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片凝集试验slideagglutinationtest
实验五 凝集反应—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实验五凝集反应由长沙达尔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整理【文章介绍】实验是映证理论,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的手段。
BioRike博瑞克根据《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一书系统整理了14个实验项目,每个实验说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方法,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希望广大师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
BioRike简介:BioRike(中文简称“博瑞克”)是长沙达尔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产品品牌,由旗下专业的生命科学实验室BioRike博瑞克研发和生产。
BioRike是一家致力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高科技实验室,专门从事以Elisa试剂盒、抗体、细胞因子、免疫检测试剂盒、血清等免疫学产品为主的生物试剂的研发与销售。
【实验目的】1.了解凝集反应的原理、基本类型及其用途。
2.熟悉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间接凝集试验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实验用品】1. 材料试剂:伤寒杆菌、大肠杆菌18~24小时琼脂斜面培养物、伤寒杆菌H血清、伤寒杆菌H菌液、待测孕妇尿液、HCG阳性孕妇尿液、1:10稀释伤寒杆菌诊断血清、ABO血型标准血清、类风湿免疫诊断试验(用变性IgG致敏的乳胶颗粒)、HCG致敏乳胶试剂、兔抗HCG诊断血清、待测血清、生理盐水。
2.器材:洁净载玻片、巴氏吸管、乳胶皮头、接种环、酒精灯、特种铅笔(或记号笔)、小试管、牙签、采血针、75%酒精棉球、无菌干棉球、试管架;1ml、5ml刻度吸管、37℃恒温箱(或37℃/56℃水浴箱)、显微镜。
【内容和方法】一、玻片凝集试验(slide agglutination)1.原理玻片凝集试验(slide agglutination)是将已知的抗体直接与未知的颗粒性抗原物质(如细菌、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等)混合,在有适当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如两者对应便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物,即为阳性;如两者不对应便无凝集物出现,即为阴性。
此法属定性试验,主要用于检测抗原,如ABO血型鉴定、细菌鉴定和分型等。
玻片凝集试验的原理
玻片凝集试验的原理玻片凝集试验(glass slide agglutination test)是一种用于检测抗原-抗体反应的常见实验方法之一、该实验基于抗体与抗原结合后的凝集现象,通过观察凝集程度,可以判断抗原-抗体的反应强度。
以下是玻片凝集试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原理: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台和所需试剂:-清洁工作台表面,并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
-准备玻片,将其放在工作台上。
-准备所需试剂,包括抗原和抗体。
2.准备抗原和抗体悬液:-取少量抗原,将其悬浮于生理盐水中,制备一定浓度的抗原悬液。
-取少量抗体,将其悬浮于生理盐水中,制备一定浓度的抗体悬液。
3.将抗原悬液滴在玻片上:-取一滴抗原悬液,滴于玻片上。
-取另一滴抗原悬液,滴于玻片上。
4.将抗体悬液滴在玻片上:-取一滴抗体悬液,滴于第一个抗原滴上。
-取另一滴抗体悬液,滴于第二个抗原滴上。
5.用手柄将滴液混合:-使用手柄,将抗原和抗体滴液混合均匀。
6.观察凝集反应:-仔细观察玻片上的滴液,在镜下或肉眼下观察滴液是否产生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的判断:凝集程度从强到弱分为四个级别:-4+级:滴液完全凝集。
-3+级:滴液凝集但小颗粒仍可见。
-2+级:滴液中有颗粒形成局部凝集。
-1+级:滴液中颗粒分散但有局部凝集。
-凝结反应:滴液颗粒完全分散,未发生凝集。
注意事项和解释:-实验前要确保玻片表面干燥干净,无杂质,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抗原浓度、抗体浓度和试验条件等多个因素都会影响凝集反应的强度。
-通常情况下,抗原与抗体的相对浓度应该事先确定,以选择最佳条件进行试验。
-可以通过多次进行试验、更改抗原浓度或抗体浓度来优化试验条件。
-玻片凝集试验也可以通过计算凝集反应的面积或测定反应的光密度来定量化。
总结:。
直接凝集实验(Direct agglutination reaction):玻片凝集反应
直接凝集实验(Direct agglutination reaction):玻片凝集反应一、概述颗粒性抗原(细菌、螺旋体、红细胞等)与相应的抗体血清混合后,在电解质参与下,经过一定时间,抗原抗体凝聚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这种现象称为凝集反应。
血清中的抗体称为凝集素(Agglutinin),抗原称为凝集原(Agglutinogen)。
细菌或其他凝集原都带有相同的电荷(阴电荷),在悬液中相互排斥而呈均匀的分散状态。
抗原与抗体相遇后,由于抗原和抗体分子表面存在着相互对应的化学基团,因而发生特异性结合,成为抗原抗体复合物。
由于抗原与抗体结合,降低了抗原分子间的静电排斥力,抗原表面的亲水基团减少,由亲水状态变为疏水状态,此时已有凝集的趋向,在电解质(如生理盐水)参与下,由于离子的作用,中和了抗原抗体复合物外面的大部分电荷,使之失去了彼此间的静电排斥力,分子间相互吸引,凝集成大的絮片或颗粒。
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
一般细菌凝集均为菌体凝集(O凝集),抗原凝集呈颗粒状。
有鞭毛的细菌如果在制备抗原时鞭毛未被破坏(鞭毛抗原在56℃时即被破坏),则反应出现鞭毛凝集(H凝集),鞭毛凝集时呈絮状凝块。
二、玻片凝集反应玻片凝集反应一般用于未知细菌的定性,所以又称为定性凝集反应。
实践中常用于新分离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鉴定和分型。
反过来,也可用已知的细菌抗原去鉴定未知抗体,如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清群就是采用已知鸡白痢菌抗原去检测鸡白痢抗体。
(一)材料与试剂载玻片、已知抗血清、待测细菌等。
(二)操作方法取洁净载玻片一张,用铂金耳钓取已知诊断血清1滴置于载玻片一端,另端置生理盐水1滴做对照。
然后用铂金耳钓取被检细菌少许,置生理盐水滴中研磨混匀,再将铂金耳灭菌后冷却,钓取被检菌少许置于血清滴中研磨混匀。
(三)结果判定在1min~3min内,血清滴出现明显可见的凝集块,液体变为透明,盐水对照滴仍均匀混浊,即为凝集反应阳性,说明被检菌与已知诊断血清是相对应的。
实验一--凝集试验
由兽医生物药品厂生产供应。该抗原为布 氏杆菌死菌混悬液,每1ml约含菌100亿。 是将牛型、羊型、猪型三型布氏杆菌的培 养物杀死,悬浮于0.5%的石炭酸生理盐水 中制成。静置时上层清亮无色或略呈灰白 色,瓶底有菌体沉淀。用时需充分摇匀, 并用0.5%的石炭酸生理盐水按规定倍数稀 释(1:20)。
凝集试验的类型: 直接凝集试验 间接凝集试验 协同凝集试验 桥梁凝集反应 病毒的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一、直接凝集试验 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 结合并出现凝集现象称直接凝集试验 (direct agglutination test)。
按操作方法分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种。
(一)试管凝集试验
实验材料:
② 按上表在各管中先加0.5%石炭酸生理盐水。 ③ 以1ml吸管吸取待检血清0.2ml,加入第1管
中,充分混匀,吸出1.5ml弃之,再吸出0.5ml 加入第2管,混匀后吸出0.5ml加入第3管,依 此类推至第4管,混匀后弃去0.5ml。 ④ 第6管中加1:25稀释的布氏杆菌阳性血清0.5ml ⑤ 第7管中加1:25稀释的布氏杆菌阴性血清0.5ml ⑥ 每管各加以0.5%石炭酸生理盐水稀释20倍的 布氏杆菌试管凝集抗原0.5ml。
作用: 在各试管加完抗原后,将7支试管同时充 分混匀,置37℃培养箱中4~l0h,取出后 置室温18~24h,然后观察并记录结果。
结果记录:
﹟: 液体完全透明,菌体完全被凝集呈伞状沉于 管底,振荡时,沉淀物呈片状、块状或颗粒 状(即100%的菌体被凝集)
+++ 液体略呈混浊,菌体大部分被凝集沉于管 底,振荡时情况如上(75%菌体被凝集)。
2、布氏杆菌病待检血清 从被检动物采取。被检血清必须新鲜、无 明显蛋白凝块、无溶血现象和腐败气味, 采血后不得迟于2~3d检验。否则需加防 腐剂或冰冻保存。
凝集反应
凝集程度:
凝集物 全部凝集 上清液 澄清 凝集程度 ++++
大部份凝集
有明显凝集 很少凝集 不凝集
基本透明
半透明 基本混浊 混浊
+++
++ + -
效价(滴度)判定: 首先观察对照管为阴性,说明结果可信,
再观察各实验管以判断效价。
效价判断:以产生明显凝集现象(2+)的
最高血清稀释度为该血清的抗体效价。
1:160
2.5ml N.S
1:320
1:640
稀释血清 1/20
1/40
1/80
1/160
1/320
1/640
N.S
每管加0.5ml
O抗原 H抗原 每管加0.5ml 甲-H抗原 乙-H抗原 丙-H抗原 稀释倍数 1/40 1/80 1/160 1/320 1/640 1/1280
37℃过夜,观察
概念:
颗粒性抗原 + 相应抗体
↓(适量电解质)
凝集现象 可溶性抗原(或抗体) + 载体颗粒 ↓ 致敏颗粒+相应抗体(或抗原)
↓(适量电解质)
凝集现象
特点:
1.抗原为颗粒性抗原或可溶性抗原致敏颗粒; 2.反应时间较短,需几到十几分钟; 3.反应产物为凝集块; 4.凝集反应抗原分子大,反应面积小,为使抗 体分子不致过多,试验时需稀释抗体 。
肥达氏反应
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O、H抗原,甲、乙、 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H抗原与患者血清做 半定量试管凝集试验; 以出现“++”凝集的最高血清稀释度作为抗 体的效价,测定相应抗体的含量,用以辅
助诊断肠热症。
玻片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的临床应用。
玻片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的临床应用。
玻片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是常见的免疫学检验方法,广泛用于临床实验室中。
它们可以用于检测体内的免疫反应,诊断免疫性疾病和监测疾病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以及临床应用。
一、玻片凝集试验(Slide Agglutination Test)玻片凝集试验是一种简单、快速的免疫学检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中。
它适用于检测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抗原和抗体,以及测定人血清中的抗体滴度。
1.原理:玻片凝集试验基于免疫沉淀反应的原理。
当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可见的凝集物时,说明体内存在相应的免疫反应。
这种凝集物可以在显微镜下通过直接观察进行评价。
2.操作步骤:(1)制备试验装置:准备好玻片、悬滴管和相应的免疫试剂。
(2)加荧光染料:将被测物加入荧光染料,使其标记上荧光物质,以便观察凝集情况。
(3)滴加试剂:在玻片上滴加一定量的荧光染料标记的抗原或抗体,然后滴加等量的被测物,静置几分钟等待反应发生。
(4)观察凝集情况:在显微镜下观察玻片上的凝集情况,通过对凝集形态、密度和大小的评估,来判断是否存在免疫反应。
3.临床应用:玻片凝集试验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具体的应用举例:(1)致病菌的鉴定:可以检测常见的致病菌,如流感病毒、结核杆菌等,通过检测其相应的抗原或抗体来诊断疾病。
(2)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对群体施加的玻片凝集试验,可以评估人群中感染某种疾病的程度和传播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3)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可以检测人体内的自身抗体,如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等,用于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二、试管凝集试验(Tube Agglutination Test)试管凝集试验是一种比玻片凝集试验更灵敏的免疫学检验方法,常用于检测细菌和病毒的抗原和抗体。
相比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通常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和更多的试剂,因此操作较为复杂。
凝集反应
质偶联在红细胞上,常用的偶联剂有戊二醛、CrCL3
和双偶氮联苯胺。
临床免疫学及免疫检验
2.胶乳颗粒载体及致敏
聚苯乙烯胶乳颗粒是人工合成的载体,它是一种大小均
一,直径为0.8μm大小的圆形颗粒,带有负电荷,可用物 制备成带有化学活性基团的颗粒(如带有羧化聚苯乙烯胶 乳),抗原或抗体能以共价键交联在胶乳表面(通过缩合剂 碳化二亚胺将胶乳颗粒表面的羧基与被交联物上的氨基
的反应。1945年Coombs等根据抗体球蛋白对异种动物亦 是抗原的原理,把产生“不完全抗体”的机体正常血清球 蛋白,注射到异种动物使之产生抗球蛋白,这种抗球蛋 白加入表面结合有不完全抗体的红细胞的复合物中,就
能出现可见的凝集现象,称抗球蛋白试验。因为此反应是
Coombs首先建立的,故又称Coombs试验。
(1) 取细菌或红细胞悬液1滴,在玻片上 和1滴诊断血清混匀。 (2) 置室温,数分钟后即可用肉眼或低 倍显微镜观察凝集结果,出现颗粒凝 集者为阳性。
临床免疫学及免疫检验
3.方法评价 本试验是一种特异性强、简
便、快速的定性试验方法。 4.临床意义 适用于大量普查,未知菌种 的鉴定或分型,或用标准血清作红细胞 ABO血型的鉴定。有时也可用于定量检测 前的筛选试验(如布氏菌、土拉弗氏菌等 抗原),初步观察病人血清中有无相应的 抗体,然后再对阳性标本作试管凝集试验 测定其效价。
间接凝集试验又称被动凝集试验(passive agglutination test)。所用的与免疫无关颗 粒称为载体,将抗原(或抗体)吸附或偶联 于颗粒表面的过程称致敏。而吸附有已 知抗原或抗体的颗粒称致敏颗粒。
临床免疫学及免疫检验
一、间接凝集技术类型
根据致敏载体用的是抗原或抗体以及 凝集反应的方式,间接凝集反应可分为:
第十章 凝集试验
载体 可溶性抗原 致敏
用特异性抗 原致敏载体, 检测标本中 的相应抗体 的方法。
待测抗体
致 敏 颗 粒
NS
凝 集 颗 粒
已知抗体
载体
+
致敏
致 敏 颗
粒
用特异性抗 体致敏载体, 检测标本中 的相应抗原 的方法。
• 将标本进行一系 列对比稀释后反 应,以出现阳性 反应的最高稀释 度为效价(滴度)
第一节 直接凝集技术
(direct agglutination test)
•直接凝集试验:细胞性抗原在有电解质的
参与下,直接与相应抗体结 合出现的凝集现象。
•凝集原(agglutinogen):凝集反应中的抗原。
•凝集素(agglutinin):凝集参与反应的抗体
三、间接血凝试验(被动血凝试验)
(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test)
• 原理 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
•操作步骤
吸附人的“O”型血红细胞 或绵羊或家兔的红细胞,
•方法评价: 敏感性较强、
制成致敏血红细胞,与相应
简便、快速、
抗体(或抗原)作用,在
成本低廉
适宜电解质参与下,出现 红细胞凝集现象。
直接与待测标本中相
RBC稳定、均一性好
应抗体(或抗原)发 2.与抗原结合的能力
生凝集反应。
及凝集性能不如RBC
年 五、间接凝集试验的应用
1. 抗体的检测
①检测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后产生的抗体 ②自身免疫病患者的抗体的检测 ③变态反应患者的抗体的检测
2. 抗原的检测
凝集试验实验报告玻片凝集
凝集试验实验报告玻片凝集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玻片凝集试验(Slide Agglutination Test)来检测和识别特定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以诊断相关疾病。
实验原理:玻片凝集试验是一种快速、简便的血清学检测方法。
当含有相应抗原的样本与特异性抗体混合时,如果存在相应的抗体,就会发生凝集反应,形成可见的凝集块。
这种凝集现象可以作为检测特定病原体感染的依据。
实验材料:1. 待测样本:疑似感染者的血清。
2. 标准抗血清:含有已知特异性抗体的血清。
3. 玻片:用于进行凝集试验的载玻片。
4. 滴管:用于精确取样。
5. 显微镜:用于观察凝集现象。
实验步骤:1. 清洁玻片表面,确保无尘埃或污迹。
2. 使用滴管取待测样本血清,滴一滴于玻片中央。
3. 同样使用滴管取标准抗血清,滴一滴于血清旁边。
4. 使用干净的玻璃棒轻轻将两滴液体混合,形成均匀的混合物。
5. 轻轻摇动或倾斜玻片,使混合物在玻片上形成薄膜。
6. 放置玻片于室温下,观察5-10分钟,注意是否有凝集现象发生。
7. 使用显微镜检查混合物,观察是否有凝集块形成。
实验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混合物中出现明显的凝集块,说明待测样本中存在与标准抗血清相对应的抗体,表明可能存在特定的病原体感染。
如果混合物中没有凝集块,说明待测样本中未检测到相应的抗体,可能未感染或感染程度较低。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对疑似感染者的血清样本进行初步的病原体感染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玻片凝集试验虽然操作简便,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可能,因此,对于阳性结果,建议进一步通过更为精确的检测方法进行确认。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避免样本和抗血清的污染。
2. 观察时应仔细,避免因光线、视野等因素造成的误判。
3. 实验操作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玻片凝集试验的操作流程,还加深了对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理解,为今后相关疾病的诊断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凝集反应
临床应用
菌种鉴定、血清学分型 血型鉴定
方法评价
定性试验,简便和快速; 敏感度低。
布氏杆菌玻片凝集试验
一)器材及试剂 清洁脱脂玻片或有凹型孔的玻片,0.1毫升吸管或微 量加样器、牙签或细铁丝。虎红平板凝集抗原、 被检血清。 (二)操作方法 在玻片上加 0.03 毫升被检血清,然后加入虎红平板 抗原0.03毫升,摇匀或用牙签混匀,在5分钟内判 定结果。判定级别同平板凝集反应。亦可只分为 (+)阳性,(-)阴性两类。
实验合阶段 ②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直接凝集反应 direct agglutination
颗粒性抗原直接与抗体结合,在电解 质的作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一)玻片凝集试验 slide agglutination
+
布氏菌侵入机体后,就会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这种抗体可与相应抗原(布氏菌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就会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我们就是用已知抗原 查未知抗体。
玻片凝集试验的临床意义
玻片凝集试验的临床意义玻片凝集试验(Slide Agglutination T est)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学检测方法,用于检测细菌感染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介绍玻片凝集试验的临床意义。
一、玻片凝集试验的基本原理玻片凝集试验是一种常规的血清诊断试验,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抗体特异性与细菌表面抗原结合而形成凝集团,从而诊断相应的细菌感染。
在实验操作中,将一定浓度的抗体滴于玻片上,加入待检测的细菌悬液,轻轻地混合后观察是否出现凝集反应。
若出现凝集,说明待检测的细菌表面有与该抗体特异性的抗原结构,因此可以判断出该细菌的种类及其感染情况。
二、玻片凝集试验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1. 快速诊断细菌感染玻片凝集试验是一种快速、简便的细菌学检测方法,其结果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
因此,在临床上,可以使用玻片凝集试验快速诊断细菌感染,例如,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
2. 制定治疗方案不同种类的细菌感染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在临床上,可以通过玻片凝集试验确定细菌种类,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的患者,可以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
3. 药敏试验玻片凝集试验还可以用于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是一种检测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的方法。
在实验中,可以将不同种类的抗生素添加到玻片中,观察细菌的凝集反应情况,从而判断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药敏试验结果可以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三、玻片凝集试验的优缺点玻片凝集试验具有以下优点:1. 快速、简便,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
2. 灵敏度高,可以检测到少量的细菌。
3. 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细菌。
但是,玻片凝集试验也存在一些缺点:1. 玻片凝集试验只能检测到表面抗原结构与抗体特异性的细菌,对于没有特异抗体的细菌无法检测。
2. 玻片凝集试验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细菌培养条件、抗体浓度等因素,可能会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
玻片凝集反应
玻片凝集反应玻片凝集反应(Slide Agglutination Test)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方法,用于检测细菌或其他微生物产生的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的凝集反应。
该方法主要用于鉴定细菌菌株、诊断感染病原体以及血清学检测等领域。
在玻片凝集反应中,首先需要获得待测的细菌菌株或其他微生物产生的抗原。
这些抗原可以是细菌表面的结构,如细菌的荚膜、菌体表面的抗原或者细菌分泌的抗原物质。
然后,将这些抗原与相应的抗体混合,通常是将抗体滴加到玻片上,然后加入待测抗原。
如果抗原与相应的抗体匹配,它们将发生凝集反应。
这是由于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大的聚集物,从而可见于显微镜下或肉眼可见。
凝集的程度可以根据聚集物的大小和形状来评估,一般来说,较大且更多的凝集表示更强的抗原-抗体反应。
玻片凝集反应具有快速、简单和经济的优点,并且不需要复杂的设备。
它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室和研究领域,用于鉴定细菌菌株的血清型、检测细菌产生的抗原物质以及诊断感染病原体等。
然而,它的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因此在实施和解读结果时需要谨慎。
在继续讨论玻片凝集反应时,还有一些重要的方面需要注意:阴性对照:在进行玻片凝集反应时,应包括一个阴性对照组。
这个对照组中的抗体与待测抗原不匹配,因此不应观察到凝集反应。
阴性对照有助于排除非特异性凝集或假阳性结果的可能性。
正性对照:与阴性对照相对,正性对照组中的抗体与待测抗原完全匹配,应该观察到明显的凝集反应。
正性对照用于验证实验的有效性,并确保抗体和试剂的功能正常。
反应评估:玻片凝集反应的结果通常是根据凝集的程度和形状来进行评估。
这可以通过裸眼观察或显微镜检查来进行。
凝集可以是细小的点状聚集,也可以是较大的块状聚集。
评估凝集的程度可以根据预定的标准进行,例如,强阳性、弱阳性或阴性。
抗原和抗体选择:在进行玻片凝集反应之前,需要选择适当的抗原和抗体。
抗原应该是待测微生物产生的特定抗原物质,而抗体应该与这些抗原高度特异性地结合。
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
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概述免疫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崭新的学科,涉及医学各个领域,并与理工农各学科相互渗透。
医学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也是医学生的主干必修课程之一。
目前免疫学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现代免疫学的研究和应用涉及到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
它与分子生物学一样是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不可缺的工具。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作为免疫学教学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大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实践技能、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医学免疫学实验目的与要求医学免疫学实验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不仅使学生验证部分理论知识和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掌握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免疫学实验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基础性实验要求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常用的经典免疫学实验方法和现代免疫学实验技术,使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相应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
2.综合性实验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往往由多种实验手段、技术和层次的实验内容所组成。
通过综合性实验,进一步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实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能力。
3.设计性实验是在完成基础性试验和综合性试验的基础上,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所提供的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自选题目、设计实验方案,并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试验,最后以论文形式写出实验报告。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医学免疫学实验室规则1.学生在上实验课前,应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要求,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熟悉所要使用的仪器、药品的性质和注意事项,预测实验结果。
2.注意保持科学实验的严肃性、严格性和严密性。
沙门氏菌血清学分型
沙门氏菌血清学分型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一类革兰氏阴性杆菌,属于沙门氏菌科(Salmonellaceae)。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可以引起沙门氏菌感染(Salmonellosis)。
根据沙门氏菌的血清学特性,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血清型,其中最常见的分型方法是沙门氏菌血清学分型。
沙门氏菌血清学分型是通过检测沙门氏菌外膜上的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s)来进行的。
沙门氏菌的抗原决定簇主要包括两种类型:H抗原(鞭毛抗原)和O抗原(外膜多糖抗原)。
根据不同的H抗原和O抗原的组合情况,可以将沙门氏菌分为不同的血清型。
H抗原是沙门氏菌鞭毛上的抗原决定簇,也是沙门氏菌血清学分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根据H抗原的不同,沙门氏菌可分为多个血清型,如H1、H2、H3等。
H抗原的特性决定了沙门氏菌的运动方式,也是沙门氏菌致病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O抗原是沙门氏菌外膜多糖上的抗原决定簇,也是沙门氏菌血清学分型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根据O抗原的不同,沙门氏菌可分为多个血清型,如O1、O2、O3等。
O抗原的特性决定了沙门氏菌的致病性和免疫原性。
沙门氏菌血清学分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草履虫凝集试验(SlideAgglutination Test)和管式凝集试验(Tube Agglutination Test)。
这两种方法都是通过将沙门氏菌菌株与相应的抗血清混合,观察是否发生凝集反应来确定沙门氏菌的血清型。
草履虫凝集试验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分型方法,通常用于初步鉴定沙门氏菌的血清型。
该试验将沙门氏菌菌株与不同的抗血清混合,然后在玻片上进行观察。
如果发生凝集反应,则可以确定该菌株具有相应的抗原决定簇,从而确定其血清型。
管式凝集试验是一种更为精确的分型方法,通常用于确认沙门氏菌的血清型。
该试验将沙门氏菌菌株与不同的抗血清分别混合在试管中,然后观察是否发生凝集反应。
如果发生凝集反应,则可以确定该菌株具有相应的抗原决定簇,从而确定其血清型。
项目九 凝集反应
项目九凝集反应一、直接凝集试验(Direct agglutination)(一)玻片凝集试验【实验原理】天然的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宜条件下反应,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物,称为直接凝集反应。
玻片法属于定性试验,常用已知抗体直接检测未知的细胞性抗原,对抗原进行鉴定。
【试剂和器材】1.待检标本OX19变形杆菌18~24h琼脂斜面培养物。
2.试剂OX19变形杆菌诊断血清(用时以生理盐水作适当稀释)、生理盐水。
3.器材载玻片、接种环、滴管等。
【步骤和方法】1.于洁净玻片一端加诊断血清1滴,另一端加生理盐水1滴作对照。
2.用接种环挑取OX19变形杆菌18~24h琼脂斜面培养物,分别涂于生理盐水和诊断血清中,充分混匀。
3.室温下静置数分钟,观察结果。
【结果判定】生理盐水对照应不发生凝集,为均匀混浊的乳状液。
在诊断血清中,如混悬液由混浊变澄清并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小块为阳性结果;如与对照相同,则为阴性结果。
【注意事项】1.玻片应洁净、干燥、中性,以防止和减少非特异性凝集。
2.每一待检菌均须作生理盐水对照,如对照凝集则表示细菌(粗糙型)发生自凝,试验结果无效。
3.在载玻片两端涂布细菌时,应先在生理盐水中涂,然后在诊断血清中涂,以免将血清带入生理盐水中。
4.试验后的细菌仍有传染性,应将载玻片及时放入消毒缸内。
5.鉴定ABO血型时,室温若低于10℃,易出现冷凝集而造成假阳性结果。
【方法评价】此法操作简便,反应迅速,为定性试验,但敏感性较低。
【临床意义】主要用于细菌菌种的鉴定和分型以及ABO血型的鉴定。
(二)试管凝集试验【实验原理】试管法直接凝集试验常用于半定量检测,是将已知的颗粒性抗原悬液定量地与一系列倍比稀释的待检血清等量混合,静置一定时间后,根据各管的凝集程度,判断待检血清中抗体的效价。
【试剂和器材】1.标本用生理盐水1:10稀释的待检血清。
2.试剂诊断菌液(伤寒沙门菌H或O菌液,10亿/ml)、生理盐水。
3.器材37℃水浴箱、试管、1ml吸管、吸耳球等。
细菌玻片凝集实验报告
细菌玻片凝集实验报告
细菌玻片凝集实验是一种检测细菌抗体和抗原作用的方法,通过检测细菌抗原和抗体在玻片上的凝集情况,来判断细菌是否感染。
实验材料:
1. 细菌:我们在该实验中使用了大肠杆菌作为抗原。
2. 抗体:我们使用了抗大肠杆菌单克隆抗体作为实验的抗体。
3. 玻片:我们选择直径约为1厘米的玻片。
4. 注射器:用于滴加细菌和抗体。
5. 显微镜:用来观察玻片上的凝集情况。
实验步骤:
1. 把玻片冲洗干净,用火或紫外线杀菌。
2. 取一片玻片,分别在玻片上滴入1滴抗原和1滴抗体。
3. 用镊子或支架将玻片夹在一起,形成一个夹具。
4. 轻轻旋转夹具,使滴在玻片上的抗原和抗体均匀混合。
5. 放置在室温下,观察凝集情况。
6. 凝集情况如何与细菌感染判断相关。
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滴在玻片上的抗原和抗体将会产生凝集。
如果细菌感染了,那么由于抗原和抗体作用,就会在玻片上形成固定的凝集。
细菌玻片凝集实验的优点在于其操作简单,易于理解和快速进行。
然而,凝集的结果可能受到其他微生物、悬浮物、结晶物和其他因素的影响,造成误判。
因此,应该与其他诊断方法结合使用并进行进一步确认。
在现代医学中,细菌玻片凝集实验已被许多新的诊断方法所替代,如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荧光素酶联免疫检测和核酸技术等。
然而,它依然是一种重要的科研工具,并在某些情况下发挥了独特作用。
玻片凝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玻片凝集试验实验目的:1. 掌握玻片凝集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会利用玻片凝集试验检测血清或血浆中抗体的含量。
3. 了解玻片凝集试验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玻片凝集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用于检测血清或血浆中抗体的含量。
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检样品与已知抗原混合后,在载玻片上进行反应,通过观察反应后的玻片是否出现凝集现象来判断抗体是否存在及含量。
当颗粒性抗原(如细菌、红细胞等)与相应的抗体结合时,在适量电解质(通常是0.85%NaCl)存在的条件下,会出现凝集现象。
凝集反应分为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
实验材料:1. 待检血清或血浆样本2. 已知抗原(如细菌、红细胞等)3. 生理盐水4. 玻片5. 吸管6. 接种环实验步骤:1. 在洁净玻片的一端加诊断血清1滴,另一端加生理盐水1滴作阴性对照。
2. 用接种环取待检菌液或血细胞悬液分别涂于诊断血清和生理盐水,混匀。
3. 轻摇玻片,静置数分钟,观察结果。
结果分析:1. 阳性反应:玻片上抗原凝集成肉眼可见的小团块状或絮状凝集物,其周围液体澄清。
2. 阴性反应:生理盐水对照均不发生凝集,为均匀混浊的乳状液。
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2. 实验器材必须经过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后方可使用。
3. 细菌鉴定时,特别是肠道菌种的沙门菌属或志贺菌属,原则上先用多价诊断血清检测,如为阳性,再用单价诊断血清进行分群或定型。
4. 血型测定时,室温需保持在20℃左右,若低于10℃,易出现冷凝集现象而造成假阳性的错误诊断。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中,待检血清与已知抗原混合后,在玻片上出现明显凝集现象,说明待检血清中存在相应抗体。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玻片凝集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学会了利用玻片凝集试验检测血清或血浆中抗体的含量。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玻片凝集试验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诊断血清中,混悬液由混浊变澄清并出凝集物,则 为阳性结果;混悬液仍为匀混浊的乳状液,则为阴性 结果。
肉眼观察不够清晰者,可在低倍镜下观察。
实验讨论
肥大试验是一种经典的半定量试管凝集试验。在临床上主要用 已知的伤寒沙门菌O或H抗原检测血清中有无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及其效价,以协助诊断伤寒病或供流行病学调查。
以胶乳凝集试验检测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为例验证间接凝集实验的原理和特点
实验原理
类风湿因子(RF)是一种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 具有与人或动物变性IgG结合的特点。将处理过的人IgG 与聚苯乙烯胶乳颗粒结合成致敏颗粒,当待测血清中含 有RF时,则与致敏颗粒上变性的IgG发生反应,出现凝 集现象。
第三单元
免疫凝集类实验
验证实验一 直接凝集实验
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直接反应,在适当电解 质参与下出现的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常用的试验方法有玻片凝集法和试管凝集法。
本 实 验 以 试 管 法 凝 集 试 验 —— 肥 大 试 验 (Widal test)验证凝集反应及其特点。
Widal test原理
胶乳颗粒 人IgG
致敏
待测RF
致 敏 胶 乳
NS
凝 集 颗 粒
实验器材
器械 黑色方格反应板、毛细滴管、试管、试管架、吸
耳球、恒温水浴箱等
试剂 人IgG致敏胶乳试剂(市售类风湿因子检测试剂)
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临床标本筛选获得 待测血清
实验方法
待测血清、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分别用生理盐水作1∶20 稀释。
“+++”:上清液稍混浊,细菌大部分凝集并沉于管底 “++”:上清液较混浊,约50%的细菌凝集并沉于管底 “+”:上清液混浊,仅少量细菌凝集 “-”:不凝集,液体浊度与对照管相同
血清抗体效价:试验管出现“++”以上的凝集现象即可判断为阳
性;以出现“++”凝集的最高血清稀释度为该待测血清的抗体效价。
1 生理盐水
+ 伤寒杆菌
1:40 伤寒杆菌诊断学清 +
伤寒杆菌
2 生理盐水
+ 大肠杆菌
1:40 伤寒杆菌诊断学清 +
大肠杆菌
玻片凝集试验鉴定伤寒沙门 菌
玻片凝集试验 (slide agglutination test)
在玻片上
颗粒性抗原与相应 抗体直接结合
出现肉眼可见 的凝集现象
+
?
+
结果分析
凝集反应只有在抗原抗体比例适当时,才能出现肉眼可见的凝 集现象。
临床上开展的外斐反应是利用与立克次体有共同耐热性多糖抗 原的变形杆菌OX19、OX2、OXk菌株代替立克次体作为已知抗原, 与患者血清进行凝集试验,以辅助诊断斑疹伤寒、恙虫病等立 克次体疾病。
现有OX19、OX2、OXk三种诊断菌液和待测血清,请写出利用 试管凝集法进行的外斐试验的操作步骤。
1:2560
0.5 0.5 0.5 0.5 0.5 弃掉0.5
菌液
1 2 3 45 6 7
试
管
凝 集
试
验
原
结
理
果
结果判断
实验结果
将试管置于有良好光源和黑色背景下,观察管底凝集物的范围和上清 液的浊度,记录凝集程度,判断凝集效价用++++、+++、++、+、 -等符号记录凝集效价。
对照管:应无凝集现象 试验管:“++++”:上清液澄清,细菌全部凝集,凝集块全部沉于管底试管凝集法操作程序试 Nhomakorabea号1
生理盐水(ml) 0.5 待测血清(ml) 0.5 伤寒O菌液(ml) 0.5 血清稀释度 1:80
2
0.5 0.5
0.5 1:160
3
0.5 0.5
0.5 1:320
4
5
6
7
0.5 0.5
0.5 1:640
0.5 0.5
0.5 1:1280
0.5
0.5
0.5
0.5 0.5
注意事项
凝集反应只有在抗原抗体比例适当时,才能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 一般情况下,随着血清浓度的逐渐稀释,凝集反应越来越弱,但在抗 体浓度过高时,反而无凝集现象出现,此为前带现象,出现该情况时, 须加大抗体稀释倍数重新试验。
直接凝集试验也可以用玻片法 以鉴定伤寒沙门菌为例:取洁净载玻片2张,在玻片的左上角分别标明 “1”、“2”; 加入已知抗体(伤寒沙门菌诊断血清)和待测菌液 (伤寒沙门菌或其他细菌)。
思考题
为什么临床上不直接利用立克次体作为已知抗 原进行血清学诊断呢?
验证实验二 间接凝集实验
间接凝集实验(indirect Agglutination Test)
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一种与免疫无关、大小 均匀的惰性载体颗粒表面,使其成为致敏载体,然后再与 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在适当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 载体颗粒被动地发生凝集,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1. 取试管7支,依次编号并做好标记。 2. 每支试管中加生理盐水0.5ml。 3. 倍比稀释血清:
取1∶20稀释的待测血清0.5ml加入到第1管,混匀后 吸取0.5ml加入到第2管,如此连续稀释至第6管,混匀后 吸取0.5ml弃去;第7管不加血清作为阴性对照。 4. 加诊断菌液:
每管加伤寒沙门菌H或O诊断菌液0.5ml,此时各管 血清最终稀释度依次为1∶80、1∶160、1∶320、 1∶640、1∶1280、1∶2560 5. 摇匀后置37℃水浴2~4h,取出观察结果或放室温过夜, 次日观察结果。
在黑色方格反应板上取3个格,用毛细滴管分别滴加稀释 待测血清、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各1滴,然后每格加入人 IgG致敏胶乳试剂1滴。
连续轻轻摇动反应板,2~3分钟后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
若胶乳颗粒凝集且液体澄清者为阳性反应 胶乳颗粒不凝集仍保持均匀胶乳状者为阴
性反应
注意事项
试剂应4℃保存,严禁冻结,用时摇匀; 所有试验器皿和反应板均应洗净、干燥; 若阴性对照出现凝集,则表示致敏乳胶试剂有
将已知的颗粒性抗原(伤寒沙门菌)定量 加入到系列倍比稀释的待测血清中,根据各血清 稀释度凝集情况,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 相对含量。
实验器材和材料
器械
试管、吸管、恒温水浴箱等
试剂
抗体 待测伤寒沙门菌免疫血清、抗原 伤寒沙门菌诊 断菌液(7×108/ml)、生理盐水
实验方法(Widal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