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构建学生健全人格

合集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学生发展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学生发展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学生发展的影响1. 引言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学生发展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承载着丰富的思想精华和道德规范。

对于学生而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还能够对他们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强化他们的文化自信,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具有积极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在修身养性、礼仪文化、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丰富的内容,这些文化传统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修养和素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学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倍加重视和传承。

2. 正文2.1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修养和道德修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顺、诚信、仁爱等道德观念被视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这些价值观对于学生的道德养成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孝顺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道德之一,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重和孝顺。

通过传承这一价值观,学生能够懂得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而培养出孝顺的品格,使他们懂得珍惜亲情,尊重长辈。

诚信是另一个受重视的道德品质。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诚信为本,认为诚实待人、信守承诺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学生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领悟到诚信的重要性,养成诚实守信的品德,从而树立良好的人格风范。

仁爱、礼让等道德观念也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这些道德准则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感受到仁爱之美,懂得关爱他人,学会与人为善,培养出宽容、包容的心态。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益良多,拥有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

学习国学的意义

学习国学的意义

学习国学的意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丰富的智慧与精髓。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中国人立身处世的基础,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传统经典文化内容广泛,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

青少年研究国学经典的意义在于:一、传承美德传统经典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观念,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通过研究,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青少年幼小的心灵,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健全人格国学经典将在孩子们心里埋下种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会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

让他们在本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

三、陶冶情操优秀的古典经典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其中不仅有文学,还蕴涵着美学、哲学。

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就是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

四、铸造精神让学生徜徉于国学经典之中,感受着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

在学生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独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会逐渐培养其人文精神。

传统的课堂教育侧重于知识与意识形态教育,而缺失最大的一部分就是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

为了使孩子们能够从小就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弘扬国学。

智力是人类的重要素质之一,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提升自己的智力水平。

以下是一些方法:首先,保持好奇心。

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心可以激发自己的思维。

通过探索和发现,可以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思维方式,从而提升智力水平。

其次,进行大脑训练。

可以通过一些智力游戏和思维训练来锻炼大脑。

依托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健全人格———德育经验交流

依托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健全人格———德育经验交流

[摘要]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悠久。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圣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

而这些经验和智慧对塑造中职学生健全的人格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人格培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培养青少年友善、谦让、诚信、忍耐、忠孝等良好人格特质,进而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

[关键词]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德育[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8)16-0237-01一、中国的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沉淀了千百年的传统文化,从远古走来,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厚广泛的民众基础。

传统节日习俗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与憧憬,具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

例如,春节时的“开门爆竹”、给孩子的“压岁钱”,蕴含了人们驱邪求福、保佑孩子平安成长的美好愿望;清明节的祭祖扫墓,伴随着怀念祖先、祭祀前人的情感诉求;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反映了千百年来人们对伟大的爱国者屈原的热爱与怀念;中秋节的“月亮情结”,增添了一份“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浓浓亲情。

可以说,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驿站,它蕴含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内涵和魅力,并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传统节日文化是召唤人们文化归乡的源头和动力。

二、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我校为全日制住宿封闭学校,学生年龄在十六七岁,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及品德形成的关键年龄,除春节外,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要在学校度过,这给我校德育科研工作带来了很好的契机,我们根据学情分析,确立了《依托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健全人格》的课题,在抓好学生日常管理的同时,深入探究传统节日文化内涵,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创新学生文化培养健全人格

创新学生文化培养健全人格

创新学生文化培养健全人格如今的学校已不单单是传授学生知识的场所,更是陪伴学生成长,促进其人格生成和精神塑造的乐园。

因此,学校应本着“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整体优化、提高素质”的办学理念,以课改为载体,以“乐学、好学”为策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学生文化建设,不断营造“文化育人”的校园氛围,让校园时时处处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健全人格等方面形成优先发展的趋势。

学校学生文化的创建与创新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为学生提供温馨舒适健康的成长环境。

一、创新社团文化建设,塑造学生的品格和发展方向中学的学生社团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成长为教育的一道风景线。

新课程实施后,中学的学生社团活动才如火如荼地开展,这种教育形式也正在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充分认同。

但在实践中,有些学校太多注重形式和对外界的影响,而忽视了社团生命的价值所在。

1.社团生本化应该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都需要需要是学生社团活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需要,才能主动参与,主动探索。

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关键,社团建设必须以生为本,把学生需要作为基本组织原则和活动宗旨。

学生社团建设生本化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其次学校要基于校本研究做出判断,即哪些活动学校具备条件,哪些是很有价值的。

一切从学生出发,如果有师资的话,极少数人的兴趣也要保护、发展。

学校要允许孩子经常调换,很多孩子可以通过多轮选择,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社团。

社团活动的项目设置要兼顾学生兴趣和育人效果,形式要多样。

唯有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视野,受到学生欢迎,增强活动效果。

只有学生自己感兴趣了才能认同。

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兴趣,即使是“小打小闹”,也能受到学生们的热捧。

2.社团活动内容生本化要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校园文化视野下的学生社团要突出生本化的社团引领方向,就是要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有自主的发展空间,力求所有的学生更喜欢自己的组织。

让学生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学会“互相交往、互相学习、互相合作”,把社团建设成学生喜爱的场所和成长的乐园,让学生能更好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传统文化对学生人格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学生人格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学生人格的影响一、润物细无声1.利用互联网进行教育。

这几年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异常迅猛,他对学生的影响力,非常之大,远超过传统媒介,如果能科学合理地运用,无疑互联网可以承担着重要的德育使命,它必将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渗透的途径之一,这也告诉我们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在德育的途径、形式、方法和手段上进行创新,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更贴近学生的未来,也更加的有效。

要想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来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构建学生健全的人格,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精选一批对学生具有影响力的网站,网络上的内容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富有民族特色的、生动活泼的、图文并茂的甚至具有游戏趣味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留住学生;第二,善于利用自媒体,自媒体给所有的人提供了一种自由平等的对话平台,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交流沟通,在对话中了解学生的心理,从而能及时有效的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引导和纠正,在引导和纠错中让传统文化经典在学生身上进行有机传承。

2.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学生日常生活环境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

学校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构建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沐浴在浓郁的传统文化的"雨露"中,学生的人格自然会受到熏陶,灵魂自然会得到净化。

新课程标准把学校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隐性课程,发挥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正能量的方式来"滋润"学生的人文良知,"营养"他们的现代人格。

二、心有灵犀一点通2011版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要求把继承、弘扬和创新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作为重要的内容,有机渗透到教学中,以此当作培养学生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例如一些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品质(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宽厚待人、孝敬父母、诚实守信等)就被认定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安排进教材,并纳入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目标中。

中华传统美德与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书

中华传统美德与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书

中华传统美德与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解决主要问题1 、良好的礼仪修养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财富。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凝集起来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者,未成年人代表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所以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是社会的需要,明天的呼唤,对健全学生人格举足轻重。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华根”“中华魂”的教育,是“血统”与“传统”的整合,它不仅是学校德育内容的基础,更是中小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点。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

传统的“应试教育”以应试为目的,片面追求考试得高分;围绕考试构建教育体系,安排教学内容,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偏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教学方法则是频繁考试,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在分数高压下,学生负担过重,处于被动地位。

素质教育力求改变这种状况,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尤其是今天,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环境的日益凸现,各种思想文化潮流间的相互激荡愈演愈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文明礼貌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2、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通过谈心、观察,发现单亲学生人格不健全的原因及道德素养不高的原因;(2)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部分学生道德素养不高的原因;(3)通过个案研究,寻求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对策和养成健全人格的方法;(4)通过开展心理咨询、一帮一帮教结对、美德教育等有意义的活动,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人格。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1、国内外统一研究领域的与趋势分析新加坡是学校道德教育开展比较好的国家。

重视传统文化读物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重视传统文化读物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的工作当 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把 优秀的传统文化读物传递 到中
小 学生手 中 , 让他们 通过 阅读传 统文化读 物而受到 熏陶 、 感染,
让他 们在阅读传 统文化读 物的过程 中净 化心灵 、增 长智 慧 , 让
他们 在阅读传统 文化读物 的过 程 中形成健 全人格 , 树立 远大志
向和人 生抱负。只有把阅读传统文化读 物作为塑造学生健全人 格 的手段之一 , 我们 中小学 图书馆 的教育功能 才能得 到更好体
的核心 内容 , 那就是对真 、 善、 美的追求。中小学生如果经常阅读
这些传统文化经典 , 他们将受益终生 。这些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 响将随着他们的年龄增长 、 社会 阅历 的增加而 1 3 益显现。
发展取得 巨大进 步的同时 , 各种不 良信息也充斥孩 子周 围 , 而且 相关部 门难 以对这些不 良信息实施有效监 管。对于 尚未成年 的
特色和风貌的文化 , 是 中华 民族各个时代思想 、 观念 、 形态 、 文化 的表现 , 是 中华 民族各时代人 民所创造 的, 由中华 民族各 时代 人 民所 继承发展 , 具有 华夏 民族特 色 、 历史 悠久 、 内涵博 大精深 的
孩子 无所不 用其极 , 衣、 食、 住、 行、 学、 用等 各方 面没有 想不 到 的, 也没有做不到 的。中小学生在溺爱 、 包办的环境下 , 各种生活 能力 、 做事 能力 、 与人交往 能力都难 以正 常发展 ; 大多数 学生缺
出的 问题 ,指 出图 书馆 工 作者 利 用传 统 文化 读 物 帮 助 学 生塑 造健 全 人 格 的 责任 和 义 务 ,
阐释 了传统文化的 内涵 , 分析 了传统文化读物对青 少年学生的人格塑造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 : 传 统文化读物 ; 青少年 学生; 健全人格 中图分类号 : G 2 5 2 . 1 7 文献标识码 : A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策略

探索篇誗时代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策略李银(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第二小学,甘肃白银)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沉淀出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不仅蕴含着大量的人生哲理,同样承载着数千年来的人文精神。

小学阶段教育是学生人文素养、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通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浸润和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在无形中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因而,如何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实现对学生道德、精神、人文及文化的熏陶,需要当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着重展开研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育人功能分析(一)丰富学生的情感,健全学生的人格新课程标准强调,当代学生既要具备丰富的才学,同时需具备细腻、理性的人文情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融入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思想层面受到感染、熏陶,在课程中实现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让其情感更加丰富、细腻,进而实现身心的多重发展。

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学生在传统文化熏陶之下,更能在情感上受到感染,体会到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品格,从而为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基。

(二)丰富教育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当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既要实现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灌输,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又要实现对学生思想、精神上的熏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内容和篇幅大多停留在一些概念性知识上,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下,多种丰富的教育资源涌入课堂,道德与法治教师既可以加入一些关于民俗、雕刻、国画内容的讲解,也可以添加一些古代的人物事迹,进而有效丰富课堂内容,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三)树立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发展理念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用优秀传统文化润泽学生成长

用优秀传统文化润泽学生成长

用优秀传统文化润泽学生成长【摘要】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传统文化可以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传承敦厚、孝顺等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勤奋、自律的学习精神。

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懂得承担社会责任。

传统文化也能促进学生成就和发展,激发他们的潜能。

通过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可以不断润泽学生成长。

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成长具有深远意义,其持续润泽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健全的人格,以及积极的行为方式,从而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力量和动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学生成长、道德品质、学习态度、社会责任感、成就、传承、创新、润泽、深远意义1. 引言1.1 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是因为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思想。

这些传统文化价值观贯穿于中国人民的生活之中,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有着深远的影响。

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修养和礼仪规范,倡导孝顺、尊敬长辈、友善待人等美德,这些传统美德对学生成长的道德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传统文化强调勤奋、刻苦和坚毅精神,教导学生要有恒心和毅力,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传统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传统文化注重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教导学生要有担当和奉献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优秀传统文化还能促进学生成就和发展。

传统文化鼓励学生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的持续润泽对学生成长具有深远意义,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推动学生成长成才。

2. 正文2.1 传统文化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传统文化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是非常深远和重要的。

传统文化强调尊师重道,尊重长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孝顺和敬老之心,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家庭观念和道德观念。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标准课程编码: 000007课程性质:公共课学分: 2.0计划学时: 32适用专业:高职各专业1.前言1.1 课程定位《中华传统文化》是我院各高职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是一门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民族精神,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学校教育文化品位和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

本课程以高等职业教育为切入点,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注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统一。

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文化涵养,丰富校园文化,发挥文化传承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学习本课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解读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引领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取向。

学生通过初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基础知识。

该课程开设于第一学期,为后续课程《沟通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实用美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传统文化知识基础。

1.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必备的传统文化素养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旨,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围绕“人文精神”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能力,成为有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2.1 课程设置的依据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基础作用。

1.2.2 教学内容选取依据及项目编排的思路本课程将传统文化素养培养与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相结合。

课程内容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职业教育特色和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重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

以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和发展大学生人格教育

以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和发展大学生人格教育

西方 人格理论 和现代化 理论范 式的窠 臼 , 尤其 在“ 健康人 格” 这

基础性研究上一定 程度忽视 了当前 中国社会文化背景 ,割裂
历史文化 的传 承。如运用引进 自西方 的人 格量表去研 究 “ 中国 心” 、 判 断“ 中 国人 ” , 用他 国的“ 现代 人 ” 特征规 范 中华文化 陶冶
审视和重构人格教育就成为 了必然趋势。 优 秀传统文 化还蕴含着丰富 的思想教 育资源 。在 当前 国际
格 。中国传 统文化 中蕴涵着极其可 贵的人格教育思想 , 在 当前社
会转 型 、 利益调整 、 文化嬗变 , 价值多元 的时代背景下 , 针对大学
化、 市 场化 、 全球化 的背 景下 , 中华优 秀传 统文 化讲 仁爱 、 重 民
敏 膏 理 谂
2 0 1 4年 1月
以优 秀 传 统 文 化 创 新 和 发 展 大 学 生 人格 教 育
卢少华
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处 北京 1 0 2 2 4 9
正如著名 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所 指出的 , “ 教育 以养成和健 全人 格为根本方针 ” , 高等教育 的核心就在于塑造 健全高 尚的人
之中 , 其 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 利用。对此 , 有学者 指
出, 现代 教育对 于传统 文化 的否 定 , 放弃 了 “ 仁、 义、 礼、 智、 信、
忠、 孝、 勤、 公、 省” 为核心 的人格教 育 , 但 又未建立 与现代 “ 公 民 人格教育” 体 系, 导致 人格教育 的空 白和缺失 。㈣ 当前 ,虽然高校 已认识 到优 秀传统文化对 塑造大学生健 康 人格重 要意义 , 正在 有意识地 推进传统 文化入 校同 、 进课 堂 、 进

传统文化对人格修养的意义

传统文化对人格修养的意义

传统文化对人格修养的意义
传统文化对人格修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传统文化强调个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这有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

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如“仁爱与和平”“刚健有为”“重义轻利”“和谐友爱”等理念,不仅在个人层面上有指导作用,而且对于社会关系以及国家、世界的和平与繁荣都有积极的影响。

其次,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

例如,“仁爱与和平”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目标,这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以“真善美”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方面的作用。

此外,传统文化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主精神。

例如,“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是激励大学生人格独立、艰苦奋斗的有力武器,这对于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

最后,传统文化还能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和谐友爱”的观念是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团结的道德准则,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之,传统文化对人格修养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学习,以更好地实现人格的修养和提升。

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塑造与中国优秀传统伦理的传承

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塑造与中国优秀传统伦理的传承

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塑造与中国优秀传统伦理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 历代流传下来的。

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加强对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塑造,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关于文化的解释有多种,广义上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三个层次。

其中,物质文化是文化体系的外层结构,制度文化是中层结构,思想文化是整个文化体系中的核心结构。

狭义的文化专指思想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文化的内容和样式,主要是指儒、道、释三家文化,其中儒家文化是主流。

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能够反映民族特征的传统观念和思想意识, 是具有民族特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它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 前赴后继, 英勇顽强形成的精神支柱, 是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基本精神。

得到普遍认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包含以下几方面。

崇尚伦理道德。

要求形成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高尚道德价值体系, 作为个人必须要有做人的底线。

每个人都有相适应的个人的地位、责任、义务和权利。

说自己该说的话, 做自己该做的事。

注重人文理性。

传统文化重视人的实体存在, 重视人的精神存在, 注重对人进行礼乐的教化。

中国传统文化坚持以人为本, 人被看作天地间一切事物的根本。

天地之间人为先、人为贵, 重视人生、重视人的权利和义务,这就构成了以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为核心的人文精神。

强调和谐观念。

即一种天人关系的和谐, 人际关系的和谐与过无不及的行事原则。

而这当中尤为突出的就是“天人合一”。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 是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事物的方法论,让人形成了从联系中和整体中看待问题、强调整体、强调和谐的思维方式。

倡导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人们在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使下, 面对现实的状况所产生的一种理性思考, 是以沉毅的思想面对显示社会和人生的一种理智富于远见的精神状态, 是充满了辨证思维和中和思维的理性二、大学生人格形成的特点所谓人格,既是伦理学概念,也是心理学概念,它是对人的气质、涵养、价值的一种概括,其基本内容包括人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价值追求、知识结构等重要因素。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构建学生健全人格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构建学生健全人格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学生健全人格作者:梁祝吕星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5年第01期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观念多元的社会文化会使人格的形成变得更加复杂,特别是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会出现更多的迷茫和冲突。

在我国,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各个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片面强调认知教育,忽视了儿童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致使小学生中明显存在不自信、不合作、“以我为中心”的自私行为。

鉴于此,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势在必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人格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个体的思想言行。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对健全学生人格,促使学生朝着品德高尚、行为文明、心智完善、情趣高雅的方向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卓雅小学自办学以来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坚持“一体两翼三美”的教育模式,以“科学”和“文化”为两翼,追求一体化发展,彰显“以中华传统经典文化塑造儿童民族精神”的办学特色。

学校旨在逐步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塑造人格健全的卓雅少年。

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一、依托校园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滋润学生人格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的体现,它对启迪学生、开阔学生视野、优化个性人格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级组文化。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年级组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年级组成员在高度认同校园文化精神的基础上,根据本年级组的具体情况,通过共同研讨和协商形成本年级组文化建设理念与特色。

学校分低、中、高三个年级阶段,三级建设指标整体推进级组文化建设。

级组文化建设目标为:一二年级养正教育;三四年级养志教育;五六年级养德教育。

二、三级目标由各年级根据年级文化建设情况具体进行细化。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渗透小学德育课堂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渗透小学德育课堂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小学德育课堂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积淀的宝贵财富,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经典著作、礼仪道德、艺术文学等众多方面。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使命。

而小学德育课堂,则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德育课堂中,渗透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统文化底蕴。

一、寓德育于中华传统文化小学德育课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重要课程。

而中华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正是我们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

寓德育于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让学生在德育课堂上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理解和接受其中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观念,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他们的人格。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感受孝道的力量。

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强调子女对父母的敬重和孝顺。

在德育课堂上,可以通过讲述孝道故事、解读孝道经典、让学生亲身体验孝道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孝道的内涵和价值,并内化成为他们品行端正的人生信仰。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感受礼仪的魅力。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礼仪之邦,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礼节和尊重。

在德育课堂上,可以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中的礼仪文化、进行传统礼仪的体验活动、举行礼仪仪式等形式,让学生领会礼仪的作用和意义,养成良好的待人接物的礼貌和风度。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感受忠诚的力量。

中华传统文化重视忠义礼信,强调忠君爱国、忠诚诚信的品质。

在德育课堂上,可以通过学习历史上的忠义英烈、讲述忠诚事迹、组织忠诚实践活动等形式,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忠诚观和报国情怀,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奋发努力。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课堂中的渗透和贯穿在小学德育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开设“中华传统文化”板块,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博大精深。

可以结合当下的教材内容,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课程中,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材料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注重传统美德,健全学生人格——小学语文教学浅探

注重传统美德,健全学生人格——小学语文教学浅探
试 周 刊2 0 1 3 年 第 2 1 期
注 重 传 统 美 德 ,健 全 学 生 人 格
小 学语 文教 学 浅探
松 翠 柏
( 平 顶 山市 新 华 区 胜利 街 乐 福 联 校 , 河南 平顶山 摘 要: 在 小 学 语 文教 学 中要 注 意 抓 住 契 机 , 适 当 选取 “ 激情 点” 、 “ 美德 格 言” 、 “ 名人 故 事 ” 等 对 学 生 进 行 传 统 美德 教 育, 健 全 学 生人 格 。 关键词 : 小 学语 文教 学 传 统 美德 健 全人 格 4 6 7 0 0 0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近 年来 . 学 习 中 国传 统 文 化 的热 潮 兴 盛 不 衰 。中 国传 统文 化内容广泛。 这 里 仅探 讨 “ 传统美德与人格培养” 。 传 统美 德 的 内容 包括 “ 修己 、 慎独 、 仁、 爱、 礼、 孝、 悌、 忠 、 恕、 恭、 宽、 信、 敏、 慧、 温、 良、 俭、 让、 诚、 敬、 慈、 刚、 毅、 直 、 克 己、 中庸” 等, 可 谓 博 大精深 , 涉 及 社会 生活 的各 个 领域 。 这 些从 五千 年 之 前 就 开始 流传 , 有 不 少 先 人 的美 德 故 事 被传 为 佳 话 。 传 统 的文 化 与 中华 儿 女 的美 德 相 融 合 , 是 优 良的 民族 精 神 、 崇 高 的 民族 气 节 、 高 尚的 民族 情 感 、 良好 的 民族 礼 仪 的总 和 , 也 正 是 我们 民族 精 神 的 精髓 。 反观现今社会 : 人 与 人 之 间 的关 系 日渐 疏 离 , 变得淡 薄 、 冷漠 , 这些建立在利益上的人际关 系 , 缺 乏彼此的互谅关 怀 , 完全没 有温情可 言 : 而家庭不 和 、 子 女 忤 逆 而 引 发 的 伦 常 悲 剧 , 差 不 多 每 天 见 诸 报 端 。“ 千里之堤 , 溃于蚁穴 ” , 这 些 社 会 弊病会越来越 多 , 越 积越 深 , 终 到 了积 重 难 返 的 地 步 , 会 发 生 什 么事 情 呢? 我 们 固不 能 想象 。 也 不敢 想 象 。 我认 为 , 中 国传 统 美德 是 医治 社 会 弊 病 的灵 丹 妙 药 。 在 这 个 世代 , 很 有 重新 提 倡 其价值的必要 。 所以 , 让传统美 德在2 1 世纪发 扬光大 , 是 每 一 位人 民教 师 所 肩 负 的 历史 使 命 ,正 是 这 些 中华 民族 的传 统 美 德在 现 实 社 会 中发 挥 积 极 的作 用 .从 而对 中 国社 会 的稳 定 和 民族 的 团结 起 到 了 极 为 重要 的作 用 。我 们 要 善 于挖 掘 传 统 文 化 对 教 育 有 至 关 重 要作 用 的素 材 ,从 培 养 学 生 的健 全 人 格 抓 起 , 培 养 优 良的 品行 、 淳朴大方 的风度 , 重 现 我 国 道德 文 化 的

传统文化与小学生人格培养的研究

传统文化与小学生人格培养的研究

传统文化与小学生人格培养的研究【摘要】传统文化在小学生人格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可以促进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德培养。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文化对小学生人格的影响、传统文化教育在人格培养中的作用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等方面,探讨了传统文化在小学生人格培养中的重要性。

文章提出了小学生人格培养中应注意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传统文化对小学生人格培养的启示是传统文化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更好地继承和传承。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传统文化对小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性,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生、人格培养、传统文化教育、现代教育、融合、启示、传承、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小学生人格培养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承载着丰富的道德准则、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对小学生人格的塑造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日益快节奏和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小学生人格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强调“仁爱”、“孝道”、“孝悌”等传统美德,对于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传统文化在小学生人格培养中所起的作用也面临着挑战。

对传统文化与小学生人格培养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教育中发挥作用,对于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传统文化对小学生人格培养的影响,并分析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生人格培养中的作用。

通过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总结传统文化对小学生人格培养的启示,并提出在小学生人格培养中应注意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建议。

通过这些探讨,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传统文化在小学生人格培养中的重要性,明确未来研究方向,为优化小学生的人格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构建学生健全人格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构建学生健全人格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学生健全人格
梁祝;吕星
【期刊名称】《基础教育参考》
【年(卷),期】2015(000)001
【总页数】3页(P66-68)
【作者】梁祝;吕星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卓雅小学广东深圳,518055;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卓雅小学办公室广东深圳,51805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传承民族文化精髓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J], 张佐坤
2.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学生健全人格奠基 [J], 黄志煊
3.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根植于学生心中——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 [J], 苗志军
4.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根植于学生心中——《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J], 苗志军
5.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根植于学生心中--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 [J], 苗志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学生健全人格作者:梁祝吕星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5年第01期
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观念多元的社会文化会使人格的形成变得更加复杂,特别是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会出现更多的迷茫和冲突。

在我国,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各个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片面强调认知教育,忽视了儿童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致使小学生中明显存在不自信、不合作、“以我为中心”的自私行为。

鉴于此,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势在必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人格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个体的思想言行。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对健全学生人格,促使学生朝着品德高尚、行为文明、心智完善、情趣高雅的方向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卓雅小学自办学以来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坚持“一体两翼三美”的教育模式,以“科学”和“文化”为两翼,追求一体化发展,彰显“以中华传统经典文化塑造儿童民族精神”的办学特色。

学校旨在逐步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塑造人格健全的卓雅少年。

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一、依托校园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滋润学生人格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的体现,它对启迪学生、开阔学生视野、优化个性人格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级组文化。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年级组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年级组成员在高度认同校园文化精神的基础上,根据本年级组的具体情况,通过共同研讨和协商形成本年级组文化建设理念与特色。

学校分低、中、高三个年级阶段,三级建设指标整体推进级组文化建设。

级组文化建设目标为:一二年级养正教育;三四年级养志教育;五六年级养德教育。

二、三级目标由各年级根据年级文化建设情况具体进行细化。

科组文化。

学校各学科组分别根据学科特点,确定学科组的建设理念、目标及内容。

学科组以课堂展示为平台、以科组建设论坛为契机,凸显学科的教研特色,打造学科文化。

班级文化。

学校积极倡导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目的是张扬学生个性、树立各类榜样、展示奋斗目标、营造和谐氛围与建设精神家园。

二、依托课堂,将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中,以传统文化促进学生人格的培养
1.构建卓雅小学中华经典文化课程课时框架
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过程中,学校精选国学经典教学内容、梯度安排教学进度,科学设置教学课时,构建卓雅小学中华经典文化课程课时框架。

中华经典文化教材按单元进行编写和教学。

一二年级根据经典原文的顺序规划单元,三年级以上,根据主题规划单元,将经典文化课程课时列入学校课表。

2.研发卓雅小学经典文化课程校本教材
学校先后编撰出版了校本教材《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六册)、《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读本》(上、下册)和书法教材《中华训蒙书帖系列——硬笔书法字帖》(五册)。

3.探索卓雅小学经典文化课程教学模式
结合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学校探索出了“五环节”经典文化课程教学模式: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开门见山、生活情境、背景介绍);课文新授(展示学习内容、解决诵读);理解感悟(有所会意、有所领悟、有所体会);拓展延伸(古代文化知识、古今中外文章、语文教材课文、思品课文);总结升华(读进课堂、写进课堂,画进课堂、唱进课堂、舞进课堂、行进生活)。

还总结出了“四化”经典文化课程教学方法:诵读化;情景化;故事化;生活化。

4.创新卓雅小学经典文化课程教学途径
学校创新经典文化课程教学途径,让国学经典“读”进课堂、“写”进课堂、“画”进课堂、“唱”进课堂、“舞”进课堂、“行”进生活。

(1)“读“进课堂
学校安排每天早读20分钟诵读经典,并与香港国际经典文化协会、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举行一次“经典翘楚榜”评核活动。

学生诵读1000字经典为一级,鼓励学生各尽所能,自选内容参与经典诵读等级测试。

(2)“写”进课堂
学校编写了书法字帖教材《弟子规》、《千家诗》、《千字文》、《三字经》和《百家姓》,这些字帖应用于书法教学实践。

教学中引导孩子在诵读中练习书法,在书法中品味经典,充分发挥书法艺术的审美育人功能。

(3)“画”进课堂
学校将美术课与经典文化课整合,并利用美术版画教学平台进行藏书票制作实践。

(4)唱进课堂
学校将音乐课与经典文化课有机整合,以音乐课为阵地,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唱、表演唱、独唱、快板书等方式,演绎优秀经典文化。

我校运用多种艺术表演形式,将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孝经》等国学经典搬上舞台。

(5)舞进课堂
以形体课、舞蹈课为阵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舞蹈、武术、太极等形式来诠释经典文化的精髓。

(6)行进生活
我校使用的国学经典校本教材是“文道统一”的范本,国学经典“读”进课堂、“写”进课堂、“画”进课堂、“唱”进课堂、“舞”进课堂,最终目的是让优秀传统文化“行”进孩子们的生活。

“行”是“知”的最高体现。

在经典文化浸染中,卓雅少年时时处处践行着“知行合一”。

三、依托丰富多彩的活动,汲取传统精华
学校利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庆祝活动:每年春节,我校组织师生为桃园社区居民义写春联;每年五月中华母亲节举行亲子活动,定期举行“生日感恩会”;每年孔子诞辰日举行纪念活动;每年九月举行“弘扬和培育儿童民族精神月”。

学校为一年级新生举行“开笔礼”仪式,通过正衣冠、诵《弟子规》、朱砂启智、启蒙写“人”字等环节,让孩子们接受中华民族尊师孝亲、崇德立志、仁爱处事的文化熏陶。

此外,学校组建了多个传统技艺社团,如太极、捏面人、剪纸、曲艺、古琴、桑蚕、戏剧等,积极开展太极、武术、狮舞、节令鼓的教学,并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比赛活动。

四、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国际交流,
培养“科学脑、人文心、中华情、世界观”
中西文化贯通的卓雅少年
1.专家领航,中西合璧
学校充分发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国学启蒙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依托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支持,多次举办了“国学经典教育论坛”,开展了“海归博士进校园系列讲座”等活动。

学校还聘请美国布朗大学Jin Li教授为学校特聘专家。

2013年7月,Jin Li博士来校讲学一星期,充分与教师、学生交流,深入探讨卓雅教育民族化、国际化问题。

2.海外游学,传承经典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游学”活动,进行跨区域、跨国界中华传统文化交流,努力培养中西文化贯通、知行合一的卓雅少年。

2011-2013年,我校师生先后三次到马来西亚多个华文学校进行“经典传承、知行合一”文化交流活动。

学校教师给当地孩子讲国学经典,学生则用太极、武术等传统艺术表演形式传播传统文化。

3.国际交流,架设桥梁
建设校园英文网站。

学校设立了校园英文网站,宣传“传统文化进课堂”。

建设“文化育德”网上德育主页,建立了“儿童网上国学院”,与国内外名校包括海外华文学校架起沟通桥梁,推广传统文化教学经验。

多个外国友好团体、友人慕名来到卓雅参观交流。

美国康涅狄格州教育访问团、云鹏中加国际教育集团访问团先后来到卓雅,浓郁的中华文化办学特色与生态文明校园环境,给每一位来访外宾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视像中国”是一个全球远程教学交流平台,作为该项目的重要参与者,我校利用“视像中国”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与全球学生交流展示的机会。

最近两年,通过“视像中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香港、澳门等多个友好学校现场互动教学,先后进行了“中华十德”教学交流、“弟子规”教学交流、中文辩论赛、英文辩论赛等多项活动,学生有200多人次参与其中。

积极加入国际学校联盟,践行教育国际化的战略目标。

2013年,我校成为国际学校联盟南山协作体成员单位。

积极实施“小学—大学”伙伴计划,依托深圳本地高校的资源,加强与当地高校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学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学校先后举办了多次“海归博士进校园”系列活动。

(责任编辑甘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