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共议、共成长——以《春节童谣》为例谈“和大人一起读”教学建议

合集下载

《和大人一起读》教材分析

《和大人一起读》教材分析

我育我学,快乐成长!
我育我学,快乐成长!
我育我学,快乐成长!
我育我学,快乐成长!
★本子+笑脸简单记录 ★利用QQ群、微信圈发图片、视频 ★准备阅读存折
我育我学,快乐成长!
★本子+笑脸简单记录 ★利用QQ群、微信圈发图片、视频 ★准备阅读存折 ★提供展示机会
低段朗诵儿歌、读儿歌、讲故事、读故事等; 中段好书推荐,新闻播报等;
的培养需要经年累月的积累和沉淀,孩子阅读能力培养的
过程是大人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
我育我学,快乐成长!
(一)准确解读“大人”
这里的“大人”指的是年龄比小朋友大的人,爸爸妈妈、 爷爷奶奶、邻居家的哥哥姐姐、高年级的同学、一起玩耍的 伙伴、还包括老师等,总之,对小孩子的课外阅读有帮助的 人都可以当“大人”。 “大人”所起的作用就是:陪伴、倾听、激趣、答疑。
高段主题演讲、专题论坛等。
我育我学,快乐成长!
(三)老师的指导作用如何发挥?
1.了解每个孩子阅读用时,掌握孩子的阅读能力,以 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一定指导和帮助。 2.了解本班孩子整体阅读的能力,便于我们推荐合适 的阅读材料和数量。 3.了解孩子的阅读形式,喜欢自己读还是一起读,还 是喜欢听,以便于我们更好地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请家长一起上课 ★利用家长信、家长会讲清楚要求和方法 ★与高年级同学手拉手
我育我学,快乐成长!
(二)和大人一起读的效果如何检查?
★设计阅读反馈表
“和大人一起读”反馈表 班 级: 姓 名: 。 阅读题目: 阅读日期: 。 阅读用时:5—10分钟 10—20分钟 20—30分钟 30分钟以上 阅读形式:父/母/大人读给孩子听( ) 孩子读给父/母/大人听( ) 父/母/大人和孩子一起读( ) 阅读情况(请大人用几句话描述):

“和大人一起读”的实施策略

“和大人一起读”的实施策略

“和大人一起读”的实施策略作者:何敏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第7期“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这是美国教育家吉姆·崔利斯撰写的《朗读手册》封面中的话,用最朴实的语言揭示了一个最简单的规律——亲子阅读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最切实可行的方法。

统编本教材《语文园地》中新设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倡导学生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无压力阅读,意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进亲子共读。

我们要用心捕捉统编本教材的编排理念,扎实推进亲子阅读,营造和谐美好的书香班级与书香家庭。

一、教师引导教方法,家长陪读可模仿实现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引导每位家长自觉地加入亲子阅读的行列,教师的示范引导尤其重要。

统编本教材一年级上册“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呈现的第一篇阅读材料是《小兔子乖乖》,教材将如此熟悉浅显的儿歌作为“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开篇之文,拉近了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距离,降低了书面阅读的难度。

教师若能充分利用好这次示范陪读的契机,既能为家长陪读提供可操作的方法,又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课前,教师通过短信邀请家长到班级一起参与亲子阅读。

上课时,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坐到座位上,教室里播放歌曲《小兔子乖乖》,在律动的音乐、熟悉的旋律中,大家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耳熟能详的音乐激发了他们对这首儿歌再次学习的热情。

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描述生活中见过的小兔子的样子,让他们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使语言学习在生活中得到拓展和升华。

接着,大屏幕出示课本画面:“同学们,歌曲《小兔子乖乖》还藏在我们的课本里。

咱们一起翻到第17页,和爸爸妈妈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儿歌吧。

”教师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自由轻松地朗读,然后一起给打乱顺序的四幅插图排序,一边排序一边讲述故事内容。

为了不让阅读形式变得单一,教师根据这首儿歌的特点,还提供多种阅读方法,如亲子拍手共读、亲子分段朗读、亲子表演读等,通过反复朗读与亲子之间的合作,巩固了学生的认读能力,也启示了家长如何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亲子之间气氛融洽、温馨。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和大人一起读之《春节童谣》亲子阅读谈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和大人一起读之《春节童谣》亲子阅读谈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和大人一起读之《春节童谣》亲子阅读谈《春节童谣》是“部编本”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中“和大人一起读”里的阅读内容。

这个阅读内容反映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贴近生活,读来朗朗上口。

童谣是深受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儿童文学体裁。

在和爸爸妈妈们一起读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以求达到阅读的效度和分享阅读的快乐。

一、手舞足蹈抢先读读看童谣,也叫儿歌。

周作人在《儿歌之研究》文中说:“儿歌者,儿童歌曲之词。

”也就是说童谣是符合儿童心理的谐韵歌词。

《春节童谣》p下面提供一个简单易学的“手舞足蹈”的阅读方法,供大家参考。

以《春节童谣》中“二十三,糖瓜粘”这样的每三个字停顿一次的节奏为例。

(亲子阅读时,每念一句,各以一手交叉拍打对方的手心。

)二、用一些小道具制造阅读的喜庆童谣,除了具有音韵性的特点外,还有趣味性。

趣味性,是童谣非常重要的特质,如《春节童谣》中的“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孩子们一读到这儿,就会抑制不住地欢笑起来,觉得“好有意思”。

那怎样保有这份“有意思”呢?一方面可以不拘时间段地朗读这首童谣。

就是说可以在阴历二十三读,也可以在阴历二十五读,更可以在大年三十晚上读,每一次读就能和童谣中所说的内容相契合。

孩子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朗读《春节童谣》,真正地去了解春节的习俗,投入自己的记忆、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进去,阅读的感受和情绪会随之同步律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可以用游戏的精神来读这首童谣。

爸爸妈妈在孩子读熟练后,可以出示字卡“二十三”,问道:“二十三,干什么?”孩子回答:“二十三,糖瓜粘。

”爸爸妈妈再出示字卡“二十七”,问道:“二十七,干什么?”孩子回答:“二十七,宰公鸡。

”一问一答的朗读,使孩子第一时间体尝到阅读的成功。

书中还有放鞭炮、舞灯笼的插图,也可以合理地利用起来。

看着书中的插图,和孩子聊一聊:“过春节还有哪些好玩的呀?”孩子会把自己经历过的习俗和父母分享:写春联、包饺子、守岁等。

《和大人一起读》的方法指导

《和大人一起读》的方法指导

《和大人一起读》的方法指导
一、《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整理。

仔细翻阅一年级上、下册的语文书,整理如下:一年级上册《和大人一起读》板块内容:《小兔子乖乖》《剪窗花》《小鸟念书》《小松鼠找花生》《拔萝卜》《谁会飞》《猴子捞月亮》和《春节童谣》。

一年级下册《和大人一起读》板块内容:《谁和谁好》《阳光》《胖乎乎的小手》《妞妞赶牛》《狐狸和乌鸦》《夏夜多美》《孙悟空打妖怪》和《三只白鹤》。

二、《和大人一起读》的完成度调查。

《和大人一起读》是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感知理解书中内容,分享阅读感动和快乐的一个活动过程。

为了阅读方法指导的顺利进行,我们对一年级家长和语文教师进行简单的口头调查,得出以下三条结论:
一是孩子们喜欢读。

每次布置回家和家长一起读这样的作业,孩子们都特别兴奋,看得出大家新奇极了,孩子们喜欢这些故事,同时也喜欢和家里亲人一起学习。

二是大人们协助完成。

我试教的班级县城家长较多,所以布置这样的任务,大部分孩子的本子上都会有签名,看得出家长们多多少少都去做过。

只要家长们愿意配合,就可以进一步研究,达到阅读的效果。

三是教师们难检测。

《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有儿歌、童谣、故事,其中以故事为多,篇幅较长。

不同的家长、学生和生活环境,
读的效果肯定是不同的。

但是如何在教师的帮助下,提高阅读的效率,值得我们下一番功夫。

三、小手拉大手,角色变换走。

阅读中的四不要:一不要变成认字过程;二不要过早责令孩子独立阅读;三不要在孩子看电视的时候命令他去阅读;四不要《和大人一起读》全是妈妈在陪伴。

“和大人一起读”教学策略研究

“和大人一起读”教学策略研究

“和大人一起读”教学策略研究作者:毕静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4年第03期语文园地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倡导学生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阅读,意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亲子共读。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编者培养学生阅读的意图比较明显。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对“和大人一起读”不够重视,或者只是让学生自行阅读,没有發挥出“和大人一起读”的教学价值,也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真正提升。

所以,教师在教学“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时,要注重落实编者的意图,扎实推进亲子阅读,打造和谐美好的书香班级与书香家庭。

一、实施家校联动,共建学生阅读乐园“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不仅关注到了教师,还关注到了家长,对家长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教学在学校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家里需要家长的陪伴。

基于“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特点,教师可以采取家校联动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建构起阅读的乐园。

如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的《猴子捞月亮》一文,篇幅较长,对刚上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家长有感情地把课文读给孩子听,让孩子听听爸爸妈妈是怎么读的,留意爸爸妈妈在标点符号上是怎么停顿的,自己不熟悉或者不认识的拼音应该怎样读,然后让学生读给爸爸妈妈听。

学生在朗读的时候父母不要打断,等学生全部读完以后再指出读错的地方,让学生重点就这些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把文章读一读,力求达到正确、熟练。

在学生熟练阅读的基础上,家长和学生可以分别扮演老猴子、大猴子和小猴子进行角色朗读。

在分角色朗读中学生朗读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朗读效果的检查指正,可以把“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对学生的阅读要求告诉家长,让家长了解阅读的主要目标要求,这样家校联合起来陪伴与指导学生阅读,能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教学中,运用亲子阅读不仅可以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还可以发现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家长和学生共读的过程也给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条件。

共读、共议、共成长——以《春节童谣》为例谈“和大人一起读”教学建议

共读、共议、共成长——以《春节童谣》为例谈“和大人一起读”教学建议

共读、共议、共成长——以《春节童谣》为例谈“和大人一起读”教学建议作者:何裕琴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9年第5期江苏海门市第一实验小学(226100)何裕琴[摘要]领会统编教材中“和大人一起读”的编排意义,发掘其核心价值的教学着力点,用最适合的方式营造亲子共读、共成长的和谐氛围,能够实现语文素养的落地,实现文化传承。

“和大人一起读”版块的教学应做到:细研读、巧设计、明要求、有展示。

[关键词]亲子共读;语用价值;文化传承[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3-0074-01统编教材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里都安排有“和大人一起读”版块,内容或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民谣,或是寓意深刻、引人深思的童话,或是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帮助学生成长的儿歌,特别经典也特别有价值。

怎样让“语文园地”中“和大人一起读”这个版块的内容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呢?下面以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和大人一起读”中的《春节童谣》为例谈几点教学建议。

一、细研读——问问为什么要想发挥“和大人一起读”中这些经典故事、童谣的价值,把握文本的亮点,扣住核心内容是关键。

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中的“和大人一起读”安排的是《春节童谣》。

教材为什么会在一年级上学期的最后一个“语文园地”里安排这个内容呢?究其原因,一来学期即将结束,学生们已经认识了不少的字,这首童谣的编排意图,是让他们把童谣读给大人听,给他们展示的机会;二来学期即将结束,马上将迎来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在最后一个单元的最后一堂课上给学生送去朗朗上口的《春节童谣》,是希望他们把中华传统文化念在嘴上,记在心里,融入血液。

在细细研读中,问问为什么编排这个内容,能让我们更清楚“和大人一起读”这一版块的文本意义,也能让我们更清楚该关注什么,做些什么。

二、巧设计——想想做什么了解了编者的编排意图,再读《春节童谣》,我们就会很清楚,有两件事我们必须要做。

趣读童谣承传文化———《春节童谣》教学

趣读童谣承传文化———《春节童谣》教学

趣读童谣承传文化———《春节童谣》教学作者:胡红来源:《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第12期【教学内容】统编一上第八单元“和大人一起读”【教学目标】1.阅读《春节童谣》,借助绘本读物或相关资料了解童谣的文化内涵,产生诵读童谣的热情,感受“和大人一起读”的快乐。

2.通过不同内容与形式的阅读分享,感受春节习俗的魅力,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热爱与传承之情。

【教学流程】一、温故:引入“童谣”和“春节”1.以前,我们和大人一起读过《小兔子乖乖》《剪窗花》等,小朋友们都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唱一唱。

2.这些广为流传的歌谣就叫童谣。

童谣朗朗上口,有趣又好玩。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首跟春节有关的童谣,它叫《春节童谣》。

3.你了解春节吗?(生说各自对春节的理解)小结:春节是中国人独有的节日,又称“过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每一年的春节在阳历里的日期不一样,但在农历里都是正月初一。

小朋友都特别盼望过年,读《春节童谣》,就会让我们想到过年的美好情景。

【设计意图:从熟悉的“和大人一起读”内容引入,借助已有认知理解何为“童谣”,并借助生活经验理解“春节”,从而对题目《春节童谣》有明确的认识,干脆利落地进入新的“和大人一起读”内容。

】二、初读:读准童谣,了解童谣1.这首《春节童谣》写的是什么内容呢?先听老师读。

(师范读)2.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3.开火车逐句朗读,相机正音。

4.这首童谣写了什么内容?小结:《春节童谣》写的是从腊八到大年初二之间,人们迎接新年的一些传统习俗。

【设计意图:虽然是“语文园地”中的“和大人一起读”,但是仍然有着课内阅读的基本要求———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了解内容。

不同的“和大人一起读”,对内容的熟知程度也有差异。

此篇为传统文化的典型童谣,除了整体了解,还需要进一步解析。

】三、趣读:理解童谣,了解文化1.指名读第一、二句。

有哪里读不懂的吗?出示: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走在共读的春天里——统编教材“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教学浅析

走在共读的春天里——统编教材“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教学浅析

走在共读的春天里——统编教材“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教学浅析作者:梁琪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9年第11期安徽淮北市实验小学(235000)梁琪[摘要]统编教材通过“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栏目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体系中。

目前,“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栏目的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此,教师既要读懂这一栏目的内容,也要根据要求引导学生阅读,更要动员家长参与其中,营造亲子共读的氛围,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和大人一起读;统编教材;亲子共读[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1-0018-02相比其他版本教材,统编教材更注重课外阅读,通过开设“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栏目,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教学体系中。

但是,从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来看,不少教师对“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教学缺乏策略,不知从何下手。

本文结合实际,从教师的角度,浅析“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栏目的具体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和大人一起读”基本内容浅析研读统编教材,“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栏目被编排在一年级每一个单元的《语文园地》内容中,一共有16篇。

其中,童谣儿歌有7篇,童话故事也有7篇,短文美文有2篇。

综合分析选文,我们发现它们具有以下特点。

(一)内容较为熟悉“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栏目中阅读材料,学生大多非常熟悉,有的甚至已经熟读成诵,比如《小兔乖乖》《拔萝卜》等。

编者编选的意图很明确,就是通过“听”的方式,让学生从非常熟悉的经典材料出发,为课外阅读开好头、起好步。

这样,学生会有一种亲切感,不会感到困难;同时,也能借助熟悉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进行自主识字。

(二)情节较为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一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而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兴趣。

教材所选编的16篇文章,大多情节生动有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比如,《小松鼠找花生》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猴子捞月亮》故事较为幽默诙谐……(三)结构较为相似从表达方式来看,“和大人一起读”的文章语言结构较为单一,大多采用回环、重复等表现手法,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反复感知,初步积累语言,以形成语感,为其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以《春节童谣》为例谈“和大人一起

以《春节童谣》为例谈“和大人一起

|文|程莉语文园地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是教材新增设的一个栏目,意在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计划,引导学生爱上阅读。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产生了疑惑:“和大人一起读”究竟应该怎么读?“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栏目的学习主体是学生,但“大人”也不可忽视,可以是家中长辈,也可以是年龄大的同辈,当然也包括老师,他们是学习的陪伴者和氛围的缔造者。

大人的牵引和陪伴能帮助学生逐渐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伴读有法,引出趣味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走向阅读,并能够自主完成阅读任务。

这个过程教师需要采用多种阅读方法,但更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识字能力。

教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的《春节童谣》时,对识字量还不多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这时教师的阅读示范就是最直观形象的阅读指导。

教师范读之后,请学生自由拼读练习,直至基本掌握。

紧接着推出拍手读、合作读、对对子读等方式,在营造阅读氛围的同时读出趣味。

教学时,学生尤其喜欢上台合作朗读,不少学生在多次练习中熟读成诵了。

二、伴读有疑,引出收获“和大人一起读”是对课堂阅读的延伸,是对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再巩固。

因此,大人的引导不能只停留在反复朗读层面上,而要去适当关注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解决阅读过程中的疑惑,帮助学生扫清阅读的障碍。

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再和大人讨论、解决,这种过程带来的满足感极具吸引力。

《春节童谣》讲了老北京地区临近春节的风俗习惯,其中“糖瓜粘”“宰公鸡”“磨豆腐”等词汇对于南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

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图像、音乐以及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解答疑惑,如播放《舌尖上的中国》中制作糖瓜粘的片段,或是出示石磨的图片配合讲解使用方法,这样一来不仅带给了学生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还使他们对“年文化”产生更加全面且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在他们心中植入民族文化的烙印。

三、伴读有思,引出创造创造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赋。

《春节童谣》内容富有童趣,句式相似,非常具有韵律感,这种反复的结构给了学生模仿的范本和创作的空间。

和大人一起读《春节童谣》(教案)

和大人一起读《春节童谣》(教案)
-学会童谣的韵律和节奏,提高学生的语感和音乐素养;
-培养学生与大人共同阅读的兴趣,加强亲子互动,提升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运用童谣中的词汇进行口语表达,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举例解释:
-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童谣中“贴窗花”、“放鞭炮”等春节习俗的具体含义;
-通过拍手、朗读等方式,让学生体验童谣的韵律美,进而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4.培养学生与大人一起阅读的兴趣,增进亲子关系;
5.学会运用童谣中的词汇,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和交流。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素养:通过学习《春节童谣》,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童谣中的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
2.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感受春节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春节童谣》的基本概念。春节童谣是描述春节习俗的一种民间歌谣形式。它通过朗朗上口的韵律,传递了我国丰富的春节文化。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春节童谣》中的一个例子。这个童谣展示了春节期间的各种习俗,如“贴窗花”、“放鞭炮”等,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童谣的韵律和节奏感,以及其中涉及的春节习俗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和大人一起读《春节童谣》(教案)
一、教学内容
《春节童谣》选自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传统文化”章节,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学习《春节童谣》的歌词,理解童谣中所描述的春节习俗和传统;
2.引导学生感受童谣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3.通过对童谣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春节的文化内涵,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和大人一起读《春节童谣》〔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和大人一起读《春节童谣》〔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和大人一起读《春节童谣》(教案)一、课程目标1.了解春节文化背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2.培养孩子对传统诗词、童谣的兴趣和爱好;3.让孩子通过朗读童谣,进一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增加自信心。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春节童谣”。

问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童谣吗?童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什么?2. 学习童谣(15分钟)教师带领孩子们学习《春节童谣》,并让孩子们跟读。

春天到了,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放鞭炮,吃盒饭,穿上新衣谁不爱。

3. 课外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给孩子们介绍更多的春节童谣,比如《年年有余》、《恭喜恭喜》等,并鼓励孩子们在家中跟家长一起朗读。

4. 朗读练习(15分钟)让孩子们分成小组,互相练习和交流朗读。

在朗读《春节童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孩子们注意发音、语调、语速等,以提高孩子们的朗读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5. 共读活动(15分钟)整个班级一起朗读《春节童谣》。

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轮流朗读每个字或词,增加孩子们对童谣的熟悉程度。

6. 总结复习(5分钟)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孩子们长期坚持练习朗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充分了解春节文化背景;2.掌握《春节童谣》的基本内容;3.培养孩子们通过朗读童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难点如何让孩子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四、板书设计春节童谣春天到了,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放鞭炮,吃盒饭,穿上新衣谁不爱。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春节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教师通过引导孩子们学习童谣、朗读练习和共读活动,培养孩子们对传统诗词、童谣的兴趣和爱好,并提高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如何教学《和大人一起读》--由《春节童谣》谈起

如何教学《和大人一起读》--由《春节童谣》谈起

如何教学《和大人一起读》--由《春节童谣》谈起
李勇
【期刊名称】《小学语文》
【年(卷),期】2016(000)006
【摘要】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在一年级增设了全新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

全新的内容,如何开展教学活动?结合一年级上册《春节童谣》一课的试教,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李勇
【作者单位】重庆外国语学校森林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1
【相关文献】
1.共读、共议、共成长——以《春节童谣》为例谈\"和大人一起读\"教学建议 [J], 何裕琴
2.和大人一起读一起读出大“视”界——部编版语文园地《和大人一起读》的课
型定位和实践思考 [J], 袁平霞
3.“牵手”大人,让孩子爱上阅读——“和大人一起读”教学解读与阅读兴趣培养[J], 芮子珺
4.孩子,我们一起走进阅读世界──教学《和大人一起读》的体会 [J], 吴婉
5.和大人一起读,让阅读更有趣——统编教材“和大人一起读”趣味阅读作战法 [J], 朱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和大人一起读”的思考

对“和大人一起读”的思考

对“和大人一起读”的思考作者:马美蓉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第2期与传统教材相比,统编本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课外阅读纳入到课内教学之中。

针对一年级学生识字少的现状,专门编排了“和大人一起读”这一内容,意在架起家校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阅读的桥梁,培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但在现实中,对于这一内容,多数教师往往只是点到为止,缺少更为细致的研读。

对此,笔者结合“和大人一起读”进行了思考。

一、结合学生个人实际,灵活搭建亲子共读统编本教材中编选“和大人一起读”这个内容的根本目的就是倡导家庭阅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家庭阅读氛围较为轻松,学生压力较小。

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学生,“大人”最好是父母,现在父母文化层次相对较高,加上大多数父母在学前阶段就已经陪孩子读书,因而完全可以胜任这一角色,通过聊“读”的方式,推进家庭阅读。

如对《春节童谣》这一内容,父母可以与孩子聊聊自己小时候是怎样过春节的,而现在又是怎样过春节的。

在他们对春节有一定了解后,再来读这篇文章,体验自然不一样。

最理想的“大人”是父母,但对于不少农村地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学生一般跟随祖辈生活,而祖辈文化层次相对较低,阅读能力较差,甚至识字不多,无法担任“大人”角色。

对这些留守儿童,“大人”定义应该更为广泛一点,可以是哥哥姐姐,或者是高年级的学生。

阅读时间可以在家里,也可以在学校课余时间。

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感觉有趣,通过一对一聊“读”的方式,便于他们产生兴趣,对于主动帮扶的“大人”更感到是一种信任,教师要制订好合适的激励机制。

还有一些特殊学生,比如因个人性格或者偏好,导致对“大人”共读对象有一些特殊需求,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满足。

课外阅读需要的是激发,是兴趣,而不是强制。

比如有个留守儿童,家中还有个读初中的姐姐,其共读“大人”的理想对象应是姐姐,但他非常调皮,经常与姐姐唱反调,自然姐姐不适合担任“大人”这一角色,不过他与班级的一个学生关系非常好,又是同村,因而也可以尝试让他与那个同学一起“共读”,或者让那个同学读完后再做“大人”与他共读。

(完整版)《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解读及操作建议

(完整版)《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解读及操作建议

牵手孩子,走进阅读世界──《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解读及操作建议《和大人一起读》是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里新增的一个栏目,看到标题,肯定有不少人会产生困惑:这个“大人”指的是谁?是孩子的老师、父母,还是孩子身边的其他成年人?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读,而要“和大人一起读” ?“和大人一起读”,到底该如何“一起读” ?种种问题,会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面对新事物,这是很正常的心理反应。

作为一名有幸先“读”为快的教师,我把自己对这个栏目的解读及操作建议,和大家交流、分享,也期待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正。

一、《和大人一起读》是什么(一)《和大人一起读》是阅读材料整册教材,有八个《语文园地》。

每个语文园地,都有一个《和大人一起读》。

其中的文章,儿歌童谣类四篇:《谁会飞》《小兔子乖乖》《剪窗花》《春节童谣》;故事童话类四篇:《小鸟念书》《小松鼠找花生》《拔萝卜》《猴子捞月亮》。

这些阅读材料,充满童真童趣,具有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好“食材(二)《和大人一起读》是一种阅读环境孩子依傍着大人,和大人一起,拿着同一本书,目对同一篇文章,嘴念同一行文字,那种“和你在一起”的感觉,让孩子和大人拥有了共同的阅读记忆。

这种记忆,将阅读和愉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充盈着幸福感。

对于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自愿地反复地去做。

这样,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走向“我想读,我要读” 的主动阅读境界。

(三)《和大人一起读》是一种阅读方法和大人一起读的过程中,大人会把一些阅读的方法示范或渗透给孩子。

例如,当遇到长句子,孩子不能连读或者读错了,大人就可以做示范,帮助孩子修正;阅读中,孩子提出问题,大人可以帮助解释,或告知一些相关的信息,帮助他们创建更为广阔的背景知识;通过阅读,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励孩子持续阅读。

(四)《和大人一起读》是一种阅读兴趣孩子在听大人读,或读给大人听的过程中,在无声的文字和有声的语音作用下,对文字产生亲近感,对阅读产生兴趣。

春节童谣教案

春节童谣教案

春节童谣教案春节童谣教案春节童谣教案1【活动目标】1、知道每年的一月一日是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

2、感受与同伴一起辞旧迎新的喜悦。

3、积极参与活动,并获得其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旧挂历、新挂历、布做的“龙”二"三条。

中华风俗CD片。

【活动过程】1、教师将身体缩成圆柱形状,并发出被点燃的爆炸声“砰”的声音,请幼儿猜猜:“老师刚才表演的是什么?”问幼儿:“鞭炮声让你想到了什么?”2、音乐游戏:敲锣打鼓放鞭炮师:“过年了,除了放鞭炮,还有什么呀?”(出示图片)随音乐做敲锣打鼓放鞭炮的动作。

3、换挂历:欣赏新挂历上的图画,翻开第一张,念一念上面的字,了解一月一日是元旦就是新年的第一天。

4、生肖年的祝贺:了解今年是什么生肖年。

问:“今年的生肖是什么呀?”“明年是什么呀?”欣赏当年的生肖图案。

模仿拜年的情景。

5、教唱歌曲《恭喜恭喜》师:“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学唱新歌”。

6、耍龙灯。

老师在小朋友唱歌时出示“龙灯”引起幼儿兴趣。

问:“这是什么呀?”“它有什么用呀?”“我们也来耍龙灯好吗?”请幼儿来跟着音乐耍龙灯二"三次【活动总结】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

让幼儿在做音乐游戏的同时,感受到元旦活动其其中的快乐。

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

【活动延伸】师:“我们小朋友一起跟着龙灯去给其他小朋友拜年去。

好不好?”春节童谣教案2活动目标:1、使幼儿了解元旦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讨论,激发幼儿过新年的情感,教育幼儿愉快、合理地过元旦。

3、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安全图片。

活动过程:一、使幼儿了解元旦的含义,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激发幼儿过新年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再过几天我们幼儿园就要放假了,这个假期叫做元旦。

浅谈“和大人一起读”的教学落实

浅谈“和大人一起读”的教学落实

浅谈“和大人一起读”的教学落实作者:韩云来源:《语文世界(小学版)》2023年第12期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语文园地》有多个固定栏目和轮换安排的栏目,但有一个栏目仅在一年级教材中出现了,那就是“和大人一起读”,很显然这是从幼小衔接的角度专门为一年级学生量身定制的。

梳理一年级上下册教材,可以看出每个《语文园地》中都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读”,内容多数是采用循环往复构段方式的儿童故事、儿童歌谣,适合一年级学生在与大人一起读的过程中进入课外阅读状态。

那么,教师该如何将“和大人一起读”的教学落到实处呢?一年级学生在幼儿园是以听读为主的,自己对着书本中的文字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出声音来,自然是需要学习的,这种学习通常需要经历听读、教读、跟读、带读、一起读、尝试读的过程,需要大人的陪伴朗读;这种陪伴需要教师适时指导和积极鼓励,充分调动学生读起来的情趣。

一是师生共读,在陪伴中指导。

教师作为具有专业优势的大人,能够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形式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情趣和乐趣。

师生共读一般在课堂上以“1+X”的模式开展。

陪伴学生一起读时,教师需要注意学生是这一活动的主体。

这种主体体现在学生朗读《语文园地》中的诗文时,教师要舍得放手,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允许学生猜读,鼓励学生互相请教。

教师要善于做倾听者,并乐于见到学生的朗读成果。

在开始朗读阶段,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字词,通顺地读句子,教师都要充分肯定与激励,使他们获得读得好的成就感。

学生看到诗文时,就想放声读一读,有了主动阅读的意识,就能够产生读起来的情趣和乐趣。

学生有读得不够好的地方,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让学生获得读正确的方法。

可见,教师在共读中的指导,并不是一味地教学生怎样读,而是悉心陪伴,真心鼓励。

在师生共读中,教师需要适时转换角色,即以儿童视角引导学生朗读诗文,这样的指导才能让学生容易接受。

如朗读《小熊住山洞》一文,故事说四个季节里爸爸要砍伐树木被小熊劝阻了,体现了小熊的善良和爱心;只是故事中只有小熊的劝说,没有出现爸爸的言语。

“和大人一起读”实施策略

“和大人一起读”实施策略

“和大人一起读”实施策略摘要:阅读是一种处世的态度,是一种积极的修为,更是学生终身的习惯。

阅读,是全民性的活动,学生要读,大人要读,学校里要阅读,家庭里要阅读,全社会都要参与阅读。

文章探讨阅读从娃娃抓起及“和大人一起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亲子;阅读兴趣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3-110-01小学阶段是读书习惯培养的关键阶段。

在对“和大人一起读”的试教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于这个板块非常喜爱,有着极强的阅读兴趣。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巧妙地运用统编教材中的这一栏目,科学地开启“大手拉小手”的共同阅读模式,促进阅读从课堂向课外延伸、向家庭延伸,真正实现从“阅读”到“悦读”。

一、和这些“大人”一起读“大人”所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只要是有能力引导孩子克服阅读过程中的障碍,能够陪同孩子一起阅读的都可以称之为“大人”,具体来说,可以是学生家长,可以是哥哥、姐姐,可以是老师,还可以是比自己读得好的学习伙伴。

立足于学生学习环境的实际情况与阅读材料的特点,选择和这类“大人”一起读书。

1. 和爸爸、妈妈一起“亲子悦读”,实行“一对一”帮扶。

学生在家庭中首选的共读对象自然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

目前,一年级学生的父母大多是80后,不论是知识储备量,还是普通话水平,都可以满足亲子阅读的要求。

学生在刚入学时,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组织家长会,促使每个家长承担起“和大人一起读”中的“大人”角色,为其指导“亲子阅读”的基本操作方法。

督促家长在家庭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读书榜样,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扎扎实实地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可以有助于学生读得愉悦,读得有趣,读得轻松。

2. 和爷爷、奶奶一起读,丰富阅读形式。

在一年级的阅读教材当中,有许多是儿歌、童谣。

这些儿歌童谣具有朗朗上口、简单有趣、地方特色强的特征。

丰富阅读形式,就能很容易让学生爱上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阅读•案例剖析
共读、共议、共成长
以《春节童谣》为例谈“和大人一起读”教学建议
江苏海门市第一实验小学(226100)何裕琴
[摘要]领会统编教材中“和大人一起读”的编排意义,发掘其核心价值的教学着力点,用最适合的方式营造亲子共读、共成长的和谐氛围,能够实现语文素养的落地,实现文化传承。

“和大人一起读”版块的教学应做到:细研读、巧设计、明要求、有展示。

[关键词]亲子共读;语用价值;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9)13-0074-01
统编教材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里都安排有“和大人一起读”版块,内容或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民谣,或是寓意深刻、引人深思的童话,或是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帮助学生成长的儿歌,特别经典也特别有价值。

怎样让“语文园地”中“和大人一起读”这个版块的内容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呢?下面以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和大人一起读”中的《春节童谣》为例谈几点教学建议。

一、细研读—
—问问为什么
要想发挥“和大人一起读”中这些经典故事、童谣的价值,把握文本的亮点,扣住核心内容是关键。

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中的“和大人一起读”安排的是《春节童谣》。

教材为什么会在一年级上学期的最后一个“语文园地”里安排这个内容呢?究其原因,一来学期即将结束,学生们已经认识了不少的字,这首童谣的编排意图,是让他们把童谣读给大人听,给他们展示的机会;二来学期即将结束,马上将迎来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一一春节,在最后一个单元的最后一堂课上给学生送去朗朗上口的《春节童谣》,是希望他们把中华传统文化念在嘴上,记在心里,融入血液。

在细细研读中,问问为什么编排这个内容,能让我们更清楚“和大人一起读”这一版块的文本意义,也能让我们更清楚该关注什么,做些什么。

二、巧设计—
—想想做什么
了解了编者的编排意图,再读《春节童谣》,我们就会很清楚,有两件事我们必须要做。

首先,整首童谣从前两句中的“馋”“年”“天”“三”,到与“三”相和的“粘”、与“四”相和的“子”、与“五”相和的“腐”、与“六”相和的“肉”、与“七”相和的“鸡”、与“八”
相和的“发”、与“九”相和的“头”,再到最后一句收韵的“宿”和“走”,音韵和谐优美,读着带劲又干脆,适合学生打着节奏诵读,感知童谣的音韵美。

其次,那热闹而有仪式感的每日节庆活动是学生之前并不了解,或者是没有关注的。

发面蒸馒头、杀鸡宰羊买肉、扫尘守岁拜年,这些融合了全中国东西南北各地“年文化”的活动,对学生来说是那么新鲜而有趣。

我们怎么能对这样的民族文化基因置之不理呢?我们有义务带领学生一起关注“年文化”,在他们心中植入民族文化的烙印。

小学教学参考厂、
三、明要求—
—提提怎么做
知道做什么并不意味着知道怎么做,做什么是内容,而怎么做是方式。

怎样让大人和孩子都能体会到这首童谣的音韵美,又怎样把这浓浓的中华年文化根植于学生的心间呢?这需要我们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

在指导《春节童谣》的读书活动中,我们可以为学生拟一张阅读任务单。

任务一:读,认真按要求读三遍。

一读童谣,读准字音,不读错。

二读童谣,和爸爸妈妈找找韵母相似的字。

三读童谣,你读前半句,家长读后半句,两人合作读好每一句。

任务二:聊,说说读了童谣后知道过年有哪些活动;说说我们这个地方过年的习俗。

这样的要求是可见、可知、可达成的,它让“和大人一起读”不只是一句泛泛而谈的空洞的话,而是使孩子和大人都有了方向,有了支柱,有了目标,更有了行动。

四、有展示秀秀怎么样
为了避免“语文园地”里的每一次“和大人一起读”成为摆设,搭建展示平台,让参与阅读的大人和孩子一起来秀秀自己的阅读收获是个非常不错的主意。

在《春节童谣》的阅读结束之时,我们可以组织所有的大人和孩子各自选择一种方式秀秀自己家的阅读成果。

可以请家长录下孩子的诵读视频发到群里分享;可以全家齐上阵,分角色对诵;可以配上音乐,编排队形变化,申请现场表演;可以通过孩子诵、家长记写的方式,合作完成一张“年文化图”,在班级板报里秀一秀;可以请长辈来讲一讲生活中的“年文化”……
这样的秀有行动、有收获,我们会看到孩子们和大人一起努力的认真和创意。

真正实践过,才知道统编教材的“和大人一起读”好处多多:从形式上来说,让孩子和大人一起读,大大增加了大人与孩子的相处时间,孩子和大人共同沐浴书香,在和谐的阅读氛围中增进了情感;另一方面,从效果上来说,这样的共读可以让学生更有方向,更有收获,比一个人读有了更多的思考深度。

(责编刘宇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