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空气的力量螺旋桨——喷气气球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活动《空气的力量》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空气的力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知到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

2. 让幼儿通过实验活动,发现空气的力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存在:让幼儿感知到空气是无形的,但它是确实存在的。

2. 空气的力量:通过实验让幼儿发现空气的力量,如吹气球、吹纸条等。

3. 空气的利用:让幼儿了解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呼吸、气球、风等。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气球、纸条、盆子、吸管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2. 实验一:吹气球,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力量。

3. 实验二:吹纸条,让幼儿发现空气的力量。

4. 实验三:用吸管喝水,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利用。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空气力量的认识。

2. 关注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 教师通过课后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空气力量的应用。

六、教学拓展:1. 空气的成分:让幼儿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如氮气、氧气等。

2. 空气污染:让幼儿认识到空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3. 保护空气质量:让幼儿了解如何保护空气质量,如减少污染物排放、植树造林等。

七、教学活动:1. 空气的力量游戏:设计一个空气力量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空气的力量。

2. 空气污染情景剧: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表演空气污染的情景,引导幼儿关注空气污染问题。

八、家园共育:1. 家长在家协助幼儿进行空气力量实验,增强幼儿对空气的认识。

2. 家长引导幼儿关注家庭周围的空气质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3. 家长与幼儿一起讨论如何保护空气质量,让幼儿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 教师关注幼儿在实验活动中的安全,确保他们能安全地进行实验。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教学目标1.了解气体是什么。

2.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空气压力的存在。

3.通过游戏,掌握空气压力的变化和作用。

教学内容1.什么是气体•通过教师简单介绍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气体的基本概念。

•展示一些常见的气体物质,如空气、氦气球、氢气球等,让学生理解气体是可见的。

2.空气的压力•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验的方式,感受到空气的压力存在。

•让学生用手将两张纸片平放在一起,再用吹气球的方式将它们分开,理解空气的压力和作用。

3.空气的力量•让学生通过游戏,在小组内尝试吹起纸片、将球体吹向指定的地方等,掌握空气的力量和作用。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在教师简单介绍的背景下,自由发挥,说出自己脑海中“气体”的概念。

2.感受空气的压力(15分钟)•教师演示站着将两张纸片平放在一起,并用手压住,难以分开。

•让学生自己尝试同样的操作,理解空气的压力和作用。

3.游戏掌握空气的力量(25分钟)•让学生自由分组,每组5人,每组一只气球、一张纸片、一只小球等。

•第一关:用气球吹纸片。

•第二关:用气球吹小球,尽可能多地将球体吹向固定目标(如一个小桶)。

•每一个小组完成任务后,教师评价,并让学生互相交流。

4.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空气的重要性和其他实际应用,如吹火、用吸管吸水等现象。

教学评价1.学生能否理解气体概念和基本特征。

2.学生能否理解空气的压力特点和作用。

3.学生能否通过游戏掌握空气的力量和应用。

4.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和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空气的认识逐步深化,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空气的力量和应用。

同时,本节课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对全班进行了很好的授课。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精品教案《空气的力量》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精品教案《空气的力量》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精品教案《空气力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现象》,详细内容为“空气力量”。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解空气基本特性,感受空气力量,并探索空气在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气体,认识空气力量,知道空气在生活中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兴趣,培养幼儿热爱生活、探索自然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空气力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感受空气力量,认识空气基本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塑料瓶、纸杯、吸管、漏斗、沙子、水、盆子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气球、塑料瓶、纸杯、吸管、漏斗、沙子、水、盆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课堂开始,我邀请孩子们观察教室里气球,提问:“你们知道气球为什能飘起来?”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学习。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演示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塑料瓶内沙子被挤压时,沙子间空隙变小,从而引出空气概念。

然后,通过吹气球、吸管吸水等实验,让幼儿感受空气力量。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感受空气力量。

实验内容包括:用漏斗向纸杯中倒水、用吸管吸水、吹气球等。

5. 情感教育(5分钟)告诉孩子们,空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资源,我们要珍惜和保护。

六、板书设计1. 空气力量气球飘起来吸管吸水沙子间空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物品,找出利用空气力量例子,并画出来。

2. 答案示例:自行车轮胎、篮球、吹风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让孩子们感受空气力量,但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孩子们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空气在生活中应用,让孩子们深入解空气重要性。

中班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

中班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

中班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自然界的力量》第三节《空气的力量》。

内容包括:认识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性质,探索空气对物体产生的作用力,以及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环境中。

2.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对物体产生的力,并学会表达和描述。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空气的性质和空气对物体产生的力。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空气是无形的存在,并感知其力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吹风机、羽毛、小船模型、塑料瓶、漏斗、纸片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气球、羽毛、小船模型、塑料瓶、漏斗、纸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吹气球游戏,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

2. 例题讲解:通过吹风机吹羽毛、小船模型在水中行驶等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空气对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感受空气的力量。

a. 用漏斗向塑料瓶内吹气,使瓶子向前移动。

b. 向两张纸中间吹气,观察纸片的变化。

4. 讨论与分享:让幼儿表达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形。

2. 空气对物体产生的力:推动、支撑。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空气的力量,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例如吹风机、风扇、气球、飞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空气力量认知的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利用空气的力量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例如:设计一个利用空气力量的简单装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大班科学活动《空气的力量》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空气的力量》教案

1. 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感受空气的力量。

2.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气球、塑料杯、吸管、纸币、胶带、剪刀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桌椅摆放整齐,电源插座靠近。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感受到空气的力量。

2. 活动难点:让幼儿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讲解活动的主题,引起幼儿对空气的好奇心。

2. 实验一:吹气球实验3. 实验二:吸管喝水实验4. 实验三:纸币飘起来实验5. 实验四:吹纸实验6. 实验五:吹灭蜡烛实验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中尝试更多有关空气的实验,如吹气球、吹纸等。

2. 环境创设:在教室中设置空气主题墙,展示幼儿的实验成果和观察心得。

3.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总结经验,为下次活动做好准备。

1. 导入:教师向幼儿讲解活动的主题,引起幼儿对空气的好奇心。

2. 实验一:吹气球实验a. 教师向幼儿展示吹气球的技巧,并解释吹气球时空气的作用。

b. 幼儿自行吹气球,感受空气的力量。

3. 实验二:吸管喝水实验a. 教师演示如何用吸管喝水,并解释吸管吸水的原因。

b. 幼儿自行尝试用吸管喝水,感受空气的力量。

4. 实验三:纸币飘起来实验a. 教师向幼儿解释实验步骤,并示范如何操作。

b.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纸币在空气中的现象。

5. 实验四:吹纸实验a. 教师向幼儿展示吹纸的技巧,并解释吹纸时空气的作用。

b. 幼儿自行吹纸,感受空气的力量。

6. 实验五:吹灭蜡烛实验a. 教师向幼儿解释实验步骤,并示范如何操作。

b.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在空气中的现象。

七、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材料安全无毒,避免幼儿误食或误伤。

2.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密切观察幼儿的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3. 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实验器材,避免损坏。

2024年空气是个大力士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2024年空气是个大力士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2024年空气是个大力士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空气是个大力士”。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空气的无所不在及其重要性,认识到空气力量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空气的概念,知道空气是无形、无色、无味的。

2. 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感受空气的力量,培养探究精神。

3. 培养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力量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感受空气的力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空气泵、气球、塑料瓶、纸片、羽毛等。

学具:每组一份空气泵、气球、塑料瓶、纸片、羽毛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演示吹气球,让幼儿观察气球鼓起的过程,引导幼儿思考:气球为什么会鼓起来?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空气的概念,让幼儿知道空气是无形、无色、无味的。

通过空气泵实验,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力量。

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幼儿用塑料瓶、纸片、羽毛等物品感受空气的力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强调空气的重要性,提醒幼儿保护环境。

六、板书设计1. 空气是个大力士2. 空气的特点:无形、无色、无味3. 空气的力量:吹气球、空气泵实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观察家里哪些地方有空气的存在,它们是如何发挥力量的?2. 答案:例如,家里的风扇、空调、吹风机等都是利用空气的力量进行工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力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引导幼儿观察空气存在的地方时,部分幼儿可能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空气力量,进行亲子互动,提高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关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气球鼓起的过程,并思考气球为什么会鼓起来。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无处不在。

2.通过实验,感受空气的力量。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无处不在,感受空气的力量。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让幼儿理解空气的力量。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吸管、水、脸盆、塑料袋等。

2.教学辅助工具:PPT、视频、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引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它在哪里?生: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无处不在。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空气的力量。

2.讲解空气的特点师: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我们看不见,但无处不在。

我们呼吸的每一口都是空气。

生:是的,我们每天都需要呼吸空气。

3.实验一:气球的力量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看看空气的力量。

(1)将气球吹满,然后放开。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气球飞了起来。

师:这是因为气球里的空气跑出来了,产生了向上的力量。

(2)再吹一个气球,但这次不放开,让幼儿用手捏住。

师: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生:气球里的空气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硬。

师:这是因为空气的力量越来越大。

4.实验二:吸管的力量师:我们再来做一个关于吸管的实验。

(1)将吸管放入水中,然后吸一口气。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水被吸进了吸管。

师:这是因为吸管里的空气被吸走,产生了吸力。

(2)将吸管放入水中,但不吸气。

师:这次水会被吸进吸管吗?生:不会,因为没有产生吸力。

5.实验三:塑料袋的力量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关于塑料袋的实验。

(1)将塑料袋吹满空气,然后捏住袋口。

师: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生:塑料袋里的空气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鼓。

师:这是因为空气的力量。

(2)放开袋口,让空气跑出来。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生:塑料袋变瘪了。

师:这是因为空气跑出来了,塑料袋失去了力量。

师: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无处不在。

同时,我们还感受到了空气的力量。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空气的力量”。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幼儿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感受空气的力量,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了解空气的压缩和膨胀现象。

2. 通过实践操作,感受空气的力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使幼儿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感受空气的力量。

难点:让幼儿理解空气的压缩和膨胀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打气筒、针、瓶子、海绵、水、色素、吸管等。

学具:每组一份气球、打气筒、瓶子、海绵、水、色素、吸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吹气球,让幼儿观察气球的变化,提问:“气球为什么会变大?”(2)请幼儿猜测:“气球里的气体是什么?”2. 讲解空气的基本特性(1)教师介绍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

(2)讲解空气的压缩和膨胀现象。

3. 例题讲解(1)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让幼儿观察气球的变化,感受空气的力量。

(2)将瓶子装满水,倒置在海绵上,插入吸管,让幼儿观察海绵的变形,感受空气的压力。

4. 随堂练习(1)请幼儿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观察气球的变化。

(2)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压力。

(2)拓展: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利用了空气的力量?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力量2. 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3. 空气的压缩和膨胀4. 实验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空气力量现象。

答案:例如:吹风机、气球、飞机升力等。

2. 家长参与:请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空气力量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幼儿了解了空气的基本特性,感受了空气的力量。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如组织幼儿参观气象站、开展科学小实验等,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大班科学活动:空气的力量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空气的力量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空气的力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实验,了解空气具有力量。

2.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空气具有力量。

2.利用空气力量进行实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空气具有力量。

2.教学难点:利用空气力量进行实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个气球,引导幼儿观察气球的变化,提问:你们知道气球为什么能鼓起来吗?2.讲解空气的力量教师简要讲解空气的概念,以及空气具有力量的现象,如:风、气压等。

3.实验一:空气的力量准备材料:气球、气筒、塑料瓶操作步骤:(1)将气球吹满气,然后放开气球,让气球在空中飘动,引导幼儿观察气球的变化。

(2)教师演示用气筒给塑料瓶打气,让幼儿观察塑料瓶的变化。

(3)引导幼儿讨论:空气为什么具有力量?4.实验二:空气的力量应用准备材料:塑料瓶、气球、吸管、水操作步骤:(1)将气球套在塑料瓶口,用吸管将气球内的空气抽出,观察气球的变化。

(2)将气球放入水中,观察气球在水中的变化。

(3)引导幼儿讨论:空气在哪些方面具有力量?5.小组讨论(1)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空气力量的现象?(2)如何利用空气的力量?7.游戏活动:空气的力量竞赛游戏规则: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轮流进行实验,利用空气的力量完成指定任务,如:用气球推动小汽车、用气筒给塑料瓶打气等。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组获胜。

8.结束语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空气具有力量,培养了幼儿的探究精神。

2.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和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科学的乐趣。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让幼儿直观感受并理解空气具有力量。

对话设计: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风是怎么来的吗?其实风就是空气在动,它是有力量的。

我们今天就来做个实验,看看空气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四册第 chapter 3《空气的力量》。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空气的基本概念,探索空气的无所不在和力量,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风、气球等与空气相关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空气是无处不在的,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索科学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空气的力量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力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吹风机、气球、纸片、塑料瓶、漏斗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拿一个吹风机,让幼儿观察并猜测:这个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教师演示吹风机吹动纸片,引导幼儿观察纸片的运动,提出问题:为什么纸片会动?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吹风机吹气球、塑料瓶实验,让幼儿观察气球的膨胀、塑料瓶的变形,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讲解空气的力量,让幼儿了解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力量气球膨胀塑料瓶变形纸片飘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空气。

答案:幼儿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对空气的理解和想象。

2. 家庭实践作业: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空气力量现象,拍照记录,并分享给班级同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开展“空气的力量”主题活动,让幼儿从多个角度探索空气的奥秘。

如:空气对环境的影响、空气动力玩具制作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的问题设置。

2. 例题讲解中空气力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中的分组实验和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空气的力量》教案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空气的力量》教案

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作用,知道空气也有力量。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存在和作用2. 空气的力量实验3. 空气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准备:1. 教具:气球、塑料瓶、吸管、胶带、小玩具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塑料瓶、吸管、胶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气球,让学生感受空气的存在,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作用和力量。

2.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吸管把塑料瓶内的空气吸出来,观察塑料瓶的变化,感受空气的力量。

3.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空气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吸管喝饮料、气球升空等。

五、作业:1. 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利用空气力量的事物,如吸尘器、风扇等,并拍照记录。

2. 下周上课时,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空气力量的应用。

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2.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合作交流能力,看他们能否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

3. 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看他们能否在生活中发现空气力量的应用。

七、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其它特性,如空气的密度、空气的过滤作用等。

2. 组织学生进行空气污染防护的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我也要关注学生的安全,特别是在实验过程中,要提醒他们注意操作方法,避免发生意外。

九、教学计划:下一节课程内容:水的力量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存在和作用,知道水也有力量。

教学内容:水的存在和作用,水的力量实验,水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

十、教学反馈:课后,我要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于我更好地进行教学调整。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空气的力量》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空气的力量》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空气的力量》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空气的概念,并能运用空气的概念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2.能够认识到空气存在的力量,以及该力量对物体的影响。

3.能够掌握实验方法,通过实验观察空气的力量。

4.能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空气的概念、空气的力量以及实验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利用实验方法观察空气的力量。

三、教学准备1.教具:气球、塑料袋、吸管、石头等。

2.材料:空气的概念卡片、空气的力量卡片、实验操作卡片。

3.环境:教室。

四、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10分钟)(1)教师引入:学生们,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我们周围有很多空气,每天都在用空气做很多事情,比如呼吸、吹气球等等。

那么空气是什么呢?请看这张卡片,空气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2)学生反应:空气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混合物组成。

2. 实验环节(20分钟)(1)教师演示: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个小实验。

我手里拿着一个气球,请问大家,这个气球里面装的是什么?(等待学生回答)是的,里面是空气。

我现在要放掉这个气球,请问这个气球会往哪里飞去呢?(等待学生回答)是的,往上飞。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看这个卡片——空气存在力量。

这种力量叫做浮力,指的是空气的压力对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在这个实验中,随着气球内部的气体流动,气球会不断地受到空气的支撑,从而产生浮力,使气球像漂浮在水上一样“飞”了起来。

(2)学生实验:现在,我希望大家也能亲自体验一下这种现象。

每三人一组,每组拿一个塑料袋和一个吸管,请大家带着塑料袋,然后用吸管往里吹气,塑料袋会往哪里飞呢?请你们亲身体验一下。

3. 教学巩固(20分钟)(1)教师提问:那么除了气球和塑料袋以外,还有哪些物体会受到空气的影响?(等待学生回答)这很好,接下来请你们动手,拿起石头,你们能感受到颤动的空气吗?我们可以用这种感受来验证空气的存在。

(2)课堂小活动:现在我要你们分成两个队,每个队可以用这种感受来制造一个小游戏。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第三节《空气的力量》。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空气,了解空气的特性;探索空气对物体产生的作用力;通过实验活动,观察和体验空气的力量。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了解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体验空气的力量,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空气对物体产生作用力的原理。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活动,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吹风机、气球、塑料瓶、纸杯、吸管、胶带等。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材料(吹风机、气球、塑料瓶、纸杯、吸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吹风机,邀请幼儿感受吹风机吹出的风。

(2)教师提问:大家知道吹风机里的风是什么吗?风是从哪里来的?(3)引出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它就是空气。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空气的特性,让幼儿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2)通过实验演示,让幼儿观察并体验空气的力量。

实验一:将气球放在吹风机前,打开吹风机,观察气球被吹得飘起来的现象。

实验二:将塑料瓶底部剪掉,放在水中,用吸管向瓶内吹气,观察水被吸起来的现象。

3. 随堂练习(5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2)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空气是如何产生力量的?(2)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特性:无色、无味、无形2. 空气的力量:吹风机吹气球、吸管吸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空气力量现象,并记录下来。

答案示例:风吹树叶飘动、吹气球、吸管吸饮料等。

2. 作业要求:以绘画或文字形式呈现,第二天上课时分享。

《空气的力量(如气球、风车实验)》教学设计

《空气的力量(如气球、风车实验)》教学设计

《空气的力量(如气球、风车实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幼儿能够感知空气具有力量这一特性。

通过气球、风车等简单实验,了解空气的力量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游戏、讨论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科学现象的探究能力。

在探索空气力量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对空气这一神奇物质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热爱之情,培养幼儿积极探索、勇于尝试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空气具有力量这一概念,能通过实验观察空气力量的作用效果。

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气球、风车实验,直观感受空气力量的存在。

2.教学难点用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幼儿解释空气产生力量的原因,如空气压力、流动等。

三、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通过气球喷气、吹动风车等实验,让幼儿观察空气力量的现象。

游戏教学法:设计与空气力量相关的游戏,增加学习趣味性。

讨论教学法:组织幼儿讨论空气力量的奇妙之处和自己的发现。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空气就在我们周围,今天老师要带你们看看空气还有一个神奇的本领,它就像一个大力士一样,能让很多东西动起来呢!”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好奇心。

(二)空气力量之气球实验(10分钟)实验准备:准备几个气球和吸管。

实验步骤:教师先把气球吹起来,然后用手捏住气球口,问幼儿:“小朋友们,看这个气球现在满满的,里面有什么呀?对啦,是空气。

现在老师放开手,你们看看会发生什么。

”教师松开手,气球会在空中乱飞。

教师再拿出一个气球,把吸管插进气球口,用绳子把气球和吸管绑紧,然后把气球吹起来,捏紧吸管。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通过吸管来放气,看看气球会怎么样。

”引导幼儿观察气球喷气时会朝相反方向移动,“这是因为空气从气球里跑出来的时候有力量,这个力量让气球动起来啦。

”(三)空气力量之风车实验(10分钟)实验准备: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简易风车(可以用彩色纸和小木棍制作)。

空气有力量中班科学教案

空气有力量中班科学教案

空气有力量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的,并且占据空间。

2.通过实验,感知空气的力量。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的,并占据空间。

2.教学难点: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力量。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吸管、水、塑料瓶、剪刀、胶带纸。

2.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保证幼儿可以自由活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个充满空气的气球,引导幼儿观察气球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2.探索空气的特点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空气是无色无味的,并占据空间。

教师演示将气球放在水中,让幼儿观察气球在水中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3.实验一:空气的力量教师将气球吹满气,然后放手,让幼儿观察气球飞走的现象。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走?是因为空气的力量。

4.实验二:空气的力量教师将一个塑料瓶剪开,让幼儿观察瓶内的空气。

教师将吸管放入水中,然后吹气,让幼儿观察水被吸进吸管的现象。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空气的力量可以将水吸进吸管。

5.实验三:空气的力量教师将一个气球吹满气,然后用胶带纸将气球口封住。

教师让幼儿用手挤压气球,观察气球的变化。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空气的力量可以改变气球的形状。

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空气的力量,并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7.游戏活动:空气的力量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空气的力量”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空气的力量。

游戏规则:幼儿分成两队,每队轮流用吹气的力量将气球从一个地方吹到另一个地方,先完成的队伍获胜。

8.结束语教师鼓励幼儿在家庭中与家长一起探索空气的力量,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五、作业1.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讨空气的力量,并记录下来。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份关于空气的绘画作品,下周一带回学校分享。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力量,幼儿参与度较高,教学效果良好。

2.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表现出积极参与、合作共赢的精神,达到了教学目的。

2024年《空气的力量》教案(

2024年《空气的力量》教案(

2024年《空气的力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编科学教材第五册第十章《大气现象》,详细内容为第一至第三节,围绕“空气的力量”这一主题,讲解空气压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空气压力的基本概念,理解空气压力产生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空气压力相关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空气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空气压力的概念、实验操作和现象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压计、注射器、气球、玻璃瓶、纸片等。

2. 学具:每组一个气压计、注射器、气球、玻璃瓶、纸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气球突然膨胀的实验,引发学生对空气力量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讲解:a. 讲解空气压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空气压力。

b.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理解空气压力产生的原因。

c. 讲解空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飞机升力、吸管吸饮料等。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与空气压力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与空气压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高度处的空气压力,观察并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现象。

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力量》2. 内容:a. 空气压力的概念b. 空气压力产生的原因c. 空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d. 实验数据及现象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为什么飞机能在空中飞行。

b. 分析吸管吸饮料的原理。

c. 举例说明空气压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a. 飞机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机翼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而下表面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产生向上的升力。

b. 吸管吸饮料时,先将吸管内的空气吸走,使管内形成真空,大气压力将饮料压入吸管内。

c. 答案开放,如抽水机、吸盘等。

空气的力量-喷气气球

空气的力量-喷气气球
气球喷气方向和气球运动的方向相气体运动方向气球运动方向将充气的气球套在螺旋桨下方后在气体的反冲力的作用下螺旋桨会转动起来螺旋桨转动获得上升力带动喷气气球一起飞起来
3
空气的力量 ——喷气气球
你们知道直升飞机是靠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飞起来的吗?
你们在哪里见过螺旋桨呢?
1.螺旋桨有什么特 点呢? 2.今天我们利用螺 旋桨来制作一个喷 气气球吧!
气球喷气方向和气球运动的方向相 同吗?
气球运动 方向
气体运动 方向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在喷出气体的反冲力的作用下, 气球会顺着喷出气体的相反方向 飞出去。
你能利用刚才学习的 知识解释喷气气球的螺旋 桨是怎样转起来的吗? 为什么螺旋桨转动喷气 气球就能飞起来呢?
将充气的气球套在螺旋桨下 方后,在气体的反冲力的作用下, 螺旋桨会转动起来,螺旋桨转动 获得上升力,带动喷气气球一起 飞起来。
螺旋桨的叶面是倾斜的, 倾斜的角度就是螺旋桨的 迎角。
螺旋桨转起来需要哪 些动力能源呢?
电能
汽油
空气的流动
今天我们用到的螺旋桨 又是靠什么转起来的呢?接下 来制作一个喷气气球,然后再 寻找答案吧!
试着把气球吹大,组装到螺旋 桨上,试一试能不能飞呢?气体 喷出的方向又如何呢?
气体顺着管道向斜向下 喷,为什么螺旋桨会转动 呢?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释 放吹大的气球的实验当中 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生活中的螺旋桨有哪些 种类呢?
下列机械应用到螺旋桨了吗?

3 空气的力量螺旋桨——喷气气球

3 空气的力量螺旋桨——喷气气球

3 螺旋桨——喷气气球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螺旋桨的历史,从生活中举例应用的螺旋桨,掌握喷气气球的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1、了解螺旋桨的特点掌握迎角。

2、掌握喷气气球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1、掌握螺旋桨的特点——螺旋桨的叶片和水平旋转面之间有一个倾角(可调整)。

当旋翼旋转时,旋转的叶片将空气向下推,形成一股强风,而空气也给螺旋桨一股向上的反作用升力,这股升力随著叶片的倾斜角而改变,倾角大升力就大,倾角小升力也小。

当升力足够大时,便可向上飞起。

2、掌握喷气气球的原理——气球的气体会顺着螺旋桨中的管道向外喷出,在反冲力的作用力,螺旋桨会转动起来。

由于螺旋桨的叶面是倾斜的,因此当它旋转时,螺旋桨的上下面会形成很大的空气流速差(上方空气流速大于下方空气流速),根据伯努利定律(在气流或水流中,流速越快,压力越小;流速越慢,压力越大),螺旋桨的下方所受压力大于上方,因此喷气气球在松手后,会向空中飞。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迎角在螺旋桨旋转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掌握迎角越大,升力越大。

2、喷气气球原理及制作。

教学用具:教师用具:纸条、曲别针学生用具:喷气气球套件1套/人课时安排:80分钟。

课堂流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师:我们对螺旋桨并不陌生,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对螺旋桨的应用也是经常出现。

谁来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了螺旋桨?生:······师:大家说的都很好,比如说飞机前方的螺旋桨,直升机顶部的螺旋桨,以及古老的竹蜻蜓等等,在这些地方,螺旋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来研究一下螺旋桨是怎样工作的吧!生:······二、课程讲解:(35分钟)师:其实,最早的螺旋桨是我国古代民间的一种玩具——竹蜻蜓,当时竹蜻蜓被称为“中国螺旋”或飞螺旋。

上世纪三十年代,德国人根据“中国螺旋”的形状和原理发明了直升机上天的螺旋桨。

喷气气球实验报告

喷气气球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喷气气球的工作原理,验证牛顿第三定律在喷气气球实验中的应用,并观察喷气气球在空气中运动的特性。

二、实验原理喷气气球实验是基于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当气球内的气体被快速喷出时,气体对气球产生一个向后的作用力,而气球对气体产生一个相等但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使气球向前运动。

三、实验材料1. 气球一个2. 吸管一根3. 细绳一根4. 胶带适量5. 平滑地面一块四、实验步骤1. 将气球吹满气,用胶带将气球口封住,确保气体不会泄漏。

2. 将吸管的一端插入气球口,用胶带固定,另一端伸出气球口外。

3. 将细绳穿过吸管,将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平滑地面上。

4. 用力快速拉动吸管,使气体从气球中喷出,观察气球的运动情况。

五、实验现象1. 当气体从气球中喷出时,气球迅速向后运动。

2. 随着气体的喷出,气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加快。

3. 当气体喷出完毕后,气球停止运动,逐渐降落在地面上。

六、实验分析1. 气球在喷气过程中,气体对气球产生一个向后的作用力,使气球向后运动。

这符合牛顿第三定律。

2. 随着气体的喷出,气球的体积逐渐减小,导致气球的质量减小。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气球的运动速度会逐渐加快。

3. 实验过程中,气球的运动受到地面摩擦力的影响,导致气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减小,最终停止运动。

七、实验结论1. 喷气气球实验验证了牛顿第三定律在喷气气球实验中的应用。

2. 喷气气球在喷气过程中,气体对气球产生一个向后的作用力,使气球向后运动。

3. 随着气体的喷出,气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加快,最终停止运动。

八、实验拓展1. 通过改变气球的体积和喷气速度,观察气球的运动特性。

2. 将实验装置改进为喷气飞机模型,观察喷气飞机在空中的运动特性。

3. 研究喷气气球在不同空气密度和温度下的运动特性。

九、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确保气体不会泄漏,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2.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气球破裂或气体泄漏造成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螺旋桨
——喷气气球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螺旋桨的历史,从生活中举例应用的螺旋桨,掌握喷气气球的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
1、了解螺旋桨的特点掌握迎角。

2、掌握喷气气球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
1、掌握螺旋桨的特点——螺旋桨的叶片和水平旋转面之间有一个倾角(可调整)。

当旋翼旋转时,旋转的叶片将空气向下推,形成一股强风,而空气也给螺旋桨一股向上的反作用升力,这股升力随著叶片的倾斜角而改变,倾角大升力就大,倾角小升力也小。

当升力足够大时,便可向上飞起。

2、掌握喷气气球的原理——气球的气体会顺着螺旋桨中的管道向外喷出,在反冲力的作用力,螺旋桨会转动起来。

由于螺旋桨的叶面是倾斜的,因此当它旋转时,螺旋桨的上下面会形成很大的空气流速差(上方空气流速大于下方空气流速),根据伯努利定律(在气流或水流中,流速越快,压力越小;流速越慢,压力越大),螺旋桨的下方所受压力大于上方,因此喷气气球在松手后,会向空中飞。

教学难点:
1、让学生理解,迎角在螺旋桨旋转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掌握迎角越大,升
力越大。

2、喷气气球原理及制作。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纸条、曲别针
学生用具:喷气气球套件1套/人
课时安排:80分钟。

课堂流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师:我们对螺旋桨并不陌生,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对螺旋桨的应用也是经常出现。

谁来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了螺旋桨?
生:······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比如说飞机前方的螺旋桨,直升机顶部的螺旋桨,以及古老的竹蜻蜓等等,在这些地方,螺旋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来研究一下螺旋桨是怎样工作的吧!
生:······
二、课程讲解:(35分钟)
师:其实,最早的螺旋桨是我国古代民间的一种玩具——竹蜻蜓,当时竹蜻蜓被称为“中国螺旋”或飞螺旋。

上世纪三十年代,德国人根据“中国螺旋”的形状和原理发明了直升机上天的螺旋桨。

螺旋桨在高度旋转的时候,能产生很强的上升力量。

现代的直升飞机,就是利用螺旋桨产生的拉力直升到空中去的,所以直升飞机在发明初期又称为“螺升机”。

螺旋桨旋转产生上升力量的原理,在我国很早就得到了运用。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螺旋桨的知识。

【教师演示实验一】5分钟
师:(取出喷气气球套件中的螺旋桨)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螺旋桨的叶面,你能看到什么?叶面是水平的还是倾斜的?同一叶面的不同位置倾斜的角度相同吗?
生:······
师:我们可以看到螺旋桨的叶面并不是平行的,而是倾斜的(这个倾斜的角度是可以调整的)。

倾斜的角度就是螺旋桨的迎角。

生:······
师:这样螺旋桨在旋转的过程中,叶片会将空气向下推,而空气也给螺旋桨一股向上的升力。

这股升力随着叶面迎角的改变而改变,迎角越大,升力也就越大。

生:······
【教师演示实验二】10分钟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一个“螺旋桨”
方法:把一纸条对折,在折叠的地方安装一个曲别针,然后把纸条的两端倾斜折叠一个角度,就像一双“手臂”,这样一个简易的“螺旋桨”就做好了!
温馨提示:此处教师为了丰富课堂可多准备些纸条与曲别针,让学生与老师一起制作“螺旋桨”
师:大家一起将我们自制的“螺旋桨”抛出,观察其下落的过程,你看到了什么?
生:旋转下落······
师:“螺旋桨”的“手臂”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这样曲别针在下落的过程中,会旋转下落。

生:······
师:接下来,我们利用今天学习的有关螺旋桨的原理来制作一个喷气气球。

生:······
三、动手实践:(20分钟)
师:我们一起熟悉下喷气气球有哪些配件,
螺旋桨扇叶三个,螺旋桨固定器一个、气球2个,
气球固定器一个,并把它们整齐的摆在桌子上。

都摆整齐了吗?
生:摆整齐了。

师: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制作喷气气球。

制作流程:
1、取出三片扇叶和螺旋桨固定器,
2、取出气球,将气球口套在气球固定
将其按小孔依次安装在固定器上。

器上。

3、连接气球和螺旋桨。

制作完成。

4、喷气气球制作完成,注意使用时要先
吹起气球,用手捏住气球,放飞时再松手。

制作喷气气球的过程,可以让孩子想想怎么做,给他们提示,有的孩子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但是要注意气球要提前用手琛下气球这样容易吹起来。

四、科学原理:(10分钟)
师:喷气气球做好了,我们想想怎么让喷气气球飞起来呢?
生:把气球吹起来······
师:大家说的很好,大家仔细观察下我们喷气气球的螺旋桨除了有个迎角外还有什么特点?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生:有孔······
师:那么这个孔是做什么用的呢?
生:······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索下喷气气球的工作原理。

谁来先说说?
生:······
师:将充气的气球套于螺旋桨下方后,气球的气体会顺着螺旋桨中的管道向外喷出,在反冲力的作用力,螺旋桨会转动起来。

师:由于螺旋桨的叶面是倾斜的,因此当它旋转时,螺旋桨的上下面会形成很大的空气流速差(上方空气流速大于下方空气流速),根据伯努利定律(在气流或水流中,流速越快,压力越小;流速越慢,压力越大),螺旋桨的下方所受压力大于上方,因此喷气气球在松手后,会向空中飞。

大家明白了吗?(教师演示喷气气球飞行)
总结:让学生掌握喷气气球的工作原理即可。

教师要耐心告知学生放飞喷气气球的地点,不能再教室里,人多的地方,和天线多的地方等。

五、总结延伸:(10分钟)
1、知识竞赛
师:我们学习完本节课后,谁能告诉老师,螺旋桨的特点是什么?
生:螺旋桨的叶片和水平旋转面之间有一个倾角(可调整)。

当旋翼旋转时,旋转的叶片将空气向下推,形成一股强风,而空气也给螺旋桨一股向上的反作用升力,这股升力随著叶片的倾斜角而改变,倾角大升力就大,倾角小升力也小。

当升力足够大时,便可向上飞起。

师:喷气气球的原理?
生:由于螺旋桨的叶面是倾斜的,因此当它旋转时,螺旋桨的上下面会形成很大的空气流速差(上方空气流速大于下方空气流速),根据伯努利定律(在气流或水流中,流速越快,压力越小;流速越慢,压力越大),螺旋桨的下方所受压力大于上方,因此喷气气球在松手后,会向空中飞。

大家明白了吗?(教师演示喷气气球飞行)。

总结:本节课学生需掌握螺旋桨的特点及喷气气球的原理,学生纪律保证的好,可以带领学生去操场放飞。

2、课后探索
如果我们的螺旋桨在旋转的过程中,所受的升力比较小时,你有什么办法改进呢?
知识链接:
风能的应用
螺旋桨飞机的基本认识
螺旋桨飞机(propeller airplane),是指用空气螺旋桨将发动机的功率转化为推进力的飞机。

从第一架飞机诞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几乎所有的飞机都是螺旋桨飞机。

在现代飞机中除超音速飞机和高亚音速干线客机外,螺旋桨飞机仍占有重要地位。

支线客机和大部分通用航空中使用的飞机的共同特点是飞机重量和尺寸不大、飞行速度较小和高度较低,要求有良好的低速和起降性能。

螺旋桨飞机能够较好地适应这些要求。

螺旋桨飞机的基本分类
螺旋桨飞机按发动机类型不同分为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和涡轮螺旋桨飞机。

人力飞机和太阳能飞机通常都用螺旋桨推进,也属于螺旋桨飞机的范围。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功率重量比,比活塞式发动机大2~3倍,在相同的重量下可提供更大的功率,燃油消耗率在速度较高时比活塞式发动机小,且可使用价格较低的煤油,故在600~800千米/时速度范围内的旅客机、运输机等大多为螺旋桨飞机。

按螺旋桨与发动机相对位置的不同,又分为拉进式螺旋桨飞机和推进式螺旋桨飞机。

前者的螺旋桨装在发动机前面,“拉”着发动机前进;后者螺旋桨装在发动机之后,“推”着发动机前进。

早期的飞机中曾有不少是推进式的,这种型式的缺点较多,螺旋桨效率不如拉进式高,因拉进式螺旋桨前没有发动机短舱的阻挡。

此外在推进式螺旋桨飞机上难于找到发动机和螺旋桨的恰当位置,特别是装在机身上更困难。

相反,在拉进式螺旋桨飞机上,发动机无论是装在机身头部或是装在机翼短舱前面都很方便。

当装在机翼上时,螺旋桨后面的高速气流还可用来增加机翼升力,改善飞机起飞性能,因此拉进式飞机遂占据了统治地位。

在少数大型飞机和水上飞机上,发动机多至8~12台以上,将发动机前后串置在短舱上,形成拉进和推进的混合型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