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的教学设计文档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苏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四章第二节“连加、连减”。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连加和连减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掌握其运算方法。

2. 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连加、连减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实际问题进行运算。

2.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情景:小明买书。

小明买了2本故事书,每本故事书9元,又买了一本漫画书,漫画书12元。

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2. 例题讲解:例题1:妈妈买水果。

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2元,又买了2个香蕉,每个香蕉3元。

请问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解:3个苹果,每个苹果2元,一共是32=6元。

2个香蕉,每个香蕉3元,一共是23=6元。

所以妈妈一共花了6+6=12元。

例题2:超市购物。

小明在超市买了2瓶饮料,每瓶饮料4元,又买了一袋饼干,饼干8元。

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解:2瓶饮料,每瓶饮料4元,一共是24=8元。

一袋饼干8元。

所以小明一共花了8+8=16元。

3. 随堂练习:练习1:小华买铅笔。

小华买了2支铅笔,每支铅笔3元,又买了一块橡皮,橡皮2元。

请问小华一共花了多少钱?练习2:小红买糖果。

小红买了3块糖果,每块糖果5元,又买了一瓶饮料,饮料10元。

请问小红一共花了多少钱?通过实践情景的引入,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

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

通过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出连加、连减的定义和运算方法,以及例题的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小明买书,故事书2本,每本9元,漫画书1本,12元。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连加和连减-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连加和连减-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连加和连减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连加和连减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二、教学内容3. 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

4. 应用连加和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和连减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连加和连减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本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连加和连减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连加和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连加和连减苏教版2. 板书内容:连加和连减的概念、计算方法、典型例题、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本上的连加和连减题目。

2. 提高题:运用连加和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连加和连减的更多应用,分享自己的发现。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连加和连减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连加和连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4.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及学生的反馈。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连加和连减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连加和连减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同时,注重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在课后反思中,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简介本节课主要讲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方法和应用。

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掌握连加和连减的基本概念,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和方法;2.能够进行加减法的运算;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连加和连减的概念和方法;2.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3.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观察法;2.线上互动授课;3.小组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可以通过出示一组数学题目,让学生互动解答,将孩子们的思维带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题,并让他们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拓展知识在本节课的开始,老师会首先向学生介绍连加、连减的概念和方法,并与学生一起演示具体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能够彻底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3. 授课实践在讲解完基本概念后,老师会通过实例讲解具体的运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将所学知识的应用发挥到最大。

4. 方法总结在学习思路和应用都大致掌握后,老师会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总结结合学生实际需要,适时调整教材,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为连加、连减,让学生熟练掌握其概念、方法和应用。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线上互动授课和小组学习合作的优点,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通过互动与交流,创造出思维互洽的学习氛围。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连加连减(第1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连加连减(第1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连加连减(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连加连减(第1课时)》主要介绍了连加和连减的概念及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连加和连减的含义,能够运用连加和连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连加和连减的概念和运用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和连减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能够正确进行连加和连减的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连加和连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连加和连减的概念及其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连加和连减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具体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连加和连减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连加和连减的例子、实际问题等。

2.练习题:包括连加和连减的运算题、实际问题题。

3.小组讨论材料:包括纸笔、计算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入连加和连减的概念。

教师展示一幅购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上有3个苹果,加上2个香蕉,一共是多少个水果。

引导学生进行连加运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连加和连减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解答。

例如,展示一道连加题目:3 + 4 + 2 = ?,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教师再展示一道连减题目:8 - 3 - 2 = ?,让学生独立完成。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连加和连减的运算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

例如,给出以下题目:(1)4 + 5 + 2 = ?(2)7 - 2 - 1 = ?(3)3 + 6 - 1 = ?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三)《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三)《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案一. 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但是对于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2.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计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运算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教学用品(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概念。

例如:小华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2个苹果,一共买了几个苹果?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1 + 2 + 3 = ? 4 - 2 = ? 1 + 2 - 3 =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纸上完成PPT上的例题,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互相出题,完成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

例如:小明有10个球,小红给了小明3个球,小明又给了小红2个球,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球?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苏教版数学二上《连加连减》word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上《连加连减》word教案
2、用竖式计算
19+27 90-25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说的真好,瞧,小朋友们正在折纸船比赛,小红折了19只,小紫折了27只,小兰折了26只。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这有个问题要我们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这怎么算呢?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1。
2、分组完成想想做做2,指名板演。
3、独立完成想想做做3,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4、完成想想做做4。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连加、连减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连续竖式比两步竖式更简便。还要注意数位要对齐,还要看清运算符号,以及进位加法的进位以及退位减法的退位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连加、连减
教材版本
苏教版
教学课时
共1课时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修注栏
一、复习导入
1、8+9+5 7+3+6 19-6-7 17-9-5
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指导笔算书写格式。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连加连减》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连加连减》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连加连减》教案一. 教材分析《连加连减》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连加和连减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连加和连减的意义,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但对连加连减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熟练。

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正确列出连加或连减的算式。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连加和连减的运算方法,能正确列出连加或连减的算式。

2.难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正确运用连加或连减的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为载体,让学生感受连加和连减的意义。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掌握连加和连减的运算方法。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熟练掌握连加和连减的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连加和连减的实际例子。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供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使用。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小卡片、小动物等,用于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连加和连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公园里有多少人。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行连加运算。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解答。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连加或连减的算式。

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一些连加或连减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的教学设计文档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的教学设计文档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

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学生喜欢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情感与态度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同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

教学难点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

教具准备算术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质疑今年李爷爷家的西瓜好多好多,知道我们四班的同学爱劳动,想给我们二(四)班的同学发电报请你们帮忙摘西瓜,准备运走(出示口算卡片)谁能把电报发得又快又准?13-5= 18+7=86-4= 64-40=(说出计算方法)9+4+3= 14-5-4=8+7+3= 7+4+6=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我们四班的同学很快就收到电报,立即分成三组帮李爷爷摘西瓜(出示图文并茂的情境图)1)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用一段完整数学语言将这一事件告诉大家吗?师板书:第一组摘了28个第二组摘了34个第三组摘了23个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师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随机指导当学生提出“一共摘了多少个?”时出式问题卡片2.探究交流:1)三个数相加该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把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2)教师指导,学生探索三个数相加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能探索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2 8 6 2+ 3 4 +2 36 2 8 5也可以用简便写法2 8+3 46 2+ 2 38 5师:同学们有两种计算方法,第一中象平房,第二种象楼房,你喜欢哪一种呢?2、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46+25+17 37+28+193.摘了这么多的的西瓜。

我们班的同学功劳可真大啊,李爷爷也要忙着把这些西瓜运走啊。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连加、连减-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连加、连减-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连加、连减苏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连加、连减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一章第一节。

本节课主要讲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材中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连加和连减的含义,并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连加和连减的运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掌握连加和连减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连加和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

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连加和连减的概念及其运算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以及如何运用连加和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练习本。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3只小猫在吃鱼,然后又有一只小猫加入,问学生一共有几只小猫在吃鱼。

引导学生理解连加的概念。

2. 概念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连加的定义,解释连加是指将几个数相加的运算。

然后通过PPT展示连加的运算方法,即先将前两个数相加,然后再将结果与第三个数相加,以此类推。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一道连加的例题,例如:3 + 4 + 5 =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答这道题,然后给出解答过程和答案。

4. 随堂练习:教师发放随堂练习本,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题目包括连加的运算和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完成练习题的心得和方法。

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连加:3 +4 +5 = ?七、作业设计答案:2. 请列举几个实际问题,用连加的方法解答。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连加、连减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连加、连减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连加、连减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连加、连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连加、连减的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连加、连减的概念与运算方法。

2.连加、连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理解和运用连加、连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1. 连加、连减的概念连加(连减)是指将一系列数加(减)起来的运算。

在表示加(减)的符号前加上一个大加(减)字号,即“∑”(“∏”)。

例如:1+2+3+4+5=15,表示为:$\\sum\\limits_{i=1}^5 i=15$2. 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1)连加(连减)的一般形式$$\\sum_{i=m}^n a_i=a_m+a_{m+1}+\\cdots+a_{n-1}+a_n$$其中,a i为数列的第i项,m和n为求和(求差)的上下限。

(2)连加、连减的性质•交换律:$\\sum\\limits_{i=m}^n a_i=\\sum\\limits_{i=n}^m a_i$•结合律:$\\sum\\limits_{i=m}^n a_i+\\sum\\limits_{i=n+1}^p a_i=\\sum\\limits_{i=m}^p a_i$(3)连加、连减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例如以下问题:阿勇一个月的工资是3000元,第二个月涨了$8\\%$,第三个月又涨了$6\\%$,则三个月的收入是多少?解:设第一个月的工资为a元,则第二个月的工资为a+0.08a=1.08a元,第三个月的工资为1.08a+0.06(1.08a)=1.1472a元。

则三个月的收入即为:$$\\sum_{i=1}^3 x_i=3000+1.08\\times 3000+1.1472\\times 3000=10101.6$$ 答:三个月的收入是10101.6元。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连加和连减-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连加和连减-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连加和连减苏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100页至第101页的“连加和连减”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掌握其运算规律,并能够运用连加和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能够识别和运用连加和连减的运算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连加和连减的概念及运算规律。

难点:如何运用连加和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拿出一个苹果,告诉学生:“我有1个苹果,我又买了2个苹果,然后我又买了3个苹果,现在我有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例题讲解:接着,我在黑板上写出连加的式子:1+2+3,并解释道:“这就是连加,就是将多个数相加的运算。

我们刚才的例子就是1个苹果加上2个苹果,再加上3个苹果,得到的就是6个苹果。

”然后,我再出一个连减的例子:521,并解释道:“这就是连减,就是将多个数相减的运算。

这个例子就是5个苹果减去2个苹果,再减去1个苹果,得到的就是2个苹果。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5+32+4,并让学生解释自己的解题过程。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连加或连减的题目,并解出答案。

然后让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题目和答案。

六、板书设计:连加:1+2+3=6连减:521=2七、作业设计:(1)我有3个苹果,我又买了2个苹果,然后我又买了1个苹果,现在我有几个苹果?答案:3+2+1=6(2)我有5个橘子,我吃掉了2个橘子,然后我又吃掉了1个橘子,现在我还剩下几个橘子?答案:521=22. 请设计一个连加或连减的题目,并解出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连加和连减的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连加和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1课《连加、连减》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1课《连加、连减》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1课《连加、连减》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1课《连加、连减》。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能够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掌握其运算规律,并能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连加和连减的概念和运算规律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掌握其运算规律。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连加和连减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律。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连加和连减进行解答。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和连减的概念和运算规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学生的学习资料和学习工具。

3.准备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连加和连减。

让学生初步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连加和连减的运算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连加和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练习,巩固对连加和连减的理解。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检查和纠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连加和连减的理解。

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连加和连减进行解答。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连加和连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版,130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版,130页)

第一课时连加、连减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根据连加、连减算式主动思考笔算过程并用竖式计算,学会用竖式笔算连加、连减,掌握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的笔算方式,并能正确地计算。

2.使学生经历连加、连减笔算方式的思考、计算过程,体会加减笔算在新背景下的应用过程,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培养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积累计算学习的经验。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连加、连减算式思考笔算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回忆旧知。

2.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对加减笔算还很熟悉,知道要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加减法的新内容:连加连减(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学习列1(1)竖式笔算。

出示例1 让学生说说条件和要求问题。

提问:求三个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怎样列式?(板书连加算式)这是一道连加算式,你认为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能用竖式算出这道连加算式的得数吗?指出:这里的连加要先算19加27的和,再把这个和与26相加,所以这样分两步列竖式笔算得数。

(2)小结方法指出:连加笔算,可以分两步写竖式,也可以把竖式像这样连起来写。

连起来写竖式算,可以简便一些。

2 完成“试一试”。

引导:可以怎样写竖式计算?先相互讨论讨论,再用竖式把得数算出来。

指出:连减可以分两步列竖式,也可以把两步竖式连起来写。

一般连起来写竖式,计算过程稍微简便一些。

三、组织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请小朋友先观察,这里计算的是哪两道?两道竖式都是怎样写的?让学生在竖式上计算。

2 做“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做第2题,指名板演。

交流竖式写法和计算过程。

3做“想想做做”第拿走4题让学生独立读题并解答,指名一人板演。

四、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是怎样学会的?作业设计:见《补充习题》第页。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加减混合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主动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算式,学会加减混合的笔算,掌握用竖式笔算的过程,并能灵活应用口算和笔算正确进行计算。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连加和连减-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连加和连减-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连加和连减-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

2.掌握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

3.培养快速计算的能力。

4.提高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连加和连减的概念。

2.练习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

难点1.连加和连减运算的结合顺序。

2.连加和连减运算的逆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讲授连加和连减的概念。

2.练习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1.引入连加和连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2.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连加和连减的例子,引发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兴趣。

3.引导学生在黑板上对连加和连减的符号进行解释和理解。

4.给学生举例进行连加和连减的计算练习。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连加和连减的概念,掌握了计算方法,并能够在练习中快速计算。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掌握连加和连减的运算结合顺序。

2.提高连加和连减的计算速度。

教学步骤1.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再次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

2.让学生掌握连加和连减的运算结合顺序。

3.给学生讲解一些练习技巧,提高计算的速度。

4.给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快速计算的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连加和连减运算的结合顺序,提高了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让学生练习连加和连减的逆推。

2.给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步骤1.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再次理解连加和连减的运算结合顺序。

2.练习连加和连减的逆推,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结果逆推计算过程。

3.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连加和连减的逆推方法,提高了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加强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在评价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连加连减(第2课时)》教案(学校集体备课)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连加连减(第2课时)》教案(学校集体备课)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连加连减(第2课时)》教案(学校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连加连减(第2课时)》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连加和连减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简单的连加和连减题目。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规律。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连加连减的运算,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连加和连减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简单的连加和连减题目。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连加和连减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简单的连加和连减题目。

2.难点:理解连加连减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采用激励评价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一些连加连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小动物模型等道具,用于营造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们在举行运动会,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通过提问,引出连加连减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连加连减的例题,如“3只小猴加上2只小猴等于几只小猴?”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用加法计算。

然后,展示连减的例题,如“5只小鸟减去2只小鸟还剩下几只小鸟?”引导学生用减法计算。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1课《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1课《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1课《连加、连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1课《连加、连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初步知识,但对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还不够熟悉。

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直观演示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物品,如苹果、小棍等,用于实际操作和演示。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连加、连减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实物演示,向学生介绍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发现连加、连减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教学道具进行连加、连减的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验自己对连加、连减的掌握程度。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案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案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案一. 教材分析《连加、连减》是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连加和连减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本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连加,第二部分是连减。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需要能够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对加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连加、连减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种新的运算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律,能够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连加、连减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连加、连减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练习本、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购物过程中的价格计算,引出连加、连减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连加、连减的运算规律,让学生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连加、连减概念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方法,巩固连加、连减的运算规律。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连加、连减》教案2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连加、连减》教案2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连加、连减》教案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连加、连减》教案2,主要围绕连加、连减的运算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概念,能够正确进行连加、连减的运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算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连加、连减的概念,能够正确进行连加、连减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连加、连减的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如购物、做菜等场景,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连加、连减的运算。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实物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商品的价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买几种商品的总价。

从而引出连加、连减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一些连加、连减的算式,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算式的特点。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例子,理解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的例子,用黑板、粉笔展示连加、连减的运算过程。

其他小组观察并判断是否正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连加、连减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妈妈买了一些水果,其中有苹果、香蕉和橙子,苹果每斤2元,香蕉每斤3元,橙子每斤4元,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引导学生运用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连加、连减》说课稿2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连加、连减》说课稿2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连加、连减》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连加、连减》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拓展。

本章节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加减法运算基础,对于新的学习内容,他们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同时,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还相对较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能够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分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连加、连减的运算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连加、连减-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连加、连减-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连加、连减-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知识点概述这里介绍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连加、连减知识点,主要涉及以下内容:•用两个数相加或相减表示一个算式•用连加、连减模式完成算式•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二、教学目标1.了解连加、连加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算方法;2.熟练掌握算式的两个数字间用加号或减号表示的方法;3.学会利用概念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数学意义。

三、教学流程第一步引入新知在“定义”一节,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自由操作,并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师生互动环节现在,请看下图,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呢?(出示图1,“+”“-”“+1”“-1”)学生:都是数学符号!老师:(肯定)非常棒!那么这些符号都能用来做什么呢?学生:用来加减数。

知识点讲解接着,老师要将上述内容整理成尽可能简单的语言整理出来:1.相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用(+)号连接起来,表示将这些数求和。

例如:1+2+3=62.相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用(-)号连接起来,表示将这些数求差。

例如:6−3−1=2第二步练习连加和连减将练习设为游戏形式,加深学生的印象。

游戏规则游戏分为两种模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连加模式要求学生计算给定的“数+数”,“数+数+数”的算式。

算式分两组,每组有3到5个。

学生们依次给出答案,最后,在过程中出现过且作为答案的数字记一分。

试题根据难度设置不同的分值,可以进行积分比赛。

例如:(1)7+1+5(2)3+4+2+6(3)4+1+2+5+82.连减模式将规则类比于“连加模式”,但要求学生使用(-)号计算两个数字的差,即计算“较大数-较小数”等算式。

例如:(1)8−2(2)7−5−3第三步辅导学生理解加减意义以下是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以便让学生理解加减的含义。

•对于3+2这个加法算式,你怎么描述这个算式的意义呢?•对于8−6这个减法算式,你怎么描述这个算式的意义呢?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引入新知需要环环相扣,为下面的概念打好基础;2.练习环节要涵盖不同难度的算式,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 3.当涉及含义时,需要对概念进行更深的解释,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同时,能够练习不同难度的算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

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创设学生喜欢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情感与态度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同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

教学难点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

教具准备算术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质疑
今年李爷爷家的西瓜好多好多,知道我们四班的同学爱劳动,想给我们二(四)班的同学发电报请你们帮忙摘西瓜,准备运走
(出示口算卡片)
谁能把电报发得又快又准?
13-5= 18+7=
86-4= 64-40=
(说出计算方法)
9+4+3= 14-5-4=
8+7+3= 7+4+6=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我们四班的同学很快就收到电报,立即分成三组帮李爷爷摘西瓜(出示图文并茂的情境图)
1)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用一段完整数学语言将这一事件告诉大家吗?
师板书:
第一组摘了28个
第二组摘了34个
第三组摘了23个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随机指导
当学生提出“一共摘了多少个?”时出式问题卡片
2.探究交流:
1)三个数相加该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把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2)教师指导,学生探索三个数相加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能探索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2 8 6 2
+ 3 4 +2 3
6 2 8 5
也可以用简便写法
2 8
+3 4
6 2
+ 2 3
8 5
师:同学们有两种计算方法,第一中象平房,第二种象楼房,你喜欢哪一种呢?
2、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46+25+17 37+28+19
3.摘了这么多的的西瓜。

我们班的同学功劳可真大啊,李爷爷也要忙着把这些西瓜运走啊。

请你仔细观察,在运走中又有怎样的数学信息,出示信息条(用课件演示西瓜运走的过程)第一次运走40个,
第二次运走26个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剩下的西瓜,学生通过实践经验得出可以先算出运走的西瓜,再求剩下的西瓜。

4.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师引导比较不同,小结方法
三、实际应用
1、现在,李爷爷可高兴了,坐在家里吃起西瓜来,他的西瓜上还藏着有趣的知识呢!
同桌合作完成题目。

再出示一些西瓜。

你能又对又快地计算。

7+59+20= 72-6-40= 37+10-5= 81-7-70=
2、(1)完成27页做一做。

(2)完成29页练习五第1、2题。

(3)引导完成29页练习五第3题。

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的知识,我们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课后反思:
两位数连加与连减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的加法与减法,在一年级也学习了连加与连减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要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住学生就要在领会教材的设计意图,深挖教材中隐含的更深层次的知识上下功夫,据此,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设计:一、注重情景图的运用,本节课的情景图展现的是小朋友帮农民伯伯摘西瓜的情景图和西瓜摘完后运送的情景,我觉得这一情景图主要有以下几点好处:1、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做爱劳动的小公民是每个人的美德。

2、摘西瓜、运西瓜是与生活紧紧相连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数学知识又运用到生活中,学生通常对自己身边的事情特别感兴趣,只有激发了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小学低年级中没有把解决问题作为专项列出来,而是将解决问题贯穿与计算中,在计算中的情景图就是解决问题,所以让学生读懂这些情景图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本节课中,为了让学生读懂这一情景,先引导学生观察摘西瓜是怎样分组的,每个组分别摘了多少个西瓜,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接着让学生将这些信息和问题用一段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以此培养学生对数学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概括的能力,为以后高段学习解决问题读懂题目打下良好的基
础。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大部分都能看懂情景图,找到数学信息,但能将情景图用完整的语言描述还不是很好,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训练。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了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根本,在本节课中主要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能用竖式熟练计算,特别是加法中的进位和减法中的退位学生通常容易忘记,需要教师的时时提醒,同时要加强学生的数感训练,能口算的要口算,有些学生能将加减法口诀表背的滚瓜烂熟,但在做题中却要很长时间才能想起,这就是平时训练少的原因,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随时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从而能灵慧贯通,灵活运用。

三、加强课堂教学组织,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二年级的学生虽然比起一年级有很大的进步,但有一部分同样注意时间特别短,需要教师时时提醒,为了做好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时让学生进入课堂,在教学中,我采取了给表现好的同学发礼物,同时编儿歌,如:小眼睛――向前看,小耳朵――认真听,小嘴巴――不讲话,123――请坐好等多种形式来规范学生的坐姿,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让学生相互评价等方式来加强课堂教学组织。

但在本节课中还是出现了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课堂纪律开始很好,但后来还是有少部分同学还是在做小动作,,计算中用简便写法有少部分同学不会,口算速度不是很好等,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改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