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多环节渗透法制教育

合集下载

析法制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析法制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析法制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法制教育的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1. 法律知识的传授:初中语文教学可以通过教材中的相关篇章或课文,向学生传授一
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比如法律的定义、法律的作用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了
解法律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

2. 法律思维的培养:语文教学可以通过阅读和分析一些与法律有关的文章或案例,培
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

比如,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法律
分析,理解文本中法律问题的起因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合理的法律推理和判断能力。

3. 法治观念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学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比如,在学习文学作品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法律问题,分析法律对人物行
为的制约和影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个人行
为的重要性。

4. 法律道德的培育:初中语文教学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和文本分析,培养学生的法律道
德意识。

比如,在学习文学作品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法律道德问题,引导
他们认识到法律对于保护人权和维护社会公正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尊
重法律的良好品质。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的渗透方式,法制教育可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有效的传播和
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为他们
的未来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法制教育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浅谈

法制教育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浅谈

法制教育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浅谈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律和法制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承担着培养未来国家建设者的重任。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把法制教育渗透进去,教育学生遵守法律,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二、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2.1 引导学生进行文明规范交往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育学生进行文明规范交往。

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教育学生如何进行文明交往,传递法制知识。

例如,让学生了解不文明的交往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强调言行举止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学生形成文明的交往习惯并不断地加以强化。

2.2 开展德育课程,传授法制知识教师要开展生动的法制教育课程,传授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法制观念,有助于他们遵守法律,知法守法。

2.3 引入相关文学作品,加深学生的法制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制意识。

例如,《作文写作指导》中可以加入《红岩》、《小兵张嘎》等作品,让学生了解从小学习遵守法律是多么的重要,那样他们就会懂得法律的力量,积极学习、积极守法。

2.4 利用小学语文教材设计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可以增加或注重一些含有法律知识或法治理念的话题、故事、诗歌等内容,教育学生遵守法律,走上健康的成长之路。

例如,语文教育中,可以让学生阅读《袁隆平的梦》,通过了解袁隆平刻苦学习、艰苦劳动的精神,进而领悟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渗透的意义3.1 教育学生遵守法律小学教育是培养未来国家建设者的基础阶段,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渗透,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尊重法律、讲文明等良好的品德和习惯,才能真正将他们培养成适合新时期要求的人才。

3.2 培养健康的成长环境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形态正在形成,小学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有助于构建起积极向上、讲文明、尊重法律的良好思想道德环境。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法制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和法治精神的教育。

在当今社会,法制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将对学生的法律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对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

语文课本中涵盖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和社会生活,这为法制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法律、法规有关的课文,如《论语》中的“三纲五常”、《红楼梦》中的“凡事要量力而行”等,通过讲解这些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观念和道德观念,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法律,做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知识。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涉及法律问题的文章或作品,如关于法律人物的传记、法治进程的历史故事等,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培养他们对法律的敬畏和尊重。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如民法、刑法、宪法等,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也能够了解社会的法律制度和规范,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写作作业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写作题目,如“如果你成为一名法官,你会怎样审理这个案件?”、“你认为什么是社会的底线道德?”等,通过写作作业,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公正、公平和法治精神,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道德观念,争做社会文明的建设者和监督者。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参与法制教育。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庭、警察局等司法和执法机构,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威严和公正,增强他们对法律的尊敬和敬畏。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活动,如扫黄打非宣传、交通安全宣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法律的重要性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社会文明的传播者和参与者。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法制教育是培养学生遵纪守法、遵守社会规范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从而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潜移默化地培养起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深入渗透法制教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和文化传统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

而法制教育则是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

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增进对法律概念的了解,还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的细腻表达和深刻思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精神,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素养、法治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1. 通过法律故事、案例贴近生活的方式渗透法制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法律故事、引导学生分析法律案例等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了解法律,引导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行为、遭遇的事件等去思考法律的存在和作用。

2. 通过语文课文渗透法制教育在语文课文中可以选取一些与法律相关的文章或诗歌,通过对这些课文的深入讲解和解析,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感受法律的力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对法律有深刻的认识。

还可以通过学习古诗词中的法治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座谈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由表达对于法律的看法,增强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

也可以通过针对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和法律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提高法律素养。

1. 合理选取教材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合理选取与法制教育有关的教材,比如选取一些法律故事、法律人物的传记、与法律相关的诗歌、文章等,在教学中重点讲解这些内容,并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去思考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法制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通过文言文、课外阅读、作文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提高法制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

下面将从文言文、课外阅读和作文三个方面来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法律等方面的内容,进而培养他们的法制意识。

在学习“大学”这篇文章时,可以通过简单的注释或解释,向学生介绍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治国之道,让学生了解古代的政治法律制度,认识到政治、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

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学习一些古代案例、对话等内容,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古代社会的法制问题,引导他们认识到古代社会对于法治的重视和对于法治的追求。

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接触到许多古代法律文化的内容,从而对古代的法制有所了解,提高对法治的认识和了解。

课外阅读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法律相关的内容,培养他们的法制意识。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关于法律、法规、法治的文学作品或者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了解法律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的正常运转的重要性,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一些法治问题,如法治的重要性、法治与德治的关系等。

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加丰富多彩的法制内容,从而对法制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应该渗透在教学的方方面面,通过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法制,培养正确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法治素养的公民。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结合法制教育与语文教学,可以在课堂中传授法律常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理念。

经典文学作品中往往蕴含深刻的法制意识,通过解读这些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制觉悟。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法治要素,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知识。

通过这种渗透式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提高法治意识。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加强法制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是当前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通过这种综合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培养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法制教育、渗透、重要性、结合、法律常识、法律理念、经典文学作品、法律意识、课堂教学、法治要素、学生法制观念、影响、融合、教育工作、重要任务1. 引言1.1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的重要性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法制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在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逐渐了解和认识法律法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法制教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法律概念和法律精神,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和综合素质。

也能够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还能够为他们的未来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它不仅是教育工作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2 法制教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是十分重要的。

法制教育注重对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养,而语文教学则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法制教育是指通过教育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让他们懂得法律是维护公共利益,保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而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加强法制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素养,从而为将来的良好行为奠定基础。

下面就来谈一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一、用法制思想启迪学生自主意识小学生是处于自我意识开启的阶段,孩子们对于道德和法律的认识不清晰。

如果老师能够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给他们灌注正确的法制教育思想,启迪他们的法制意识和自主精神,那么这样的教育和思想指导的效果会更好。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有关法制方面的内容,比如捐助、道德礼仪等,引导孩子们养成对遵守法律的认知。

同时,还可以将这个概念运用到一些课外活动中,比如校园安全教育、日常生活小窍门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条款和要求。

二、运用案例讲解法制知识小学生是非常喜欢听故事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采用丰富的故事、实例向学生传授法制知识。

家长在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法律规定都可以做为案例,这样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我们生活中常常见到的常识就是要遵守交通法则,我们可以通过粘贴一些交通标志,加上对标志、交通法规的点评,从而加深学生对交通规则的理解。

三、开展法制知识的游戏小学生对游戏非常敏感,老师可以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法制知识游戏活动。

比如扮演侦探、调查寻找线索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法制规则的逻辑性和科学性。

又比如,在学校开展游戏:小交警的职责。

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有趣,也可以让孩子们很好地了解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结合平时生活强化学生的法制意识身体力行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教师和家长可以在平时生活中加强对孩子的法制教育。

比如,上学时提醒孩子要遵守交通规则,家长也要杜绝违法行为,比如开车不带安全带等,鼓励孩子们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再比如,利用法制剧、动画、绘本等多媒体素材,孩子们可以更容易而深刻地接受法制教育。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总结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总结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总结法制教育是培养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的重要途径,而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具有广泛的渗透性和穿透力,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在语文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法律素养,提高其法治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对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

一、引导学生阅读法律文本引导学生阅读法律文本是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基础和起点。

通过让学生接触、理解和阅读宪法、法律法规等法律文本,可以使学生对法律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在课堂上,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和学习相关的法律文本,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交通安全法》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内容和规定。

通过学习法律文本,学生可以了解到法律的价值和作用,增强自身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开展法制教育主题活动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法制教育主题的活动,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和热爱。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辩论”等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法律知识和实践法治思维。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公安局等法律机构,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权威和严肃性。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法律的认同感和遵守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感。

三、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表达能力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律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法律写作,如法规解读、法律评论等,培养学生的法律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通过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表达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批判思维。

四、促进学生的文化品格和思维能力发展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文化品格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学习文言文、古诗词和现代文学作品时,可以引入法律元素,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阅读,感受法律与文化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可以通过结合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法律法规,让学生通过名人传记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利用诗词歌赋传递法律知识,以及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促进学生学习。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法制教育的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是不可忽视的,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法制观念,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法制教育、语文教学、文学作品、名人传记、诗词歌赋、法律知识竞赛、学生、重要性、可行性。

1. 引言1.1 概述法制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法制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既是法治建设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法制教育则是提高学生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的必修课程。

将法制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了解法律法规,培养正确的法治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律素养。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文学作品,从中学习人生道理和法律知识,领悟法治精神。

将法制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在当今社会法治建设日益重要的背景下,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将法制教育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正文2.1 结合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法律法规结合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法律法规,是一种具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法制教育方式。

通过选取蕴含法律意义的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在欣赏文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治意识。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法律题材或者涉及法律问题的文学作品来进行教学。

比如《红楼梦》中的宝玉被囚禁的情节,可以引发学生对于个人权利和法律保障的思考;《平凡的世界》中的军火交易揭示了非法贸易的严重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浅谈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浅谈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浅谈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法制教育是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明辨是非、自觉遵守法律的一种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修养。

本文将浅谈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一、融入教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教材内容来融入法制教育的元素。

通过选取课文中的相关法律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法律,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还可以选取有关法律常识和经典案例的故事,向学生展现法律的权威和公正,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二、开展主题班会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主题班会的形式,围绕法制教育的主题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

通过主题班会,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不合法的,了解法律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调节作用,增强学生对法治的认同感和依赖感,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和法治意识。

三、班级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法庭、警察局,让学生全面了解法律的实施和执行过程;组织学生参与法制知识竞赛或法律常识测试,增强学生对法律的了解和认识;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法律的公正和权威。

四、阅读法制故事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法制教育的特点,精心挑选一些具有法制教育意义的故事和小说给学生阅读,比如《老舍的小说》,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发展历程,领悟法制精神的伟大和深刻。

通过阅读法制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法治意识,增强学生对法律的认同感和依赖感。

五、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设计一些与法制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参与社区卫生大扫除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维护公共环境的法律意义和社会责任;组织学生参与法制教育志愿活动,让学生在服务他人中学会尊重、宽容和公正,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

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途径

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途径

浅谈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凭借学科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呢?一、充分利用教材,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渗透1、利用好课文中的人物。

如《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是一个社会的畸形产物;他迂腐可笑,但她的命运确实让人心酸、让人可怜。

在教学中可结合丁举人将孔乙己打残的那一情节,引导学生学习《刑事诉讼法》的内容;结合孔乙己残废后受到的相关待遇,引导学生学习《残疾人保护法》的内容。

2、抓住词语的讲解。

如:教“赡养”一词时,教师要与“抚养”联系起来,指出“抚养”是指父母或长辈养育后代,而“赡养”则指成年子女对父母或长辈的养老行为。

在学生理解词义后,教者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等法律文件中规定,父母有扶养教育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也有赡养老人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你有要求父母教育扶养的权利,但也相应的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从而明白享受权利就要尽义务的道理。

再如,“拾金不昧”一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进一步从法制视角去讲解,如果我们捡到别人遗失的贵重物品不想返还并且占为己有,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这种行为就属于盗窃行为。

为此,不论从哪个层面上来讲,我们都需要对生活中的词语进行最详尽最全面的了解。

3、抓住语句。

在教学《伤仲永》一文时,可结合文中的语句“父利其然也”、“不使学”这些语句,向学生渗透《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的知识。

告诉学生,我们有学习的权利。

一个人的天资无论有多好,如果不学习最后都会“泯然众人矣”。

二、创设情境,活动育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法制教育的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切身感受。

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人们保护自己的主要武器便是法律。

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就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仅能在巩固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深度,又可以体现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紧密性,能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法律对我们实际生活的积极作用。

语文教学担负着人文教育的功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是一种现实、可操作而有实效的途径。

这种运用现代眼光来重新审视文本的“法眼”解读,以及运用艺术眼光对法律文本、法律事件的“文学”欣赏,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必将使得法制的神圣光芒照进语文课堂,照进学生的心灵。

一、利用教材中的篇目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

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

例如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文《西门豹》便是一个最佳范例。

只要我们深入挖掘、刻意引领,便可以随时抓住课文中的点滴细节向学生灌输法律意识。

在《西门豹》这课中,学生对西门豹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惩治了那些贪官污吏,大快人心。

在充分赏析了学生感兴趣的这些内容之后,我引领学生关注造成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贪官污吏们,他们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学生立即意识到这在现代社会中是一种违法行为。

我趁机为同学们介绍了和该法律有关的相关条例,让学生对此行为性质的认识更加清楚、深刻。

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学生给“社会的蛀虫们”写一封信,谴责他们的违法行为,控诉他们的累累罪行。

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社会责任感意识得到极大的增强。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常常想,倘使我们的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能不仅带着一颗文学之心,同时还能揣有一颗法制之心,那该是现代法制文明的幸事吧!二、挖掘课程资源,让“法制”服务于“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能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那么,课本以外的“法制”能否反过来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具体地渗透法制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具体地渗透法制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具体地渗透法制教育法制教育是积淀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法制教育资源的开发运用是语文学科辐射人文功能的综合体现,如果教师能够通过对语文学科教学中多种法制教育资源具体地开发并有效地渗透到教学之中,就会让学生充分地关注到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就会加深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具体应用性的感知,就会帮助学生领会法律与实际生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将会是深远的。

法制教育;渗透;语文教学“能不能把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收?”一个大胆而富于创意的思考触发了我的思维意识。

在语文教研组的研讨过程中,我发现,这种运用现代眼光来重新审视文本的“法眼”解读,不仅仅是一个大胆的构想和创意,同时我认为这样做还能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学科内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经过仔细地梳理,我发现,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篇课文中蕴含着可以开发的法制教育资源,下面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具体地渗透法制教育谈一谈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主题重新解读式从独特、崭新的视角来重新解读主题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智深的“三拳”从文学的角度看酣畅淋漓、痛快至极,体现出主人公嫉恶如仇、惩恶扬善的侠义精神,可谓经典,这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以暴制暴的行为在封建时代“有理无法讲、有冤无处伸”的黑暗背景下,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对于世界观尚处于形成期的初中学生来说,难免会误导学生产生漠视社会秩序和法律的错误观念,所以就有必要用现代人理性的法眼来引导他们辩证思维,学会用批判审视的眼光重新解读经典名著,做到“去糟粕、取精华”,否则,学生如果一味的津津乐道于孙二娘的“人肉包子”、李逵劫法场、武松血溅鸳鸯楼的杀人如麻,然后在现实生活中“该出手时就出手”,那么其中的“暴力倾向”对学生的负面诱导又何异于网络上的暴力游戏。

反过来,我们可以将“有理无法讲、有冤无处伸”的封建黑暗社会背景与今天法制健全、充满民主的现代法理社会进行比对,参照《刑法》,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这样一来,既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又加深了学生对宋朝末年封建黑暗统治下“官逼民反”梁山好汉的悲惨遭际的批判理解。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三、在习作活动中关注,规范法制行为习作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

它既是个体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也是个体对生活实践的独特体验。

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诱发学生思考、分析、反思、讨论。

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道德观察》《法治在线》《大家看法》等栏目深受观众的喜爱,原因不仅是由于它们在选题贴近百姓生活,普及法律常识,而且还得益于每一期都有一个好标题。

利用这些媒体资源可以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提高习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以这些特殊的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表达自己的看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小学语文习作中,有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善于用法律标准来明辨是非。

在习作中,我还利用写日记这一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渠道。

学生在写日记时说的是真话和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

同时,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自省,劝别人改过。

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通过日记这个载体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

同时教师通过批阅,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四、在口语交际中讨论,确定法制认知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利用口语交际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从事物的表象认识到事物的内层,会在自己的心理形成一种强烈的认知。

我经常引用生活中的、报刊上的、电视上的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发表他们自己的观点,因为这些最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和交流的热情。

在学生激烈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的同时,教师只需要再往深处引导一下,思考产生犯罪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自然而然地就把学生的思维转向了对规则的认知上来,使他们学会遵守法律、法规,一切行为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从而深化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如何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花桥小学祝清法制教育进学校,法制教育进课堂,这已是全社会的共识,也是国家明确提出的教育任务。

法制教育要从小学生抓起,而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在完成法制教育任务方面则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通过多种途径渗透法制教育,挖掘教材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法制教育,增强法制意识。

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注意简单化、牵强化的形式主义,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

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做以下几点:一、在新课导入中创设情境渗透法制教育新课导入在一节课中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在课的开始适当时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法律知识,何乐而不为呢?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小路》时,我们可以这样创设情境讨论:我们的校园美丽吗?我为校园“美容”做了那些事?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汇报之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培养保持身边的环境的习惯,相机引导学生学习《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个别具体的内容学习,提高学生的环境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在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时渗透法制教育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里,很多课文都配有美丽的插图。

透过课文中趣味的图画,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想象以及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渗透法制教育是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三年级上册)中,教师在教学本课之前可以向学生观察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背景、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树立保护文物的意识、维护著作权方面的法制观念。

三、在学习课文内容中的重点词句来渗透法制教育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

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

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法制教育因素,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进行学科渗透, 充分、合理、科学、巧妙地融法制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法制观念,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小学语文作为一项工具学科,也作为一项人文学科,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必须教育孩子们学法、懂法、用法。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应当培养儿童的法制意识,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增强法制观念。

一. 在问题设计中渗透法制教育在学习课文时利用课文中的问题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

如在《鹿与狼的故事》一文的学习中,充分赏析了课文的精彩故事情节之后,引导学生关注造成鹿的悲剧的“罪魁祸首”是什么,――罗斯福的狩猎命令,他们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学生立即意识到这中捕杀狼的狩猎活动是不文明的行为。

教师趁机为同学们详细介绍《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六条:“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猎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

”让学生对此行为性质的认识更加清楚、深刻。

通过学习,极大的增强了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二. 在词语的讲解之中渗透法制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必将使用到很多的成语、词语等,在给学生讲解某一个词语意思的同时,可以从法制教育的角度来解释分析这些词语。

如讲解“掩耳盗铃”时,先讲“掩耳盗铃”在字典中的意思是“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接着进一步从法制教育角度去讲解,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地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语文教学中多环节渗透法制教育
长顺县马路中心校:杨涛
摘要:上课、作业布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板书设计等环节,都蕴藏着法制教育契机,都可以渗透法制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做有心人,细心发现,巧妙设计,在教学的多个环节有效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从而初步掌握一定的法制知识,具有遵纪守法意识,有效的保护自己。

关键词:法制教育上课作业布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板书设计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

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中,存在许多与法制问题相关的事件、人物、现象,通过语文课的自身优势,可以将学生应该知道的法制内容顺势介绍给学生,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教育效果。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环节的巧妙设计,从而有效地渗透法制内容。

结合个人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与感悟,本文略谈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有机渗透法制教育。

一、上课
上课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进行法制教育最有效、最直接的环节。

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着许多法制教育的内容,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把握时机,适时渗透,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课堂教学中受到法制教育。

在研读语文课程的过程中,恰当地融入法制教育,不但不会伤害语文教学,还能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法制常识,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

如在教学《草原》这篇课文的时候,通过朗读体验,课件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草原的美景,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并适时地提出问题:“草原这样美,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它呢?”教师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的第三十一条和四十九条。

这两条法律是对草原保护的内容,这样插入法律知识,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草原法》,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国家对草原的保护和重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自己的力量去保护草原,草原才会更加美丽。

再如在学习《赵州桥》一课时,通过资料分析,课间展示,朗读体会等多种形式,激发出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才干的赞叹,增强民族的自豪感的同时,让学生讨论:“我们的家乡有文物吗?这些文物需要我们怎样保护呢?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让学生了解哪些文物是受到国家保护的,从而明白赵州桥虽然历经1500年,却能成为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石拱桥。

法律的保护作用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二、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是渗透法制教育的有效补充。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对于巩固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作业布置环节,适当设计一些与法制教育有关的题目,既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又能让学生学到一些法制知识。

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可以这样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找出身边环境保护的标语。

这样的作业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了解基本的环保知识,又能锻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秦兵马俑》一课作业布置时,可以这样设计:游客李明在参观古建筑时,为了纪念,在柱子上刻上:“李明到此一游”几个字,李明的做法对吗?李明应该受到怎样的处罚。

学生可以通过查资料、上网等方式解决这个作业。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动手收集信息,查资料,在这个动手的过程中,学生解决了问题,又增长了知识,激发了求知欲。

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是渗透法制教育的生动课堂。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多彩的生活世界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素材。

学生是生活的主人,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耳濡目染了一些社会现象,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将法制教育与语文活动联系起来,形成良性互动的积极效果。

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的王国》一
课中,学生通过收集生活中的不规范使用汉字的情况,通过讲故事、讲笑话的形式,体会到不使用规范字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甚至因为使用了不规范字给我们带来的损失。

从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条: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四、板书设计
简明扼要的板书设计,可以使一节课的内容系统化、条理化,直观显现教学内容的脉络,清晰地展示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一目了然,记忆深刻。

例如:《赵州桥》一课的板书设计:
赵州桥
雄伟坚固精致美观
世界闻名味道创举
保护文物从我做起
《文物法》自觉遵守
这样提纲挈领的板书设计,既起到了归纳课文重点的作用,又与法制内容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