗粒,而其本身呈酸性);当细胞内物质带得正负电荷相等时,那么结合得酸性染料与碱性染料几乎相等,这些物质就呈现红、蓝相混得紫红色(这种物质叫嗜中性物质或颗粒)、这样血片中得白细胞经过染色后就被染成红、蓝及紫红色,从而可以识别分类、【器材与试剂】器材:载玻片、染色缸及支架、洗瓶、显微镜及镜油、白细胞分类计数器、吸水纸等。
试剂:染液、缓冲液[步骤]1.采血2。
制作血涂片:①取洁净载玻片数张,选择边缘光滑得载片作为推片(也可用血细胞计数板得盖玻片做为推片),用左手得拇指及中指夹持载片并置于平稳得台面上,右手持推片。
白细胞ppt课件
减少的机制为:A.生成减少/无效;B.利用增加; C.从循环池转移到边缘池;D.上述因素共存。
中性粒细胞——功能与消亡
功能 消亡
趋化作用、变形和粘附作 用、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 等功能。在机体防御和抵 抗病原菌侵袭过程中起着 重要作用。
衰老的细胞主要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但在 唾液腺、气管、消化道、 泌尿生殖道也排除一部分。 从外周血消亡的中性粒细 胞则由骨髓储存池中的成 熟粒细胞释放加以补充而 维持循环血液中细胞数量 的相对稳定。正常情况下, 每小时约有10%的粒细胞 进行更新。
5种白细胞比值和绝对值的参考值 细胞名称 直径(um) 百分数(%) 绝对值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10-15 1-5 neutrophilic stab granulocyte, st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10-15 50-70 neutrophilic segmented granulocyte, sg 嗜酸性粒细胞 11-16 0.5-5 eosinophil, E 嗜碱性粒细胞 10-12 0-1 basophil, B 淋巴细胞, 6-15 20-40 Lymphocyte, L 单核细胞 10-20 3-8 monocyte, M 0.04-0.5 2-7 0.02-0.5 0-0.1
中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1)生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 (2)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
中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1)生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 • 在生理情况下,外周血白细胞数可有个体差异。 • 一日之间也可有波动,下午较早晨为高。 • 饱餐、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高温或严寒等均能使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 暂时性升高。 • 新生儿、月经期、妊娠5个月以上以及分娩时也均可增高。 • 生理性增多都是一过性的,通常不伴有白细胞质量的变化。
0601三大常规检查PPT课件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分类计数:是将血液制成涂片,经染色后 在油镜下进行分类,求得各种类型白细 胞的比值(百分数)。
白细胞计数(WBC)
参考值:WBC(4~10)×109/L
3.白细胞分类计数
参考值:
中性粒细胞杆状核:(Nst)1~5% 中性粒细胞分叶核:(Nsg)50~70%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 ①造血物质缺乏→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
胞性贫血; ②红细胞丢失↑→失血性贫血; ③红细胞破坏↑→溶血性贫血; ④骨髓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源自临床上根据Hb↓程度将贫血分为
贫血分为四级: 轻度贫血:男Hb<120g/L,女Hb<110g/L; 中度贫血:Hb<90g/L; 重度贫血:Hb<60g/L; 极度贫血:Hb<30g/L。 按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分类,将贫血分成三大类
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RBC) 血红蛋白测定(hemoglobin,Hb)
[参考值] 成年男性
成年女性
新生儿
RBC (4.0—5. 5)X1012/L Hb 120--160g/L RBC(3.5—5.0)X1012/L Hb 110--150g/L RBC (6.0—7.0)X1012/L Hb 170--200g/L
实验室检查
常用实验检查
实验检查: 1 通过检查→获得病原体、病理变化脏器功能状
态等方面的资料→协助诊断、观察病情或制订 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2 了解各种检查的临床意义,正确采集标本, 观察结果。做好检查前准备和解释工作。 3 什么叫“三大常规”? 4 实验检查范围: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液 生化、免疫学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22
白细胞分类计数
30
2)异常增生性增多可见于:
1)白血病:
白细胞呈长期持续性增多,常见于急、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型白细胞 一般 <100 × 109/L ,分类以原粒、 早幼粒为主;而慢性型白细胞常>100 × 109/L ,分类以中幼粒、晚幼粒急 及以下阶段为主。
2020/4/22
白细胞分类计数
42
2.嗜酸性粒细胞(eosinocyte)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osinophilia)
①寄生虫病:
肠寄生虫抗原与肠壁内结合IgE的肥大细胞 接触时,使后者脱颗粒而释放组胺,导致嗜 酸性粒细胞增多。在某些钩虫病患者,其血 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可导致白细胞总 数增高,分类中90%以上为嗜酸性粒细胞, 但其嗜酸性粒细胞均属成熟型,随驱虫彻底 及感染消除而血象逐渐恢复正常。
2020/4/22
白细胞分类计数
36
2.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nuclear shift)
细胞核的发育变化过程叫核象,反 映了中性粒细胞的成熟程度,同时可 推测病人的抵抗力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正常血象中有少量的杆状核细胞出现, 但<5%,它与分叶核之间的比值约为1: 13,分叶核以3叶居多。
2020/4/22
白细胞分类计数
23
(2)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neutrophilia)
反应性增多:骨髓贮备池和边缘池粒 细胞进入血循环,以分叶核和杆状核 为主。
异常增生性增多:骨髓异常增生,以 原始或幼稚粒细胞为主。
2020/4/22
白细胞分类计数
24
1)反应性增多见于:
(1)急性感染:
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高 程度取决于感染微生物的种类、感染 灶的范围、感染的严重程度、患者的 反应能力
2020/4/22
白细胞分类计数
31
2)骨髓增殖性疾病
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 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在一种血 细胞成分增多的同时,常伴有中性粒 细胞的增多。
2020/4/22
白细胞分类计数
32
(3)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
1)某些感染:
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如伤寒、副伤 寒杆菌感染时,如无并发症,白细胞 数均减少,甚至可低到2×109/L以下, 一些病毒感染如流感时的白细胞亦减 少.
实验诊断学
白细胞分类计数及临床意义
2020/4/22
白细胞分类计数
1
一、白细胞概述
人体外周围血中的白细胞包括嗜中 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 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本别用N、 B、E、L、M表示。它们通过不同方式、 不同机制消灭病原体 ,消除过敏原和 参加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等从而保证 机体健康。中性粒细胞最多,约占50-70%,起源于多能干细胞。
3
三、白细胞分类计数
(一)检测原理: 将血液涂成薄膜,经瑞特染色后,于 显微镜下,按白细胞形态学特征逐个 分别计数,得出各类白细胞的比值或 所占百分比 ,称为白细胞分类计数 。
2020/4/22
白细胞分类计数
4
白细胞分类计数
(二)检测方法
1.显微镜法:准 确度高,是白细 胞分类计数的参 考方法,但其耗 时,影响因素多, 不适合于大量健 康人群的筛查。
4)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由于自身免疫 性抗核体导致白细胞破坏而减少。
2020/4/22
白细胞分类计数
35
5)脾功能亢进:
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如门脉性肝 硬化、班替综合征等均可见白细胞减 少。
其机制为肿大的脾中的单核-巨噬细 胞系统破坏了过多的白细胞;肿大脾 分泌了过多的脾素,而此种体液因子 能灭活促进粒细胞生成的某些因素。
2020/4/22
白细胞分类计数
45
⑤某些恶性肿瘤:
特别是淋巴系统恶性疾病,如霍奇 金病。以及某些上皮恶性肿瘤如肺癌、 宫颈癌、鼻咽癌时,均可见嗜酸性粒 细胞增多,一般在10%左右。
2020/4/22
白细胞分类计数
46
⑥某些传染病:
一般急性传染病时,血中嗜酸性粒 细胞均减少,唯猩红热时反而增高, 现已知这可能因该病病原菌(乙型溶 血性链球菌)所产生的酶能活化补体 成分,其趋化作用引起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所致。
13
4、单核细胞
2020/4/22
白细胞分类计数
14
5、淋巴细胞
2020/4/22
白细胞分类计数
15
(五)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
由于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 50-70%,其增高和减低直接影响白细 胞总数的变化。因此在临床检查中绝 大多数病例白细胞总数实际反映着中 性粒细胞变化。
2020/4/22
白细胞分类计数
6
库尔特原理(电阻抗法)
30-90fl为小细胞区,主要是淋巴细胞;
90-160fl是单个核细胞区,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嗜碱 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160fl以上是大细胞区,主要是嗜中性粒细胞。
2020/4/22
白细胞分类计数
7
B:容量、电导、光散射白细胞分类法
(VCS技术)
Volume:检测技术,使用电阻抗原理,对细胞体 积进行检测,根据体积大小来区分不同的细胞。
白细胞分类计数
37
2020/4/22
白细胞分类计数
38
(1)核象左移(shift to the left )
外周血中杆状核细胞增多或(和)出 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甚至原粒 等幼稚细胞时称为核象左移。
常伴有明显的中毒颗粒、空泡、 核变性等毒性变化。最常见于急性化 脓性感染,也可见于急性溶血、急性 中毒、白血病等。
核象右移
2020/4/22
白细胞分类计数
41
3、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异:
大小不均 (anisocytosis)
中毒颗粒 (toxic granulation)
空泡变性 (vacuolation)
核变性 (degeneration of nucleus) 等可单独或同时出现。常见于各种严 重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及大面积烧 伤等,空泡变性尤以败血症最常见。
2020/4/22
白细胞分类计数
2
二、白细胞发育
多能干细胞 → 粒系 定向干细胞→ 原始粒细胞→早幼粒→中幼粒→晚幼 粒→杆状核→分叶核
目前常根据其发育阶段而将粒细胞 群人为地划分为分裂池、成熟池、贮 备池、循环池、 边缘池等。日常白细 胞计数只反映了循环池的白细胞数。
2020/4/22
白细胞分类计数
2020/4/22
白细胞分类计数
19
2)日间变化:
在静息状态时白细胞数较低,活动和 进食后较高;早晨较低,下午较高; 一日之间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可相差 一倍。
2020/4/22
白细胞分热、 疼痛,以及一般的体力劳动、冷热水 浴、日光或紫外线照射等均可使白细 胞轻度增多。剧烈运动可于短时间内 使白细胞高达35×109/L,以中性粒细 胞为主,当运动结束后迅速即恢复原 有水平。这种短暂的变化,主要是由 于循环池和边缘池的粒细胞重新分配 所致
白细胞分类计数
16
(1)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 1)年龄 2)日间变化 3)运动 4)妊娠与分娩 5)吸烟者
2020/4/22
白细胞分类计数
17
1)年龄:
初生儿白细胞较高,一般在 15×109/L左右,个别可高达30×109/L 以上。通常在3-4天后降至10×109/L 左右,约保持3个月,然后逐渐降低至 成人水平。
2020/4/22
白细胞分类计数
25
(2)严重的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
在较大手术后12-36h,白细胞常达 10×109/L以上,其增多的细胞成分以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
急性心肌硬死后1-2天内,常见白细 胞数明显增高,借此可与心绞痛相区 别
2020/4/22
白细胞分类计数
26
(3)急性溶血反应时
2020/4/22
白细胞分类计数
28
(5)急性中毒:
化学药物如安眠药、敌敌畏等中毒时, 常见白细胞数增高,甚至可达 20×109/L或更高。代谢性中毒如糖尿 病酮症酸中毒及慢性肾炎尿毒症时, 也常见白细胞增多,均以中性分叶核 粒细胞为主
2020/4/22
白细胞分类计数
29
(6)恶性肿瘤性:
非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有时可见白细 胞持续增高,以中性分叶核为主,如 肝癌、胃癌的晚期。
Conductivity:检测技术,根据细胞壁能产生高频 电流的性能,使用高频电磁针,测量细胞内部的 结构即细胞核与胞浆的比例、细胞内颗粒的大小 和密度来区分不同类型的细胞。
Scatter:检测技术,根据光散射对细胞颗粒的构 型和质量有较强的鉴别能力,测量散射光的强弱 来区分嗜酸、嗜碱和中性粒细胞。
2020/4/22
白细胞分类计数
47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eosinopenia)
2020/4/22
白细胞分类计数
33
2)某些血液病:
如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AA)时, 呈“三少”表现。此时白细胞可少到 1×109/L以下,分类时几乎无白细胞 均为淋巴细胞。
2020/4/22
白细胞分类计数
34
3)慢性理、化损伤:
长期接触电离辐射(如X线等)、 长期服用氯霉素后,可因抑制骨髓细 胞的有丝分裂而致白细胞减少,故此 类人群于接触和应用期间每周应作一 次白细胞计数。
2020/4/22
白细胞分类计数
5
白细胞分类计数
2.血液分析仪法:速度快,是白细 胞分类和筛查的首选方法,但不能 完全代替显微镜检查法对异常白细 胞进行鉴别和分类。现在应用最广 泛的两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