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民国女子-那段花开花谢的时光

合集下载

《陆小曼》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

《陆小曼》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

精心整理《陆小曼》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着读后感《陆小曼》是一本由凉月满天着作,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页数:3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陆小曼》读后感(一):相逢如诗初次听到陆小曼这个名字,是高中时的事。

那时正在学《再别康桥》,一众男生遇上徐志摩是她的幸运,因为徐志摩使得她的身后名响亮无比。

遇上徐志摩是她的不幸,多少人迷徐志摩迷得发痴,但是对她却只知其名,不知其人。

她是名媛,在众多男人中间长袖善舞;他是诗人,在花丛中流连忘返。

她绚烂的爱情只肯为他绽放,他深情的诗句只肯为她流淌。

他们的相逢,本身就是一首五味杂陈的诗。

其实他们相遇的那一刻,他们的身份都很尴尬。

一个是有夫之妇,一个是有妇之夫。

但是他们仍然相爱了,爱到轰轰烈烈,连旁人都为他们的义无反顾所感动,纷纷撮合他们,希望他们能在一起。

他是她的临水照花人,是在精神层面能和她毫不费力交流的人。

王赓或者翁瑞午,最多是个肉体上的伴侣,或者玩伴而已。

《陆小曼》读后感(二):泰德龙君读凉月满天的《陆小曼》泰德龙君读凉月满天的《陆小曼》要说如何迷上这书,得从文化屋讲起。

那时,只有我一人,整个店都静谧如水。

看完了李紫安的爱恨流年,我便离开了小说区,笔直地走向传记区,想获得一些知识。

柜上有关于林徽因的,宋美龄的,慈溪的,但我却只是轻轻扫过,没有拿起。

直到一本陆小曼出现在面前,让我停住脚步。

将它拿下,掂在手里,打量了下优美的封面,心理便充满春意,不由赞叹设计师的功力。

我翻开了页,开始阅读。

里面的文字,震撼心灵,整篇文章行云流水字字珠玉,将一个真实的陆小曼栩书。

“时光漫漫,如雾如沙,世人面目漫漶不清,天地间似只见目光尽头一抹背影。

她不肯回头,你亦不可教她回头,否则城池颠倒,江山倾侧,覆水难收。

偏偏世人如小儿,一心好奇与惊喜,定要鼓掌跳跃,欢呼笑叫:“回过头来,回过头来。

”于是妲己回了头,褒姒回了头,飞燕回了头,玉环回了头,西施回了头,貂蝉回了头……如今,陆小曼也慢慢地回了头。

优秀作文 民国女子之风华绝代-精品

优秀作文 民国女子之风华绝代-精品

民国女子之风华绝代好人家,歹人家,不该鬓间斜插海棠花。

扭扭捏,实可爱,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海棠花来海棠花,……将花撇在海棠花,从今后不戴这海棠花。

她5岁学艺,7岁登台,12岁公演在上海滩名声鹊起。

18岁时,心高气傲的她决意要唱响北平,于是毅然北上。

殊不知,一场爱情在前方静静地等着她。

他当时名动惊尘,正值京华,粉墨灯光下百般姿态。

众人簇拥下,他转身为临风的树;小桥流水莘庄店,他又一袭儒生青衫温文尔雅。

命中注定,他们要有交集。

她初到北国,频繁演出于京、津两地。

她正值豆蔻年华,明慧照人,台风演技竟能与当时的著名男角老生相颉颃,一时成为风靡九城的红角。

而他虽为“伶王”,也一直关注着她。

一个是伶界大王,一个是坤伶须生泰斗,一个如日中天,一个光艳烁人,可谓旗鼓相当。

一段时间,两人形成了打对台的局势,双方营业额不相上下。

二人本是梨园同行,相互钦羡,惺惺相惜;不断的合作又使二人加深了了解,互生爱慕之情。

她不介意他已经有的两房夫人,有爱做妾又何妨,无奈他的二夫人无论如何也不允许让她进门。

他在北平三易其宅,最终在“缀玉轩”,在众多朋友的见证下,结为夫妻。

也许,这就注定她的悲哀,虽为人妻却不能光明正大地得到世人的祝福!1926年的某一天,被人用来说古道今、谈文论艺的会厅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20岁左右的学生,身着浅灰色西装,面貌清秀,文质彬彬,面色苍白。

他就是动荡的主角——王维琛,王维琛对她心仪已久,无奈她此时已成为他人妻,因此他怀恨在心,到“缀玉轩”寻衅。

可怜张汉举在这场不相干的爱情纠葛中成了冤死鬼,与王维琛一同饮弹倒地,旋即殒命!两个名伶,一场血案,社会舆论大加炒作,一时沸沸扬扬,种种绯闻,扑面而来。

后来他的大伯母去世,她为他披麻戴孝,却被他的二夫人不留情面的赶出灵堂。

她经此打击,痛不欲生,连续三天在报纸上登出与他解除关系的启事。

他也后悔去找她,一夜大雨,他站在她的窗前徘徊。

而她,早已心灰意冷,咬牙哭泣了一夜闭紧了房门。

《倾城之恋》读后感

《倾城之恋》读后感

《倾城之恋》读后感《倾城之恋》读后感篇1《倾城之恋》讲述的是发生在民国时期的一段爱情故事,故事发生在香港,上海来的白家六小姐白流苏,曾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后来回到自己家中生活的时候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

因一次陪伴妹妹到香港相亲,偶然认识了妹妹的'相亲对象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当做赌,远赴香江,博取范柳原的爱情。

就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时,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折回保护流苏。

在此生死交关之时,两人许下天长地久的诺言。

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爱情发生在战乱之际。

在我看来,作者想要通过《倾城之恋》这个标题表达的是不是指他们的爱恋若非“倾城”,就难以成就了呢?流苏和柳原看似甜蜜般配,言辞嬉笑有趣,但实际上他们之间的爱情却是摇晃不定的,流苏不一定深爱柳原,柳原也不见得非她不可,他们之间的相遇,相恋,只是顺应着命运的齿轮,一步一步的嵌套而成的。

若不是有了最后日军攻打香港浅水湾,范柳原折回与流苏共度患难,从而在生死相关之际许下诺言,或许也就不能成就这一段浪漫的爱情了。

《倾城之恋》读后感篇2昨天,把书柜整理拉一下。

当我看到〈〈倾城之恋〉〉这本书时,又再一次拿出来阅读一下。

?最初,知道这本书,是因为当时正流行张爱玲的小说,已达到人手一册的地步。

我也是随潮流买拉一本。

看过之后,深深的被她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文笔所震撼,也为她能把小市民的行为,心态,生动刻画,而钦佩。

后来陆续地买拉很多她写的其它书。

也看拉关于她为人的介绍,也大致对她有些认识。

她的作品与她一生的遭遇是分不开的,有当时时代背景,也有个人的原因。

我不想过多评判什么。

但也正因为这样,才会造就张爱铃,写出那些生动作品。

就象酒越陈越香,她的__现在读来也另有一番体会。

怪不得张爱玲的书迷年龄跨度之大,是别的作家望尘莫及的。

前不久,央视也放映拉这部同名电视剧,但,我觉得改动太多。

反而,失去拉原来味道。

要是张爱玲还在世,会不会气的哭一场呢。

经典民国散文推荐

经典民国散文推荐

经典民国散文推荐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

在这个时期,散文成为文化精英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重要方式。

下面是几篇经典的民国散文,推荐给大家。

1. 《木兰辞》-- 程伟元程伟元的《木兰辞》是民国时期文坛的一颗明珠,以其娴熟的辞章和感人的情感而著称。

文章以花木兰代替父亲从军的故事为主线,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一个普通女子为了家国苦练武功、英勇出征的形象。

文章充满了对家国深深的热爱和对传统美德的赞美,通过花木兰的形象展现了中国女性的坚强和勇敢。

2. 《故乡的秋天》-- 钱钟书钱钟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也是民国时期的文化名人之一。

他的散文作品《故乡的秋天》描述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文章以故乡的秋天为背景,通过对故乡的美景的描写,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与渴望,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厚意。

钱钟书运用细腻而生动的语言,将他的家乡描绘得非常真实而美丽,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流转和家园的珍贵。

3. 《咏柳》-- 舒婷舒婷是中国现代女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散文作品《咏柳》展现了对柳树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文章以对柳树的生动描写开篇,通过对柳树的细致观察和内心的倾诉,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舒婷用饱满而激昂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了柳树的飘逸和坚韧的品质,并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启迪。

4. 《锁阳花》-- 贾平凹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位重要代表,他的散文作品《锁阳花》以一朵锁阳花为引子,通过对花朵的观察和联想,揭示了时间的无情和亲情的珍贵。

他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以鲜花的凋谢和岁月的流逝来表达对亲情的思念和对时间的感慨。

贾平凹的文字幽默而深沉,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共鸣。

5. 《南京的七天》-- 熊复熊复的散文作品《南京的七天》是对南京大屠杀的铭记和呼吁。

文章以七天为时间线,以真实的细节和感人的情感,描绘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状和人间地狱。

熊复通过对这个历史事件的呈现,激起了读者内心深处对于战争和人性的深思,并对战乱中的人性光辉进行了铭记和赞美。

【读后感】《民国女子那般美丽》读后感

【读后感】《民国女子那般美丽》读后感

【读后感】《民国女子那般美丽》读后感旗袍下的年华,魅惑众生,却又疏离尘世。

酒杯里的人生,浮沉起落,却又醉意朦胧。

林徽因、张爱玲、孟小冬、阮玲玉、唐瑛、胡蝶……那些风姿绰约的民国女子,是倾城的红颜,亦是乱世的无边烟月。

她们婉约地徘徊在时光尽头,岁月静好,乱世的风雨,仿佛与她们无关。

风雨飘摇,时光荏苒,她们,伫立在红尘之上,浅浅地,微笑着。

人间四月,诗意千寻。

林徽因姗姗地走过时光不语,在碧波荡漾的康桥,在温润的雾都,只留下诗意翩跹的背影。

她独自优雅地在一座座迥异的建筑中行走,用一双纤细的素手,让一座座高大的建筑拔地而起。

她,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美,美得清冷,美得无暇,只有这样的美,才配得上那绝世的才华,配得上那份温润与优雅。

嫣然一笑,便倾倒众生,在浅浅的笑靥中,将时光定格。

她是清冷孤傲的张爱玲,素手执笔,写出万千风流,道出人间悲欢。

她,生而高贵,才情傲人,她是最耀眼的那个女子,傲然而又决绝。

她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对这红尘,她早已看穿,于是翩翩而来,在尘世中轰轰烈烈地绽放,然后,又静静地离去。

她立在角落,冷冷地打量人间世事。

她是无数人心中的冬皇,她的风华,从来都不曾褪色。

她在自己的舞台上,艳若桃李,却又冷落冰霜。

孟小冬,从来都是这样淡然,站在遥不可及的地方,睥睨众生,气质清冽,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她的人生,是一幕幕精彩绝伦的戏,而她,便是最耀眼的主角。

傲然地走来,飘然地离去,唐瑛将爱与被爱的凌乱线条梳理得一丝不苟,在人们惊愕的目光中,营造出属于自己的云淡风轻。

南唐北陆。

那个与她齐名的女子,却比她少了一份淡然,多了一份任性。

最终,那心痛的诗人叹着气。

飘出了人海,只留给陆小曼满地的荒凉。

而唐瑛,虽在繁华的舞池中旋转、飞扬,在霓虹灯里风情万种,但繁华褪尽,便决绝地与喧嚣告别。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文章能帮助到您。

拿得起放得下,她是决然的女子。

于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世事变迁,只是更换了世界的背景;悲欢离合,不过剧本中早已注定的戏份,是人生的一味调剂;为情所伤,不过是过眼烟云,转瞬即逝。

读《民国女子 此情可待成追忆》随笔

读《民国女子 此情可待成追忆》随笔

萧红
写过《呼兰河传》并因此而出名,一个逃婚被王恩甲答应要与他结婚就陪她去北平读书,这诱惑对她太大了,自此萧红就在东心顺旅馆开始了同居生活,当王恩甲因还不上房租而逃走时,她已怀孕,这时萧军出现了,她把与王的孩子送人了,但当日子安定以后,但他们的生活却又出波澜,像是命运的捉弄,萧红又一次的怀着身孕,与另一个男人端木蕻良完婚,在婚后生活变得很平静,其代表作《呼兰河传>就是在此期间完成。但在1938年武汉大轰炸,只有一张船票,萧红让端木先走,端木竟然丢下大着肚子的萧红先去重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端木又一次的抛下在香港医院重病的萧红,,,,但在萧红病重的最后时候,想着还是那个在危急时刻救他的萧军。。。。。。
孙多慈
徐悲鸿苦恋才女,那年徐悲鸿35岁,婚姻出现危机,妻子蒋碧微在他的疏忽中沉醉于交际应酬,两个人越来越形同陌路。她是徐悲鸿的学生,他多次去她的宿舍,多日燃烧后,蒋碧微闻知此事到徐悲鸿画室,撕去了房间里的孙多慈的画像,就这样她们刚刚燃放的情感就这样熄灭了,就这样孙多慈逃离了学校到安庆女中任教,徐悲鸿不放心她的生活,拿出2500元给朋友买她的画,2500可是他那时候半年的薪水,而在浙江,孙多次遇见了许绍棣,她对他没什么感觉,只是当时她已26岁,还是答应了父母。没想到余生再也没见到徐悲鸿,1953,蒋碧微把徐悲鸿病逝的消息告诉她时,她顿时眼前一黑就晕了过去,连蒋碧微都没想到,她对他的感情还是那么深。孙多慈决定为徐悲鸿戴孝三年,许绍棣也是爱孙多慈的,比她年长23岁,再说也没必要和一个死人争风吃醋,她真的为他守孝了三年,这三年她服用素食,难有欢颜,没几年就患上了癌症,徐悲鸿和孙多慈一生都在彼此的爱慕中,正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结合,才在无限的遗憾中留下了对方的美好。
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如

读桑妮先生的《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谈“大学最是读书时”

读桑妮先生的《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谈“大学最是读书时”

读桑妮先生的《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谈“大学最是读书时”记不清了是今年三月份还是四月份去深圳一家单位出差,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书丛中碰到了桑妮先生写的《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一书,乍眼看去,这本书挺不错,32开的本,不大也不小,封面版式设计的也可以,有淡色的花也有朱红的字,背面还有几行熟悉的“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你始终一个人”的字句以及“张爱玲、孟小冬、陆小曼、阮玲玉、胡蝶、周璇……”的名字,好吧,就是她了,于是我就悄悄的把她装进了自己的裤兜里,大小尚宜。

于是就把她带到了回滇的火车上,百无聊赖,作为消遣。

读着读着,一直读到了现在,这本书还没有完全的读完,第一章节是“为谁风露立中宵”的孟小冬,因为每一本书的第一部分我们都是印象最深的,所以这一章节必须要看,其他的也就是名声相对大一些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几个女人,如备受争议的陆小曼、千种风情的阮玲玉、花自飘零水自流的胡蝶、人间无物似情浓的张爱玲、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宋美龄(和政治有很大关系)、高山流水识知音的小凤仙、人间自是有情痴的赵四小姐、你是人间四月天的林徽因、独客单衾谁念我的张幼仪等,有一个还没来得及看就是何香凝先生,人间梅花暗自乡的评价也算是中肯,不高。

这几位女士中,有三个跟徐先生有很大的关系,哎,多情自古伤别离啊。

原来在读大学的时候,有很多的时间自己泡在图书馆里,找到好的一本书,碍于借书时间的限制就翻来覆去的读,以至于匆匆的把她们读完,那时还是读了一些书的,有英美文学著作、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作品、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历史地理书籍,甚至中国的世俗小说也读了不少,但是走出那个门就不行了,不是在单位的时候没时间,而是没有那种读书的心态了,直到现在也是这样。

所以,每每回忆起来,不能说挑灯夜读为一种苦,更像是一种心态和习惯,和现在比起来总是有一些的伤心,因此我还是感觉,大学最是读书时。

大学总是让人回忆的,回忆大学美好的校园风情,回忆大学自修室的不同心态,回忆大学体育场上你争我抢的激情,回忆大学里那些至臻至纯的朋友,回忆大学里那些奇奇怪怪的声音、南南北北的文化习俗,回忆大学里那些一起晨读的时光。

民国女子那般美丽

民国女子那般美丽
这是一张赵四小姐的老照片,很有气质,左三就是她!
这是张伯驹先生的夫人潘素女士,她父亲潘智合是逊清名流潘世恩的后人,她自幼酷爱绘画,初从朱德箐习作花卉,后与老画家陶心如、祁景西、张梦嘉合作绘画,尤擅长工笔重彩山水画,承继了细密严谨,金碧绯映的一派,成为我国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当然也是著名的一代名媛,嫁与张先生之后二人一生相偕,在乱世之中倾家荡产抢救国宝,为中华传统艺术的保留和发扬作出卓越贡献。
这个大家都熟悉——小凤仙,正史之中没有她的记载,连生卒日期都没有,但她却曾是名动公卿的名妓,她帮助共和名将蔡锷逃离袁世凯的软禁,更因那段至死不渝的爱情而被人传颂。
这张照片上的名媛,她的美貌连胡适都要赞叹说小曼是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然,这样的女人不是娶进家里就完了的,她花销大,感情又过丰盛,习惯了光彩照人的生活,她是要让人呵护着过日子的......
1920年的3个中国少女,无名无姓,但却是那般的可爱。中国人其实也不是那么严肃,严肃的是教科书上的照片。
黄蕙兰是外交家顾维钧第三任夫人,父亲是号称“糖王”的印尼富商,自幼家庭富裕,不到3岁,妈妈就给她一颗有80克拉的钻石项链,少女时代在欧洲度过,结识各国皇室与名流。在巴黎,她认识了顾维钧,后离婚。
林徽因(1904-1955)“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令当时三大顶级才子动心的女子,真是太可怕了。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她犀利的一面,她出生官宦世家,父亲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她的真实身份是一位建筑学家,她是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之一,也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即使是梁思成的续弦林洙也敬称她为“先生”。
这张应该是1950年在上海的一次聚会,想给大家看的是右二的严仁美,家世显赫,气质非凡的绝色佳人,没有之一!
这是一张非常老的婚照,段祺瑞的外孙女——袁迪新

《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读后感

《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读后感

《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读后感》一部小说,一段历史,一幅画卷,一种人生。

当我们翻开《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窗户,那是一个充满神秘和传奇的时代,也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

读完这部小说,我不禁陷入了沉思,试图从中探寻出那些被岁月遗忘的故事和人生的真谛。

一、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民国时期的故事,那个时代,风起云涌,英雄辈出。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代里,既有英勇无畏的抗战英雄,也有忍辱负重的乱世佳人;既有黑暗势力下的悲剧,也有平凡人物的不平凡人生。

小说中的主人公,风尘女子白露,就是这样一位在时代变迁中饱受磨难,却始终坚守自己信念的女性。

她的一生,历经坎坷,尝遍人间冷暖。

在风雨飘摇的岁月里,她用自己的坚韧和智慧,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命运之歌。

二、人间百态的世相描绘《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不仅是一部历史画卷,更是一幅人间百态的世相描绘。

在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各自有着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也有着各自的无奈和挣扎。

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细腻刻画,让我们深入了解了那个时代的人们。

他们中有的人追求自由,有的人坚守道义;有的人在黑暗中迷失,有的人则在困境中找到了光明。

这些人物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悲欢离合,也让我们反思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三、传奇故事背后的历史反思《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作为一部民国传奇小说,不仅仅是为了讲述一个动人故事,更是为了唤起我们对历史的反思。

在那个时代,社会风气败坏,民生凋敝,人民在水深火热中挣扎。

而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无数英勇无畏的英雄挺身而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赴汤蹈火,浴血奋战。

读完这部小说,我不禁思考: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但我们是否真的从那个时代吸取了足够的教训?今天的我们,是否还在重蹈覆辙,让历史在新的形式上重演?这些问题,无疑值得我们深思。

《民国少女流年》读后感

《民国少女流年》读后感

《民国少女流年》读后感
《民国少女流年》是一部让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的小说。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那个动荡时代的风云人物和纷繁复杂的人生故事。

小说以一位民国时期的少女为主角,讲述了她从少女到成年的成长历程,以及她与周围人的关系和命运交织的故事。

在这部小说中,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对那个时代的生活和人物的真实再现。


者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生活的味道和历史的沧桑感。

我仿佛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街道上行人匆匆,听到那个时代的人们谈论政治和生活,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和情感。

同时,小说中的主人公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是一个普通的少女,却在
那个动荡的时代里经历了种种磨难和挫折,最终成长为一个坚强而独立的女性。

她的故事让我感到震撼和感动,让我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除此之外,小说中还描绘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人物和故事。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
性格和命运,每个故事都有其独特的情感和张力。

这些人物和故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让我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总的来说,《民国少女流年》是一部优秀的小说,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性的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度和内涵的文学作品。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不仅仅得到了娱乐和享受,更得到了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和感悟。

这是一部让人回味无穷的好书,我会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和同事,让更多的人去品味和感受其中的魅力。

你若寻她她在岁月最深处的读后感

你若寻她她在岁月最深处的读后感

你若寻她她在岁月最深处的读后感你若寻她,她在岁月最浓处:灵魂有香气的民国暖女子她们是灵魂散发着香气的暖女子,她们是当代女子生活的范本。

她们或结着江南细雨般的忧愁,或拥着北方山川般的情怀,她们长得漂亮,也活得丰盛。

所谓的成长也就是如此:逼着自己一个人,踉踉跄跄的受伤,跌跌撞撞的坚强。

那些逝去的流年,渐行渐远,慢慢成为眼角的回忆。

我们该庆幸:时间那么汹涌,过往的一切,时间会冲淡它。

所以请给时间一点时间。

林徽因,这个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的女子,这个让徐志摩怀想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一生,让金岳霖记挂一生的女子。

她,清雅地绽放于尘世的烟火中,如莲般高洁,淡然的行走于红尘的陌上。

她,骄傲却不孤傲,清新却不薄冷,安静却不寡淡。

她的一生是幸福的,是优雅的。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们轻嗅着文字的墨香,随着作者的文字,走进那份美丽的初见,邂逅着浪漫美好的爱情。

梦,每个女子心中都浅藏着属于自己最美的那一帘幽梦,林徽因也一样。

这个如莲一般的女子,在缘分的牵引下邂逅了属于她的那一帘幽梦。

我们不知道那场伦敦的雨雾,该是怎样的诗意与浪漫,但我们知道,那是林徽因人生中最美的遇见。

那是一场梦与现实的迷离,美的心动、美的纯粹。

爱,只是爱了,无关风月。

人生的每一次遇见,都应该是前世的缘。

读林徽因,我们必然会去读她的情感历程,书中的那场康桥之恋,当是人生最美的相逢。

那一年的岁月里,风雨亦是多情的,为了两个倾心相恋的人儿。

也许只有康桥,才给得起他们美丽的相逢。

如今的康桥或许没有了那段诗意的年华,但那段文字却记录了康桥所有的美丽:“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那些触动着我们灵魂的诗句,让这座桥也更加的美丽柔情了。

徐志摩说过:“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最美的年华里遇见你。

”这份深情,或许也只有那个叫做林徽因的女子当得起。

他所以的柔情,都为了他心中的那朵白莲,不忍她沾染这尘世的烟火,只求最美的那场遇见。

民国女子的情事:对照记

民国女子的情事:对照记

民国女子的情事:对照记作者:暂无来源:《东方女性》 2010年第12期文/徽无梦说起情事,无论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总是过去时,总要情不自禁地想起李义山的那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看别人的情事,体悟曾经轰轰烈烈的风花雪月就这样化为薄薄几页精致的文字,别有一种幽愁凄楚,是一种对照,毫发毕现,历历在目。

那些翻腾于历史烟云之中的女子,自愿或不自愿地将自己的情感活生生地喧腾与涣散于岁月中,无论当时她在爱着的时候有多喜气,而今来看,都别有一种悲意,如凉玉润于清水。

看叶细细的《民国女子一一此情可待成追忆》,是在一个泛着微雨的凉秋午后,及至一口气读完,已过黄昏。

最终合上书本,深叹一口气,心里依然热烈地涌动着那三个字:对照记。

民国女子的情事,总是不圆满的多,悲凄归悲凄,但对于今天的女子,一字一句融情入理对照着看下去,在合上书的那一刻闭目静思,最终映现在脑海里的女子,一定是自己。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花事守时年年有,不过是换了女容罢了,而一颗在爱情中百转千回的女人心,却是千古不变的。

这也是我决意留下这些文字的意义。

书中有三处最令我动容。

一是关于林徽因的章节。

其中写到最爱林徽因的金岳霖。

自古才女必定情路多舛,再冠之以一个“美”字,这美便有了一种动荡飘摇之意。

且往往就是因为她太美,反而较之于平素女子徒令人生怯意,于是不敢用尽全力去珍惜,所以总是红颜薄命的多。

但林徽因到底是幸运的,她的一生与徐志摩、梁思成和金岳霖三个大才子有过交集,最终选定与梁思成相守,也与她骨子里对于理想与理性的坚守一脉相承。

金岳霖,这个终生未娶的哲学家,选择了一种最理智也最高贵的方式坚守自己对林徽因不渝的爱情:逐林而居。

且很坦荡大方地与梁林夫妇结为好友。

他对林徽因并无半点要求,只求两人共生于世,便是最大的好。

如此平和而流深的情感,不是不令人感动的。

日子久了,终于有一天,梁思成自外地回来后,林徽因便对他直言自己因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如何是好。

场民国的寂寞烟云《最美陆小曼传》读后(1000字).docx

场民国的寂寞烟云《最美陆小曼传》读后(1000字).docx

一场民国的寂寞烟云——《最美陆小曼传》读后感在盛烈的七月,昏倦的午后无意读了一本《最美陆小曼传》,情思大动,陆小曼就如此悄然的刻在了我的心石上,如同一场落花流水的凄美而不可忘却。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看那姹紫嫣红开遍,原来都视着这韶光贱,赏心乐事谁家院?在1903年农历十九子时的上海南市孔家弄,陆小曼无声无息的降临人世。

她的出身名门,她的娇艳多姿,她的才艺双绝,却变成了她的第一段变成悲剧的婚姻。

高官太太的纸醉金迷于她最终成了负累,成了喘不过气的滚石。

但她遇见了徐志摩。

与我所见,她一生幸,遇志摩;一生不幸,遇志摩。

她可怜,她的首婚被包办,禁锢在一所大宅中毫无生气;她可悲,失去了爱她如命的王赓又痛惜徐志摩的遇难。

她用自己的一生写了一部潸然泪下的传奇。

或许美貌与才艺于女子是不足以过分夸耀的,然陆小曼的芳名远扬也不全以此。

她是爱神在民国的变幻风云中抛下人间的化身,她孜孜不倦地追求美与自由以及心底不可磨灭的爱。

在那个依旧恪守礼教的社会,她爱上了风流才子徐志摩。

恨不相逢未嫁时!这该是多少人的悲叹。

陆小曼的光华在于她如干柴,遇见了爱的明火便粉身碎骨亦不怨悔。

即使家人朋友的万般阻挠,即使旧时礼教的指责谩骂,即使街头巷尾的评头论足,她依旧不肯放弃。

徐志摩说,小曼给了我诗的眼睛。

因为小曼是如爱神般坚定地追求她向往的爱情,愿与徐志摩徘徊于美,更想她逃脱官太太的牢笼找到一片自由的天地。

陆小曼最终不知是成功还是失败呢?终与徐志摩回了硖石老家,安稳地度过了赌书消得泼茶香的梦一般的日子。

然而不到十年,徐志摩乘机遇难,陆小曼未能与君朝朝暮暮长相守,只得把长发绾君心的一片深情付与文章。

我多么佩服陆小曼!她热烈而大胆地追求爱。

在她手中,爱如牡丹染铜樽,满城牧笛声般不可言喻的美妙。

试问,若刘兰芝与焦仲卿有此心,何以惹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若唐婉和陆游有此心,何以红酥手,黄藤酒,满园春色宫墙柳?若林黛玉和贾宝玉有此心,何以纵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唯有她陆小曼浑身是追求爱的勇气!她诚挚而不懈地追求美。

那段花开花谢的时光

那段花开花谢的时光

那段花开花谢的时光
杨莎莎
【期刊名称】《出版参考》
【年(卷),期】2013(000)014
【摘要】1912年到公元1949年,它短暂,独特,时局瞬息万变.旧体制被打破,新秩序未建立,历史长河拐到这里,掀起了狂波巨澜.民国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至今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人,他们有的雄才伟略,有的忧国忧民;有的才情卓越,有的特立独行.正是这些元素使得"民国"前所未有的生动鲜活.这也是 "民国阅读"蔚然成风的根本原因. 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荣升堂》一书是一部基于民国背景的小说,从民国二年写起.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当上了临时大总统.而此时的中国,财政匮乏、军阀混战,派系众多,真可谓是乱象横生.
【总页数】1页(P42)
【作者】杨莎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那段泪汗交加的时光 [J], 李方
2.那段时光 [J], 娄雅函
3.那段时光 [J], 娄雅函;彭磊(指导)
4.那段不曾辜负的时光 [J], 王丽萍
5.那段被香椿滋养的时光 [J], 雍小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墨青花,刹那芳华读后感

水墨青花,刹那芳华读后感

水墨青花,刹那芳华读后感
作者:伊北
本书以中国早期电影发展为经线,以民国圆周上海影艺圈女明
星的生活为纬线,重述中国早期影艺圈的中国奇遇故事,描绘了张织云、胡蝶、周璇、徐来、桃姐等倾城红颜的倾城往事。

水墨青花,刹那芳华在线阅读地址
一直觉得民国是中国最神秘,最具风采,最想去那个时候的街头
急著踏一踏的时期,说不定对面走来的就是才子佳人、宋学义革命烈
士或者是杜月笙那样的黑白两道大佬,旗袍终究和军装搭配着最好看。

听过神话故事了清光绪才子佳人的故事,读过了他们的诗词,现在也
该看看那时最繁华的风景了。

或许这些可能已被人们忘却的银幕女星,都没有看过他们的电影,脑海中却会浮现很清晰的身影,或清素或艳丽,或默默注视或笑颜如花的站立在岁月,一点一点展开,一步一步
走来,带着释怀、明媚、凄婉的笑,在人们沉醉于美好的容颜时潇洒
向前走过,留下记忆、怀念、评价和不知何时才清醒的人因在身后。

想起书中对阮玲玉的评价:“ ;她是一株苦难之花,也是一个断
臂的维纳斯,她不完美,却永恒,她用一生自己的人生演了一出戏,
叫《阮玲玉》,苦难开场,惊愕结束,留给世人千般惋叹,万种迷思。

”像这样说来,书中的女子包括他们都是在中国苦难时期盛开的花,用自己的盛放妆点残破不堪的土地,为苦难遗下的历史留下星星
点点光华。

《木棉流年》读后感木棉流年读书笔记

《木棉流年》读后感木棉流年读书笔记

《木棉流年》读后感木棉流年读书笔记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小女孩阿宁的童年生活。

刚开始阿宁和父母快乐的生活在李庄,可是李庄闹了鼠疫,而阿宁的父亲又是医生,不能留下病人,自己带着家眷离开,于是便让家人呆在家中,而自己去到处救死扶伤。

又有人闹了鼠疫,他便去看,请别的医生别人都不来,只好自己一人去看,却因此得了鼠疫。

父亲又传给了母亲,阿宁一家人除了阿宁都得了鼠疫,他们只好让福嫂带着阿宁逃离了李庄。

于是,阿宁的童年,就在一群不认识的陌生人中度过了。

阿宁身为一个小女孩,历经磨难,千辛万苦,从来没有放弃过,这才在中国遭受日本侵略时活了下来,靠的就是不放弃的精神。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有这一种精神,做什么事情也要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这几天,我久久沉浸在李秋沅的《木棉流年》中,不能自拔。

番婆、周先生、李校长、唐明泽、梅雪、茉莉、博文、三舍……他们一个个从时光的岁月中来到了阿宁身边,又从时光的流逝中一个个离他而去。

火木棉流血年,痛彻心髓,荡气回肠。

木棉岛被日本人占领了,许许多多的宏伟楼院倒塌了,许许多多的英雄好汉消逝了,一年一年过去了,一簇一簇的木棉开过了,六十年后的木棉岛,布满岁月的痕迹……《离乡》的凄凉悲楚,《梅雪》的隐忍坚贞,《雅歌》的优雅婉约,《菊隐》的失落伤感,《月华》的深厚友谊,《茗香》的高洁清雅,汇成了一本令人百读不厌的好书,合上书本,仍是一扇木门,那木门背后,是一簇如火一般的木棉……六十年前的木棉早已开过,六十年前的人也已逝去,然而六十年前的故事完不了!最近,我在图书馆借阅了《木棉·流年》,它好似一杯香茗,入口清新甘甜,回味却又夹杂着些许苦涩,令人思绪万千。

《木棉·流年》讲述的是日寇侵华时期,木棉岛上发生的故事:因为瘟疫而远走他乡的小姑娘阿宁被送到了木棉岛,寄养在番婆家里。

在这里,她听到了一声又一声的历史咏叹,看到了一幕又一幕的往昔故事,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梅雪的隐忍坚贞、茉莉的优雅婉约、茗香的高洁清雅……她们虽是女子,却有男人所不能及的忠烈;她们虽柔弱,却在日本人残忍的酷刑面前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前行,对死亡毫不畏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女子—那段花开花谢的时光
—评《爱恨都已倾城:私房阅读民国女子》
刘佳丽
时空逆转,身份置换,一本《爱恨都已倾城》就是一条通往民国时期的时光隧道,指引我穿越时空,化身为张爱玲、林徽因、陆小曼、石评梅、吕碧城、谢冰莹……去体验那一段段传奇人生。

二十三个民国女子,二十三段爱恨情仇。

她们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面对感情、理想、价值观等等岔路口,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不论是出于勇气、冲动、执着还是无奈。

同为女性,恐怕我也不一定有勇气面对那重重考验。

但是此时此刻,这二十三位“导师”的现身说法,至少让作为现代女性的我走在十字路口时,不会太过慌乱,而是能更从容而勇敢地走下去。

粗略浏览,便被书中细腻温婉又不失理性的文字吸引,心想这定然是一部如安意如般内心细腻的才女的作品,未料封面上的作者简介显示的,竟是一个80后文学才子。

以男性的角度去品读民国女性的情感与事业,想必定然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细读下去,果不其然。

从一开始,作者的目光,便投注到鲁迅的结发妻子朱安身上。

朱安不过是旧社会中千千万万旧式妇女的缩影,没多少文化,没什么勇气,只是低眉顺眼,固守着传统的生活法则,可怜又可悲。

站在立志救国救民的革命战士鲁迅身边,怪异得可笑。

鲁迅并未像许多其他人一样与这个小脚妻子离婚,他和许广平,终究只是同居的关系。

对于鲁迅的做法,作者伊北是赞赏的,“他对朱安或许没有爱情,可一个‘义’字,定还是有的。

”“鲁迅的保全朱安,许广平的胸怀宽广,令
人敬佩,他们甚至是开创了一种新的两性相处模式:既坚守爱情,也尊重婚姻。

”你看,这何尝不是从现代男性的角度对鲁迅婚姻的深刻解读呢?朱安可悲可叹的灰色人生众所皆知,但是对于石评梅和高君宇的爱情,却少有人像作者伊北这样体察入微。

“石评梅爱情最凄绝处,就在于她总是欲罢不能。

”“热泪凝固了,便铸成悲哀,这悲哀里,有缠不清的过去,和猜不透的未来。

”“石评梅的内心是惊惶的,她怕一切凄怆失望像万骑踏过沙场一样蹂躏她。

”你看,作者对石评梅的理解之透彻,恐怕连石评梅的闺蜜庐隐都不过如此了,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男性身份。

对于历史人物的解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据实以叙,也当用情来写,这里的“情”,即是对写作对象内心的深入体察,要能够懂她们。

这些民国时期的女子与我们既不是同时代,也难有相似经历,更不用说能“懂”她们了,然而作者确实实在在的做到了,这真是难能可贵。

写作传记,只是向读者介绍介绍人物的人生经历,就如一本历史教科书,然而这本书却跳脱了出来,对这些民国女子人生经历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入思考。

在写到吕碧城时,他总结道:“纵观吕碧城一生精彩,个中因由有男性的成全,也有个人的努力。

她踏着时代之风,在云端漫步,可一不小心,朝前迈出太多,把时代甩在了身后,自己却无可避免地被时代舍至边缘。

”也就是说,在民国的大背景下,众多女性之所以拥有各种各样的人生风景,不仅仅是因为先天的因素所致,还须依凭个人的努力和智慧,人生终归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些民国女子的成功与幸福,是怎样得来的?他们所遭遇的不幸和坎坷,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在这本书中,作者带领我们品读了她们的传奇人生,更重要的是,就如陈子善老师所说的,“读民国女子的最大意义,不仅仅是发觉‘轶事’,更要从她们的人生风景里,照出我们自己的影子。

”传奇的女子读它,可以学会规避感情和事业上的危机;平凡的女子读它,可以知道怎样做才能不平凡;男子读它,不仅是欣赏美丽风景,也会更懂得和女子的相处之道。

如此兼具审美和教育意义的好书,不拿出来与书友们分享分享,实在是不应该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