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视角下转型期青少年社会失范问题研究
社会转型期的道德迷失现状分析及高校道德建设研究
社会转型期的道德迷失现状分析及高校道德建设研究作者:阎琳来源:《科教导刊》2012年第31期摘要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社会转型期里,理论准备不足、转型的特殊性等因素引发了局部的道德失范行为。
本文首先对这一特殊时期我国的道德迷失现状进行了全面并且深刻的剖析,然后针对高校的道德建设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并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道德迷失道德建设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社会现代化进程就历经诸多曲折,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取得了许多成就。
但是我们应该必须认识到改革开放这一路走来并非顺利,还需要面对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当今我们身处社会转型期,很多问题随之浮现出来,道德迷失现象慢慢暴露出其弊端。
高校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更是对整个社会的道德氛围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此,我们对当前社会转型期进行理论探讨,对社会存在的道德迷失问题和高校的道德教育问题进行分析,是为了我们能在奔向更高级的现代化道路上前进得更加顺畅。
1当代社会转型期的道德迷失现状1.1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实质及特殊性①从宏观角度来讲,人类社会自从进到阶级社会直至近代工业文明建立之前,都可被称为“前市场经济社会”,而此后到目前为止的社会则被称为“市场经济社会”。
1978年的“改革开放”,其实质就是中国社会从前市场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的转型开始阶段。
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其实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
首先应该要明确的是,这两类模式以“经济”命名是针对整个社会而言的,而不是仅指经济领域。
中国改革的特征是通过强有力的政治权力调配市场在经济领域中对资源的配置,进而形成了新的现代经济制度,但是这种经济制度要求与其相适应的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改革相配套,随着经济领域改革应运而生的问题就是同时把中国社会向社会改革的攻坚阶段和社会矛盾凸显阶段推进。
当今社会青少年行为失范现象研究
当今社会青少年行为失范现象研究【摘要】当今社会青少年行为失范现象日益严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从失范行为的现象和特点、导致青少年失范行为的原因、影响因素、预防对策、以及对社会的影响进行综合研究。
青少年失范行为的出现往往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为了有效预防和解决青少年失范问题,应采取针对性的教育和心理干预措施。
青少年失范行为对社会稳定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展望未来,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青少年失范行为的趋势,并寻找更有效的解决办法。
通过本文的研究总结,有助于提高社会对青少年失范行为问题的认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键词】青少年、行为失范、现象、特点、原因、影响、预防、解决、对策、社会影响、趋势、展望、研究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青少年失范行为日益增多,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而其失范行为却给社会发展和稳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青少年失范行为的严重性不容忽视,需要深入研究和有效应对。
青少年失范行为是指一些以违法、违规或道德败坏为主要特征的行为,如打架斗殴、吸烟酗酒、早恋早婚、逃学懒惰等。
这些行为不仅危害青少年个人的健康和成长,还可能导致社会治安问题的加剧,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青少年失范行为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
家庭教育的缺失、信息传播的不当、同伴压力的加大等因素,都可能成为导致青少年失范行为的原因。
对于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对策和预防措施,以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社会稳定。
1.2 研究意义研究青少年行为失范现象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帮助改善青少年健康成长。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成长的重要阶段,如果出现失范行为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研究失范行为现象有助于找到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
2.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社会转型期青年人所面临的心理困惑及解决办法
社会转型期青年人所面临的心理困惑及解决办法作者:黄爱肆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11期摘要:随着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当前社会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
在这种情况下,激烈的社会竞争给人们尤其是青年人施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相当一部分的青年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迷惘和困惑。
积极重视和研究青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化解其心理困惑,是当前社会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本文首先详细阐释了社会转型时期青年人面临的心理困惑,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为青年人的健康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青年人;心理困惑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2-0285-01一、社会转型期青年人心理困惑的主要表现(一)情感困惑随着青年人心理的不断成熟,情感困惑也随之而来。
当前青年人的情感困惑主要体现在爱情、友情、自我认知以及与家长的关系。
首先,爱情问题是青年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青年人对性的渴望以及爱的追求逐渐强烈,同时还希望有爱的体现。
再加上大众传播的影响,部分青年人不能正确处理朋友和爱情之间的关系,从而造成了生理机制失调和心理失衡,影响了青年人的健康成长;其次,友情问题也是社会转型时期青年人情感困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处理好与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受到金钱和利益的诱惑,有一部分青年人会做出出卖朋友的事情,影响了朋友之间的关系;再次,青年人对成功的心理期望值太高也是对挫折缺乏承受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青年人具有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但是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往往会缺少应有的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一旦出现挫折便感到难以承受,转而失望、自卑萎靡不振。
(二)心理素质脆弱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青年人心理困惑的重要方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们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高,都受到了爸爸妈妈的疼爱,很少收到挫折和委屈。
社会转型中的失范问题
社会转型中的失范问题进入新的世纪,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正在按照正确的轨道继续向前推进。
我们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为世人所瞩目,但同时也应看到,在现阶段的发展进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社会失范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这一问题,人们已经从不同角度展开探讨,特别是将这一问题放置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进行考察。
本文也打算就此谈一些看法,以参加这方面的讨论。
一所谓社会失范,一般的理解是指一定社会中规范的缺失,或者虽有规范但却失去了(或者尚不具备)应有的约束力,从而使得社会成员的行为呈现出这样那样的无序状态。
这里的规范既包括法律、纪律等强制性规范,也包括伦理、道德等非强制性规范;通常所谓“硬约束”和“软约束”,便是就这两个方面而言;而社会失范的发生,也往往是从这两个方面同时表现出来。
考察一下社会发展的现实过程,可以说在各个阶段上都会或多或少地、这样那样的有失范现象存在,绝对的秩序、没有任何偏离的约束是不可能的。
但在正常情况下,社会失范只是存在于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不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以致威胁到社会运行的基本秩序。
而当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时期,情况就不同了,这个时期往往就是失范问题的多发期,它会作为一种普遍现象表现出来,对整个社会的运行造成明显的影响和冲击。
之所以会如此,是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状态相关联的。
所谓社会转型必然意味着原有社会类型下的既定秩序被打破,随着向新的社会类型的转变而建立与之相应的新的秩序;而在社会转型正在进行、尚未完成之前,新旧两种社会秩序只能处于交替过渡之中,这时的社会运行就会表现出一种非常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称为序间状态。
正是在这种特殊状态下,社会规范不可避免地发生缺失或弱化,而社会失范问题也就会比较突出地表现出来。
从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看,不难确认它正是处于一个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之中。
这一转型过程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考察,而从社会哲学的层次上说,则应该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理论研究的新的成果,从社会形态的多维视角去认识,特别是从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这两种基本视角去认识。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研究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了青少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此青少年在网络上的道德失范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这些道德失范行为包括网络欺凌、侵犯他人隐私、传播不良信息等,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稳定。
为此,我们有必要对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青少年健康、阳光的网络成长。
一、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1.网络欺凌:青少年通过网络平台对他人进行侮辱、恐吓、威胁等行为,导致受害者心理受伤和自尊受辱。
2.侵犯他人隐私:在网络上散播他人的隐私信息,包括个人照片、个人资料等,影响他人的生活和工作。
3.不良信息传播:青少年在网络上传播淫秽、暴力、恐怖等不良信息,对其他用户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伤害。
4.网络依赖: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
以上这些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对青少年本人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需要引起重视。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家庭教育不足:部分家庭对孩子的网络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教育,导致孩子不懂得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2.社会道德风气不良: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网络行为,这些行为对青少年产生了“示范效应”,使他们模仿并传播这些不良行为。
3.网络监管不力:一些网络平台对用户的行为监管不够严格,使得一些不良行为者得以肆意妄为。
4.青少年心理问题:一部分青少年本身存在心理问题,通过网络行为来获得应有的关注和满足感。
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了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严重化,需要找到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针对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来加以解决:2.弘扬社会正能量:社会要加强正能量的传播,引导青少年积极向上,远离网络不良信息和行为。
3.加强网络监管:网络公司和平台要加强对用户行为的管理和监管,建立健全的诚信体系,惩罚不良行为者,保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4.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青少年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轻易透露个人隐私信息,不随意传播不良信息,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社会越轨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
社会越轨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关键期。
在这一时期中会出现诸多的社会问题。
社会越轨行为即是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外在表现。
青少年作为祖国的花朵,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其良好的行为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十分重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的犯罪率却在逐年提升。
所以,解决好这一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一、引言社会越轨行为,亦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
美国社会学家道格拉斯将越轨定义为:某一社会群体的成员,判定是违反其准则或价值观念的任何行为或思想感受。
但是无论什么地方,什么时代,总有一部分人的行为被界定为越轨行为。
这是因为“社会规范的功能是制约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和规定社会活动空间。
我国目前正处于深化改革,迅速发展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并举的社会转型加速时期。
这是一个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变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从同质性的单一性社会向异质性的多样化社会的转变,从伦理型社会向法理型社会的转变。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多方面的急剧变化提供了导致社会失范的种种诱因,社会规范结构不断分化,呈现了二元化的倾向。
社会失范特别是个体的价值失范与社会结构的松动是越轨行为发生的根源。
近几年,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率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其中十五六岁青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在这一领域中,有很多专家学者在做研究,他们也得出了一些研究成果。
分别从这一青少年越轨群体的群体特征与犯罪心理来研究,并且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二、青少年犯罪形式与特点青少年作为一个处于人生特殊阶段的群体,其犯罪的形式也有其特点。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从属性犯罪、报复性犯罪、冲动性犯罪、物质性犯罪。
另外还有越轨类型的多样化,越轨方式的模仿性和越轨行为的多变性。
为了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下面各种例子都会举例来说明。
社会转型时期的青少年问题与对策
续
神经衰弱,三分之一的女生受抑郁的困扰 而导致。 孤独退缩症:不参加集体活动,有交往障 碍 多疑症:性格内向、对他人不信任 结果:问题增多、自杀率偏高而且呈低龄化
5.网络依赖症呈严重化趋势
30%左右的上网青少年有网络依赖问题。 导致:交往能力下降、亲和能力下降、团 体认同度低、欺骗和说谎
6.不正常消费行为增多
攀比的炫耀性消费:49%的中学生喜欢名 牌 情绪化的冲动性消费:39%一时冲动买自 己不需要的商品、40%买不用的东西。
7.偏差行为发生率增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抽烟、(过量)饮酒 逃学、离家出走 观看成人书籍和音像制品 进行成人娱乐活动 过早的性体验和性行为
8.违法犯罪现象严重
3.学业压力较大
平均花3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完成作业;高中 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不足6个小时 70—80%的学生因为要考好成绩而学习, 也有30—40%是因为老师讲解好。 中小学生对学校的课程兴趣不高。
4.心理问题发生率偏高
心理问题检出率在12.9%以上 焦虑症:敏感、对外部压力心理承受力差。 70%的中学生有。原因68%学校学习、 48%生活缺少乐趣、44%家庭作业、27% 睡眠障碍。 强迫症:谨小慎微、过多过细地考虑问题、 追求完美、自制力弱
10.特殊困难青少年的情况持续恶化
贫困青少年数量增加 家庭结构破碎的青少年人数增加 遗弃、流浪青少年数量较多,其中男童占 70%
三、积极促进青少年发展
1.坚持青少年优先原则
政府层面:为青少年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 给予青少年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 育,强化责任、制定政策、采取有效的措 施。 家庭和社会层面:关心青少年,树立正确 的青少年成长观念 学校层面:以育人为本
涂尔干的社会失范理论研究与启示
涂尔⼲的社会失范理论研究与启⽰2019-01-29失范理论作为⼀种早期很有影响的社会学归因理论,它把个⼈或者群体的越轨⾏为的主要原因归于社会,是⼀种环境主义的观点。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是失范理论的代表⼈物,正确理解其关于社会失范与重建的思想,可能会对处于加速转型时期中的我们有所启迪。
⼀、涂尔⼲的失范理论基本内容涂尔⼲的社会失范理论可以从以下两个个⽅⾯来阐述:(⼀)失范的涵义失范是法国社会学家埃⽶尔·涂尔⼲最早提出的。
涂尔⼲认为,现代社会中的失范是由于从机械团结到有机团结的改变尚未完成⽽造成的。
由于分⼯的细化和局部不恰当⽽导致社会结构的剧烈改组,同时道德规范的发展⼜没能及时跟上,导致社会调节发⽣故障,⽆法维系⼈们之间的联系,⼈们的欲望和⾏为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从⽽导致社会失范。
在这种失范的状态下,社会上缺乏被普遍认同的规则和道德标准,个⼈和社会都会陷⼊混乱。
(⼆)社会的重建对涂尔⼲来说,既然现代社会的危机本质上是⼀种道德危机,那么重建社会秩序的主要措施就应该是发挥道德规范的调节作⽤,建⽴⼀种与现代社会分⼯结构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社会道德体系。
1、职业道德涂尔⼲相信,职业群体不仅可作为联系国家与个⼈之间的关系的桥梁,⽽且可⽣成⼀种规定其成员⽣活的道德权威:“在职业群体⾥,我们尤其看到⼀种道德⼒量,它遏⽌了个⼈利益主义的膨胀,培植了劳动者对团结互助的极⼤热情,防⽌了⼯业和商业关系中强权法则肆意横⾏。
”[1]通过建⽴各种职业团体和职业伦理,能够防⽌国家权⼒集中和个⼈陷⼊分散⽆能的境地,从⽽重建社会的协调⼀致,即有机团结的状态。
2、集体道德与个⼈道德在涂尔⼲后期的思想理论中,为处理个⼈和社会的关系,他寄希望于社会作为集体意识内化于个⼈。
社会作为⼀种早期所表明的外在强制⼒的抽象的⾮⼈格⼒量变得具体化。
⽽社会的集体道德能够变成个⼈道德的可能性在于,每个社会化的个⼈道德当中都存在⼆重性,包括内在的个⼈和内在的社会,不是⼀种⾃然状态下的外在的结构。
社会化视角下转型期青少年社会失范问题研究
d  ̄ 3 6 /i n10 - 6 42 0 . .2 o:0 9 9js . 7 5 7 . 90 0 4 1. .s 0 0 4
社会 化视 角下转 型期 青少 年社会 失 范 问题 研 究
杨光生 许 晓晖 2祝坤 2韩鹤 , , ,
早期 人 格 的形成 甚 至其 一 生 的发展 。 由于深 受儒 家
思 想 的 影 响 . 国 人 有 着 极 强 的 家 庭 观 念 , 女 在 家 中 子 庭 中 生 活 的 时 间 也 较 世 界 其 他 国 家 尤 其 是 西 方 发 达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长 得 多 , 因 而 家 庭 社 会 化 在 中 国 人 的
、
家庭 的社 会化 功 能在 转 型期 呈 现 出弱 化趋
势 不 能 对 青 少 年 的 越 轨 行 为 形 成 有 力 的 制 约
几 乎 对 所 有 人 而 言 ,家 庭 都 是 其 出 生 后 的第 一 个 社 会 化 主 体 ,家 庭 社 会 化 的 效 果 直 接 影 响 到 个 体
社 会 失 范 状 态 。本 文 从 社 会 化 的 视 角 , 过 对 转 型 期 内家 庭 、 通 学校 、 众 传 播 媒 介 和 同 龄 群体 等社 会 化 主体 对 青 少 年 大
社 会 化 进 程 的 作 用 加 以 分 析 . 当前 我 国转 型 期 内青 少 年 社 会 失 范 问 题 的 原 因 进 行 了 初 步 的探 讨 。 对 [ 键 词 ] 社 会 化 ; 型期 ; 少 年 ; 会 失 范 关 转 青 社 [ 图 分 类 号 ] G 4 中 61 [ 献标识码] A 文 [ 章 编 号 ]0 7 5 7 {0 9 0 - 0 9 0 文 10 — 6 4 20 )4 0 8 — 3
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问题研究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问题研究近年来,我国经历了一系列深刻的社会转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科技进步和信息化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然而,这样的快速发展和转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道德失范问题的凸显。
道德失范是指在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体系的约束下,人们的行为偏离了道德底线,表现出自私、贪婪、不公等不良行为。
道德失范问题不仅在我国,也是许多转型期社会的困扰,但由于我国特殊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对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复杂。
首先,我国传统的道德体系在社会转型中面临巨大的冲击。
长期以来,我国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谦卑、勤劳、忍让等道德价值观被广泛灌输。
然而,社会转型导致了现代化的快速进程,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市场经济的崛起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导致一部分人对于功利主义和个人价值观的过分强调。
这种悖离传统道德的趋势,使得道德失范问题得以滋生。
其次,社会转型背景下的道德失范问题也与个体心理和文化认同的转变有关。
在传统社会中,个体的文化认同通常是由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和规范来决定的。
然而,在社会转型时期,许多人的个体认同感受到了冲击和动摇。
特别是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人们感到孤独、无助和紧张,失去了对于社会的认同感。
这种心理困境导致了人们对于道德规范的放松和偏离,进而引发了道德失范问题。
第三,社会转型期间,法律法规和道德观念之间的缺乏适应与协调,也是道德失范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社会转型不仅仅关乎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也涉及到了社会关系和权力的重组。
在这个过程中,法律法规的缺失和不完善导致了道德规范的缺失。
一些人利用法律空白或漏洞寻求个人利益,或者以某种特权地位逃避法律的制约。
这种法律和道德之间的鸿沟使得道德失范问题愈发严重。
针对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寻求解决之道。
首先,加强道德教育和引导。
传统的道德观念需要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结合,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道德行为的价值和重要性。
研究论文:新时代青少年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因素分析
149486 社会其它论文新时代青少年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因素分析一、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全国六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研究报告》显示,新时代中国青少年社会化总的来说是积极向上的,但在转型期这个复杂的过程时期,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下面是转型期青少年出现的几个典型问题。
(一)自我认识不够准确。
青少年因为年龄的限制,他们的心理仍然处于断乳期,心智非常的不成熟,对成长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想的过于简单化、理想化,对于自己,认识不够准确,有些自信甚至自我膨胀,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特别是许多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足够的管理、控制能力,既不会照顾自己又不会顾及他人,缺乏集体意识,这些都会使青少年在同他人交往过程中造成困难。
此外,现在的青少年从小到大有父母和祖辈们的呵护,成长道路顺风顺水,一旦遇到挫折,极有可能会一蹶不振,在自己成长经历中留下极大阴影。
青少年的成长非常关键,只有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才能不被社会上的消极因素影响,遇到困难时给自己带来希望,顺利成长。
(二)价值观念存在偏差。
转型期的中国在高速经济。
发展的同时,国内外的意识也随之而来,这些都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首当其冲的就是价值观念的功利化,正如上面调查研究所知,许多青少年已经有了功利化趋势,部分青少年的行为远远超过了他们这个年龄段所应该具有的,部分青少年表现出了对金钱和关系的极大崇拜,网络上多次出现“炫富”、“拼爹”的内容,而且他们的语言、行为、谈吐也显得相当成年化。
青少年时期是人成长的重要阶段,而上述这些都是因为他们缺乏正确的是非判断能力,而使价值观形成的偏差,这些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极为不利,甚至受到国外资产阶级价值观念的影响,这些危机关系民族的兴衰。
(三)信息鉴别能力较弱。
根据之前统计分析,目前中国上网的青少年比例已经非常之大,这说明当代青少年基本都能使用现代化通信工具,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现在的社会方方面面都有网络的影子,比如普遍使用的网络用语、火星字、口号等。
关于社会转型期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研究
了我国社会转型的难度 , 青年人面对压力的敏感度极强。 这些社 会心
理压 力可能会使青年人 向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两个方面转化。不 良 中华文 明之所 以几 千年来拥 有持久旺盛 的生命 力, 关键在于 中 情绪 的存在 , 会直接影响到青年人 的身心健康 以及相关的学习、 工作 华 民族意识 中不变的内核—— “ 求新” ,表现在历史发展进程中 , 就 和人际关系等诸方面 , 并可诱发心理 、 思维 、 事的动机 以及认知和 做 是社会的不断变革。当今中国社会正在进行一场完全脱离 了原来模 态度。而不良行为的出现则会影响社会 的稳定。 式 的深刻的历史性变革。 2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强化青年思想政治工作 1改革过程中必然充满着很 多矛盾 。 从而影响着青年人 的思想 第一 , 树立正确 的理想信念 。要增 强对青年人理 想信念 的教育。 第一 , 传统与现实的冲撞。青年人具有思想叛逆 的特征 , 他们往 改革开放 以后 ,邓小平 就反复告诫全 国人民特别是 青年人要有理 往是生于 现实 , 又不满现实。而人又是情感动物 , 人的感情对于具有 想。 他说 :首先要向青年进行有理想、 “ 有纪律的教育 。 没有理想和纪 历史性的生活形态 、 思考 习惯、 文化背景等都有浓厚的惯性作用。由 律, 建设 四化是不可能 的。” 这就要求社会特别是高校加大对青年学 于受 旧的思想情感 的影响 ,人们对新生事物只能接受渐进的推进 。 生 的思想理论课 的教育 , 加强对 国际形势的 了解 与正确领悟 , 别 特 虽然青年人是 引领时代潮流 的先锋 , 对新生事物具有极强 的适应能 是加强对社会主 义曲折性的正确认识 , 使青年 人能够树 立正确 的世 力, 但在改革开放 的时代 , 日新月异的变化 , 使青年人有些盲 目。他 界观、 生观 、 人 价值观 , 增强社会主义、 爱国主 义信念 , 培养真正 “ 有 们 时 时 刻 刻 接 受 着 这 样 的提 醒 : 不要 满 足过 去 , 留恋 过 去 , 展 望 明 要 理想、 有道德 、 有文化 、 有纪 律” 的新人。第二 , 处理好 中国文化与外 天, 开启未来 , 要适应新的文化机制的需要。第二 , 市场经济的消极 国文化的关系。在对待外来文化时 , 应坚持 的基本准则是批 判性与 影 响。 市场 经济是一种效益经济 , 它能产生高度 的激励效应 , 及时高 汲取性 的统一。印度 国父甘地说过 :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 “ 效地推 动资源配置 , 在增 强人们竞争 意识的同时 , 还会 引起 人们 追 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 园, 但是我不能让 它把我连根带走。” 世界文明 求 目标 的 变 化 , 判 是 非 的 变 化 , 互 关 系 的 变 化 和 生 活 方式 的 变 评 相 本来就是世界各民族 的优秀文化集聚而成的。中国文化和外 国文化 化。这些变化就其 主导方面来讲是积极的 , 给整个经济和社会生活 的相 互渗透 、 相互转化是文化开放 的本质要求。学 习西 方的科学技 注入新 的精神 和动 力。但也必须看到 , 市场有它 自身的弱点和消极 术 、 化 不 等 于 “ 盘 西 化 ” 即 使 是进 步 的思 想 文 化 , 汲 取 的 过 程 文 全 , 在 方面 。在给人们 实现人生追求、 发挥 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 了 中也要经过 自己机体 的消化接受, 才能真正融合、 消化 , 变成 自己的 广 阔的社会舞 台的同时 , 又鼓动起人们实现 自我的欲望。人的不成 血和 肉。对外开放过程中进入最快 的是外来文化 , 杜绝是不正确 的, 熟性 , 各种 落后 乃至丑恶 的欲 念和动机 , 不道德 的思想和行 为将 在 限制也不科学 , 要采取正确 的引导 , 让青年人 自己公正选择 , 渐渐去 不 同程度上暴露 出来 , 一些腐败丑恶现象也会 以新的形式发生。这 邪留正。 第三 , 建立稳定 的道德规范体 系。 道德 既可理解为一种社会 些现象对青年人会产生极其消极 的影响。第三 , 外来文化的取与舍。 性 的规范 , 可理解为个体 良心 良知的 自我认定。但 目的确 是一样 又 新时期的鲜 明特征是改革开放。所谓开放 , 是在坚持传统 的主体思 的, 即保障社会能够在相对稳定的秩 序中发展 。难 道改革开放 以后 想文化发展方 向基础上对外来思 想文 化的兼收并蓄 , 是一个 既向外 真 的失去 了道德标准 、 没有 了善恶意识 了吗7 当然 不是 , 道德标 准和 辐射 , 吸收外来思想文化的体 系。对外开放 以来 , 又 国外一些文化思 善恶意识永远存在于 人们 心中,他是人性 中自然具有 的一种功能 , 潮不断涌入我 国 , 对于 人们拓宽视 野、 跃思想 、 这 活 增长知识 、 更新 它只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作用转变形态。人类只要存在等级差别 , 观念都大有好 处。但 是, 也必须承 认, 在开放 的同时也带来另一 方面 就需要道德。市场经济下 , 信息 的横 向传递 、 决策 的多元化和 分散 的问题 , 西方的政治观念 、 价值 观念、 德观念 的传 播与渗透 , 道 动摇 化, 竞争 的普遍性 , 益结构 的不断调整和重组 , 利 使社 会生活 充满 了 了一些青年人 的理 想信念 , 促使他们 的价值 观念 , 伦理 观念发生 变 波动和风险 , 人们的感情 , 观念和心理常常处在一种变动中 , 因此尽 化。一些西方文化的糟粕 , 被一些青年人视为珍宝 , 腐蚀了他们 的思 快完善与社会秩 序、家庭环境有关 的道德规范和善恶意识机制 , 以 想, 污染 了社会风气。同时 , 2 从 O世纪 8 0年代 到 9 O年代 出生 的人 便 正确 引导 青 年 人 的社 会 实践 活动 。第 四 , 持 以人 为本 , 进 学 生 坚 促 理 想信 念 容 易 产 生 动 摇 。 由于 接 触 的 各种 社 会 文化 思 潮 繁杂 , 易 良 容 的全面发展 。以人 为本就是把人作为社会的主体 和中心 , 在社会发 莠不分, 乏辨别力 , 缺 以致迷失方向。而且这种时代病在青年人中具 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 、 提升人的素质、 实现人的发展为终极 目标。在 有极 强的传染性, 对青年人 的思想影响极其严重。第 四, 道德标准和 任何时候 , 青年人都是社会主要 的载体 、 对象物和创造者。 我们要在 善恶 意 识 的 迷 失 。 由于 社 会 正 处 在 转型 时 期 , 人们 的道 德 标准 和 善 恶 倡导和追求人 的幸福、 自由、 公正、 安全 、 尊严 等得到保证的前提下 , 意识正处在选择期。 过去 的善恶观念是 以人性本应善 良, 对于心理和 充分挖掘青年人 的自身内秉的各种潜在 ,并使之获得表现与释 放 ; 行为 的善恶, 具有宗教性的报应而定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 全面发挥青年人 的刨造才能与激扬青年人的进取 精神 , 在最 大限度 随着物质文明加快发展的需要 , 同时由于曲解 自由, 从而使一些人极 地实现青年人 的全面发展 的基础上 , 真正使青年人不但成为社会 的 度偏 向个人的 自私 , 善恶 的标准几乎完全走向需要与不需要。 这样的 发展杠杆与驱动力量 , 而且也成为 自然界的 自觉而有为的主人。 道德标准、 善恶观念虽然还未真正构成现在人思想心理的定律 , 但它 总之, 我们 必须 看 到 , 国 是 一 个 人 力 资 源 大 国 , 济 的 持 续 发 我 经 已处在重要的十字路 口, 干扰若青年人的取向选择。 由传统社会向 在 展最终要靠人力资源优势。而青年人是 国家的未来。只有使青年人 现代社会变更的过程 中,青年人或容易对 旧的道德标准和善恶意识 的素质得到不断提升 , 道德人格和新 价值 观形成 , 才有利 于激发他 的彻 底丢 弃 而 陷入 迷 茫 ,或 因 为接 受 纷繁 复 杂 的 新 潮 的价 值 观 念 的 们的活力与创造力, 祖国的明天才更有希望 。所以, 广大思想政治工 感染而盲 目冲动, 以致于产生非理 性的倾向。第五 , 社会压力影响青 作者任务光荣而繁重。 年人 心理平衡。社会转型时期 必然会有许多社会矛盾和压 力, 比如 :
当前中国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当前中国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一、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在青年与社会双向作用的社会化过程中,青年主要处于依赖、服从、被社会教化、塑造的地位。
那么,教化者是否任意地按照自己主观想象来教化和塑造青年呢?当然不能。
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才能达到其目的和要求。
在整个社会化过程当中,社会化的规则程序和活动结构都是有序的、可行的,社会为青年的社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正常发展条件。
可以说,我国的青年社会化过程已基本上遵循其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的规律性,既保证了其发展的方向,又达到了社会化的效果,青年社会化的主流是好的。
但是,在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1、思想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滞后性。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我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
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切实提高青年的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的素质。
当然,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直发挥着积极的政治优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改进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为我们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并保证了青年社会化朝着正确的方向正常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应当看到,当前在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中最为突出的有两个问题:第一、思想教育内容的滞后性。
以高校为例,不少高校在思想教育方面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教育的内容与现实部分脱节,而且一味地以“你说我听”的灌输为主,既抑制了青年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导致青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与抵触情绪。
也正因为如此,青年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和内心的苦恼却得不到妥善解决,特别是面对市场经济蓬勃兴起和传统社会相碰撞而产生的多种困惑不知所措却无人引导。
第二、思想教育方法的滞后性。
虽然各方面都在按要求按计划去做,但教育效果并不好,纠其原因,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单一,形式呆板。
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够重视,缺少兴趣和学习热情,有时迫于考试,临考突击,背上几个题目应付过关了事。
风险社会下青少年道德失范的环境因素及对策
时期孩 子道德教 育的缺失 。在 青少年 中凸显 的道德
失 范 问题 在一 定程 度上 干扰 和破坏 着社会 生 活 , 阻 碍 了正 常 的社会 运 行 , 已经成 为一个 较为 突 出的社 会 问题 , 为我 国改革 开放 的进一 步发展 , 为 中华 甚至
是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 。青少年是 国家和民族的希 必须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社会化过程 , 通过学习有 望, 是建设社会 主义 的生力军 。近年来 , 随着 国际 国 关参 与社会生 活的基本 知识 、 技能和行 为规范 , 包括
内形势 的变 化 , 国改 革开 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十年 以来 与 国际接 我
憎 觋瓤
I 团
会| 譬强毵
社会 的人 、 完全 的人 , 才可 以 自由地参 加各种社会 活 动 而不致 对社 会 、 自己造 成危 害 。 因而 , 对 青少 年
征, 进而影响其道德素质 的形 成。
( ) 二 学校 因素 学校教育是 人的个性化 与社 会化 的纽带 。学校
道德 素质低下甚 至给社会带来风 险的原因不仅仅 在
风险社会下青少年道德失范的环境因素及对策
◎田忠钰 ( 中山大学教育学 院, 广东 广州 50 7 ) 12 5
摘要 : 当代社会 , 风险 日益 凸显 。风 险社 会的形成 , 在很 大程度 上源于道德失 范。道德
建设是促进人 的全 面发展和社会 全 面进 步的 内在要 求 , 是推动 经济社会顺 利发展 的必要保 证, 是促进 良好社 会风 气形成和发展 的 关键 因素 。道德 形成 , 少年 时期是关键 。 当前青 青 少年的道德素质 水平不容 乐观 , 究其影响 因素 , 研 有利于帮助青 少年形成 良好 的道德素质 。
新时代青少年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因素分析
新时代青少年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因素分析【摘要】在新时代,青少年社会化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是社交网络的影响,青少年沉迷于虚拟世界,影响现实社交能力。
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家庭关系紧张或缺乏父母关注会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
学校教育体系的影响表现在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缺乏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风气的影响使得青少年易受负面价值观的影响。
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则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综合认识新时代青少年社会化问题的根源,我们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关注,提出更多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与保障。
【关键词】关键词:新时代、青少年、社会化、问题、因素分析、社交网络、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风气、心理健康、对策建议、展望1. 引言1.1 新时代青少年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因素分析新时代青少年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因素分析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社会化问题逐渐凸显,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到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也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密切相关。
在当今社会,社交网络的影响日益显现。
青少年在社交网络上暴露于各种信息和影响之下,易受到虚拟世界的干扰和影响,存在社交孤立、沉迷网络等问题。
与此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家庭是青少年最主要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
除了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体系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学校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社会化的重要载体。
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理念会影响学生的认知和行为,进而影响其社会化能力的培养。
社会风气对青少年社会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对青少年的行为方式和认知模式有着重要的塑造作用。
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制约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心理压力,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
新时代青少年社会化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影响因素,只有深入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发展。
浅析社会学失范理论对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启示
浅析社会学失范理论对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启示燕丽丽作者投稿2011-03-24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体制与结构必然出现变动,社会失范行为容易产生。
本文初步探讨了社会学意义上的失范行为(社会越轨行为)和社会控制的含义、类型和功能,分析了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和默顿的社会失范理论,并探讨二者的理论与我国转型期的内在联系,针对我国转型期出现的社会失范行为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措施,即: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促进社会秩序理性化;转变思维方式等。
关键词:失范行为越轨行为社会转型文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正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些转变使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如道德观、文化观和价值观的转向,犯罪行为和腐败行为、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能源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等,这些问题暂且不论其性质如何以及对于未来我国社会的发展究竟是利与弊,它们都属社会失范行为,亦即社会越轨行为。
如何解决已出现的社会失范行为,是当下值得我们予以慎重考量的。
一、社会学失范理论失范行为在某种意义上亦可称为越轨行为。
我们所指的失范行为在宏观层面上意旨社会规范自身的混乱直接导致具体的个人失范或越轨行为的发生;微观层面上指社会群体或个人破坏、违反现有社会秩序的行为。
根据越轨程度不同,可把越轨行为划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违俗行为、违德行为、违规行为、违法行为。
四种行为中,违法行为是社会越轨行为最严重、最高级的行为,是社会成员所不认同的。
如何界定越轨的社会功能要看越轨的对象,有的越轨行为可以动摇社会道德规范,破坏社会常规制度,解构社会基础;有的越轨行为可能有利于澄清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变迁。
但在当代历史发展背景下,特别是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状况,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社会失范行为的负功能。
我们认为社会越轨行为是社会规范是否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现有的社会规范是否符合时代发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中之重。
现代化视角下青少年社会化的困境及对策
现代化视角下青少年社会化的困境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化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
然而,现代化的过程并没有为青少年的社会化带来便利,反而使得青少年社会化的困境更加复杂和严峻。
青少年社会化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导致社会的分化加剧,使得青少年在社会中的定位变得模糊和不稳定。
其次,社会的竞争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使得青少年容易失去自信和归属感。
再次,媒体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青少年更容易受到虚拟世界的影响,产生价值观偏差和行为失范。
最后,家庭的变化和教育体系的不足也给青少年的社会化带来了挑战和难题。
为了有效应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困境,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教育体系,通过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其次,需要加强社会的关爱和支持,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帮助他们顺利完成社会化过程。
再次,需要引导青少年发展积极的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和归属感。
最后,需要加强家庭教育,建立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为青少年提供稳定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支持。
总之,青少年社会化的困境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来加以解决。
只有在我们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下,才能让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社会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 -。
我国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现象及后果的研究评述
我国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现象及后果的研究评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现象日益突出,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我国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现象及其后果进行研究评述,旨在深入了解该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对社会的影响,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现象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是指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出现各种不良行为,主要包括体育比赛中的暴力行为、偷懒懈怠、违反纪律、药物滥用等。
我国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比赛中的暴力行为:在体育比赛中,一些青少年学生出现了斗殴、辱骂对手、恶意犯规等暴力行为,严重影响了比赛的进行和运动员的健康。
2.偷懒懈怠:一些青少年学生在体育训练中表现出较大的懒散和懈怠,不尊重教练和队友,影响了整个团队的训练和比赛效果。
3.违反纪律:部分青少年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遵守纪律,如迟到早退、不听从指挥、私自离场等行为频发,导致管理难度加大。
4.药物滥用:一些青少年学生在为了追求更好的成绩而滥用兴奋剂、类固醇等药物,给身体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以上种种体育失范行为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带来的后果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体育失范行为会导致个人自律能力不足、团队合作意识淡薄、勇于挑战的精神丧失,严重影响了个人的成长。
2.对家庭的影响:一些体育失范行为严重的青少年学生会给家庭带来许多困扰,如经常因体育问题遭受学校通报批评、成绩下降等,给家长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3.对社会的影响: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如果长期以来体育失范行为得不到有效控制和教育,将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国家整体竞争力和社会和谐稳定。
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现象十分严重,对社会、家庭和个人都造成了重大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 加强体育教育:从小培养青少年的体育意识和体育精神,树立正确的竞技观和比赛观念。
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失范行为_基于社会共享价值观的分析
2007年7月 理论学刊 Jul .2007第7期 总第161期 Theory Journa l No .7Ser .No .161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失范行为———基于社会共享价值观的分析任 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摘 要〕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的发展往往是不均衡的。
在从旧的平衡转变为新的平衡过程中,社会的各种价值观均处于变化之中,新旧共享价值在交替、认同、确立与践行当中常常发生缺位、错位和失调现象,在这种状态下,社会缺乏某种共同价值标准和价值实践原则的持续指引,使社会组织和个体的社会行为失去统一价值依托与准绳,导致了各种偏离社会发展和威胁社会稳定的失范行为持续和大量地发生。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共享价值;失稳;失范行为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09(2007)07-0059-04 当前我国随着新旧体制的相互碰撞,新旧体制的双轨混存,体制的倒错和逆转,社会阶层间的利益格局的重大变动,社会中的失范现象和失范行为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
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保证转型社会和谐有序和维护社会稳定,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从社会共享价值的视角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转型期社会行为失范及其理论观点(一)社会转型期社会失范行为的表现社会行为失范,或称之为社会失范行为指的是,“某一社会群体的成员判定违反其准则或价值观念的任何思想、感受和行动”[1](P11-12)。
转型期的社会行为失范按其对社会发展的效应方向可以分为积极性失范行为和消极性(破坏性)失范行为。
本文所指的行为失范均指那些对人们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发展有消极影响的,对社会变迁起阻碍作用的失范行为。
[2]在中国社会进入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这些行为具体表现在:1.经济生活领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经济主体从个人所处的利益关系出发,在市场经济的活动中,违反、背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竞争、自愿诚信的基本道德原则,制造伪劣商品欺骗消费者;诋毁、贬低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侵犯他人的经济利益;非法集资与非法传销,破坏自由公平交易的原则;贿赂互利,钱权交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与社会进行互动,逐渐形成独特的个性与人格,并通过对社会文化的内化及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步适应社会生活。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期,青少年阶段的发展对人的一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对人的影响是全面性的,不仅影响个人的生理与心理,而且会全面影响其一生,甚至是下一代。
青少年社会化若发生障碍、产生偏差,会直接导致个人的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以及越轨行为的出现。
当青少年越轨行为大量发生的时候,社会便会呈现出青少年社会失范状态。
一、家庭的社会化功能在转型期呈现出弱化趋势不能对青少年的越轨行为形成有力的制约几乎对所有人而言,家庭都是其出生后的第一个社会化主体,家庭社会化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个体早期人格的形成甚至其一生的发展。
由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有着极强的家庭观念,子女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也较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得多,因而家庭社会化在中国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家庭社会化的效果如何,不仅影响到个人一生的前途与命运,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家庭的兴衰荣辱。
但由于受到转型期的影响,在中国传统社会起重要社会化作用的家庭社会化的功能在中国当前社会呈现出不断弱化的趋势,客观上就减弱了家庭社会化对青少年越轨行为的预防功能。
首先,当前中国家庭呈现出核心化趋势,核心家庭已成为现代中国家庭结构的主要形式,而联合家庭、主干家庭的数量则日益减少。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在享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益处的同时,中国人也面临着转型期带来的巨大压力。
尤其是在人生的青少年阶段,广大青少年的父辈往往处于事业发展的关键期,因此能够用在青少年身上的时间与精力就极为有限。
传统社会中联合家庭和主干家庭在现代中国社会的大量减少,无疑也减少了青少年与父母之外的其他亲人接触的时间,使青少年与父母情感交流上的缺失不能被与其他亲属的及时互动所替代而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这就必然会影响到青少年家庭社会化的效果。
其次,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更新速度极快的时代,或曰“知识爆炸”的年代。
青少年由于其自身固有的特点,接触新知识、学习新技能、熟悉新环境的速度明显快于其父辈。
因此,在很多问题上父辈对青少年的教育已经明显力不从心,这无疑会减弱家庭的社会化功能。
第三,当代中国社会的专业化教育机构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青少年教育因各种文化知识及艺术教育机构、各类职业技能教育机构的出现而有了更多的载体,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教育机构无疑为青少年的社会化提供了更加多样的选择。
不难看出,家庭的社会化功能在此已部分外移。
但由于我国社会当前正处于转型期,现有法制尚不健全,因而无法对各类专业教育机构进行全面的规范与监第4期2009年7月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 ournal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H umanities &Social Science Edition )No.4Jul.2009[收稿日期]2009-02-15[作者简介]杨光生(1976-),男,吉林梅河口人,北华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青少年问题;许晓晖(1968-),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韩鹤(1982-),女,吉林桦甸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吉林省委员会统战部,硕士,研究方向:青少年问题。
doi:10.3969/j.issn.1007-5674.2009.04.024社会化视角下转型期青少年社会失范问题研究杨光生1,许晓晖2,祝坤2,韩鹤3(1.北华大学政法学院,吉林吉林130051;2.长春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吉林长春132013;3.共青团吉林省委统战部,吉林长春130031)[摘要]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青少年越轨行为表现出日益加重的趋势,社会呈现出明显的青少年社会失范状态。
本文从社会化的视角,通过对转型期内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和同龄群体等社会化主体对青少年社会化进程的作用加以分析,对当前我国转型期内青少年社会失范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社会化;转型期;青少年;社会失范[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674(2009)04-0089-0389——督。
因此,各类专业教育机构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普遍表现出明显的以功利化作为基本导向的运营行为,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只注重对青少年进行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培养,而不关注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教育,这就使其社会化功能产生偏差,不利于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格。
第四,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婚姻家庭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迁,离婚率持续升高,非婚生子女日益增多,与之相伴的就是单亲家庭数量的不断攀升。
单亲家庭的教育是一种失衡的教育,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往往容易心理失衡,很难圆满完成家庭社会化的任务。
第五,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7年5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接近2000万。
数量巨大的留守儿童群体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其家庭社会化的过程只能采取隔代抚养或亲属抚养的方式,父母监护的缺位对其心理甚至生理的发育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毫无疑问,儿童社会化的前期不足必然影响到其后的青少年阶段社会化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六,1979年,我国开始逐步推行计划生育国策。
计划生育国策的实行,符合我国当时的国情,大大减轻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因人口过多而带来的压力,但计划生育国策也产生了某些负面效应,其中,独生子女的社会化问题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
由于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在生活中往往对其过于溺爱,其初衷虽然是爱子心切,望子成龙,但客观上却造成了子女个人主义倾向浓厚,缺乏独立性,缺少与人团结协作的品格和能力,缺失吃苦耐劳的品德等,这无疑是家庭社会化的严重失误。
二、学校社会化功能出现偏离与失误,不能顺利完成其社会化职能首先,多年来,我国一直处于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局面。
当前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为4.1%[9],而我国则把这一比例定为4%,但多年以来,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连这一本就不高的指标都始终未能达到,这直接影响到学校软硬件教学环境的建设,直接干扰了学校师资队伍的稳定及教师素质的提高,直接制约了我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发展。
同时,在我国本就捉襟见肘的教育经费投入,客观上还存在着严重的分配不公问题,城乡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城市之间,同一城市不同学校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明显属于一种“使某些人群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化”。
教育经费分配不公的直接后果就是教育质量的人为差异。
毫无疑问,这种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我国青少年在学校中是否能按预期完成其既定的社会化目标。
其次,由于教育经费不足,人均教育资源短缺,多年来我国就一直存在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问题,虽然1999年以后我国连续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广大青少年的就学需求。
在此基础上,国内很多地区均出现了把升学率作为学校及教师的绩效考核指标的问题,这在客观上就造成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过度竞争的不利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及家长不重视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而只关注影响到学生升学的少数几门文化课的成绩。
这不但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形成,而且还使学生的个人素质呈现单一化,甚至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及心理健康。
因此,我国当前这种基础教育过度竞争的局面直接影响了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社会化功能的实现。
此外,由于“独木桥”的存在,同时受当前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在通过“遵从”途径无法完成其预定学习目标的情况下,转而采取作弊等越轨行为,即寻求“创新”的方式来达到其既定目标。
第三,一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着“严进宽出”的状况。
“严进”固然是由客观上我国教育资源缺乏的原因所造成,但“宽出”则不能不说是我国高等教育广泛存在的失误。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其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做好角色准备,但我国高等教育的这种现状却使学生很难完成其在这一阶段的预期社会化的任务。
第四,我国的某些政策,客观上直接造成了部分青少年处于某种不利地位的社会化局面,这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严重偏差。
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政策,使农村青少年与城市青少年相比在教育、升学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不平等。
基础教育中重点学校、快慢班的设立,高等教育中重点大学与普通大学的划分,便是预先将学生做了好坏的划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学校的社会化过程。
事实上,学校的强弱与学生的好坏,应该在平等的环境中、公平的政策下经由其后天的发展与努力而自然地区分出来,而不应藉由预先的划定和政策的倾斜,这种先天的不公平只能造成日后进一步的不平等。
第五,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腐败等不正之风开始在社会上沉渣泛起,其在教育领域也有诸多体现。
如在基础教育阶段,某些教师在获得了学生家长提供的物质、金钱或其他帮助的情形下,对其子女予以特别照顾,在教学过程中“开小灶”,一些教师利用教师节大肆收受、甚至索取学生的财物等。
又如在高等教育阶段,某些教师收受学生财物,在课程成绩评定、入党、就业等问题上给予特殊照顾等。
三、转型期大众传播媒介社会化功能的偏差,引发了众多的青少年越轨行为现代社会,报刊、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高度发达。
大众传媒通过新闻报导、知识教育、生活娱乐等方式,为青少年群体理解和接受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奋斗目标、社会规范和行为方式等,提供了一个广泛的空间。
这种影响表现出内容上的丰富性、形式上的多样性,以及受众上的广泛性。
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是当前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载体。
但是,在我国当前的转型期内,大众传媒对于青90——少年社会化也具有着负面的影响。
经由大众传媒,文化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不同文化间的文化规范、价值理念的碰撞也愈来愈剧烈,各种文化间固有的文化冲突不可避免地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在广大青少年的思想行为上更有着明显的体现。
同时,大众传媒也日益演变为一种以牟利为目的的工具,日益成为一种能够迅速产生有害信息和传播有害信息的工具。
大众传媒利用其掌握的话语权,主导着思想观念的传播,主导着人们对各种事件的观点,左右着人们对于思想观念、价值理念、社会规范以及各种事件的分析、评价和判断。
大众传媒宏大的覆盖面与海量的信息,使广大青少年能够接触到本来可能接触不到的一些有害信息,可能接受本不应接受的一些文化思想与价值理念。
娱乐文化、暴力文化、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文化形式通过大众传媒不断以各种形式冲击着青少年尚未健全的心灵,严重影响着青少年正常的社会化过程。
在大众传媒中,尤以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最大。
与其他传媒方式相比较,互联网向人们提供信息更加便捷,信息覆盖面更广,信息量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