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地理 第2单元3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
花岗岩 橄榄岩
沉 积 岩
已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 成的岩石。
层 为 页地理 和球构 文历造 字史和的化书石,石 砂灰 岩岩 、、 页砾 岩岩、

在变质作用条件下,使得岩石原来的成分、结 大理岩、板岩、

构发生改变而形成
片麻岩、石英岩

【知识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0年提出在全球范围 内遴选500个地质公园加强保 护。这些地质公园是 以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 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 的自然区域,具有特殊的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 然属性、较高的美学价值。
3. 沉积岩
②特点:
具有层理构造。在岩层中有时能 找到已经成为化石的古生物遗体 (如贝壳、骨骼)或遗迹 (如 足迹、虫穴)
3. 沉积岩 ③常见沉积岩
石灰岩
砂岩
页岩
砾岩
4. 变质岩
石灰岩 岩浆
石灰岩 大理岩
岩浆
①形成过程
在变质(高温、高压)作用下,地壳中原 有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 改变而形成新的岩石,叫作变质岩
A.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岩层断裂→冰川侵蚀→出露地表 B.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反复升降→风化侵蚀→出露地表 C.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出露地表 D.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出露地表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 在a、b、c、d中,可能有生物遗体存在的是( )
下图为南美洲智利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智利山地多玄武岩,形成玄武岩的物
质主要来源于
A.大气圈
B.岩石圈
C.地幔
D.地核
7.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图示山脉密切相

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第2节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教案选择性高中选择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第2节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教案选择性高中选择性地理教案

第二节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1.岩石圈的组成(1)岩石圈的概念: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2)岩石的概念:是矿物的集合体,是由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结合而成的。

(1)岩浆岩 ①概念:岩浆顺着某些地壳软弱地带或地壳裂隙运移和聚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最后冷凝形成的岩石。

②分类及常见岩石: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岩,如玄武岩。

(2)沉积岩①概念:经由水、空气或冰的搬运,沉积在河、海、湖水盆地或陆地上的沉积物质经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②特点⎩⎪⎨⎪⎧具有层理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含有生物化石③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和石灰岩。

(3)变质岩①概念: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②常见的变质岩:石英岩、片麻岩、大理岩等。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地质作用:A.重熔再生、B.变质作用、C.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2)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变质岩是各类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的;沉积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3)各类岩石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4)岩浆是各类岩石的起点和终点。

三、人类对岩石的开发利用1.岩石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2.岩石和矿物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3.岩石还形成了许多秀丽的自然景观,成为享誉世界的风景游览区。

(1)地表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变成沉积岩。

( )(2)石灰岩可变质为板岩,页岩可变质为大理岩。

( )(3)岩石圈中物质循环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地壳。

( )(4)三大类岩石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 )(5)“翠玉白菜”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是用翡翠雕刻而成。

翡翠是在低温、极高压的条件下岩层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形成的。

翡翠属于( )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提示] (1) ×沉积物要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2) ×石灰岩高温高压可变成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可变为坚硬的板岩。

(3)×岩石圈中物质循环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岩浆,而岩浆主要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岩石圈的结构,组成与物质循环PPT教学课件

岩石圈的结构,组成与物质循环PPT教学课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自然界 沧海桑田的变化
重点、难点: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一、岩石圈的结构
1、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与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陆地 海洋
2

地壳



地幔
的结构源自地核岩石圈 软流层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高原
高山
硅铝层(密度约2.7)
地壳 硅镁层(密度约2.9)
平原
175.6
175.6
煤炭 (亿吨)
12.4
5.72
美 产量 3.863
5320.9
9.35

消费量 8.079
5924.1
4.92
我国煤的分布图
上京煤矿
宁夏优质无煤 — 太西煤露天采区
求知课堂互动 一、煤的综合利用 1、煤的组成
组成元素:主要是碳元素;(还有少 量的H、O、N、P、S、卤素等)
变质岩的形成
岩浆活动、高温高压
已成岩石
变质岩
变质作用
石灰岩 举例
页岩
大理岩 板岩
三类岩石的成因
1.岩浆岩
成因: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举例:花岗岩、玄武岩
2.沉积岩 3.变质岩
成因:沉积物固结成岩 举例: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成因:变质作用而成
举例:大理岩、板岩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火山
沉积岩
侵入型 岩浆岩
4、你知道形成富含珊瑚化石的石灰岩是的地 理环境么?有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层呢?
❖ 花岗岩石是一种常见的岩石,作为优良的建筑 材料和装饰材料被广泛使用,经常有人把其误称 为大理石。但是只要你正确的辨认组成花岗岩和 大理石的主要矿物、成因和特点,你就能正确地 认出哪种是花岗岩,哪种是大理岩。

高中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时1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课件

高中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时1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课件

4.补充完成常见的岩石圈物质循环变式图。 答案
核心归纳
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及特点 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对比分析三大 类岩石:
类型
形成
特点 常见岩石 有用成分举例
侵入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 矿物结晶颗 岩 岩 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 粒较大 浆 喷 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矿物结晶颗 岩 出 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 粒细小,有
材料二 下图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1.地震波分为哪几类?其传播速度有何特点? 答案 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纵波的传播速 度较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2.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两个界面的深度分别约是多少千米?在各界面附近,地震波的 波速有何变化? 答案 如下表:
特征
地壳
地 上地幔 幔 下地幔 地 外核 核 内核
莫霍界面 17(平均) 900
古登堡界面 2 900 5 150
固态
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厚度不 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
固态 液态或熔融状态
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温度、压力、密度均增大
横波不能通过
固态
温度很高,密度、压力都很大
跟踪训练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据此回答1~2题。
√B.岩浆活动、冷却凝固
D.外力作用、变质作用
解析 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图乙山体岩石为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 由于温度和压力的降低,冷却凝固形成的,所以B项正确。
(3)形成张家界的峰林、黄山的“怪石”景观的最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高中地理_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岩石这一部分有着充分的生活体验,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体验带领学生充分的认识身边的岩石,重难点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需要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

【设计理念与思路】创设问题情境,穿插教师讲解主要是帮助引导学生理解,然后让学生小组探究学习得出结论,最后老师小结。

【教学目标】1.了解岩石圈的岩石类型及形成过程2.掌握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3.学会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方法4.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启发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说到石头,我们随处可见,不知道大家对石头是否感兴趣?其实生活中的石头是很可爱的,比如我们流行的石头画,小小的石头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石头从哪里来,是怎么形成的,以后又将去往哪里呢?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翻开石头记,这里记录了石头的前世今生。

石头记的第一张记录了一块石头的自白,哪位同学能替这块石头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呢?一、岩浆岩一块石头的自白①我叫“小岗”,我的故乡在地下很深的地方,那里非常的“热情”,使得我的“亲戚朋友”并不像现在的我那么的坚硬,而是熔融状态。

曾经听到过地球表面旅游的前辈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非常期待这样的旅行。

直到有一天,地壳的一次运动给我们留下了一丝缝隙。

我的兄弟“小玄”非常幸运一下子就冲到了地表,而我却困在了山体的内部。

日月如梭、斗转星移,在“水兄”、“风兄”的帮助下,我终于拨云见日……活动1:阅读教材P22文字部分和图1,并结合《一块石头的自白①》回答问题:(1)“小岗”故乡的名称是什么?熔融状态的小岗和“亲戚朋友”又是什么物质?(2)你能在上图中指出“小玄”和未见天日前的“小岗”的位置吗?它们是怎样形成的?(3)请结合图1和图2谈谈“小玄”与“小岗”这对孪生兄弟在相貌上有何不同,并推测其形成原因和用途。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岩石的分类与性质
岩浆岩
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如花岗 岩、橄榄岩等。
变质岩
由已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 等变质作用下形成,如片麻岩 、大理岩等。
岩石分类
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为岩浆岩 、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沉积岩
由风化的碎屑物和溶解的物质 经过搬运作用沉积成岩而成, 如砂岩、石灰岩等。
岩石性质
不同成因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物 理和化学性质,如颜色、密度 、硬度、透水性等。
不断演化和转化。
岩石圈中的物质循环与地壳变动
物质循环
岩石圈中的物质通过地质作用不断循环和转化,包括岩浆活动、构造运动、变质作用、风 化侵蚀等。
地壳变动
地壳在地质历史时期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和地壳变动,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板块运动等 ,这些变动对岩石圈的组成和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岩石圈与地幔、地核的相互作用
科学依据。
学生对地球科学的认识与兴趣培养
地球科学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地球科学,学生可以认识到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保护地球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培养对地球科学的兴趣
通过丰富多彩的地球科学实践活动,如野外考察、地质实习等,激 发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提高地球科学素养
通过学习地球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 力,提高他们的地球科学素养。
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保护
在工程建设中,需要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来保护 地质环境,防止因工程建设而引发的地质灾害。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对岩石圈环境保 护的意识,采取积极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人类 活动对岩石圈的负面影响。
06 结论与展望
课程总结与重点回顾

第二单元 第一节 第一课时 岩石圈的结构,组成与物质循环(课件)

第二单元 第一节 第一课时 岩石圈的结构,组成与物质循环(课件)

过程与方法:
1、利用课本图表,认识地壳结构的两个特 点; 2、借助岩石样本,熟悉各类岩石的特点; 3、模拟循环过程或借助循环图示,理解岩 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感 受地理学科的魅力,进一步形成辩证唯物 主义世界观。
重点、难点: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类型 侵 入 岩 形成 特点 常见 岩石 花岗岩 有用成 分举例
岩 矿物结 浆 岩 喷 岩浆喷 晶颗粒 出地表 细小, 出 冷凝而 有的有 岩 形成 流纹或 气孔
岩浆在 矿物结 地表以 晶颗粒 下冷凝 而形成 较大
玄武岩
花岗岩是坚 硬、美观的 建筑材料, 多种金属矿 是工业生产 的原料
沉积岩
风化过程产 生的碎屑物 质经过漫长 的岁月,沉 积、固结而 形成
2、岩石圈就是地壳吗?
从位置上看,地壳是位于莫霍面上部的地球内部圈层;岩石 圈是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上地幔顶部和地壳。 从包含关系上看,岩石圈包含地壳。 从厚度上看,岩石圈的平均厚度约为60km;地壳的平均厚度 约为17km。 由此可见,岩石圈和地壳是两个以不同划分标准划分出的不 同圈层,它们在范围、厚度和物质组成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
由于岩石存 在的条件, 如温度、压 力等产生变 化,导致岩 石原先的结 构、矿物成 分等发生变 化,因此而 形成
层理构 造、化 石
石灰岩是建筑材 石灰岩、 料和化工原料; 砂岩、 煤、石油是当前 世界最重要的能 页岩 源
变质岩
片理 构造
大理岩、 板岩、 大理岩是建筑材 料;铁矿是钢铁 石英岩、 工业重要原料 片麻岩
学以致用 《预习自测》1、2题及《当堂达标》1、2题。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岩石圈与地貌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岩石圈与地貌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岩石圈与地貌在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之下,隐藏着一个神秘而又重要的领域——岩石圈。

岩石圈就像是地球的坚固外壳,不仅构成了我们所见到的陆地和海洋的基底,还与各种奇妙的地貌形成息息相关。

岩石圈主要由岩石组成,这些岩石根据其形成方式和成分可以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的。

想象一下,地球内部炽热的岩浆像一锅煮沸的浓汤,当它们冲破地壳的束缚,来到地表或者在地下较浅的地方冷却,就会形成不同类型的岩浆岩。

如果岩浆在地表迅速冷却,就会形成颗粒细小、有着玻璃质结构的喷出岩,比如玄武岩。

而如果岩浆在地下缓慢冷却,就会形成颗粒较大、结晶良好的侵入岩,像是花岗岩。

沉积岩则是由沉积物经过压实、胶结等作用形成的。

河流、海洋、风等力量会搬运各种物质,比如沙子、泥土、生物残骸等。

当这些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沉积下来,经过漫长的时间和一系列的地质作用,就会变成沉积岩。

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

砂岩通常由沙粒组成,页岩则比较细腻,而石灰岩往往是由海洋生物的残骸堆积形成的。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等特殊条件下,原有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的。

比如说,石灰岩在高温和高压下会变成大理岩,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可能会成为板岩。

岩石圈的物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在不断地进行着循环。

这个循环过程就像是一场永不停息的接力赛。

首先,岩浆在地下深处形成后,会沿着地壳的薄弱部位上升,喷出地表或者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岩浆岩经过风化、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变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洼的地方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岩。

沉积岩在地壳深处,受到高温、高压等作用,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

而变质岩如果再次回到高温的岩浆环境中,就会重新熔融,成为岩浆,从而开始新的一轮循环。

岩石圈的组成和物质循环与地貌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山脉是地球上最为壮观的地貌之一。

它们的形成往往与岩石圈的运动和岩石的性质有关。

在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地壳会发生褶皱和断裂,岩浆也可能会沿着断裂上升,形成火山。

高中地理复习 地球的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高中地理复习 地球的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考向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
命 1.联系实际考查典型岩石的成因分类和形

成过程。
视 2.运用变式图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同时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例1] (2009·江苏高考)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
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
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
4.数字法记忆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岩浆岩“一”:只有一个箭头指入,即只有来自岩浆的 一个箭头。 沉积岩、变质岩“二”:沉积岩和变质岩均有两个指入 和指出的箭头。 岩浆“三”:岩浆有三个指入的箭头。
1.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 传播速度 的变化。
(2)不连续界面及波速变化:
代码
1.歌诀法记忆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意义 地震双波分横纵,速因介质而不同。 固快液降气最慢,介质弹性降低成。 纵快可通固液气,横波仅通固态中。 介质交界都变化,转换之外界面生。 如此特征可利用,“透视”地球好轻松。
2.数字法记忆地球内部结构及岩石圈 (1)地球内部结构:“两”个界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把地球内部分成“三”部分(地壳、地幔、地核)。 (2)岩石圈包括“两”部分(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主要由“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
是沉积岩的两个重要特征
形成: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在 高温、高压 作
用下,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
(3)变质岩
改变而形成变质岩
常见岩石:大理岩、板岩、 片麻岩 等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图中序号代表的含义是:① 冷却凝固 ,② 变质作用 , ③ 侵蚀、搬运、堆积 ,④ 固结成岩作用,⑤ 重熔再生 。

2.1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1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一节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核心素养目标】1.利用岩石标本、示意图、计算机模拟动画等,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基本特征,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培养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2.阅读与绘制示意图,理解并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3.结合实例,分析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意义,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

【学习重点】1.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其基本特征。

2.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学习难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学案教学、合作学习、观察法等【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课前播放泰山景观视频,为本节课学习进行铺垫。

导入时展示五岳位置图及泰山岩石图片,既让学生对泰山的位置进行区域认知,又加深了学生对泰山岩石的直观印象。

教师:泰山自古以来就被我们中华文明赋予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如“重于泰山”、“稳如泰山”等等。

那么泰山有那些岩石组成?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之旅。

教师:出示课标及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教师:板书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课堂探究一】目标一岩石圈的组成1. 岩浆岩教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岩石圈按成因可以分为三大类岩石。

那么泰山主要由哪一类岩石组成?它是怎么形成的?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填空总结泰山主体岩石的形成过程。

学生:观看视频,完成填空。

学生:展示答案泰山的主体岩石是花岗岩,它是由地下岩浆沿着地壳的裂隙,向上不断侵入,在距离地表几公里到十几公里的时候。

随着深度变浅,温度减低,岩浆逐渐冷却凝固形成。

正是由于泰山花岗岩坚硬致密的特点,使泰山石成为闻名天下的建筑材料。

教师:结合动画模拟讲解岩浆岩的形成过程、分类及其特征。

学生:整理岩浆岩的类型、特征及成因。

2. 变质岩教师:泰山还有哪些岩石?请同学们继续观看视频,完成填空。

泰山的主体岩石是_______,它是由地下_______沿着地壳的裂隙,向上不断_______,在距离地表几公里到十几公里的时候。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1节 第1课时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岩石圈的结构、组成与物质循环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1节 第1课时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岩石圈的结构、组成与物质循环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岩石圈的结构、组成与物质循环 学习目标 1.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1.地球内部分层(1)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中虚线M :①__________,实线N :②________。

名称 特征 界面 A 层 ③____ 连续圈层,平均厚度约④____千米 a ⑨________ B 层 ⑤____ 厚度约2 800千米,上部存在c ⑥________,是岩浆主要发源地 b 古登堡界面 C +D 层 地核 分C ⑦______、D ⑧______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类型形成 常见岩石 A ⑪____岩 侵入岩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凝形成 花岗岩 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 玄武岩 B ⑫______岩地表岩石风化产生的碎屑物质经搬运、堆积、固结形成 石灰岩、砂岩、页岩 C ⑬______岩高温高压下原有岩石⑭________和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 大理岩、板岩、片麻岩2.地质作用⎩⎪⎨⎪⎧ a 表示上升冷却凝固b +c 表示外力作用d 表示变质作用e 表示重熔再生作用3.循环意义(1)形成地球上丰富的⑮____________。

(2)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⑯________。

(3)实现了⑰________和⑱________,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一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1.某地地下50千米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里的鱼,都会感到( )A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 .纵波,上下颠簸D .横波,左右摇晃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A .地震波速度的变化B .温度的垂直变化C .内部压力的变化D .物质密度的变化考查点二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3.下列岩石中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A .砾岩 大理岩B .页岩 石灰岩C .砂岩 玄武岩D .石英岩 花岗岩4.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B .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C .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D .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方法技巧练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技巧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第一课时: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第一课时: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岩石圈【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包括岩石圈的机构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两个大问题。

首先,了解岩石的分类,其次是岩石的成因,第三,理解三大类岩石及其与岩浆间的相互转化。

这是本节重点。

第四,从“过程”来看,需要把握转化的起点、终点,以及先后顺序,并由此过程形成“循环”的认识。

【教学目标】1.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概括岩石圈的范围。

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重点难点】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学情分析】有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能力都是比较差的,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要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对于实际现象的分析。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指导学生自学法、学案导学法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我们从宇宙对地球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知道了宇宙环境对于地球的形成和发展来说特别重要。

但人类是生存在地球上,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直接因素是地球自身的环境。

因此,从本单元开始我们就进入地球本身对做一些微观的了解。

首先,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导学方案〗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1、地球内部圈层[1]读教材P25“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说出地球的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分别由哪些圈层构成?[教师提示]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2]读教材P26“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思考:(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是否均一?(2)两个不连续面分别是什么?说说地球内部圈层是怎样划分的?2、岩石圈的结构[3]读“岩石圈结构示意图”,说出岩石圈的结构。

[教师提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共同构成地球的岩石圈。

[4]读“地壳结构示意图”,说一说地壳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5]绘出简单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注明:地壳、地幔、地核、软流层、岩石圈、莫霍面、古登堡面)。

2019最新高中地理 第2单元第1节 第1课时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同步

2019最新高中地理 第2单元第1节 第1课时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同步

第1课时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点,并知道岩石圈的组成。

重点[自主预习·探新知]教材整理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阅读教材P26~P27图213,完成下列问题:1.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2)不连续界面及波速变化代码名称波速A波(横波)B波(纵波)C莫霍界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D古登堡界面完全消失传播速度突然下降(3)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C以上为地壳,C、D之间为地幔,D以内为地核(由E外核和F内核组成)。

2.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以上,包括M地壳、N上地幔顶部,主要由岩石组成。

正误判断:(1)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2)岩石圈是指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

()(3)软流层是岩石圈的下界,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提示】(1)×由于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的传播速度,所以当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2)×地壳和岩石圈不是一个概念,位于地面和莫霍界面之间的部分称为地壳;岩石圈由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构成,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

(3)√软流层由塑性物质组成,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部分为岩石圈。

[合作探究·攻重难]地球的内部圈层电影《地心游记》是根据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改编的。

影片讲述的是德国科学家里登布洛克受前人的一封密码信的影响,带着其侄儿和向导,进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旅行。

他们从冰岛的一座火山口下去,沿途克服了缺水、迷路、暴风雨等艰难险阻,终于从西西里岛的一座火山回到了地面。

【思考交流】1.里登布洛克等人穿越地心的旅行过程中,要经历哪些地球内部圈层?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相同吗?【提示】要经历地壳、地幔、地核。

其特点各不相同。

2.有人用“半熟的鸡蛋”形象地比喻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你认为合理吗?【提示】合理。

用“半熟的鸡蛋”来比喻地球的内部圈层,则蛋壳为地壳;蛋白为地幔,由于半熟,所以有些蛋白浆代表软流层中的岩浆;蛋黄为地核。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岩石圈的结构组成与物质循环课件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岩石圈的结构组成与物质循环课件鲁教版必修1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 石 圈 与 地 表 形 态
第一课时 岩石圈的结构,组成与物质循环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 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本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岩石圈及地壳的结构特征 2、了解岩石圈的岩石类型及形成 原因 3、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 环过程
变质岩 岩浆
侵入型 岩浆岩
变质岩的形成
岩浆活动、高温高压
已成岩石
变质岩
变质作用
石灰岩 举例
页岩
大理岩 板岩
三类岩石的成因
1.岩浆岩
成因: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举例:花岗岩、玄武岩
2.沉积岩 3.变质岩
成因:沉积物固结成岩 举例: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成因:变质作用而成
举例:大理岩、板岩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常见岩浆岩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
堆积 沉积岩
侵蚀 搬运
喷出型 岩浆岩
侵入型 岩浆岩
岩浆
沉积岩及特点
裸露岩石
风、流水、冰川、海浪等
沉积岩
风化、外力侵蚀、搬运、堆积、固结
一层一层的沉积(层理结构) 特点
常含有化石
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堆积 沉积岩
搬运
侵蚀
喷出型 岩浆岩
4、你知道形成富含珊瑚化石的石灰岩是的地 理环境么?有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层呢?
花岗岩石是一种常见的岩石,作为优良的建筑 材料和装饰材料被广泛使用,经常有人把其误称 为大理石。但是只要你正确的辨认组成花岗岩和 大理石的主要矿物、成因和特点,你就能正确地
变质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三)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
循环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韩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利用地震波在伊拉克北部的Hawler油盆发现一座新油田。

经试开采,油井每天的石油产量为1万桶。

据此回答下题。

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横波传播速度快于纵波
B.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C.横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D.纵波、横波波速均随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
D[纵波与横波相比较,纵波速度快、固液气三态都能传播,横波只在固体中传播,相同的是纵波、横波波速均随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

]
2.下图中甲、乙、丙三个圆依次代表的概念是( )
A.岩石圈、地幔、地壳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岩石圈、地幔、地核
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
D[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个地理概念存在包含关系,即甲包含乙,乙包含丙。

]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内部构造图,据图完成3~4题。

3.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④能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只能通过液体传播
B.④和③向下通过②时,④波速突然下降,③消失
C.④和③在向下通过①时,波速均明显减小
D.①②界面上下的物质均为固态,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
4.①是哪两个圈层的分界面( )
A.地核和地壳B.岩石圈和地壳
C.地幔和地核D.地壳和地幔
3.B 4.D[第3题,图中③、④分别是横波和纵波,其中纵波波速较快,且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而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态传播。

经过②界面时,纵波波速明显下降,横波消失;通过①界面时两种波波速都明显加快。

第4题,①界面为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

] 坦桑尼亚卡盖拉省当地时间2016年9月10日下午发生5.7级地震。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信息网消息,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15时27分(北京时间20时27分),震中位于卡盖拉省首府布科巴西北约44公里处,震源深度为10公里。

坦桑尼亚西北部卡盖拉省省长吉珠11日说,截至当日16时,已造成至少16人死亡、数千房屋损坏和倒塌。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5~6题。

5.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陆地壳较薄,大洋地壳较厚
B.地壳是由岩石圈组成的
C.图中①②③④合为岩石圈
D.图中④包括软流层
6.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不同,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 )
A.寻找地震中的幸存者
B.探寻海底石油、天然气等
C.准确预报地震
D.研究地核的物质组成
5.D 6.B[第5题,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故A选项错;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包括①②③,故C选项错;④包括软流层,故D选项正确。

第6题,横波不能在液态和气态物质中通过,据此可以探寻海底石油、天然气等。

]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7~8题。

7.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8.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③位于软流层以上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7.C8.B[第7题,读图可知,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F为地幔,G为地核。

D、E合为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四大圈层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选项中应是横波速度减为0。

第8题,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包括地壳和地幔的顶部。

故选B项。

] 9.读地壳、地幔、岩石圈及软流层示意图,图中G处为陆地,F处为海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__________,其在G处的平均厚度约为________,F处的平均厚度约为________,其在整个地球的平均厚度为________。

F处A层厚度小于G处的原因是什么?
(2)图中B表示________,从A到B地震波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

A、B间的分界面的名称是________。

(3)图中C表示________,由图可知C大于A的原因是什么?
(4)图中D表示________层,一般认为这里是________的发源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比较基础,根据图示结合教材常识即可回答。

【答案】(1)地壳33千米6千米17千米地壳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硅铝层在海洋部分显著变薄,甚至缺失(2)地幔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莫霍面(3)岩石圈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还包括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4)软流岩浆
[冲A挑战练]
下图是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10~11题。

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单位:千米)
10.图示区域地壳的厚度分布特点是( )
A.北部低,南部高B.中间高,四周低
C.中部地区变化大D.东部地区最薄
11.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
C.莫霍界面D.软流层中部
10.C11.C[第10题,图中地壳厚度等值线,北部高南部低,中部地区等值线密集,地壳厚度变化大。

第11题,地壳是莫霍界面到地表的固体外壳,莫霍界面是地壳的起算点,因此0千米可表示莫霍界面。

]
12.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物质交换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圈层依次是(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C[由图中提示大体可以进行判断。

①向③供水,说明①为水圈。

③向④供氧,说明③为生物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④为大气圈。

大气圈产生降水,降落到②圈层,②为岩石
圈。

]
13.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

(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对B、E两点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______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解析】第(1)题,根据它们分布的不同位置,可以判断甲是莫霍面,乙是古登堡面。

第(2)题,由于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所以E点的波速较快。

第(3)题,过A点做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小圆以下区域即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答案】(1)莫霍面古登堡面
(2)E 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
(3)如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