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童心 共同成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童心共同成长
[摘要] 主题探究实践活动是我园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下,探索成功的园本课程之一,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点,选择适合幼儿的主题内容,由老师、孩子、家长共同配合,形成一个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交流分享的大环境。

本文展示了5个幼儿活动的画面,解读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与同伴的互动、与教师的互动中如何建构经验,教师则以观察和解读幼儿的行为为切入口,在和孩子一起探索学习,共同发现、积极互动的过程中成长。

[关键词] 主题探究实践活动预设解读童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教师要“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瑞吉欧教育者也有一句名言:“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

”这句话,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现代教育观里教师与孩子在教学活动中角色的转变:儿童不再是被动地等待教师把球抛给自己,而是享有和教师平等的地位,拥有发球权,可以发起活动。

在《纲要》精神的指引下,我园尝试开展主题探究实践活动这一新的活动型、综合型课程。

主题探究实践活动的总体思路是以《纲要》精神为指南,鼓励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点,选择适合幼儿探究性学习的主题,设置主题网络,由老师、孩子、家长共同配合,形成一个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交流分享的大环境。

本着重探索、转观念的目的,在活动中教师以观察和解读幼儿的行为为切入口,在和孩子一起探索学
习,共同发现、积极互动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反思教育行为,改进教育、教学的态度、方法和策略,在这个环境中,教师要时刻把握主题探究过程的教育价值,同时扮演着伙伴、向导、支持的角色,俯下身去,聆听孩子们的童言稚语,观察和挖掘他们的奇思妙想,解读他们的百种语言,真实记录下他们的创作瞬间,力争使教育更贴近幼儿。

我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探究实践活动,如:“画”、“纸”、“花”“、布”、“水果”、“豆子”、“瓶子”、“桥”、“新城区”等主题。

在探究实践活动中,幼儿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并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去思考和表达,展示出他们的百种语言。

以我园开展的主题探究实践活动《奇妙的蛋宝宝》为例,走进童心,聆听童声,透视童真,共同成长。

关于“蛋”,有许多的故事,包含着无穷的奥妙,也吸引着无数天真的孩子。

《奇妙的蛋宝宝》这一主题的选择既能满足孩子兴趣,又极具开放式的探索空间。

在整个活动的实施之前,我们先着重预设了几个探究方案,请家长配合收集资料,寻找各种“蛋”实物,在实施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生成新的主题,以至于衍生出一个庞大的主题网络,涌现出一些出人意料的精彩画面:
画面一:区分会生蛋的动物
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资料不仅对鸟、蛇、龟、鸡、鸭、鹅等会生蛋的动物有所了解,而且还提出:鳄鱼、
海狮、海豹、鲨鱼等会生蛋吗?我会生蛋吗?根据幼儿的关注点,我们又生成了新的主题,这就将“卵生和胎生”这个概念引入主题,孩子们自发地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

知道了什么是胎生、什么是卵生。

胎生的动物有:马、羊、兔子、海狮、海豹、人类等。

卵生的动物:有鸡、鸭、蛇、龟、鳄鱼、鸟类等。

但是对于鲨鱼是胎生还是卵生这一问题仍然争得不分上下。

于是我们请幼儿回家自己搜集答案,自己解决这一问题。

最后大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鲨鱼是卵胎生,锥齿鲨、星鲨、某些毒蛇(如蝮蛇、海蛇)和胎生蜥、铜石龙蜥等均为卵胎生动物。

幼儿在了解“卵生和胎生”的活动中体会到生命的开始与奇妙,教师继而引导幼儿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孩子能真正的学到自己想了解的知识,并解决问题、共同体验到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快乐。

画面二:“洗”鹌鹑蛋
我们利用了白醋中的酸与鹌鹑蛋表面的碳酸钙起反应生成醋酸钙,将鹌鹑蛋上面的小黑斑“洗”掉,蛋皮由此变白变软这一有趣现象,激发孩子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在观察这一现象的过程中,孩子们惊喜地发现,鹌鹑蛋先是变大,沉在杯底,然后身上沾满了泡泡,泡泡慢慢地上移,鹌鹑蛋浮上来啦!一会儿又沉下去,马上又浮上来。

孩子们很好奇,眼睛都不敢眨,他们发现了杯中漂浮的异物,班上最调皮的宋鑫发直叫道:“怎么办,皮也掉光了!”大伙直抱怨“是你把它的皮弄掉了!”教师趁机把“到底是谁把鹌鹑蛋
的皮弄掉了?”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

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认真地去书店查阅图书、上网、求助父母,看着白光光、软软的鹌鹑蛋,孩子们议论纷纷,急切地告诉大家寻到的答案:原来杯子里装的是白醋,白醋是酸的,和蛋壳中的钙起反应,因此鹌鹑蛋放在白醋里不仅会冒泡泡,而且还变软,把身上的花纹也“洗”掉了。

小朋友说:“我爸爸告诉我牙齿里也有钙,是不是不能吃醋呀?”乐乐说:“不能吃醋,要不牙就变软了”。

根据孩子们提出的问题,生成了保护牙齿的主题,通过探究知道,吃过东西后,嘴里会产生一种酸液,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就能保护好牙齿。

一个科学小实验不仅让孩子对化学反应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和探究兴趣,还让他们对日常生活习惯引起了注意,知道了如何保护牙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特征的幼儿表现都不一样,但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会有共同的兴趣而引发的讨论话题。

只有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才能十分积极顺利地推动活动的进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加上老师在活动中因势利导,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他们眼中的世界,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这种以平等关系提供的支持最易与幼儿沟通,也最易被幼儿接纳,即达到“共同兴趣点的汇合”。

画面三:区分生熟鸡蛋
为了探究预设的这一主题,我们提前与家长沟通请家长带生熟鸡蛋各一个,装在一起,写上名字,带到班上。

活动时让幼儿自己来
领取两个蛋宝宝(生、熟各一个),领取的过程非常安静,连说话的声音也没了,都小心翼翼地用手托着自己的两个小宝宝。

探索的过程是专注的:在光线下照一照,透明的是生的,边实验边做记录;把两个鸡蛋放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生的;用力摇一摇,有震感的是生的……。

孩子们象小科学家一样专心地实验着,记录着。

“啪”宗鑫发第一个打破了生蛋,随后又有安贝、师雯、许力文、贾沅直结束了实验(蛋打破了)。

听到同伴失望的叹息声,其他孩子格外地小心。

看到碎在地上的蛋液,几个孩子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看到孩子们对淌在地上的蛋液感兴趣,随机生成了又一个主题—鸡蛋,了解鸡蛋的内部结构、营养与吃法。

这次探究活动不仅仅是让孩子探索出了区分生蛋、熟蛋的方法,又让幼儿认识了鸡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做事认真专心的态度。

画面四:照顾蛋宝宝
由于在活动的过程中,个别孩子无意间打破了鸡蛋,情绪非常沮丧,如何保护蛋宝宝,是我们随机生成的一个新主题。

我们让孩子每人从家里带一个生蛋,全程由孩子自己保管,家长、老师不得参与,看谁的蛋宝宝经过一天后还完好无损。

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带宝贝来,与朋友交流,上课时也带着它。

吃饭时有的放到了教具柜里、盒子里,装沙子的小桶里。

陈熙、许力文小朋友还把鸡蛋放在了装布偶玩具的柜子里,嘴里还念念有词:“你们好好睡吧,晚上变成小鸡啊!”老师在一边偷偷地笑,要真能孵出小鸡才是奇迹呢!有的孩子还大胆地带蛋宝宝参加户外活动:滑滑梯、攀登蒙古包、惊
险又刺激!潘佳乐小朋友还带蛋宝宝在树叶上晒太阳,惬意极了。

乐乐睡觉时仍不忘让宝贝睡在他身边的柜子里,并帮它盖上衣服。

也有的孩子因照顾不周摔破了蛋宝宝,在痛定思痛后,反思总结的过程中吸取了教训,一个小小的鸡蛋,在家里父母是绝对不会让孩子碰的,我们借助这个主题活动,给孩子一个照顾他人、真心付出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爱心和耐心、细心,摔破鸡蛋的孩子神情沮丧,相信他们会从中吸取教训,做一个细心的人。

孩子们的责任感和成就感都在这一活动中得到了提升,帮助他们将来更好地迈向成功。

画面五:有趣的蛋壳画
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准备了水彩笔、油画棒、橡皮泥、空蛋壳、碎蛋壳等材料。

工作开始了,孩子们都在认认真真地工作,细心地装饰着自己的蛋宝宝,有的用水彩笔,有的用油画棒、橡皮泥,我们都很期待孩子们的作品出炉!这些小家伙们,一声也不吭,都在专心致志地做工作。

当我们走到李宜祯小朋友面前时,惊呆了,赶紧拿来她的作品,她用水彩笔画出了一朵朵玫红的小花和绿叶把蛋宝宝装饰的尤为好看,像一件工艺品,简直不可思议,惊叹这样的作品竟出自一个5岁孩子之手,当时觉得自己都自愧不如。

杨子怡小朋友用橡皮泥装饰蛋壳,她用红色的泥搓成条状盘在蛋壳的中间,取出水彩笔画上头发、眼睛、嘴巴,一个漂亮的小人做成了。

孩子们的工作陆陆续续都完成了,看到这些作品后,给了我们很深的感触,孩子们的能力是不可低估的,他们的潜力是无限的。

主题探究活动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又一扇门,给孩子们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教师作为幼儿探究活动的合作者,关注着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并为幼儿提供各种不同学习的机会,让幼儿在探究实践中自由地表现与表达,去主动地建构知识和人格。

在活动中,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解读童心”的真正价值以及解读童心所需要注意的要点。

教育家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解读童心能使我们懂得“为幼儿一生发展打好基础”的真正内涵,懂得“生命成长”的价值,从而客观地了解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欣赏每一个孩子,尽力地去发展和开发他们的潜能。

解读童心,能让我们真诚地、宽容地对待每个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解读童心,能让我们努力地、不懈地去为孩子们的发展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使我们的教育能更好地贴近孩子。

解读童心,能引导我们在与幼儿的有效互动中推进幼儿的发展,提升自身素质,促进自我成长。

作者简介:
王建敏,女,汉,1962年出生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毕业于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小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幼儿教育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