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怀疑与学问优秀课件(共28张PPT)
第4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 待,第5段则说“我们不论对干哪一本书,哪一 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各种各样的 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 ,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 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写了第4段,又 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
精读探究
3、第6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停滞: 儒学大师, 泛指学问渊博的人。
大儒:
文体知识
中心论点
论点:作者对所论述
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分论点
议
论 论据:用来证明和支 事实论据
文 撑论点的材料。 三
道理论据
证明 或 补充
要
举例论证(例证法)
素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 点的过程。
道理论证(引证法)
比喻论证(喻证法)
对比论证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阐明了怎样的观点? 2、课文开头有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
盲(máng)从 颉(jié) 辨伪去妄
不攻自破
词语卡片
虚妄: 没有根据的,荒诞无稽 的。 墨守: 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破灭了。多指不正确的
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就露出破绽,站不住脚了。
辨别虚假的,去处不合理的。
辨伪去妄: 一般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流俗: 停下来,滞留不能进行 。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 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本 文围绕着中心论点,分设了两个分论点,分层次地进行论述,条理清楚, 中心明确。这种论证结构和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根据你平时的学习积累,举出一两个善于“怀疑” 而创建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事例。
精读探究
3、第6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停滞: 儒学大师, 泛指学问渊博的人。
大儒:
文体知识
中心论点
论点:作者对所论述
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分论点
议
论 论据:用来证明和支 事实论据
文 撑论点的材料。 三
道理论据
证明 或 补充
要
举例论证(例证法)
素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 点的过程。
道理论证(引证法)
比喻论证(喻证法)
对比论证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阐明了怎样的观点? 2、课文开头有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
盲(máng)从 颉(jié) 辨伪去妄
不攻自破
词语卡片
虚妄: 没有根据的,荒诞无稽 的。 墨守: 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破灭了。多指不正确的
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就露出破绽,站不住脚了。
辨别虚假的,去处不合理的。
辨伪去妄: 一般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流俗: 停下来,滞留不能进行 。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 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本 文围绕着中心论点,分设了两个分论点,分层次地进行论述,条理清楚, 中心明确。这种论证结构和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根据你平时的学习积累,举出一两个善于“怀疑” 而创建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事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怀疑与学问》课件
新知讲解
1.文章的总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总结归纳)
2.总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 本文的总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提出的,总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
,或者是“学则须疑”。(引用原文)
新知讲解
3.开头引用两句名言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提出中心论点,并证明中心论点。
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既提出了中心论 点,又将它作为道理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18 怀疑与学问
人教部编版 语文 九年级上册
新知导入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一个人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 者其最终收效都一样,其最后成果都相同,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而有的人却收效差, 成果小,彼此有差异,有的甚至差异很大,非常悬殊。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存 在这种情况。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好些,成果大些呢?研 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搞好学习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很有价值 的见解,学好这篇文章对我们很有意义。
6.第三段四句话之间层次关系如何?怎样划分层次?
因果关系
①②③︱④
7.第三句是举例论证还是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
8.本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⑴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连 ⑵形成层递,使文章论说深入了一步,更进了一层。 ⑶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
新知讲解
具体阐述如下
一、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连。 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自然就要出现一个问题——如何 对待“传说”,而下文紧接着就谈论这个问题。 二、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 这段讲学问的基础是什么,下面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基础,内容深入了。 三、铺石奠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 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这个关系到全篇中心议题的问题,本段虽未加以论说,而“别人的传 说,不一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说明,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奠下 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8课《怀疑与学问》精品课件
墨守: 因循守旧、死守。
停滞: 停止。
1.读课文:
这是学术家写的一篇学术方面的 议论型文章,应该快读还是慢读?
2.怀疑题目:
用文中某个短语或短句给文 章换个标题,你会选用哪个?
➢“学者先要会疑。” ➢“学则须疑。”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怀疑和明辨。” ➢……
5.思考:
顾颉刚先生一定也知道自己这个标题可以 改成《学者先要会疑》或者《学则须疑》,那 他为什么用《怀疑与学问》做标题呢?
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激发读 者的思考。
6.思考: ①文章讲的是“怀疑”与“学问”
之间的关系。课文哪句话具体阐明了怀 疑对做学问的作用?
第六段第一句。
6.思考: ②怎么把这个长句子变成两个短句子?
8.思考:
把第六段放第三段前面,可以吗?
不可以。 因为只有先辨伪去妄,才能够建设,才能够启 迪,这之间是有先后关系的。 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他们之间的关系?
不仅……也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
作者是运用什么方法提出中心论点的? 引用学者的名言,既提出了论点,也为证明论点提供
➢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 ➢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
发明的基本条件。
6.思考: ③把这两句话拆开来,看看把第一
句放在哪一段,把第二句放在哪一段。
第一句放第三段前,第二句放第六段前。
7.思考:
这篇文章有哪两个分论点?画出 这篇文章的结构图?
中心论点 (1-2) 学则有疑
分论点一 (消极方面)
怎样以怀疑的精神做学问,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 定可靠,怀疑精神很有必要。
停滞: 停止。
1.读课文:
这是学术家写的一篇学术方面的 议论型文章,应该快读还是慢读?
2.怀疑题目:
用文中某个短语或短句给文 章换个标题,你会选用哪个?
➢“学者先要会疑。” ➢“学则须疑。”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怀疑和明辨。” ➢……
5.思考:
顾颉刚先生一定也知道自己这个标题可以 改成《学者先要会疑》或者《学则须疑》,那 他为什么用《怀疑与学问》做标题呢?
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激发读 者的思考。
6.思考: ①文章讲的是“怀疑”与“学问”
之间的关系。课文哪句话具体阐明了怀 疑对做学问的作用?
第六段第一句。
6.思考: ②怎么把这个长句子变成两个短句子?
8.思考:
把第六段放第三段前面,可以吗?
不可以。 因为只有先辨伪去妄,才能够建设,才能够启 迪,这之间是有先后关系的。 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他们之间的关系?
不仅……也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
作者是运用什么方法提出中心论点的? 引用学者的名言,既提出了论点,也为证明论点提供
➢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 ➢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
发明的基本条件。
6.思考: ③把这两句话拆开来,看看把第一
句放在哪一段,把第二句放在哪一段。
第一句放第三段前,第二句放第六段前。
7.思考:
这篇文章有哪两个分论点?画出 这篇文章的结构图?
中心论点 (1-2) 学则有疑
分论点一 (消极方面)
怎样以怀疑的精神做学问,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 定可靠,怀疑精神很有必要。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8.怀疑与学问(共39张PPT)
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3.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
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
第4段说的怀疑“传说”, 第5段则说怀疑书本,比第4段进了一 层。这两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
写了第4段,又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
4.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两段的
• 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去除不合理的。 •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学者先要会疑。 学则须疑。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 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 经过自己的怀疑。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 本条件。
因为——————,所以我们 不断——————————,而且不 论——————————。其实怀疑 不仅是————————,也是—— ——————————————。因 此——————————————。
二、论证结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个论点是 如何提出的?
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学则须疑) 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 引用名言,提出论点。
顾颉刚
导入新课
一个人从事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
成的。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其
最终收效都一样,有的人收效好,而有的人却收效
差。无论历史与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这是为
什么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好些呢?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
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很有价值的见解,学好
3.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
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
第4段说的怀疑“传说”, 第5段则说怀疑书本,比第4段进了一 层。这两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
写了第4段,又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
4.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两段的
• 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去除不合理的。 •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学者先要会疑。 学则须疑。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 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 经过自己的怀疑。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 本条件。
因为——————,所以我们 不断——————————,而且不 论——————————。其实怀疑 不仅是————————,也是—— ——————————————。因 此——————————————。
二、论证结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个论点是 如何提出的?
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学则须疑) 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 引用名言,提出论点。
顾颉刚
导入新课
一个人从事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
成的。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其
最终收效都一样,有的人收效好,而有的人却收效
差。无论历史与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这是为
什么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好些呢?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
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很有价值的见解,学好
2019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8课《怀疑与学问》(共12张PPT)
18.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课前导学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qīng xìn( 轻信 ) 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 (2)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bù gōng zì pò( 不攻自破 )了。 (3)否则便是máng cóng( 盲从 ),便是迷信。 (4)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tíng zhì( 停滞),人 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为什么? ______不__能__。__“__文__化__”__这__个__概__念__比__“__学__术__”__大__,__ _它__们__是__包__含__关__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反思 9.阅读课文,完成填空。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 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_盲__从__或__迷_信__。 作者关于_怀__疑__与__学_问___之间关 系的论述对今天的 治学者或读者都是富有教益的。
【解析】视察:上级人员到下级机构或现场检查工作。 察看:细看以求了解情况;犯错误而给予的处分。将犯 错误者继续留职,以观其是否改正错误。启迪:开导; 启发。启发: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临近考试,为了让自己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我总喜欢在 皎洁的月光下,仰望满天繁星。(把“满天繁星”改为“苍 穹”) B.“五四”文艺晚会上,同学们表演的节目大多以舞蹈为 主,充分展示了青春的风采。(删除“大多”) C.我们之所以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可以 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删除“的原因”) D.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但是明天也有可能得到 别人回赠的玫瑰园。(把“不仅”改为“虽然”)
课前导学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qīng xìn( 轻信 ) 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 (2)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bù gōng zì pò( 不攻自破 )了。 (3)否则便是máng cóng( 盲从 ),便是迷信。 (4)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tíng zhì( 停滞),人 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为什么? ______不__能__。__“__文__化__”__这__个__概__念__比__“__学__术__”__大__,__ _它__们__是__包__含__关__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反思 9.阅读课文,完成填空。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 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_盲__从__或__迷_信__。 作者关于_怀__疑__与__学_问___之间关 系的论述对今天的 治学者或读者都是富有教益的。
【解析】视察:上级人员到下级机构或现场检查工作。 察看:细看以求了解情况;犯错误而给予的处分。将犯 错误者继续留职,以观其是否改正错误。启迪:开导; 启发。启发: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临近考试,为了让自己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我总喜欢在 皎洁的月光下,仰望满天繁星。(把“满天繁星”改为“苍 穹”) B.“五四”文艺晚会上,同学们表演的节目大多以舞蹈为 主,充分展示了青春的风采。(删除“大多”) C.我们之所以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可以 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删除“的原因”) D.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但是明天也有可能得到 别人回赠的玫瑰园。(把“不仅”改为“虽然”)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46张PPT)
怀疑与学问
作者:顾颉刚
凶险( ) 视察( ) 轻信( )
虚妄( ) 盲从( ) 折扣( )
流俗(
) 墨守( ) 停滞( )
不攻自破(
)
凶险(xiōnɡ) 视察(chá ) 轻信(qīnɡ) 虚妄(wànɡ) 盲从( mánɡ) 折扣(zhé ) 流俗( sú ) 墨守(mò ) 停滞(zhì ) 不攻自破( ɡōnɡ )
原理、定理、公式等。(引用论证(引证))
③比喻论证:打比方。 ④对比论证: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比较。(正面论证和反面论
证)
引用论证
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名家 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 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 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 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 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 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2、“常常”能不能去掉?四个“常常”的顺序能否调 换,为什么?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 么看?
怀疑与学问
新知导入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赏析】这首诗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 早下功夫;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诀窍, 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意思,而要躬行实践, 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诗 人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这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 的观点。诗人寓理于教,旨在激励儿子不要仅仅 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验证所学知识从 而获得真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怀疑与学问》精品课件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本节的学到了什么知识。
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再见!
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第三部分(6):怀疑是从积极方 论证第二个分论点 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
本条件。
课文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课文的中心论点是 什么?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引用名言,提出观点: 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
开头引用名言有何作用?
生难字 虚妄( wànɡ) 墨守( mò ) 折扣( zhé ) 停滞( zhì ) 塾师( shú ) 程颐( yí ) 譬如( pì ) 顾颉刚(jié ) 腐草为萤(yínɡ)
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课文中的词语。
腐草能化为萤火虫。【腐草为萤】 没有事实根据的。【虚妄】 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
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 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引用论证:引用孟子的话,进一步论述怀疑 精神的重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什么是怀疑精神? 经过一番事前的思考,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就 是怀疑精神。
总结上文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 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的基本条件。 提出下文论点
18 怀疑与学问
1.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以及各分论点。(重点)
2.领会怀疑精神的实质,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 品味其严谨准确的语言。(难点)
3.在生活学习中,培养多思考、多发问的怀疑 精神。(重点)
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 历史学家。他是我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提 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也是我国历 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编有《古史辨》,著 有《汉代学术史略》《三皇考》等。
秋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课件:18 怀疑与学问 (共32张PPT)
真正的学习,要把读书做学问同思考和实践结合起来。只读书,不思考, 物我便不能合而为一;只读书,不实践,便是书的奴隶,易被错误思想所左 右。
(3)请给你的观点补充一个论据。 (示例)论据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书上读到的、学来的放到 实践中去检验,经过辨别和筛选,才会得到有利于工作、学习乃至社会发展 的可靠的经验。论据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也深 知读书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B
4.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4分)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 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________,常常________书中的学说,常常 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A.争辩 修正 评判 B.辩论 评判 修正 C.争辩 评论 修改 D.辩论 修改 评论
⑦老子有言:“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 之以为用。”①处理好“有之之利”和“无之之用”的关系,激励“大胆假 设,小心求证”的严谨精神,人才的苗子才能在肥沃土壤顺利成长为科学巨 匠,我们这个科技大国也才能真正崛起为科学强国。
【注释】此句可翻译为: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内的空虚部分, 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知识源于实践,学问在于探索。
(2)你的观点是什么?请阅读下面相关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 点你的看法。(不超过50字)
【链接材料】 材料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也有只读书, 不用心思考,不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的人,结果也一事无成。例如,南宋的 “硕学”陆澄年轻时博览群书,写宋书时就一字写不出,人称“二脚书橱”。
呢?
B.导演杨洁在拍摄《西游记》时,认为“取经女儿国”一集的情节可以有一段
(3)请给你的观点补充一个论据。 (示例)论据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书上读到的、学来的放到 实践中去检验,经过辨别和筛选,才会得到有利于工作、学习乃至社会发展 的可靠的经验。论据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也深 知读书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B
4.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4分)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 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________,常常________书中的学说,常常 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A.争辩 修正 评判 B.辩论 评判 修正 C.争辩 评论 修改 D.辩论 修改 评论
⑦老子有言:“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 之以为用。”①处理好“有之之利”和“无之之用”的关系,激励“大胆假 设,小心求证”的严谨精神,人才的苗子才能在肥沃土壤顺利成长为科学巨 匠,我们这个科技大国也才能真正崛起为科学强国。
【注释】此句可翻译为: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内的空虚部分, 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知识源于实践,学问在于探索。
(2)你的观点是什么?请阅读下面相关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 点你的看法。(不超过50字)
【链接材料】 材料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也有只读书, 不用心思考,不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的人,结果也一事无成。例如,南宋的 “硕学”陆澄年轻时博览群书,写宋书时就一字写不出,人称“二脚书橱”。
呢?
B.导演杨洁在拍摄《西游记》时,认为“取经女儿国”一集的情节可以有一段
18《怀疑与学问》课件
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 2.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 3.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
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
方法指导一
“分析判断论证方法及作用”是中考考点之一。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命题方式:“请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 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等。
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 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论证了……的 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
4. 说说文章是怎样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 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的?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
18.怀疑与学问
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 证法、对比论证法。(难点)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 om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相宜的语言。(重点)
证 明
分论点:
1. 2.
怀疑是辩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精读细研
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
1.说说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引用名言,提出观点: 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
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
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明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 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 体更有说服力。
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
方法指导一
“分析判断论证方法及作用”是中考考点之一。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命题方式:“请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 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等。
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 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论证了……的 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
4. 说说文章是怎样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 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的?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
18.怀疑与学问
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 证法、对比论证法。(难点)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 om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相宜的语言。(重点)
证 明
分论点:
1. 2.
怀疑是辩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精读细研
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
1.说说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引用名言,提出观点: 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
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
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明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 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 体更有说服力。
2024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8.怀疑与学问-课件
8. “古今科学……”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答案】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三个“新的”,突 出了怀疑精神在人类文明史 上的作用。
【难点探究】试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答案】文章开头两段引用我国古代两位著名学者的话,提出中 心论点。第③~⑤自然段先从消极方面作论证,第⑥自然段再从积 极方面作论证。中间的过渡句概括了前后两个方面的分论点:“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 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样,本文议论的内容从对 于传说的怀疑,进而扩大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的怀 疑,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意义,进而论及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 说、启迪新发明的作用,层层深入论证,对怀疑的精神在做学问 过程中的必要性和意义,作了全面精当的阐述。
1.理解课文中论述的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 伪去妄,才能建立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道理。(重点)
2. 引导学生运用前两课所学过的知识,温故知 新,培养自读能力。(难点)
3、品味文章的语言。
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 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 家、民俗学家, 古史辨学派创始 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 开拓者、奠基人。著有《秦汉的方 士与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 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二 写一写字形
程yí( 颐 )
凶xiǎn( 险 )
视chá( 察 )
腐草为yíng( 萤 )
三 记一记词义
1.譬如:比如,例如。 2.视察:察看,审察。 3.三皇、五帝: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帝王,说法不一。有的说,
三皇指伏羲、神农、女娲。据《史记》,五帝 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4.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5.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1张PPT)
哪些?
21
自主学有怀
疑的精神。
2、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 分论点1: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
妄的步骤。
分论点2: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 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2
3、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有哪些? 【1】 事实论据: (1)国难危机时的口头消息; (2)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3)听说“腐草为萤”; (4)戴震善问的例子。
【3】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 强。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这个关 系到全篇中。动议题的问题,本段虽 未加以论说,而“别人的传说,不一 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说明,这 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 说垫下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5。
4、第4段可以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1】 第一层(开头到“这是做一切 学问的基本条件”)指出“怀疑的精 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对 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 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 它‘非’”,这种“事前的思索”,“不随便 轻信”的怀疑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 基本条件”。
史略》、《史林杂识初编》
等。
3
自学指导一
• 初读课文,标识生难字
4
• 辨伪去wàng_ • mò守—— • 不gōng自破—— • 停zhì •塾 •譬 •惰 •儒
妄,虚无的不真实的 墨,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攻,比喻观点、言论等经不起推敲。 滞,
shú pì
duò
rú
5
自学指导二
• 默读课文,找出标示论题的语句、表达作 者观点的句子、承上启下的段落、各段的 关键句子等,并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讨 论和编写阅读提纲,从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时间8 分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合作)
21
自主学有怀
疑的精神。
2、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 分论点1: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
妄的步骤。
分论点2: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 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2
3、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有哪些? 【1】 事实论据: (1)国难危机时的口头消息; (2)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3)听说“腐草为萤”; (4)戴震善问的例子。
【3】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 强。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这个关 系到全篇中。动议题的问题,本段虽 未加以论说,而“别人的传说,不一 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说明,这 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 说垫下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5。
4、第4段可以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1】 第一层(开头到“这是做一切 学问的基本条件”)指出“怀疑的精 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对 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 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 它‘非’”,这种“事前的思索”,“不随便 轻信”的怀疑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 基本条件”。
史略》、《史林杂识初编》
等。
3
自学指导一
• 初读课文,标识生难字
4
• 辨伪去wàng_ • mò守—— • 不gōng自破—— • 停zhì •塾 •譬 •惰 •儒
妄,虚无的不真实的 墨,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攻,比喻观点、言论等经不起推敲。 滞,
shú pì
duò
rú
5
自学指导二
• 默读课文,找出标示论题的语句、表达作 者观点的句子、承上启下的段落、各段的 关键句子等,并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讨 论和编写阅读提纲,从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时间8 分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合作)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 怀疑与学问课件 新人教版
点拨:本文的论点是: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分论点一是:怀疑是 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分论点二是: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 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两个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
18 怀疑与学问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程颐.(yí) 譬.如(pì) máng(盲)从 停滞.(zhì) 2.读准多音字 记载.:zǎi 其他读音:zài
组词:满载而归
二、重要词语 1.譬如:比如。 2.腐草为萤:腐草化为萤火虫。 3.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4.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
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5.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6.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7.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三、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代表作品有
《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妙峰山》《三皇考》等。
1பைடு நூலக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运用哪两个分论点紧扣中心论点 进行论证?两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18 怀疑与学问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程颐.(yí) 譬.如(pì) máng(盲)从 停滞.(zhì) 2.读准多音字 记载.:zǎi 其他读音:zài
组词:满载而归
二、重要词语 1.譬如:比如。 2.腐草为萤:腐草化为萤火虫。 3.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4.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
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5.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6.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7.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三、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代表作品有
《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妙峰山》《三皇考》等。
1பைடு நூலக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运用哪两个分论点紧扣中心论点 进行论证?两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第三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这段讲了做
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自 然就要出现一个问题——如何对待这“传说”,而下 文紧接着就谈论这个问题。 (2)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 这段讲学问的基础是什么,下面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 个基础,内容深入了。 (3)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做学问应该 如何对待传说这个关系到全篇中。动议题的问题,本 段虽未加以论说,而“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 点已在本段得到说明,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 何对待传说垫下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写了第
四段,又写第五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
6.第5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本段用了正反对比(“因怀疑而思索……否则便
是盲从,便是迷信”)和道理论证(孟子所谓 “尽信书不如无书”)两种论证方法。
7.第6段课文第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论述了
什么分论点?
课文承上启下,归结了第3、4、5段课文分论点后, 提出第6段课文的分论点:怀疑也是从积极方面建 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历史学家,
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
学系。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
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 疑与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 《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 《史林杂识初编》等。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学习文中生字、词。 2.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及之间的逻辑联系。 3.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重难点) 4.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重难点)
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流俗: 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辨伪去妄: 辨别真假是非,丢弃荒谬不合理的东西。
整体感知
指导自读课文(边读边讨论)
1.阅读全文后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在本文中提出的
论点。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作为论点。
2.本文开头有何特点?
3.分别概括第三、四、五、六段的内容。
18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导入
情境导入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我国当 代史学家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并且 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因此特 别喜欢考证。有一,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 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 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 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 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 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证。后来才 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 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学问。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 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 《怀疑与学问》。
第三段:传说不一定可靠,但做学问有时只能靠它。
第四段:论述对于传说,无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 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五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 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六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 明的基本条件。
• 事实论据:(1)国难危机时的口头消息;(2) 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3)听说“腐草为萤” (4)戴震善问的例子 • 道理论据:(1)“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2)“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疑”—张 载;(3)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4.第四段可以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第一层(开头到“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指出 “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对于 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 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 因为它‘非’”,这种“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 的怀疑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第二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 么科学根据”)举二例(“三皇、五帝”的传说、“腐 草为萤”的记载)具体说明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 第三层(末句“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 便不攻自破了”)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4.找出中心论点统率下的两个分论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提示:可看开头名言)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治学必须有怀疑的精神。
2.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提示:可看文章第
六段,承上启下句子)
分论点1-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步骤。
分论点2-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
明的基本条件。
再读课文,熟悉内容,找出各段的中心句或归纳文 章各段的段义。 第一段:“学者先要会疑。” 第二段:“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字词积累
字音认读 顾颉刚 (jié) 萤火 (yíng) 程颐(yí) 停滞 (zhì) 折扣 (zhé) 虚妄(wàng)
塾师 (shú)
凶险(xiǎn)
譬如 (pì)
盲从 (mánɡ)
视察(chá)
墨守 (mò)
步骤 (zhòu)
懒惰(duò)
思索(suǒ)
词语补注 不用攻击,自己就破灭或站不住脚,比喻 不攻自破: 事物的荒谬。 停滞: 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启迪: 引导、启发。
逐段理解课文
1.第一、二 段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
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
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
的说服力更为增强。
2.第三段第三句“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 是运用了举例论证还是比喻论证?
这句运用了比喻论证,设喻以说明“事实和根 据”的两种“来源”,不是举例论证。如果举 例论证,那就要举出做学问的实例,“譬如” 后面所言,并非做学问的实例。
5.第五段和第四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 为什么写了第四段还写第五段,是否可以去掉第五
段?两段的内容有何相异?
第四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5段 则说“我们不论对干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
过自己的怀疑”。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
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