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指中枢神经血管壁发生炎性反应导致相应组织 发生缺血或出血病理改变,表现不同临床症状的 一组疾病
二.流行病学
发病率
年龄:发病年龄15-96岁、多发于30-40岁、高峰40岁
中、青年卒中重要危险因素
性别: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存活率
甲泼尼龙与环磷酰胺的应用显著提高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三.分型---根据病因分型
五.辅助检查
影像检查
特点:血管局部狭窄、管壁局部强化
五.辅助检查
影像检查
特点:多发血管局部狭窄、管壁局部强化
五.辅助检查
影像检查
特点:血管可再通
五.辅助检查
影像检查
MRI:右颞叶出血 48岁 男性
MRA 多动脉狭窄 原发性脑动脉炎
MRA 治疗后再通
原发性血 管炎
多发性、 节段性、 血管狭窄 呈串珠样
五.辅助检查
影像检查
T2、Flair显示双侧枕部高信号 MRI:脑缺血改变
五.辅助检查
影像检查
MRI:血管通透性增加、脑水肿
五.辅助检查
影像检查
MRI:脑梗塞
五.辅助检查
影像检查
MRI:脑出血
五.辅助检查
影像检查
MRI:脑白质变性
五.辅助检查
孤立性 中枢神经系统 血管炎
影像检查
五.辅助检查
病理检查
4.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血液检查
血液检验无特异
无特异性抗体 CSF可有异常
4.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临床治疗
免疫调节与免疫抑制
口服皮质类固醇类 静脉使用环磷酰胺 推荐:口服泼尼松与静滴环磷酰胺
①感染性动脉炎性脑血管病,包括梅毒性、细菌性和病毒性动 脉炎性脑血管病; ②原发性动脉炎性脑血管病,只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包括结节 性动脉炎性脑血管病、过敏性肉芽肿性脑血管病、颞浅动脉炎 性脑血管病、Takayasu综合征、Wegner肉芽肿性脑血管病、淋 巴细胞性动脉炎性脑血管病和过敏性动脉炎性脑血管病; ③继发性动脉炎性脑血管病,为系统性或全身性疾病所引起, 包括自身免疫病合并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 硬皮病、重叠性胶原病和干燥综合征)以及感染、药物和肿瘤相 关性过敏性动脉炎; ④不能分类的动脉炎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如血栓闭塞性动脉炎 、烟雾病、Sneddon综合征、Cogan综合征和孤立的中枢神经系 统动脉炎。
六.治疗
急性期
大剂量皮质类激素是有效治疗方法
前提:对于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动脉炎性脑血管病,确诊后 必须采取相应的抗微生物治疗排除或控制原发感染疾病后, 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方案一:惹病情严重危及生命,甲泼尼龙每日1克、静滴、 连用3天; 方案二:惹病情不严重,则口服强的松1毫克/公斤/天; 后续适病情调整治疗,注意补钙、护胃、抗血小板治疗
影像检查
4.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影像检查
4.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影像检查
4.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影像检查
4.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DSA
多发血管狭窄、串珠样改变
4.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DSA
右侧 大脑中动脉 M1、M2段 呈串珠样 改变
4.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六.治疗
对于脑脊液检查正常、依靠血管造影诊断的急性局灶性神 经系统损害的动脉炎患者,相对短期(3~6周)大剂量皮质 激素联合应用钙离子拮抗剂也很有效。 对于进展性或经活检证实的动脉炎,尤其是巨细胞动脉炎 患者应首选联合治疗方案,治疗时间通常维持到症状缓解 6~12个月后。 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会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如 出现持续性白细胞减少,则改为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症 状改善后,仍需间断输注2~6个月以巩固疗效。
四.临床表现
(三)弥漫性脑损害症状
可出现一过性意识改变、认知功能改变或反复发作 伴有意识丧失的惊厥,也可出现部分运动性惊厥。部分 患者表现为进行性智能减退。 Alzheimer病可与动脉炎性脑血管病同时出现,因此, 对于诊断为动脉炎性脑血管病的患者,若激素治疗有效 后仍出现进行性智能减退,应考虑Alzheimer病。
cANCA:胞浆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pANCA: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五.辅助检查
血液检验
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指标
ESR:血沉升高 CRP:C反应蛋白升高 其他:肝转氨酶升高/贫血/红细胞增多/补体减少
五.辅助检查
脑脊液检查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脑脊液检查,包括特定的微生物学染色培养和血清学检查,以 鉴别动脉炎的类型。 微生物感染时可能会发现微生物体的存在。 自身免疫性动脉炎脑脊液检查无特殊改变。最常见的改变是脑脊 液蛋白轻度升高,伴轻度淋巴细胞反应或出现中性粒细胞增多。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Primary angiit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PACNS)
--原发于中枢系统、非感染性、肉芽肿性、中小血管炎
中青年、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侵犯脑实质与脑膜中小血管 临床较少见的引起脑血管意外 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4.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四.临床表现
(二)局灶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局灶性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也很常见,包括短暂性脑缺 血发作、卒中、偏瘫、脑神经病变、癫痫和共济失调等。 表现为局灶或多灶性脑梗死,伴或不伴有出血改变。由 于动脉壁局灶性坏死和炎性动脉瘤形成引起血管壁破裂 导致脑出血以颅内出血最常见,也可表现为蛛网膜下腔 和硬脑膜下腔出血。
五.辅助检查
1.病理学检查 2.血液学检查 3.影像学检查
4.脑脊液检查
五.辅助检查
1、病理检查
脑组织病理活检是脑血管炎诊断的金标准; 取材部位:非优势半球颞极、软脑膜组织。 活检危险性高、难以普及 活检的敏感性仅为53%~80%, 主要累及软脑膜、皮层及皮层下、脑实质中小动 脉
五.辅助检查
病理检查
急性期 1、中性粒细胞大量浸润病灶
2、感染性血管炎可见病原体
五.辅助检查
病理检查
慢性期:1、淋巴细胞大量的浸润 2、管壁纤维蛋白样坏死 3、为淋巴细胞性血管炎
五.辅助检查
病理检查
稳定期 1、癫痕组织形成为主要病变 2、血管炎导致局部血管闭塞
3、可以引起局部脑组织坏死
五.辅助检查
脑动脉炎性脑血管病变
董国兴
南京鼓楼集团安庆市石化医院
神经内科
内容
一.疾病定义
二.流行病学
三.临床分型 四.临床表现 五.辅助检查 六.临床治疗
七.原发性CNS血管
炎
一.定义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Central nervous system vasculitis)
--又名:脑血管炎(Central vasculitis) 脑动脉炎(Central arteritis)
影像检查
特点:血管炎局部管壁通透性增加、管壁强化
五.辅助检查
影像检查-DSA、MRA
动脉炎性脑血管病的一个主要诊断手段是 脑血管造影,约60%的患者出现异常改变, 主要表现为多发性血管交替狭窄和扩张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空间分辨率较低,不 能显示直径较小的受累动脉,因此,不能 与传统的脑血管造影相比。
五.辅助检查
影像检查
MRI系列
磁共振成像(MRI)是脑血管炎影像学检查的首选,对诊断 有一定的帮助,但缺乏特异性 90%~100%的脑血管炎患者存在神经影像的异常 最常见的表现是广泛性皮质和白质损害,应用对比剂可出现 软脑膜增强。散发、单侧、双侧 孤立性动脉炎性脑血管病可出现占位效应。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样性
头痛、癫痫、脑卒中 脊髓病变、肢体无力
4.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为头痛和多灶性神经系统障碍 血管造影:可发现多发的动脉节段性狭窄 排除疾病:排除系统性炎症或感染性疾病 病理检查:软脑膜或脑实质活检为血管炎 无微生物感染、动脉粥样硬化
4.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四.临床表现
发病从急性到慢性, 病程呈进展性或波动性。 其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呈局限性或弥散性, 但基本具有3个主要表现:头痛、多灶性神 经功能缺损和弥漫性脑损害症状。 多数患者无全身系统性症状和体征。
四.临床表现
(一)头痛 头痛最常见且多为最先出现的症状,占60%~ 70%。表现为类似偏头痛或剧烈头痛发作,可急 性或慢性发病,程度轻重不一,可自行缓解。
六.治疗
慢性期
免疫调节与免疫抑制治疗
大剂量口服强的松(1毫克/公斤/天),连续4至6周,然后于12个月 内逐渐减量; 防治复发并缓解病情,每日口服环磷酰胺,持续3至6个月,然后更 换作用温和、相对安全的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氨甲喋呤、麦考 酚酯,持续2-3年。 注意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
血液检验
对于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应根据需要行相关 血清学检查。 自身免疫异常导致的动脉炎缺乏足够的敏 感性和特异性,常无血清学和免疫学的持 续性异常改变。 近年来发现,抗中性粒细胞抗体检测在小 动脉炎的诊断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五.辅助检查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小血管炎诊断重要依据
以细胞胞浆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 分类:胞浆型(cANCA)与核周型(pANCA) 其他:抗心磷脂抗体、抗内皮细胞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