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第16课《昆明的雨》优质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 大赛获奖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大赛获奖教案一. 教材分析《昆明的雨》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昆明地区的雨景以及雨中的人文景观。
通过作者对昆明雨的细腻描绘,使学生感受到昆明雨的独特魅力,进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对散文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昆明地区的风土人情了解不多,可能会影响对课文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补充昆明地区的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昆明雨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课文中所描绘的昆明雨景及雨中人文景观的理解。
2.突破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形象地展示昆明雨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昆明雨景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展示昆明雨景。
2.准备相关背景知识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准备课文朗读音频,方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展示昆明雨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昆明雨景。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昆明地区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操练(15分钟)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所描绘的昆明雨景及雨中人文景观。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昆明的雨》说课课件教学
合作探究
文中“我想念昆明的雨”出现了 几次?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出现了2次。
第1次 第2段
内容上 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 者对昆明雨季深切的怀念之情。
这个独立成段的句子承接上文 结构上 的画面介绍,引出下文“我想
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
合作探究
第2次 第11段
内容上
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昆 明的雨”的怀念之情。
《昆明的雨》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 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 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文本,试分析文中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明确: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出爱 的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 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 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 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文章描写了昆明的雨中仙人掌、菌子、杨梅、 缅桂花以及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表达了作者对昆明 的雨的喜爱与怀念,以及对宁静、恬然生活的留恋 之情。
课堂小结
学后感悟
汪曾祺的文章告诉我们,平凡的生活就是美。法国雕 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 眼睛。”父母给予我们关爱,我们回报父母以感恩;老师 给予我们知识,我们回报老师以刻苦;同学给予我们友情, 我们回报同学以互助……这都是生活中的美。美就在我们 身边,我们时刻享受着美,我们更应该释放美。
结构上
照应第2自然段,收束全文,使 结构显得完整。
合作探究
本文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 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 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文章,试分析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 法。
《昆明的雨》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引导作用
学生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 和感受。
教师引导作用
教师在课堂中发挥引导作用,通过讲解、示范、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 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馈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排比的运用
文章中还运用了排比手法,如“牛肝 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 吃”,通过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 节奏感。
03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乡愁情感在《昆明的雨》中体现
通过对昆明雨季中的景物、人 物和风俗的细腻描绘,表达了 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怀念 之情。
借助“雨”这一具有地域特色 的自然元素,勾起了人们对故 乡的美好回忆和思乡之情。
互动式教学模式实践分享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人物 形象等,提高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表达能力。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 角色,进行情景模拟和表 演,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 的理解和感受。
互动问答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 教师解答、学生互助等方 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 自主学习能力。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01
清晰的线索与层次
文章以“昆明的雨”为线索,通过描述雨季中的景物、人物和风俗,展
现了昆明的独特风情。文章层次清晰,从总到分,由整体到局部,逐步
深入。
02
情景交融的写法
作者通过对昆明雨季中景物的细致描绘,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活动、风俗
文化融为一体,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郁的人文气息
通过描绘昆明雨季中的独特韵 味,展现了作者对故乡文化的 热爱和传承。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其次,在修辞手法的教学中,我发现同学们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设计更多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这些技巧。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有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主题的现象。我应该在讨论前给出更明确的指导,确保讨论能够围绕主题展开,提高讨论的效率。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同学们在写作练习中有些拘谨,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同学们敢于表达,勇于创作。
-文化理解:了解课文所涉及到的昆明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举例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讲解文章主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如“我想念昆明的雨”,并分析这些句子如何体现作者的情感。
-在语言表达方面,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关键词汇,让学生在课堂上造句,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昆明的雨》这篇课文在学生心中引发的共鸣。通过这篇文章,同学们不仅学会了欣赏散文的美,还体会到了地域文化带来的独特魅力。然而,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发现部分同学在把握作者情感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细节出发,体会作者的情感。可以通过更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3.写作技巧:分析作者在文章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习如何通过具体描绘表现事物的特点。
4.文化背景:了解昆明雨季的地理、气候特点,以及作者汪曾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部编语文八上《16昆明的雨》[江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1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江海宁教材分析:《昆明的雨》是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的文章或写人或写景,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深挚的情感。
作者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江南小令般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记下自己青年时代的足迹,倾诉着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与想念。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全文,找出文中叙写的雨季中的景、事、物、人,体会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通过朗读,体会文章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以及从“凡人小事”发现美的独特眼光。
3.体会作者对昆明真切的想念,理解作者淡泊从容的人生态度。
重点:1.通过默读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中所写的昆明雨季的特点。
2.通过朗读,体会文章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以及从“凡人小事”发现美的独特眼光。
难点:体会作者对昆明真切的怀念,理解作者冲和平淡、淡泊从容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导入(出示汪曾祺图片)江苏高邮有一位作家汪曾祺,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他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
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充满诗意。
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昆明的雨》,感受这份诗意吧!2 (板书课题、作者)二、检查预习青头菌.(jùn)辟邪..(bìxié)鲜腴.(y ú)篱笆..(líbā) 鸡(zōng) 黄焖.(mèn)鸡乍.(zhà)一看深褐(hè)草茎.(jīng)择.(zhái)净扳.尖(bān) 炽.红(chì)缅.(miǎn)桂花绿釉.(yòu)密匝匝.(zā)花骨.(gū)朵三、整体感知1.用文中的话回答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
明确: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16.《昆明的雨》比赛课教研课公开课优质课一等奖
15、《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与反思教学目标1、抓住雨中景、事、物的线索,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写作特点。
2、通过诵读与分析,品味汪曾祺“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
3、通过拓展阅读与背景介绍,感受作者独特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乐观积极、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与分析,品味汪曾祺“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独特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乐观积极、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品读赏析法、小组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无问西东》电影片段,引入汪曾祺关于昆明、昆明的雨、及西南联大的情结。
二、背景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其散文《端午的鸭蛋》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汪曾祺在昆明生活了7年(1939——1946),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
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教育,而且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对于有着强烈的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是他的第二故乡。
三、整体感知提问1:文章标题“昆明的雨”,从标题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引起学生发现,本文标题不完全是“交代文章主要内容”,真正写雨的在2、3、4段,更多是写由昆明雨季产生的联想和回忆。
)提问2:文章“昆明的雨”从主要回忆了哪些景、物、人和事?(肥大的仙人掌,好吃与不好吃的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还有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更有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提问3:这些看似杂乱的景、物、人和事,是由什么串联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珍视之情)提问4:从课文的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昆明的想念和喜爱之情?(我想念昆明的雨)提问5:由此可见这篇散文的写作特点是?(形散而神聚)《无问东西》是学生最近看过的电影,学生非常喜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昆明的雨》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目录
• 昆明与雨的文化背景 • 课文《昆明的雨》解读 • 语言文字品味与鉴赏 •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雨文化异同 • 创新思维拓展与实践活动设计 • 总结回顾与课堂延伸
01
昆明与雨的文化背景
Chapter
昆明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
气候特点
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四季如 春,温差较小。
雨季分明
每年5月至10月为雨季,雨水充沛, 为昆明带来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雨季对昆明影响及文化内涵
雨季对昆明的影响
雨季为昆明带来了丰沛的水资源,滋养了大地,使得昆明的植物生长茂盛,生 态环境优良。
雨季的文化内涵
昆明的雨季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孕育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和习 俗。例如,雨季时节的龙舟赛、泼水节等民俗活动,展现了昆明人民对生活的 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部分学生分享了他们在学 习过程中的有效方法,如 制作思维导图、小组讨论 等。
学习困难及建议
少数学生提到在理解某些 专业术语和概念时存在困 难,希望老师能提供更多 的实例和解释。
教师寄语及对下一讲预告
教师寄语
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下一讲预告
下一讲将探讨“中国的气候类型及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样的气候资源 和气候条件。同时,还将介绍一些与气候相关的趣味知识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成果展示
小组需将探讨过程和成果 以报告、PPT等形式进行 展示,与全班同学分享交 流。
利用多媒体手段,制作宣传海报或视频
01
制作内容
以昆明雨季为主题,制作宣传海报或视频,内容可以包括雨季的美景、
人文故事、生态保护知识等。
部编 人教版 语文 八年级上 16课《昆明的雨》课件
语言赏析
• 3.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硕小花帽子,穿着扳 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 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 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 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生动描写出卖花女孩的娇 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的怀念、 喜爱之情。 • 4.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 “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 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赞叹之情。
•
• 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花 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 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我想念昆明的雨。 •(两次出现,有何不同?)
• 作者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 、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 当年在那里宁静、恬然的生活,你能体会 出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这种东西也能吃?! 这东西这么好吃?!
•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 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 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中吆唤一声“卖杨 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 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 (为何要写女孩?)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 ,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 一角,不时中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 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 了。 • (为何要写买花女孩?)
汪曾祺在文章中又会有古汉语的点缀, 又具有了典雅之美
•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 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 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 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 的旺盛”。 • 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 相映成趣。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昆明的雨》公开课课件
助读资料: 汪曾祺的一生屡遭挫折和苦难。1958年被错划为“右
派”,后自我调侃说:“我当了一回右派,真的是三生有 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十年浩劫时被关 进“牛棚”,经历起落沉浮,创作《沙家浜》……
课堂小结
想念——一幅画——引出下文
昆 明 的 雨
雨季特点
时间长,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明亮、丰满,使人动情
仙人掌
记忆
菌子
雨季的景物事 杨梅
喜爱 留恋 怀念
缅桂花
与友对酌
想念——昆明的雨——收束全文
1.推荐两本书--《人间草木》和《人间至味》。贾平凹先生 说:“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如果同学们还想读出汪先生作 品里的什么味道,那就一定要读一读这两本书。
2.作者除了想念昆明的雨,还想念什么呢?请大家仿照下面句式说一说:
我不仅想念昆明的雨,还想念雨中(
)
我不仅想念昆明的雨,还想念雨中(物); 我不仅想念昆明的雨,还想念雨中(人); 我不仅想念昆明的雨,还想念雨中(事)。
任务二:作者写这些景、物、人、事与文题“昆明的雨”有何关系?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雨之精神写不出,以 景、物、人、事 写之。
任务一:请同学们按照老师提供的小贴士略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小贴士:略读也叫跳读或浏览,是一种阅读时只注意文章的关键部分,如标题、 首段、尾段以及每段的关键字(词、句)等,通过快速阅读掌握文章内容的方法。
1.说一说作者想念的昆明的雨有何特点?
部编版17《昆明的雨》-课件
背景介绍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 期的《滇池》。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在昆明, 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 上文学创作之路。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汪曾祺来说,昆明无 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 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本文正是作者选取 昆明雨季最具特色的事物,也是最能触动他思绪的事物写成的, 表达了作者四十年后对昆明的雨的怀念。
17* 昆明的雨
汪曾祺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烦,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 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
着一层薄烟。”朱自清《春》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 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 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 、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 京剧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他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 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其散文《 端午的鸭蛋》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第四部分⑨⑩: 写“我”在雨中的生活经历,引发乡 愁和诗情。
第五部分⑪: 自然点题,表达对昆明的雨的深厚感 情。
精读文本
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给宁坤的画呢?
答:所画的倒挂而且开花的事物仙人掌、几朵青头菌 与牛肝菌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事物,也是下面所要写到 的内容,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 描述,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 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 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 油亦走散。
昆明的雨公开课优秀课件省优质课一等奖
2024/1/25
13
民间艺术与舞蹈
2024/1/25
民间艺术表演
01
邀请当地民间艺人进行民间艺术表演,如剪纸、泥塑、刺绣等
,让学生了解云南地区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
民族舞蹈教学
02
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民族舞蹈动作和技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
的氛围中感受民族舞蹈的韵律和美感。
民族乐器演奏
03
介绍并演奏云南地区常见的民族乐器,如葫芦丝、巴乌、三弦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5
27
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在雨季旅游时,游客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如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 ,或选择租车、包车等私人交通方式。但无论选择何种交通方式,都应注意安全驾驶和乘 坐。
21
保持身体健康方法
2024/1/25
饮食卫生
在雨季期间,由于空气潮湿,食物容易变质。游客在用餐 时应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餐厅,避免食用不洁或变质的食 物,以免引起肠胃不适。
北京的雨季
北京的雨季主要集中在夏季,尤其是7月和8月,这两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近
一半。雨季期间,北京经常出现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上海的雨季
上海的雨季一般从6月开始,持续到9月左右。梅雨季节是上海雨季的一个重要特点, 期间阴雨连绵,空气潮湿。
2024/1/25
广州的雨季
广州的雨季较长,一般从4月开始,持续到10月左右。广州的雨季降水充沛,经常出现 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
云海奇观
详细描述西山龙门在雨季中出现的云 海奇观,如云雾缭绕、海到尽头天是 岸等。
2024/1/25
9
滇池水天一色
滇池概述
《昆明的雨》公开课教学一等奖课件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品味、探究等 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深入 理解文本,体会作者的情 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 爱和怀念之情,培养学生 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诵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
2024/1/26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1/26
7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清晰的线索与结构
文章以“昆明的雨”为线 索,通过描写雨中景象和 人物活动,展现了昆明的 独特风情。
2024/1/26
生动的语言与描写
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细 腻的描写,将昆明的雨呈 现得如诗如画,给读者留 下深刻印象。
丰富的情感与内涵
文章不仅描绘了雨中景象 ,还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 深厚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
21
提问答疑环节
学生提出与文章相关的问题或 疑惑
01
关于昆明雨季的特点和成因的 疑问
02
对文章中某些表达或情感的理
解上的困惑
03
教师进行解答和引导
2024/1/26
04
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专业、详
细的解答
05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文章
中的主题和意义
06
22
05 巩固练习与课堂 检测
2024/1/26
参加相关的文化活动或旅行,亲身体 验不同地域的文化氛围和风俗习惯。
关注当地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 ,积极参与相关活动。
2024/1/26
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身边的地域文化 元素,如建筑、饮食、艺术等,思考 其与当地历史、文化的关系。
《昆明的雨》公开课教学一等奖课件
个人背景
汪曾祺在昆明度过了大学时代,对昆 明的风土人情有着深厚的感情。他通 过《昆明的雨》表达了对这座城市的 怀念和感激之情。
02
课文分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章结构分析
条理清晰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从初见昆明到深入了解,再到离别回忆,层次分明,条理清 晰。
语言特色分析
生动形象
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设计更多的问题和讨论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
高课堂互动质量。
个性化教学
03
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
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未来教学的展望
拓展阅读材料
为学生提供更多与《昆明的雨》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 深入理解主题。
实践教学环节
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采访等,将理论知识与实 践相结合。
作品风格
汪曾祺的作品以细腻、优 美、富有诗意而著称,深 受读者喜爱。
《昆明的雨》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作品意义
20世纪40年代,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 之际,昆明作为大后方,为全国抗日 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物资和人力 支持。
《昆明的雨》不仅展现了昆明的美丽 和魅力,也呈现了汪曾祺独特的文学 风格和思想内涵,是现代文学史上的 经典之作。
昆明雨季特点
昆明雨季多集中在夏季, 雨量充沛,雨季持续时间 较长。
昆明文化背景
昆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 富的文化底蕴,是中国西 南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
《昆明的雨》的作者介绍
汪曾祺简介
汪曾祺是中国现代著名作 家,以散文创作闻名,作 品风格清新自然,思想深 邃。
文学成就
《昆明的雨》公开课教学一等奖课件
反馈机制建立
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 学方法和技巧进行改进和优化,
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04
CHAPTER
拓展阅读与思考题设计
相关拓展阅读材料推荐
01
02
03
04
《昆明的雨》原文及作者汪曾 祺的介绍
汪曾祺的文学作品及其风格特 点
昆明雨季的背景知识
中国现代文学中关于雨的描绘 和表达
思考题设计及答案解析
语言艺术
分析作者在文本中运用的语言特点,如口语化、简洁明快、生动 形象等。
修辞手法
探讨作者在文本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及其 表达效果。
语言艺术与修辞手法的结合
阐述作者如何将语言艺术与修辞手法巧妙结合,以增强文本的艺术 感染力和表现力。
03
CHAPTER
教学方法与技巧探讨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情景教学法
通过创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
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案例教学法
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小组合作学习法
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和合作,培养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中的互动与参与策略
提问与答疑
个性化指导
通过提问和答疑的方式,鼓励学生积 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
课程特点
本课程注重文本解读与赏析,通过分析散文中的语言、结构 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同时,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提高 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与要求01Fra bibliotek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和赏析方法,了解《
2024年《昆明的雨》公开课教学课件
《昆明的雨》公开课教学课件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描绘和赞美之情。
2.分析并学习作者通过对比手法所展现的昆明雨季与其它地区的不同。
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昆明雨季的特点和魅力2.作者对昆明雨季的赞美之情3.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4.自然景观的观察与表达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昆明的雨季图片,引起学生对昆明雨季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作者和文章背景,引导学生阅读文章。
3.文章分析:通过分析文章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昆明雨季的赞美之情。
4.对比手法分析:通过对比昆明雨季与其它地区的不同,引导学生理解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5.自然景观的观察与表达:通过观察昆明的雨季图片,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观察和表达自然景观。
6.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昆明雨季的观察和感受。
7.总结: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强调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1.《昆明的雨》文章2.昆明雨季的图片3.对比手法的例子五、教学评估1.学生对昆明雨季的理解和表达能力2.学生对对比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公开课教学,学生对昆明雨季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手法来理解和表达昆明雨季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自然景观。
重点关注的细节: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对比手法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来突出其中一个事物的特点。
在《昆明的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昆明雨季与其他地区雨季的对比,突出了昆明雨季的独特魅力。
作者通过对昆明雨季与其他地区雨季的对比,展现了昆明雨季的特点。
在文章中,作者写道:“昆明的雨,不像江南的雨那样缠绵,也不像北方的雨那样豪放。
《昆明的雨》优质课一等奖
小组讨论法
目的:提高学生 参与度,促进合 作与交流
步骤:分组、讨 论、汇报、点评
优点:培养学生 的团队协作能力 和沟通能力
注意事项:教师 要适时引导,确 保讨论的顺利进 行和有效性
互动问答法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昆明雨优质课一等 奖PPT内容提炼
汇报人:XX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课 程 背 景 03 课 程 内 容 04 教 学 方 法 05 教 学 资 源 06 教 学 成 果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课程背景
课程介绍
课程内容:包括语文、数学、 英语等学科
课程名称:昆明雨优质课一 等奖
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的建立
评价标准:明确 评价目标和标准, 确保评价的客观 性和公正性
评价方法:采用 多种评价方法, 如观察、访谈、 测试等,全面了 解学生的学习情 况
反馈方式:及时 向学生和家长反 馈评价结果,帮 助他们了解学生 的学习状况和改 进方向
改进措施:根据 评价结果和学生 的反馈,及时调 整教学策略和教 学方法,提高教 学质量
情境模拟法的注意事项:创设的 情境要真实、有趣,能够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注意情境 与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
05
教学资源
教学PPT的设计与制作
设计原则:简洁、清晰、美观 制作工具:PowerPoint、Keynote等 内容安排: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进行合理安排 视觉效果:使用图表、图片、动画等元素增强视觉效果 互动性:设置问答、投票等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参与度 实用性:注重实用性,避免过于花哨的设计影响教学效果
《昆明的雨》公开课教学一等奖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目录
• 课程导入 • 课文内容解析 • 教学方法解析 • 教学反思与总结 • 课后作业与拓展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介绍
昆明气候特点
昆明位于云贵高原,气候温和,四季 如春。雨季和干季分明,雨季集中在 5-10月。
历史背景
文学地位
学生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和情感。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能力层面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从文本中 提取关键信息。
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得到了锻炼,能够概括文章 的主要内容。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
学生学会了尊重和欣 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文学作品。
学生更加热爱中国的 历史文化,对文学作 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推荐学生阅读与《昆明的雨》 相关的学术论文和评论,深入 理解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 关于《昆明的雨》的多媒体资 料,如视频、音频等,丰富学 习内容和形式。
鼓励学生参与文学社团、写作 比赛等活动,提高文学素养和 创作能力,促进自主学习和个 性化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05
课后作业与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
作业一
总结《昆明的雨》中的主要内容 和主题思想,并写一篇不少于300
字的读后感。
作业二
选择一篇与《昆明的雨》主题相关 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分析异同点 ,并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比较分 析。
作业三
根据《昆明的雨》中的描写,创作 一篇以“雨中漫步”为主题的短文 或诗歌,字数不限。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的散文名篇, 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部编版《昆明的雨》优质课课件
主题思想
主题概括
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有助于学 生把握文章的精髓和作者的意图
。
主题展开
分析文章如何展开主题,有助于学 生理解文章的逻辑和作者的思路。
主题深化
探讨文章主题的深化之处,有助于 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思考 。
03
深入解读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分析
通过对文本中人物的语言、行为、心 理等方面的描写,深入分析人物的性 格特点、成长背景以及与其他人物之 间的关系。
人物塑造手法
探讨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对比手 法等艺术手法,塑造出立体、生动的 人物形象。
艺术手法
语言特色
分析文本中语言的运用,包括修辞手法、句式结构、用词特点等,探讨作者如 何通过语言表现人物情感和主题思想。
叙事技巧
研究文本的叙事方式、情节安排、时间线索等,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叙事技巧来 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在《昆明的雨》中,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 写展现了昆明的雨的特点?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相关细节, 如气候、景物、人物活动等,并分析这些 细节如何体现昆明的雨的特点。
讨论形式
总结反馈
小组讨论或全班集体讨论,鼓励学生积极 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反馈,强调 文本中的关键细节描写,加深学生对作品 的理解。
部编版《昆明的雨》优质课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课程导入 • 课文分析 • 深入解读 • 拓展阅读 • 课堂互动
01被誉为“中国最 后一个士大夫”,以其独特的文 学风格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在文学 界占有重要地位。
主要作品
《受戒》、《大淖记事》等,作 品多以描绘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 为主,展现出浓厚的地方色彩和 人文气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雨季的菌子
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作干巴菌。 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 这种东西也能吃?! 可是下点功夫……和青辣椒同炒, 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 这东西这么好吃?!
①通过比喻写出干巴菌外形的难看,这与后 文入口后味道的鲜美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 写出作者对干巴菌美味的惊叹与喜爱。 ②一个“?”、“!”语言简洁,读来亲切 口语化,凸显出作者的惊叹与喜爱。
作者
汪曾祺 生卒年 1920—1997 籍贯 江苏高邮
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 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 评价 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 个士大夫”
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代表 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等, 作品 散文集《逝水》《人间草木》等, 京剧《范进中举》等
【回复读者】
不是,微小的载体更好。这些平 凡事物是我们生活中能经常接触的, 是我们所能体会、感受到的。用微小 的事物来抒发更能体现作者深刻的情 感与回忆。 微小的事物有时可能不会被人发 现,但汪老先生发现了,体现出他是 真的很喜欢昆明。
汪老的散文
总有一种 “凡人小事”之美 情感的载体越小,爱得越真切醇厚 对昆明的雨、对昆明的爱 存在于一草一木 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作者笔下的杨梅个头大味道甜,但有一个细节 还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声吆喝。 请大家听同学来吆喝一番,边听边想,这句吆 喝为什么不能少?
富有生活气息、女孩坐在人家阶石一角就会不时吆喝, 很有画面感,也写出当地人情之美。
那么,除了富有生活气息,有情境画面感外,这句吆喝中 还包含了什么?让我们读一读下面的文字: 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昆明雨季的花
昆明的缅桂是大树!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 间都映绿了。 她„„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 七寸盘子,里面摆着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 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 是思乡。
①“时常”、“满满”看出房东的热情淳朴。 ②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会更显美丽滋润,再加上房东的热 情与关怀更让我感动,因此心感到软软的。
要是老师想在这两句话前各添一个感叹词表达作者的 情感,你会加什么? 生对读,再次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雨季菌子美味的喜爱 与怀念,提示学生注意句末的标点。
昆明雨季的果子
„„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 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 声: “卖杨梅——” 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 气更加柔和了 „„ 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 一点都不酸!
2、自读课文
圈画出你觉得最有味道 的语句,并在书上相应 语句旁做好圈点批注。
小组合作: 1、交流批注,选择最有味道的一处进行讨论 并修改完善。 2、探究思考,回复读者提问。 汪老先生:《昆明的雨》读来的 确很有味道,情感又深沉。但这 般的有味和深沉却仅通过一些微 小的载体如各类菌子、杨梅、缅 桂花„„是否不太适合?选择了自然、家常与情真
“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 一点、家常一点。”
——汪曾祺
汪曾祺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这样说
道:“我想念昆明的雨”,这是否重复,
可否删去一处?
结构上首尾呼应;反复强调,更突出
作者对昆明雨的喜爱和怀念。
(齐)我们想念昆明的雨 (男)我想念 雨中倒挂着能开花的仙人掌 (男)我想念 味道鲜美种类繁多的菌子 (女)我想念 那空气中娇娇的吆喝声 (女)我想念 带着雨珠、暖暖的缅桂花 (齐)我们想念淡而有味的文字
思考:仅仅是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让我感到心软 软的吗?
昆明雨季的氛围
雨下大了,酒店里有几只鸡„„一动也
不动地在檐下站着„„一颗木香,爬在
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
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
的花骨朵„„
①意境景色美。鸡与平时在农村里见到的不一 样,一动不动,好像鸡也沉浸在悠闲的气氛中, 木香花很多,花朵饱涨、绿叶浓密。 ②“爬”、“遮”、“密匝匝”、“细碎”、 “半开”、“饱涨”等多个动词、形容词,简 洁凝练地描绘出昆明雨后美丽、宁静的氛围。
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 大,也许不会成为一 个作家。至少不会成 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 作家„„ 《西南联大中文系》
《昆明的吃食》 《昆明的果品》 《昆明菜》„„
昆明的雨
汪曾琪
它的雨季好像是相当长的。
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 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 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 反倒很舒服。
1. 默读课文,积累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 圈点批注文中有味道的语句,通过品味简洁平 淡的语言,发现文章的妙处,体会汪曾祺散文 “淡而有味”的特点。 3. 感受作者对昆明雨季、昆明生活深沉而热烈的 喜爱、思念之情。
鲜腴(yú ) 吆唤( yāo)
篱笆( lí ba ) 缅甸(miǎn)
鸡
( zōng )
寡妇( guǎ )
暮年( mù )
釉(yò u)
密匝匝( zā )
1、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请大家默读课文和课后阅读提示,思考:
围绕“昆明的雨”,作者主要回忆了哪些景、物、人
和事?
昆明雨季的仙人掌、各类菌子、杨梅、卖杨梅的 苗族女孩、缅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