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幻灯片

合集下载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理论和人性假设_PPT幻灯片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理论和人性假设_PPT幻灯片
1924年至1932年间,梅奥主持进行的霍桑实验及相应 的人群关系理论,是管理心理学史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所谓霍桑试验,是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的 霍桑工厂进行的。霍桑工厂具有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 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是工厂仍有不满情 绪,生产效率不理想。为探求其原因,一个包括多方面 专家参加的小组进行了以下几个阶段的研究。
• 惠普之道的实践成果有目共睹,它使惠普公司成为全世界电子企 业的佼佼者,具有很强的赢利能力。然而,2001年由于全球经济 的低迷,惠普和大多数高技术公司一样,出现了很多问题,公司 不得不宣布将设法削减成本。但是,惠普依然坚持创始人的管理 哲学和价值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卡莉·菲奥莉娜宣布公司不会 解雇员工,但会要求他们接受相对较低的工资或者不带薪休假, 以帮助公司度过难关。
管理心理学
心理学知 识在工业管 理中的应用、 霍桑试验、 需要层次理 论使管理心 理学的形成 具备了理论 基础。
管理心理学
第二节 人性的假设与管理
• 管人还是管事?“贤主劳于 求贤,而逸于治事”这句话出自 《吕氏春秋》。其意思是说,贤 明的管理者把精力放在求贤用人 上,而在管理具体事务上则采取 超然的态度。美国著名企业家, 钢铁大王卡耐基也是一位用人的 专家。在他的墓碑上就刻着: “一个知道选用比自己更强的人 来为他工作的人安息与此。”管 理应该侧重于管人而不是管事。 管人的过程中最复杂的莫过于对 人性的认识和理解。
• 惠普之道给我们启示?按照惠普之道中包含了一个对 人性的一种什么态度?
管理心理学
一、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是现代化大 生产的必然产物,其早期理论产 生于20世纪20年代,并在20世纪 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发展为一门 独立学科。

高分子化学第二章逐步聚合反应幻灯片

高分子化学第二章逐步聚合反应幻灯片

H O O C - R - C O O H H O O C - R - C O O - R ' - O O C - R - C O O H + H 2 O
H O O C - R - C O O - R ' - O H +
三 聚 体
H O - R ' - O H H O - R ' - O O C - R - C O O - R ' - O H + H 2 O
〔1〕缩合聚合 例:聚酯反响:二元醇与二元羧酸、二元酯、 二元酰氯
等之间的反响。
n HHn2OOHO--RR--OOHH+ n+HOn-RH’-OOHOC-R’H-(-OCRO-OOR’H)n-OH + (2n-1H) (ORO-OCR’CO)n-OH + (2n-1) H2O
3
第二章 缩聚与逐步聚合反响
聚酰胺反响:二元胺与二元羧酸、二元酯、二元酰 氯等反响,
n(2Hn-21聚N)-硅HR氧-CNl烷H化2 +反n响C:lO硅C醇-R之’间-C聚O合C,l
H-(HNRNH-OCR’CO)n-Cl +
n HO-S共iR同1R特2-点O:H在+生n成H聚O-合Si物R1分’R子2的’-同O时H ,伴随 有小分子副产物的生成,如H2O, HClH, R-(OOHSi等R1。’R2’-OSiR1R2)n-OH +
第二章 缩聚与逐步聚合反响
Diels-Alder加成聚合:单体含一对共轭双键,如:
+
与缩聚反响不同,逐步加成聚合反响没有小分 子副产物生成。
6
第二章 缩聚与逐步聚合反响
逐步聚合还可以按以下方式分类: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3_PPT幻灯片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3_PPT幻灯片

2. 组成
上升支 下降支 锋电位
后电位 负后电位 正后电位
超射
(后去级化) (后超级化)
Ap的特点
1. “全或无”;(阈值概念) 2. 不衰减扩布;(幅度和波形) 3. 有不应期 4. 不能总和
动作电位的产生及传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细胞膜的被动电学特性
1. 平行板电容器:细胞膜脂质双层将细胞内外液隔开,类似于平 行板电容器。
2. 膜厚度=6 nm, 较高的介电常数
细胞膜的被动电学特性
3. 细胞膜电学特性:细胞膜具有 ①膜电容Cm : 较大,约1µF/cm2 ②膜电阻Rm: 可变,与通道及转运体数目有关;
Rm倒数即膜电导Gm=带电离子通透性 ③细胞膜通道开放→带电离子跨膜移动→相当于电容器充电或
其精确数值可按Nernst公式计算:
EKR ZlF T n [[K K ]]O i (mV 59)[[.5 K K ]]o il(gm
• 计算值比测定值稍高,主要是静息时有少量Na+内移,抵
消部分K+外移造成的电位差数值。
影响静息电位水平的因素
1. 细胞外钾离子浓度:[K]out↑→EK负值减小 →RP↓(去极化)
放电→可产生电位差即跨膜电位 transmembrane potential, Em 因此电学特性可用并联的阻容耦合电路来描述

一、 电紧张电位 electrotonic potential
流向 扩散 衰减 ----电流的流动会导致
膜电位的改变,这种由 膜的被动电学特性决定 其空间分布的膜电位称 电紧张电位
闸门:

第二章 溶液依数性_PPT幻灯片

第二章 溶液依数性_PPT幻灯片
8
3. 溶液的沸点升高
boiling point elevation
p
纯水
1) 沸点
蔗糖
boiling point
P外
液体的沸点是该液体
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大
气压时的温度Tb
Tb* Tb T 9
2) 溶液的沸点升高:
溶液的沸点高于纯溶剂的沸点。
原因:溶液的蒸汽压低于纯溶剂的蒸汽压。
T bT bT b *K bb(B )
◆ 它只与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 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Kf为凝固点下降常数.Cryoscopic constant
15
2) 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的原因: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3) 凝固点下降的应用:
(1) 解释植物的抗旱性与耐寒性等现象; (2) 计算溶液的凝固点; (3) 测定难挥发非电解质的摩尔质量;
c (B )R T b (B )RT
定律表明: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仅与单 位体积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23
6) 高渗、低渗、等渗溶液
医学上的等渗,高渗和低渗溶液是以血浆 的渗透浓度为标准确定的。
渗透浓度:渗透活性物质的物质的量除以 溶液的体积。
符号:Cos 单位:mol· L-1 , mmol· L-1
3
对于两组分溶液
xA xB 1
pp*(1xB)p*p*xB
pp* pp*xB
PP*M Am n((B A )) Kb(B)
Raoult 定律又可表述为: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近似地与溶质B的 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 只适用于难挥发非电解质的稀溶液

第二章生物化学--蛋白质上幻灯片PPT课件

第二章生物化学--蛋白质上幻灯片PPT课件

H
CH3-S-CH2CH2-CHCOO+NH3 甲硫(蛋)氨酸 methionine Met M 5.74
2、极性不带电荷的氨基酸
HS-CH2-CHCOO+NH3
半胱氨酸 cysteine Cys,C 5.07
HO-
-CH2-CHCOO+NH3
酪氨酸
tyrosine Tyr,Y
5.66
结构
名称
缩写
Glu ,E 3.22
+NH3
Glutamic acid
几种特殊氨基酸
• 脯氨酸 (亚氨基酸)
CH2 CH2
CH2
CHCOONH2+
LOGO
半胱氨酸
-OOC-CH-CH2-SH + HS-CH2-CH-COO-
+NH3
-HH
+NH3
-OOC-CH-CH2-S S-CH2-CH-COO-
+NH3
二、蛋白质的分类
1. 按组成分为:简单蛋白质 结合蛋白质 2. 按分子形状和溶解度分为:
纤维状蛋白质 球状蛋白质
LOGO
3.按功能分:酶、转运蛋白、贮存蛋白、运动蛋 白、结构蛋白、防御蛋白、调节蛋白等。
三、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碳 50% 氢7% 氧23% 氮16% 硫 0-3% 微量的磷、铁、铜、碘、锌、钼
第二章生物化学 蛋 白质上幻灯片
第一节 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第二节 氨基酸 第三节 蛋白质的结构 第四节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五节 蛋白质的溶解性质及分离鉴定
LOGO
第一节 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一、蛋白质的概念
蛋白质(protein):是由氨基酸(amino acids) 通过肽键(peptide bond)相连形成的高分子 含氮化合物。

第二章 幻灯片的文字处理 教案

第二章  幻灯片的文字处理 教案

• 插入艺术字 • 文字转换为艺术字 1. 2. 3. 4. 艺术字样式 文本填充 文本轮廓 文本效果
THANK YOU!
方法2:
或单击“设置形状格式”命令,在对话框中进行详 细设置。
占位符格式
• 形状样式:彩色轮廓、彩色填充、彩色轮廓 及填充、细微效果、中等效果、强烈效果等 • 形状填充:可指定填充颜色、纹理、图片、 渐变等;
• 形状效果:可指定预设、阴影、发光、三维 等;
• 对齐:可指定多个占位符对齐方式、以幻灯 片为基准对齐、水平分布、垂直分布等
按ENTER产生下一个同级别段落, 在大纲视图中按CTRL+ENTER键可产生一个下一级标题; 在大纲选项卡中右击文本,可选择“升级”或“降级”文字;
2. 插入文本框添加文字
单击“插入”\“文本”\“横排文本框”命令,当光标 变为垂直箭头或水平箭头时,拖动鼠标在幻灯片中绘制 即可,再输入文本内容;
三、编辑文本
1、选择和修改文本 2、复制、剪切、移动和删除文本 3、查找或替换文本
选择占位符
• 选择占位符:
– 单击占位符的虚线边框(四向箭头时)
• 编辑占位符文字:
– 单击占位符虚线框内(I字形箭头时)
• 移动占位符:
– 选择占位符后再拖动
• 对齐占位符:
– 多个占位符的排列
四、设置占位符
占位符:是一种带有虚线框的图形,在框内可以 输入文字、表格、图片、图表等内容。
二、设置文本格式
文本格式:字体、字号、字符间距、字符颜 色、字符修饰(加粗、倾斜、下划线、阴影、 删除线等); 段落格式:对齐方式、文字方向、行距、项 目符号、分栏、段前距、段后距、段落缩进、 中文版式等; 方法1:选择文本或文本框,单击“开 始”“字体”命令,在字体对话框中选择; 方法2:在选项组中单击格式按钮快速设置;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2(放线菌)_PPT幻灯片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2(放线菌)_PPT幻灯片

2.2.2 放线菌的繁殖
大多数以分生孢子繁殖。分生孢子主要通过 横隔方式形成;气生菌丝顶端先弯曲成为孢子 丝,然后形成横隔,细胞壁加厚并收缩,分裂 成一个一个的细胞,最后,细胞成熟,形成一 串分生孢子。
(1)分生孢子的形成方式 通过两种横隔分裂方式。
①第一种方式:细胞质内陷,由外逐渐向 内收缩并合成横隔膜,将孢子丝分隔成 许多孢子,此为主要方式。
• 少数寄生型放线菌引起人、动物和植物的疾病
2.2.1 放线菌的形态结构
• 特征:多核、分枝、丝状、单细胞
• 在菌丝生长过程中,核物质不断复制,然而细胞不形成横隔膜,也不分裂, 而是无数分支的菌丝组成很细密的菌丝体。
多细胞核
分生孢子
气生菌丝
孢子丝
固体基质 基内菌丝
放线菌菌丝比较
位置 大小
生物功能 其他
②第二种反式:细胞壁和质膜同时内陷, 逐渐向内缢缩,习惯农场横隔壁,然后 断裂形成一串孢子。
(2)孢子囊孢子
有的放线菌由菌 丝盘卷形成孢子囊, 其间产生横隔,形成 孢子。孢子囊成熟后, 时放出孢子。孢子囊 可在气生菌丝,也可 在基内菌丝上形成。
(3)菌丝片段 可借菌丝断裂的片段形成新菌丝体,
这种现象常见于液体培养。
(4)其他方式 分生孢子。
一段营养菌丝或 一个孢子萌芽
气生菌丝
孢子丝分化为孢子
基内菌丝
孢子丝
放线菌的繁殖
2.2.3 放线菌的培养特征
(1)放线菌的菌落形态
由一个分生孢子或一段营养菌丝生长繁殖引 起许多菌丝互相缠绕而成,质地紧密,表面呈绒状 或密实干燥多皱,如链霉菌属。
由于其菌丝潜入培养基,整个菌落像是嵌入 培养基中,不易被挑取。有的菌落成白色粉末状, 质地松散,易被挑取,如诺卡氏属。

教育学幻灯片 课件PPT第二章 教师与学生

教育学幻灯片 课件PPT第二章 教师与学生

(三)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教师威 信,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创造条件。
树立威信依靠:教师素质、教学 水平、童心、公正感、自制力
在细节中体现出你的公正意识 (1)不要用高高在上的眼光看待学生 (2)和小学生交流、交谈时要蹲下来保持平等; (3)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自己做到,不凌驾于
1、教师职业的产生 促进教师职业产生因素:
·学校的出现----产生的基础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的根本原因 ·阶级社会统治阶级的要求----影响教师
职业的出现
2、教师职业的发展
(1)教师职业的非专门化阶段 学校产生后,由官吏或僧侣兼任 特点:教师掌握较多的文化知识, 较少有从教的专业技能要求。
六、学生智力差异与教育
MA(心理年龄)
IQ(智商)=
×100
CA(生理年龄)
七、非智力因素差异与教育
非智力因素:指动机、兴趣、 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 素。
八、独生子女的教育
第三节 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历史概况
(一)中国古代的师生关系 师道尊严
孔子 “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新世纪 综合国 力竞争
更高的 基本要求
新的更高要求
教师 面临
培养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
严峻的挑战
全面 推进 素质 教育
不可忽视
势不可挡
信息化潮流
(三)教师专业化的含义
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 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 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 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 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 业成长过程。
教师职业道德:指教师从事 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循的行 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家畜环境卫生学--第二章---温热环境-幻灯片

家畜环境卫生学--第二章---温热环境-幻灯片

4.活动产热
活动产热是指动物因起卧、站立、步行、自由运动、觅 食、饮水、争斗、适应环境变化和其它生理活动等而增 加的产热量。
消化系统生理活动如咀嚼、吞咽、胃肠蠕动、消化酶的 分泌、消化、吸收等所增加的热量均属于活动产热。
当热环境发生变化时动物进行热调节如外周血管的收缩、 竖毛肌收缩、汗腺分泌和肌肉紧张度的改变等所产生的 热量也属于活动产热。
5.外源热
阳光的照射 温热的空气 温热的饲料和饮水
在总产热量中,基础代谢产热是保障基本生命活动所 必须;
生产代谢产热始终伴随者生产产品和做功而产生; 在维持代谢产热中,有些是对动物生产毫无意义,如,
适应环境、应激反应等产热。 因此,通过改善环境减少这部分维持代谢产热以及为
生产产热散失创造条件,将是提高饲料转化率和饲料 报酬的根本措施。
对流形成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由外力作用发生对流, 称为“强制对流”(forced convection);另一种 为空气因受热不均导致密度变化而产生的对流,称为 “自然对流”(natural or free convection)。
4. 蒸发散热
动物的蒸发散热(Heat loss of evaporation)是指 动物体表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时吸收动物体热量的过 程。
在炎热或寒冷环境中,家畜首先借皮肤血管的舒缩, 增减皮肤的血流量和皮肤温度,其次通过加强或减弱 汗腺和呼吸活动,寻找较舒适的小气候环境和改变姿 势等,以增加或减少热的放散来维持正常的体温,这 称之为“散热调节”或物理调节。
在较严重的热或冷应激中,散热调节已不足以维持体 温恒定时,则必须减少或增加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 以减少或增加热的产生,这种调节称之为“产热调节” 或“化学调节”。
第一节 体温与畜体热平衡

劳动经济学第二章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劳动力需求幻灯片资料

劳动经济学第二章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劳动力需求幻灯片资料
➢ 上述条件下,工资率上升会导致厂商雇佣量的下降, 但是,工资率上升对资本投入数量的影响是不明确的。
➢ 当工资率上升对资本使用量的替代效应大于产出效应 时,工资率上升会导致资本使用量增加;反之,工资 率上升会导致资本使用量减少。
➢ 当生产过程中有多种生产要素投入时,同样要满足: ➢ P1/MP1 = P2 /MP2 = P3 /MP3 = … … = Pn /MPn =
第二章 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需求理论(一)
第一节 厂商生产的目的
❖ 厂商的生产决策:追求利润最大化
➢ 基本生产函数:Q=f(K,L)
➢ ∏ =TR-TC
Max ∏
MR=MC (产品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 MRP(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收益):投入最后一单位生产要 素生产出的产品所带来的销售收入 MRP = MP * MR

MRPK=MEK

MRPL=MEL
❖ 即: MPK* MR= MEK 及 MPL* MR= MEL
❖ MRPK 、MRPL—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收益(边际收益产品)
❖ MPK 、MPL —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际费用(边际成本)
❖ MR —产品的边际收益
❖ MC —产品的边际成本
MRPL= MEL 及 MRPK= MEK 即 MPL* MR= MEL 及 MPK* MR= MEK 竞争性市场 MPL* P = w 及 MPK* P = r
w /MPL = r /MPK = P 所以,为保证利润最大,应当使最后一单位 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劳动力成本与资本 成本相等,并且等于产品的售价;否则,增加
❖ MR 取决于产品市场的性质
第二节 完全竞争(产品、劳动力)市场 中的短期劳动力需求

第二章 原子的玻尔—索末菲理论 小结PPT幻灯片课件

第二章 原子的玻尔—索末菲理论 小结PPT幻灯片课件
1 第二章 原子的量子态:玻尔模型
量子假说 光谱 氢原子光谱及其经验规律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类氢离子的光谱 夫兰克-赫兹实验 广义量子化条件和索末菲理论 碱金属原子的光谱 原子实极化和轨道贯穿 碱金属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2 §2.1量子假说

eV

eV0

1 2
与经典比较


Rc
2n n4

2Rc n3
2Rc n3

e
2
1
4 0mr 3
rn 3
1
4 0
16
e2 2R2c2m
n
2
12
R

2
4
2e4m
0 2 ch3
h
2
En


me 4
40 22
2

1 n2
rn

4 0
me 2
2
n2
;
h
2
Lmvr m e2 r me 2r ;Ln,n1,2,3,
(1)光谱是线状的,谱线有一定位置。这就是说,有确定 的波长值,而且是彼此分立的。
(2)谱线间有一定的关系,例如谱线构成一个谱线系,它 们的波长可以用一个公式表达出来。不同系的谱线有些也 有关系,例如有共同的光谱项。
差(,3v~)
每一谱
T m T
线的波数都可以
n。氢的光谱项是





4 0 mr
4 0
精细结构常数
e2 / 4 0 1
c
137
13 D.数值计算法
组合常数我们已经有了里德伯常数和氢原子的能量、半径 的表达式,为了进行数值计算,显然,只要把一些基本常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里所说的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现时某一生 产部门大多数产品生产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这 里所说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指中等 水平或部门平均水平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 劳动的主观条件。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 值是该种商品的社会价值。

两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第一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 单个商品生产上所耗费的必要劳动时间, 即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 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可见,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 斥、互相矛盾的。要解决这个矛盾,就 必须通过交换,交换成功了,商品的使 用价值和价值才能够分别得到实现,商 品内部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4.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归买者或卖者 中任何一方所有,而只能分别归于买方和卖方。 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卖方),他生产商品的目 的是为了取得价值,而要取得价值,就必须生产 出不是供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并让渡出去; 对于商品买方来说,他购买的目的是得到商品的 使用价值,为此就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 无论生产者或购买者,都不可能既占有某种商品 的使用价值,又同时实现它的价值。

2.1.2 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的概念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除了要有使用价 值属性以外,还必须要有能同别的商品相交换 的属性,即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 值相交换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 例如,商品生产者用一只羊换两把斧子,羊和 斧子之间的交换比例表明一只羊可值两把斧子, 这两把斧子就是一只羊的交换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2)
其次,二者的对立表现在:
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提供了交换的必 要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提供了交换的 标准、尺度。 2. 使用价值不是商品所特有的,是所有物品的共 同属性,是永恒范畴;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是历史范畴。 3. 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 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其次,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 理论基础。
马克思运用此学说,论证雇佣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在 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的同时,转移了旧价值,而抽象 劳动则形成新价值,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 两重性,区分了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 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创 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商品的价值是质和量的统一,以上分析了商品 价值的质的规定性,下面分析商品价值的量的 规定性,即价值的大小或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所以,商品的价 值量只能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 劳动量是由劳动的自然尺度 ——劳动时间来计 量的,因此,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 时间决定的。
2.2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 性决定的。劳动二重性包括具体劳动和 抽象劳动。
2.2.1 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的概念
在特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 又称为有用劳动。 具有各种不同作用的商品,是由不同种类的劳 动生产出来的。 例如,铁器是由铁匠的劳动生产的,木器是由 木匠的劳动生产的。这些生产劳动都是在特定 的形式下进行的,都有不同的生产目的、劳动 对象、劳动手段、操作方法和劳动结果。

使用价值的质与量(2)
从量上看,任何使用价值都可以用一定 单位来衡量,用数量来表示其大小、多 少等。 计算不同使用价值的量时,往往用不同 的计量单位,如粮食用公斤、衣服用件 等。物品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取决于物 品的性质和社会习俗。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不论什么社会形态下,使用价值总是构成社会 财富的物质内容,与社会形态的性质无关,它
第二章 商品
本章主要内容
2.1 商品的二因素
2.2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
2.3 商品的价值量 2.4 价值规律
2.1 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的概念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 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2.1.1 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的概念 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叫做使用价值 。
统一表现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并不是两次 或两种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 方面。 商品生产者在进行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 了抽象劳动。不论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具体劳 动和抽象劳动都是不可分割的,是同一劳动过 程的两个方面。没有具体劳动,就没有抽象劳 动,抽象劳动寓于具体劳动之中;抽象劳动又 是各种具体劳动彼此联系的表现,也是商品生 产者藉以相互联系的桥梁。
本身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

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它是封建制度下农 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 的。政治经济学是把使用价值与一定的社会生 产关系联系起来,是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来研 究的。
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普通物品使用价值相比有两 个特殊性。 第一,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为了满足自 己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是社会 的使用价值。 第二,它供给别人满足需要,不是无代价地奉 献或赠与,而是通过交换转移到别人手里。因 此,它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个别劳动时间的概念

每种商品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商品生产者 生产的,由于生产中的各种主客观原因, 每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各不 相同。各个商品生产者耗费在同一种商 品上的各自的劳动时间,叫做个别劳动 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

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 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 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 劳动时间。”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2页)。

一只绵羊 两把斧子
2.1.3 价值
价值的概念 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就是商品的价值。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 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 出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获 得表现; 交换价值是外在的、具体的现象形式。 价值是一种绝对的量,而交换价值则是一种相 对的量,即通过两种商品的价值比较而相对地 表现出来的量。它可以与价值相一致,也可以 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与价值相背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



1. 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特性考察的,在质上相异,因 而在量上不能比较;抽象劳动是从劳动的共性考察的, 在质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别; 2. 具体劳动表明的是怎样劳动、什么劳动的问题,抽 象劳动表明的是劳动多少、劳动时间长短的问题。 3. 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但它不是使用价 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它是价 值的唯一源泉; 4. 具体劳动作为有用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反映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的 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作为创造价值的劳动,反映的 是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 有的历史范畴。
具体劳动的性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 存在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不论在哪种社会形态下,人类要生存和发展, 都必须从事各种具体劳动,生产各种不同的使 用价值,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但是,具体劳动必须同自然物质相结合,才能 创造出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和自然物质是生产 使用价值的两个不可缺少的要素。
2.3.2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的区别。 简单劳动的概念 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 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

复杂劳动的概念 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 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 从事的劳动。
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仅在分析资本主 义的生产过程时,所提到的与单个商品的价值决定有 关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第二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即生产某种符合社会需要的商品总量所耗费的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 。 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把生产过程与流通过 程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总过程来考察,即分析符合社会 需要的商品总量时,对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又作出了进一步的规定:“价值不是由某个生 产者个人生产一定量商品或某个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 间决定,而由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由当时社会平均 生产条件下生产市场上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总量所必 要的劳动时间决定。(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722页。)这里讲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第二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它与单个商品的价值生产无关,而与某种商品总 量的价值在市场上的实现程度有关。其意义在于要求 某种使用价值的生产总量必须符合社会需求总量。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 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首先,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劳动价值论奠定Fra bibliotek坚 实的基础。
马克思以前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等 人,早就分析了价值并把价值归结为劳动时间。但是, 他们没有发现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不了解是抽象 劳动而不是具体劳动创造了价值。当人们提到生产商 品的劳动各不相同却为什么可以互相比较,是什么劳 动形成商品价值时,他们不能作出科学的回答。马克 思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提 出劳动二重性学说,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是什么劳动 创造了价值的问题,从而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家提出的劳动价值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成为完全 科学的理论。

2.2.2 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的概念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 动。
生产各种商品的具体劳动,尽管在特殊性质和具体形 式上千差万别,但是,它们所创造的各种各样的商品 都可以互相比较和交换,这表明在各种不同的具体劳 动背后隐藏着某种共同的东西。撇开生产各种商品的 劳动的具体形式和有用性质,就会发现,无论是木匠 的劳动,还是铁匠的劳动,都不外是人类脑力和体力 的消耗,即人类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的生产性耗 费,这是一切劳动共有的东西,即一般人类劳动,也 就是抽象劳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