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源ppt课件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源ppt课件

考点精析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
原理
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
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
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方法论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
考向 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1. [2016·全国卷Ⅱ,22]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
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
调动军队,四渡Biblioteka 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
秘在于( )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提醒:(1)规律≠联系。规律是一种联系,但是并非任何联系都是规律。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 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发挥作用,会给人带来积极或消极影响,但这不能说明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
(2)规律≠规则。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制定、修改或废除。规则是 2.[2017·江苏卷,26]风筝在我国已经有2 000多年的历史,最初用于军事,到了唐代中期逐渐转向娱乐。 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补充或废除,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 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人的意识
客观实在 物质的 客观物质性
社会 固有的根本属性
承担着 永恒 暂时
无条件
有条件 人的意志
创造
固有的规律 客观规律
利用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

高考高三一轮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考高三一轮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考高三一轮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引言《高考高三一轮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是高中高三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世界的本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审视世界的角度。

本文将探讨该课程的重要性、学习内容以及对学生的启发与提升。

重要性探究世界的本质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的综合性课程。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深刻理解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审视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探究世界的本质也是高考考点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这门课程对于高考取得好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内容《高考高三一轮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的学习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物质与运动本单元主要介绍物质和运动的概念,通过学习物质的属性和运动规律,帮助学生理解世界的物质基础和运行方式。

2. 空间与时间本单元主要围绕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展开,介绍宇宙的构成和演化、地球的形成和变化、人类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定位等内容。

3.变与不变本单元主要研究变与不变的规律和机制。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学生将了解到事物的变化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同时也深化了对物质和能量守恒定律的认识。

4.因与果本单元主要研究因果关系的探究和理解。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学生将逐渐认识到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并学会运用因果关系解答问题。

对学生的启发与提升《高考高三一轮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对学生的启发和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系统思维能力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逐渐培养系统思维的能力。

系统思维是将问题整体化、综合化的一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关联性,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准确性。

2. 拓宽眼界和知识面探究世界的本质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学生将通过学习掌握世界各个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和全球视野。

3. 促进科学素养的发展学习探究世界的本质可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课精编导学案Word版

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课精编导学案Word版

生活与哲学复习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复习目标】1.以”物质”为关键词,说出其含义、唯一特性、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并结合材料分析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树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理念。

2.以“运动”为关键词,背诵其含义、与物质的关系、与静止的关系,应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这一结论。

3.以“规律”为关键词,说出其含义,使用“物质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分析材料。

【预习案】一、物质的含义(一)意识的本质1、含义:2、唯一特性:PS: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与根本属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

Ps:1、物质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物质是永恒的。

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可以被改造,都有自己各自发生、发展、灭亡的过程,是有生有灭的。

Ps:2、物质性+客观实在性≠客观存在(因为客观存在既包括物质也包括意识)二、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2)都是中的一部分。

【方法论】(1)承认,是人类有意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我们再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的产物。

①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②使猿变成了人,形成了和③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

(2)从本质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体系。

原因: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的产物,它是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Ps:反对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物质是运动的1、哲学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和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高三一轮复习4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三一轮复习4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单元框架
本单元总体线索(综合探究——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 ——党的思想路线)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考点考向概览
考点概览 考向定位 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 于世界的本质这一主线,重点 考查物质概念、绝对运动与相 对静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 性等知识点 2.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 体现类、启示类、措施类为主。 选择题往往以名人名言、诗词 典故、漫画等为载体,立足于 信息的解读,考查对物质、运 动、静止、规律的理解;规律 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以启示类、 措施类主观题考查为主
• [答案] B
• 典型例题 • (2008年广东)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 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 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他主张“存在就是 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 • 辨析: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实在。

①贝克莱的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②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意志等视 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 物以至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存在。 •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本原,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不
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分事
物,并进一步认识事物。
实战演练
分析以下观点:
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 正确 既承认绝对运动,又承认相对静止
2、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相对主义 相对主义 诡辩论 诡辩论 3、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惠施)

高二政治《哲学生活》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二政治《哲学生活》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二政治《哲学生活》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选修学习要求】【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知识点梳理】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3、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和。

这些要素的,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4、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的、、及其,也具有。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的产物,它是在中伴随着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5、物质是,并能的客观实在。

【考点过关】○物质概念○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实战演练单项选择题1、(知识点2)在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其主旨就是强调人和自然的亲和。

这一思想反映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追求优美的山林景色和自然意趣就构成其园林美的核心,顺应自然、模拟自然、表现自然就成为其园林审美的主导精神。

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A、无论是利用自然还是改造自然都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B、人对自然来说是渺小的C、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返朴归真D、人类不应该改变自然界2、(知识点2)人类处理自身与自然界关系首要问题是()A、承认自然界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利用自然、改造自然C、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D、承认人类社会的客观性3、(知识点2)(05江苏)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A、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B、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C、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4、(知识点2)(06江苏)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

哲学第四课1

哲学第四课1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世界的物质性、运动、静止一、学习目标(教师展示学习目标 2分钟)1、知识目标: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坚定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与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二、自主学习(15分钟,在整体感知和把握重点的基础上,整理、记忆基础知识)(一)整体感知: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在劳动中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运动认识运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静止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二)重点知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运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静止;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三)自学整理,并理解记忆:1、为什么说自然界是物质的?2、什么是物质?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什么关系?3、为什么说人类社会是物质的?4、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5、什么是运动?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如何?7、什么是静止?8、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如何?(梳理教材,准确、系统把握)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要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其产生、存在、发展及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任何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3、运动的含义: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4、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方法论: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的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②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如:“人一次也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日方中方睨, 物方生方死”等都是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
命题点 6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对点金题❻】 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了 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 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 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安静的真义,因为他懂得( )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③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任何物质都 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 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 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 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整个世界是物质世界。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 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 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2009年江苏卷,26)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 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考点二: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和静止的区别 (1)含义不同。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既指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 质没有发生变化;又指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 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 运动。 (2)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 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 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导学案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 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导学案

必修4 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复习内容展示考点一世界的物质性1. 的物质性(1) 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世界中的一部分。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 的物质性(1)产生: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本质:是一个客观的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人口因素和。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3.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性。

(2)世界物质性原理:是物质的,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性。

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和。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和。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运动是的、的和的;而静止是的、的和的。

(2)物质世界是与的统一。

考点三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的、的、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①规律是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规律是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方法论既要尊重,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二、习题巩固1.澳大利亚天文学家斯特凡·凯勒在银河系中发现年龄为136亿岁的最古老恒星,这颗恒星于宇宙诞生后数百万年形成。

《生活与哲学》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生活与哲学》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认识和利用规律
人们可以通过实践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并利用规律改造自然和社会, 为人类谋福利。
04 世界的联系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自然界内部的联系
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形 成了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
人类社会内部的联系
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与社会之间也存在着广泛 的联系,这些联系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
02 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的物质性
要点一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其产生和发展有其自身 的规律。
要点二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 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
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 生。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坚持唯物主义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为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方 法论指导。同时,反对唯心主义可以避免我们陷入虚幻和空想的境地,更好地把 握现实和未来。
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矛盾是事物发展 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在探究世界本质时,应坚持用联系、 发展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孤立、静止和片面 的观点。
坚持辩证法有助于我们深入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和本质规律 ,为解决问题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同时,反对形而上学 可以避免我们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 真相。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 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 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价值观是人们 在认识事物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 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因此, 在探究世界本质时,应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科学的理 论指导实践。

2017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017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探究世界的本质【使用说明】1.以学案为线路复习知识、提升能力。

遇到的疑难问题填写在【我的疑问】栏。

2.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

3.学案要求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一、考点点击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二、构建知识体系 三、易错点剖析1、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

2、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

3、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

4、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改变事物变化的必然趋势。

5、改变规律能避免前进中的困难曲折。

探究一:(2016衡水七校作业精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中国经济继续面临下行压力。

目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增长向适度增长转变的转型阶段。

两位数的增长率已成为过去,这应该在预料之中,毕竟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成熟,房地产市场饱和、甚至供应过量,经济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增长放慢是发展进程的必然组成部分。

过去几年,经济发展一直是太快,经济总体过热,产生了许多挑战,如严重的环境恶化、社会冲突加剧、国际压力上升等。

与此同时,中国的环境、资源、劳动和土地不可继续承受如此大规模和粗放型发展的重压。

虽然中国经济减速了,但经济会转变到今后数年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的新常态总趋势。

所以,经济转型和升级势在必行。

在转型期,不同寻常的事必然会发生。

许多对中国未来经济持悲观看法的人,不太理解调整时期的经济增长规律,也不了解大趋势。

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有关知识分析,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分析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探究二:(2014高考山东卷42)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对象国资源,充分考虑其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审美标准,推出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3.物质运动的规律: 的关系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
规律的概念;
3.四个概念: 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规 律 的 客 观 性 和 普 物质、
4.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
遍性;
运动、
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客观规律又是可
尊 重 客 观 规 律 与 发 静止、
以认识和利用的,要求我们要遵循客观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②世界的真 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 起源和发展史 ④宇宙万物都是由共同的元素构成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重难点探究2
认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典例 2 近年来,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积 雪融化、冰川消失现象非常严重。有专家指出,乞力马扎 罗雪顶可能在10年内彻底融化消失,届时乞力马扎罗山独
籍制度改革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综合承
载能力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
这种做法是基于( C )
智慧备考:备战2021年高考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世界统一于物质。 (2)结合最新科学研究成果考查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3)结合“十九大的最新理念”考查尊重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建构体系
一.世界是物质的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二.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观)
三.运动是有规律的
挥主观能动性
规律
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考情解读
考向扫描 考向1 哲学的 物质概念
考向2 规律
真题举例 2014·课标全国卷Ⅱ·20
2016·课标全国卷Ⅱ·22

2017届高三政治哲学一轮复习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017届高三政治哲学一轮复习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提醒 规律是客观的,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规律是普遍的, 但并非是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B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方法点拨
依托自然科学型选择题解法
此类题目多以自然科学的最新认识成果及其应用对经济社会 发展的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时所获得的经验教训等为背景,主要考查生活与哲学模块的有关
知识。解答此类试题,首先,看题肢表述的是什么知识;其次,
分析材料中有关自然科学变化的表述,分析变化的动态过程所对 应的题肢表述的知识及其相关的意义。 方法1 关键词(句)法,就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词(句),然后 通过分析、比较选出能够体现这些关键词(句)的题肢。
命题探究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结合人类改造自然和变 2014· 新课标全国Ⅱ, 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21 等,考查世界的物质性、 2014· 广东高考,34 物质概念。命题形式主 2014· 上海高考,22 要是选择题。
考向1 典例1
世界的物质性 (2014· 新课标全国Ⅱ)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
②离开运动谈物质的观点 —— 形而上学(如刻舟求剑)
3.正确把握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 静止 宇宙间一切事物、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 区 别 性质 含义 现象的变化和过 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

无条件的、永恒 的和绝对的
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①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考向1 典例 3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2015· 江苏高考 )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 )
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一轮参考2017政治一轮课件:4-4 探究世界的本质 精品

一轮参考2017政治一轮课件:4-4 探究世界的本质 精品


取 和 解 读 信
选 项 信 息

得出 结论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 念中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 调
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离 动
不开物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 动,动不舍静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物 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 对静止的统一
运 用 知 识
A、C 两项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不选;D 项体现了绝对运动
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不选;B 项与题意相近,都否认了相对静
止,故选 B 项
-25-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三维固基础 知识深研析 活用提技能
对应训练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 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 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A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8-
三维固基础 知识深研析 活用提技能
3.怎么样——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是怎样的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 根本属性 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 运动 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承担者 。脱离 物质 的运 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名师点睛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强调物质离不 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23-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三维固基础 知识深研析 活用提技能
解题流程
设问 信息
获 取 和
材料 信息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联 ①哲学上讲的物质是从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 系 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物质只存在于 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而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是 物质的具体表现。 ②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而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 是( ) A.从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考点一、世界是物质的
• ①就人类社会的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 期发展的产物。 • ②就人类社会的本质来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 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 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 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自然界是物质的:
•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 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 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 法 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处理 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 然的时候,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 谐相处。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B.从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
2.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物质具有可知性 ②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③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④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整体与部分 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③④
考点一、世界是物质的
1、人可以利用规律,不能改变规律,它的存在 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 用的条件。 2、在规律上不能用改变、改造、创造、消 灭等词语 在规律上可以用发现、认识、利用等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 ①就人类社会的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 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 ②就人类社会的本质来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 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它们的形成、存在、发展并非由人左右,这三 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 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方法论】反对把人们的主观动机或某种神秘的力量看 成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反对否定人民群众创造 历史的英雄史观。 4.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者中伴 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 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固有属性 存在方式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____和__ __。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物质 物质 ②运动是___的运动,___是运动的主体或承担 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可见,物质与运动不可分。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 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 上学观点。
(1)规律是一种(固有、本质、必然的)联系,但联 系未必是规律。
(2)哲学上讲的规律≠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3)规律不等于规律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
(4)规律不等于规则,规律是客观的,规则是主观的,正确 的规则是根据规律制定的.
(5)规律的客观性,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虽人不能 创造、消灭、改变规律;但可认识和利用规律。 (6)规律并非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 的。
客观存在
是相对于自己的主观意识而 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 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 想等。对于具体的人来说, 客观存在的东西除包括物质 现象外,还包括精神和意识 现象。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的东西不一定客 联 观实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 系 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原理内容】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 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 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因此,世界 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物质性。
【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注意】反对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 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考情分析
1.从考查内容上看,本课考查的重点 主要有: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 动与相对静止、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 性。 2.从考查形式上看,前五个考点多以 选择题形式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 遍性则各种题型均有考查。特别是通 过对著名哲学家的观点、漫画和最新 的科技成果事例的分析,考查哲学的 基本观点。 3.在能力考查上,突出考查学生获取 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原理表述】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 止是有条件的, ,暂时的,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 殊状态,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 观点看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注意】错误倾向:反对割裂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统一性的观 点。只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 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
运动的含义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
按规律办事
规律
考纲考点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 ①自然界的物质性 ②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①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②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①规律的概念 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特性 (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 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具体的物质形态
区 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别 存在 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具体的、多变的、有生有灭 状态 ①物质是对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 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 就没有了物质。 ②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 联系 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 物质,否则就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③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具体 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混淆二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 学的观点。
性 规律是客观的,不 规则是主观的,定律是主观的,它 质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制定 是人们的认识能力 别 既不能被创造,也 它、废除它或 达到一定程度后才 不能被消灭 者修改它 得出的一种认识 联 ①一个正确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它是对客观规 律的反映; 系 ②定律离不开规律,没有规律就没有定律,定律是某种客观 规律的主观映象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 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概括了整个世界一切 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 象的共同本质(客观 实在性)。 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 •只涉及自然界中的一部 分,或者说只涉及一部分 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特征。
•混淆二者、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等同于自然科学中的 物质概念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的观点。
理解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关系 理解 物质是运动的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 物质,运动是 态只有在运动中才 物质的固有属 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 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 运动,物质是 运动的承担者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 的承担者或者叫载 体。离开物质载体 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强调 侧重强调 物质离不 开运动 误区 离开运动谈 物质会导致 形而上学
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可分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 (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注意: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③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
而成的。 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都是客观的
2、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 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 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 成部分。
【方 法 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处理 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 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1.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太阳约在50 亿年前形成
大概已有46亿年了 现在地球处于中年 约还有50亿年寿命!
太阳系是在约50亿年前由气体星云收缩演化而成的。
地球是在46亿年前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分馏、坍缩、凝聚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 静止
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 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含 是指宇宙间一切事 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 区 义 物、现象的变化和 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 过程 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 别 的运动 特 运动是无条件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征 永恒的、绝对的 ①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 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 一; ②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 联系 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割裂二者的关系会陷入形而上学或相对主义、诡辩论 的错误
侧重强调 运动离不 开物质
离开物质谈 运动会导致性,此外物 质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属性,在物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固有的根本 所具有的一切属性中,运动这一属性是其他属性 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两者不能混淆。 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
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
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
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考点三、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含义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 然的、稳定的联系。
固有的 不是主观臆造的(如乌鸦报丧) 本质的 不是现象的(如苹果落地) 必然的 不是偶然的(如守株待兔)
稳定的 不是易变的(如价格波动)
规律与规则、定律的区别和联系
规律 规则 定律
科学上对某种客观 规律的概括,反映 事物在一定条件下 发生一定变化过程 的必然关系 含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 按照人们的需 义 有的本质的、必然 要制定的、大 的、稳定的联系 家共同遵守的 区 具体规定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 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 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 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 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本课基础知识掌握
考点1:哲学的物质概念 (1)理解:“物质”的内涵(含义、唯一特征、与具体物质形态 的关系) 【特别注意】区别“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 (2)从哪些角度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高考2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