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说“木叶”》【精品课件】
二、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 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 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 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 明"(唐 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 《声声慢》)等。
二、预习检测 1、字音字形
袅袅 (niǎo) 灼灼 (zhuó) 涔阳 (cén)
窸窣 (xī sū)
照浦 亭皋 万应锭 迢远
(pǔ) (gāo)
(dìng) (tiáo)
褒 (bāo) 寒砧 (zhēn) 言筌 (quán)
2、词语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
五、课下小组作业: 选择一个常见的古诗词意象,搜集与之相关的诗句,下节
课进行课堂分享。
第二课时
一、古诗词常见意象分享(以小组为单位) 1、每个小组选派1-2名代表上讲台发言展示,各组之间互相学习。
2、小组展示之后,教师进行点评与补充。
补充:意象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元素。抓住了意象也就把握 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所以了解意象的特殊寓意, 是读懂作品的关键。
分析问题(4-6自然段)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4、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5、说明为什么会有这个特征。(有暗示性) 6、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总结全文(第7自然段):艺术领域一字之差相隔千里。
高三语文说木叶知识点
高三语文说木叶知识点
《高三语文》是根据新课标要求编写的高中语文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文言文、现代文、古诗文、白话文等。
其中,与《木叶》相关的知识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木叶》的作者和背景:《木叶》是明代作家冯梦龙创作的小说,属于明代顺治年
间的白话小说。
了解冯梦龙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探讨其作品风格和特点。
2. 《木叶》的情节和结构:《木叶》讲述了青年官员姓陆的故事。
通过描写陆士彦和
儿媳冯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陆九淳、薛岳之间的矛盾和争斗,展现了明代社会底层
人物的生活困境和思想感情的矛盾。
3. 文学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方法、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特点。
例如,小
说通过层层揭示陆士彦的品行和心理变化,呈现了一位被命运抛弃的真诚善良的人物
形象。
4. 主题探讨:探讨《木叶》所涉及的主题,如社会阶层、人生道路选择、家庭责任等。
通过分析小说中人物的遭遇,思考作者对人生的看法和对社会现象的评价。
5. 现代重述:了解近年来对《木叶》的现代改编和研究,例如电影、电视剧等媒体对
该小说的再创作和解读。
以上是《高三语文》中关于《木叶》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21年整理〗《说“木叶”》背景常识
《说“木叶”》背景常识一、作者介绍林庚(1910-2021),字静希,福建福州人,诗人、学者。
林庚的一生充满诗意。
当年读清华大学中文系时的毕业论文就是他的第一本新诗集《夜》。
此后,他陆续出版了几部诗集,被称誉给诗坛带来“一份晚唐的美丽”。
现代诗人废名曾说:“在新诗当中,林庚的分量或者比任何人都要重些。
”他笔耕不辍,90岁高龄时还出了一本诗集。
由诗人而学者,林庚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独树一帜,其中对楚辞和唐诗的研究是他的“双璧”。
他对唐诗做出了“盛唐气象”“少年精神”等经典概括。
202140年代以来,他曾三度撰写中国文学史,其中《中国文学简史》作为高校教材流传至今。
主要作品有诗集《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古典文学专著《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诗人李白》《唐诗综论》等。
二、题目解说“说”是一种文体。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写法较灵活。
《说“木叶”》就是谈谈古代诗歌中的“木叶”这个词,这个形象。
三、写作背景202180年代,诗坛呈现出萎靡不振的景象,专门发表诗歌的报纸杂志寥寥无几。
针对这种现状,林庚曾说:“当代诗歌的路子不对……诗歌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诗化的语言,精练的语言,需要从日常的生活语言中不断进行提炼,既不能脱离生活语言,又要超越生活语言。
”本文正是通过对古代诗歌中“木”字的解说,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
四、资料链接君子如玉,谦逊之风常言说“做人”,而高境界的人不是“做”出来的。
曾经有这样一件事:中文系办一份学生刊物时,学生主编去找林老题字,林老爽快应允,还对当时这位才上大二的学生说:“看您什么时候方便。
下午行吗?”当他按约定时间赶到林庚寓所,林老已立在初春的寒风中等候,拿出写好题词的精美卡片,还抱歉地问学生:“年纪大了,不能写毛笔大字了,只能写几个钢笔小字。
不知道适不适合刊物用?”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林庚是一位真正的长者。
人教版 必修五《说木叶》
庚
《说木叶》引用诗句解析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译文: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波,微波泛动。万物 不住摇啊,秋风吹拂,洞庭湖波浪涌起啊,落叶纷 飞。
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译文:洞庭湖的湖面开Biblioteka 有了波浪,于是树叶就开 始渐渐脱落了
3、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译文:枯黄的树叶随着秋风缓缓飘落,微风吹动着 江水泛起一波波无尽的涟漪,深秋的圆月照在河边 从从的浦草上,些微的云朵停歇在山腰上 。
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 奈、“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 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 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
把陆游词中对梅花不幸遭遇的倾诉 和孤芳自赏的表露化为对她达观坚定的描 述和高贵纯洁的赞颂,词中有一种超越时 空的壮美,豪放乐观,振奋人心。
希望同学们在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 能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读诗,学诗, 爱诗,成为有激情,有修养的人。
在很多传统诗歌中,酒是愁的象征。
反传统,反“套板”,从传统中翻出新意来。
练习一:
梅
关于“梅”的意象讨 论: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表现了梅的高贵品格,我国古 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 是高贵圣洁的象征,这首诗表现的 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 咏梅》
红 雨 随 心 翻 作 浪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尘
高中语文必修5第九课《说“木叶”》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说“⽊叶”》是林庚写作的论述⽂章,收录在他的《唐诗综论》中。
本⽂为⼈教版⾼中新课标语⽂必修5第9课课⽂。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阅读。
1.⾼中语⽂必修5第九课《说“⽊叶”》课⽂原⽂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叶下。
”(《九歌》)⾃从屈原吟唱出这动⼈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们,许多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得到了启发。
如谢庄《⽉赋》说:“洞庭始波,⽊叶微脱。
”陆厥的《临江王节⼠歌》⼜说:“⽊叶下,江波连,秋⽉照浦云歇⼭。
”⾄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叶,还似洞庭波。
”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
在这⾥我们乃看见“⽊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叶”是什么呢?按照字⾯的解释,“⽊”就是“树”,“⽊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淮南⼩⼭的《招隐⼠》⾥⼜说:“桂树丛⽣兮⼭之幽。
”⽆名⽒古诗⾥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般的情况,⼤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萧纲《折杨柳》)“皎皎云间⽉,灼灼叶中华。
”(陶渊明《拟古》)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们⽂字洗炼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遇见“⽊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诗⼈们似乎都不再考虑⽂字洗炼的问题,⽽是尽量争取通过“⽊叶”来写出流传⼈⼝的名句,例如:“亭皋⽊叶下,陇⾸秋云飞。
”(柳恽《捣⾐诗》)“九⽉寒砧催⽊叶,⼗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意》)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过问呢?⾄少从来就没有产⽣过精彩的诗句。
⽽事实⼜正是这样的,⾃从屈原以惊⼈的天才发现了“⽊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再⽤,熟能⽣巧;⽽在诗歌的语⾔中,乃⼜不仅限于“⽊叶”⼀词⽽已。
《说“木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了解 意象 对诗 歌鉴 赏有 什么 作用
?
诗歌功能:表情达意
“立象以尽意”
外部客观世界 意象 诗人主观世界
鉴 赏 切 入 口
体味下列诗句中各意象潜在的意义,把它们各自表达的 情感连线起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离别之情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恨之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思念之情
期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郁达夫
那么,一片“木叶”里 又蕴含着什么样的禅机和联想呢?
林 庚
说木叶
林庚(1910—2006),字静希。著名诗人、
诗歌理论家、博古通今的文学史家,在文
学、哲学、佛学、诗文、书画诸方面都极
具造诣。20世纪30年代,林庚在清华大学
读书,与吴组湘、李长之、季羡林号称清
忧愁情绪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脱俗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圣洁 坚贞
•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 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华园“四剑客”;晚年又与吴组湘、王瑶、
季镇淮并称“北大中文四老”。林庚的研
究主要涉及唐诗、楚辞、文学史等方面, 显示出诗人学者的独有特色。
作者介绍
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和“少年精
神”,其研究成果汇集在《唐诗综论》里。出版过《春野与窗》《北平情
歌》等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等。
《说木叶》ppt课件
木叶这一意象,可以作为文学创作的 素材,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和内涵。
主题表达方式
《说木叶》通过木叶这一意象,表达 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这种主 题表达方式对文学创作具有启示作用。
《说木叶》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01
02
03
传承中华文化
《说木叶》作为一篇具有 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能够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 精神。
03 《说木叶》的艺术特色
《说木叶》的语言风格
语言简练
林庚先生的语言简练明快,没有 过多的华丽辞藻,却能够准确传 达出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诗意浓厚
林庚先生的语言充满诗意,善于 运用形象生动的词汇和比喻,将 诗歌中的意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说木叶》的结构特点
层次分明
林庚先生的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每个段落都有明确的主题和意义, 整体结构清晰明了。
拟人
文章中通过拟人的手法,将木叶人格化,赋予其生命和情 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木叶的意象内涵。
引用
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诗句和典故,通过引用前人的经典论 述和诗句,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说木叶》的意象分析
01
木叶的象征意义
在本文中,木叶被视为秋天的象征,代表着凋零、枯萎和落寞。同时,
木叶也寓意着生命的轮回和时间的流逝。
《说木叶》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说木叶》的背景介绍 • 《说木叶》的内容解析 • 《说木叶》的艺术特色 • 《说木叶》的影响与评价 • 《说木叶》的实践应用
01 《说木叶》的背景介绍
《说木叶》的作者介绍
01
叶赛宁:俄罗斯著名诗人,他的 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而著 称,深受读者喜爱。
总结词:高度评价
《说“木叶”》优秀教案三篇
【导语】意象是诗歌思想内涵的载体,是诗歌艺术的精灵。
要阅读、欣赏古代诗歌必须了解有关意象的知识,领悟语汇产⽣固定的暗⽰意义的原理。
林庚先⽣的这篇《说“⽊叶”》为我们理解古代诗歌意象,并且能够举⼀反三,提供了⼀个很好的范例。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知识⽬标 1.指导学⽣了解⽂中引⽤的古代诗句的含意。
2.理解中国古代诗歌中“⽊叶”意象的意蕴。
能⼒⽬标 培养学⽣把握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感情⾊彩,⽐较同⼀意象在不同诗作中的细微差别,提⾼诗歌赏析的能⼒。
德育⽬标 培养学⽣热爱⽣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养成良好的读诗习惯。
●教学重点 1.抓出主要信息,搞清层次关系,理解课⽂内容。
2.了解诗歌语⾔具有潜在暗⽰性的特点。
●教学难点 从⽂章所阐述的知识和道理中,看出它在⽂学鉴赏中所具有的普遍意义,指导学⽣进⾏诗歌鉴赏实践。
●教学⽅法 1.⾃读法。
尽可能让学⽣⾃⼰仔细体会本⽂所辨析的“⽊叶”“树叶”“落⽊”的细微区别,教师适当点拨,由个别推及⼀般,使他们明⽩诗歌语⾔的暗⽰性特点。
2.探究阅读,让学⽣通过鉴赏实践,提⾼诗歌的解读能⼒。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导语设计 教师:杜甫的《登⾼》⼀诗中有两个千古名句:“⽆边落⽊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试问:其中的“落⽊”何意? 学⽣思考后明确:“落⽊”即“落叶”。
教师:那杜甫为什么不说“⽆边落叶萧萧下”呢?“⽊”和“叶”有何区别呢?让我们⼀起阅读林庚的《说“⽊叶”》来解开这个“谜”吧!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学⽣默读课⽂,找出⽂中难懂的诗句。
教师巡视并帮助解决。
2.学⽣再读课⽂,试⽤简洁的语⾔概括每段段意。
四⼈⼀⼩组交流后明确: 第1⾃然段,以众多诗⼈作品中的“⽊叶”形象作引⼦,引出议论话题。
第2⾃然段,探寻古诗中多⽤“⽊叶”的理由,排除了诗⼈们考虑⽂字洗练的因素。
由“⽊叶”⽽“落⽊”,指出古代诗⼈们在前⼈的创造中学习,⼜在⾃⼰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如此丰富多彩。
说木叶诗句补充及解读
《说“木叶”》诗句补充及翻译赏析1、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屈原《橘颂》原文: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译文: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你禀受了再不迁徙的使命,便永远生在南楚。
根深蒂固难以迁移,那是由于你专一的意志啊。
叶儿碧绿花儿素洁,意态又何其缤纷可喜。
赏析: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
以物写人,托物言志,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
2、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
(《楚辞;招隐士》)译文:桂树聚集在一起生长啊,生长在那深山幽谷中,枝条弯弯啊纠结缠绕在一起。
赏析:桂花是与隐士相联的,有着"虽处僻远亦自芳"的品性和甘于淡泊、不求闻达的风格。
3、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原文: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4、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译文:叶子太密了,鸟飞起来就不方便;风如果吹得轻些,那么花就不会那么快落下来了。
5、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原文: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太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 陶渊明《拟古》)译文:日暮长天无纤云,春风微送气温和。
佳人喜爱清澄夜,到晓酒酣欢唱歌。
歌罢凄然长叹息,此情此景感伤多。
皎洁明月在云间,绿叶之中鲜艳花。
虽有一时风景好,好景不长当奈何!赏析:诗以比兴手法,感叹欢娱夜短、韶华易逝的悲哀,表现了诗人自伤迟暮的情绪。
《说木叶》课件
歌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解读。这些观点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为我们提
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欣赏和理解中国古典诗歌。
03
文献参考价值
林庚先生的《说“木叶”》是一篇重要的学术论文,对于研究中国古典
诗歌的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
典诗歌中的意象、语言和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知识。
意义探讨
过渡自然
文章中过渡句的使用恰到好处,使 文章的转折更加自然流畅。
04
《说木叶》的文学价 值与意义
文学价值
01
语言精练
林庚先生的《说“木叶”》一文,语言精练优美,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他运用生动的修辞手法和丰富的意象,使得文章言简意赅,令人回味
无穷。
02
观点独到
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中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观点,对于中国古木叶”》一文激发 了后辈学者的研究热情,促使他们更 加深入地探索中国古典诗歌的奥秘和 魅力。它为后辈学者提供了一种高水 平的学术范本,让他们在研究中不断 追求卓越和创新。
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
林庚先生的《说“木叶”》一文对于 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 影响。它所提出的观点和见解启发了 许多作家的创作灵感,促使他们不断 探索和创新,从而创作出了更多优秀 的文学作品。同时,它也为中国文学 的国际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 实践经验,让世界更加了解和欣赏中 国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02
《说木叶》的主题与 内容
主题概述
探讨诗歌中树叶意象 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 涵。
阐述“木叶”这一意 象在中国文化中的地 位和影响。
分析树叶在古代诗歌 中的运用及其演变。
内容解析
介绍《说木叶》的创作背景和 作者的生平。
分析文章中引用的诗句和文论 ,探究其背后的意义和内涵。
人教版必修五《说木叶》课文精讲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必修五《说木叶》课文精讲背景资料 1.作者简介林庚,我国著名学者。
有《唐诗综论》等著作传世。
2.题解木叶即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
由于作者是一个学者,也是诗人,有着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联想力,因而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使我们对古诗词艺术中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值得我们借鉴。
学习这篇课文需要我们逐字逐句认真、细致地读,把整篇文章贯穿起来,各个部分融会贯通,就可以把握文意。
字词储备钟爱: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
洗练:(语言、文字、技艺等)简练利落。
也作洗练。
万应锭(dnɡ):万能药。
锭,药物未制成的硬块,供患者吞服,研汁内服或外用。
不落于言筌(qun):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
1 / 14筌,捕鱼的竹器。
疏朗:稀疏而清晰。
窸窣(xī sū):象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飘零:①(花、叶等)坠落;飘落。
②比喻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
绵密:(言行、思虑)细密周到。
迢远:遥远。
课文剖析 1.内容结构梳理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每段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段,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文章举了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王褒《渡河北》为例。
第二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
大量的是用木叶,又发展到用落木。
第三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
---------------------------------------------------------------最新资料推荐------------------------------------------------------ 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
说木叶五篇范文
说木叶五篇范文第一篇:说木叶二、文本探究(一)摆现象——中国古代诗人钟爱“木叶”【提问】文章的题目是《说“木叶”》,这告诉我们本文主要讨论的中心是“木叶”,那么请问,文中告诉我们一个有关“木叶”的什么现象?(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一段,筛选有效信息。
)——现象:中国古代诗人钟爱“木叶”一词。
【PPT展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谢庄《月赋》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王褒《渡河北》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陆厥《临江王节士歌》【提问】一般来说,我们“木叶”可以理解为“树叶”,为什么古代诗人几乎不使用“树叶”一词呢?(二)析问题——分析“树叶”“木叶”“落叶”“落木”的艺术差别(1)“树叶”与“木叶” 【提问】“树叶”与“木叶”的差别点在于“树”与“木”,那么,二者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三段、第四段,筛选有效信息,回答“树”与“木”的区别。
)树——有生命力的,翠绿的,枝叶繁密的木——没有活力的,枯黄的,树叶落尽的【朗读】第四段最后两句话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
“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2)“落叶”与“木叶”【提问】“树叶”会让人联想到饱满青翠的叶子,的确不适合秋风叶落的季节,那我们改用“落叶”是不是就可以符合秋天的意境了呢?(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五段、第六段)落叶——强调的只是树叶落下的动态木叶——不仅强调了树叶落尽,树干光秃秃的样子,还暗含着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朗读】第六段第一句:“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
第三句:至于“木” 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第五句: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说“木叶”》教学设计及反思5篇
《说“木叶”》教学设计及反思5篇第一篇:《说“木叶”》教学设计及反思《说“木叶”》教学设计及反思《说“木叶”》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二课,本单元所选的都是文艺学论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民族文化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
学习这一单元,既是对高一诗歌鉴赏从感性到理性的提升,也是为高二下半学期选修中国古典诗歌提供理论基础,为高三诗歌鉴赏能力的总体提升做好准备。
《说“木叶”》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讲读课文,内容比较单纯集中,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从而阐发了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征。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与第一课《咬文嚼字》中语言与作者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第三课《谈中国诗》中也涉及到,因此,本节课从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来看,是对上一节课知识的加深,也是对下一节课的关照。
这篇课文深入浅出,把深奥的文学理论知识渗透于对“木叶”的捕捉和阐释,但刚进入高二的学生对诗歌知识的积累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对词句的分析和对情感的理解上,并没有深层挖掘诗句与思想情感之间的关系,对语言的微妙处也没有敏感的体察,而这正是古典诗词含蓄蕴藉之处,文学魅力所在。
因此,本文的教学重点就定为引导学生走进课文,结合实例深入浅出地对古典诗歌的暗示性进行形象化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能够走出课文,触类旁通,真正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依据教学大纲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形象化地理解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深入理解诗歌语言与诗人情感之间的关联;2、能力目标:运用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知识进行诗歌鉴赏与分析,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3、情感目标:借助在品味诗句时的审美体验,唤起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并通过对著名诗人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本课的重点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什么是暗示性,虽然文中有明确的解释,但是学生要对这一抽象的概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就必须将这一概念与诗歌鉴赏的过程融会贯通,在教学中尽量避免空洞的概念,使学生明确对语言暗示性的把握其实就是对语言背后作者的情感的把握。
9《说木叶》
《说木叶》
《说木叶》这篇课文选自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本单元所选都是文艺学论文,从各个角度介绍了民族文化艺术的优秀传统及独特风格。《说“木叶”》一文,是“咬文嚼字”的范例。作者说:“‘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在语言上是一字之差,在艺术形象上却是千里之别,原因何在?作者旁征博引,条分缕析,说得头头是道,令人信服。
第三个环节是分析品味: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带着问题去阅读。另一种是解读课文之后进行自测。这里我设计了一道关于填补“树或木”的一组诗歌。意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有利于在45分钟内提高阅读效率。和学生一起就文中涉及的例句进行精到的理解。如第一处“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句诗写屈原看到秋风中飘零的树叶感伤自己的;“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这个意象是一棵美好的树,自然而然让人想到一棵形态美好、仪态万千的树,这是屈原对自己高洁品格的暗示。这时教师尽量少数或不说,让学生自己品味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让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分析意象,准确把握意象表达的情意,这个环节意在通过练习咬文嚼字使学生感悟诗歌语言精妙的表达效果,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鼓励学生谈自己的在诸多文体中(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你最喜欢哪一种文体,为什么?师:诗歌是诸多文体中最美的一种文体。她美在哪里呢?——语言美、形式美、结构美、音律美等。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关于诗歌语言特点的文章《说“木叶”》。这个导语意在让学生先进入语言的美感情境。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9课《说木叶》课件 (共36张PPT)
❖松:象征孤直的品格。 ❖梅:象征高洁的品格。 ❖竹:象征君子的品德修养。 ❖菊:表现隐逸、不随流俗、
坚贞不屈的品格。 ❖荷花:象征纯洁、清高。
❖ 白云:见月怀人,望云思友;寓归隐。 ❖ 蝉:指餐风露宿的雅士高人。高洁象 ❖ 征。 ❖ 芳草:常喻离恨;喻离别忧愁。 ❖ 落花: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 ❖ 的惆怅 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 南浦:水边送别之所。喻离别。 ❖ 长亭:陆上送别之所。喻离别漂泊。 ❖ 西楼:相思之所。喻思念、忧愁。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柳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杨柳岸晓风残月。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喻送别。
常见意象
❖月:寄托对家乡、亲人思念;怀 古之情。
❖梧桐:悲秋,愁,凄苦之情。 ❖折柳:喻送别。 ❖杜鹃:悲苦,渲染哀怨悲凄的气
关键点
在“木”字
读第四段,请思考: “木”一般用在什么场合?
秋风叶落的季节中
品味诗句“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和“高树 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比较诗中“高木与 “高树 的不同意味。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吴均《答柳恽》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曹植《野田黄雀行》
说说作者引用以上诗句作用何在?
根据“木”的形象特征, 品味探讨诗句“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和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 翩。” 中“木叶”与“落 叶”的不同意味
——
袅
袅
兮
秋
屈 原 《 九 歌 》
《说木叶》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 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 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3.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 诗歌同类现象。
一、 文章结构思路如何?(概括归纳 )
1.(1-3)“木叶”为诗人所钟爱。 (发现问题) 2.(4-6)“木”被人喜欢的原因,
福建福州人,1910年2月22日 生于北京,1933年毕业于清华 大学中文系。我国现代现代诗 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 诗歌研究家。在 唐诗、楚辞 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 的 “盛唐气象”。
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 京大学教授,出版过《春野与 窗》、《问路集》等新诗集及 古典文学专著《中国文学史》、 《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林庚(1910—2006)《诗人李白》、《唐诗综论》 等十一部文集。
得到启示
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
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
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 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
课堂训练与检测
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 的暗示性,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 领域,才能读出诗歌丰富的内涵。学习 本文之后,我们在读古诗时见到“木叶” 大家就会想到在瑟瑟秋风中凋零的树木, 进而体会诗人抒发的感伤情怀。以此类 推,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 了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 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梅 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 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 自愁,更著风和雨。无 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 香如故。
《说“木叶”》学习要点
《说“木叶”》学习要点一、内容分析全文共七段,主要写了三方面内容。
第一至三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
1段,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2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大量的是用“木叶”,又发展到用“落木”。
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
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
第四至六段,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
4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作者把曹植诗中的“树”的形象与吴均诗中“木”的形象作比较,“树”没有落叶的形象,而“木”显然是落叶的景况。
5段,说明“木”为什么有这个特征。
因为诗歌语言在概念的背后,还躲着暗示性,它仿佛是概念的影子。
6段,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第七段是小结。
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字千里。
二、引用与比较全文大量引用了我国古代诗歌中含有“木叶”“树叶”“落木”“木”等词语的诗句,并分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比较,来说明道理。
比较的对象有:“木叶”与“树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木”与“树”。
下面以“木”与“树”的比较作简要分析:三、文中诗句例析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是说秋风—起,洞庭湖掀起波澜,树叶纷纷落下。
袅袅:秋风摇木貌2.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临江王节士歌》)节士:有节操的人。
月浦:月光映照的水滨。
3.后皇嘉树,橘徕服今。
(《橘颂》)后皇:指天地。
徕:来。
全句大意是: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4.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
陶渊明《拟古》)皎皎:光明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观坚定,壮美豪放( 达观坚定,壮美豪放(在风雨飞 雪之中看到了春天, 雪之中看到了春天,在冰天雪地之 中绽放着笑脸)——达观豪放,当 中绽放着笑脸)——达观豪放, 达观豪放 如湘云——钦佩 如湘云——钦佩 ——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强调了凌寒独开的一枝独秀, 强调了凌寒独开的一枝独秀,高 贵圣洁(白雪世界, 贵圣洁(白雪世界,墙角飘来缕缕 清香, 清香,让人发现那正怒放着一簇梅 花)——一枝独秀,冰清玉洁的女 ——一枝独秀, 一枝独秀 子,当如宝钗——爱慕 当如宝钗——爱慕 ——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三首诗中梅的不同生长环境,三种不 三首诗中梅的不同生长环境, 同形象,赋予了梅怎样的情感? 同形象,赋予了梅怎样的情感?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湘夫人》 屈原《九歌 湘夫人 湘夫人》 屈原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说“木叶”
林 庚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一 九 三 三 年 留
林庚, 林庚,北大著名 学者,诗人, 学者,诗人,有《唐 诗综论》 诗综论》。本文中他 对“木”在形象上的 艺术特征作了极为细 致的辨析, 致的辨析,应该说对 我们怎样体察诗歌艺 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 启发。 启发。
无奈凄凉,孤傲清高( 无奈凄凉,孤傲清高(黄昏风雨 之中,驿外断桥边上, 之中,驿外断桥边上,香飘万里无 人晓)——敏感忧伤 敏感忧伤, 人晓)——敏感忧伤,质本洁来还 洁去,当如黛玉——爱怜 洁去,当如黛玉——爱怜 ——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三首诗中梅的不同生长环境,三种不 三首诗中梅的不同生长环境, 同形象,赋予了梅怎样的情感? 同形象,赋予了梅怎样的情感?
不同暗示性的字进入诗歌, 不同暗示性的字进入诗歌,往 往产生了不同的意境与情感。 往产生了不同的意境与情感。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艺术特征2: 艺术特征 :
空阔 疏朗 微黄 干燥
——秋的性格 秋的性格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袅 袅 兮 秋 风 , 洞 庭 波 兮 木 叶 下 。
——
屈 原 《九 歌 》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三首诗中梅的不同生长环境, 三首诗中梅的不同生长环境, 三种不同形象, 三种不同形象,赋予了梅怎样的 情感? 情感?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三首诗中梅的不同生长环境,三种不 三首诗中梅的不同生长环境, 同形象,赋予了梅怎样的情感? 同形象,赋予了梅怎样的情感?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岁寒三友
高洁 耐寒 坚忍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为有暗香来。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卜算字咏梅 卜算字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只有香如故。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暗示性的负面影响: 暗示性的负面影响:
“联想意义也最容易误用而生流弊。 联想意义也最容易误用而生流弊。 联想起了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 联想起了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熟 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 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 人人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 人人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 一点新奇的意味。……美人都是 美人都是, 一点新奇的意味。……美人都是,‘柳腰 桃面’‘王嫱、西施’ 才子都是‘ ’‘王嫱 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 五车,才高八斗’ 谈风景必是‘ 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 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 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 都有‘端木遗风’ 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 籍还是‘付梓’ 杀青’ 籍还是‘付梓’、‘杀青’。” ——朱光潜 朱光潜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树? 木?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树
木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质疑?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寒风扫高木
饱满绿色
空阔黄色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艺术特征1: 艺术特征 :
疏朗 微黄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柔 条 纷 冉 冉 , 落 叶 何 翩 翩 。
美 女 妖 且 闲 , 采 桑 歧 路 间 ,
繁润 绿色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木叶
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 疏朗而清秋的气息
发展
木
本身就含有落叶的因素 透着黄色,干燥感
诗 歌 语 言 的 暗 示 性
落木
比“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显得更加空阔 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