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师用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ppt
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秦统一的原因(背景)
(1)客观:
①历史潮流(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战乱、百姓渴望统一)
②秦国实力最强(商鞅变法)
(2)主观: 秦始皇嬴政的雄才伟略、正确决策 (远交近攻策略)
-
2、秦统一的意义 课本P7
1.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 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 3. 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
代专制王朝沿用
P6上1
-
北至长城
西
思考:假设你是
到 陇
人口达2000万
东 到
嬴政,统一中国 后,面对广阔的 领土,你会采取
西
东 了哪些政治制度
海 来加强统治,巩
固统一?
南到南海
-
思考:假设你是嬴政,统一中国后,面对广阔的领土,
你会采取了哪些政治制度来加强统治,巩固统一?
⒈建立皇帝制度:权力高度集中
政治:⒉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⒊建立地方机构:推行郡县制 ⒋制定选拔、考核官吏制度 ⒌颁布严苛的秦律
经济: 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车同轨
思想文化:焚书坑儒、书同文
军事:
秦长城
-
⒈ 建立皇帝制度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伏羲、神农、燧人
-
黄帝、颛顼zhuān xū 、 帝喾(kù),、唐尧、虞舜
P7特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皇权至上
-
⒊ 建立地方机构:推行郡县制
练习册P6-6
❖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 (因为)有候王。赖宗庙,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诸 侯),是树兵也,而求其宁 息,岂不难哉!”
废分封, 置郡县!
-
请思考: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何不同?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件(共23张PPT)
郡县制
秦朝从中央到 地方金字塔型官 僚机构示意图
4.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
选拔资格: ①家中有一定财产; ②会书写、懂法律;③年龄在17岁
以上。 考察制度:
①中央派员进行监督、视察;②官员自报政绩。
5.法律制度
秦法律 1、特征:细密、严苛。 2、实质: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工具。 3、指导思想: 轻罪重罚
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 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我国疆域的初步奠定;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③秦的暴政使人民处境不断恶化。(不利影响) 2、对后世的影响: 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 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②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行 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 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③封建专制的强化使人民的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激化, 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秦商鞅变法成 效最大
封 建 经 济 的 发 展
战国 各国掀起自上 而下变法运动
秦朝能兼并六国,完成统 一的原因有哪些?
秦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春秋五霸
齐桓公与管仲 (拓片) (山东嘉祥武梁祠)
晋文公
商鞅
商鞅(约前390—前338) 战国时卫国人,初为魏相公 叔痤家臣,后入秦,被秦孝 公任左庶长,实行变法,重
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 绝对服从中央,在辖区只有行政 权,没有拥有土地权。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 统一
1、都是为了巩固统治。2、都是古代重要地方行政制度。 3、都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以有候王。赖宗庙,天 下初定,又复立国,是 树兵也,而求其宁息, 岂不难哉!”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皇帝制、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等重要概念;了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和影响;正确认识中央集权制是封建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搜集历史上有关秦朝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资料,进行初步的归纳和分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历史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通过对秦始皇的功过评价,学会客观地、全面地评价、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提高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
阅读法、讨论法。
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
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方法: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原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时间、空间,抓住有关的内在联系;注意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代属性、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解决问题,联系史实,客观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及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作用,逐步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注意研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学法指导:正确分析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要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了解古代皇帝制度的创立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根本条件和重要特征,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要掌握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郡县制建立的史实;要能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要认识到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要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
历史: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课件10] (岳麓版必修一)
被告
(点拨:此题实际上涉及秦始皇的功过。注意史论 结合) 秦始皇的辩词:我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以前那种割 据混战的局面;我北逐匈奴,南平百越,开拓了 疆域;我颁布了秦律;我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 车轨、统一了文字;我修筑长城,和驰道,开通灵 渠;这些都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祖国疆 域,巩固国家统一。我是千古一帝。 孟姜女的辩词:你大兴土木,营建阿房宫、骊山 陵墓,劳民伤财;你赋役繁重,要我们将收获物的 2∕3交给你;你把残酷的刑法强加在我们头上, 让我们没有活路;你是一个暴君。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前提:统一大帝国的出现。 2、中央集权制度
(1)构成: (2)原因: (3)评价: 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 朝制度的基础。 ②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 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 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
北至长城
西 到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东 到 东 海
南到南海
情景感悟一: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归纳秦朝时期皇 帝制度的特点。
材料一:“天下之 事无小大,皆决于 上”。“丞相诸大 臣皆守成事,倚办 于上”。
黄帝、
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伏羲、神农、燧人
帝喾、唐尧、虞舜
材料二:“朕为始 皇帝。后世以计数,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传之无穷。”
情境感悟二:
哎,国家越大, 朝事越多,寡 人就是不吃不 喝不眠不休, 一个人也难以 处理好,是该 想个办法来减 轻寡人的负担 了!!! 假如你是嬴政,你 会如何做呢? 中央设三公九卿 地方置郡县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
1.对秦朝的影响:
积极: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巩固国家 统一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消极:皇帝的专制权力过大,容易形成暴政, 激化阶级矛盾。
2.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千载犹行秦法政”(毛泽东) ①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 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②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 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影 响此后2000多年。
【知识梳理一】
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一)统一的政治背景 1.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 ①周王室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兼并争霸战争不断,大量诸侯国被吞并。 2.战国:大国国君改号称“王”,各国进行政治、 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强大。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
⑴结合材料分析皇帝制度的特点及本质是什么? 特点:①皇权至上②皇位世袭③皇帝独尊 本质:君主专制。
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 “政月”,这是因为古代的 皇帝都要在一年的第一个月 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 决定一年的政事。到了秦朝, 由于秦始皇一月出生,取名 “赢政”,就把“政月”改 为“正月”。“正月”的 “正” 不再读政而读作“征” 了。 而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 于是把楚地改为“荆”。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经济:分散的自然经济(农耕经济)的发展。 (3)思想(理论):韩非子为首的法家思想 (4)地理:中国地域辽阔 (5)历史根源:秦始皇从春秋战国诸侯割据中总结历史 教训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6)前提: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知识梳理二】(一)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内容
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1、皇帝制度:(特点?) 2 中央:三公九卿制(分工及职能?关系?作用?) 3、地方:郡县制(目的?内容?特点?作用?) 4、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教案
秦王嬴政自称“皇帝”,并将国家的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一人之手。
(2)其次是“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皇帝称号建立后,嬴政规定自己死后帝位传给子孙,妄想皇位永远由他的后裔承袭下去,他自称“始皇帝”。历史上称之为“秦始皇”。“始”——秦始皇希望自己皇帝的宝座传给子孙后代,源源不绝。
2)中央政府的特点: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三)废分封,置郡县(5组)
1.秦朝的地方管理体制——郡县制
1)郡县制的推行
2)郡县制的内容
2.秦朝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为维持各级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行和带好地发挥应有效能,秦帝国还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课堂探究:各小组分工协作、展开讨论评价,最后教师总结。用时约20分钟)
1、概括中央集权制度特征和的内容。(皇帝制度、中央政府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法律制度)
2、比较分析分封制和郡县制。(主要从推行时期、内容、特点和影响入手)
3、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结合课本最后一段分析,最后引出下一节课内容)
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教学难点:
1、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
2、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1、小组探究协作
2、讲述法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复习巩固引入:引导学生回答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重点分析分封制的弊端(导致分裂割据,不利于国家统一,形成春秋战国诸侯混战的局面)。教师指出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最后秦王嬴政依托秦国坚实国力施展雄才大略完成了历史的统一。(利用幻灯教师打出秦王嬴政的历史图片)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4.教学资源: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纪录片、图片、地图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推荐课外阅读资料,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秦朝历史。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构成及其特点,以及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2.难点: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原因及其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影响,以及评价秦朝统一政策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自主探究秦朝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责任感,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4.通过学习秦朝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培养他们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在高中的历史课程中,学生对古代中国的历史已有一定的基础了解,但对秦朝统一及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过程、影响和意义可能仍处于较为模糊的状态。学生在此前的学习中,对历史的认知多停留在表面,对于深入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尚需培养和提高。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容易受到现代观念的影响,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可能存在片面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5.观看一部与秦朝历史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大秦帝国》等,并撰写一篇观后感,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要涉及秦朝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持书写工整、清晰。
2.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内容准确,无知识性错误。
高考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
第2讲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背景1.原有的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诸侯争霸。
2.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二、中央集权制的内容1.皇帝制度(1)皇权至上:秦王嬴政改称“皇帝”,总揽国家的司法、立法、行政、军事等大权。
(2)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3)皇帝独尊: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任何人对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讳。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1)内容三公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九卿诸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2)作用: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手中。
教材补缺秦朝的内史秦代内史是由国都咸阳附近的县组成的一个行政区的长官,掌管京师之地,相当于京兆尹。
该行政区是朝廷直辖,辖地约为今关中平原和商洛地区,治所设在咸阳。
内史位同九卿,可以参与朝政。
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1)设置: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2)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用人制度: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5.法律制度:秦帝国制定十分细密、严苛的法律。
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1.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2.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图示构史早期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关系考点一“家天下”的秦朝中央官制1.官僚政治西周宗法分封制下“官”以贵族血统世袭,秦以后的“官”则是皇帝任免,俸禄来自国家税收,形成了完善的官僚政治体系。
官僚制度有严格的职务分工,职权分明,有职则有权,离职则无权,当官实际上成为一种职业,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产物,韩非子主张“主卖官爵,臣卖智力”,官僚政治体系还包括管理官僚、选拔官僚的制度,官僚履行职责、执行政务的制度。
教案-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案.doc
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学习实际,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在授课中坚持基础性、时代性,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在注重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的基础上,教师起到引领作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新课程理念和生本教育理念。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点。
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
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
评价秦朝中央集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在师生问题探究过程屮,学习从史料屮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学习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
学习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两千多年來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在当时是进步的,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认识秦朝统一的重大作用,自觉维护祖国统一。
【教学重难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及特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与弊。
难点:正确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设置情景、设疑引思及自主学习的模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手段:自制的教学课件:PPT【教学课时】一课时【知识链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并不完全等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主要是指最高统治者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利,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主要指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是紧密结合的。
第2课 大一统与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里 里典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时代 西周
分封制
郡县制
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社会
建立基 础
血缘关系
按地域划分
官吏权 在分封制下,受封者的爵位 利 和领地都是世袭的
与中央 的关系
作用
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
虽拓展了周朝的疆域,但易 发展成为割据势力
郡、县长官都是由中央任免,可以随 时撤换和调动,官位概不世袭,官吏 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3)有利于大型工程和水利建设的兴修;有利于多 民族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千秋功过,你我评说
明朝思想家李贽:“始皇出世,李斯相之, 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 议”。
以此为中心写一篇不低于200字 的历史小论文,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 认识。
秦
兼
并
六
国
秦 咸阳
辽东 全长一万多华里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赞王。成赖郡宗县庙制,天
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北至长城
西
到
东
陇 人口达2000万 到
西
东
海
南到南海
皇帝
建
立 地
中央机构
三公九卿
方 机
郡 郡守、郡丞、郡尉
构
: 置
县 县令、县丞、县尉
郡 县
乡 三老、啬夫、游徼
临洮
金 皇帝
字
塔 形
中央机构
三公九卿
郡 郡守、郡丞、郡尉
地 县 县令、县丞、县尉 方 机 乡 三老、啬夫、游徼 构
里 里典
2、中央集权:
国家结构形式,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教师用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选择题:
1.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文中的“始皇”为“制六合”而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 ) A设三公九卿加强皇权 B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颁布细密严苛的律法 D.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属于中等题。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统治,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故选B。
其余三项与材料无关。
2.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有一段关于秦朝的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解析】B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秦朝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理解及其历史作用的分析归纳能力。
[解析]本题材料强调的是秦朝做法的影响,即秦王朝舍弃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的功效泽被后世的事实。
实行郡县制是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A项与材料无关。
C项是材料的表层意思,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
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最主要不同之处在于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免调动、不得世袭,而材料没有表达这一层面的意思,故D项错误。
3.一个时代的政治文明与同时代的思想文化密切相关,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智者学派的产生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B.儒家思想的独尊导致了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
C.罗马法的发展完善与罗马疆域的扩展相关联
D.明末反封建民主思想折射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B[解析】封建大一统局面在秦朝时已出现,而儒家思想的独尊局面则出现在汉武帝时期。
4.(2010课标全国,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解析]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从而考查考生从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首先要清楚材料中的“封建”实指西周“分封制”。
从材料信息看,柳宗元对秦代实行郡县制大加赞赏,认为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这主要是因为在郡县制下,地方官员由皇帝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实现了皇帝和地方官员共同治理天下,即所谓的“公天下”,故D的说法最符合题意。
[答案] D
[易错分析] 易错选A。
中央集权制度下,“公天下”非指老百姓的天下,而是指皇帝
和大臣共治天下。
5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些官员
A.定期朝觐皇帝 B.监督监察百官 C.负责地方行政 D.拥有世袭权
[提示】注意郡县制下官员的职责与分封制下诸侯权利的差异。
[答案] C
6.(2010安徽文综,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的相关知识,属于最佳型选择题。
A项表述虽然符合柳宗元的原意,但不能全面概括所有材料的完整意思,故不是最佳选项,可以排除。
B项表述也有道理,但也未点明柳宗元的核心意图,故也可排除。
柳宗元的本质意图是强调郡县制对加强中央集权的巨大作用,C项为最佳答案。
D项本身表述虽然正确,但在材料中并不能明确体现出来,即不符合题意要求,故D项也可排除。
[答案] C
7.《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大小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 ) A.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 B_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答案:C解析:鼎是王权的象征,楚庄王敢观兵于周郊、问鼎大小轻重,说明他有取而代之的野心,反映了王权衰落,进而反映了周初的分封制走向了瓦解。
8.《容斋随笔》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
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
独秦不然……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重用外来人才是秦国实现统一的原因之一 B.秦国对人才的待遇高于其他六国C.战国时各国间人才不能自由流动 D.秦国和其他国不同,只任用外来人才9.“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常其事”(《申子·大体篇》)。
这实质上反映了
A.君主专制集权 B.君臣共理国政 C.君权兼并相权 D.君臣分工明确答案:A
[解析]A
二、材料解析: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秦武王始置左、右丞相,佐助君主处理国家军政要务。
赢政统一全国后,设置“三公”。
其中御史大夫职位相对低而权限重,太尉一职虚有其位而无实权。
材料二 (唐太宗语)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材料三 (明太祖语)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
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1)根据材料一,分析“三公”出现有何实质意义。
御史太夫的设置反映了什么矛盾?(2分)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唐太宗与明太祖对丞相的设置有何不同看法。
(2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明两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不同。
(5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3分)
【参考答案】
(1)“三公”的出现是对世袭制的否定。
(1分)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了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1分)
(2)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君主失策亡国。
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力于皇帝一人。
(2分)
(3)不同点:唐太宗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注意发挥宰相的参政辅政作用;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对立起来,废除丞相制度,以保证君主在中央集权政治中的绝对权威。
(5分)
(4)趋势:相权渐趋衰弱,皇权日益强化。
(1分)虽然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阻碍了新思想和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