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关于加快镇江高新区建设发展的思考

合集下载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华东地区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之一。

近年来,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高新技术产业在江苏省的地位日益重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科技进步的推进,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深入分析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有效的对策,才能推动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为江苏省经济持续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本文旨在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通过研究,旨在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等对策措施,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良性发展。

通过本研究,不仅可以提升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还可以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提升。

2. 正文2.1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江苏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高新技术产业在其经济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目前,江苏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江苏省拥有众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江苏省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研发团队,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zhenjiang

zhenjiang

【数据库】中国商业报告库在线词典【行业分类】经济动态【地区分类】江苏【时间分类】 19990915【文献出处】浦东开发【标题】江苏镇江新区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思路('99文献)(36 90)【副标题】中共镇江新区工委书记.镇江新区管委会主任巫朝正【正文】1992年以来,镇江新区经过近七年艰苦创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开创性成果,并确定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实施“依托港口”、“外向主导”、“科教兴区”、“可持续发展”和“城乡联动”五大战略。

在实施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2001-- 2005),是镇江新区朝着现代化港口新城区战略目标迈进的第二个发展阶段。

本文着重论述“十五”期间镇江新区的发展思路。

一、新区经济的发展与反差经过近七年的努力,镇江新区的环境形态开发和区内外资企业建设发展,业已经取得可喜的成果。

新区建起了一批标志性的建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路一场”,即沿江镇大铁路(镇江市区--大港开发区)、沿江高等级公路和新区广场,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投资环境,而且展示了城市东进的气魄。

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批准进区外资项目74个,投资总额超过了200亿元,其中协议利用外资22.2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3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利用外资总额的44%和52.5%,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18个。

据测算,新区投资密度每平方公里已达0.75亿元。

基础设置的投入已产生明显的效益:每投入1元,吸引资金17元。

这些企业全部达产达效后,预计能形成年销售收入230亿元。

今年上半年,新区全区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2.65%和118.1%。

新区的工业结构业已形成造纸、化工、机电、食品饮料和饲料五大支柱产业。

随着工业经济大跨度的推进,区内邮电、交通、广播电视、商贸、仓储、教育和文教卫生事业等亦随之得以迅速发展。

在短短的数年中,新区凭藉港口区位的优势,采取政府主导、依靠政策、吸引外资以发展工业经济为主体的战略模式,取得了区域性的经济飞跃。

镇江产业经济创新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镇江产业经济创新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镇江产业经济创新发展的思考与建议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必须要大力发展产业经济。

从实质上来看,区域经济发展就是主导产业持续升级、演变的过程。

因此,作为地区发展战略的核心,产业发展战略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体现了一个地区的发展方向。

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制定科学的、具有实操性与前瞻性的产业规划,这样才能真正推进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

一、镇江概述镇江位于江苏南部,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同时也是国家级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在江苏长江经济带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为一座具有明显产业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镇江的发展充满了活力和动力,正逐步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镇江在202X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645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了11.8%,居全省第一位。

新年正月十五,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复工率达99.2%,工业企业“订单充足且好于去年”。

1-2月,镇江工业应税销售完成855亿元,增幅达24.1%;全市工业用电量完成27.94亿千瓦时,同比上升17.63%,增幅全省第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66.3亿元,同比增长23.9%,增幅列全省第三。

以上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有效的保障协调机制。

二、对镇江产业经济优化发展的建议(一)实施产业强市战略进一步聚焦产业强市,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把推进产业强市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筑牢实体经济根基。

深入研究并制定高质量的绩效考核体系;深化产业布局研究,优化主城区“一核四区”、中心城区“一体两翼”格局,进一步加强对两个新培育的沿宁杭生态经济发展带、沿G312创新发展带的深入研究,打造“仙林-宝华”“高新区-高校园区”东西两大创新极;加快高校资源整合和合作,融入当地产业发展,实现协同创新、成果就地转化;对接国家、省政策要求,实施新动能培育,将集中资源重点扶持和培育20个省级产业创新中心的基础上,组织我市的核心企业、龙头单位积极申报,争取省政策支持;在引领低碳经济发展上下功夫,争取省相关政策支持,引进一批像尼桑动力锂电池这样的优质低碳项目;围绕重点领域,深入开展“民参军”“军转民”项目招引,以大型军工集团、科研院所为重点对象,积极开展成果展示、技术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对接活动;提升载体功能特色。

镇江市新市镇建设对策研究

镇江市新市镇建设对策研究

为 连接城 乡 的纽 带 ,成为 吸纳农 民集 中居住 的载 体 , 为重 点 , 够把 传统 经济 与新 经济 有机 结合起 来 的无 能
增强新 市镇 的区域辐 射能力 。 注意结 合现 有 的产业 污染 项 目, 要 而不是 把 两者完 全加 以割 裂的项 目。 比如 , 特色 、 资源 条件 、 区位优 势等 各种 要 素 , 理确 定 自身 句 容 的天 王镇 工 业 园 , 够 吸纳数 千人 就业 , 合 能 天王 镇
0个试 点新 社 区 , 照“ 按 因地制 宜 、 力 而为 、 出 尽 突 域 内建设 的农业 园区和工 业 园 区 , 是解 决城 市化 进 程 和 5 中如何为农 民提供足 够就 业 岗位 的主阵地 。 业 园区 特 色 、 工 试点 推进 ” 的原 则要 求 , 着力 将新 市镇 打造 成规 平 不 仅能解 决工 业反 哺农 村“ 的 问题 ” 更 能集 聚农 村 划 建成 区面积 在 5 方公 里 以上 、人 口 5万人 以上 、 钱 ,
性 经济 、 文化 、 服务 中心 , 分解 城 市 压力 , 高城 乡 能 提

较 强集 聚能 力和带动 作 用的 现代化 区域 小城市 。 为此 . 突 出以下 原则 : 出功 能完 善 , 升新 市 要 突 提
境: 出为 民惠 民 , 突 提高 人 民群众幸 福感 。 三 、 进新 市镇 建设 需要解 决 的几个 具体 问题 推 第一 , 划怎 么做 规 按 照市 委 、 市政 府要 求 , 全市 确定 了 1 1个试 点镇
2 7
镇 江社会 科学 2 1 0 1年 第 1 期 集 聚 全 域 人 口 5 % 以上 , 合 理 的 生 产 、 活 、 态 空 0 有 生 生
主导 后工 业间的小城市 。明确 了“ 十个 一 ” 的规划 建设 具体 内容 , 主 要是 劳 动 和资 本 ,后 工 业化 的驱 动要 素 主要 是 知

张继强与镇江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镇江市拆迁管理办公室等行政强制二审行政裁定书

张继强与镇江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镇江市拆迁管理办公室等行政强制二审行政裁定书

张继强与镇江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镇江市拆迁管理办公室等行政强制二审行政裁定书【案由】行政行政管理范围行政作为城乡建设房屋拆迁行政行政行为种类行政强制【审理法院】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11.11【案件字号】(2019)苏行终1807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李昕苗青朱慧珺【审理法官】李昕苗青朱慧珺【文书类型】裁定书【当事人】张继强;镇江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镇江市拆迁管理办公室;镇江市润州区人民政府【当事人】张继强镇江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镇江市拆迁管理办公室镇江市润州区人民政府【当事人-个人】张继强【当事人-公司】镇江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镇江市拆迁管理办公室镇江市润州区人民政府【法院级别】高级人民法院【字号名称】行终字【原告】张继强【被告】镇江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镇江市拆迁管理办公室;镇江市润州区人民政府【本院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第(三)项规定,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系相对人提起诉讼应当符合的条件之一。

【权责关键词】行政强制合法违法行政赔偿共同诉讼关联性合法性驳回起诉改判【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认为】本院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第(三)项规定,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系相对人提起诉讼应当符合的条件之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第一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其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

本案中,上诉人张继强以被上诉人镇江高新区管委会、镇江市拆迁办和润州区政府违法强制拆除其房屋为由诉来法院。

故本案被诉强制拆除涉案房屋这一事实行为是否系三被上诉人所实施,系上诉人张继强诉请可否成立的基本事实。

为支持其诉请,上诉人张继强提交了《2012年公告》、《7号征地公告》、(2015)镇行初字第80号行政判决书和“2018年8月政府网站的官方报道"。

镇江高新区争当创新发展“先行军”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镇江高新区争当创新发展“先行军”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培育壮大创新创业企业集群,目前全 理、集成服务”,基本
区每万家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 实现园内事、园内办 ;
突破 300 家 ;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 深化“投融资”改革,
产业数字化、园区数字化“三化融合”, 积 极 稳 妥 推 进 高 新 发
做大做强睿泰数字产业园,培育壮大 展 集 团 改 革 重 组, 建
园区风采 Charm of Industrial Park
镇江高新区:
争当创新发展“先行军”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 镇江高新区管委会
镇江高新区位于镇江市主城区 工业数字经济,助推制造业优化升级。
西侧,核心区面积 44.03 平方公里,
集聚创新资源,营造创新生态。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2012 年创成 聚焦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更大力度“招
立多平台市场化运作体系 ;创新社会 治理体系,统筹推进“智慧高新”和 集成管理指挥中心建设,积极搭建综 合管理平台、数据融合平台,线下指 挥大厅实体化运作。
强化发展保障,夯实发展基础。 推动民生改善,实施“村民医保”“老 人养保”“困难村保”三保惠民政策 ; 大力推进富民增收,多措并举发展壮 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化“合作社 +” 模式,试点推广“市场开发型”“经 营创收型”“分红收益型”三型集体 经济模式,扩大“五峰迎春”茶叶、“嶂 山”水蜜桃等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建 成特色产业基地近 1000 亩 ;夯实基 层党建基础,深化党建助推产业强区、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专项行动。
来累计招引亿元以上产业项目 77 个, 激发发展活力。推进扁
总 投 资 突 破 500 亿 元 ;盘 活 闲 置 资 平 化 管 理, 进 一 步 形
源,完成胜华船厂和大通重工破产处 成“ 一 办 两 中 心 ” 服

加快“新基建”布局 探索国家高新区发展新路径

加快“新基建”布局 探索国家高新区发展新路径

加快“新基建”布局探索国家高新区发展新路径作者:曹方姬少宇来源:《中国计算机报》2020年第29期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发力于科技端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含 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

本文选取了国内七家典型国家高新区,总结了其通过加快“新基建”布局,探索创新型特色园区如何通过重大项目带动、新技术新场景应用、园区关键技术产品突破、企业精准服务培育、高端创新平台建设、园区信息网络提档升级等创新实践,为我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探索研究。

合肥高新区:聚力打造人工智能“国家队”新型基础设施具有强外部性、公共产品属性、受益范围广、规模经济等特点,其创新示范效应决定了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适度超前、必须走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前面,否则将制约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从需求侧来看,高新区布局新基建有助于三次创业,服务于创业升级,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从供给侧来看,高新区布局新基建为中国创新发展,特别是抢占全球科技创新制高点创造基础条件。

面对全国新基建浪潮兴起,高新区从国家及区域战略角度加快新基建的前瞻布局,促进投资链、产业链、创新链交叉融合,构建起“重大项目+龙头企业+创新载体”的产业微生态。

针对新基建鲜明的科技特征和产业导向,高新区把资源配置、场景应用、消费升级作为新基建发力的重点,从而营造出了适合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人工智能“國家队”合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依托智能语音、类脑智能、量子智能、大数据等四大技术优势领域,合肥高新区已构建起“基础应用技术+底层硬件+数据计算+智能终端+行业应用”的产业格局。

镇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考-2

镇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考-2

加快镇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考丹阳市商务局刘宏程随着世界金融危机发展和经济形势的持续低迷,目前全世界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日益突出,我国各地在十二五战略规划中都将转型升级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战略、主抓手。

镇江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航空制造、海洋工程等新兴产业的战略目标。

一、转型升级的必备条件纵观世界经济史,每次帮助我们人类走出经济危机的都是新兴产业的崛起并能主导经济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货币政策。

如美国1929-1933年经济危机就是靠军工产业的迅速崛起,带领美国经济走出低谷,上世纪90年代,日本在房地产泡沫破灭后依靠电子产业的发展迅速实现了经济的二次起飞。

任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壮大和崛起都不是偶然的,它需要一定的必备条件,我们认为任何新兴产业的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技术和人才的支撑是前提。

这里的技术支撑必须有根本性的改进,否则不能称作新兴产业,也不能称得上是转型升级。

而技术的承载体是高端的人才和团队,这些都需要国际一流人才作为前提。

2.一定充裕的资金是保障。

带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兴产业,无论是先期的研发还是后期的生产经营都需要一定充裕的资金投入,特别是高新产业园区的建设,资金更是必不可少的保障。

3.政策配套是转型升级的制度保障。

无论是当今的经济全球化现状,还是新兴产业、跨国行业的技术特征,竞争、多赢的制度是高效、制胜的时代要求,单打独斗已是过去的历史尘埃。

新兴园区的建设必须有一套富有国际化竞争力的运营制度,才能吸引国际化的一流人才,才能在全球竞争的社会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4.载体建设是转型升级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都要求集约、集群发展,打造产业价值链条。

因此现代化科学的有形载体,即新兴产业集中园区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在当前特定国家政策环境下,想要解决发展中土地政策的瓶颈问题,新兴产业园区是最有效的措施。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城乡一体化——镇江新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思考与实践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城乡一体化——镇江新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思考与实践
兴模 式和 滨海模 式 。
成都 模 式——
二 是 “ 改 联 动 ” 在 “ 分 两 换 ” 同 城 市 化人 员就 业 。 十 , 两 的 时 , 动 推 进 就 业 、 会 保 障 、 籍 制 联 社 户 _ 、万 顷 良 田 ” 设 工 程 是 “ 建
20 0 3年 以来 ,成都 市 实 施 了 以城 度 、 共 服 务 等 九 项 改 革 , 别 是 在 全 公 特

嘉兴模 式— —
嘉兴于 2 0 0 8年 4月 被浙 江 省列 为 模 式 。对 纳 入 农 村 城 市 化 范 围 的 行 政

探 索城 乡
一 化 _经 成 体 已
统 筹 城 乡发 展 综 合 配 套 改 革 试 点 区 。 村 , 次 性 征 收 农 民 集体 土 地 , 每 户 一 给
城 乡发展 的 总体 战略 。 0 7年 , 确 立 口迁移 制 度 , 20 被 加强 了城 乡发 展 的综 合 配 土厅 自 2 0 0 8年底 , 据特 定 的省 情 , 根 为
4 : 0 /1 4 2 1 程 中的一 系列 矛 进 城 乡资 源 配 置 渐 趋 合 理 ,顺 势 破 解 为重 要 的是 , 工 通过 引入 企 业化 生 产 经 营 盾 , 解 耕 地 保 护 压 力 , 全 省 范 围 内 城 乡二 元 结 构 矛盾 ,加 快 推 动 城 乡 一 方 式 和 大量 就 业 机会 , 现劳 动 力供 需 缓 在 实 开展 的一 项试 点 工 作 。 省委 十 一届 五 次 体 化 发 展 , 正 实现 农 业 现 代 化 、 村 贴 近 , 决 农 民在 一 、 、 次 产业 上 的 真 农 解 二 三 农 全 会 将 开展 这 项 工作 写进 了省 委 《 于 城 镇 化 、 民市 民化 。 关

镇江新区高新技术创业园发展战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镇江新区高新技术创业园发展战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镇江新区高新技术创业园发展战略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具备一定规模和配套设施,而发展一个高新技术园区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镇江新区作为滨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加快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针对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镇江新区高新技术创业园的发展战略,以期为该园区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意见。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从镇江新区高新技术创业园区管理、园区规划建设、创业孵化、企业集聚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镇江新区高新技术创业园区的发展战略,包括优化管理模式、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做强创业孵化功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入住等。

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取文献资料分析法、统计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对镇江新区高新技术创业园区的历史发展、现状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与分析,提出一系列可行的发展战略。

三、研究目标与意义1. 研究目标(1)对高新技术园区的概念、类型及其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总结,为镇江新区高新技术创业园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2)了解镇江新区高新技术创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政策指导。

(3)提出旨在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战略性建议,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结果将对镇江新区高新技术创业园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其能够:(1)深化对高新技术园区的认识,提高对园区管理的理性认识。

(2)探讨如何提高园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3)为支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参考。

加快镇江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加快镇江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料 产 业 的发 展 提 供 了有 力 支撑 材料 企 业 的问卷 调 查 发 现 材料企业
200 8 30
情况
根 据 对 全 市 30 家 有代 表性 新

科技创新是新材料产业 发展 的源 动力 这 也 是 我 市新 材 料 产业

新 材 料 部 分 销 售 收 入 占企 业 全 部 销售收入 的 6
镇江社会科学 2 0 0 8 年第 6 期
加 快镇
策建 议

镇 江 市 发 展 和 改 革 委 员会

江 苏科 技 大
学课 题 组
新材 料产业 已 成 为推 动



2007
年 涉及 到新 材 料 的销售 收

入 2 7 1 8 亿元
. .

同 比增 长

16 5 %



国家和地 区 科技创新 和经 济发展
入 为 360 亿 元 左 右 )
34 8 %

同 比增 长

现 利 税 20 1 亿 元
18 3 %

同 比 增 长
的主 导 力 量 其对 高新技 术产 业 的


工 业
增加 值


15 6 7
35 3

亿元 同


200 8

年 科 研 投 入 占销 售 收

发 展 具 有 不 可 替代 的支撑作 用
1 5%

家新

由此 可 推算 全
年预 计 实现 销售 收
发 展 过 程 中的鲜 明轨迹

其中 大

让开发区升值——镇江新区二次创业的启示

让开发区升值——镇江新区二次创业的启示

让开发区升值——镇江新区二次创业的启示近年来,在加快发展过程中,各地兴建了很多开发区。

这些开发区,创造了喜人的效益,在新一轮发展中,面对资源瓶颈约束,让开发区进一步升值,提高土地和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三年二次创业,镇江新区在前几年发展的基础上,他们的实践,也许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镇江新区成立于1992年,到2002年,依托优良的长江岸线资源和内河十大主枢纽港优势,吸引了金东、奇美、国亨等大项目入户,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2003年,在省委、省政府沿江开发战略助推下,新区提出了“三年大变样”的新目标,开始了二次创业。

三年的艰辛,三年的拼搏,新区真的大变样了:成为一座新港区、新城区,其价值得到大幅提升。

3年前,大港片区工业项目用地和商贸住宅用地每亩价格分别在4万—5万元和10万元左右;现在分别达到8万元和45万元左右。

升值不仅表现在地价上,更重要的是在积聚的“财气”、“人气”上,即这块土地上的产出、对投资创业者、生活居住者的吸引力以及发展的潜力上。

一批投资额大、产业带动性强、技术含量高的内外资大项目相继落户,因为赢利状况好,已进区项目纷纷增资扩股,2005年,增资扩股达到新引进项目投资总量的30%—40%;GDP由2002年的40.9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90亿元,年均增长26.7%;财政总收入由6.76亿元增长到12.5亿元,年均增长22.7%;过去新区在和入区企业的谈判中处于绝对弱势,企业可以提出很苛刻的要求,不满足就走;现在已是平等的双向选择,投资密度外资项目每亩已达30万美元以上,内资项目每亩已达200万人民币以上;新区的楼盘也很俏销,因为不仅当地的拆迁农民愿意住进小区,城区的不少居民也看好这里。

那么,镇江新区的价值提升是如何实现的呢?打造环境提升园区功能2003年以来,深谙资金跟着环境走之理的镇江新区,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邀请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一流设计单位“把脉”新区,为新一轮发展规划蓝图;另一方面,加大环境建设和整治力度。

镇江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范文

镇江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范文

镇江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范文标题:镇江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摘要:本报告通过对镇江市产业发展的调研和分析,总结出镇江市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镇江的经济发展和提升竞争力。

一、引言镇江作为江苏省重要的副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本篇报告旨在通过对镇江市产业发展的全面研究,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二、镇江市产业概况镇江市目前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包括汽车制造、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

此外,镇江市也在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高技术制造、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

三、镇江市产业发展的机遇1. 地理位置优势:镇江位于长江经济带,拥有发展物流和港口业务的天然优势。

2. 人力资源优势:镇江市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可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人力支持。

3. 政策扶持:镇江市政府通过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镇江市产业发展的挑战1. 产业结构不平衡:镇江市产业结构过于依赖传统制造业,缺乏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

2. 缺乏优质资源:相比一线城市,镇江市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

3. 竞争压力加大:随着周边城市发展的加速,镇江市在产业竞争中面临更大的压力。

五、产业发展对策建议1. 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变。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和港口的服务水平,提高产业发展的效率。

3.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培育创新创业人才。

4. 加强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制定更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积极协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六、结论该报告通过对镇江市产业发展的研究和分析,得出了该市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落实对策建议,镇江市的产业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进一步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对加快镇江高新园区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加快镇江高新园区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加快镇江高新园区发展的几点思考
卜晓放;强健
【期刊名称】《镇江学刊》
【年(卷),期】2001(000)007
【总页数】3页(P19-21)
【作者】卜晓放;强健
【作者单位】中共镇江市委研究室;中共镇江市委研究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53
【相关文献】
1.加快高新区建设做强镇江创新发展新引擎的思考 [J], 奚莹
2.高新技术产业:大有可为的事业:—加快发展镇江高新技术产业的思考 [J], 卜晓放;袁云萍
3.汕尾高新区:r实施创新驱动,加快园区发展 [J], 钟文管
4.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夯实高新区可持续发展基础——对长沙高新区人才战略的几点思考 [J], 彭可平
5.加快"二次创业"步伐,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良好氛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发展情况分析 [J], 苏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镇江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对策思考

镇江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对策思考

分 别 比苏州 、常州 、南 京 、无锡 少 79、45、31、26个 。
航 天 、智 能 电气 、汽车 及零 部 件等 领域 优 势企 业 ,
3.特 而 不优 。从 新模 式 应 用看 ,镇江 市 人选 国家 培 育 离 散 型智 能 制 造 、流 程 型智 能 制 造 、网络 协
智 能 制 造项 目 2个 ,分 别 比苏 州 、南 京 、无 锡 、常州 少 造 等智 能制造 新 模式 。推 动力 信 动力 电池智 能:
6、2、1、1个 ;拥 有 省 级示 范 智 能车 间 29家 。分别 比苏 鱼 跃 医疗 高 端 诊疗 设备 制 造 智 能工 厂 等 争 创 国
州 、无 锡 、常州 、南 京少 91、39、25、l1家 。从 产业 链协 能 制造示 范项 目。

同看 ,上下 游 协 同配合 点 多 链 短 ,本 地 产 品配 套 率仅
全 市工业 增 幅 1.9个百 分点
1.抓 智 能制造 水 平提 升 。一是 推动 “互联 网1
一 、 存在 突 出问题
装 备 ”深度 发展 。推进 智能 制造 推广应 用 步伐 。力【
与 中 国制造 2025示 范城 市 打造 现代 制造 名 城 的 设 “网+云+端 ”(工业 宽带 、工业 云 和智 能终 端 )
鲜 明 、比较 优势 突 出 、竞 争力 强 的发 展格 局 .成 为全 国 服务 推进 、创新 中心建 设 、载体 功 能提 升 .推动 装
重 要 的高端 装 备制 造业 基地 。2017年 ,镇 江市 高端装 造业 高质 量发 展 ,加快 建成 具 有全 国重要 影 Ⅱ向
备 制 造 实 现销 售 1091.7亿 元 ,同 比增 长 11.6%,高 于 代制 造名 城 。

镇江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发展的路径选择及政策措施研究

镇江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发展的路径选择及政策措施研究

() 1 相互依 存 的专 业化 分工 协作 的产业 网络 尚未 业 发展 、 利 于 自主创 新 的要求 , 江 市坚 持 “ 简 、 有 镇 精
形 成 。镇 江 高 新 技术 产 业 内企 业 之 间业务 关 联 度 不 统 一 、 能 ” 原则 , 效 的 实施 一 系列 制度 改革 和 创新 , 促 高. 中小 企业 在某 些环 节 为大 企业 提供 的专 业 化 配套 进 体制 创 新 和 干部 转 型 。按 照市 场 导 向和激 励 的原 也 较少 . 并没 形成 较完 整 的产业 链 和创新 网络 。 则. 推动 政企 分开 、 事分 开 。 新一 轮 的机构 和 干部 政 在 () 2 产学 研结 合不 力 。 科研 机构 、 等 院校 没 能找 人 事 制度 改 革 中 , 缩 机关 部 门 , 少 机 关科 级 领 导 高 压 减
4 1深 化 分 工 合 作 .
目前 需要 进一 步推 动各 重 点领 域 的深 度 合作 , 建 制定 统 一 的行 业 标准 . 在某 些 领域 探 索统 一 的运 行 管
处 于 高端 , 区域创 新体 系 中处 于 主体地 位 的创 新 型 立政 府层 面 主要 职能部 门之 间的 联席 会议 制 度 。 同 在 共
镇 江社 会 科学 2 1 0 2年第 1期
“ 十一 五 ” 间 , 江市 大 力实 施科 教 兴 市 战略 和 较 多 。 期 镇 产业 规模 偏 小 、 附加 值偏低 。 新技 术产 业 高收 高 创 新驱 动 战略 , 推进 创新 产 业 发展 、 新 主体 培育 、 创 创 益 、 回报 的特 点未 能充 分体 现 出来 。 高 行业 分 布集 中 ,
11
镇 江社 会科 学 2 1 0 2年第 1期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意见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意见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1.12•【字号】镇政发[2012]66号•【施行日期】2012.11.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进出口贸易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意见(镇政发〔2012〕66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三山”景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镇江高新区)在加快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中的引领、示范和支撑作用,全面加快创新要素集聚,推动园区创新发展,现就促进镇江高新区建设发展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引领全市科技创新为目标,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推动镇江高新区发展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大幅度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主要目标:围绕“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高端装备研发制造基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导区”发展定位,认真做好镇江高新区总体规划和战略发展规划制定及实施工作,集聚创新要素,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家高新区。

2015年,镇江高新区营业总收入达3500亿元,R&D占GDP比重达3.8%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0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0%。

二、着力推进镇江高新区创新发展(一)鼓励集聚创新要素1.支持全市各类研究机构加强与镇江高新区合作,围绕镇江高新区产业发展需要开展科技创新。

2.支持驻镇高校围绕镇江高新区发展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镇江高新区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

3.鼓励镇江高新区引进国内外一流的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研发机构。

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空间发展设想

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空间发展设想
常州国家高新区 武进国家高新区
案例分析
常州市以“南北新城”战略发展格 局有两个国家级高新区。
常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北区) 批准时间:1992年11月9日 批准面积:5.63平方公里 规划面积:440平方公里
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批准时间:2012年8月 批准面积:3.4平方公里 规划面积:182平方公里
空港综合 产业园
以常州机场为依托,以航空航天、
22
现代物流为重点的航空综合产业

齐梁现代 农业示范区
92
以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 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齐梁生态 文化休闲区
97
集生态观光、高端养生、高端休 闲运动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区。
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案例分析
分析总结
发展模式一 ——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模式:建立组合式结构,利于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形成“一区多园”
综合保税区
太湖国家湿地 公园
大阳山森林 公园
狮山商贸区
国际教育园 国际教育园
案例分析
空间结构: 一核、两轴、三心、六片、紧 凑组团、山水环绕
形成三大主导功能区和五大功 能组团。组团间错位发展,功 能互补,组团内产居平衡,低 碳发展。
中心组团 集金融商贸、文化休闲和高品 质居住于一体的苏州西部都市 中心。 横塘组团 借助国际教育园资源优势而快 速城市化的科技教育配套区。 浒通组团 集生产、生活和生态相配套的 现代化产业区和北部新城。 科技城组团 研发创新基地和科技山水生态 城。 湖滨组团 新农样板区及西部生态城。
U
公用设施用地
27.3 2.7
G
绿地与广场用地21.7 2.2非市建设用地456.4 ——
H14

镇江新区前景

镇江新区前景

镇江新区前景镇江新区前景700字镇江市新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东临长江,西界武进、丹阳区,南接句容、运河区,北临新区镇江高新技术开发区,总面积320平方公里,是江苏省确定的省级开发开放新区和最后一个市级重大发展项目。

以下是对镇江新区前景的展望。

首先,镇江新区地理位置优越,临近长江,交通便利。

新区地处长江经济带核心区域,沿江有宁镇高速公路、沪宁城际铁路、沿江高铁等现代交通设施,使得新区与上海、南京等大城市联系更加紧密,便于货物和人员的流动。

这种地理优势为新区吸引投资和发展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镇江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新区拥有2327公顷的水域面积,是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有助于发展水产养殖、观光休闲等产业。

同时,镇江市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素质高的劳动力队伍,为新区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这些资源将极大地推动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再者,镇江新区多样化的产业结构也是其前景的重要保证。

新区将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业和创新型服务业。

镇江新区已经有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例如中国高速传媒(江苏)研究院、三一重工、华为悦创等。

这些企业的存在为新区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投资机会,对新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最后,镇江新区还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新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

新区将建设一批生态湖泊和湿地公园,改善水质和空气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这种环境保护措施在吸引人才和企业入驻新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新区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镇江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丰富的资源和多样化的产业结构,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通过加大投资促进、优化产业布局和加强环境保护等措施,新区可以成为一个经济实力强大、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城,为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高新区调研报告

高新区调研报告

高新区调研报告
《高新区调研报告》
为了解高新区的发展状况及未来规划,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并撰写了本报告。

高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发展态势备受社会关注。

首先,我们对高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了调研分析。

通过实地走访和企业访谈,我们了解到高新区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有着丰富的资源和优势产业。

同时,高新区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提升产业链水平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其次,我们对高新区的科技创新环境进行了考察。

高新区拥有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和人才团队,为其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通过制定科技政策和引进人才,不断提升了高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高新区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我们认为,高新区应进一步加强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加大对关键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以推动高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高新区在产业结构和科技创新方面具有优势和潜力,在未来发展中有望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

我们希望本报告能为高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也希望高新区在未来能够持续做大做强,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快镇江高新区建设发展的思考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集国家高新区、经开区、出口加工区三块国字号“金字招牌”于一体,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国家高新区,也是目前发展速度最快、技术含量最高和经济效益最好的开发区之一。

漕河泾的成功主要在于市场化运作模式的成功,为后起高新区树立了发展模式标杆。

近期,我们赴漕河泾开发区进行了专题学习考察。

一、漕河泾究竟强在何处(一)强在高效率的市场化运作1.开发主体公司化。

漕河泾最早名为“漕河泾微电子工业区”,后扩建为国家级新兴技术开发区,列入上海经开区。

2011年,漕河泾的浦江高科技园、松江园区被同时列为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两个分园。

漕河泾采用公司化开发模式,由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具体负责园区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和服务。

该公司由最初成立的漕河泾微电子工业区开发总公司更名而来,现由上市公司上海临港股份实际控股。

因为采用公司制,园区资产或收入实行独立核算和自负盈亏,受《公司法》等法律约束,同时可以公司性质享受新兴技术企业的优惠待遇。

2.资产收入资本化。

漕河泾开发区早期资产来源于政府资金、土地划拨和土地出让金收入。

经过30多年市场化运作,依靠每年厂房租金和物业租售、经营性业务收入、商业投资和税收分成,资产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已超过1000亿元。

其中,园区房产100多万平方米,未来五年计划再增加一倍,下设物业、环建等公司经过多年市场打磨和业务提升,已实现较高营收和盈利水平。

此外,开发区还和美国华美达国际酒店、中海油合作投资五星级酒店、加油站等商业项目,实现资本的高回报率。

3.公共服务专业化。

为便于园区开发管理,总公司下设人才、物业、企业服务、环境建设、松江小额贷款、经技发展、科创中心等众多子公司,实行效益为先的市场化运作,提供专业的园区公共服务。

漕河泾物管公司是全国物业管理行业标准的制订企业,在上海管理物业600万平方米;漕河泾人才公司专门提供人才招聘、高管猎头、人才关系代理等服务,2015年为开发区引进“985”和“211”高校人才5774名;漕河泾环境建设公司拥有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是上海世博会绿化服务指定供应商之一;漕河泾科技创业中心获评“年度亚洲最佳企业孵化器”称号。

(二)强在雄厚的产业技术实力1.技术高端化。

作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之一,漕河泾瞄准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环保新能源、汽车研发等七大新兴技术领域,大力发展“一总部三中心”(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决策中心),集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48家,累计申请专利超过2万件,其中发明专利占一半以上。

2.企业国际化。

漕河泾开发区拥有中外高科技企业2500余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占五分之一以上,包括81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设立的131家高科技企业,如思科、飞利浦、爱普生、3M、伟世通、雪铁龙、英业达、腾讯、易宝、大众点评等国际或国内知名企业。

2015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有39家,亿元以上的有251家。

3.产出高效化。

在宏观经济形势趋紧的情况下,漕河泾开发区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2588亿元,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83亿元,工业总产值632亿元,税收95.7亿元,进出口总额82亿美元,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在全国开发区名列前茅。

(三)强在高水平的园区规划1.产业定位精准化。

漕河泾开发区把产业规划作为“第一规划”,经过专业咨询及深入研究论证,确立了“1+5+1”的产业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招商部门全程参与产业的选定,因为产业再好,最终要落实到招商,必须招引得到、落得了户、产生效益。

实践证明,漕河泾对产业的选择顺应上海产业转型的需要,也契合园区招商工作的实际。

2.空间规划人性化。

作为“一区六园两分区”总体空间布局的核心,漕河泾本部园区面积仅有5.98平方公里,其规划充分考虑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

规划布局上,呈现“内商业办公、外住宅小区”特点,保持生产、生活相对分离,又各自集中,提高上下班通勤效率。

空间开发上,实行立体开发,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停车场全部建在地下,从而达到缓解路面交通和便于停车的效果。

另外,园区执行40%的绿化率(一般标准为20%),适当提高建筑容积率,让人感觉虽身处高楼大厦之间,却能心情舒畅,无压抑之感。

(四)强在专业化的运营管理1.管理品牌化。

漕河泾早期就有了品牌觉醒,在国内园区中最早将园区徽标、司标注册为商标。

以品牌战略为统领,漕河泾从最初的本部园区发展到“一区六园两分区”,同时以“走出去”和“标准化”为支撑战略,辅以招商、服务、科技、财务、规划和建设等子战略,构建了完整而独特的战略体系。

2.开发连锁化。

作为成熟园区,漕河泾本部园区每年的利润已十分可观,为寻求新增长点,开发连锁化园区成为漕河泾的选择。

通俗地讲,就是像麦当劳一样,使企业在每个园区都能享受同样一流的环境与服务。

标准化的连锁经营模式,极大提高了漕河泾在园区招商中的竞争力。

3.服务集成化。

漕河泾设立园区管理中心,集成政府服务资源,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企业遇到的各类行政方面的问题,也极大提高了政府服务效率。

同时成立专门的“企业服务部”,集合市场服务资源,并通过走访了解企业需求,形成数据库。

如市场有需求而无供给,漕河泾公司则自行介入;市场成熟后,引进供应商,交还市场。

4.经营持有化。

近年来,东部地区一些开发区持续受到外商投资低迷、制造业转移等因素影响,漕河泾开发区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转型“软着陆”。

这要归功于“三个并举”:二三产并举、内外资并举和实施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并举。

特别是持有经营、极少出售土地和物业,是漕河泾经营园区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使得在开发区内进行产业调整变得相对容易,进而能够有效规避产业转型带来的冲击。

二、我们应该如何借鉴镇江高新区与漕河泾开发区在核心区面积、功能区模式上大体相同,但由于起步晚、底子薄,发展规模无法相提并论,且后者跨国公司总部集聚、高校科研资源丰富、高端人才密集等区位优势也难以复制。

借鉴漕河泾经验,不能简单“拿来主义”,必须辩证地看到自身不足和后发优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起步、高标准推进。

(一)规划引领上,要做到理念先进、兼具特色漕河泾规划的前瞻性和人本化给人印象深刻。

镇江高新区要做到高起点规划,一要理念先进,二要因地制宜。

如空间规划要与产业规划同步进行;坚持土地高效利用和立体开发;最大程度提高绿化率,提升生态水平和宜居度;土地平整要着眼长远,逐步实现“九通一平”。

同时,高新区规划要在城市总规框架内,结合核心区周边五洲山、彭公山、润扬大桥等资源条件,构筑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线;打造地标性建筑,统一建筑风格,突出夜景亮化效果,提升高新区主体形象。

在编制单位的选择上,可以选择国际知名的机构,但必须要求其体现真正一流的业务水准,切忌单位名头“高大上”、设计方案“假大空”。

(二)管理模式上,要突出高新发展的作用目前,镇江高新区尚不具备完全市场化的充分条件,作为整合资源的强有力支撑,必须要有管委会的“有形之手”推一把。

但园区开发的主体可以学习漕河泾,通过合法授权,由镇江高新发展有限公司具体承担。

高新发展公司的定位,绝不能是传统的高负债率政府投融资平台,而是专业从事园区开发、载体运营、招商引才、产业投资和资本运作,实行独立核算和自负盈亏的市场化企业,要产生自己的现金流,实现“自我造血”功能。

未来,高新发展有六项现金流来源:一是市财政每年支持高新区发展的专项资金;二是省科技厅每年支持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奖补资金;三是土地出让收入地方留存部分的全额返还;四是高新区载体运营租售收入;五是区域内新进企业形成税收的分成;六是高新发展的产业投资和资本运作收益。

(三)功能完善上,要实现市场化、高效化和便利化完善功能分区,加强专业运营,提供市场化、高效化和便利化的公共服务,是漕河泾园区运营成功的经验之一,也是增强镇江高新区软实力、提升招商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首先,加快完善核心区功能,健全交通网络,美化生态环境,配齐菁英人才公寓、商业配套等,避免纯工业区的“空城”现象。

其次,强化与属地、部门合作,搭建企业“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市政务服务中心高新区专门办事窗口作用,建立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提高企业办事效率。

再次,建立或引入专营园区物业、环境建设、创业投资等市场化公司,提供专业优质对口服务。

加强与省孵化器协会合作,实现多品牌运作,提高孵化效能,加速培育内生增长的“原创经济”。

加快智慧园区建设,开通园区“一卡通”,实现高新区内就餐、购物、商务消费等多种功能,让人们享受园区安全、便捷、时尚的服务体验。

(四)产业定位上,要主动承接上海南京等地辐射作为国家高新区,产业定位要积极承载国家产业经济战略,结合东部沿海、长三角和宁镇扬区域的产业分工,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有所转型和提升。

要发挥已有的国家火炬特种船舶及海工配套、光电子信息特色产业基地优势,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向“微笑曲线”两端高附加值区域拓展延伸。

积极面向“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智能技术、新材料等未来产业。

加强区域产业研究,主动承接上海、南京等周边城市产业转移和溢出效应,突出产城融合,做强主导优势产业,发展特色新兴产业。

在产业调控上可参照漕河泾模式,集中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在不依赖政府举债的前提下,大力推广标准化厂房和物业租售,增强园区产业转型的控制力。

(五)政策配套上,要实现互利共赢市场化运作下的高新区,必须处理好与属地、部门的关系,实现“区区联动、共赢发展”。

漕河泾设立了高效的区区合作、区部协作机制,地方税收留成部分建立了与市财政、属地之间的分成机制(市财政与漕河泾、徐汇、闵行“五五分成”,漕河泾与徐汇、闵行“三七分成”)。

在具体分工上,镇江高新区将专注于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平台建设、金融服务和产业政策,民生等社会事务管理权限由属地负责。

在区区联动、经济成果分享上,建议除市级层面每年支持镇江高新区建设的专项资金外,参照漕河泾做法,适时建立与市财政、属地之间的税收分成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