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

合集下载

补中益气汤的趣味歌诀

补中益气汤的趣味歌诀

补中益气汤的趣味歌诀摘要:1.引言2.补中益气汤的来源和功效3.补中益气汤的趣味歌诀4.补中益气汤的应用实例5.结语正文:【引言】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沉淀和积累,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在众多中医药方剂中,补中益气汤是一道著名的方剂,其功效独擅,颇受医者喜爱。

本文将从补中益气汤的来源、功效、趣味歌诀和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介绍。

【补中益气汤的来源和功效】补中益气汤最早出自于《金匮要略》一书,其主要成分包括黄芪、白术、陈皮、人参、甘草、升麻、柴胡等药材。

补中益气汤具有益气健脾、和中理气、升阳举陷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虚乏力、食少纳呆等症状。

【补中益气汤的趣味歌诀】为了便于记忆和传播,补中益气汤有一首趣味歌诀,如下: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这首歌诀巧妙地将补中益气汤中的药材名称和功效融入其中,使人们能够轻松地记住并理解这道方剂的作用。

【补中益气汤的应用实例】补中益气汤在临床应用中,可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加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应用实例:1.脾胃虚弱型:患者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乏力等症状,可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加入厚朴、枳壳等药材。

2.气虚型:患者表现为气短、乏力、易出汗等症状,可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加入麦冬、五味子等药材。

3.阳虚型:患者表现为怕冷、手脚冰凉等症状,可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加入肉桂、干姜等药材。

【结语】补中益气汤是一道具有益气健脾、和中理气、升阳举陷等功效的方剂,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虚乏力等症状。

通过趣味歌诀的传播,使得更多人了解并熟知这道方剂。

补中益气汤中医故事

补中益气汤中医故事

补中益气汤中医故事中医故事中的"补中益气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病症。

故事背景是古代的一个村庄里有一位年轻人名叫李明,他身体虚弱,经常感到疲倦和无力,甚至经常晕倒。

他去见了当地的一位中医师傅,希望能够得到帮助。

医师傅经过详细的检查后,发现李明的脾胃功能较弱,导致气血不足。

他想出了使用一味补中益气汤的中药方剂来治疗李明的病情。

医师傅告诉李明,补中益气汤是一种强壮脾胃,增强气血的中药方剂,主要成分包括黄耆、党参、白术、茯苓等药材。

他还告诉李明,服用补中益气汤后可以改善全身气血不足的症状,增加体力、提高免疫力,并逐渐恢复健康和活力。

李明按照医师傅的指示,每天服用补中益气汤,并且改善了饮食习惯,遵循中医对于脾胃健康的饮食原则。

在几个月的治疗后,他逐渐感觉到自己的体力变得更加充沛,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

他不再感到疲倦,也没有再晕倒的情况发生。

李明感激地对医师傅说,补中益气汤真的帮助了他恢复了健康和活力,让他重新拥有了美好的生活。

他决定学习中医知识,成为一名中医师,以便能够帮助更多像自己一样有病的人。

这个中医故事告诉我们,中药的合理应用可以在某些病症中发挥重要的治疗作用。

对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人来说,补中益气汤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是,在服用中药之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根据个人病情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经过李明的治疗成功案例,越来越多的人听到了补中益气汤的神奇功效,并纷纷前来求治。

其中,有一个年纪稍大的村民王大爷,也因脾胃虚弱经常胃痛、消化不良而苦恼。

王大爷听闻李明的故事后,充满了希望,决定去寻求医师傅的帮助。

医师傅经过细致的询问和观察,确定王大爷的病情主要是脾胃阳虚、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医师傅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略有改动补中益气汤的组方。

他认为,王大爷的病情比较严重,需要增加一些温补阳气的药材,同时加入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以促进气血运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王大爷的病情逐渐缓解,胃痛和消化不良的症状明显减轻。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组成]黄芪(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18g)炙甘草各五分(9g)人参三分(6g)当归二分(3g)陈皮二分或三分(6g)升麻二分或三分(6g) 柴胡二分或三分(6g)白术三分(9g)[用法]上㕮咀,都作一服。

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或作丸剂,每服9g,日2~3次,温开水或姜汤下)。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虚气陷证。

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菱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2.气虚发热证。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方解]本方所主为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

脾胃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纳运乏力,故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大便稀薄脾主升清,脾虚则中气下陷,升举无权,故见脱肛、子官下垂等,清阳陷于下焦,郁遏不达则发热,因非实热,故热势不甚,表现为时发时止、手心热甚于手背,与外感发热有显著区别;气虚媵理不固,阴液外泄,则自汗。

治当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人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寒药)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与黄芪合用,更增其补中益气之功血为气之母,气虚时久,营血亦亏,故用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以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共为佐药多甘草调和诸药,兼为使药。

诸药合用,可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气虚发热者亦借甘温益气而除之。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以芪、参、术草益气补中为主,配升麻、柴胡升粪下陷之清阳,是补中寓升;二是针对气虚发热的机理,通过补益中气而达到退热的目的,是甘温除热。

[临床运用]1.运用要点本方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

临床以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脉虚软无力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兼腹中痛者、《加白芍以柔肝止痛:头痛者,如蔓荆子、川学:头顶痛者,<加藁本、细辛以疏风止痛;咳嗽者,如五味子、麦多以敛肺止咳;兼气滞者. (如木香、积完以理气解郁。

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三则

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三则

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三则补中益气汤是中医古方之一,主要用于治疗气虚血瘀等疾病。

下面是三个成功的案例。

案例1:中年男性患有痛经患者是一名中年男性,近期在体检中发现自己有气虚的情况。

然而,他还出现了痛经的症状,这是不寻常的。

患者表示,他从几年前起便出现了这种症状,疼痛感强烈,经常会导致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

经过中医师了解病情,发现患者存在气虚的情况,肝胆气滞,经络不畅。

针对这种情况,中医师给予患者补中益气汤治疗。

患者每日服用汤剂三次,同时进行针灸治疗。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开始感觉到痛经的症状逐渐缓解。

他的身体也变得更加有力气,心情变得愉悦。

案例2:女性患有乳腺增生一位女性在做乳腺检查时发现乳腺部位有一个较大的结节。

经过检查,发现此病内部组织密集,质地硬。

医生告知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但患者不愿意做手术。

后来,患者寻求中医的帮助,医生观察到患者肢体疲软,食欲不佳,精神疲惫。

很明显,患者是气虚血瘀的情况。

针对这种症状,中医师给予患者补中益气汤治疗,让她每日喝汤。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患者去医院复检时发现结节大小有所减小,此时患者也感到身体状态有所好转。

医生表示,如果患者能够继续坚持每日喝药,恢复身体健康的可能性非常大。

案例3:年迈患者患有糖尿病一位老年人检测出自己患有糖尿病,并且情况严重。

医生给予他药物治疗的同时,他也寻求了中医师的帮助。

中医师发现患者的身体状况并不太好,体力逐渐下降,精神疲惫,口渴多食,体重下降,这都是周围的症状。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患者表现出更好的状态和更高的精力水平。

尽管血糖水平还有待改善,但医生表示,患者的身体细胞质量和能量显然有所改善。

他也鼓励患者继续进行中医治疗并坚持锻炼身体,以加快康复。

方剂学:补益剂补中益气汤课件

方剂学:补益剂补中益气汤课件

功效与主治
功效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要用于调理 脾胃,改善消化功能,增强免疫力。
主治
主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所致的腹泻 、食欲不振、身体乏力等症状,还可 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下垂等慢性疾 病。
方义分析
01
02
03
黄芪
具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 的功效,可增强机体免疫 力。
党参
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可 改善消化功能。
THANKS
感谢观看
消化系统不适
部分人服用补中益气汤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 化系统不适症状。如出现此类症状,可适当调整用药剂量 或用药频次,如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疲劳感
部分人服用补中益气汤后可能出现轻微疲劳感,通常属于 正常现象。如疲劳感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应及 时用优质的药材,以确保药效和安全性。同时,需注意 药材的保存方式,避免受潮、发霉等问题。
饮食配合
服用补中益气汤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 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建议保持清淡、易消化 的饮食,以促进药效的吸收。
不良反应与处理
过敏反应
部分人可能对补中益气汤中的某些药材成分过敏,出现皮 疹、瘙痒等症状。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产后调理
产妇在生产后常常出现气虚、血虚等症状,补中益气汤能够益气养血,促进产 后恢复,提高母乳质量。
其他科室应用
神经科
对于气虚所致的头晕、失眠、健忘等症状,补中益气汤可以起到安神益智、养心 补气的作用,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男科
男性气虚所致的性功能障碍、腰膝酸软等症状,补中益气汤能够补肾益气、固本 培元,提高男性性功能和生育能力。
疗效评价
通过对照实验和临床观察等方法,对补中益气汤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剂对于多种慢性疾病的疗效 确切,且安全性高。

孙思邈千金方

孙思邈千金方

孙思邈千金方背景介绍孙思邈(581年-682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和医学家,被称为“医圣”。

他精通中医药学,并且在众多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疗法。

在他的著作中,收录了很多千金方,这些方剂被后人广泛应用,对中医药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孙思邈千金方之一:补中益气汤方剂组成•黄耆15g•白术10g•当归12g•白芍10g•炙甘草6g•大枣5枚•生姜3片适应症脾胃虚弱、气虚乏力、心悸气短、口干舌燥等症状。

方剂用法将上述药物洗净,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分成2-3次服用。

方剂功效补中益气汤是补益中气的经典方剂,具有健脾养胃、益气养血的功效。

可以增强体质,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方剂注意事项•孕妇和体质虚寒者慎用。

•忌食过于油腻和刺激性的食物。

•服用期间应避免大量饮酒和过度疲劳。

孙思邈千金方之二:逍遥散方剂组成•羌活10g•牛蒡子15g•川乌10g•炙甘草6g适应症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肩颈痛、腰背痛等症状。

方剂用法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细末,每次取5g,用温水冲服。

方剂功效逍遥散是一种理气活血的方剂,具有温通经络、舒筋活血的功效。

可以缓解风湿湿痹引起的各种关节疼痛,改善腰背痛等问题,促进气血循环,消除疼痛。

方剂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和低血压患者慎用。

•忌食辛辣和油腻食物。

•建议在饭后服用。

结语孙思邈千金方是中医药历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方剂,其中补中益气汤和逍遥散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药方。

补中益气汤可以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逍遥散可以缓解风湿湿痹引起的关节疼痛。

然而,使用任何中药方剂前,最好咨询医生,避免不适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补中益气汤,核桃大枣煎。

四物参归芍药,生姜香附用,大枣加当归,肉苁蓉党参。

苓术炙甘草,香附白术益,熟地大枣红芪合,治疗中气不足是良方。

补中益气汤,配方独具全。

四物参归芍药,每味药物权。

桂枝白术炙甘草,芎蒲香附同,生姜大枣核桃肉,充实补气功。

苓术熟地当归芪,红花赤芍蓉,四物汤基础上,加减用草药,治疗中气不足,调理身体养。

补中益气汤,滋阴又补肾。

四物参归芍药,益气固表忍。

健脾生津党参芪,健脾益肺归,白术心脾草甘纖,附子温阳桂枝香,肺虚心脾不足人,可用加减供。

补中益气汤,调理脾胃健。

四物参归芍药,过敏治肺疾。

核桃肉枣冬大巴,香附白术安,苓术炙甘草附入,调理脾胃宽。

人参具有益阳,升阳下气功,黄芪辛温与之和,治疗中气不足长。

补中益气汤,方方味道全。

四物参归芍药,可治血虚痰。

酒炙苓术高良姜,浸猪胆为香,黄芪养血大枣食,糯冬瓜益脾,熟地归芪汤基础上,调理阴虚之症。

补中益气汤,怀孕可安胎。

四物参归芍药,养血益气植。

苓术参归白术炙,防己龙眼汤,熟地红塘芪枣子,生姜厚朴香,安胎养血的功效,中医治疗手段。

补中益气汤,调理益阴阳。

四物参归芍药,补气治各病。

生姜大枣核桃肉,香附白术帮,苓术炙甘草合适,治病增元阳。

四物汤基础上,调理寒湿伤阳,益气为治主要,药之合与方历久弥坚。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完。

补中益气汤体现的治则治法

补中益气汤体现的治则治法

补中益气汤体现的治则治法补中益气汤是一个中医方剂名,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属于补益方剂。

补中益气汤用药以甘温为主,主要由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等组成,主治功效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临床上主要用于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等脾虚气陷证及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等气虚发热证,有时两个病证同时出现,现代运用于重症肌无力、久泻、久痢、脱肛、妇科之子宫脱垂、妊娠及产后癃闭、胎动不安、月经过多等疾病。

内热炽盛、阴虚内热者忌用。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组成】黄芪24g 人参15g 白术10g 炙甘草6g 陈皮9g 当归10g 升麻6g 柴胡6g 【用法】水煎服。

若作蜜丸,宜加大剂量。

【主治】1.气虚不荣饮食减少,面色萎黄,精神倦怠,动则心悸,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舌质淡嫩,脉象缓弱,寸脉尤甚。

2.气虚不固形寒怯冷,体常自汗,易感外邪。

3.气虚不摄肌衄,尿血,便血,血崩;久泻,久痢,尿频,尿失禁;乳汁自出,溺后精出。

4.气虚不举脘腹坠胀,阴挺,脱肛。

5.气陷不升常觉气往下坠或气不接续;眩晕,头昏,耳鸣,目黯。

6.气郁不达发热,汗出,口渴。

【证析】此方所治一切证候,均属中气不足,少阳三焦卫气失充,清阳下陷机理。

反映了气虚不荣、气虚不固、气虚不摄、气虚不举、气陷不升、气郁不达六类证象。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阴阳升降之轴。

饮食劳倦,脾胃受伤,生化不及,谷气有亏,于是声低息短,少气懒言,无气以动,动则心悸气喘诸证见矣。

中气不足,卫气随之亦虚,表不固,于是畏寒怯冷,自汗头痛诸证见矣。

气有统摄津血作用,中气不足,气不摄血,血从窍隧而出,则便血、崩漏;气不摄津,阴津下溜,则久泻、久痢、尿频、尿失禁;气不摄精,精华外泄,则乳汁自出,溺后精出等证见矣。

中气不足,清阳下陷,无力升举,则脏器下垂而阴挺、脱肛等证见矣。

清阳下陷,阳气不能上头,血不上濡,清空失养,则目眩、耳鸣诸证见矣。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医案4则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医案4则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医案4则展开全文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由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当归、陈皮、炙甘草共八味药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等功效,主治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气虚发热、气虚下陷诸证,是甘温除热的代表方。

然此方的功用并不限于此,历代医家运用此方加减辨证治疗疑难杂症,亦每获奇效,如方刚强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小儿暑热证、功能性子宫出血、骨关节炎,取得较好疗效[1];杨勤龙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嘴角糜烂、局部发凉、尿浊,每获佳效[2];丁能生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泌尿系结石、老年便秘、乳汁自出、失眠,疗效显著[3]。

陶双友教授效仿前贤之法,运用本方加减治疗内外儿科杂症,疗效卓著,兹举医案4则如下。

综上所述,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新时期房地产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促进自身长期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具体管理工作中,企业要从预算编制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和考核措施保障预算的有效执行,实现企业资源的高度整合、科学配置以及高效利用,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

1 习惯性肩关节脱位吴某,女,53岁,2017年3月4日初诊。

患者于3月前因外力致右肩关节及其周围肌肉组织酸痛、活动障碍,于当地市级医院门诊就诊,行MRI检查,诊断为右肩关节脱位,先后予手法复位、绷带固定及推拿手法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随后出现右肩关节反复脱位,表现为提重物、穿衣、后伸、甚则稍发力则出现肩关节脱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苦不堪言。

本病手术治疗费用高、对机体正常组织损伤大、复发率高[4~6],故患者要求服中药治疗。

诊见:形体肥胖,右肩关节动则脱位,右上肢乏力感,全身困倦乏力感,口干,腰膝酸软,怕风怕冷,纳呆,大便偏烂,小便不多,平素易感冒,舌淡、苔薄白,脉象虚弱。

证属脾气虚弱,不能运化,致气血生化不足,肌肉、筋脉失濡养、软弱无力,不能固摄关节,而致右肩关节反复脱位。

治以益气健脾为法,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处方:黄芪、五指毛桃各50 g,柴胡、升麻、当归、益智仁各10 g,炒白术、乌药、沙苑子各15 g,山药30 g,陈皮6 g。

补中益气汤方歌趣味记忆

补中益气汤方歌趣味记忆

补中益气汤方歌趣味记忆
【实用版】
目录
1.补中益气汤方歌的概述
2.补中益气汤方歌的趣味记忆法
3.补中益气汤方歌的实际应用
正文
【补中益气汤方歌的概述】
补中益气汤,中医方剂名。

出自《伤寒杂病论》。

具有补中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效。

主治气虚便秘,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等症状。

在这个方剂中,补中益气汤方歌是对其功效的概括和具体描述,是一首富有韵味、易于记忆的歌诀。

【补中益气汤方歌的趣味记忆法】
为了方便学习和记忆,我们可以采用趣味记忆法来记忆补中益气汤方歌。

例如,可以将补中益气汤方歌中的每一句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场景相联系,从而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帮助我们记忆。

补中益气汤方歌原文如下:
黄芪甘草汤,人参术苓姜。

枣肉浓煎剂,气血双补方。

食欲不振食少,四肢无力常。

气虚便秘汗,此方能安康。

例如,我们可以将“黄芪甘草汤,人参术苓姜”这句与一幅画面联系起来,画面中一位黄芪甘草熬成的汤,汤中有个人参、白术、茯苓和生姜,形象生动,便于记忆。

【补中益气汤方歌的实际应用】
补中益气汤方歌不仅是对补中益气汤方剂功效的概括和描述,更是在实际应用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气虚便秘、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等症状时,可以通过回忆补中益气汤方歌,来判断是否适合采用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

同时,补中益气汤方歌也便于中医学者对补中益气汤方剂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综上所述,补中益气汤方歌趣味记忆法不仅使得补中益气汤方歌更容易记忆,也使得补中益气汤方剂在实际应用中更加灵活。

经方与临床系列讲座之补中益气汤

经方与临床系列讲座之补中益气汤

胃的生理功能
胃的功 能
受纳、 腐熟水谷
受纳:指胃有接受和容纳饮食物的功能 腐熟:指初步消化。受纳于胃的五谷, 在胃的不断蠕动及胃中阳气的蒸化下, 使水谷变成食糜,有利于进一步消化吸 收。
主通降、 以降为和
饮食物经过胃的受纳腐熟并保留一定 时间后,必须下降到小肠,泌别清浊, 其清者,经脾的运化输布周身,浊者 下降到大肠排出体外。
陈皮——调理气机,以助升降之复; 理气和胃,补而不滞。
柴胡、升麻——升举阳气,引参芪走表而固表。 使药:炙甘草——调和诸药。
补中益气汤运用
1.兼腹中痛者,加白芍; 2.头痛者,加蔓荆子、川芎; 3.头顶痛者,加藁本、细辛; 4.咳嗽者,加五味子、麦冬; 5.兼气滞者,加木香、枳壳。
补中益气汤运用
补中益气汤运用
2、肠易激综合征 黄芪30g,党参15g,生白术 10g,当归10g,柴胡 10g,升麻10g,防风10g,炙甘草6g,白芍10g,生 姜2片,大枣1枚。
补中益气汤运用
3、重症肌无力 基本方:黄芪60g,党参18g,白术15g,甘草3g,当归 头10g,陈皮3g,柴胡10g,升麻10g,五爪龙30g,首 乌20g,枸杞子10g。(第一届国医大师邓铁涛经验方) ①肾阳虚加巴戟天、肉苁蓉、淫羊藿; ②肾阴虚者加山萸肉、旱莲草,或加服六味地黄丸; ③心血不足者加熟枣仁、夜交藤; ④兼湿者加薏苡仁、茯苓; ⑤兼痰者加浙贝母、橘络。
【配伍意义】
君药:黄芪——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补肺实卫,固表止汗。
臣药:人参——补益脾胃。《本经》“补五脏,安精神”
《得配本草》“肌表之气,补宜黄芪;五内之气,补宜人参”
白术、炙甘草——补益脾胃。 三药俱为甘温补中要药,与黄芪相辅相成,则补气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第二节补中益气汤方解一、补中益气汤的组成、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项(一)药物组成、用量及用法黄芪一钱,甘草五分,人参(去芦)三分,当归身(酒焙干或晒干)二分,橘皮、升麻、柴胡各二分或三分,白术三分。

每日1剂,水煎服。

早、晚各服1次。

(二)使用注意事项阴虚火旺及实证发热者禁用本方。

下元虚惫者,亦不可服用本方。

正如陆丽京所说:“此为清阳下陷者言之,非为下虚而清阳不升者言之也。

倘人之两尺虚微者,或是癸水消竭,或是命门火衰,若再一升提,则如大木将摇而拔其本也。

”(《古今名医方论²卷一》)二、补中益气汤的功能与主治(一)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二)主治1.脾不升清证头晕目眩,视物昏谵,耳鸣,耳聋,少气懒言,语声低微,体倦肢软,面色咣白,纳差便溏,脉洪而虚,舌质淡胖,苔薄白。

2.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出,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而胖,脉大无力。

3.中气下陷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伴气短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脉虚软。

三,补中益气汤方名释义李杲认为,脾胃是人体元气之本,精气升降运动的枢纽。

在脾胃的气机升降方面,又特别强调脾胃的生长和升发。

他说:“《五常政大论》云‘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阴精所奉,谓脾胃既和,芥气上升,春夏令行,故其人寿;阳精所降,谓脾胃不和,谷气下流,收藏令行,故其人天”(《脾胃论²卷上》)。

因此,脾胃虚衰,元气不足,清阳下陷即为病。

本方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故名为“补中益气汤”。

四、补中益气汤的配伍意义与治则分析(一)病机与治则分析本方是为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以致脾胃气虚,清阳不升之证而没。

根据《素问²至真要大论广劳者温之”、“下者举之”的治疗原则,以益气升阳、调补脾胃而立法。

李呆说:“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

伤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

”“内伤不足之病……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李东垣老人创补中益气汤,其在《内外伤辨惑论》中,就立方本旨云:本方治“脾胃虚者,因饮食劳倦,心火亢甚,而乘其土位,其次肺气受邪,”并说:“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今立补中益气汤。

”东垣并论及了四时用药加减法,很值得玩味、仿效,临床确有实用价值。

本方以黄芪为君,参、草为臣,白术补脾,当归补血,陈皮理气,均为佐药;又用升麻、柴胡为使,引黄芪、甘草甘温之气味上升,能补卫气而实表。

总之,补中益气汤功用,乃为调补脾胃、升阳益气,主治身热有汗、头痛恶寒、懒言、食不知味、渴喜热饮、四肢倦怠、不耐劳作、动辄气喘、脱肛、胞宫下坠等一切清阳下陷之证,脉可见虚软或浮大无力。

明代薛己继承李氏之学,对于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内伤证,更达到娴熟境界,从其医案可见。

《薛氏医案》曾载:“余素性爱坐观书,久则倦怠,必服补中益气加麦冬、五味、酒炒黑黄柏少许,方觉精神清安,否则夜间少寐,足内酸热,若再良久不寐,腿内亦热,且兼腿内筋似有抽缩意,致两腿左右频移,辗转不安,必至倦极方寐,此劳伤元气阴火乘虚下注。

丁酉五十一岁,齿缝中有如物塞,作胀不安,甚则口舌有如疮然,日晡益甚,若睡良久,或服前药始安。

至辛丑时五十有五,昼间齿缝中作胀,服补中益气一剂,夜间得寐。

至壬寅有内艰之变,日间虽服前剂,夜间齿缝作胀,每至午前诸齿并肢体方得稍健,午后仍胀。

观此可知,血气日衰。

”足见薛己对补中益气汤的应用,有很深刻的体验。

病案一:内伤发热平某,男,37岁。

素体虚弱,肝胃不和。

十月中旬某日,突然发生吐血,咳嗽。

伴见午后发热,饮食衰减,周身倦怠无力,二便尚调,其脉虚数,舌质淡,苔薄白。

初用“加味救肺汤”,服二剂后咯血虽止,转增腹痛,泄泻,烦悸,脘闷,不欲食,午后发热达39℃,脉仍虚数。

辨为虚劳腹痛,用小建中汤建中气,缓里急,服药后腹痛果愈。

但仍发热不退,周身无力,头晕少气,不思饮食,腹泻不止,脉象同前。

此“阴火上乘土位”,清浊失调之变,乃用东垣补中益气汤,另加生甘草6克以泻心包之热。

补中益气汤可治疗多种疑难杂症,举7个例子!

补中益气汤可治疗多种疑难杂症,举7个例子!

补中益气汤可治疗多种疑难杂症,举7个例子!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功能升阳益气,调补脾胃。

主治因脾胃气虚所致的表热自汗,心烦口渴,头痛恶寒,少气懒言,四肢乏力,饮食无味,脉虚弱或洪大等症。

笔者运用此方,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今列举所治如下。

补中益气汤的妙用(一)顽固性呃逆黄某,女,53岁,住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厂。

患呃逆3年多,只有睡着后呃声才止。

3年多来在广州历求中、西医及针灸、理疗均难收效。

1989年2月,余应聘广州海军医院门诊时来求治。

见患者身体消痩,行动无力,上到二楼诊病就气喘吁吁,呃声连连,不能遏止。

余诊其脉沉细四至,寸不应指。

证为中气下陷,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故呃声连连以求自救。

投补中益气汤加味治之。

处方:柴胡15克,升麻10克,生黄芪100克,红参12克(切片),炒白术20克,当归15克,陈皮12克,炒内金15克(打末),焦山楂15克,大红枣10个,生姜10克(打碎)。

7剂,水煎服。

患者服完7剂后,呃止过半,体力、精神、饮食亦较诊前好得多。

共服上方30余剂,呃止体健。

1991年11月,与患者相遇,见其红光满面,身体健康。

呃逆之因,多系胃气上逆所致,有寒呃、热呃、痰呃、瘀呃、气呃、虚呃6种。

该患者呃逆3年有作,气血大伤,饮食乏味,久则属虚。

证为脾胃虚寒,气虚下陷,故用补中益气汤治之而愈。

(二)月经过多月经过多症,中医称为崩漏,一般分为血热、气虚、阴虚和瘀血等类型。

反复崩漏日久不愈必然导致气虚血亏、阴阳两伤。

不论其兼证挟热、挟瘀,抑或阴虚、气虚,只要历时较久、多方治疗难以收效者,在治疗上均应以补气升提为要,次及其他,诸如补气清热、补气强阴、补气化瘀,多能应手奏效。

李某,女,45岁,干部。

两年多来,经血量多,夹杂紫黑色瘀块,10日后服止血药方渐止,屡经中西医治疗收效甚少,有时虽暂时止一个月而下个月又复如故,有时半个月或20日就来一次,每次来均需10日之久。

1979年8月17日求治。

见患者面黄浮肿,四肢欠温,行动气喘,舌淡胖,边痕明显,脉虚无力,脉来五至,寸部几不应指。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浅析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浅析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浅析[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浅析篇一 : 补中益气汤浅析补中益气汤是治疗脾胃病的经典方,由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李杲所创。

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

他从师于易州张元素,在深入研究《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著作基础上,接受了其师“养胃气”的家法和“师古方,裁新方”的革新思想,结合自己多的临年床实践经验,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著名论点,编撰《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等著作,充实了脾胃学说理论,创立了调理脾胃的有效方药,被称为“补土派”之鼻祖。

后世医家对此予以很高的评价,朱震亨盛赞李氏学说:“医之为书,至是始备医之为道,至是始明。

”叶天士也说:“脾胃之论,莫详于东垣”。

1.方源补中益气汤首见于《内外伤辨惑论。

卷中?饮食劳倦论》,又见于《脾胃论。

卷中。

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

《内外伤辨惑论》云:“黄芪甘草人参升麻柴胡橘皮当归身白术上件叨且,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祖,早饭后温服。

如伤之重者,二服而愈,量轻重治之” 。

本方是为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以致脾胃气虚,清阳不升之证而设,根据《素问。

至真要大论》“劳者温之”,“下者举之”的治疗原则而设,调补脾胃而立。

东垣说:“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

伤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内伤不足之病,……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

2.方解东垣认为脾胃是元气之本,气机升降之枢,特别是生长与升发是脾胃气机升降的关键,只有谷气上升,脾气升发,元气充沛,才能抵抗病邪侵袭。

针对脾胃气虚、清阳下陷脾胃内伤病理提出了“补中、升阳”的制方原则,补中益气汤充分体现了东垣的学术思想。

其一、“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以益皮毛而闭腠理,……上喘气短,人参以补之。

……须炙甘草之甘以泻火热,而补脾胃中元气,若脾胃急痛并大虚,腹中急缩者,宜多用之,经云:‘急者缓之。

方剂学 补益剂补中益气汤护理课件

方剂学 补益剂补中益气汤护理课件
案例介绍
患者李某,女,45岁,因长期劳累出现气短乏力、食欲不振、头晕等症状,诊断 为脾胃气虚,采用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
案例的治疗过程
01
药材准备
02
煎煮方法
03
用法用量
案例的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
THANKS
感谢观看
补中益气汤的服用与护理
服用剂量与频次
服用剂量
服用频次
建议饭前30分钟服用,每日3次,每 次间隔4-5小时。
服用期间的饮食调理
增加蛋白质摄入
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
控制油腻食物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不良反 应
注意事 项
CATALOGUE
补中益气汤的案例分享
适用病证及案例介绍
适用病证
脾胃气虚、气虚下陷所致诸证。
CATALOGUE
补中益气汤的组成成分
中药材的种类
人参
黄芪 白术
中药材的种类
当归
升麻
柴胡
中药材的种类
陈皮 甘草
中药材的配比
01
02
03
04
中药材的炮制方法 01 02
CATALOGUE
补中益气汤的煎煮方法
煎煮器具的选择
砂锅
瓦罐
砂锅材质稳定,受热均匀,能够保持 汤药的药效成分。
瓦罐能够使汤药更好地与药材接触, 有利于药效成分的煎出。
方剂学 补益剂补中 益气汤护理课件
目录
• 补中益气汤的概述 • 补中益气汤的组成成分 • 补中益气汤的煎煮方法 • 补中益气汤的服用与护理 • 补中益气汤的案例分享
CATALபைடு நூலகம்GUE
补中益气汤的概述
补中益气汤的定义
补中益气汤的功效

重新认识补中益气汤

重新认识补中益气汤

重新认识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由黄芪、炙甘草各五分,人参、当归身、橘皮、升麻、柴胡、白术各三分组成,是李东垣创制的中医名方。

读《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可以看出,补中益气汤治疗内伤脾胃之证,是“始得之证”,“始得之则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

主证是身热而烦,脉洪大而头痛。

临床表现和外感风寒之证相类同,需要认真辨认才能区别。

“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以益皮毛而闭腠理,不令自汗,损其元气。

”既然李东垣认为自汗会损人元气,那么接下来加人参来补益元气就很顺理成章了。

“夫脾胃虚者,因饮食劳倦,心火亢甚,而乘其土位。

”脾胃虚怎么会导致心火亢甚?中土气虚就会导致升降失调,心火就不能很好地下交肾水,没有肾水相配合的心火就不是正阳而是邪火,就成了游离之火,哪里虚就跑哪里去,现在是脾胃虚,所以就“乘其土位”,如果其他脏腑也虚的话,也会跑去虚的脏腑干扰而作乱。

“是热也,非表伤寒邪皮毛间发热也,乃肾间受脾胃下流之湿气,闭塞其下,致阴火上冲,作蒸蒸而躁热,上彻头顶,旁彻皮毛,浑身躁热作,须待坦衣露居,近寒凉处即已,或热极而汗出亦。

”可以看到,这里所说的也是后世医家一直在争议的“阴火”,其实是与阳火相对应,是一切不在正位的阳气,特别以心阳为主(心火者,阴火也)变成游离态的火,这种火在最初作乱的时候,“始得之”的时候,力量也很强大,“其脉洪大”,好像是白虎汤的实热证。

“心火乘脾,须炙甘草之甘以泻火热,而补脾胃中元气,若脾胃急痛并大虚,腹中急缩者,宜多用之。

”炙甘草的用法,原文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其实仅仅说甘草“补脾胃中元气”可能还是有点抬举甘草,甘草只有在与人参配合的时候,才会“补脾胃中元气”。

接着加当归身,是用来“和血脉”的,李东垣的“和血脉”是什么意思?原方后设的“四时用药加减法”当中有提到“若更烦乱,如腹中或周身有刺痛,皆血涩不足,加当归身(五分或一钱)”。

由于气生血,气虚就会导致血涩不足,所以加当归来帮忙一下,所以就说“和血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胃虚则中气亦虚,摄纳不力,升举无 能,故有脱肛、久泻、子宫下垂等症。
本方以黄芪益气为君;人参、白术、炙甘 草健脾益气为臣,共以收补中益气之功。 配陈皮理气,当归补血,均为佐药。升麻 、柴胡升举下陷清阳,为补气方中的使药 。


至若劳倦形气衰少,阴虚而生内热者, 表证颇同外感。惟李东垣知其为劳倦 伤脾,谷气不盛,阳气下陷阴中而发 热制补中益气之法。


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生柴归陈助 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2.气虚下陷。脱肛,子宫下垂,久泻, 久痢,久疟等,以及清阳下陷诸证。


本方证是因脾胃气虚,清阳下陷,以及由气 虚而致摄纳不力所形成。脾主四肢、肌肉、 脾虚则四肢、肌肉承受水谷精微无由,故见 肢软体倦,神疲少力。脾胃虚则谷气不盛, 阳气下陷阴中,故见发热自汗、脉洪而按之 虚软,舌淡苔薄白,其非外伤发热可知。
Hale Waihona Puke 临 床 应 用发 热:
①外感发热-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 有余,有余者泻之。宜解表剂。
②气虚发热-内伤脾胃,乃伤其气,伤其 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惟 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 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 愈,补中益气汤加减。
胸 闷:
①胸阳不展-肝气郁滞,木郁则达之 宜疏肝解。 肺气壅滞,宣提肺气。 ②中气不足-补益中气,补中益气 汤加减。
谓风寒外伤其形为有余,脾胃内伤 其气为不足。遵《黄帝内经》 ‘劳者
温之’,‘损者益之’之义,大忌苦寒 之药 ,选用甘温之品,升其阳以行春生之令。 凡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护皮 毛开腠理,不令自汗。
元气不足,懒言气喘,人参以补 之,炙甘草之甘以泻心火而除 烦,补脾胃而生气,此三味除烦 热之圣药也。佐白术以健脾,当 归以和血。气乱于胸,清浊相干
补中益气汤
药物组成
黄芪20g 升麻3g 人参10g 柴胡3g 当归10g 白术10g 陈皮6g 炙甘草5g

• 水煎服

• 或作丸剂,每服10-15g,日2-3次, 温开水或姜汤送服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1. 脾胃气虚。发热,自汗,渴喜温饮, 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恍白,大 便稀溏,脉洪而虚,舌质淡,苔薄白。
用陈皮以理之,且以散诸甘药之 滞。胃中清气下沉,用升麻、柴 胡气之轻而味之薄者,引胃气以 上腾复其本位,便能升浮以行生 长之令矣。补中之剂,得发表之
品而中自安;益气之剂,赖清气之 品而气益倍。此用药有相须之妙也 。是方也,用以补脾,使地道卑而 上行,亦可以补心肺。损其心者调 其营卫也。亦可以补肝,木郁则达 之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