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课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合集下载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经典讲义)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经典讲义)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知识要点1、全等三角形概念:两个能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性质:(1)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 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相等.3、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1)全等判定一: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2)全等判定二: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 (3)全等判定三:两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4)全等判定四: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专题一、全等图形的性质——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对应角、对应周长、对应面积相等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等图形的面积相等B.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C.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D.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例题2:如图1,折叠长方形ABCD ,使顶点D 与BC 边上的N 点重合,如果AD=7cm ,DM=5cm ,∠DAM=39°,则AN =____cm ,NM =____cm ,NAB ∠= .【仿练1】如图2,已知ABC ADE ∆≅∆,AB AD =,BC DE =,那么与BAE ∠相等的角是 . 【仿练2】如图3,ABC ADE ∆≅∆,则AB= ,∠E= _.若∠BAE=120°,∠BAD=40°,则∠BAC= .、图4EDCB A图2 图3M DA NBC 图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SSS )相关几何语言考点∵AE=CF ∵CM 是△的中线∴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或 ∵AC=E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AB ( )在△ABC 和△DEF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 ≌△DEF ( )例1.如图,AB =AD ,CB =CD .△ABC 与△ADC 全等吗?为什么?例2.如图,C 是AB 的中点,AD =CE ,CD =BE .求证△ACD ≌△CBE .BFECAFE DCB ACMBA B A例3.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A=∠D.练习1..如图,AB=CD,AD=CB,那么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A=∠C B.AB=AD C.AD∥BC D.AB∥CD2、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BE=CE,则由“SSS”可以判定()A.△ABD≌△ACD B.△BDE≌△CDEC.△ABE≌△ACE D.以上都不对3.如图,AB=AC,BD=CD,则△ABD≌△ACD的依据是()A.SSS B.SAS C.AASD.HL4.如图,AB=AC,D为BC的中点,则△ABD≌_________.5.如图,已知AB=DE,BC=EF,若要使△ABC≌△DEF,那么还要需要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6.如图,AB=AC,BD=DC,∠BAC=36°,则∠BAD的度数是°.7、.如图,AB=AE,AC=AD,BD=CE,求证:△ABC≌ADE。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5课时)Microsoft Word 文档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5课时)Microsoft Word 文档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一课时:SSS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并初步学会运用,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推理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大胆探索,合作创新的精神;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

教学难点: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分析和探索。

教学过程引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中学数学重要内容之一,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方法,是今后几何学习的基础。

本节课是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第一课时,学好了将为下节课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其他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今后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以及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提供很好模式和方法,因此本节课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复习回顾1.怎样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大家知道:一个三角形有三个角与三条边,那么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要三个角与三条边都对应相等,即这六个条件都成立。

如果满足这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那么两个三角形会全等吗?小组合作完成课本第六页探究1。

通过探究可以发现满足上述条件中的一个和两个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三个,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吗?需分境况来讨论。

探究2:先画出一个三角形△ABC,你能画一个△A′B′C′,使AB= A′B′,AC= A′C′,BC= B′C′吗?教师介绍尺规作图。

师生一起完成:A B C D EF并△A ′B ′C ′剪下,放到△ABC 拼一拼,他们是否全等?4.归纳总结,得出新知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用符号语言表达为: 在∆ABC 和∆DEF 中AB=DE∵AC=DFBC=EF∴∆ABC ≌∆DEF5.应用新知,体验成功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对应相等,从题目中得知,AB=A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所以有BD=DC ,而AD=DA 是公共边,这样根据“SSS ”,所以题目所求证的这两个三角形就全等了。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5种)例题+练习(全面)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5种)例题+练习(全面)

教学内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目标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5种)1 边角边(重点)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注:必须是两边及其夹角,不能是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原因:如图:在∆ABC和∆ABD中,∠A=∠A,AB=AB,BC=BD,显然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 例1 如图,AC=AD,∠CAB=∠DAB,求证:∆ACB≌∆ADB.例2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C=∠DCB,AB=DC,AE=DF求证:BF=CE.例3.(1)如图①,根据“SAS”,如果BD=CE, = ,那么即可判定△BDC≌△CEB;(2) 如图②,已知BC=EC,∠BCE=ACD,要使△ABC≌△DEC,则应添加的一个条件为例4.如图,已知AD=AE,∠1=∠2,BD=CE,则有△ABD≌,理由是;△ABE≌,理由是.例5.如图,在△ABC和△DEF中,如果AB=DE,BC=EF,只要找出∠ =∠或∥,就可得到△ABC≌△DEF.例6.如图,已知AB∥DE,AB=DE,BF=CE,求证:△ABC≌△DEF.例7.如图,点B在线段AD上,BC∥DE,AB=ED,BC=DB.求证:∠A=∠E例8.如图,点E,F在BC上,BE=CF,AB=DC,∠B=∠C.求证:∠A=∠D.2.角边角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例1.如图,在△ABC中,点D是BC的中点,作射线AD,线段AD及其延长线上分别取点E,F,连接CE,BF.添加一个条件,使得△BDF≌△CDE,你添加的条件是:.(不添加辅助线)例2.如图,已知AD平分∠BAC,且∠ABD=∠ACD,则由“AAS”可直接判定△≌△.例3.如图,在Rt△ABC中,∠ACB=90°,BC=2cm,CD⊥AB,在AC上取一点E,使EC=BC,过点E作EF⊥AC交CD的延长线于点F,若EF=5cm,那么AE= cm.例4.如图,AD∥BC,∠ABC的角平分线BP与∠BAD的角平分线AP相交于点P,作PE⊥AB于点E.若PE=2,则两平行线AD与BC间的距离为.例5.如图,已知EC=AC,∠BCE=∠DCA,∠A=∠E.求证:BC=DC.例6.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点 (不与B,C重合),F,E分别是AD及其延长线上的点,CF∥BE.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BDE≌△CDF (不再添加其他线段,不再标注或使用其他字母),并给出证明.(1) 你添加的条件是:;(2) 证明:例7.如图,A在DE上,F在AB上,且BC=DC,∠1=∠2=∠3,则DE的长等于 ( ) A.DC B.BCC.AB D.AE+AC【基础训练】1.如图,已知AB=DC,∠ABC=∠DCB,则有△ABC≌_______,理由是_______;且有∠ACB=_______,AC=_______.2.如图,已知AD=AE,∠1=∠2,BD=CE,则有△ABD≌_______,理由是_______;△ABF≌_______,理由是_______.3.如图,在△ABC和△BAD中,因为AB=BA,∠ABC=∠BAD,_______=_______,根据“SAS”可以得到△ABC≌△BAD.4.如图,要用“SAS”证△ABC≌△ADE,若AB=AD,AC=AE,则还需条件( ).A.∠B=∠D B∠C=∠EC.∠1=∠2 D.∠3=∠45.如图,OA=OB,OC=OD,∠O=50°,∠D=35°,则∠AEC等于( ).A.60°B.50°C.45°D.30°6.如图,如果AE=CF,AD∥BC,AD=CB,那么△ADF和ACBE全等吗?请说明理由.7.如图,已知AD与BC相交于点O,∠CAB=∠DBA,AC=BD.求证:(1)∠C=∠D;(2)△AOC≌△BOD.8.如图,△ACD和△B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BCE=90°,AE交DC于F,BD分别交CE、AE于点G、H.试猜测线段AE和BD的位置和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9.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求证:∠DBC=∠DCB.10.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B边上的一点,以CD为边作等边三角形CDE,使点E、A在直线DC的同侧,连接AE.求证:AE∥BC.A BC DEF角角边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 例1、如图,在△ABC 中,∠ABC =45°,H 是高AD 和高BE 的交点,试说明BH =AC .例2、如图,∠ACB=90°,AC=BC ,BE ⊥CE ,AD ⊥CE 于D ,AD=2.5cm ,DE=1.7cm . 求BE 的长.例3、如图, 在△ABC 中, AC ⊥BC, CE ⊥AB 于E, AF 平分∠CAB 交CE 于点F, 过F 作FD ∥BC 交AB 于点D. 求证:AC =AD.例4、如图, 在ABC中, ∠A=90°, BD平分B, DE⊥BC于E, 且BE=EC,(1)求∠ABC与∠C的度数;(2)求证:BC=2AB.边边边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B,AD=CD.你能说明∠C=∠A吗? 试一试.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C=DC,E为AC上的一动点(不与A重合),在E移动过程中.BE和DE是否相等? 若相等,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相等,请说明理由.例3.如图,AB=CD ,AE=CF ,BO=DO ,EO=FO .求证:OC=OA .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

人教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PPT全文课件

人教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PPT全文课件
知识回顾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检测
活动2
0
探究一: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建立模型,探索发现
只给定一条边相等:
只给定一个角相等:
3cm
3cm
3cm
30°
30°
30°
满足一个条件相等时,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知识回顾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检测
活动3
0
探究一: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问题:两个三角形满足六个条件中的两个条件,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两个条件有几种情况?
证明:连接AC,
【解题过程】
如图, 在四边形ABCD中, AB=AD, CB=CD, 求证:∠B=∠D.
∴∠B=∠D.(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思路点拨】先连接AC, 由于AB=AD, CB=CD, AC=AC, 利用SSS可证△ABC≌△ADC, 于是∠B=∠D. 要求学生从“形”思维到“质”的思维飞跃, 实现将“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

∵BC=DE, ∴BC+CD=DE+CD. 即BD=CE.
【数学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 ∠ADB=∠FEC,AD=EF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AD∥E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在△ABD和△FCE中
∴△ABD≌△FCE (SSS).
知识回顾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检测
例4
0
探究三: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解决问题
△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请问AD⊥BC吗?请说明理由.
在△ABD和△ADC中,
∴△ABD≌△ACD (SSS).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利用“边边边”判定三角形全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边边边”的内容;2.能初步应用“边边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3. 能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用操作、归纳得出数量结论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共4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会应用“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学难点】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三角尺、圆规、直尺等。

学生:三角尺、圆规、直尺。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为了庆祝国庆节,老师要求同学们回家制作三角形彩旗(如图),那么,老师应提供多少个数据,能保证同学们制作出来的三角形彩旗全等呢?一定要知道所有的边长和所有的角度吗?(二)探索新知1.师生互动,探究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师问1:什么叫全等三角形?学生回答: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教师问2:全等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学生回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出示课件4)教师讲解:我们如何识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我们从“条件尽可能的少”出发,逐步增加条件分类进行操作验证,希望得到我们想要的结论.教师问3:满足一个条件对应相等时,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共有几种情况呢?分别是哪些情况?学生讨论并回答:一共有两种情况,①只给一条边时;②只给一个角时.教师问4:请同学们每人画出一个边长为3cm的三角形,然后每个小组内的同学看一下画出的三角形全等吗?学生作图并且比较后回答:不全等.教师问5:请同学们每人画出一个45°的三角形,然后每个小组内的同学看一下画出的三角形全等吗?学生作图并且比较后回答:不全等.结论:只有一条边或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出示课件6)教师问6:如果满足两个条件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归纳,给出的两个条件可能是:一边一内角、两内角、两边.教师请同学们分别按下列条件做一做.①三角形两条边分别为3cm,4cm.三角形②三角形的一条边为4cm,一内角为30°,.③三角形两内角分别为30°和45°教师问7:同学根据①画出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学生作出图形并且组内识别后回答: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出示课件8)教师问8:同学根据②画出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学生做出图形并且组内识别后回答:一条边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出示课件9)教师问9:同学根据③画出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学生做出图形并且组内识别后回答: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出示课件10)教师分析并归纳结论:只满足两个条件画出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1)一个条件①一角;②一边;两个条件①两角;②两边;③一边一角.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的三角形一定全等.教师问10: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会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学生思考后师生归纳:有四种可能,即三角、三边、两边一角、两角一边分别相等.教师问11: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30°,60° ,90° 它们一定全等吗?学生作出图形并且组内识别后回答: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出示课件13)教师问12: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分别为3cm、4cm、6cm .它们一定全等吗?(出示课件14)教师演示作法,学生按要求尺规作图,动手操作,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这两个三角形相等.教师问13:任意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分别相等.它们一定全等吗?我们进行下边的操作:做一做: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教师演示作法:(1)画B′C′=BC;(2)分别以B',C'为圆心,线段AB,AC长为半径画圆,两弧相交于点A';(3)连接线段A'B', A 'C'.(出示课件15)学生按要求尺规作图,动手操作,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总结:(出示课件16)“边边边”判定方法文字语言: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几何语言:在△ABC和△ DEF中,{AB=DE,BC=EF,CA=FD,∴△ABC ≌△ DEF(SSS).例1:如图,有一个三角形钢架,AB =AC ,AD 是连接点A 与BC 中点D 的支架.求证:(1)△ABD ≌△ACD.(2)∠BAD = ∠CAD.(出示课件17)解题思路:①先找隐含条件:公共边AD ;②再找现有条件:AB=AC③最后找准备条件:D 是BC 的中点→BD=CD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出示课件18)证明:(1)∵ D 是BC 中点,∴ BD =DC.在△ABD 与△ACD 中,{AB =AC (已知)BD =CD (已证)AD =AD (公共边) ∴ △ABD ≌ △ACD ( SSS ).(2)由(1)得△ABD≌△ACD ,∴ ∠BAD= ∠CAD.(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9)证明的书写步骤:①准备条件:证全等时要用的条件要先证好;②指明范围:写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③摆齐根据:摆出三个条件用大括号括起来;:④写出结论:写出全等结论.例2:已知:如图,AB=AC,AD=AE,BD=CE.求证:∠BAC=∠DAE. (出示课件21)分析:要证∠BAC=∠DAE,而这两个角所在三角形显然不全等,我们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质将它转化为证∠BAD=∠CAE;由已知的三组相等线段可证明△ABD≌△AC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AD=∠CAE.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出示课件22)证明:在△ABD和△ ACE中,AB=AC,AD=AE,BD=CE,∴ △ ABD≌ △ ACE(SSS),∴∠BAD=∠CAE.∴∠BAD+∠DAC=∠CAE+∠DAC,即∠BAC=∠DAE.例3: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已知:∠AOB.求作:∠A′O′B′=∠AOB.(出示课件24)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出示课件25)作法:(1)以点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 于点C,D;(2)画一条射线O′A′,以点O′为圆心,OC 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3)以点C′为圆心,CD 长为半径画弧,与第(2)步中所画的弧交于点D′;(4)过点D′画射线O′B′,则∠A′O′B′=∠AOB.(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8-34)1. 如图,D,F是线段BC上的两点,AB=EC,AF=ED,要使△ABF≌△ECD ,还需要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个条件即可).2.如图,AB=CD,AD=BC, 则下列结论:①△ABC≌△CDB;②△ABC≌△CDA;③△ABD ≌△CDB;④ BA∥DC.正确的个数是( )A .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3. 已知:如图,AB=AE,AC=AD,BD=CE,求证:△ABC ≌△AED.4. 已知:∠AOB.求作:∠A'O'B',使∠A'O′B'=∠AOB,(1)如图1,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C,D;(2)如图2,画一条射线O′A′,以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点C′;(3)以点C′为圆心,CD长为半径画弧,与第2步中所画的弧交于点D′;(4)过点D′画射线O′B',则∠A'O'B'=∠AOB.根据以上作图步骤,请你证明∠A'O'B′=∠AOB.5. 如图,AD=BC,AC=BD.求证:∠C=∠D .(提示: 连结AB)6. 如图,AB =AC ,BD =CD ,BH =CH ,图中有几组全 等的三角形?它们全等的条件是什么?参考答案:1. BF=CD2.C3. 证明:∵BD=CE,∴BD -CD=CE -CD .∴BC=ED .在△ABC 和△ADE 中,AC=AD (已知),AB=AE (已知),BC=ED (已证),∴△ABC≌△AED(SSS ).4. 证明:由作法得OD=OC=O′D′=O′C′,CD=C′D′,在△OCD 和△O′C′D′中D COAB∴△OCD≌△O′C′D′(SSS),∴∠COD=∠C′O′D′,即∠A'O'B′=∠AOB.5. 证明:连接AB两点,在△ABD和△BAC中,AD=BC,BD=AC,AB=BA,∴△ABD≌△BAC(SSS)∴∠D=∠C.6.解:(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1.本节课学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数目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边边边)2.利用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12.2)教材37页到39页的相关内容。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及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证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应用“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边边边”判定全等三角形的过程,解决简单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难点: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学会综合分析法.教具准备一块形状如图1所示的硬纸片,直尺,圆规.图1 图2教学方法采用“操作──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形成直观形象.教学过程一、设疑求解,操作感知【教师活动】(出示教具)问题提出: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损坏后,只剩下如图2所示的残片,•你对图中的残片作哪些测量,就可以割取符合规格的三角形玻璃,与同伴交流.【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方法如下:可以将图1•的玻璃碎片放在一块纸板上,然后用直尺和铅笔或水笔画出一块完整的三角形.如图2,•剪下模板就可去割玻璃了.【理论认知】如果△ABC≌△A′B′C′,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之,如果△ABC与△A′B′C′满足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即AB=A′B′,BC=B′C′,CA=C′A′,∠A=∠A′,∠B=∠B′,∠C=∠C′.这六个条件,就能保证△ABC≌△A′B′C′,从刚才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只要两个三角形三条边对应相等,就可以保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作图验证】(用直尺和圆规)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出的△A′B′C′剪下来,放在△ABC上,它们能完全重合吗?(即全等吗)【学生活动】拿出直尺和圆规按上面的要求作图,并验证.(如教材图12.2-2所示)画一个△A′B′C′,使A′B′=AB,A′C′=AC,B′C′=BC.1.画线段取B′C′=BC;2.分别以B′、C′为圆心,线段AB、AC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A′;3.连接线段A′B′、A′C′.【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引入课题:“上述的生活实例和尺规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学生活动】在思考、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下面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1)判定方法: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2)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评析】通过学生全过程的画图、观察、比较、交流等,逐步探索出最后的结论──边边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同时增强了数学体验.二、范例点击,应用所学【例1】如教材图12.2─3所示,△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的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教师板书)【教师活动】分析例1,要证明△ABD≌△ACD,可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对应相等.证明:∵D是BC的中点,∴BD=CD.在△ABD和△ACD中,AB=AC,AD=AD,BD=CD,∴△ABD≌△ACD(SSS).【评析】符号“∵”表示“因为”,“∴”表示“所以”;从例1可以看出,•证明是由题设(已知)出发,经过一步步的推理,最后推出结论(求证)正确的过程.书写中注意对应顶点要写在对应位置上,哪个三角形先写,哪个三角形的边就先写.三、实践应用,合作学习【问题思考】已知AC=FE,BC=DE,点A、D、B、F在直线上,AD=FB(如图所示),要用“边边边”证明△ABC≌△FDE 除了已知中的AC=FE,BC=DE以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巡视、引导学生,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后,再发言:“还应该有AB=FD,只要AD=FB两边都加上DB即可得到AB=FD.”【教学形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1、教材P37练习1,2.2、如图所示,AB=DF,AC=DE,BE=CF,BC与EF相等吗?•你能找到一对全等三角形吗?说明你的理由.(BC=EF,△ABC≌△DFE)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什么?2.正确地判断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利用全等三角形处理问题的基础,你是怎样掌握判断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3.“边边边”判定法告诉我们什么呢?•(答:只要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度确定了,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确定了,这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领会“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过程,学会解决简单的推理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情推理能力,感悟三角形全等的应用价值.重点与难点重点:会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难点:应用结合法的格式表达问题.教具准备投影仪、直尺、圆规.教学方法采用“操作──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操作分析【动手画图】【投影】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学生活动】动手用直尺、圆规画图.已知:∠AOB.求作:∠A1O1B1,使∠A1O1B1=∠AOB.【作法】(1)作射线O1A1;(2)以点O为圆心,以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交OB于点D;(3)以点O1为圆心,以OC长为半径画弧,交O1A1于点C1;(4)以点C1为圆心,以CD•长为半径画弧,交前面的弧于点D1;(5)过点D1作射线O1B1,∠A1O1B1就是所求的角.【导入课题】教师叙述:请同学们连接CD、C1D1,回忆作图过程,分析△COD和△C1O1D1•中相等的条件.【学生活动】与同伴交流,发现下面的相等量:OD=O1D1,OC=O1C1,∠COD=∠C1O1D1,△COD≌△C1O1D1.归纳出规律: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评析】通过让学生回忆基本作图,在作图过程中体会相等的条件,在直观的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获得新知,使学生的知识承上启下,开拓思维,发展探究新知的能力.【媒体使用】投影显示作法.【教学形式】操作感知,互动交流,形成共识.二、范例点击,应用新知【例2】如教材图12.2-6所示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侧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显示例2,分析:如果能够证明△ABC≌△DEC,就可以得出AB=DE.在△ABC和△DEC中,CA=CD,CB=CE,如果能得出∠1=∠2,△ABC和△DEC•就全等了.证明:在△ABC和△DEC中,AC=DC,∠1=∠2,BC=CE,∴△ABC≌△DEC(SAS),∴AB=DE.想一想:∠1=∠2的依据是什么?(对顶角相等)AB=DE的依据是什么?(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学生活动】参与教师的讲例之中,领悟“边角边”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学会分析推理和规范书写.【媒体使用】投影显示例2.【教学形式】教师讲例,学生接受式学习但要积极参与.【评析】证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问题,常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三、辨析理解,正确掌握【问题探究】(投影显示)我们知道,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由“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教师活动】拿出教具进行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问题的本质.操作教具:把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棍的一端用螺钉铰合在一起,•使长木棍的另一端与射线BC的端点B重合,适当调整好长木棍与射线BC所成的角后,固定住长木棍,把短木棍摆起来(教材图12.2-7),出现一个现象:△ABC与△ABD满足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但△ABC与△ABD不全等.这说明,•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学生活动】观察教师操作教具、发现问题、辨析理解,动手用直尺和圆规实验一次,做法如下:(如图所示)(1)画∠ABT;(2)以A为圆心,以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BT于C、C′;(3)连接AC,AC′,△ABC与△ABC′不全等.【形成共识】“边边角”不能作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形式】观察、操作、感知,互动交流.四、课堂总结,发展潜能1.请你叙述“边角边”定理.2.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思路是:首先分析条件,•观察已经具备了什么条件,然后以已具备的条件为基础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来确定还需要证明哪些边或角对应相等,再设法证明这些边和角相等.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课时)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AAS)及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证明.教学目标⑴理解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ASA)及其推论(AAS);⑵会运用ASA(A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⑶进一步学会运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角相等的思想方法.重点与难点1.重点:应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2.难点:学会综合法解决几何推理问题.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直尺、圆规.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教学法”在情境问题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巩固学习【知识回顾】(投影显示)情境思考:1.小菁做了一个如图1所示的风筝,其中∠EDH=∠FDH,ED=FD,•将上述条件注在图中,不用测量就能知道EH=FH吗?与同伴交流.图1 图2[答案:能,因为根据“SAS”,可以得到△EDH≌△FDH,从而得出EH=FH]2.如图2,AB=AD,AC=AE,能添上一个条件证明△ABC≌△ADE吗?[答案:BC=•DE(SSS)或∠BAC=∠DAE(SAS)].3.如果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一定会全等吗?试举例说明.【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和提问.【学生活动】通过情境思考,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学会正确选择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小组交流,踊跃发言.【教学形式】用问题牵引,辨析、巩固已学知识,在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激发求知欲.二、实践操作,导入课题【动手动脑】(投影显示)问题探究: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出一个△A′B′C′,使A′B′=AB,∠A′=∠A,∠B′=∠B(即使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把画出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感知问题的规律,画图如下:D CBAE画一个△A ′B ′C ′,使A ′B ′=AB ,∠A ′=∠A ,∠B ′=∠B. 1. 画A ′B ′=AB ;2. 在A ′B ′的同旁画∠DA ′B ′= ∠A ,∠EB ′A ′=∠B ,A ′D ,B ′E 相交于点C ′.探究规律: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 【知识铺垫】教材图12.2─8中,∠A ′=∠A ,∠B ′=∠B ,那么∠C=∠A ′C ′B•′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 ′C ′B•′=180°-∠A ′-∠B ′,∠C=180°-∠A-∠B.又∵∠A=∠A ′,∠B=∠B ′,∴∠C=∠A ′C ′B•′.【教师提问】在△ABC 和△DEF 中,∠A=∠D ,∠B=∠E ,BC=EF (教材图12.2—10),△ABC 与 △DEF 全等吗?【学生活动】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ASA ”证出△ABC ≌△DEF ,并且归纳如下: • •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AAS ). 三、范例点击,应用所学【例3】如教材图12.2─9,D 在AB 上,E 在AC 上,AB=AC ,∠B=∠C ,求证:AD=AE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例3.•关键是寻找到和已知条件有关的△ACD•和△ABE ,再证它们全等,从而得出AD=AE .证明:在△ACD 与△ABE 中, ∠A=∠A, AC=AB, ∠C=∠B, ∴△ACD ≌△ABE (ASA ), ∴AD=AE.【学生活动】参与教师分析,领会推理方法. 【媒体使用】投影显示例3. 【教学形式】师生互动.【教师提问】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学生活动】与同伴交流,得到有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拿出三角板进行说明,如图,下面这块三角形的内外边形成的△ABC和△A′B•′C′中,∠A=∠A′,∠B=∠B′,∠C=∠C′,但它们不全等.(形状相同,大小不等).四、课堂总结,发展潜能1.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几种方法?如何正确选择和应用这些方法?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用来证明哪些问题?举例说明.3.你在本节课的探究过程中,有什么感想?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探究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操作、比较中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并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过程,掌握数学方法,提高合情推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几何推理意识,激发学生求知欲,感悟几何思维的内涵.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利用“斜边、直角边”来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难点:培养有条理的思考能力,正确使用“综合法”表达.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直尺、圆规.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领会知识.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迁移拓展【问题探究】如图是两个直角三角形,除了直角相等的条件,还要满足几个条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才能全等?【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探究”,组织学生讨论.【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发表意见:“由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知,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满足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或两直角边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就全等了.”【媒体使用】投影显示“问题探究”.【教学形式】分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情境导入】如图所示.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工作人员想知道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但每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1)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2)如果他只带了一个卷尺,能完成这个任务吗?工作人员测量了每个三角形没有被遮住的直角边和斜边,发现它们分别对应相等,于是他就肯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你相信他的结论吗?【思路点拨】(1)学生可以回答去量斜边和一个锐角,或直角边和一个锐角,•但对问题(2)学生难以回答.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工作人员提出的办法及结论进行思考,并验证它们的方法,从而展开对直角三角形特殊条件的探索.【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验证.【学生活动】思考问题,探究原理.做一做如教材图12.2─11:任意画出一个Rt△ABC,使∠C=90°,再画一个Rt△A′B′C′,使B′C′=BC,A′B′=AB,把画好的Rt△A′B′C′剪下,放到Rt△ABC上,•它们全等吗?【学生活动】画图分析,寻找规律.如下:规律: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画一个Rt△A′B′C′,使B′C′=BC,A′B′=AB.1.画∠MC′N=90°。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一课时)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一课时)

数$。
SSS判定定理的证明
第十步
根据三角形的性质,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 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即$angle A+angle B=angle C$。
第十一步
根据三角形的性质,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与它 相邻的两个外角之差的一半,即$angle A=frac{1}{2}(angle B+angle C)$。
第三步,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我们知道$BC = AC$。
ASA判定定理和AAS判定定理的应用
应用一
当已知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和一 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时,我们可 以使用ASA或AAS判定定理来判 断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应用二
当已知两个三角形有一个角、一 边和另一角的对边分别相等时, 我们可以使用ASA或AAS判定定 理来判断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一课时)
目录 Contents
• 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概念 • 三角形全等的SSS判定 • 三角形全等的SAS判定 • 三角形全等的ASA判定和AAS判定 • 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情况
01
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概念
三角形全等的定义
01
三角形全等是指两个三角形能够 完全重合,即它们的形状和大小 都相同。
实例二
在平面几何中,我们经常需要证明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利用SAS判定定理,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证明两个三角形 是全等的。例如,已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其中AB=DE,BC=EF,并且角A=角D,角B=角E。根据SAS判 定定理,我们可以证明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是全等的。
04
三角形全等的ASA判定和 AAS判定
ASA判定定理和AAS判定定理的证明
第三步,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我们知道$BC = AC$。 AAS判定定理证明

全等三角形判定条件(六种)

全等三角形判定条件(六种)

全等三角形判定条件(六种)
①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④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⑤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
三角形全等。

出现两等边三角形、两等腰直角三角形通常用SAS证全等;等腰直角
三角形常见辅助线添法--连结直角顶点和斜边中点;两直角三角形证全等
常用方法:SAS,AAS,HL;出现等腰直角三角形或正方形可能用到K型全等。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PPT教学课件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PPT教学课件
就是AB的长.为什么? ∵ △ABC≌△EDC(AAS)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实用课件 (PPT优 秀课件 )
∴DE=AB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实用课件 (PPT优 秀课件 )
补充练习
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请说明理由.
(1)
△ADC≌△ABC(ASA)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实用课件 (PPT优 秀课件 )
探究新知
规律: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 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 或“AAS”).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实用课件 (PPT优 秀课件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实用课件 (PPT优 秀课件 )
探究新知
例:如下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
AB=AC,∠B=∠C.求证:AD=AE.
激情,这是鼓满船帆的风.风有时会把 船帆吹断;但没有风,帆船就不能航 行.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实用课件 (PPT优 秀课件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实用课件 (PPT优 秀课件 )
角角边 (AAS)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实用课件 (PPT优 秀课件 )
随堂练习
1.如图,AB⊥BC,AD ⊥ DC,垂足分别为B,D, ∠1= ∠2.求证: AB=AD.
证明: ∵ AB⊥BC,AD ⊥ DC ∴ ∠ B=∠D=90 ° 在△ABC和△ADC中,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实用课件 (PPT优 秀课件 )
补充练习
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请说明理由.
29°
29°
(2)
△AEC与△BCD不一定全等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实用课件 (PPT优 秀课件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实用课件 (PPT优 秀课件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2)
全等三角形
一、全等三角形
1.什么是全等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经过 哪些变化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 它的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 高线分别相等。
练习
6:如图,已知,AB∥DE,AB=DE,AF=DC。请问图中有那几对全
等三角形?请任选一对给予证明。
E
答: △ABC≌△DEF
A
F
B
证明:∵ AB∥DE
∴ ∠A=∠D
C
D
∵ AF=DC ∴ AF+FC=DC+FC
∴ AC=DF
在△ABC和△DEF中
AC=DF
∠A=∠D
AB=DE
∴ △ABC≌△DEF (SAS)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BM是△ABC的角平分线,点P
在BM上,
A
ND
M
PF
∴PD=PE
B
E
C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同理,PE=PF.
∴PD=PE=PF.
即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3.如图,已知△ABC的外角∠CBD和∠BCE的平 分线相交于点F,
求证:点F在∠DAE的平分线上.
证明:过点F作FG⊥AE于G,
E
证明:
A
∵ △ABC和△ECD都是等边三角形
∴ AC=BC DC=EC
∠BCA=∠DCE=60°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课时)八年级上册人教版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课时)八年级上册人教版

B ′ =AB, ∠A ′ =∠A, ∠B ′ =∠B (即使两角和它们的夹
边对应相等).把画好的△A ′ B ′ C ′剪下,放到△ABC上,它
们全等吗?
C
A
B
探究新知
C
E
D
C′
A
B
A′
B′
作法:
(1)画A'B'=AB;
(2)在A'B'的同旁画∠DA'B '=∠A,∠EB'A '=∠B,
A'D,B'E相交于点C'.
链接中考
1.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CD与BE相交于 O点,已知AB=AC,现添加以下的哪个条件仍不能判定 △ABE≌△ACD( D ) A.∠B=∠C B.AD=AE C.BD=CE D.BE=CD
解析:∵AB=AC,∠A为公共角, 如添加∠B=∠C,利用ASA即可证明△ABE≌△ACD;
想一想 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探究新知
“角边角”判定方法
文字语言:
有两角和它们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
“角边角”或“ASA”).
A
几何语言:
在△ABC和△A′ B′ C′中,
∠A=∠A′ (已知),
AB=A′ B′ (已知),
∠B=∠B′ (已知),
∴ △ABC≌△ A′ B′ C′ (ASA).
同理 ∠F=180°-∠D-∠E.
又 ∠A=∠D,∠B= ∠E,
∴ ∠C=∠F. 在△ABC和△DEF中,
∠B=∠E, BC=EF, ∠C=∠F.
∴△ABC≌△DEF(ASA ).
探究新知
例2 如图,已知:在△ABC中,∠BAC=90°,AB=AC,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5种)例题+练习(全面)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5种)例题+练习(全面)

教学内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目标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5种)1 边角边(重点)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注:必须是两边及其夹角,不能是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原因:如图:在∆ABC和∆ABD中,∠A=∠A,AB=AB,BC=BD,显然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 例1 如图,AC=AD,∠CAB=∠DAB,求证:∆ACB≌∆ADB.例2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C=∠DCB,AB=DC,AE=DF求证:BF=CE.例3.(1)如图①,根据“SAS”,如果BD=CE, = ,那么即可判定△BDC≌△CEB;(2) 如图②,已知BC=EC,∠BCE=ACD,要使△ABC≌△DEC,则应添加的一个条件为例4.如图,已知AD=AE,∠1=∠2,BD=CE,则有△ABD≌,理由是;△ABE≌,理由是.例5.如图,在△ABC和△DEF中,如果AB=DE,BC=EF,只要找出∠ =∠或∥,就可得到△ABC≌△DEF.例6.如图,已知AB∥DE,AB=DE,BF=CE,求证:△ABC≌△DEF.例7.如图,点B在线段AD上,BC∥DE,AB=ED,BC=DB.求证:∠A=∠E例8.如图,点E,F在BC上,BE=CF,AB=DC,∠B=∠C.求证:∠A=∠D.2.角边角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例1.如图,在△ABC中,点D是BC的中点,作射线AD,线段AD及其延长线上分别取点E,F,连接CE,BF.添加一个条件,使得△BDF≌△CDE,你添加的条件是:.(不添加辅助线)例2.如图,已知AD平分∠BAC,且∠ABD=∠ACD,则由“AAS”可直接判定△≌△.例3.如图,在Rt△ABC中,∠ACB=90°,BC=2cm,CD⊥AB,在AC上取一点E,使EC=BC,过点E作EF⊥AC交CD的延长线于点F,若EF=5cm,那么AE= cm.例4.如图,AD∥BC,∠ABC的角平分线BP与∠BAD的角平分线AP相交于点P,作PE⊥AB于点E.若PE=2,则两平行线AD与BC间的距离为.例5.如图,已知EC=AC,∠BCE=∠DCA,∠A=∠E.求证:BC=DC.例6.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点 (不与B,C重合),F,E分别是AD及其延长线上的点,CF∥BE.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BDE≌△CDF (不再添加其他线段,不再标注或使用其他字母),并给出证明.(1) 你添加的条件是:;(2) 证明:例7.如图,A在DE上,F在AB上,且BC=DC,∠1=∠2=∠3,则DE的长等于 ( ) A.DC B.BCC.AB D.AE+AC【基础训练】1.如图,已知AB=DC,∠ABC=∠DCB,则有△ABC≌_______,理由是_______;且有∠ACB=_______,AC=_______.2.如图,已知AD=AE,∠1=∠2,BD=CE,则有△ABD≌_______,理由是_______;△ABF≌_______,理由是_______.3.如图,在△ABC和△BAD中,因为AB=BA,∠ABC=∠BAD,_______=_______,根据“SAS”可以得到△ABC≌△BAD.4.如图,要用“SAS”证△ABC≌△ADE,若AB=AD,AC=AE,则还需条件( ).A.∠B=∠D B∠C=∠EC.∠1=∠2 D.∠3=∠45.如图,OA=OB,OC=OD,∠O=50°,∠D=35°,则∠AEC等于( ).A.60°B.50°C.45°D.30°6.如图,如果AE=CF,AD∥BC,AD=CB,那么△ADF和ACBE全等吗?请说明理由.7.如图,已知AD与BC相交于点O,∠CAB=∠DBA,AC=BD.求证:(1)∠C=∠D;(2)△AOC≌△BOD.8.如图,△ACD和△B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BCE=90°,AE交DC于F,BD分别交CE、AE于点G、H.试猜测线段AE和BD的位置和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9.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求证:∠DBC=∠DCB.10.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B边上的一点,以CD为边作等边三角形CDE,使点E、A在直线DC的同侧,连接AE.求证:AE∥BC.A BC DEF角角边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 例1、如图,在△ABC 中,∠ABC =45°,H 是高AD 和高BE 的交点,试说明BH =AC .例2、如图,∠ACB=90°,AC=BC ,BE ⊥CE ,AD ⊥CE 于D ,AD=2.5cm ,DE=1.7cm . 求BE 的长.例3、如图, 在△ABC 中, AC ⊥BC, CE ⊥AB 于E, AF 平分∠CAB 交CE 于点F, 过F 作FD ∥BC 交AB 于点D. 求证:AC =AD.例4、如图, 在ABC中, ∠A=90°, BD平分B, DE⊥BC于E, 且BE=EC,(1)求∠ABC与∠C的度数;(2)求证:BC=2AB.边边边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B,AD=CD.你能说明∠C=∠A吗? 试一试.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C=DC,E为AC上的一动点(不与A重合),在E移动过程中.BE和DE是否相等? 若相等,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相等,请说明理由.例3.如图,AB=CD ,AE=CF ,BO=DO ,EO=FO .求证:OC=OA .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

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教案

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教案

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概念,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三角形全等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证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全等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SSS(三边全等)、SAS(两边及夹角全等)、ASA(两角及夹边全等)、AAS(两角及非夹边全等)。

3.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的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 教学难点:三角形全等证明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

2. 通过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工具,直观展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过程。

3.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五、教学安排:1. 第1课时:介绍三角形全等的定义及判定条件。

2. 第2课时:讲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3. 第3课时: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及案例分析。

4. 第4课时: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5. 第5课时:总结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引入三角形全等的新课。

2. 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明确全等三角形的特征。

3. 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分别讲解SSS、SAS、ASA、AAS 四种判定条件,并通过实例演示判定过程。

4. 讲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全等证明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三角形全等证明方法的理解程度,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交流,用规范的书写完成 证明过程.
五、小结与作业 1.师生小结: (1)“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2)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注意使用公共边和公共 角. 2.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2第3,4题.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掌握运用“边角边”判定两个 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通 过学生之间的质疑讨论,发现此定理中角必为夹角,从而 得出“边角边”的判定方法.不仅学习了知识,也训练了 思维能力,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掌握的也好,但要强 调书写的格式的规范,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在证明角形全等来解决.
解:(1)AC⊥CE.理由:由SAS证△ABC≌△CDE,∴∠ACB=∠E, ∵ED⊥CD,∴∠ECD+∠E=90°,∴∠ACB+∠ECD=90°, ∴∠ACE=90°,即AC⊥CE
(2)成立.以图②为例,理由如下:由SAS证△ABC1≌C2DE, ∴∠AC1B=∠E,∵ED⊥BD,∴∠EC2D+∠E=90°,∴∠EC2D+ ∠AC1B=90°,∴∠C2MC1=90°,即AC1⊥C2E
易误与“SSA”混淆导致出错.
AB=AD,
∴△BAC≌△DAE(SAS),∴BC=DE
10.在△ABC和△A′B′C′中:①AB=A′B′;②BC=B′C′;③AC=A′C′;
④∠A=∠A′;⑤∠B=∠B′.则下列条件中,不能保证△ABC≌△A′B′C′的是
()
D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11.如图,AD⊥BC,垂足为D,且BD=DC,延长BA至点E,若∠B= 48°,则∠CAE=__9_6_°.
∴DM=DN
15.如图,A,F,C,D四点在同一直线上,AF=DC,AB∥DE,且 AB=DE,求证:(1)△ABC≌△DEF;(2)∠CBF=∠FEC.

2.5 第5课时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2.5 第5课时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AB=AC, BH=CH, AH=AH,
BH=CH, BD=CD, DH=DH,
△ABD≌△ACD(SSS)
A
△ABH≌△ACH(SSS) B
△BDH≌△CDH(SSS)
D HC
课堂小结
三角形全等的“SSS”判定:三 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三边分别相等 的两个三角形
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 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 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了.
课后作业
见《名师学案》本课时练习
A
E

D
= ×× =
B D FC
=
=
O
B
×C
2.如图,AB=CD,AD=BC, 则下列结论:
①△ABC≌△CDB;②△ABC≌△CDA;③△ABD
≌△CDB;④BA∥DC. 正确的个数是
( C)
A .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如图,桥梁的斜拉钢索是三角形的结构,主要是
为了
(C )
2.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固定门框
ABCD,使其不变形,这种做法的根据是(D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C.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A D.三角形的稳定性
E
D
F
B
C
当堂练习
1.如图,D、F是线段BC上的两点,AB=CE,AF=DE,
要使△ABF≌△ECD,还需要条件 BF=CD(答__案_不唯一. )
你能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了三角形 稳定性的例子吗?
讨论
观察上面这些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这些物体都用到了三角形,为什么呢?
这说明三角形有它所独有的性质,是什 么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三角形的特性.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课时 用两角一边判定三角形全等教学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课时 用两角一边判定三角形全等教学

∠A=∠D, BC=EF,
B
C
D
∠B=∠E,
∴△ABC≌△DEF(ASA).
E
F
你是1不2/13是/2021这样证明的,错在哪里?
第八页,共三十八页。
新课讲解( jiǎngjiě)
典例分析
例 2 如图,在△ABC和△DEF中,∠A=∠D,∠B=∠E,BC=EF. 求证(qiúzhèng):△ABC≌△DEF.
如果两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和一条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两 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思考 “ASA”和“AAS”之间有什么(shén me)关系?
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过程中,“ASA”和“AAS”两个判定 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2/13/2021你能总结一下“ASA”和“AAS”的区别与联系吗?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练一练 如图,AB⊥BC,AD⊥DC,垂足(chuí zú)分别为点B,点D,∠1=∠2.
求证:AB=AD.
A
分析:图中的两个三角形有公共边AC,有一对
12
角相等可以(kěyǐ)选择“SAS”或者“ASA”.根据题
意,有AB⊥BC,AD⊥DC,则构成
∠ABC=∠ADC=90°.可以(kěyǐ)选择“ASA”,需
∵∠1=∠2,∴ ∠AEB=∠ADC. 在△AEB和△ADC中, ∠A=∠A
D
E
1
2
∠AEB=∠ADC, B
BE=CD,
∴△AEB≌△ADC(AAS). ∴AB=AC.
12/13/2021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新课讲解( jiǎngjiě)
思考 有两个角和一条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shì fǒu)一定全等?
两点C,D,使得BC=CD.再画出BF的垂线DE,使得E与A,C在一条直线(zhíxiàn)上,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45°
30°
45°
给出两个条件时(已知两边)
如果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4cm,6cm 时
4cm 4cm
6cm
给出三个条件时,有几种情形:
已知两边一角
两边夹角对应相等
两边一角 对应相等
(边角边) 两边一对角对应相等
(边边角)
给出三个条件时,有几种情形:
已知两角一边
两角夹边对应相等
两角一边 对应相等
只给一条m
只给一个条件(一条边或一个角)
只给一个角时 如:
45°
45°
45°
给出两个条件时(一边及一角)
如果三角形的一条边为3cm,一个内角为30°
30° 3cm
30° 3cm
30° 3cm
给出两个条件时(已知两角)
如果三角形两个内角分别为30°,45°时
30° 45°
A
D
B
C
E
F
已知: △ABC≌ △DEF 找出其中相等的边和角
△ABC≌ △DEF
AB=DE,BC=EF,CA=FD ∠ A= ∠ D, ∠ B= ∠ E, ∠ C= ∠ F
反之,判别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哪些条件?
对于全等三角形,从它的边ˎ角来看,我们知道: 若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三个角都分别对应相等,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互相重合,即全等。
现在要探索的是,能否减少一些条件,找到更为 简便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显然,由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如果两个 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另一个角必然也相等。这 样,若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ˎ两个角分别对应相 等,则这两个三角形仍然全等。
能否再减少一些条件?对两个三角形来说,六个元素(三条 边ˎ三个角)中至少要有几个元素分别对应相等,这两个三 角形才全等呢?
全等三角形:三组边相等,三对角相等
寻求判别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一组边相等
一个条件 一对角相等
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一边一角相等
两个条件 两对角相等
两组边相等
两边一角
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两边和它的夹角
两边和它一边的对角
三个条件
两角一边 两角和它的夹边
边边边
两角和一角的对边
角角角
只给一个条件(一条边或一个角)
(角边角) 两角一对边对应相等
(角角边)
给出三个条件时,有几种情形:
已知三边
三边对应相等(边边边)
已知三角
三角对应相等(角角角)
用一张长方形纸片剪一个直角三角形 怎样才能使全班同学剪下的全等三角形全等?
(1)任意剪一个直角三角形。它们全等吗? (2)重新剪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全班同学剪 下来的三角形都全等,说说你的办法。 (3)剪出直角三角形,验证并得出结论。
•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你还有疑问吗? •将你的疑问说出来与你的 同学和老师一起探讨!
再见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做一做
如图,以直线l为对称轴,画出ΔABC的 A l D
对称图形,并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ˎ对
应边和对应角。
B F
E C
若已知∠A=60°,∠B=80°相信你一定可以求出的 各个角的大小: ∠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