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生平及其活教育思想现代价值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台世界2012·10月上旬
性,所以礼在其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捶丸运动凸显了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文化诉求。

2.捶丸运动中的礼之内涵。

《丸经》记录比赛规则,实则体现了儒家之礼的内涵。

捶丸作为一项具有比赛性质的运动,虽有竞技性,但其娱乐的成分更多些,故《丸经》提倡“但思捶丸之法,自为娱乐,无有争心”,也就是说要淡化其“争”,强化其“和”,淡化利益纷争,强化人际和睦。

这正是儒家“和为贵”思想的体现,孔子认为“礼之用,和为贵”,在运动中强调“礼”是为了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睦。

所以,中国古代的体育运动,从整体而言是轻竞技而重观赏和娱乐,这种贵和思想在捶丸运动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当然,儒家讲“和”并非是不求原则、不求立场的“和”,而是“和而不同”,观点可以不同,立场可以有异,但绝不能非礼而待。

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是秉持原则,以礼相待,“同”是放弃原则,违心相待,这是君子和小人的一个区别。

放之捶丸运动上,则是要客观对待彼此技艺,好则真心赞赏,坏也诚心指正。

这样做,才能真正体会捶丸运动的文化内涵。

3.捶丸运动的价值。

捶丸运动,在古代礼文化的氛围下,它具有多重价值,首先是养生健身价值。

和其他运动一样,捶丸最基本的价值是健身。

正如《丸经》所言,在进行捶丸运动时,要“收其放心,养其血脉而怡悸乎神情者矣。

不以勇胜,不以力争,斯可以正己而求诸于身者也”,在打的过程中,要适度,“不劳神于极,以畅四肢”,这样才
能“和血脉,养性情,涤烦襟,消饮食”,所以,捶丸运动的目的是要放松身心,增益健康,而不是斗勇好胜。

其次是军事价值。

捶丸虽然是一种娱乐性极强的运动,但它也蕴含了一些军事技巧和学问,《丸经》强调运动中“不以勇胜,不以力争”,也就是强调智取胜于力取,这正是用兵中的一大技术。

另外,捶丸运动具有相对系统性和完善性的规则,在比赛中必须依规则而行,这也正是
军事训练中强调和要求的。

再次是公平价
值。

捶丸运动有各种规则,其中有专门针对公平性的规定,比如对暗中使诈、破坏规则等人的惩罚都做了规定和相应的惩罚措施。

这种公平性促进了参与赛事的人道德共识的形成,即违反公平者不是君子所为,这是以儒家的道德规范在运动中的实践来规范参与者的言行。

这也正体现了儒家的社会理想,即通过礼的树立来促成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这些价值在当今的社会发展
中仍值得借鉴和重视。

综上,通过对中国古代捶丸运动的探
源,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运动项目的风采,而透过其挖掘的历史文化内涵,更使我们能够重新认识古代运动的人文价值,君子风度、君子心态仍是我们当今体育运动中需要借鉴和学习的。

参考文献
[1]宁志老人.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弄丸部·丸经[M].[2]刘秉果.捶丸中国古代的高尔夫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国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中国体育史学会编.中国古代体育史[M].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9.
★作者赵建国为吉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讲师。

一、陈鹤琴生平简介
陈鹤琴先生,生于1892年,卒于1982年,是我国近现代著名幼儿教育学家和儿童心理学家。

他是
“活教育”理论的提出者和构建者,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就与同属浙籍的教育家张雪门并称为
“南陈北张”。

他一生创办多所幼儿、师范类学校,主编众多儿童读物和教育研究刊物,同时组织学校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工作,设计研发适合开发儿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玩具及教具设备。

可以说他是我国幼教事业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他将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我国幼儿教育事业。

1892年3月5日,陈鹤琴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百官镇的一户普通家庭,自幼在父亲严厉的管教下,培养出勤奋、自强、忠孝、友爱的好品格。

无奈6岁丧父,家境陷入贫寒,依靠母亲辛勤劳作和亲友的资助,陈鹤琴发奋读书,终于完成了六年私塾学习和中学生涯,并于1911年以优异的成绩被清华学堂高等科录取。

在校期间,他更精于学业,担任起校青年会干事,开办了“校役补习夜校”,组织“任友同志会”,创办报刊,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为失学儿童创建的义务小学,可说为他日后走上儿童教育事业,起到巨大的影响。

1914年从清华学堂毕业的他获取公费留学资格,这使得陈鹤琴对祖国的大力栽培由衷感恩,他决心报效祖国,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

面对留学学医还是学教育这个人生上第一个重大的选择,陈鹤琴反复思量,他认为,学医仅仅能够解除国人身体上的病痛,却无法挽救他们思想上的愚昧,要使国家强大,必须改变国内教育落后的局面,而少年儿童作为教育的基础,祖国的未来,必须从培养他们抓起,加之他由衷地热爱孩子,至此坚定了他从事
教育事业的决心。

在赴美留学期间,陈鹤琴先后就读于霍普金斯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深入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此时的陈鹤琴在学习中更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方法的运用,他认为“方法是秘诀是钥匙,得了秘诀和钥匙,就可以自由去开知识的宝藏了”。

在校期间,他担任学生部主席、学生会会长,组织各项学生活动,积极宣传中国文化,注重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分别于1917年、1918年取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1919年夏,留学五年后的他重新踏上祖国的领土,应邀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任教授一职,回国后的陈鹤琴深感国力的衰败、教育落后、国人迂腐,时值国内五四运动高峰,陈鹤琴积极响应“民主”与“科学”的号召,加入反封建文化的斗争中,他觉得此时此刻他必须付诸实际行动,为改变国内教
育现状贡献出个人力量。

自此他开始编著一系列与教育相关的文学著作,积极投身于各类学术研究活动,成为我国教育研究事业的先驱。

他编著的《婚姻问题研究和女子教育》、《语体文应用自汇的研究》、《测验运动》、《儿童学研究》、《儿童心理的实验研究》《家庭教育的科学总结》、《耳聋与口吃》、《特殊儿童在美国》、《低能儿童之研究》、《儿童心理之研究》等众多优秀著作,无一不推进
了我国教育走向民主化、科学化、系统化、国际化。

他还推动了教育测验运动的开始,开创了儿童心理研究的先河。

无数耗尽心力换来的优秀著作,为其日后的教育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3年,陈鹤琴为了更深入研究幼儿教育,创建了南京鼓楼幼稚园,并亲自担任园长,这也是中国第一个幼稚教育实验基兰lantaizongheng
□王
永峰
陈鹤琴生平及其“活教育”思想现代价值意义
86
地,他对幼稚园的办学宗旨、课程安排、教学用具、教师教学和幼儿特点等作了全方面的研究,从而总结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办学思路。

1927年,他发表《我们的主张》一文,文章将自己多年来对幼儿教育的研究成果以十五则纲领的形式归纳总结出来,标志着中国特色幼儿教育理论的形成。

此后,他还组织幼稚教育研究会并创办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协助陶行知创办我国第一个乡村幼稚教育实验基地——
—燕子矶幼稚园,将幼儿教育的科学理念引入农村。

1927年,在南京任职的他对当地中小学进行了全面教学改革,使南京地区各院校办学成绩得到全面提升。

第二年,他出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华人教育处处长,走上长达十一年的从政生涯。

任职期间,他始终奔走在为国人兴办教育的道路上,他不但创办了多所校舍,争取经费补助和各项华人应有权利,还亲自编写教材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学指导,将爱国主义精神深深篆刻在孩子们幼小的心中。

1934—1935年,是陈鹤琴对欧洲国家进行教育考察的两年,他代表我国多次发表演讲声明,主张社会应当重视儿童、保护儿童、热爱儿童,使他们成为社会栋梁之才,这也是陈鹤琴倾其一生的奋斗目标。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陈鹤琴响应中国共产党伟大号召,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中。

身兼数职并担任多个教育团体负责人的他,一面从事难民、难童的收容保护工作,一面兴办各类学校,开展进步文化宣传活动,也因此遭日伪怀恨被列入暗杀名单,幸得地下党保护,前往宁波避难。

1940年,陈鹤琴辞去国民教育司司长一职,执意前往江西办学,力图实现中国人独立培养和兴办幼师及幼教院校。

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一步步探索,终于率领众多有志教师,创办起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

也就是此地,他经过几十年来对幼稚教育的实践总结,提出“活教育”的教学理念。

引发了国内对幼教事业的广泛思考。

1945年抗战胜利,陈鹤琴返回上海,继续办学推行“活教育”理念,并参与地下党活动,在好友陶行知迫害而死后,他不计个人安危,悲痛之余肩负起友人生前未完成的事业,正是由于他一系列的爱国活动,激起国民党反动派痛恨,两次遭遇被捕,经友人解救才得以脱身。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对陈鹤琴同志为国家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肯定,并由他担任多项政府要职,陈鹤琴
也誓为新中国未来教育事业和对祖国下一
代的培养,贡献自己的一生。

解放后,他仍躬身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创立监督幼教体系,深入试点教学,研发儿
童玩具,撰写教育文章,却不幸遭遇“文革”
浩劫,突如其来的遭难并没有摧毁他对教育
事业和儿童的热爱,他依旧怀着满腔热情,
为幼教事业奠基、铺路。

1982年3月,陈鹤
琴终于得到正式平反,却在同年12月30
日,于南京逝世。

这位年过九旬的老人,用自
己的一生,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谱写出无
数辉煌的篇章。

二、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及现代价值意义
陈鹤琴一生中关于幼儿教育的理论众
多,但尤其以“活教育”思想最为著名。

“活教
育”思想是他融合中西方思想文化结晶,并
通过多年教育研究与教学实践总结而得出
的思想精华,因而对“活教育”思想的深入研
究,不仅有利于当今教育理论的优化,还有
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活教育”思想是针对“死教育”而提出
的,中国传统教学方法“死教育”,使学生养
成了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不良局面,学
生只知其文不知其意,学而不能致用。

面对
当时国难深重的祖国,这种教学方法势必不
可沿袭下去。

陈鹤琴提出“活教育”思想,目
的就是教会国人如何“做人”,他指出做“现
代中国人”就要拥有健全的身体、建设的能
力、创造的能力、合作的态度和服务的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够担负起国家重任。

而在课程
安排上,他主张儿童学习应走向社会、走向
自然,这些都是所谓的“活教材”,更适合儿
童身心发展,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探
索的精神。

“活教育”思想还集中总结了十七
条教学原则,鼓励学生敢想、敢做、亲力亲
为,要求教师采取积极、鼓励的教学态度和
科学的教学手段,不断增强儿童的学习兴
趣。

可以说,“活教育”思想的提出,为我国近
代教育事业带来了一片光明前景,对现代社
会的发展,同样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
第一,“活教育”开创了对新型教育模式
探索的先河。

“活教育”无论是在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是陈鹤琴先
生长期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总结,针对中
国传统教育,他能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
学生学习带向社会,融入自然,一方面开拓
了学生视野,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另一方面,
改变了以往毫无生气的课堂面貌,更有利于
学生身心发展和智力提升。

这种新型教学模
式,在之前是从未出现过的,可以说它开创
了我国教学改革的先河。

第二,“活教育”确立了儿童在教学中的
重要地位。

“活教育”的提出,首次将儿童的
重要性摆在了教育的首位。

陈鹤琴认为,幼
教工作的开展,应当以尊重儿童、热爱儿童
和了解儿童为前提,将他们视为具有独立人
格的个体,而不是成年人的附属品,只有这
样在开展“活教育”的过程中,才有利于培养
儿童自尊自信的良好品格,满足个性发展需
求[5]。

这种进步的理念,为日后我国的幼教事
业广泛接受并采纳。

第三,“活教育”明确了我国的教学目的
和教学理念。

“活教育”明确强调,其目的是
教会国人如何做一名现代中国人,这是一种
带有鲜明爱国特色且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
理念,它不同于传统盲目的教育学习,也不
是照搬别国忽略本国历史文化与社会现实
的教学,它的提出,更激发了国人学习的热
情。

在教学理念上,“活教育”明确表示,幼儿
的教育工作,是极为复杂的,并非仅仅依靠
幼稚园一方努力就可取得良好效果,对幼儿
的培养,还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关注。

只有
三方相互协调配合,才有助于儿童身心更健
康发展。

这一理念的提出,大大引发了社会
和家庭对儿童的关注。

第四,“活教育”为中国推行素质教育打
下基础。

不难看出,“活教育”思想是我国目
前推行素质教育理念的缩影,素质教育要求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学生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力图为国家培养出富有理想力、
创造力和伟大民族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和接班人。

可见,素质教育理念源自于对“活
教育”思想精髓的提取,“活教育”为素质教
育的推行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陈鹤琴先生一生致力于幼儿教育事业
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他的丰功伟绩绝非千
字可以详述。

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每一
位国人敬仰,他身后留下的无数教学理论
和教育思想,需要后人深入研究并融入新
时代教育特色而加以利用,相信我国的幼
教事业在陈鹤琴先生的带领下,会迎来更
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钟昭华.陈鹤琴先生与鼓楼幼儿园[J].幼儿教育,
1985(10).
[2]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五卷[M].江苏教育出版
社,1992.
[3]陈虹.陈鹤琴“活教育”目的论的启迪[J].人民教
育,2002.
[4]戴自俺.只有热爱儿童才能教育儿童[J].早期教
育,1985(12)
[5]高谦民.陈鹤琴的儿童教育观[J].学前教育研究,
2002(2).
★作者单位:山东英才学院。

87
兰台世界2012·10月上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