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策略”在徽州传统民居庭院中的体现

合集下载

徽州古民居 “天人合一”的生态价值观对当代绿色建筑设计的启示

徽州古民居 “天人合一”的生态价值观对当代绿色建筑设计的启示

徽州古民居“天人合一”的生态价值观对当代绿色建筑设计的启示[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具体的社会实践中,顺应天道地理,追求“天人合一”,“人地和谐”的理念一直深蕴于中国人的思想行为之中。

当下,它正在受到国内外愈来愈多的现代人的关注和高度评价。

它所拥有的丰富文化内蕴、生态伦理价值对当前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绿色建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性。

[关键词]:徽州古民居、天人合一、生态价值观、绿色建筑一、中国古人的“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思想主要是指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的产物。

《周易》中就已经有了“天人合一”思想的雏形。

中国古人已经认识到了“天”、“人”之间相通与统一的密切关系,认识到了只有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顺应自然万物和谐发展的趋势,才能佐佑人民。

孔子思想中的“天”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自然之天;二是指“天命”或“命”,即具有某种神秘性、客观性,在孔子看来,天命是可以认识它、体悟它的。

人与天合德共序,较之前人,孔子在他的天人观中注入了理性主义因素,对后世影响深远。

孟子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地表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他把带有道德属性的天与人统一起来,提出了“尽心,知性,知天”和“存心、养性、事天”的天人合一模式。

西汉时董仲舒提出天地人三位一体的思想。

也就是他的“天人感应”说。

天人感应把人的善恶、人世的事态与天象、自然的变化联系起来,认为天人相通、天人同类。

虽说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牵强附会,缺乏理性的思辨色彩,充满了神学目的论,但其思想也有强调人与自然统一的积极意义。

董仲舒还警告人们不能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以防止自然之罚。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至宋代达到顶峰。

宋明理学的“天”的外延延伸至整个宇宙,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人一体”。

宋明理学以抽象化和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看待天人合一,把“一”或归于“理”,或归于“气”,或归于“心”,为该思想赋予了强烈的理性思辨色彩。

徽州传统聚落选址中的生态适应性分析

徽州传统聚落选址中的生态适应性分析

传统 聚落在选址上 的生态适应性 , 对于思考 和解 决当代人 居环境 和博取功名 , 这与风水 说 的使 命不 谋而合 , 风水 说在 一定 程度 上 建设 问题具有一定 的启示意义 。 迎合 了人们 的心理 。 因此徽州传统聚 落从选 址到 营建基本 上具 体呈 现 了风水 学 1 风 水学 说和 徽州传 统聚 落营 造
徽州传统 聚落 营造受 到 了中国传统 的风水 说和堪 舆术 的极
大 影 响 。这 主 要 有 以下 三 方 面 的原 因 :
说的思想 、 理论和操作模式 , 中包含着朴素 的生态思想 。 其
2 徽州传 统聚 落选 址的步 骤
在风水理论 的指导下 , 徽州聚落 的选址方式多种多样 , 主要有
序” 间摇摆平衡 的状态 , 之 也许正是城市生长方式最好 的体现。
1 由于徽州地区“ 山一水 一分 田, ) 七 一分道路 与庄 园” 地形 、
3 5 保持 原 有 的空 间尺度 .
根据芦原义信在《 道的美学》 街 中提 出的理论 ,/ D H的 比值不 参考文献 : 同会 引起行人不 同的感 受 。此外 , / W D也 是十分 重要 的 , 处 的 [ ] [日] 此 1 芦原义信. 街道 的 美学[ . M] 尹培桐 , 天 津: 译. 百花 文 是指临街商业的面宽 , 也就是面对进行方 向的街道节奏 … 。以 层 数控制在 2层 一3层 , D H控制 于 1和 2之间 , 将 / 一般不得大于 3 同时将大 型建筑 以立 面分段 的方 式来减 小 W D的值 , , / 以保持
・・ 7
经济林不仅可以提供燃料 , 还可 以提供木 、 等建 竹 相地 法 、 筑法 、 树法 和神 物指点 法等 , 卜 植 方法 不一 , 主要 思想 从事林业 生产 ; 但

以安徽屏山村为例谈徽州古民居的生态适应性

以安徽屏山村为例谈徽州古民居的生态适应性
应 注重 “ ” 形 的衍 生 ,意 ” 延 伸 ,神 ” “ 的 “ 的传 承 。
力找 到古 与今 、 中与外 之 间的契合 点 , 行新 中式 空间 的设计创 进
3 3 传统 材料 与新技 艺、 . 新材料 的结合
作, 将传统设计理念重新转译为一种现代 的设计语 言。
根据现代 室内空间 的各种 特点 , 设计 具有传统风格 的室内环 参 考 文 献 : 日] 安 M] 白 译 北 中 境需要传统材料 与新技 艺 、 新材料 的结 合 。现代 室 内空 间设计 , [ ] [ 安 藤 忠雄 . 藤 忠雄 论 建筑 [ . 林 , . 京: 1 国建 筑 工 业 出版 社 ,03 2 . 2 0 :5 应综合运用现代室 内空 间的需求 , 据 自身 的建 设条 件 , 根 对多 种
讲 究 与 自然 环 境 的互 动 关 系 , 自然 生 态 紧 密 联 系 在 一 起 。徽 州 湖 、 和 舒绣 文故居、 玉兰庭 、 葫芦井 、 小绣 楼等名胜 古迹。九都舒村 ,
地处皖南 , 具有悠久 的历史 和人 文遗 产 , 至今 仍保 留着 明清时 期 四季皆景 , 素有 “ 桥流 水 , 小 田园人 家” 美称 。屏 山村 在环境选 择 的民居村落 , 以其 独特的“ 布局之工 、 结构之 巧 、 装饰之美 、 营造 之 上重视天人合一 , 村选址 独具 慧眼 。该 村北 有屏 风 山( 山 ) 建 靠 , 精” 的建筑特 色 , 被誉为 中国明清 民居 文化 的博 物馆 , 具有 浓郁 的 南对石 山( 照山 ) 东为 三姑 峰 、 阳山 , , 吉 西有 庙墩 岭 , 为抱 山。 均
关键词 : 生态适应性 , 民居 , 院 古 庭
中 图分 类 号 : U2 1 5 T 4 . 文献标识码 : A

自然辩证法—徽州传统聚落生态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徽州传统聚落生态自然观

徽州传统聚落生态自然观Ecological philosophy of the Huizhou traditional settlements郝建海 Hao Jianhai26班 建筑与艺术学院 201111261644概 述: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表现,徽州传统聚落因其独特的文化根源而催生出与当地环境相和谐的生存形式。

本文对徽州传统聚落的选址布局以及单体建筑形态、装饰及材料等进行分析研究,探寻徽州传统聚落的生态哲学。

关键词关键词::徽州传统聚落 布局规划 生态哲学Abstract : Ecological view of nature is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of nature system inthe field of human ecological view of nature, the Huizhou traditionalsettlements hold a form in harmony with the local environment for theirs’ unique cultural roots. In this paper, the locatio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form,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onomer means of the Huizhou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are analyzed to explore the ecological philosophy of Huizhou traditional settlements.Keywords : Huizhou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Location planning, Ecologicalphilosophy1. 徽州传统徽州传统聚落生态自然观文化背景聚落生态自然观文化背景稳定成熟的区域传统文化,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洗礼。

浅谈徽州古民居的环境意识和生态之美

浅谈徽州古民居的环境意识和生态之美

达 ,徽商就是凭借着两 大水 系把徽州 的木 材 、茶叶等运往外
地。
三、 民居 建 筑 的 环 境 意 识 和 生 态 美
徽 州 民居 建 筑 是 徽 州 人 根 据 徽 州 多 山 、 雨 、 树 的 自然 多 多
徽 州 在气 候 形 态 上 属 于 亚热 带 季 风性 湿 润 气候 ,降 水 丰 沛 但 分 配 不 均 , 有 大 江 大 河 , 以 对 农 作 物 种 植 不 利 , 对 没 所 但
强 , 优 美 的 画 卷 景 观 。 坐 落 在 山 谷 的 山 脚 和 涧 溪 中 的村 庄 , 有 这 时 景 观 出现 了三 个 非 常 协 调 的层 次 , 面 是 水 , 面 是 山 , 前 后
徽 州 古 民居 地 处古 徽 州 , 山环 抱 , 峦 奇 绝 , 群 峰 自古 以 来
钟灵 毓秀 , 人杰 地灵 , 素有 “ 山一水 一分 田 , 七 一分 道路 和庄
园” 说 。 之 现有 世 界 文 化 遗 产 两 处 , 山 和 西 递 、 村 。 欲 识 金 黄 宏 “ 银 气 , 从 黄 白游 , 生 痴 绝 处 , 梦 到 徽 州 。 ( - 多 一 无 ” 明 汤显 祖 《 游
水线 、 村庄轮廓线 、 背景 山峦走线 , 一层一层 , 在人们 的视野 中 向两旁水平游走 。” 着山脚 , 顺 沿着河流 , 房屋呈线 型排开 , 与 山水 自成一体 , 达出一种 自然秩序 , 自然美与生态美 的延 传 是
伸 , 境优美 。 意 徽州 民居 的选 址 有 时考 虑 的是 对 山坡 地 的充 分 利 用 。顺 着 山 势 的走 向 , 层 排 开 , 点 布 局 , 位 于 山 中 的 溪 水 旁 , 错 散 多 往 往 是 利用 山涧 的一 小 块 平 地 。 天 时 、 利 、 和相 对 应 , 州 与 地 人 徽 民 居 的选 址 讲 究 “ 阴抱 阳 ” “ 山 面 水 ”力 求 “ 风 得 水 聚 负 、背 , 藏 气 ” 实现 天人 合 一 。 ,

传统徽州民居的“原生态”思想与当代生态住区建设

传统徽州民居的“原生态”思想与当代生态住区建设
山峻 岭 , 中间为 盆 地 、 地 。在 选 址 上 徽 州 人们 按 照 谷
风水 的基本 原则 和格 局— — 负 阴抱 阳 、 山面水 为最 背 佳 的选 择 ( 1 。也正 是这 样 的地域 有着 相 当独立 图 )
徽 州 民居 重视 通过漏 窗 、 天井 等对 自然景 观 的借 鉴, 同时合 理 的利用 小 天 井 来 修建 水 池 , 加 绿化 等 增 ( 3 , 仅 能 够 起 到美 化 户 内环 境 , 时也 可 以最 图 )不 同
()徽 州传 统 民居均 采用 木构 架体 系 , 墙采 用 1 外 砖 木结 构外 粉 白灰 , 强其 反射 阳光 和减少 热辐 射 。 增 ()天井 的 运用 解 决 了建 筑 的 自然通 风 和天 然 2
采光 。
()外墙 在 砖 木两 墙 中 间 内含 空 气 夹 层这 不仅 3
1 总体 布局 .
求 高效 、 能耗 、 保 、 康住 区 的今 天 ,原 生 态 ” 低 环 健 “ 思
想 同样 具 有重要 的意义 _ 。 1
因地 制宜 、 约 用地 。徽 州 民居 充分 结 合 地 形 、 节 地貌 、 气候 和水 文等 的 自然要 素 , 合理 的布 置 景 观 和 公 共空 间 。在徽 州 随处 可 见 宜 人 的建 筑 空 间 尺度 和
筑 材料 等方 面 , 主要表 现在 以下几 点 :
徽州 民居 “ 原生 态 ” 想 中对 能 源 的利 用 仍 处 于 思
低 级 的阶段 , 仅仅是 对 自然采 光 营造 小环 境等 方面 有 着 初步 的涉 及 , 科技 技 术 飞 速 发展 的今 天 , 式 各 样 各 的能源 不 断的涌 现 , 常规 能 源 到节 能 环 保 能 源 、 从 绿

徽州古民居庭院景观的“生态性”启示

徽州古民居庭院景观的“生态性”启示

第33卷㊀第4期2019年7月长㊀沙㊀大㊀学㊀学㊀报JOURNALOFCHANGSHAUNIVERSITYVol.33㊀No.4July.2019徽州古民居庭院景观的 生态性 启示赵中华(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ꎬ安徽合肥230041)摘㊀要:徽州古民居的庭院作为徽州传统建筑空间组成中的一部分ꎬ受环境空间影响ꎬ体小形狭ꎬ但功能齐全ꎬ布局合理ꎬ注重居住空间与自然的生态平衡ꎬ展现了 天人合一 的文化理念ꎮ通过对徽州古民居庭院景观特征调研和实测ꎬ从景观形态特征㊁空间布局㊁气口流转㊁理水等多个维度解读其朴素的设计理念ꎬ为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提供借鉴ꎮ关键词:生态性ꎻ徽州古民居ꎻ庭院ꎻ空间布局ꎻ理水中图分类号:TU986.58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8-4681(2019)04-0118-04㊀收稿日期:2019-03-25㊀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 数字化视角下徽州三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ꎬ编号:SK2017A0817ꎻ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高职艺术设计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ꎬ编号:AZJXH17076ꎻ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一般项目 传统植物染色色彩体系和染色色卡研究 ꎬ编号:SK2018B010ꎮ㊀作者简介:赵中华(1982 )ꎬ男ꎬ安徽合肥人ꎬ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ꎮ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ꎮ㊀㊀徽州古民居主要指明清时期徽州民居建筑群ꎬ与徽州祠堂㊁牌坊冠称徽派古建三绝ꎮ徽州古民居选址聚落ꎬ景观布局尊重自然ꎬ因地制宜ꎬ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规划理念ꎮ清道光«西递明经胡氏壬派宗谱»㊁明朝«歙县西溪南吴氏世谱»记录了选址及聚落徽州地区的因由[1]ꎮ近年来ꎬ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不断推进ꎬ越来越多人开始考虑居住空间与自然㊁社会㊁经济的和谐发展ꎬ居住空间的生态可持续性问题也受到重视ꎮ经过时间历练的徽州古民居ꎬ呈现出的可持续性生态构建ꎬ为现代居住空间的生态性设计提供借鉴ꎮ一㊀徽州古民居庭院景观特征图1㊀徽州古民居中轴对称式结构示意图注:本文所有图片皆为作者自绘徽州地区多山地㊁丘陵ꎬ地少形狭不利于建设ꎬ徽州先民因地制宜ꎬ利用当地 高低向背异㊁阴晴众豁殊 的地理环境ꎬ以风水学指导聚落选址ꎬ营造民居[2]ꎮ徽州古民居个体呈现出方形的围合空间ꎬ空间形态前部为 天井 ꎬ后部是正屋[3]ꎮ 天井 是徽州古民居特色ꎬ形态是由正屋和墙体围合而成的狭小露天空间ꎬ兼具采光㊁通风㊁排水等功能ꎮ庭院作为徽州古民居的重要部分ꎬ受聚落位置㊁建筑制式影响ꎬ体量较小ꎬ有前庭㊁后院㊁侧院㊁天井厅组成(如图1)ꎮ庭院形态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ꎮ空间形态主要为中轴对称式结构㊁自由组合式形态ꎮ中轴对称式结构庭院按照民居的中心轴线对称布置ꎬ天井型庭院为主要代表ꎬ其平面呈矩形ꎬ长度是宽度的两倍ꎮ古徽州气候温暖湿润ꎬ山区土地利用困难ꎬ导致这种庭院在垂直高度上呈拉长状ꎬ四檐环绕的空间形成了一个方向清晰㊁空间流畅㊁秩序井然的天井ꎮ在院子里ꎬ沿着中心轴线ꎬ浅水池或平台布置在沟渠周围ꎬ用于供水和排水ꎮ中心位置用石板铺成ꎬ合适的地方用石花㊁树木和盆景鱼池装饰ꎮ在有限的空间中ꎬ营造出紧凑㊁简洁㊁严谨㊁规则的景观ꎬ呈现出清晰㊁细腻㊁典雅的庭院效果ꎮ自由组合形态庭院往往出现在受地形限制的空间ꎮ庭院的形状为三角形㊁矩形㊁多边形等ꎮ受地基条件的限制ꎬ它们大多偏离建筑轴线ꎬ位于外侧廊道或门头两侧的拐角位置ꎮ构图手法自由㊁灵活㊁轻盈㊁充满空间变化ꎬ体现了庭院建筑的 简约之道 ꎮ山石㊁水体㊁绿植这些庭院元素可以自由组合成不同形式的空间形态ꎮ在地形位置与植物的选择与匹配上展现出适度㊁应景㊁典雅等审美意趣ꎬ体现了 天人合一 自然观[4]ꎮ与北方庭院相比ꎬ徽州古民居庭院面积虽小ꎬ但功能齐全ꎮ高墙深院四合式或三合式为单位的独特民居院落ꎬ形式㊀㊀总第150期㊀㊀赵中华:徽州古民居庭院景观的 生态性 启示上师法自然ꎬ外围封闭ꎬ内部敞开ꎮ它不仅与外界环境相联系ꎬ同时又是独立的ꎬ承担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生态功能ꎮ㊀㊀二㊀徽州古民居庭院景观 生态性 体现㊀㊀徽州古民居庭院的 生态性 主要体现在其空间布局及理水处理上ꎮ在空间环境形狭的制约下ꎬ择地而聚ꎬ临水而居ꎬ适应环境的同时又巧妙改造自然环境ꎬ合理疏导河流㊁水圳㊁池沼ꎬ在空间有限的庭院内ꎬ追求宜居的生存空间ꎮ对空间形态的安排ꎬ以水纳福泽ꎬ体现了徽州人的风水文化观ꎬ这种生态性的文化观遍及徽州古民居聚落空间ꎮ(一)空间布局徽州古民居庭院空间体量不大ꎬ注重实用性ꎬ在有限空间内通过不同的形式组合ꎬ满足居民的审美㊁劳动和交往需求ꎮ图2㊀黟县西递西园空间示意图功能性:徽州古民居庭院空间为满足休息㊁通行㊁交流㊁晾晒等功能需求ꎬ布置各种功能区ꎬ通过不同的铺装形式划分空间ꎬ导向清晰ꎮ墙体或廊道分隔出较为私密的空间ꎬ供私人交往或休憩使用ꎻ绿植或水体分隔出较开放空间ꎬ便于交流通行及晾晒需求ꎮ如黄山市黟县西递西园ꎬ长方构造分为前㊁中㊁后三个庭院ꎬ前院通过假山㊁池塘划分空间ꎬ形成导引通道ꎻ中央庭院沿墙边置有水池㊁石凳ꎬ空间开敞ꎬ为居民交流和晾晒的主要区域ꎻ后院有厨房及古井ꎬ周围还装饰着户主精心照料和收藏的盆景ꎬ是家庭的主要活动场所ꎮ整个庭院(如图2)处于 界与未界ꎬ隔与未隔 之间ꎬ层层相联ꎬ使得整个狭长的庭院显得幽深雅静[5]ꎮ适体性:鸟瞰徽州庭院ꎬ平面形态主要为中轴对称式和自由边角式两种形态ꎮ中轴对称式结构造型严谨ꎬ沿轴线对称布局ꎮ如内设 天井 的庭院ꎬ沿中轴排列的长方形浅水池或平台ꎬ并适当点缀假山石㊁水池㊁绿植等ꎬ在较为有限的空间内创造简洁㊁精确㊁精致㊁层次化的景观效果ꎮ自由边角式景观形态常位于院前屋间隙地段ꎬ景观形态多为不规则造型ꎬ就地取材搭配绿植点缀成盆景ꎮ在水景方面ꎬ因水体的流动性ꎬ既养殖观赏鱼类ꎬ又用于洗菜灌溉ꎬ集审美与实用于一体ꎮ除此之外ꎬ庭院景观巧妙利用漏窗呈现出 借景园外 借景传情 的景观变化效果ꎬ如黟县承志堂的鱼塘厅设计ꎮ徽州古民居庭院户主虽然富有ꎬ但并没有过度砍伐森林ꎬ而是遵循适度的建设原则ꎬ充分利用周围环境ꎬ形成适合的规模ꎬ以小见大的景观形式ꎬ值得借鉴学习ꎮ(二)气口流转徽州地区夏季日照强烈ꎬ民居庭院被高墙环绕ꎬ多为东西横长型空间ꎬ横向的尺度较大ꎬ较大程度上阻挡了阳光的直射ꎬ从而降低被屋檐遮挡下的天井庭院温度ꎮ天井底部空间的低温与天井顶部空间的高温形成温差ꎬ这种温差使得空气之间相互交替形成漩涡ꎬ即所谓的 烟囱效应 ꎮ较为密集的庭院民居由多进院落连接ꎬ即院落到建筑再到庭院ꎬ建筑与庭院沿轴线串联或并行连接ꎮ将连接庭院的门窗打开ꎬ庭院和建筑内部形成了一个连贯的整体ꎮ多院落的 烟囱效应 引入的空气形成贯通的气流效果ꎬ具有良好的通风和冷却作用ꎮ同时ꎬ庭院内栽种的绿植及修筑的鱼池ꎬ不仅是为了审美需求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ꎬ同时也扮演着提高空气质量的角色ꎮ绿植㊁土壤和水构成一个循环的生态系统ꎬ提供新鲜空气ꎬ增加氧含量ꎬ配合高窗形成的风道运送模式ꎬ满足了不同空间温度调节的要求ꎬ形成冬暖夏凉的良好环境ꎮ如果把庭院空间比作建筑的呼吸系统ꎬ无形的空气流动就好像血管ꎬ把庭院与建筑体等空间角落紧密相连ꎮ徽州古民居至今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ꎬ室内空间的空气不断更新ꎬ像血液一样流动ꎻ不依靠科技的介入ꎬ冷暖空气变换依靠自身的循环系统ꎻ流水㊁绿植给空气增加净化功能ꎮ这给现代建筑内部呼吸系统需要通过信息技术及设备技术才能实现循环功能ꎬ提供了借鉴ꎮ(三)理水南宋儒学家朱熹长期生活在皖南山村ꎬ曾经吟唱诗篇:911㊀㊀长沙大学学报㊀㊀㊀2019年7月半亩方塘一鉴开ꎬ天光云影共徘徊ꎻ问渠那得清如许ꎬ为有源头活水来ꎮ 这首诗可做徽州民居理水工程与环境处理的真实写照ꎮ以皖南宏村月塘为例ꎬ宏村建于南宋ꎬ因水流湍急ꎬ明代开挖月塘用于蓄水之用ꎬ后又挖建南湖ꎬ形成环抱之势ꎬ通过水圳贯通ꎬ疏通源流ꎬ理活水脉ꎬ泽被子孙ꎮ月塘形态呈现半月形ꎬ民居倚塘而聚ꎬ形成以月塘为中心的聚落景观ꎬ也是居民洗漱用水的公共空间ꎮ徽州古民居的庭院水塘有别于江南园林的 一池三山 范式ꎬ如宏村德义堂㊁树人堂都是规模不等的 半亩方塘 民塘形态ꎮ江南园林重意趣㊁重审美㊁重观赏ꎬ而徽州民居水塘则是观赏与实用并重ꎮ徽州古民居庭院保留有文人隐士与山区民家庭院的双重属性ꎬ通过理水创造建筑内外相连的优美环境ꎬ还能避免在雨季内涝的发生ꎮ徽州古民居庭院在理水处理上ꎬ主要分为 引水 及 储水 ꎮ位于徽州地区黟县宏村承志堂鱼塘厅将宏村水系上游的水通过水圳引入庭院ꎬ通过引水口与流水口的高低落差ꎬ使得水体流速增快ꎬ巧妙地利用了地形ꎬ保证民居庭院内的水体流动更新ꎮ此外鱼塘厅水池内部水体也体现出 生态性 特征ꎬ分别设置有入水口和出水口ꎮ水池内部水体中间有分隔ꎬ分隔的两部分池体高度有落差ꎬ进水口相连接的池体略高ꎬ出水口连接池体较低ꎬ形成自然水流效果ꎮ水位较高的池体与水圳上游连接ꎬ用于日常用水及清洗蔬果ꎻ与出水口相连的池体ꎬ面积约占三分之二ꎬ养殖水生植物及锦鲤ꎬ水流较缓ꎬ能起到沉淀净化作用ꎬ减少对循环水体系统的污染ꎮ徽州古民居庭院ꎬ 天井 作为厅堂采光中心ꎬ高墙深院ꎬ雨水经屋顶斜坡四面汇入天井ꎬ徽州俗称 四水归堂 ꎮ天井通常以青石板铺底ꎬ天井下方称为明塘ꎬ明塘处通常略低于厅堂ꎬ明塘四周砌有明沟ꎬ雨水倾入明塘后流入明沟ꎬ经明沟疏导至阴沟ꎬ庭院中的水体与民居外水圳㊁水塘㊁田地相连接ꎬ有 肥水不流外人田 之隐喻(如图3)ꎮ图3㊀ 明塘 导水示意图在庭院地面铺装上ꎬ注重透水性ꎬ常用的铺装材料有青砖㊁鹅卵石㊁青石板ꎬ破碎的瓦砾等ꎮ这类材料拼装孔隙大ꎬ利于水分的自然渗透ꎬ避免了路面积水ꎬ同时又能将雨水渗透至地下ꎬ减轻沟渠的单一排放压力ꎮ除此之外ꎬ每隔一段距离设有排水口ꎬ避免暴雨季节瞬间积水过多ꎮ徽州古民居庭院排水系统快慢结合ꎬ与今日城市所提倡的 海绵城市 排水规划不谋而合ꎮ㊀㊀三㊀徽州古民居造园景观的 生态性 对现代设计的启迪㊀㊀古徽州造园手法遵循因地制宜㊁合理规划配置㊁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ꎬ其生态系统不仅能有效调节气候变化ꎬ而且拥有稳定的循环系统ꎬ对现代城市居住空间环境设计提供了参考与范例ꎮ很多设计人员对景观设计 生态性 认识不足ꎬ将其简单理解为增加绿色植物ꎬ提高绿地率ꎮ现代景观空间的设计应将传统园林景观设计理论与现代设计理念进行融合ꎬ以保护生态平衡㊁生物多样性为基准ꎬ让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更加现代化与科学化ꎮ(一)因地制宜徽州古民居庭院体小形狭ꎬ在实用性的基础上ꎬ把有限的空间设计出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ꎬ因地制宜ꎬ引水入庭ꎬ空间导向清晰ꎬ各功能区域规划合理ꎮ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应充分了解资源分布情况ꎬ对环境进行评估ꎬ规划各种景观生态点ꎬ科学地模拟生态系统ꎮ在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条件ꎬ减少对资源的依赖ꎬ把自然环境资源利用起来ꎬ遵循可持续性原则ꎬ对资源进行循环使用ꎮ此外ꎬ景观设计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ꎬ保持景观的自然性ꎬ避免过重的人工痕迹ꎬ与自然和谐统一ꎬ融为一体ꎮ(二)建设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改善城市雨洪管理的新概念ꎬ对于缓解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内涝㊁水体污染㊁水资源浪费等问题ꎬ具有现实积极的意义ꎮ徽州古民居的理水处理与当下提倡的海绵城市概念不谋而合ꎮ现代城市景观建设中ꎬ土地开发过程中地面透水性较差ꎬ暴雨来临时地表径流面积增加ꎬ遇到排水孔拥堵时ꎬ会形成严重内涝ꎮ而且雨水只能通过污水管道排到水体中ꎬ导致雨水资源的流失ꎬ也会对城市水体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ꎮ在处理城市理水的生态性问题上ꎬ可以借鉴徽州古民居的理水处理方式ꎮ在城市景观 生态性 设计规划中ꎬ雨水的渗透问题可通过透水路面铺装㊁下沉式绿地㊁生态树池等进行分流ꎬ通过人工地面入渗设计ꎬ能够吸收和过滤部分的污染物ꎬ是初期雨水净化的重要手法ꎮ同时ꎬ采用生物填料代替土壤填埋地表ꎬ以构建人工土壤环境ꎬ提高土壤渗透性和透气性ꎮ然而ꎬ这种人工土壤入渗法适用于建筑物㊁小区和具有一定场地空间的城市绿地ꎮ在后续的维护和管理中ꎬ应注意植株和草坪的栽植ꎮ当土壤入渗能力不足时ꎬ应及时更换排水层ꎬ当排水管堵塞时ꎬ应及时疏浚或更换ꎮ其次ꎬ通过资源化的方式去存储雨水ꎬ设计多种的雨水存储模式ꎬ如雨水花园㊁湿地和广泛用于住宅区和公共建筑的蓄水池ꎬ并根据不同年径流量控制率ꎬ确定蓄水规模和蓄水量ꎮ这些储存的雨水经初步净化设施去除污染物后可以用于生活㊁防火㊁景观㊁灌溉等ꎬ不仅大大减少了城市自来水的使用ꎬ而且节约了有限的水资源ꎮ021㊀㊀总第150期㊀㊀赵中华:徽州古民居庭院景观的 生态性 启示在建立雨水集蓄利用机制的过程中ꎬ应尊重自然生态系统本身ꎬ开发保护原有湿地ꎬ设计雨水花园ꎬ回收利用污水资源ꎬ贮存和蒸发多余的水ꎬ加以调控空气湿度和温度ꎬ创造一个更舒适的生活环境ꎬ保持良好的生态系统连续性ꎮ通过对徽州古民居庭院设计的 生态性 学习ꎬ倡导具有生态功能的环境建设ꎬ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ꎬ生态空间规划集约高效ꎬ美观宜居ꎮ庭院作为徽州古民居和建筑群落布局的基本组成部分ꎬ它的生存和发展根植于传统哲学的生态观ꎮ古徽州民居地形狭小ꎬ但先民却顺应自然地形ꎬ巧用狭隙ꎬ充分利用周边环境ꎬ精于布局ꎬ造就尺度适宜ꎬ融汇功能与美学统一的以小见大的景观形态ꎬ体现出徽州先民 天人合一 的生态理念ꎮ 生态性 在现代设计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ꎮ现代设计中所追求的 以人为本 ꎬ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ꎬ与先民的 天人合一 异曲同工ꎮ通过学习徽州先民的建园理念ꎬ避免繁琐㊁盲目的景观规划建设ꎬ学会尊重自然ꎬ尊重地理环境的约束ꎬ挖掘徽州古民居庭院生态设计的精髓ꎬ营造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存空间ꎮ参考文献:[1]沈家祺ꎬ邵晓峰.徽州古民居中的虚实相生之美[J].大众文艺ꎬ2018(22):59-60.[2]高黎ꎬ王玉霞.节约理念下的景观设计方法探析[J].山西建筑ꎬ2018(15):203-205.[3]卢松ꎬ张小军ꎬ张业臣.徽州传统村落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ꎬ2018(10):1690-1698.[4]赵永华ꎬ刘伦波.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性探讨[J].居舍ꎬ2018(9):144.[5]张丹.浅谈景观设计中生态与艺术性的融合[J].美术教育研究ꎬ2018(5):84.Enlightenmentfromthe EcologicalNature ofHuizhouAncientResidentialCourtyardLandscapeZHAOZhonghua(CollegeofArtandDesignꎬAnhuiBusinessandTechnologyCollegeꎬHefeiAnhui230041ꎬChina)Abstract:ThecourtyardofHuizhouancientdwellingsisapartofthetraditionalarchitecturalspaceinHuizhou.Duetotheinfluenceofenvironmentalspaceꎬthecourtyardsizeissmallandnarrowꎬbutithascompletefunctionsandreasonablelayout.Itpaysattentiontotheecologicalbalancebetweenlivingspaceandnatureꎬandshowstheculturalconceptof harmonybetweennatureandman .BasedonthesurveyandactualmeasurementoflandscapefeaturesofthecourtyardsofHuizhouancientdwellingsꎬthispaperdescribesthede ̄signconceptofitssimple ecologicalnature fromaspectsoflandscapeshapecharacteristicsꎬspatiallayoutꎬairportcirculationꎬwaterfeaturedesignꎬandexplorestheinternalcausesof ecologicalnature soastoprovideareferenceformodernurbanlandscapedesign.KeyWords:ecologicalnatureꎻHuizhouancientdwellingꎻcourtyardꎻspatiallayoutꎻwaterfeaturedesign(责任编校:陈㊀婷)121。

徽州聚落营造中的生态策略

徽州聚落营造中的生态策略
图 5天 井 中的 盆 景
的自净功能 , 能较 为有效 的处理居 民的废弃物 , 实现 良好的 自 然循环 , 体现 出很强的生态适应 性。 具有原初的生态设计思想。
例 如 黟 县 宏村 、 递 的 人 工 水 系 , 是 灌溉 系统 , 农 田 水利 基 西 既 即
态和肌理。
徽 州 传 统 村 落 体 现
反 映 出 在 重 视 风 水 思 想 的 同 时 ,对 环 境 的 重 视 也 是 不 言 自 明 的 。 统 民 居 非 常 注 意 对于 不吉 利 环 境 的 改 善 处 理 。 谓 对 不 传 所
风, 又缓解 了狭小 的天井的精神压 力。天井延伸 了厅堂的内部
空 间, 扩展了厅堂的视觉范 围、 并丰富 了入 口处 的过 渡空间处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图 2唐 模 村 水 口檀 干 园
面 体 现 出风 水 理 论 思 想 的 影 响 ,反 映 出 朴 素 的 “ 人合一” 的人与 自 天 然 观 。一 方 面也 闪烁 着 诸 多 原 生 态 的空 间技 术 设计思想。 如 村 落 的 水 口 设 计 。在 村 落 规 划 中极 为 重 视 。 “ 口 收 藏 积 是 水 万 金 ”风 水 理 论 象 征 作 用 的直 接 体 现 ,但 水 口 在 创 造 良好 景 观 的 同 时 也担负着防风、 防沙 、 防

17 0
维普资讯
现 出对整体环境进 行改善设计 的思 想。在 传统 民居 的单体 建
的 复 合 空 间 , 厅 内 见 院 , 内见 厅 , 改 善 了 厅 堂 的 采 光 通 使 院 既
造 中也 同样注重环境 的选 择与创造 , 阳宅风水理论盛 行不衰 ,
图 4民居 门前 连 续 的 照壁

浅谈徽州传统聚落生态环境的适应

浅谈徽州传统聚落生态环境的适应

浅谈徽州传统聚落生态环境的适应作者:杨雪肖施然来源:《金田》2013年第08期摘要:先从传统社会背景下论徽州乡土聚落生态适应性的各种特点,指出良好的生态适应机制是聚落系统获得生态平衡的基本保证,但是重新建立生态适应机制,走向新的生态平衡,是当今时代传统聚落获得新生的必然出路。

关键词:生态适应性、传统聚落、环境1.对自然生态的适应1.1 择居山水之间到过徽州的人,对当地自然条件印象最深的,除了山就是水。

自古以来徽州人极重视对水的利用。

几乎所有村落都傍水而居,总有一两条溪流或沿村边蜿蜒而去,或曲折萦回穿村而过。

“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成为聚落选址的基本原则。

例如,有五百余年历史的黯县宏村,其理水方式堪称一绝:该村汪氏祖先在风水先生的指点下,开凿一道2尺余宽的水圳引溪流入村,九曲十弯绕宅院而前或穿宅而过,流经村落中心的半圆形“月沼”,再向南注入南湖。

这独特的水系设计使得家家门前有清泉,不仅为宏村解决了生活和消防用水,而且能适度调节小气候,为居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所以,按风水理论,作为聚落基地的吉地一般都具备“以山为依托,背山面水”的特征。

吉地能“藏风聚气”。

背山既可生气、纳气、藏气,又可接纳阳光,阻档寒流;面水可使气“界水而止”,为聚落环境孕育生机。

基于择吉地而居的思想观念促成了徽州传统聚落的基本格局:坐北朝南,负阴抱阳,背山面水。

徽州众多乡土聚落,基本上都是先民们按照“吉地”的原则选址而定居。

1.2 天井与深巷徽州传统民宅大多是以内向房屋围绕天并为基本单元,封闭式砖墙围护的木构架建筑,这种格局也是人们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

徽州山多田少,为了不侵占良田,许多聚落选择田畴与山峦之间的坡地而建,住宅依地势随高就低布置。

为节约用地,户与户间距非常小,从而形成许多宽仅数尺的窄巷。

而为了保证住宅的私密性及安全性,外墙一般高大密实,很少开窗。

而通常在厅堂与大门之间设一狭长天井,作为通风换气和采光口。

天井与堂屋之间完全开敞,将自然纳入室内。

徽州古民居的和谐生态观研究

徽州古民居的和谐生态观研究

Study of Harmonious Ecological View of Huizhou
Ancient Dwellings
作者: 齐宛苑
作者机构: 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出版物刊名: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17-121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4期
主题词: 徽州古民居;和谐;生态观;生态建筑
摘要:徽州古民居是生态建筑的典型代表,蕴含了和谐的生态观。

文章从“建造技术”、“宗族结构”、“道德自律”等角度对徽州古民居进行剖析,挖掘出其充满人性的生态本质,从而总结出古民居在尊重人与自然平等相处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建筑与环境、与社会、与人之间相和谐的生态观念。

这种观念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为在新徽派民居建筑设计中进一步传承与发展本土生态文化提供了思路。

人与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_论徽州古村落的生态学价值

人与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_论徽州古村落的生态学价值

・徽学研究・人与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论徽州古村落的生态学价值王邦虎(安徽大学 社会学系,安徽 合肥 230039) 摘 要:基于对中国生态文化的代表———徽州古村落的生态文化内涵的分析:自然的人格化(有生命性质的“人”)、人居空间的自然化(自然性的“真”与人文性的“美”)、“人自”关系的伦理化(合目的性的“善”),文章陈述了徽州古村落生态文化的特有价值。

关键词:古村落;“人自”关系;徽州;生态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5X(2008)01-0116-03G lary apotheosis of combination betw een hum an and nature———on ecological value of H uizhou ancient villagesWAN G Bang-hu(Department of S ociology,Anhui University,Hefei230039,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culture of the ancient villages of Huizhou,the author holds that it is in2 valuable that the culture a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in ecology is condensed by the truth,the goodness and the beauty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K ey w ords:ancient village;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Huizhou ecology 作为乡土建筑的徽州古村落是徽文化的特质丛。

徽州传统聚落选址中的生态适应性分析

徽州传统聚落选址中的生态适应性分析

徽州传统聚落选址中的生态适应性分析韦法华【摘要】The study analyzes the principle for the cocation of a house the ory in the traditional settlement location in Huizhou and its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and points out the adoption of the topographic selection, the treatment of water system and the bionic shape and the defensive image establishment of Huizhou traditional settlement guided by cocation of a house the ory.%分析了徽州传统聚落选址中运用的风水学说的原则及其生态适应性,提出风水学说指导下的徽州传统聚落在对地形的选择、水系的处理、仿生形态的运用和防御性意象的营造方面具有生态意义。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2(038)020【总页数】3页(P6-8)【关键词】专统聚落;风水学说;生态适应性【作者】韦法华【作者单位】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合肥2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1.5“青山云外深,白屋烟中出。

双溪左右环,群木高下密。

曲径如弯弓,连墙若比栉。

自入桃源来,墟落此第一。

”曹文植在诗情画意中道出了徽州传统聚落的优美,展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美景长卷。

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徽州传统聚落,其价值不仅体现在独具匠心的营构、巧妙的布局、精致的细部,更体现在其选址中对于环境的观照,对自然的适应与共生、模仿与类比。

探究徽州传统聚落在选址上的生态适应性,对于思考和解决当代人居环境建设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皖南徽派建筑中的生态哲学思想

皖南徽派建筑中的生态哲学思想

皖南徽派建筑中的生态哲学思想李雪晓【期刊名称】《《科技创业月刊》》【年(卷),期】2013(026)002【总页数】3页(P164-166)【关键词】徽派建筑; 古代哲学; 生态哲学; 天人合一【作者】李雪晓【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092.8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是一定社会历史文化的体现,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反映着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我国徽派建筑是以明清时期徽商资本为经济基础,以宗法观念为社会基础,在徽州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是古代徽州社会历史文化的见证。

古代徽州是“程朱阙里”,素有“东南邹鲁”之称。

徽州文化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辉煌的成就成为区域文化的典范.徽派建筑不仅在美学,建筑学,雕刻艺术等方面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在哲学领域也是十分有价值的研究对象,它在给人们提供中国古代生态建筑典范的同时,对当下的生态文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 徽派建筑的形成发展及特征1.1 徽派建筑形成的历史背景徽派建筑作为我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在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

主要分布在古徽州地区(安徽黄山市歙县、安徽黄山市黟县、安徽黄山市祁门、安徽黄山市休宁和安徽宣城市绩溪、属江西省婺源),以及泛徽州地区(浙江淳安、江西浮梁)。

它的建筑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通过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这几种建筑形式展现。

徽派建筑,风格最为鲜明的是传统民居,它集中地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理念,徽派建筑的形成过程,主要受到了徽州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

徽州丘陵山地结构特殊,群山环绕,峰峦掩映,山区气候湿润,潮气弥漫,为了防止瘴疠之气,古徽州最早修建的是适应山区的干栏式建筑,并被一直沿用(干栏式是指修建房屋时先用石块安好基脚,以杉树原木为立栏,用枋条穿拉起来,形成离地五六尺高的底架,在底架上铺以宽厚的楼板,然后再在底架上建立上层房屋,全为木结构,一般有两层或三层,下层堆放农具、豢养牲畜,上层住人,这种干栏式高层建筑下部开放,空气流通,既避潮气也可防蛇兽洪流之害),后中原士族南迁徽州山区,“楼上厅”成为早期徽派建筑的主要形式特征,楼上厅室是人们日常活动休憩之处。

徽州古民居的生态模式在新农居建设中的应用

徽州古民居的生态模式在新农居建设中的应用

徽州古民居的生态模式在新农居建设中的应用徽州古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代表,其生态模式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住宅的需求也随着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发生了改变。

因此,徽州古民居的生态模式也被运用到新农居建设中,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首先,徽州古民居运用了自然资源的利用。

其建筑材料来自于当地的自然资源,如花岗石、木材、泥土等。

新农居建设中也应该重视当地自然资源的利用,例如使用当地制造的砖坯、木材等原材料,避免过多的运输成本和对于环境的影响。

其次,徽州古民居的建筑布局合理、风格独特。

徽州古民居的建筑布局以中轴线为基本构成单元,配以庭园、偏院等附属于山水景色之中的房子,构建了独特的古民居建筑风格。

在新农居建设中,建筑的布局和风格应该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来建造。

例如,在山区可以根据山势和水源等因素来布局建筑,打造出独特的山水建筑风格。

其次,徽州古民居在建筑中运用了生态景观。

例如徽州古民居的园林中存在多种植被,如竹林、花草等,它们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并为人们提供自然的休闲娱乐空间。

在新农居建设中,应该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规划植被,增加人居环境的舒适度。

最后,徽州古民居兼顾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古民居设计中,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平衡,例如利用山水园林、建筑空间等充分发挥了生态功能,是一种高效的生态模式。

在新农居建设中,也需要充分考虑生态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生态与居住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生态农居建设。

总的来看,徽州古民居的生态模式在新农居建设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是一种既注重文化传承,又兼顾现代生活需要的理念。

只有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下,新农居建设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为人们打造一个健康、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

基于生态观的徽州民居建筑手法研究

基于生态观的徽州民居建筑手法研究

基于生态观的徽州民居建筑手法研究
陈贞妍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14(000)030
【摘要】我国各地的传统民居都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观。

本文以徽州民居为例,基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聚落选址、规划、单体设计中采用了多种节能措施,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观。

【总页数】1页(P175-175)
【作者】陈贞妍
【作者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 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层建筑的生态设计手法--解读杨经文生态摩天楼的建筑实践 [J], 涂君辉
2.简论基于生态建筑观的建筑设计 [J], 张新竹
3.从生态建筑观到生态设计策略的适宜性研究——基于滨湖设计总部项目的探讨[J], 唐任杰
4.基于生态伦理观的福建土堡建筑特色研究 [J], 林秀弘;林淑萍;曾琼;李超
5.发掘地方特色文化,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徽州民居马头墙与广府民居镬耳山墙的建筑特色与文化意蕴的对比研究 [J], 吴文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第5期2017年9月蚵為城建学晚学板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Vol . 26 No . 5Sep . 2017文章编号=1674 -7046(2017)05 -0064 -04DOI :10. 14140/j. cnki. hncjxb. 2017.05.012“生态策略”在徽州传统民居庭院中的体现摘要:徽州传统民居庭院蕴含着大量的、朴素的“生态策略”,其空间布局看似简单,却功能齐全、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本文将基于对徽州地区传统民居庭院的调研和实测,从开口朝向及庭院形态、空间布局、理水、植物选择等方面剖析其独特的生态设计理念,供现代庭院设计参考。

关键词:生态策略;徽州传统民居;庭院朝向;空间布局;理水;植物选择中图分类号:TU457 文献标识码:AEcological strategy in Huizhou traditional (1. School of A 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Huangshan University, Anhui 245041, China ;2. School of A 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 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QQQ92,China )Abstract : The courtyard of Huizhou traditional residence contains a great quantity of plain ecological strategy, whose spatial distribution looks simple, but with full featured and concern for harmonious of people and na­ture. Base on survey and experiment,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overall features such as opening and orientation, courtyard form, spatial distribution, water - design, plant selection to analyze the particular ideas of ecological design of the courtyard of Huizhou traditional residence and give reference for the modern courtyard design.Key words :Ecological strategy; Huizhou traditional residence; orientation of courtyard; spatial distribution ; water - design ; plant selection 近年来,随着各地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创造一个社 会、自然、经济协调发展,生态持续和谐的集约型人类聚居地。

徽州古村落经过千百年的实践,较好地解 决了这些问题。

大到村落选址规划,小到民居庭院内的布局,均较好地适应了当地气候,充分利用了当 地材料和构造方法,体现了善待自然、重视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规划理念,蕴含了丰富的“天人合一”的 生态伦理思想。

本文将从徽州村落最小的单元——徽州传统民居庭院,分析其所蕴含的独特“生态策 略”,为现代庭院的生态设计提供参考。

收稿日期=2017 -06 -12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研究项目(KJHS2016B14、KJHS2016B12 );黄山学院校级科研项目 (2011xsk004)作者简介:余汇芸(1985—),女,安徽黄山人,硕士,讲师。

余汇芸\黄炜2,方群莉1(1.黄山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安徽245041;2.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residential courtyardYU Huiyun1, HUANG Wei2,FANG Qunli第26卷第5期余汇芸,等:“生态策略”在徽州传统民居庭院中的体现651徽州传统民居庭院的特点徽州地区多山地丘陵、地少形狭不利于建设,徽州先民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高低向背异、阴晴众 豁殊”的地理环境,以风水学说为指导营建民居,形成了高墙深院、空间紧凑、以四合(三合)院为单元的 独特民居形式[1]。

而作为民居重要的组成部分,庭院受周边环境及建筑形制影响,一般体量不大,包括 前庭、侧院、天井院、后院(花厅)等,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

空间形态多呈中轴对称式(如天井院)或边 角自由式(如侧院或后院),多设明塘、暗沟、水井、水池,并植以花木,置以石桌凳及美人靠,高墙上还多 留有以砖(石)雕装饰的漏窗使内外相汲。

与北方庭院或苏州、扬州庭园相比,徽州传统民居庭院面积虽小却功能齐全,是厅井式庭院[2]的典范,仿生自然,外闭内敞,形成了与外部环境既联系又独立的“小 气候”区,既满足了人与人交往的需要(如晒太阳、聊天),又承担了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的生态职能,用“螺丝壳里做道场”来形容应不为过。

2 “生态策略”在徽州传统民居庭院中的体现本文所研究的“生态策略”主要侧重于徽州先民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中所积累的朴素的“生态”经 验,为现代生态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2.1开口朝向及庭院形态徽州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特征明显,冬季最低气温达-12.2°C,较为寒冷,夏季最高气温达 40.0 °C,十分炎热,加上潮湿多雨,是典型的湿热气候。

为解决这一问题,徽州先民通过开口朝向及庭院形态的设置,形成了冬暖夏凉的自然控温系统。

2.1.1 开口朝向徽州地区冬季主导风为东北风,夏季主导风为西南风,调研结果显示徽州传统民居多为西南向或东 向,部分为北向(如休宁茗洲村住宅为了背山面水而一律朝北),而庭院(特别是入户前庭)入口则多朝 向西南或东南向,结合坡度、地形、巷道,对冬季东北向寒风进行阻挡,减小室内热损失;将夏季西南风引 导入院,促进室内的空气流动,降温除湿。

徽州先民结合周边环境调整庭院开口朝向,巧妙地改善了宅 院的整体风环境。

2.1.2庭院形态徽州传统民居庭院多由建筑、高墙围合而成,防风性较好,与厅堂、厢房联系较紧密的庭院一般尺度 较小且狭窄,无论是前院、侧院还是天井院,其宽度(W0与周边围合物高度(W)之比多小于1,长(i)宽 (W〇比多在V I左右,如西递膺福堂天井院W7tf«0.37,i/F«4 :1;瑞玉庭前院W7tf«0.36,i/F«4. 2/1;尚德堂前庭«0. 43, 3.9/1。

徽州地区一年中最大太阳高度角(夏至日)为83.5°,最小 太阳高度角(冬至日)为36.5°[3],庭院的纵向高度和横向长度均拉长呈“烟囱”状,可以在冬季保证阳 光照进厅堂,提升人体舒适度;夏季阻挡阳光直射,降低庭院内的温度。

而庭院底部低温与外部屋面高温又形成温差,促使冷热空气交替形成气流,再配合厅堂内“土空调”—窖井涌出冬暖夏凉的地气,高 窗、地窗形成的多角度通风口,以及植物的遮荫过滤、水体蒸发被动降温,实现了建筑的自然通风,满足 了不同季节调温的需求。

2.2理水的生态性徽州地区雨量充沛,降水量集中,梅雨季长,年最大降雨量为2 953.3 m m,年均降雨量为1 759.7 m m,易发生水患。

聪明的徽州先民善于理水,不仅在受到暴雨侵袭时较好的避免了内涝的发生,还利用 充沛的水资源创造了建筑内外水脉相连的优美环境。

在徽州传统民居庭院中,理水的方法主要分“引水”和“蓄水”两种。

66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7年9月2.2.1 引水常见做法是将庭院外的活水引人院内加以利用U以黟县宏村承志堂西侧的鱼塘厅为例,如图1所示,其位于宏村水系的1:水圳,引人院内的浥溪河水由于进水a与出水口落差为3.9 m,平均水流速度约达到20 m/min,远大于水体自然流动所需的速度,巧妙地利用地形保证庭院内外水体的流动更新M。

图2中,鱼塘厅内部水体同样讲究生态性,分设进水口和出水口,两个水口均设滤水网拦截垃圾。

约1/3处以青石隔断将水池一分为二,可根据水位的自然变化使两个隔间的水体流通。

与进水口相连的水池略高,与水圳上游相连,为日常家庭取水、洗菜所用;与出水口相连的水池略低,面积较大,养有锦鲤和水生植物,水流略缓,可起到一定的沉淀和生物净化作用,降低了图1宏村承志堂鱼塘厅所在位置对庭院外水系的污染。

图2鱼塘厅水池形态图2.2.2蓄水(1) 自然积存:徽州先民视水为财,讲究“四水归明堂”,常在天井中设蓄水池、太平缸,雨水顺着侧屋顶或竹制水管流人天井,既可调节小气候又具消防功能。

天井通常比厅堂略低,四周多设有明沟,青石板铺面下多为架空以,々一定淠水功能,连通略低的暗沟,与庭院中水体或村中水圳、水塘、自家田 地相连(故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一说)。

对于地下排水,徽州先人也有独到的策略——宅内各处废水多 汇集于主天井,再择吉I向排出,地下排水渠必然曲折环绕,且流速下降,部分废水可通过排水渠的缝隙_渗于土壤,既应了财水“曲则留而不去也”的说法[5],还较好地避免了暴雨时室内积水及外部水体倒灌。

为保证人卜相迮的明渠、暗渠顺畅,古人还常将乌龟放查其中,达到清淤和清洁水体的作用。

(2) 自然渗透:民居庭院铺地注重透气透水性,常见的铺地材料有石板、青砖、卵石、残瓦、碎缸等,径流系数低、孔隙率高,材料之间多留有空隙,既能避免雨天泥泞难走,又能让雨水自然渗透补充地 下水源,减轻了沟渠的排水压力。

铺地两侧还多设有排水沟,每隔一段距离都设有一圆形排水n以利暴 雨时排水,有效地避免了瞬时积水。

这种以自然为先,快慢结合的做法与现今“海绵城市”所提出的观 点不谋而合。

2.2.3“软”“硬”结合除了汴取到冰“硬”环境的建设,徽州先民还通过乡约族规保证水系管理拥有良好的“软”环境。

如上午八点前不得在水圳或与水圳直接相连的自家庭院水塘中洗涤衣物;洗漱用水应倒在旱地上以便 土壤过滤;淘米洗菜的头遍水用于浇花、喂养家畜,二遍且较干净的水方可经暗沟排入水圳。

第26卷第5期余汇芸,等:“生态策略”在徽州传统民居庭院中的体现672.3空间布局的生态性徽州古民居庭院的空间布局注重实用性,尺度虽小却在有限的面积内通过不同组合方式满足了居民审美、劳作、交往的多种需求。

(1) 巧用隙地:徽州民居地基狭小,可谓寸土寸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