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应考能力提升(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新人教版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新人教版

1.(2018·全国新课标卷Ⅰ)《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 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 载。这反映出,《墨子》(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解析:材料中只是提及《墨子》中关于一些数学和物理知识的记载,并未体现出 其他学派的思想主张,A项错误;古代中国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B项错 误;《墨子》中的科学知识是对当时社会生产的研究和总结,包含了劳动人民智 慧的结晶,C项正确;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 的旨趣,D项错误。 答案:C
2.孟子和荀子
(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
(2)主张
政治思想
民本思想
人性论
孟子
“ 仁政 ”
“民贵君轻” “性本善”
“君舟民水”,
“仁义”“王道”,
荀子
强调用礼乐来规
以德服人
范人的行为
“性本恶”
(3)影响: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 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2)道家思想 ①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 其没落、消极的情绪,说明老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②战国时期,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消极思想。道家的消极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不 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
(3)墨家思想: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反映了战国时期 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经济实力增强,要求平等、反对战争的愿望。在当时的 社会条件下,墨家的主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法家思想:战国时期,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提出“中央集权”“法治”思 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符 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受到统治者 的欢迎和推崇。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发展
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观念,为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思想基 础。同时,儒家思想所强调的“仁爱”、“礼义廉耻”等观念,也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道德 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对后世封建王朝统治思想的启示
尽管后世封建王朝在统治思想上有所调整和发展,但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仍然得以传承和 发扬。例如,宋明理学就是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进一步强调了“天理”、 “人欲”等观念,对后世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选择题
A.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C. 孔子主张维护西周的礼乐制度
B.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 D.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因材施教”
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研究中心,但鲁国自始至终是弱国。楚国一直重视发展 军事和农业,并以“筚路蓝缕”的精神与北方诸强争雄。最终,楚国把兼并战争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 地步,先后灭掉它国四十余。
答案解析
C. 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奴隶社 会的瓦解时期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
D. 正确。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 会的形成时期。
答案解析
• 非选择题解析 •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现象。在这个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不断进行
兼并战争。同时,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封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此外,各国纷纷 进行改革或变法,以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在这个背景下,思想文化领域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 (2)楚国的兼并战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和国家的统一。其次,它扩大 了疆域,开发了边远地区,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此外,楚国的兼并战争也为后世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是废除其他思想学派,只推崇儒家学说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的实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秩序。同时,它也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主流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7:“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7:“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

【主干梳理】“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条件1、春秋战国时期剧烈的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经济:铁器和牛耕普遍使用,农耕经济迅速发展,土地私有制出现,井田制瓦解;3、政治: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国家分裂,诸侯争霸;4、文化:各国纷纷网络人才,学术环境宽松活泼;原先处于社会底层的士人阶层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重用;私学兴起使“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大批人才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对社会问题发表见解。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社会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2.孔子的思想(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克己复礼”和“德治”。

(2)哲学思想: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3)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儒学的“六经”。

3.孟子的思想(1)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提出道德规范有仁、义、礼、智四种。

(2)提倡“仁政”的学说及“民贵君轻”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4.荀子的思想(1)天人观:强调“天行有常”,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2)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三、其他主要学派学派代表主要内容历史影响道家老子道是世界的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庄子天道、自然无为、“齐物”法家李悝尽地力之教;严刑峻法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汉代以来,独立的法家学派逐商鞅废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奖励耕战、废井田制,加强中央集权韩非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事异则备变”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墨家墨子“兼相爱、交相利”;提出非攻、尚贤、节用等主张;对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大汉代以来,墨家学派逐渐湮没失传四、“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1、“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活跃了思想、传播了文化,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突破+史论互证+高考研习)“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突破+史论互证+高考研习)“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返回(fǎnhuí)导航页 第十一页,共46页。
结束(jiéshù)放映
5、整体(zhěngtǐ)图示——汉代董仲舒新儒学
返回(fǎnhuí)导航页 第十二页,共46页。
结束(jiéshù)放映
合作探究(tànjiū)•史论互证
问题一、诸子百家(zhū zǐ bǎi jiā)思
想学 代表
派 人物
成为显学
确立正
统地位
返回导航页 第十七页,共46页。
结束放映
问题三、董仲舒新儒学呈现出的新特点及对中国历 史发展(fāzhǎn)产生的深远影响
1.董仲舒新儒学呈现出的新特点 (1)从思想内涵(nèihán)看,融儒学、阴阳学、黄
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兼采百家。
(2)核心是“天人感应”说,强调王权的合理合法 性。
返回(fǎnhuí)导航页 第七页,共46页。
结束(jiéshù)放映
考点二:“罢黜百家,独尊(dú zūn)儒术”
1、史链接——汉武帝加强(jiāqiáng)中央集权的措
内容 链接点
政治
设中朝加强君权、颁行“推恩 令”解决王国问题
经济 文化
盐、铁官营、重农抑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初经济恢复,但内有王国问题,外有匈奴侵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形势的需要,儒学正统地位(dìwèi)得以确立 。
第一页,共46页。
温馨提示: 请点击(diǎn jī)相关栏目。
自主探究(tànjiū) · 考 点突破
合作探究(tànjiū) · 史论互 证
开放课堂 ·高考研习
第二页,共46页。
自主(zìzhǔ)探究•考点突破 考点(kǎo diǎn)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新人教版

(1)政治:①“__仁__义____”和 整。战国后期,儒学成
荀子
“王道”,以德服人; 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
②“君舟民水”
大宗
(2)伦理:提出“人之性恶”
核心考点突破
考题研析演练
【构图解史】 孔子的思想体系
核心考点突破
考题研析演练
【误区防错】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在我们提倡的 “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孟子的思想对缓和阶级 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孟子的“仁 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而是维护 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2)史料二体现了孟子的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史料 说明孟子主张让农民得到土地,无夺农时,轻徭薄赋,减轻刑 罚。
(3)史料三反映了荀子的民本思想。 史料表明荀子主张人 民是国家兴亡的关键,得百姓,兴天下的观点。
核心考点突破
考题研析演练
综合上述三则史料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说明孔子等儒家 治国理念的的积极性与保守性?
核心考点突破
考题研析演练
【教材补遗】 周孔之道 周公,名旦,姬姓,亦称叔旦,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 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先驱,被后世尊为“元圣”。相传 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最崇 敬的古代圣人。孔子以周公事业的继任者自居,终其一生都致 力于恢复“周礼”,主张“克己复礼”。自春秋以来,周公被 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人们常以周孔并称,故有“自汉 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的说法。
模块三
文化发展历程
高考总复习 ·历史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及科技文化
高考总复习 ·历史
通 史 时 序
线索1 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30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解析)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30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解析)

考点训练30 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题组一基础小题]1.(2019·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期中)易中天曾经说道:“这(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

”材料中“争”的核心问题是( )A.争夺政治统治的权力B.寻求社会稳定发展的途径C.争夺学术霸主的地位D.探寻国家实现统一的途径答案 B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秩序遭到破坏,诸子百家代表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要求纷纷著书立说,他们以结束战乱,恢复社会秩序为己任,提出各自的治国主张,故选B项。

A、C、D三项不是核心问题,均排除。

2.(2019·湖南师大附中期中)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主张:“信奉者应抛弃志向,避开荣誉和责任;理想的臣民应有粗大的骨骼、强壮的肌肉和空空如也的脑袋;而理想的统治者则是‘清心寡欲地治理人民’。

”这一学派应该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答案 C解析根据“粗大的骨骼、强壮的肌肉和空空如也的脑袋”“清心寡欲地治理人民”可知体现了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主张,故C项正确。

材料与儒家、法家和墨家思想不符,故排除A、B、D三项。

3.(2018·湖南岳阳适应性训练)孔子说“学而优则仕”,而他的弟子曾参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表明儒家( ) A.强调学养与修养并重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C.以“仁”为思想核心D.注重追求功名的官本位思想答案 B解析材料“学而优则仕”体现儒家认为学习好并有余力的人应当做官、为百姓服务,“士不可以不弘毅……不亦远乎?”体现了儒家把践行仁义道德作为毕生的宏愿,故B项正确。

材料未强调学养的重要性,A项排除;材料不能体现以“仁”为思想核心,C项排除;材料强调士应当为社会服务,而非官本位,D项排除。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高考目标定位】【基础知识梳理】一.“百家争鸣”(一)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级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

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背景1.经济上,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逐步瓦解,奴隶制经济崩溃。

而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

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树立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3.阶级关系上,“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三)诸子百家1.概念:指在社会上形成的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2.主要流派和代表:(四)历史地位和意义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2.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3.儒家思想就是在“百家争鸣”中吸收、融合各家之长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4.“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之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整合+要点探究+高考透析)12.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整合+要点探究+高考透析)12.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单元主题概述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命题透析 课时跟踪训练
第三模块 文化史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人教版历史
单元主题概述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命题透析 课时跟踪训练
单元主题概述
人教版历史
单元主题概述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命题透析 课时跟踪训练
人教版历史
单元主题概述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命题透析 课时跟踪训练
(2)加强君权:宣扬“_君__权__神__授___”,提出了“天人合一”和 “天人感应”学说。 (3)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3.推广 (1)政治:地方政府定期选出孝子、廉吏到中央任官,儒 学成为政府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 (2)教育 ①教科书:规定儒家“五经”为官方教科书,教育被儒家 垄断。 ②中央:兴办_太__学__,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人教版历史
单元主题概述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命题透析 课时跟踪训练
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及其演变
人教版历史
单元主题概述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命题透析 课时跟踪训练
早期儒学的形成
时期 代表
主张
地位和影响
(1)政治:①思想核心是
“_仁___”,即爱人;②“
德政”,即强调统治者“ 儒家学派创始
人教版历史
单元主题概述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命题透析 课时跟踪训练
要点史实探究
人教版历史
单元主题概述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命题透析 课时跟踪训练
要点一 诸子百家的思想 【史料】 孔子仁学产生在早期宗法制崩溃、氏族统治体 系彻底瓦解时期,它无疑带有那个时代氏族贵族深重烙 印。……自原始巫史文化(礼仪)崩溃以后,孔子是提出 这种新的模式的第一人。尽管不一定自觉意识到,但建 立在血缘基础上,以“人情味”(社会性)的亲子之爱为辐 射核心扩展为对外的人道主义和对内的理想人格,它确 乎构成了一个具有实践性格而不待外求的心理模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背景。 (1)汉初的黄老“无为”思想无法适应加强中央集权 的需要。 (2)儒家学说的自我调整。 2.理论: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1)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阴__阳___家_、道 家(黄老之学)以及法___家_思想而形成。
(2)主要内容。 ①“春秋大一统”和“_罢__黜__百__家__,独尊儒术”(针对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天人合一”和“天__人__感__应___”(限制皇权),宣扬 “_君__权__神__授__”(神化皇权)。 ③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_三__纲__五__常__”)。 3.实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政治:_儒__学__作为朝廷选官的考察标准(体现在察举 制上)。
(3)宋、明时期,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发展为“理学”, 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使儒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4)明末清初,思想家批判地发展了儒家思想,使中 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第 24 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 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最新考纲
命题角度
备考分析
1.2018·全国卷Ⅰ,24:从《墨子》中
孟子 想。
伦理思想:主张人性本善说
政治思想:施政礼法并施;提出“君舟民水”思想。
荀子 伦理思想:主张“性恶论”。
哲学思想: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思想
(2)道家。
代表
主要思想
哲学思想:“__道__”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辩证法思想:事物的矛盾对立与转化。 老子
政治思想:倡导“无__为__而__治__”,向往小国寡
子祭天、祭祖现象出发,考查对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的理 解 5.2011·课标卷,24:从董仲舒对

2020版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模块3第24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20版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模块3第24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考点1|异彩纷呈——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百家争鸣1.背景流派众多,著书立说,提出不同治国济世主张;各派别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3.实质“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4.评价(意义)(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3)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

各派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二、儒家思想1.孔子(前551-前479年)1.代表人物(1)老子(生卒不详,约前571-前471年)①思想核心:“道”是世界的最高原则。

②“齐物”:就是万物齐一,认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宇宙间一切事物,如生死寿夭,是非得失,物我有无,都应当同等看待。

③“逍遥”:就是对事物采取一种旁观、超然的态度。

主张用超越功利的方法去追求精神自由,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④社会观: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社会不公。

⑤顺应自然:认为天与人“不相胜”,人对自然状态的破坏,无利而有害。

因此,人必须顺应自然。

⑥哲学:相对主义是庄子哲学的主要特点。

2.影响(1)道家思想能指导我们调适现代化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之保持协调与和谐。

(2)道家的政治思想与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相通之处。

(3)道家的处世方法及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在现代具有现实意义。

(4)道家思想能指导现代人实现自我心理的调适,以促进现代人心理健康的发展。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一轮复习:必修三 第34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doc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一轮复习:必修三 第34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doc

[考纲要求]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第34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原因(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3)阶级关系上:士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2.流派:主要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流派。

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4.影响(1)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大变革。

(2)文化: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特别提示]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与当时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及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密切相关,即社会制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图示总结] 孔子的主要思想及相互关系[辨析比较]1.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孟子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而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三、其他思想流派 1.道家(1)春秋时期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都在不停地运动。

(2)战国时期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法家:韩非子(1)地位: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2)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

3.墨家:墨子(1)主张: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2)地位: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

[辨析比较]2.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二者的范围不同,儒家的仁爱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仍然讲究阶级性;墨家的“兼爱”具有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含解析)人民版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含解析)人民版

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正统地位确立,成为以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发展到更具理论化和思辨化的理学阶段,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

明清之际,一些进步思想家对儒学的批判继承,使儒学出现了活跃的局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24讲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轻巧识记——1.孔子的主要思想及相互关系2.“百家争鸣”儒学成为正统,1.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

由此可见,儒家思想( )A.对天人关系有所研究B.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C.注重于现实政治诉求D.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解析:选C 材料中将道家、墨家、儒家进行比较,儒家不信鬼神,讲人道,主张运用伦理道德维持社会秩序,主张积极入世、注重与现实政治的联系,故C项正确。

2.《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中写道:“老子认为统治者必须‘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努力克制自己的欲望,切忌过分压榨人民。

他一再告诫统治者‘祸莫大于不知足’,否则就会‘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这体现出老子的治国思想是( )A.小国寡民B.仁政、节欲C.兼爱、节用D.无为而治解析:选D 材料反映的是老子要求统治者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要过分压榨人民,主张“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D项正确。

3.战国时期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甚至像齐伐燕这样的重大决策,也向孟子征求意见。

后因彼此政见不合,孟子要离开齐国,齐宣王还尽量挽留他。

这反映出( ) A.齐国学术氛围日渐宽松B.孟子的思想在齐国受排斥C.儒学无法迎合社会需要D.士阶层的社会地位凸显解析:选D 材料反映出战国时期齐国的政治氛围的宽松,故A项错误;材料“彼此政见不合”是孟子离开齐国的原因,与受排斥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反映出儒家思想仍然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故C项错误;材料“向孟子问政”“尽量挽留”,反映出当时士阶层在政治上的活跃,社会地位凸显,故D项正确。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第34课时“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第34课时“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
-3-
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汉代
宋明时期 明末清初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
儒学吸收
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汉武帝采纳 佛、道思 思想家
各种思想流派纷纷 董仲舒的建 想,发展为 批判发
提出治国济世的主 议,“罢黜百 “理学”,更 展儒家
整体 张,出现了“百家争 家,独尊儒 加理论化 思想,使
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 道”;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提出 “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 的行为
创立儒家学派;首创私 人讲学,打破贵族垄断 文化教育的局面;被尊 称为“至圣”
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 要代表,使儒学体系更 完善,更适应社会的需 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 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 然大宗
-9-
-14-
主题一
主题二
真题溯源 (2018海南单科,21)材料 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 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孔子 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 不敬。”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 则仕”,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 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做 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第34课时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5-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8-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二、主要流派
1.早期儒学
人物 主 张
贡献和地位
核心思想是“仁”;强调统治者要 孔子 “以德治民”;主张“克己复礼”;提出
“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导与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考点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解

【导与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考点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解

第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考点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1.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德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发展解析:A 孔子、墨子、孟子生活在春秋战国这一变革时期,他们的思想均体现了要求建立和谐社会、缓和社会矛盾的主张,共同的社会背景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局面。

B项有违史实。

C、D两项包含在A项之中。

2.(2012江苏模拟)“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

这一学派是( )A.墨家B.儒家C.法家D.道家解析:B 材料体现了民本思想,这和关注民生、注重社会和谐的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3.(2012惠州模拟)一位先秦思想家这样评论两位政治人物: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的国君。

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诈谋的国君。

这位思想家秉承的理念是( )A.克己复礼B.兼爱非攻C.无为而治D.以法治国解析:A 材料大意是齐桓公的行为维系了传统的等级秩序,其行为合乎礼,而晋文公僭越礼制,是个诈谋的国君,体现了孔子要求的“克己复礼”思想。

4.(2013海淀期中)有学者指出,诸子学说不仅在内容上差别明显,而且在流传的地域上也有不同。

比如道家在楚国兴盛,①在鲁国兴盛,②在三晋与秦国兴盛。

①②对应的学术派别是( )A.儒家、墨家B.法家、兵家C.儒家、法家D.墨家、法家解析:C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成长于三晋大地,法家思想后来成为秦始皇治理国家的理论武器,故答案为C。

5.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

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

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4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3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4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3

第24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018·高考全国卷Ⅰ,T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知识定位】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子》·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以《墨子》中关于科技成就的记载为切入点,考查传统文化和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的相关内容。

涉及的历史核心素养主要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方面,具体解读如下:华,故排除A项;《墨子》并非古代中国科技方面的专著,它只是记载了一些具体的科技成就,谈不上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排除B项;墨家学派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故《墨子》并不能体现贵族阶层的旨趣,排除D项;古代中国的科技属于应用性科学,是对生产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项正确。

【答案】 C(2016·高考全国卷Ⅰ,T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知识定位】儒家思想的渊源【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两方面,具体解读如下:学注重历史传统,并不“迷信”孔子个人,“五经”也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的,故C项正确,A项错误。

汉代儒学并没有背离孔子的儒学思想,而是强调寻根溯源,B项错误。

儒学并没有因秦始皇焚书而断绝,它于西汉时重新兴起,故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018·高考全国卷Ⅰ,T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知识定位】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子》·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以《墨子》中关于科技成就的记载为切入点,考查传统文化和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的相关内容。

涉及的历史核心素养主要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方面,具体解读如下:华,故排除A项;《墨子》并非古代中国科技方面的专著,它只是记载了一些具体的科技成就,谈不上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排除B项;墨家学派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故《墨子》并不能体现贵族阶层的旨趣,排除D项;古代中国的科技属于应用性科学,是对生产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项正确。

【答案】 C(2016·高考全国卷Ⅰ,T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知识定位】儒家思想的渊源【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两方面,具体解读如下:学注重历史传统,并不“迷信”孔子个人,“五经”也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的,故C项正确,A项错误。

汉代儒学并没有背离孔子的儒学思想,而是强调寻根溯源,B项错误。

儒学并没有因秦始皇焚书而断绝,它于西汉时重新兴起,故D项错误。

【答案】 C■练真题———————————————————1.(2015·高考全国卷Ⅱ)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解析:选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材料准确理解儒家的主张。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要求统治者对待百姓要实行仁政,不可过度威逼百姓,以达到巩固统治秩序的目的,材料反映了儒家的这一政治理想,C项符合题意;儒家思想在汉代经过改造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所以A项错误;儒家主张逐步改良政治,B项错误;儒学以维护等级秩序为目标,D项错误。

2.(2014·高考全国卷Ⅱ)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解析:选D。

题目以古代法律制度具体条文作为材料,以这种变化的原因作为考查点。

秦朝在法家思想指导下实行严密的法律制度,不注重亲情伦理与上下尊卑,汉代儒学独尊后,亲情伦理与上下尊卑越来越受到重视,表明了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3.(2017·高考海南卷)“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解析:选A。

材料强调通过格物致知达到“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进而“国治而后天下平”,治理好国家。

A项强调“身正”,即统治者自我端正品行,才能“不令而行”,治理好国家,与材料说法最接近,故A项正确;B项呼吁人们以仁爱之心处理各种关系,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C项强调做善事要从点滴做起,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D项体现出忧君爱民思想,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

4.(2016·高考海南卷)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解析:选A。

“浩然之气”是一种个人的品质,并由此成为民族品德,故A项正确;孟子的儒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进而推动了民族品德的形成,与“个人独特性格”不符,故B项错误;孟子的学说是在继承孔子学说的基础之上形成的,通过个人品德的修养来更好的维护社会秩序,故C项错误;修养“浩然之气”的主要目的是完善个人品德,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与反抗暴政不符,故D项错误。

■练模拟———————————————————1.(2019·汕头模拟)孔子说,君子在与他人保持和谐友善的同时还能坚持独立思想而不苟同于人,小人习惯于附和苟同别人的观点,但内心深处却并不友善。

后世儒者经常以此诫勉君臣,这体现出儒学( )A.具有调节政治关系的功能B.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C.倡导与人为善、社会和谐D.重视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解析:选A。

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儒学具有调节政治关系的功能,故A项正确;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倡导与人为善、社会和谐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儒家并没有提倡思想自由,而是主张人要有独立思想,故D 项错误。

2.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所以“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

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

荀子认为“制礼义”的目的是( )A.消灭人的欲望B.维护社会稳定C.满足物质需求D.调节社会纷争解析:选B。

荀子主张应当调和人的欲望和物质需求,以达到社会稳定,荀子主张克制欲望,故A项错误;荀子主张调和人的欲望物质需求,促进社会稳定,故B项正确,C项错误;荀子认为社会纷争是由人过度的欲望引发的,应当“制礼义”,维持社会稳定,故D项错误。

3.(2019·河北衡水金卷)据施树民《贾谊为何不受重用》一文载:文景之时,官场出现各级官吏消极苟安,渎职怠工,“见人之有细过,专掩覆盖之”。

……虽文帝多次下诏“劝课农桑”,实际并未得到认真执行。

甚至在官场出现“廉吏释官而归为邑笑,居官行奸而富为贤吏”的怪现象。

材料旨在说明( )A.统治者对农业重视不够B.黄老政治存在消极影响C.社会奢靡之风开始盛行D.封建统治危机已经出现解析:选B。

据材料“虽文帝多次下诏‘劝课农桑’”可得A项说法有误,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文景之时吏治腐败,这主要是因为汉初实行黄老政治,故B项正确;据材料可得官场出现贪污腐败的现象,不能说明整个社会奢靡之风开始盛行,故C项错误;官场黄老之学不能满足统治的需要,急需“有为”思想,不能说明封建统治危机已经出现,故D项错误。

4.(2019·泉州高三质检)《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

”该材料( )A.体现了道家“无为”的治国理念B.体现了儒学的民本思想C.强调了孔孟儒学的“仁爱”思想D.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解析:选D。

材料内容未体现道家“无为”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君臣、夫妇、父子的关系,未体现儒学的民本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三纲,未强调“仁爱”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君为臣纲、夫为妇纲、父为子纲,反映了“三纲”的人伦观念,故D项正确。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陈红映在《先秦诸子起源新探》中说,先秦学术思想发展的途径,大致是由国家官吏掌握的学术思想,经过畴人(精通天文历法的学者)、缙绅的传诵与集结而成六经,再传而为私人百家。

据此可知作者认为( )A.诸子百家同根同源B.儒学思想深刻影响了百家思想C.诸子百家相互融合D.古代思想都有学术下移的规律解析:选A。

据材料“再传而为私人百家”可知,作者认为诸子百家同根同源,故A项正确;材料“由国家官吏掌握的学术思想,经过畴人(精通天文历法的学者)、缙绅的传诵与集结而成六经,再传而为私人百家”并不能反映儒学与百家思想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由国家官吏掌握的学术思想,经过畴人(精通天文历法的学者)、缙绅的传诵与集结而成六经,再传而为私人百家”并没有反映出百家思想之间的相互关系,故C项错误;D项“都有”过于绝对,材料“先秦学术思想发展”不能代表古代所有时期的学术状况,故D项错误。

2.(2019·华中师大附中高三押题考试)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

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

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 ) A.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B.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C.构建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D.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解析:选D。

“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中的“朋友有信”无法体现“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君主集权已成趋势,但先秦儒学并未得到统治者的重视,统治者用法家思想加强了集权,故B项错误;“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可见先秦的儒学没有构建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故C项错误;从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到孟子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五伦”再到汉代的“三纲”均把君臣父子关系作为必然的关系,即把家庭国家关系结合在一起,故D项正确。

3. (2019·临沂模拟)钱穆先生在《孔子与论语》中说,儒家论人生,主张节欲寡欲以至于无欲;但绝不许人寡情、绝情乃至于无情。

这表明儒家思想( )A.主张建立礼乐制度B.深受宗法制的影响C.认同情感的积极性D.提倡人文理性精神解析:选B。

根据题干信息,儒家要求人应该讲情义,主张建立礼乐制度是要求人应该遵守等级秩序,故A项错误;宗法制讲究血缘亲情,故B项正确;儒家要求人们认同情感的存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情感的作用,故C项错误;人文理性精神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和人的作用,故D项错误。

4.(2019·河南高三质检)孟子对孔子的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发:天命为性,性赖于心,“心弗取不出”,这就必然归结到“教使然”。

这体现出孟子主张( )A.重视教化B.心由性生C.心外无物D.人性本善解析: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