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地探秘·江西铜鼓】与杉同寿,探奇江西首个“中国长寿之乡”铜鼓长寿密码

合集下载

长寿铜鼓养生胜地铜鼓县推进全域旅游助力赶超发展

长寿铜鼓养生胜地铜鼓县推进全域旅游助力赶超发展

休闲农业/Leisure Agriculture文图丨黄为民(铜鼓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长寿铜鼓 养生胜地铜鼓县推进全域旅游 助力赶超发展铜鼓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生态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县。

去年以来,该县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大力实施“旅游强县”战略,加快旅游服务业升级,推动县域经济赶超发展。

旅游拉长铜鼓经济发展的“短腿”旅游规划科学完善,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编制《铜鼓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和仙姑坛、尖尾峡等旅游专项规划以及上庄、西向等乡村旅游规划,形成较为完备的旅游产业规划体系;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全县共实施旅游重点项目7个;汤里温泉、尖尾峡漂流、七星岭滑雪场顺利接游;秋收起义纪念地、汤里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 级景区,大沩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 级景区;新增省级生态示范乡镇1个,省级3A 乡村旅游点3个。

旅游基础得到夯实,持续优化市场经营环境。

争取上级项目资金3200余万元,完成毛泽东化险地升级改造,新修旅游道路120公里、景区停车场3200平方米、新设旅游标识65处;成立旅游开发公司,探索旅游资产市场化运营新模式,为全县旅游产业整体发展提供了支撑平台;探索“旅游+”新模式,带动酒店、交通、娱乐等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坚持依法治旅、依法兴旅,旅游市场环境秩序优越,定期开展旅游安全指导和专项检查,旅游安全形势持续良好。

旅游推介效果明显,不断提高对外知名度美誉度。

推出“长寿铜鼓、养生福地”主题形象宣传,围绕该县旅游资源和季节特点,推出了“春赏杜鹃花”、“夏游九龙湖”、“秋赏采摘园”和“冬游滑雪场”四季旅游精品;全省群众冬季冰雪运动推广活动在七星岭滑雪场启动;邀请中央四套走遍中国栏目组拍摄《神奇翠竹》、《与杉同寿》、《铜鼓客家山味》等专题片;拍摄的首部铜鼓旅游微电影《心灵•原乡》在华东首届悠游微电影节获优秀奖,极大地推动了铜鼓旅游宣传。

· 14休闲农业/Leisure Agriculture旅游经济效益良好,综合带动作用逐渐凸显。

江西铜鼓旅游景点

江西铜鼓旅游景点

江西铜鼓旅游景点
江西铜鼓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址的旅游景点。

以下是一些值得一游的景点:
1. 铜鼓湖:是铜鼓县最大的湖泊,湖水清澈、环境优美,可以进行湖上游船和垂钓活动。

湖周围还有茂密的森林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

2. 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位于铜鼓县城中心,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的起点。

园内有纪念碑、纪念园和多个红军纪念雕塑,展示了革命历史和英雄事迹。

3. 铜鼓县博物馆:是一座展示铜鼓县优秀文化遗产和历史的博物馆,馆内收藏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包括青铜器、陶瓷、书画等。

4. 皖赣边革命纪念馆:位于铜鼓县新明乡高坪村,是一个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皖南纵队在此开展斗争的历史纪念馆。

馆内有展示馆、红军纪念塔和英雄烈士陵园等。

5. 龙山风景区:位于铜鼓县南部,是一个以山水风光为主题的旅游区。

这里有陡峭的山峰、清澈的河流和茂密的森林,同时也有一些传统的庙宇和景点。

6. 云恩寺:位于铜鼓县城北部,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建于唐朝。

寺庙内有古老的建筑群和珍贵的文物,是一处可以感受宗教文化的地方。

以上景点仅为部分,江西铜鼓还有许多其他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景点,适合游客观光和休闲度假。

江西铜鼓介绍

江西铜鼓介绍

欢迎来铜鼓做客!
田园浒村时氏宗祠建于元朝初
年,距今有700多年历史。宗 祠在明朝万历和清朝康熙、光 绪年间各有过1次大修,2018 年又重修了一次,恢复原貌。 古祠堂集木雕、砖雕、石雕等 建筑艺术于一体,具有较高的 文物和观赏价值。
汤里:大山深处的一
个古村庄,因村中有 一口热水井,古代人 们称热水为汤,里为 小村落,故此地叫汤 里。
铜鼓是绿色之城, 全县森林覆盖率高 达87.4%,居江西 省之首。境内有江 西南方红豆杉森林 公园,面积达4762 公顷,公园内有南 方红豆杉20多万株, 被誉为“南方红豆 杉之 乡”;
绵绵葛蘲,在河之浒。这大概是浒字的最早出处,它指离水稍远的岸上平地。江西铜鼓县大
塅镇的浒村,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地方,是全国小城镇试点的一个行政村,拥有秀美的自然风 光,浓厚的文化底蕴,“五古”(古祠、古樟、古街、古塔、古驿道),“四花”(春看油 菜花、夏观荷花、秋赏菊花、冬品腊梅)、是都市人们休闲娱乐的绝佳旅游胜地。
山神水秀,家乡铜鼓
全国深呼吸百佳县之一 中国长寿之乡
一 基本概况 二红色文化 三 绿色生态 四 客家风俗
铜鼓县城东边有一 巨石,色如铜,形 似鼓,击之有声, 称为“铜鼓石”, 铜鼓县名因此而得。 “潘周过化”意思 是:“江西巡抚潘 季驯和巡道周思敏 二人,派邓子龙来 此镇压李大銮农民 起义之后,铜鼓地 方才复归王化。” 它反映了当地起义 农民与明朝封建王 朝的一次浴血搏斗
汤里温泉水温72℃,日
出水量5000余吨,属于 中硫温泉,富含硫、钠、 钙、钾、铁、碳酸盐等多 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6%, 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10 万多个,年平均气温 16℃,是一个名副其实 的康养圣地。
铜鼓是客家之乡,全县70%以上为客家人,是赣西北

走进老区——江西铜鼓篇_红色铜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走进老区——江西铜鼓篇_红色铜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红色铜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铜鼓县人民政府三级调研员时水莲铜鼓之美,美在其红。

1927年,一代伟人毛泽东,在铜鼓领导和发动震惊中外的秋收起义,点燃了中国工农革命的燎原烈火。

彭德怀、滕代远、萧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曾在铜鼓转战多年,留下一串串红色足迹、一处处革命旧址、一曲曲英雄赞歌。

铜鼓之美,美在其绿。

铜鼓是一座生态环境优美的绿色山城,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南方红豆杉之乡,中国黄精之乡。

铜鼓获评省新型工业化竹产业示范基地。

以黄精、竹笋为代表的林下经济蓬勃发展,其中黄精种植面积达5万亩,“铜鼓黄精”“铜鼓宁红”声名远播。

铜鼓之美,美在其古。

铜鼓是客家人的聚集地,是赣西北唯一的纯客家县。

铜鼓的客家语言保留着古汉语的众多元素,客家山歌和灯彩特色鲜明。

客家民居、客家饮食、漫画艺术等多种文化在这里汇聚、融合、传承和创新。

铜鼓县积极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努力推动文旅市场经济复苏。

启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规划新建太阳岭景区开发项目、铜鼓里文化旅游街区和秋收起义主题文化公园项目,拓展建成万寿宫灯星台红色教育主题公园,聘请专业团队编制八大寨、七重门、成缘谷旅游发展规划。

深挖活用特色文化,深化文旅融合。

投入1000余万元,整体推进10余处革命文物保护单位提质升级,3个非遗项目入选宜春市第八批红色主题非遗项目。

大力发掘铜鼓文化元素,开发农耕、采摘、酿酒、捕鱼、相亲等特色活动,实施“铜鼓山歌、非遗表演进景区”工程。

多维立体文旅营销,激发市场活力。

设立3000万元文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旅行社、景区景点等进行带客奖补;在南昌、长沙、宜春等主要客源市场投放地铁、公交、商场灯箱旅游宣传广告;在南昌举办铜鼓全域旅游推介会,向110家重点旅行社、22家重点媒体宣传铜鼓旅游精品路线及促销奖励办法。

发展壮大研学产业,打造文旅新IP 。

充分发挥现有平台、资源优势,继续大力推进研学产业,今年,新建打造了汤里国学教育基地、梁塅劳动实践基地、公益村茶文化体验中心等5个研学目的地,新开发“秋收起义沙盘”等多个研学课程,努力“让红色教育动起来”。

【古代金属材料制品】铜鼓,传承2700多年之久的传奇

【古代金属材料制品】铜鼓,传承2700多年之久的传奇

铜鼓,传承2700多年之久的传奇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发明,它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也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

青铜发明后,立刻盛行起来,从此人类历史也就进入新的阶段——青铜时代。

中国的青铜时代,约始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历经夏、商、周3代,青铜进入极盛时期。

铜鼓是中国南方与东南亚少数民族的传统的乐器之一。

据考古资料表明,最早的铜鼓是万家坝铜鼓,发源于云南,年代约为春秋时代,至今已经有2700多年。

而在这一时期,中原的金属冶铸技术正在发生着大转变。

中原发达的冶铸技术不断地传播到欠发达的南方地区,从而促进了铜鼓朝着多样化、精美化发展,也保证了铜鼓的长盛不衰。

一、冶炼技术的发展为铜鼓铸造奠定了基础没有冶炼技术的不断发展,就不会有古代高超的青铜艺术。

冶炼技术是青铜艺术的物质载体,只有当冶炼技术发展了,才能提供比例合适的铜来制作器物。

晋曹毗《咏冶赋》中的著名诗句“冶石为器,千炉齐设”就真实描绘了我国古代冶铸生产的情景。

1、掌握了较先进的炼铜技术冶炼青铜的过程较复杂,大概是先把选好的矿石加入熔剂,再放在炼炉内,燃木炭熔炼,等火候成熟,取精炼铜液,弃去炼渣,即得初铜。

初铜仍比较粗,需再经提炼才能获得纯净的红铜。

红铜加锡、铅熔成合金,即是青铜。

我国古代最初是使用自然铜,商代早期已能用火法炼制铜锡合金的青铜。

已知商周时期的炼铜技术有氧化铜矿物还原,硫化铜矿物经死灰去硫还原、精炼和硫化铜矿物造硫再予吹炼得铜这三种方法可分别简称为“氧化矿——铜”法,“硫化矿——铜”法和“硫化矿——冰铜——铜”法。

奴隶制度瓦解后,青铜制器在社会与生活中的作用被削弱了,但没有消亡,相反在冶铁技术的影响下,青铜冶炼方法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加强了火法冶炼技术。

约在西汉以后,对于一些成分较复杂、品位较低的矿物,有了处理的办法,冶炼技术有了进一步提高。

如东汉时期就能处理品位很低的黄铜矿(CuFeS2,古代叫做鍮石)。

它的品位只有铜5%,要经过复杂的破碎冲洗砂过程,然后才能入炉炼。

铜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铜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铜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铜鼓文化是中国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始于商周时期,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以其独特的形态、丰富的内涵以及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多种原因,铜鼓文化面临着严重的保护和传承问题。

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铜鼓文化需要加强对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宣传。

铜鼓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需要被广泛宣传和传播。

通过举办专题展览、组织学术研讨会以及制作宣传片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铜鼓文化的独特之处和深远影响,从而增强社会对它的认可和关注度。

保护铜鼓文化需要加强相关遗址和遗迹的保护工作。

铜鼓文化是通过铜鼓的制作和使用而传承的,而这些制作和使用的场所往往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应加强对铜鼓制作和使用的遗址和遗迹的保护工作,确保其完整保存和继续使用。

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对相关遗址和遗迹的监管和管理,预防破坏和不当利用。

保护铜鼓文化需要加强相关技艺的传承。

铜鼓的制作和演奏技艺是铜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传承的基础。

为了保护铜鼓文化,我们需要加强对相关技艺的传承和培养。

可以通过开设专业的培训班、组织工作坊以及与相关高校合作,培养更多的师承传承人,传承相关技艺和知识。

还可以鼓励年轻人参与铜鼓文化的传承,并提供相应的奖励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保护铜鼓文化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保护和支持。

铜鼓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享有相应的法律保护权益。

相关的法律法规需要完善和落实,并且加强对铜鼓文化的保护和支持。

还需要加强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铜鼓文化的权益不受侵犯。

保护和传承铜鼓文化是一项既具有重要意义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只有加强宣传、保护遗址、传承技艺以及加强法律保护等多方面的工作措施,才能有效地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铜鼓文化继续发扬光大,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铜鼓县简介

铜鼓县简介

铜鼓县简介一、概况:全县人口14万,辖6 镇3乡4个生态公益型林场,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山区县。

铜鼓是绿色之城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7.4%,居江西省之首。

铜鼓是客家之乡,全县人口的70%为客家人,是赣西北客家人聚居中心。

铜鼓客家文化源远流长,民风民俗别具一格。

美味独特的客家饮食、古朴典雅的客家民居、崇文尚武的客家民风独具特色;甜美动听的客家山歌还被《中国民间歌曲集成》誉为最具有代表性的歌神,成为客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二、地形地貌:铜鼓属丹霞地貌,形成了万笏朝天、七重门、天柱峰、八大寨、少女之春等自然奇观。

而且,真是神奇,铜鼓的版图与我们伟大祖国版图相似,也像是一只雄鸡。

三、旅游概况:1.铜鼓有“三奇”:地名奇、历史奇、地貌奇。

2.铜鼓有“三宝”:包圆、撑酒、温泉澡铜鼓撑酒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温泉”是铜鼓的传家宝。

铜鼓有两处丰富的地热水资源---温泉,一处在温泉镇,一处在大塅镇的古桥汤里。

铜鼓的两大温泉,热情澎湃,奔流不息,是地母对铜鼓人民的无穷恩赐。

两处温泉可日供66—72℃的地热水3500吨以上,水质优良,并富含硫、钠、钙、钾、铁、碳酸盐及多种微量元素。

引泉洗浴,对保健医疗、强身健体、治疗皮肤疾患均有较好的疗效。

3.铜鼓有三张名片:红豆杉之乡、长寿之乡、竹键盘之都2010年,铜鼓全县8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46%,100多岁的老寿星并不鲜见。

因此,在2012年被评为江西首个“中国长寿之乡”。

“世界竹键盘之都”上四方红豆杉面积达6000余亩,是铜鼓县面积最大、最集中的红豆杉群落。

四、《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1.紧盯项目建设,产业升级成效初显。

一是旅游服务业有新成效。

启动全省旅游强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推出“长寿铜鼓、养生福地”旅游形象宣传;汤里景区、七星岭滑雪场、尖尾峡漂流顺利接游;秋收起义纪念地、汤里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沩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新增省级生态旅游示范乡镇1个、省级3A乡村旅游点3个,接待游客170万人次,增长2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5亿元,增长17%;电商企业(网店)达321家,实现网络销售额10.2亿元,增长42%。

中国十大长寿之乡

中国十大长寿之乡

中国十大长寿之乡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而长寿一直是中国人民追求的目标。

长寿不仅仅是指年龄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中国有许多地方以其特殊的环境和生活方式而闻名,成为中国十大长寿之乡。

本文将介绍其中一些地方,探索其长寿的秘密。

一、杭州市富阳区杭州市富阳区是中国长寿之乡之一,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天然资源被认为是长寿的关键。

该地区气候温和,空气清新,并且拥有丰富的自然食品资源。

村民们秉承着传统的饮食习惯,以健康蔬菜、谷物和鱼类为主食,这种饮食结构被认为是他们健康长寿的关键。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被誉为中国长寿之乡。

这个地方地处山区,拥有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当地人依靠传统的农业生活,他们的饮食主要是以粗粮、蔬菜和野菜为主。

此外,瑶族人还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促使当地人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延长寿命。

三、山东省平度市山东省平度市是中国十大长寿之乡之一。

这个地方依山傍海,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当地人民主要依靠渔业和农业为生,他们的饮食结构以海产品和蔬菜为主,这种饮食习惯为他们的健康和长寿做出了贡献。

此外,平度市还注重社区建设和健康教育,为当地居民提供健康养生的知识和条件,进一步促进了长寿。

四、四川省小金县四川省小金县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而闻名。

当地居民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生,他们的饮食结构以全谷物、蔬菜和豆类为主。

此外,小金县的温泉资源也被认为对长寿有益。

居民们喜欢在温泉中泡浴,这有助于舒缓身体疲劳和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身体健康。

五、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是中国著名的长寿之乡之一。

当地气候温暖湿润,自然环境优美。

居民主要以农业为生,他们的饮食结构以杂粮、蔬菜和豆类为主,这种饮食习惯被认为是长寿的秘诀之一。

此外,龙陵县还以其特色的苗族文化和传统医学而闻名,这些都有助于当地居民保持身体健康和长寿。

铜鼓研究报告

铜鼓研究报告

铜鼓研究报告引言铜鼓是一种传统的民族乐器,广泛存在于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地区。

它的制作工艺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本篇文档将深入研究铜鼓的起源、制作工艺、音色特点以及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起源与历史铜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中国夏代。

当时铜鼓被广泛用于宗教祭祀、礼仪活动以及军事行动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铜鼓逐渐演变成为一种重要的音乐乐器,成为各个民族传统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的长河中,铜鼓的制作工艺不断发展和改进。

最初,铜鼓是通过铸造铜块并在表面雕刻纹饰来制作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匠们开始采用更精细的技术,如锤击和深刻技巧,进一步提高了铜鼓的质量和美观度。

制作工艺铜鼓的制作工艺需要经过多个步骤。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铜材料,通常使用的是高纯度的黄铜。

铜材料需要熔炼、铸造成形,并采用锤击等手工操作进行整形。

接下来,需要对铜鼓进行雕刻和打磨,以增加其艺术价值和美观度。

最后,需要对铜鼓进行调音,使其音高准确,音色悦耳动听。

音色特点铜鼓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而具有独特的音色特点。

它的音色饱满而富有层次感,能够发出浑厚、悠长且深沉的声音。

铜鼓的音域广阔,能够产生高音和低音的较大对比。

它的音色纯净,具有一种独特的共鸣感,能够给人以深厚的音乐享受。

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铜鼓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铜鼓不仅仅是一种音乐乐器,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

它在宗教仪式、节庆活动、战争游击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此外,铜鼓还在音乐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学校和音乐学院都将铜鼓列为必修课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节奏感。

铜鼓演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结论铜鼓作为一种传统的民族乐器,在中国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制作工艺,产生出独特的音色特点。

铜鼓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个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宜春铜鼓岭景点介绍

宜春铜鼓岭景点介绍

铜鼓岭位于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境内,是一座以山峰景观为主的自然风景区。

铜鼓岭得名于山顶上一块形状像铜鼓的巨石,因此得名铜鼓岭。

这座山峰高约400米,形状独特,给人以雄伟壮观的感觉。

铜鼓岭景区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山峰美景,山上的绿树环绕,空气清新宜人,观景台上可以俯瞰整个风景区的美丽景色。

除了自然风光,铜鼓岭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景区内有一处古老的道观,名为天柱观,建于唐代,是一座具有浓厚宗教氛围的古建筑。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古老的宗教文化的庄严和神秘。

此外,铜鼓岭还有一座小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周围环绕着葱绿的树林,是一个休闲垂钓的好去处。

你可以静静地坐在湖边,欣赏湖水的倒影和周围的美景,享受一份宁静与放松。

如果您对徒步爬山有兴趣,铜鼓岭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沿着山路攀登,可以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和挑战,在顶峰上欣赏到壮丽的全景。

总的来说,铜鼓岭景区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户外活动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无论您是喜欢自然的美丽,还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铜鼓岭都会给您带来难忘的体验。

江西铜鼓县南方红豆杉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策略

江西铜鼓县南方红豆杉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策略

农业资讯NONGYEZIXUN农业信息江西铜鼓县南方红豆杉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策略林 鲸(江西省铜鼓县林业局,江西铜鼓 336200)摘 要 南方红豆衫是一种十分珍贵的野生植物,集药用、观赏和材用为一体,而且是十分重要的抗癌活性物质,因而遭到人们大量采伐,野生南方红豆杉因种种原因而导致繁殖上存在很大限制,以至于野生南方红豆杉资源严重匮乏。

基于此,结合江西铜鼓县的南方红豆杉种质资源现状进行分析,详细讨论了如何有效保护和利用资源,以期为保护南方红豆杉资源提供借鉴。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种质资源;现状分析;保护利用江西铜鼓县位于赣西北边陲,以山地地形为主,并且林地覆盖面积达到87%以上,当地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平均气温在16.4 ℃左右,年平均降水量能到达1771.4 mm,十分适宜植物生长。

铜鼓县环境十分适宜南方红豆杉生长,但是随着不断开发利用,却没有合理的保护工作,导致当地南方红豆杉资源也逐渐出现发展问题。

实现当地南方红豆杉种质资源分布现状的详细调查,进行合理的保护利用,更能推进当地南方红豆衫的可持续性开发。

1 铜鼓县南方红豆杉种质资源的现状江西省自然环境条件大多适合南方红豆杉生长,而且当地是以山地丘陵为主,与南方红豆杉相关习性接近,更利于其生长繁殖。

赣西北罗霄山脉山地丘陵区是江西野生南方红豆衫分布最多的区域之一,而铜鼓县也处于所在环境内,不仅南方红豆杉数目比较多,而且就生长环境而言,也是区域内最适合南方红豆杉生长发育的地区,能有效促进其生长,并且当地南方红豆杉以群落分布为主,集中紧密,具备一定的自然更新能力,有很好的种质资源基础。

南方红豆杉是常绿针叶乔木中的一种,喜欢生长在山脚处比较潮湿的环境,而且经常发现和其他阔叶树木、针叶树木或者是竹类植物混合生长[1],就铜鼓县地区来说,南方红豆杉多分布在海拔1 500 m以下的山地区域,全县南方红豆杉所占面积达到13 330 hm2以上,目前共有南方红豆杉80余万株,其中树龄达到百年的有2 000多株,更有不少已至千年树龄,被誉为是全国有名的“南方红豆杉之乡”。

铜鼓岭

铜鼓岭

铜鼓岭铜鼓岭,位于中国江西省贵溪市铜鼓镇,是我国著名的红色摇篮之一。

这座历史悠久的山岭被誉为"红军的摇篮、中国共产党的摇篮",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与壮大。

铜鼓岭地势险要,山势雄伟,是一道屹立于赣西南黄金蜿蜒山区的界限。

岭南起伏,峰峦叠翠,植被茂密,气候宜人。

绿水青山,美景如画,使得铜鼓岭成为了一处独特的旅游胜地。

然而,铜鼓岭更为人所称道的是其丰富的革命历史。

它曾是中国革命斗争的热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越的斗争中诞生、发展的伟大历程。

铜鼓岭为红色革命遗址,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末。

当时,铜鼓岭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根据地。

红军经过长征后,于1930年9月抵达江西赣西南,为了寻找新的根据地,红军选择了壮丽的铜鼓岭。

铜鼓岭被红军选为根据地并非偶然。

首先,岭上地形险要,对于红军的防御具有很大的优势。

其次,铜鼓岭的地理位置便于红军与其他根据地的联系,为红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此外,铜鼓岭有着丰富的资源,有利于红军的生存与发展。

红军在铜鼓岭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斗争,这是一段充满艰辛和牺牲的岁月。

在这里,红军不仅战胜了自然环境的艰苦,更战胜了敌人的围剿,取得了重大的战略胜利。

此时的铜鼓岭,成为了红军的坚强堡垒。

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们积极组织并领导了群众的抗日斗争和土地革命斗争。

无数共产党员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在艰苦的条件下开展工作。

他们带领群众在斗争中壮大党的力量,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铜鼓岭还是一座重要的红色旅游胜地。

每年,无数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而来,追寻着中国共产党的足迹,感受着红军战士的英勇事迹,思索着中国革命的价值与意义。

他们登上铜鼓岭的山巅,俯瞰着壮美的山河,激发了无限的革命热情。

铜鼓岭景区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通过展览、纪念性建筑等形式,将红军战斗英雄的事迹生动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铜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铜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铜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铜鼓文化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自古以来就在中国的民间广泛流传。

它不仅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而且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民俗风情,是我国文化传统中的瑰宝之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多元化趋势的加剧,铜鼓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和侵蚀。

为了保护和传承铜鼓文化,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制度、政策、教育、传媒等多个方面着手,加大力度推动铜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应该建立健全的铜鼓文化保护制度体系。

这一制度体系应该包括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推出相关政策措施并将其纳入国家文化发展的总体规划中。

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评估制度,对铜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进行定期监督和评估,确保相关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还可以设立专门的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用于对铜鼓文化项目的资金支持,保障铜鼓文化的传承工作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应该加强对铜鼓文化的传统技艺的保护。

铜鼓文化传承的核心在于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授。

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支持铜鼓文化相关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加大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还可以设立铜鼓文化传承专业学校或者班级,为有志于学习铜鼓文化的学生提供专业的教育培训,培养更多懂铜鼓、爱铜鼓的人才,保障铜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应该加强对铜鼓文化的推广与传播。

通过举办铜鼓文化展示表演活动、举办铜鼓文化讲座和研讨会、出版铜鼓文化相关书籍和音像制品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和传播铜鼓文化的知识,使更多的人了解铜鼓文化的历史价值和传统内涵。

积极利用新媒体手段,开展铜鼓文化的网络传播,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拓展铜鼓文化的传播范围,增加其受众群体。

应该加大对铜鼓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生动载体,其中包括了许多语言、习俗、信仰等文化元素。

对于铜鼓文化的非物质遗产,需要认真保护,包括对相关史料、文献、口头传承等的搜集整理和保存工作。

这些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存档备份,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全面记录铜鼓文化的各个方面,确保其得到长期保存和传承。

铜鼓研学心得500字

铜鼓研学心得500字

从古至今,成才者往往会经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锻炼。

红色绿色客家交相辉映的多彩铜鼓,可游、可看、可思、可学!铜鼓正在成为周边省市学生研学的理想目的地,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学子。

铜鼓县迎来了“传承赣鄱文化建设美丽江西”研学实践活动。

600多名高二学生来到铜鼓,感受红色文化洗礼,拥抱乡村自然,体验多彩客家文化,度过了快乐又充实的两天时光!首先,大家来到湘鄂赣革命烈士公园,接受爱国主义和红色文化教育,传承革命精神。

铜鼓是一片红色热土,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岁月中,英勇的铜鼓人民不畏艰险、甘于奉献,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巨大贡献。

铜鼓儿女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投身大革命、秋收起义、开辟湘鄂赣根据地、保卫苏区、抗日救亡斗争中,牺牲的铜鼓儿女有7、8万之多,有名有姓的英烈1.8万余人。

革命烈士们的豪言壮语似在耳旁回荡,那些为了理想、为了信念、为了追求,抛头颅洒热血、不惜奉献青春和生命的精神令人震撼。

同学们传承着先烈精神,组建团队从这里出发。

这不仅仅是一次研学,更是一次特殊的教育与挑战,一次不平凡的体验与成长!同学们在红色文化的身心的洗礼中,在积极向上、文明有序、互帮互助的精神氛围中,开启了携手同行的研学之旅。

这是拥抱自然的放飞,开展社会实践的课堂,更是磨练意志、考验勇气的自我挑战。

最美的风景在春天,最好的经历是学习,最好的课堂在这里,最美的相遇是研学,学生们来到永宁镇坪田村,来到排埠黄溪乐普家庭农场,在接触社会和自然中,在田园劳作和手工制作中,培养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约铜鼓乡村,共赴研学之约,一次研学就是一次拥抱大自然的旅程。

小伙伴们以天地为课堂,以大自然为老师,求知若渴、元气满满。

学习采茶制茶,亲自采摘茶叶,收获知识,获得成长!虽然喝茶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可是来自城市的学生们从来没有见过长在树上的茶叶。

当在青翠的茶山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听着虫鸣鸟语,亲手采撷一片片茶叶,心情也是雀跃的。

铜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铜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铜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铜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乐器,也是一种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

铜鼓文化是指与铜鼓相关的各种传统乐曲、演奏技法、制作工艺等。

保护和传承铜鼓文化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铜鼓文化的保护。

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环境的变迁,铜鼓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破坏和流失的风险。

保护铜鼓文化就是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其不受到破坏,并使之得到有效的传承。

一方面,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任何破坏铜鼓文化的违法行为,要给予法律制裁;要加强对于铜鼓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加公众对于铜鼓文化的了解和重视,形成社会共识,共同保护铜鼓文化。

铜鼓文化的传承。

只有通过有效的传承,铜鼓文化才能延续下去,并且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传承铜鼓文化既要注重理论研究的深入,也要注重实践的推广。

一方面,要加强对于铜鼓文化的研究和整理工作,挖掘出更多的乐曲和技法,并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要加强铜鼓文化的教学推广工作,通过举办讲座、学习班等形式,让更多的人学习并传承铜鼓文化。

要通过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使铜鼓文化能够在当代得到创新和发展。

如将铜鼓与舞蹈、戏剧、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演出形式和艺术表达方式,既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又使之在当代具有更广泛的艺术价值和吸引力。

要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铜鼓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交流。

铜鼓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应该引起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和赞赏。

可以邀请国际知名的铜鼓演奏家来中国进行演出和交流,也可以派遣优秀的铜鼓团体到国外进行巡演和交流,既可以提升铜鼓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又可以使铜鼓文化得到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认可和喜爱。

保护和传承铜鼓文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政府、学者、艺术家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共同推动铜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只有在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下,铜鼓文化才能够历久弥新,并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和世界文化艺术的宝库做出更大的贡献。

铜鼓旅游景点介绍

铜鼓旅游景点介绍

铜鼓旅游景点介绍
铜鼓是位于中国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旅游景点,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以下是铜鼓的主要旅游景点介绍:
1. 铜鼓山景区:铜鼓山是铜鼓县最著名的自然景点,被誉为“江南小黄山”。

这里山清水秀,环境幽静,有着壮丽的山峰、怪石奇峰和茂密的森林。

游客可以在这里徒步攀爬,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2. 河岸文化旅游区:河岸文化旅游区位于铜鼓县城内的赭水河畔,是一个集文化、休闲和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这里有着独特的水上民居建筑群,游客可以乘坐船只游览河道,欣赏岸边的风景和特色建筑。

3. 义冢村:义冢村位于铜鼓县北部,是一个保存较好的古村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传统的农村风貌,欣赏古建筑和古老文化。

4. 赣东红军长征纪念馆:赣东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铜鼓县城内,是纪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长征时期的历史纪念馆。

这里展示了红军的历史文物、图片和资料,让游客了解铜鼓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5. 铜鼓县城历史街区:铜鼓县城有着悠久的历史,保留了一些传统的建筑和街巷,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古镇的风情。

此外,这里还有一些古老的庙宇、会馆和商业街区,具有一定的观光
和购物价值。

铜鼓的旅游景点丰富多样,充满了历史和文化的魅力,值得一游。

【长寿地探秘·江西铜鼓】与杉同寿,探奇江西首个“中国长寿之乡”铜鼓长寿密码

【长寿地探秘·江西铜鼓】与杉同寿,探奇江西首个“中国长寿之乡”铜鼓长寿密码

【长寿地探秘·江西铜鼓】与杉同寿,探奇江西首个“中国长寿之乡”铜鼓长寿密码【导读】2012年10月25日上午,江西铜鼓县被中国老年学学会正式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由此成为江西首个“中国长寿之乡”。

也是南方老区独具魅力的长寿之地代表,她的神秘、独特、革命、人文、环境,尤其是“人与杉同千年寿,地与人共和谐情”,“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历久弥新的祝福语,福和寿是最被推崇的,而“长寿”更是人们永不懈怠的执着追求。

那么,请走进长寿地探秘之江西铜鼓!有您梦寐的长寿秘籍等着您!【长寿指标】“中国长寿之乡”的评审标准共15个指标,包括经济发展、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大气质量等,其中必达指标有3项,一是连续3年百岁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在十万分之七以上,二是全区域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1.4)3岁,三是8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在1.4%以上。

2011年铜鼓县总户籍人口13.7888万人,2009、2010、2011三年,百岁以上老人分别占当年总人口数的7.2/10万、7.3/10万、9.4/10万,百岁老年人比例呈逐年增长趋势。

拥有80岁以上老人2013位,占总人口的1.46%,其中百岁老人就有13位,铜鼓县的3项必达指标均已超规定标准,其余12项考核指标全部达标。

【“中国长寿之乡”铜鼓·长寿奥秘新探】*人与杉同寿,天然长寿场作为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红豆杉是世界上公认的天然珍稀植物,内含抗癌成分紫杉醇,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

南方红豆杉总数有80多万株,直径10厘米以上的野生红豆杉约50万株,且树龄在1200年的达上千株。

该县还拥有全世界迄今有记载的最大原始野生红豆杉生态群落。

凭借得天独厚的红豆杉资源,铜鼓县于2012年荣膺“中国南方红豆杉之乡”美名。

红豆杉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存活率极低。

由于野生南方红豆杉生长条件近乎苛刻、生长地域窄小、对气候条件要求严格,它的分布可以视为独特地理环境、湿润潮湿气候、良好生态环境的标志。

介绍家乡铜鼓

介绍家乡铜鼓

介绍家乡铜鼓
铜鼓是我故乡的一个小镇,位于江西省的南部。

这个小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地方。

我要介绍一下铜鼓的自然环境。

铜鼓地处江南丘陵地带,四周群山环绕,绿树葱茏,空气清新。

这里的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春天温暖宜人,夏天凉爽宜人,秋天阳光明媚,冬天寒冷但干燥。

这里的自然风光秀丽,山水相映成趣,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

铜鼓的历史悠久而丰富多样。

据史书记载,铜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当时这里是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铜鼓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建筑风格。

这里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寺庙,如大观寺、南天寺等,它们见证了铜鼓的历史变迁。

铜鼓还以其丰富的民间文化和传统艺术而闻名。

这里有许多民间传统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等,每逢节日,铜鼓的街头巷尾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和民俗表演。

此外,铜鼓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如木雕、竹编等,这些手工艺品精美绝伦,给人一种淳朴而美好的感觉。

铜鼓的人民热情好客,善良友好。

他们乐于助人,乐于分享,无论是对本地居民还是对外来人员,都给予了热情的接待和帮助。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气息和温暖的人情味。

铜鼓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地方,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
自然环境。

这里的人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给人一种宜人和舒适的感觉。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江西,一定要来铜鼓走一走,体验这里的独特魅力。

铜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铜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铜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铜鼓是中国镇江市的一种特色文化遗产,拥有广泛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铜鼓文化,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铜鼓文化,必须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

政府应该加大对铜鼓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公众介绍铜鼓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性。

还可以举办一些相关的文化活动,如展览、讲座和演出等,来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铜鼓文化。

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铜鼓文化的研究与推广。

通过深入研究铜鼓文化的历史、特点和演奏技巧等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

还可以通过出版专门的研究书籍和学术论文,推动对铜鼓文化的学术研究和传承工作,使更多的人了解和研究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还应该加强与相关机构和团体的合作,开展更多的铜鼓文化交流活动。

可以与其他地方的铜鼓乐团进行艺术交流,分享经验和技艺,相互促进。

还可以与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和博物馆等机构合作,共同开展铜鼓文化的展览和交流活动,推动铜鼓文化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和推广。

铜鼓文化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得到全社会的保护与传承。

只有加强对铜鼓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加强保护修复工作,深入研究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开展更多的交流活动,才能保护和传承铜鼓文化,使其得到更好地发展和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寿地探秘·江西铜鼓】
与杉同寿,探奇江西首个“中国长寿之乡”铜鼓长寿密码
【导读】2012年10月25日上午,江西铜鼓县被中国老年学学会正式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由此成为江西首个“中国长寿之乡”。

也是南方老区独具魅力的长寿之地代表,她的神秘、独特、革命、人文、环境,尤其是“人与杉同千年寿,地与人共和谐情”,“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历久弥新的祝福语,福和寿是最被推崇的,而“长寿”更是人们永不懈怠的执着追求。

那么,请走进长寿地探秘之江西铜鼓!有您梦寐的长寿秘籍等着您!
【长寿指标】“中国长寿之乡”的评审标准共15个指标,包括经济发展、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大气质量等,其中必达指标有3项,一是连续3年百岁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在十万分之七以上,二是全区域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1.4)3岁,三是8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在1.4%以上。

2011年铜鼓县总户籍人口13.7888万人,2009、2010、2011三年,百岁以上老人分别占当年总人口数的7.2/10万、7.3/10万、9.4/10万,百岁老年人比例呈逐年增长趋势。

拥有80岁以上老人2013位,占总人口的1.46%,其中百岁老人就有13位,铜鼓县的3项必达指标均已超规定标准,其余12项考核指标全部达标。

【“中国长寿之乡”铜鼓·长寿奥秘新探】
*人与杉同寿,天然长寿场
作为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红豆杉是世界上公认的天然珍稀植物,内含抗癌成分紫杉醇,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

南方红豆杉总数有80多万株,直径10厘米以上的野生红豆杉约50万株,且树龄在1200年的达上千株。

该县还拥有全世界迄今有记载的最大原始野生红豆杉生态群落。

凭借得天独厚的红豆杉资源,铜鼓县于2012年荣膺“中国南方红豆杉之乡”美名。

红豆杉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存活率极低。

由于野生南方红豆杉生长条件近乎苛刻、生长地域窄小、对气候条件要求严格,它的分布可以视为独特地理环境、湿润潮湿气候、良好生态环境的标志。

作为“南方红豆杉王国”的铜鼓县,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7.4%,年均气温16.2度,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达7万个/cm3,被誉为“绿色之城”、“避暑胜地”、“天然氧吧”。

*物产丰饶,水质清冽优良
众多的野生植物是铜鼓的重要资源。

如竹笋、香菇、杨梅、板栗、猕猴桃等达80余种。

樟、楠、梓、柏等名贵木材以及速生丰产林等。

毛竹资源丰富,毛竹立竹数4482万株,且分布集中连片,年可采伐毛竹400万根以上。

拥有世界最大原始野生红豆杉群落,同时,铜鼓境内河流断面水质已全部达到二类以上标准,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优良,为人们的健康长寿提供天然保障。

还拥有丰富的温泉地热资源,富含硫、钠、钙、钾、铁、碳酸盐及多种微量元素,可日供66—72℃的地热水3500吨以上。

引泉洗浴,对保健医疗、强身健体、治疗皮肤疾患均有较好疗效。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
铜鼓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愈加良好,先后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一大四小”工程、修河源环保行动、绿化美化工程、治污工程、保洁工程和洁水工程等。

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狠抓乡村卫生环境整治。

2012年4月被评为省级生态县,同时积极开展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全力打造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金字招牌。

*绿色食品,客家美食好平衡
全力打造绿色食品基地。

铜鼓以绿色有机食品为突破口,探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建立起金针菇、海鲜菇生产,竹笋加工,有机魔芋、茶叶、蔬菜、水稻等基地,力争到2014年建成有机水稻、有机白茶、有机蔬菜等基地面积达到15万亩,产值3-4亿元。

加上“主食大米、素荤交错、清淡膳食、结构合理、营养平衡”的健康饮食生活习惯,如客家美食包圆、撑酒等,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铜鼓寿星。

*文化厚重,与人文关怀并举
铜鼓是湘鄂赣边界客家中心,客家人开拓进取、乐观勤劳、爱国爱乡、崇文尚孝、敬祖睦宗的优秀品德,孕育了源远流长、风韵厚重的客家文化和长寿风尚。

客家文化包容并兼。

结合客家人热情好客、忍耐包容的文化积淀,该县大力弘扬“宽容大度、仁孝谦让、互帮互助”的客家文化,以人性化的理念,着力化解社会阶层之间、邻里之间矛盾纠纷,刑事案件、信访案件发生率始终低位运行,连续多年公众安全感测评省市名列前茅;为进一步培育和谐的家庭关系,由县政府牵头组织,每年进行一次“孝子贤媳”评选活动,通过榜样典型引导、榜样带动,进一步浓厚了尊老、爱老、敬老的社会氛围,为长寿提供了和谐的文化环境。

*乐观勤劳,爱老尊老蔚然成风
铜鼓是湘鄂赣边界的客家中心,客家人乐观勤劳、崇文尚孝的优秀品德,孕育了源远流长、风韵厚重的客家文化和长寿风尚。

当地每年都会组织‘孝子贤媳’评选,爱老敬老氛围浓厚。

当地居民乐观勤劳的生存哲学也是重要的“长寿秘诀”之一。

高桥乡梁段村的近百岁老人王青彦耳聪目明,思维清晰,声音洪亮,手脚麻利。

村民经常看到老人或在家中忙家务,或扛着锄头到菜地翻地种菜,一招一式绝不含糊。

让我们一起探索百岁老人“老当益壮”的铜鼓密码。

*保障完善,百姓幸福指数提升
铜鼓县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尤其是重视改善高龄老人生活质量作为保证人口长寿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了许多优待政策,体现了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

目前,该县每千名老年人拥有老
年福利床位23.69张,每千人拥有卫生床位3.83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89人。

贫困老人每年获得政府救助比例达100%,着力推进医疗资源整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参加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全面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切实为铜鼓人民的健康长寿提供了有力保障。

*规划在即,打造三省会后花园
县委书记胡国瑞表示,铜鼓将进一步加强规划,努力把铜鼓打造成为南昌、长沙、武汉三个省会城市和宜春中心城市“3+1”休闲养生的后花园,进一步加强包装,围绕有机农业、休闲旅游、文化产业,着力把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打好长寿健康牌,做好有机食品的挖掘包装,引导有机食品向“长寿产品”的升级改造;进一步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力争3年内建成100所以上休闲度假山庄,特色鲜明、文化厚重、产业发达的健康长寿幸福之城初具规模。

责编:德泰堂余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