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版精致讲义: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时3 Word版含答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第2章第2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因为在前面的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辆射的因素中,学生已经解到低纬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多,热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福射少,热量少,气温低,学生已经知晓了不同纬度之间地表受热不均为,而这正是大气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
启下是因为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为后面的大气三圈环流内容以及气候、气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既是t地a球上的大气的基础,又是后面大气运动的理论依据,对后面章节的学习起到了重要作用。
并且本节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课改理念,有助于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大气的运动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先让学生掌握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然后运用电脑多媒体模拟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突破难点,并通过活动题来解释海陆风的成因。
通过讲述让学生了解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通过电脑动画引导学生探究风在三种不同力情况下风向与等线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本节课内容的理论性较强,难度偏大,要学好这节课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和综合析能力,而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学习方法单一,知识面较窄,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借助直观具体的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将抽象难懂的知识浅显通俗化,使学生易于接受。
三.教学目标1、理解热力环流基本原理2、理解热力环流过程能够经制热力工环流示意图;3、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相关自然现象.4、了解形成风后几种店用力5、学会绘时判读、绘制风向四、教学重难点: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入)师:《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讲诸葛亮把司马懿困在葫芦峪中用火攻,眼看火烧到紧要关头,天上突降大雨,救了司马懿的命。
诸葛亮就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其实他不知道这火是他放的,这雨也是他自己下的。
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上升过程中不断冷却,水蒸汽凝结成雨。
推进(新知识传授)师:热空气会上升,那么,冷空气呢?生:下沉。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设计课件展示:假如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个力作用下,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
分小组让学生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同座位的同学之间相互指认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问题;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后就静止的分布在相应的位置吗?(否)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引起的。
移动的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集体讨论:1、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民航班机,飞行时间需要3。
5个小时,但该机从乌鲁木齐返航到北京,只要3小时,原因是什么?1、在我国北极科考站“黄河站”升起的旗子向什么方向飘扬?上述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没有考虑近地面海陆分布和地形起伏的影响,是理想的模式。
而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学生感悟:为什么人们总喜欢在夏季或冬季到海滨度假?学生讨论结论:海陆具有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大陆增温快,形成低气压,同纬度的海洋增温慢,形成高气压;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气压,同纬度的海洋降温慢,形成低气压。
指导学生观察1、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指导学生从图上分析1、7月北半球陆上和海洋气压中心分布。
问题:为何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纬向分布不明显?结论: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冬、夏海陆上的这些高低气压中心,称为大气活动中心。
它们随季节而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
这些大气活动中心位置和强度一旦异常,就会造成世界各地天气、气候的异常。
情景设置:1、同学们,我们这个地区夏季经常吹什么风?冬季经常吹什么风?2、印度这个国家,6-9月份经常暴雨成灾,其他月份又经常发生严重的干旱,为什么?指导学生读图2-2-15,完成【活动】内容,通过分析使我们看到: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的存在,冬夏季节气压中心不同,海陆之间的盛行风向不同。
问题: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学生分析后回答。
高中地理必修一-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大气圈与天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
30°S
60°S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90°S
什 上 的 气 热 、 赤 辐 、 有 气 压 么 干 全 道 射 赤 极 气 是 什 压 带 关 讨 旱 球 地 最 道 地 压 否 么 类 , 联 论 的 有 区 强 和 与 带 在 规 型 但 吗 : 气 几 ? 在 极 副 分 律 形 ? 你 候 个 撒 地 热 布 ? 成 度 能 ? 气 哈 为 带 与 上 附 解 试 压 拉 何 地 雨 有 近 释 举 带 地 形 区 何 一 为 例 , 区 成 均 分 不 定 何 说 在 , 不 为 布 同 是 太 明 分 而 同 高 有 ? 暖 阳 。 布 非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本节的课程标准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 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 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带、风 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绘制风的形成示意图和全球气压带、 风带分布图,掌握风的形成和全球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
(一)、大气环流的概念和意义
90°N
5 16 4 3 2 30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N 30°N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90°S
夏季风、台风
0°
30°S 60°S
是 否、 读 与 图风 中向 : 虚 线地 箭面 的 头 实 一 致际 ?风 向
90°N
7 ② ① ④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高低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高中地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三课时)精品学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学案: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三课时)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季风环流。
掌握其基础知识二、二、预习内容四、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1. 大气环流(1)概念:(2)作用:2.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分布:全球近地面共有___个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了___个风带。
其中,___个低气压带。
(2)季节移动:原因——地球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移动。
规律——北半球夏季____移,冬季____移;南半球夏季时____移,冬季时____移。
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影响上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
但由于地表是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在冬季或夏季温度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就使气压带和风带局部断裂,分割成一些高、低气压中心。
使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
冬季,陆地比海洋冷,大陆上为冷高压;夏季,陆地比海洋暖,大陆上为热低压。
表现在随季节而改变的气压带和风带沿纬向的分布被破坏,北半球尤为明显。
(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根本原因仍是______作用,它是由海陆______差异和海陆______状况所决定的。
即_____________差异导致气压活动中心的形成。
(2)气压分布:北半球7月: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被大陆上的__________切断。
(此时大陆上为____压中心,海洋上为____压中心),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__________切断。
(此时大陆上为____压中心,海洋上为____压中心)。
南半球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气压带基本保持着带状分布的特征。
4. 季风环流(1)概念:盛行风向随________作有规律变化的风叫做季风。
(2)成因:________________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但他并不是唯一的原因。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1课时)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大气圈的物质组成与垂直分层;2、认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3、理解大气运动的形成原因;4、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理解海陆分布的影响;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和分布;5掌握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联系实际认识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结合图示了解大气各垂直分层的特点;2、联系常见的大气现象,理解基本原理;3、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理解热力环流;结合力的合成与分解规律认识风的形成;4、结合图示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联系海陆热力性质认识冬夏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5、根据图示或演示认识不同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状况;联系身边的天气变化认识天气系统导致的天气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增强地理探究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跨学科迁移能力;增强分析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1、大气垂直分层及与人类关系2、三圈环流,气旋,反气旋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3、高压,低压,锋面系统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特征,简易天气图的判读。
教学难点:1、简易天气的判读;2、保温效应成因;3、三圈环流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看教材设置的情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教师说明天气和气候是复杂的大气变化,给学生一段这两天扬州的天气预报情况.明确本节研究的主题.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学生自学课本36—37页,了解大气组成并回答问题:1、低层大气有那些部分组成。
2、干洁空气组成的主要成分。
3、氮气,氧气,二氧化碳,臭氧在大气中有什么作用。
4、大气中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在天气变化中扮演什么角色.总结学生回答得出问题探究:①大气各组成成分的比例是固定不变的?②低层大气就是干洁空气?③人类活动不会影响大气成分?例题:城市上空多雾的原因是()A空气中多水汽B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C空气中固体杂质较多D空气中臭氧含量高(一)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自地面向上,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相差较大,据此此把大气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2课时学案 鲁教版必修1
第2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情景激趣】在古老的神话传说中,月亮上的“广寒宫”终年深冷幽寂,实际上“广寒宫”并不是一直都深冷幽寂的。
在有太阳照射时,“广寒宫”可以达到130 ℃的高温,在没有太阳照射时,温度下降到-180~-170 ℃。
离地球如此之近的月球与地球温度差异这样大,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知识体系引导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并解释相关现象。
1.运用示意图、视频、模拟实验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清单|阅读教材P36~P37“大气的受热过程”,填写下列知识。
1.两个热源(1)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2)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地面。
2.两个过程(1)地面增温过程:大部分A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增温过程:地面增温后以B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
3.两个作用(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少部分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2)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作用。
微思考1.为什么同一季节的白天多云,气温不会太高,而夜间多云,气温不会太低?提示同一季节,白天多云,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被削弱得多(吸收、反射多),故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多云,特别是有浓密的低云,空气湿度比较大,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太低。
2.为什么冬春季节霜冻总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提示因为晴朗的夜晚大气中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含量少,大气透明度好,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所以容易造成明显的降温、霜冻天气。
|案例探究|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_。
版地理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版实用课件: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时1
雾霾,雾和霾的统称,二氧化硫、氮氧化
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成分。回
4答. 雾4~霾5天题。气 可 能 使 当 地 夜 晚
气温升高,其原理反映在上
图中相应的数字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答
5.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排放。这样可以使
A.①增强
人登月活动。月球表面昼夜温 射减少,温度上升缓慢; 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 夜晚,大气层对地面有保
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 ℃;夜
晚,温度可降到-183 ℃。下 温作用,使地面温度下降 图是人类登月时穿着的厚厚航 缓慢。月球上没有大气层,
天服。据此思考下列问题。 不能对昼夜温度进行调节答。
探究点二 大气的受热过程 2.请在下图中合适的位置
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 动为主,飞机飞行时
不会上下颠簸;平流
层少水汽和尘埃,天
气晴朗少变,能见度
高,利于飞机飞行。
答
探究点一 大气的垂直分 3.在高层大气中,部分 根据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 地 区 温 度 可 达 数 千 摄
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 氏度,可飞行器却不
差异,可将大气层分为对流 会答被案烧毁高,空为大什气么中?空
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下 气稀薄,航天飞行器
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 从中吸收和与之摩擦 产生的热量有限。
答
探究点一 大气的垂直分 根 据 大 气层在 垂 直 方 向 上
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
4. 为 什 么 对 流 层 的 天 气复杂多变?
答案 对流层集中了 差异,可将大气层分为对流
大气几乎全部的水汽 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下
地理: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案(1)(鲁教版必修1)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的主要特点。
②理解大气运动最基本的形式-----热力环流。
③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④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及季风的成因。
⑤理解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图表的绘制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
②通过绘制风的形成示意图和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掌握风的形成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③通过简易天气图的阅读,能够分析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学用具:水、水杯、酒精灯、铁架、多媒体课件教学重点、难点:①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形成。
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③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教学过程:[导入] 地球是由内外物质圈层构成的,上一节我们着重讨论了内部圈层尤其是与人类生存关系密切的岩石圈。
今天我们来学习地球的外部圈层之一——大气圈。
探究1:读P36图2-2-1回答问题;(学生回答较多的是飞机飞到了云的上面。
教师设问为什么下面由云雨而上面没有呢?)(板书课题,以及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第一课时一、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含义:2、组成:34、大气圈的结构——大气垂直分层(教师点拨,学生阅读课文和图2-2-2大气的垂直分层,完成表格。
)学生回答探究1;点评略。
探究2:人造卫星为什么能安全的运行在高空大气层?(略)探究3:在“大气的垂直分层”图中,气温随高度的变化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一种竖起的“W”的形状。
(由探究3引导学生理解大气的温度变化取决于大气的受热状况。
引出下文)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少(可见光被吸收很少)(板图略)(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同时向外辐射热量——能量集中在波长较长的红外波段)(3)对流层大气吸收绝大部分地面辐射增温,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
高中地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一课时)精品学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学案: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一课时)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知道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所起的作用;能说出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以及各层大气的特点;能说出大气的受热过程二、预习内容(1)低层大气的组成包括:、、。
(2)(3)大气垂直分布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空气显著,天气现象复杂②平流层:大气主要靠增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大气以为主。
③高层大气: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__________,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__________.(5)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_________.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知道大气不同圈层温度变化的原因;运动状况不同的原因;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学习重难点:大气的受热过程二、学习过程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读P36图2-2-1回答问题:探究1:(学生回答较多的是飞机飞到了云的上面。
教师设问为什么下面有云雨而上面没有呢?探究2:人造卫星为什么能安全的运行在高空大气层?而神五、神六回收舱进入大气层以后却成了大火球?阅读气温垂直变化图2-2-2,说出原因。
探究3:在“大气的垂直分层”图中,气温随高度的变化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一种竖起的“W”的形状。
(由探究3引导学生理解大气的温度变化取决于大气的受热状况。
引出下文)。
当气温垂直分布出现不同变化时,大气的运动状况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又会形成怎样的天气状况,对人类有什么影响?2、大气的受热过程根据课本图2-2-4,分析说出探究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哪些?南极地区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对当地有何影响?探究5:大气的受热过程探究6:解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探究7:在图“2-2-4大气的保温作用”上,标出长波辐射,解释保温作用的道理。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时1学案鲁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时1学案鲁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时1学案鲁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时1学案鲁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课时1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2.阅读示意图,了解大气受热过程,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1)干洁空气①氮:含量最多,是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氧:含量次多,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③二氧化碳错误!④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水汽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圈的垂直分层(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
(2)分层{A层: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B层: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C层:高层大气(3)与人类的关系①A层:与人类关系密切,风、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②B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
③C层: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个热源(1)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2)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地面。
2.两个过程(1)地面增温过程:大部分A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3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学习目标] 1.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状况,理解其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3.掌握季风的形成、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了解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形成特点及其差别。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大气环流(1)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调节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分布,并影响各地的天气和气候。
2.形成条件⎩⎪⎨⎪⎧均匀的地球表面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受地转偏向力影响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 七个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B 、E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F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 、G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2)六个风带⎩⎪⎨⎪⎧⎭⎪⎬⎪⎫H 、K 为信风带I 、L 为西风带J 、M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随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
(2)规律(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判断1.气温高的地区形成低气压带,气温低的地区形成高气压带。
( × ) 2.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气,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 √ ) 3.信风带控制的地区一定多晴朗天气,西风带控制的地区一定多阴雨天气。
( × ) 4.气压带、风带在冬季向南移,夏季向北移。
( × )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1.成因: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2.分布3.具体影响(1)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2)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其气压带基本保持带状分布。
三、季风环流1.季风的概念: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
2. 成因⎩⎪⎨⎪⎧海陆热力差异,如东亚季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如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判断1.南亚夏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 ) 2.1月份,地中海气候区受西风带控制。
( × )3.热带草原气候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 √ )探究点一气压带和风带1.除“马纬度”外,地球上还有哪些海区是无风地带?答案南北纬5°之间的海区。
2.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性质均一,画出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答案3.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在地球自转的影响下,会形成三圈环流。
试把下图补充完整,并完成①~④题。
(1)总结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规律。
(2)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在成因上有何不同?(3)副热带高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在成因上有何不同?(4)气压带和降水有何关系?答案(1)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2)赤道低气压带是由于近地面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空气减少形成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是极地东风带与盛行西风带相遇,暖而轻的西风带偏南风爬升到冷而重的东风带偏北风之上,形成上升气流,近地面空气减少形成低气压带。
(3)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于向高纬运动的高空气流,在30°纬线附近被迫下沉堆积形成,为动力成因。
而极地高气压带为高纬地区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为热力成因。
(4)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气,降水多,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降水少。
4.在下列图中标注节气,并解释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原因。
答案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之变化。
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用递进法推导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移动:第一步:“冷热不均使其动”。
在地表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第二步:“地球自转使其偏”。
在地表性质均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各气压带的气压高低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向,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带。
第三步:“地球公转使其移”。
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在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如下图所示: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0°~10°N盛行下沉气流B.10°N~20°N盛行东南风C.20°N~30°N盛行西北风D.30°N~40°N盛行西南风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A.甲图表示3月份、北半球春季B.乙图表示7月份、北半球夏季C.甲图表示9月份、北半球秋季D.乙图表示1月份、北半球冬季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从甲图中可以看出,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20°N~30°N,故30°N~40°N地区盛行西南风。
第2题,从甲、乙两图气压带的位置可知,甲图为北半球的冬季,即1月份,乙图为北半球的夏季,即7月份。
探究点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由于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往往不能呈现出明显的带状分布。
下面两图分别示意7月和1月全球海平面气压中心分布。
1.南、北半球气压带的实际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答案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明显;北半球气压带断裂呈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海陆相间分布。
2.北半球冬季的气压中心是如何形成的?答案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这就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
3.北半球夏季的气压中心是如何形成的?答案7月,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特别是亚洲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这就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亚速尔高压。
巧记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口诀法:“陆高切低,陆低切高”。
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
图示法:(2017·哈尔滨期末)读“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气压带代表()A.赤道低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4.图中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受该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B.受风带1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C.受风带2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D.受气压带和风带2的交替控制,罗马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答案 3.D 4.C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气压带两侧的风向南北两侧吹,说明该气压带为高气压带,排除A、B选项;该气压带两侧都有风带且风向不同,排除C选项,故D选项正确。
第4题,从图中可以判断出,该地区位于南半球,风带1为东南信风带,风带2为盛行西风带,气压带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受该气压带影响,气候特点是炎热干燥,但北非地区在北半球,不可能受到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台湾在北半球,不可能受到南半球信风带的控制;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是由于终年受盛行西风带的控制;图中的气压带、风带位于南半球,对罗马地中海气候的形成没有影响。
探究点三季风环流东亚与南亚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他地区显著,所以盛行风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1.描述印度半岛夏季风的形成。
答案印度半岛的夏季风为西南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并受印度低压的吸引而形成的。
2.描述澳大利亚北部夏季风的形成。
答案澳大利亚北部的夏季风为西北季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左偏转并受陆地上的低压吸引而成的。
3.读图,讨论并完成下列表格。
答案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下图为“某季节沿60°N纬线海平面气压变化柱状图”(单位:百帕)。
读图,完成5~7题。
5.此时北半球最有可能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6.此季节甲地盛行()A.西南风B.东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7.有关图示季节甲、乙、丙三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地冬季风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乙地冬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此季节丙地盛行西北风D.图示季节甲、丙两地盛行风向相同答案 5.D 6.D7.B解析第5题,结合气压分布与区域位置的关系知,此时亚欧大陆高气压势力较强,为北半球冬季。
第6题,甲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冬季盛行西北风。
第7题,乙地位于印度半岛,其夏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读“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回答1~3题。
1.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③太阳辐射对高低纬度的加热不均④地转偏向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正确反映c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3.空气上升或流向较高纬度,水汽易遇冷凝结产生降水。
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和风带有()A.abe B.bcdC.ade D.cde答案 1.B 2.D 3.C解析第1题,三圈环流是在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前提下,由于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赤道和两极存在温差和地球不停地自转、水平运动的物体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形成的。
第2题,c气压带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南侧为东北信风带,北侧为中纬西风带(西南风)。
第3题,空气上升的气压带是a、e,流向较高纬度的风带是d。
(2018·太原高一检测)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等热带地区,虽然气候炎热干旱,但是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
据此完成4~5题。
4.常年影响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区的气压带、风带是()A.盛行西风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赤道低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5.气候炎热干旱,但是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的原因不可能是()A.白色对太阳辐射反射强B.长袍利于汗液大量散发C.避免太阳辐射直接灼伤D.减轻风沙对皮肤的伤害答案 4.D 5.B解析第4题,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等热带地区,多热带沙漠气候,是常年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的。
第5题,西亚和北非大部分地区地面多沙漠,白色衣服对太阳辐射反射强、能避免太阳辐射直接灼伤、减轻风沙对皮肤的伤害。
6.下图为“某区域某季节季风环流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东部地区季风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图反映了北半球________(季节)的季风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