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楠 第三章 城市更新的类型模式
陈楠-第三章-城市更新的类型模式PPT课件
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而地域性混合区差异性较大,改造过的地 段基础设施达到一定水平,未经改造的地段仍非常落后。
10
1.3.2、社会结构形态特征 (1)居民差异性强
由于居民来源不一,聚居心态和聚居方式并不相同,职业文化 水准、心理素质以及生活目标和价值观念也不尽相同。居住环境质量 好的地段主要问题在于如何满足文化、娱乐、社会交往等高层面需求; 而居住环境较差的地段内,主要问题还停留在如何满足人的基本生理 需求这样的较低层次上。 (2)有限的社会交往
由于差异悬殊,不同层次的居民很难打破实际的和心理的界限 进行交往,首属关系(长期全面的、广泛深入的人际关系)减少,次 属关系(交往频率低、关系疏远的人际关系)增多,社会交往因此变 得临时化、表面化、匿名化。
11
2、旧居住区的分类改造模式
2.1、有机构成型旧居住区的更新改造
❖ 物质结构形态方面 ● 传统有机构成型旧居住区
家居生活密切相关。但一方面是由于居民的文化素养较低,另一方面 则是由于恶劣的居住条件,使居民日常生活难以避免磨擦和冲突,表 现出人际关系复杂矛盾的一面。
8
1.3、混合生长型旧居住区
不是由目标取向或是过程取向单独作用,而是以两种机制共同 作用形成的。混合生长型是我国城市旧居住区中最为常见,也最为复 杂的一种类型,它们分为时段性和地域性两种。 ❖ “时段性”类型:目标取向和过程取向两种机制常常不是同时作用, 而是其中一种为主,当居住区所处的环境背景变化后,原先的机制被 另一种代替,继续发挥作用,而原先机制作用的结果却在一定程度上 保存下来。 ❖ “地域性”类型:目标取向和过程取向两种机制同时在居住区的不同 局部发生作用,形成地域性混合的居住结构形态。
城市规划与城市更新考核试卷
B.项目审批
C.项目融资
D.项目招标
20.以下哪个城市不是以“TOD”模式(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即公共交通导向型开发)进行城市发展的?()
A.北京
B.上海
C.深圳
D.成都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C.扩大城市规模
D.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2.下列哪项不属于城市更新的范畴?()
A.旧城改造
B.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C.城市空间拓展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3.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地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4.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主要由()负责。
A.城市管理局
B.规划局
C.建设局
D.国土资源局
5.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1.城市规划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哪些?()
A.空间布局规划
B.城市经济发展规划
C.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D.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2.城市更新的类型可以根据其主要内容分为哪些?()
A.物质更新
B.社会经济更新
C.规划管理更新
D.文化艺术更新
3.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哪些因素?()
A.人口规模
B.土地利用
A.改善居住条件
B.提升城市形象
C.促进经济发展
D.增强城市竞争力
8.城市规划中的土地使用分类包括以下哪些?()
A.居住用地
B.工业用地
C.商业用地
D.教育科研用地
9.以下哪些措施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陈楠城市更新理论
1、旧城物质结构形态的构成
1.1、城市格局 城市格局一般是指城市组成要素的总的布局。不同的城市由于地
形、地貌、当地自然条件,以及人文方面的原因,往往形成独具特色 的格局。
(1)线型模式 属自然生长型。它是众多个体形象以功能合理,适合地域条件和
1.2、街巷构成 ❖ 街巷
一个或多个围合空间的线性展开,是通向各个单元的通道。 街巷的最基本功能——移动
(1)街巷走向 传统旧城的街巷都有明确的走向和序列感,这种街巷走向可以通
过以下方式来体现: 1. 梯度、坡度的变化; 2. 标志的引导; 3. “主路——支路——小巷”的环形多级网络系统。
(2)街巷连续 旧城街巷立面在多样变化中体现出统一连续感,这种街巷连续可
❖ 备弄 各院落和宅院侧面的一条通道,
可以让人从后院直达前门,无须穿 门入屋。作用: 1. 主人、贵宾走正厅大道,备弄供妇 女和仆人行走。封建社会男尊女卑, 长幼有序,主仆分明,不得越雷池 半步。由此可看出封建社会对女性 和平民的歧视。 2. 紧急通道。如遇火势,人们可以利 用备弄紧急逃生、穿行救火。
小结点如巷道交叉口、茶馆、古树、古井等。 桥头为我国南方河网城市独具特色的重要结点,是水陆两套空间
系统的交汇点
1.3、街坊构成 ❖ 街坊
旧城街和巷(北方称胡同)分隔成长条形 地段,并由若干院落充实,构成街坊。
街坊没有一定的尺度,它与街巷间距及院落 的大小及组织有关,也由其地理环境的生活方式 决定。
2.2、社会网络 (1)社会网络的定义
一个人同其他人形成的所有正式与非正式的社会联系,也包含了 人与人直接的社会关系和通过对物质环境和文化共享而结成的非直接 的关系。其基本属性表现为社区群体生活的整体性。
城市更新项目分类
城市更新项目分类一、什么是城市更新所谓“城市更新”是指对特定城市中某一老旧的区域(包括旧工业区、旧商业区、旧住宅区、城中村及旧屋村等),进行更注重城市品质和内涵提升的升级改造。
城市更新的开发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即政府主导型、政府主导下的开发商参与型和开发商主导型。
1、政府型是指在城市更新项目开发由政府政府直接组织,掌握控制权。
政府通常负责规划、提供政策指引,由政府建设部门与承担更新任务的国有企业签订土地开发合同。
政府作为甲方,确定改造范围,规定改造期限,办理划拨用地手续,筹集所需的全部资金,负责协调在更新项目地段内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帮助乙方解决开发过程中的有关问题,监督检查规划的开发实施和竣工验收。
开发企业作为乙方,按照规划要求,负责拆迁安置工作,组织各种楼宇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2、政府主导下的开发商参与型是指城市更新项目开发由政府主导下的开发商参与。
市区两级政府共同做好居民的搬迁安置,进行总体规划、土地开发和市政设施建设,然后实行土地招牌挂,由开发商组织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营。
开发商可以是由一家具有良好的资质、经济实力和旧城改造经验的企业独立完成,或是分片区由不同的开发商完成。
3、开发商主导型是指在城市更新项目开发过程中政府通过出让用地红线,由开发商按规划要求负责项目的拆迁、安置、建设的一种商业行为,是一种完全的市场化运作方式。
更新过程中政府不参与,发展商可根据自身利益去进行房地产开发。
完全依靠政府或市场导向的政策合理解决城市更新问题是困难的,因为现代城市不是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城市,而是“个人、家庭、社区、志愿组织、非政府组织、私营企业、投资商和政府机构大量投入资本、技术和时间的产物”。
政府的介入是为了补充个人积极性的不足,而不是替代之。
因此,在城市更新中,通过政府赋予能力,可以使低收入者有能力改善自身的居住环境,保持社区社会结构的延续,控制开发商对旧城区造成的破坏,保持中小型经济活动,从而增加传统社区的活力,实现旧城区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更新考试题库及答案
城市更新考试题库及答案城市更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土地使用、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城市更新考试题目及答案,供参考:1. 题目:城市更新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城市更新的目的是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以及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2. 题目:简述城市更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
答案:城市更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包括:资金筹集困难,居民搬迁和安置问题,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新旧建筑融合,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等。
3. 题目:城市更新中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答案:在城市更新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采用绿色建筑技术,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鼓励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以及推广节能减排的生活方式。
4. 题目:城市更新中的“棕地”指的是什么?答案:城市更新中的“棕地”指的是曾经被工业使用过的土地,可能存在污染问题,需要进行环境评估和修复后才能重新利用。
5. 题目:举例说明城市更新中常见的几种改造类型。
答案:城市更新中常见的改造类型包括:工业区转型为商业或住宅区,老旧住宅区的翻新改造,公共空间的再设计,历史街区的保护性开发,以及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
6. 题目:城市更新项目中,如何评估一个区域的更新潜力?答案:评估一个区域的更新潜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现有土地使用情况和建筑质量,区域的社会经济特征,以及居民的需求和期望。
7. 题目:在城市更新中,如何确保居民的参与和利益?答案:确保居民参与和利益的方法包括:开展公众咨询和调查,建立居民参与机制,提供搬迁补偿和安置方案,以及在更新过程中考虑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8. 题目:城市更新对城市社会结构可能产生哪些影响?答案:城市更新可能会对城市社会结构产生以下影响:改变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促进社会阶层的混合,可能导致原有社区的解体,以及可能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陈楠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陈楠发表时间:2019-12-17T15:30:42.4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作者:陈楠[导读] 摘要: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伴随而来的是建筑行业强势崛起,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建筑工程建设需要充分契合城市整体规划,服从于整体结构布局。
天津市正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摘要: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伴随而来的是建筑行业强势崛起,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建筑工程建设需要充分契合城市整体规划,服从于整体结构布局。
建筑设计是施工活动开展的首要前提,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尤其是要结合城市规划,设计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城市整体建设水平。
故此,本文就新时期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进行探究,针对其中的问题做深入讨论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提升城市规划合理性。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结构布局社会经济的迅猛增长,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求越来越高,在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同时,对于居住环境的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息息相关,建筑设计需要服从于城市规划,在设计中提高规划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重视。
这就需要建筑设计人员充分契合城市规划要求,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应对措施,保证后续工程建设活动顺利进行,实现环境和生态和谐统一。
通过对新时期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相关内容研究分析,改善现有不足的同时,推动建筑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概述(一)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施工活动开展的首要前提,协调解决各种矛盾,包括需求与可能之间的矛盾,内容和形式之间的矛盾,投资者、使用者、施工方和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的矛盾等。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综合不同矛盾需求之间的冲突,选择合理的设计方式,编制高质量的设计方案,并通过绘制图纸和模型来客观反映建筑设计要求。
针对其中的问题有效分析和解决,并通过多种方案对比,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保证建筑设计活动有序进行。
(二)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结合具体要求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可以将其看作是城市一段时间内发展的设计图,对于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更新案例》课件
节能设计
采用节能材料和绿色建材 ,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建 筑能效。
绿色建材
推广使用可再生、可循环 利用的绿色建材,减少对 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绿色认证
鼓励建筑项目通过绿色建 筑认证,提高建筑环保标 准和可持续性。
社区参与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
居民参与
鼓励居民参与城市更新项目,反映居民需求和意 见,提高更新项目的针对性和满意度。
城市更新需关注文化传承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应注重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避免过度 商业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城市更新需加强公众参与
城市更新项目涉及居民切身利益,应加强公众参与,充分听取居民 意见,提高城市更新的社会认同度。
对未来城市更新的建议与展望
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城市更新规 划
在未来的城市更新中,应制定更加科学合 理的规划,注重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 性。
04
城市更新的未来趋势
智慧城市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
01
02
03
智慧交通
通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优化交通流量,提高道路 通行效率,减少拥堵现象 。
智慧能源
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建 设智能电网,实现能源的 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智慧环保
运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 测环境质量,提高环境治 理的精准度和效率。
绿色建筑在城市更新中的推广
城市更新中的文化保护
文化保护的意义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保 护城市文化对于维护城市特色和
历史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保护的挑战
城市更新中往往面临文化保护与开 发的矛盾,如对历史建筑、古迹等 的保护与城市改造的冲突。
文化保护的方法
文化保护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 同努力,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 监管力度,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 文化保护工作。
城市更新实务的八种基本类型
城市更新的基本类型一1城市更新上升为国家行动凸显该项工作的重要性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3.89%,已经有9亿多人口居住在城镇里。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同样的,我国的城市和建制镇,也都有几百几千年历史传承,新兴城镇至少也有几十年的建设史。
城市在发展,建设技术在进步,因此,原来早期建设的区域,限于经济条件和建设技术水平限制,早已不能适应当下的时代发展,造成了新时代下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而这一矛盾对于全国的城市来说,是普遍性的存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新的重大判断,把过去“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表述,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也成为城市更新工作在当代的主要理论依据。
我国尽管幅员辽阔,但是多数地区不适宜人类生存和居住,以胡焕庸线为界限,线东南半壁36%的土地供养了全国96%的人口。
全国总体上人多地少,为了确保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国家设置了18亿亩的耕地红线。
而城镇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在建设用地不增加基本农田不减少的框架下,老旧的4区域用地一定要充分再利用,所以需要更新。
这成为城市更新的主要政策依据。
因此,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我国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
城市更新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和行动。
对于土地和规划主管部门的工作者而言,城市更新是一项日常的工作业务之一,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几十年来,城市更新的行动一直在许多城市中存在着,以笔者的理解,可以把城市更新实务性工作,简要概括为八种基本类型。
2城市更新实务的八种基本类型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加快,各地城市建设基本上都是在原有旧城区的基础上向外扩张,建设新城区。
城市更新改造流程课件
城市更新改造的历史和发展
城市更新改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欧美国家,当时由于工 业革命的影响,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和老旧住宅区,需要进 行更新改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更新改造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 热点问题。各国政府纷纭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城市更新改
展望
未来城市更新改造将更加重视人居环境改良和历史文化保护,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居 民幸福感的提升。同时,城市更新改造也将更加重视创新和科技应用,推动城市的智能
化和绿色化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输标02入题
市场运作模式的特点包括:企业通过市场交易获取土 地,自主制定更新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同时承担改 造风险。
01
03
市场运作模式的不足在于可能存在市场失灵、信息不 对称和利益冲突等问题,同时缺乏政府的引导和监管
,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和社会不公。
04
市场运作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 用,提高城市更新改造的效率和效益。
政府主导模式的特点包括:政府直接 投资或通过土地置换等方式获取土地 ,制定更新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同 时承担改造风险。
政府主导模式的不足在于可能存在官 僚主义、低效率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同时缺乏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容易 造成社会不公和利益冲突。
市场运作模式
市场运作模式是指企业作为城市更新改造的主体,通 过市场机制来推动城市更新改造的过程。
政策支持
政府提供政策支持,鼓励社会 资本参与城市更新改造,推动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建设中如何实现城市更新与改造
城市建设中如何实现城市更新与改造在当今社会,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城市更新与改造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
这不仅是为了适应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更是为了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城市更新与改造并非简单地推倒重建,而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
它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以实现城市的有机更新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深入了解城市的现状和问题。
这包括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评估,如道路交通、给排水系统、电力通信等;对城市功能布局的分析,看是否存在功能分区不合理、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问题;对城市建筑的调查,了解老旧建筑的数量、质量和使用情况。
只有通过全面细致的调研,才能找准城市更新与改造的切入点和重点。
在规划阶段,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更新与改造方案。
规划要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充分考虑城市未来的发展需求。
同时,要注重与城市原有风貌和特色的融合,避免千城一面。
比如,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在更新改造中,应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将现代元素与传统风貌相结合,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景观。
资金是城市更新与改造的重要保障。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拨款、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
同时,也应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鼓励企业参与城市更新与改造项目。
例如,可以采用 PPP 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共同推进项目的实施。
这样既能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又能充分发挥企业的专业优势和创新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以人为本。
城市更新与改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因此,要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让居民参与到项目的规划和决策中来。
比如,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可以通过召开居民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制定出更符合居民实际需求的改造方案。
此外,城市更新与改造还应注重生态环保。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建设也应朝着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在更新改造过程中,可以增加城市绿地和公共空间,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
严防城市土地利用失控迫在眉睫
严防城市土地利用失控迫在眉睫
陈楠
【期刊名称】《城市开发》
【年(卷),期】2006(000)006
【摘要】@@ 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不仅是城市经济、人口的进一步集聚和快速扩张,而且必将对城市的物质载体--土地的利用提出更高的需求和更大的挑战.
【总页数】2页(P56-57)
【作者】陈楠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相关文献】
1.21世纪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总体框架思考(上)——《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理论与实践研究》之一 [J], 宋启林
2.21世纪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总体框架思考(下)——《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理论与实践研究》之一 [J], 宋启林
3.城市改造与土地利用浅析土地利用率与城市环境 [J], 张林
4.宏观管理失控技术设备落伍自行车行业改组改造迫在眉睫 [J], 蔡洪民
5.走向科学集约的城市土地利用——读《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J], 周建明;周昌明;金哲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陈楠 第三章 城市更新的类型模式
• 社会结构形态方面的更新
有机构成型旧居住区内较少混杂其他性质的城市功能,其居住
环境比较单纯,在更新中应从城市整体角度、从根本上保护功能的纯
洁性,此外,保存原有的空间氛围和保存居民的同质性,对于维护良
可以采取与自然衍生型旧居住区相类似的更新改造方式。
(2)地域性混合区 地域性混合区在同一居住区域里混杂着两种形成机制或目标完全
不同的居住类型,应根据其不同的老化程度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分别 采取不同的更新改造方式。
h
19
E.g. 上海老城厢的“拆、改、调、留” 拆——对于结构差、损坏严重的房屋,拆除重建; 改——对现有旧房进行改造,达到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使用功能、改善市
填充,成为建筑和人口密度均较大的危房集中区。 • 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缺乏。
(2)处在城市中的自然衍生型旧居住区 • 由于空间布局、住宅建设均由个人完成,人们总是顺应正常的生理需
要,依经济能力去建造,但他们也会注意公共交往空间的营建,因而 空间组织上存在一定的序列性和层次性。 • 环境质量差、建筑破损、用地混杂、公共设施设施缺乏是这一类型居 住区的主要问题。
h
15
自然衍生型旧居住区中往往混杂一些其它性质的用地,可将此不 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将旧居住区的更新改造与其他功能的改造结合 起来,使居住区更新改造在经济效益不利的情况下,也能在其他功能 的更新改造下被带动起来。
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是将工业用地转变为游憩休闲公园的一
例有影响力的作品。公园中心地带是自1985年来就已经废弃的钢铁厂,设
自然衍生型、混合生长型三类。
陈楠 第三章 城市更新的类型模式要点
促进社区安全 虽然看起来把交通和生活分享同一平面有可能会发生冲撞,但 警觉的司机加上缓慢的车速大大减少了发生严重交通事故的可能性。 德国、丹麦、日本和以色列在共享街道安全方面的研究结果如 下:
与标准居住街道相比,共享街道减少了超过20%的交通事故,减少了超
过50%的严重交通事故。 从中受益最多的群体是行人、儿童和骑自行车的人。 在标准居住街道上最常发生的交通事故是与儿童有关的交通事故, 而与5岁以下儿童有关的公路交通事故中的一半是发生在距他们家100米 的范围内。在共享街道中,极少发生此类交通事故。
①了解、喜欢石库门文化; ②具有特色和个性,兼有各国风情; ③从未在上海开店,或在上海其他地方已 开店但把旗舰店设在新天地。 开放商并不期望通过新天地项目赚钱, 而是通过此项目推广一种旧城改造理念, 营造一个时尚文化区域,并借此提升区域 房价和公司品牌形象。新天地项目并不是 孤立的,它是瑞安在上海卢湾区太平桥地 区总体开发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卖新 天地,为的是卖好它周边的办公楼和住宅 楼。
石库门里弄 十九世纪末,上海租界地区建造了大批连片的里弄住宅,采用欧 式连排布局,单体上又具有中国传统的宅院特色,中西合璧,新旧结 合,具有典型的海派特点。门楣是石库门门头装饰的重点,由于受西 方建筑的影响,采用半圆或三角形山花图案装饰。
修旧如旧 新天地广场的设计方案定为将传统 上海石库门里弄的青砖步行道、清水砖 墙、石库门、以及山花门楣等历史特色 保留,这一过程需要付出比新建建筑高 出一倍的成本。
原本适宜社交互动的居住区域街道,现在常常只能向汽车通行让步。
仅为方便汽车通行而设计和修建的居住街道抹杀了居住街道的复合 型用途。
“常常我们会忘记一点,那就是,居住街道是社区的一部分, 最终会扮演远远超出原设计构想的许多角色。居住街道直接为屋主 提供通往他住宅的通道;疏导他门前的交通;提供栩栩如生的精致, 是归家的必经之路;是一种行人循环系统;是居民碰面的场所;或 者儿童玩耍的场地(不论你喜欢与否)。”
中级:文旅策划规划之城市更新3
有部门参与度低
2
政府与私有部门的双向 伙伴关系,社区居民的 意愿被剥离
政府、私有部门和社区的三方合作,强调社区的参 与和作用制衡
资金来源 公共部门投资和少量私人投资 主要来自中央财政,地方财政补充
管治特点
政府主导;自上而下
政府主导;自上而下
大量私人企业和个人投 资者,政府少量启动资 公共部门补贴,大私人企业和个人投资 金
重建或再开发、综合整治、功能改变
周期长短视具体类型而定
改造程序
对程序有大致规定,其中拆建类城市更新项目包 括计划立项、专项规划报批、实施主体确认和土 地获取
推进速度 一般情况下平均 5-8 年
强制程度 城市更新相关政策文件中没有具体的强制性条款
三者联系 城市更新包括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
高度重视人居环境:提供城 市多样性和多用途性,注重 区历史价值保护和社会肌理 保持
释义解读
更新对象 贫民窟和物质衰退地区 被“选择的”旧城贫民社区
城市旧城区域
城市衰退地区和规划欠佳的非衰退地区
空间尺度
强调地方性的宗地尺度 宗地和社区级别
宗地尺度向区域尺度转 变
社区和区域尺度
参与者
中央政府主导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合作,社区和私
更新特 点
推土机式重建、
国家福利主义色彩的社区更新、 地产开发导向的旧城再发展
物质环境、经济和社会多维 度的社区复兴
战略目 标
清理贫民窟:清除快 速增长城市中的破败 建筑,提升城市物质 形象
向贫穷开战:提升已有房屋居住环 境,通过提高社会服务解决人口社 会问题
市场导向的旧城再开发:市中心修建 标志建筑和豪华服务娱乐设施吸引中 产阶级回归,复兴旧城经济活力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陈楠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陈楠摘要: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伴随而来的是建筑行业强势崛起,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建筑工程建设需要充分契合城市整体规划,服从于整体结构布局。
建筑设计是施工活动开展的首要前提,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尤其是要结合城市规划,设计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城市整体建设水平。
故此,本文就新时期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进行探究,针对其中的问题做深入讨论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提升城市规划合理性。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结构布局社会经济的迅猛增长,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求越来越高,在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同时,对于居住环境的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息息相关,建筑设计需要服从于城市规划,在设计中提高规划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重视。
这就需要建筑设计人员充分契合城市规划要求,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应对措施,保证后续工程建设活动顺利进行,实现环境和生态和谐统一。
通过对新时期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相关内容研究分析,改善现有不足的同时,推动建筑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概述(一)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施工活动开展的首要前提,协调解决各种矛盾,包括需求与可能之间的矛盾,内容和形式之间的矛盾,投资者、使用者、施工方和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的矛盾等。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综合不同矛盾需求之间的冲突,选择合理的设计方式,编制高质量的设计方案,并通过绘制图纸和模型来客观反映建筑设计要求。
针对其中的问题有效分析和解决,并通过多种方案对比,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保证建筑设计活动有序进行。
(二)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结合具体要求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可以将其看作是城市一段时间内发展的设计图,对于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规划综合性较强,通过对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合理配置资源,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提升城市美观性,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
城市规划和发展中,需要专家论证决策,进而对城市空间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规划设计,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为人们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建筑更新
建筑的更新利用是城市更新的基本单位。建筑存在于城市的一 个点上,它的改变牵动其所在街区的改变,最终导致整个城市的改变。 1、旧建筑更新的经济性原则 (1)“少费多用”原则(more with less) 用尽可能少的材料和资源消耗来取得尽可能大的发展效益。 (2)适宜性原则 旧建筑改建应与经济条件相适宜,与自然条件相适宜。
(2)社会结构形态方面的更新 保存原有的建筑文化和空间氛围; 保存居民的同质性;
案例分析 北京菊儿胡同改造
历史悠久的菊儿胡同是北京胡同文化的一个缩影,但也曾是危 旧房较为集中的街区,吴良镛教授用“有机更新”的理论成功指导了 菊儿胡同改造,菊儿胡同新四合院住宅工程获得1992年世界人居奖。
(2)常规空间型 常规空间型建筑代表着大多数旧建筑的形式。如普通办公楼和 住宅等。 此类建筑空间较小而低,层数单层到多层不等,在有限范围内 具有功能置换的可能性。
(3)非常规型 非常规型建筑多指一些具有特殊形态的空间构筑物,其本身不 具备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功能。如烟囱、桥梁、测量塔等。 此类建筑往往具有反映特定功能的外形特征,景观功能是其再 利用的切入点。改造往往会为环境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外旧内新 设计及工程以保留房子原貌为原则,但内部进行了翻天覆地的改 造,原先的户隔墙被打断,设有中央空调、自动电梯、宽频互联网等 现代化设施,成为全新概念的经营消费场所。 原有旧房是没有地下排污管、煤气管等基础设施的,新天地每幢 楼都要挖地数米,部分需深达9米,铺埋地下水、电、煤气管道,建立 污水处理系统。在旧房只维修不拆除的前提下,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 无法采用机器作业,全由人工深入地下布置完成,施工难度相当大。
——美国城市土地协会
2、共享街道理论 (1)定义 共享街道(shared street): 社区活动、儿童娱乐、非机动车 和机动车的停靠和行驶都分享着 同一个混合用途的街道公共空间, 以达到增加互动与安全、促进步 行、降低车行速度的作用。 驾驶员行车时感觉 “闯入” 了“有很多游客的花园”,迫使 其降低车速,为可能出现的障碍 物留有余地,包括: 交往中的居民 玩耍中的儿童 景观和公共设施 不规整的道路表面和边线。
有机更新 按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通过小规模渐进式的更新方式,在 顺应城市肌理、继承传统文脉的同时,创造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居 住空间。 ——吴良镛 《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
石库门里弄 十九世纪末,上海租界地区建造了大批连片的里弄住宅,采用欧 式连排布局,单体上又具有中国传统的宅院特色,中西合璧,新旧结 合,具有典型的海派特点。门楣是石库门门头装饰的重点,由于受西 方建筑的影响,采用半圆或三角形山花图案装饰。
修旧如旧 新天地广场的设计方案定为将传统 上海石库门里弄的青砖步行道、清水砖 墙、石库门、以及山花门楣等历史特色 保留,这一过程需要付出比新建建筑高 出一倍的成本。
(3)共享街道的优点 增加社会交往 在德国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与规则街道相比,共享街道可以 吸引更多的儿童出来玩耍并进行更多复杂的游戏,而毋需家长监视。 在日本开展的类似研究指出,90%的人认为共享街道主要是为人 而非汽车设计的。大多数居民(66%)感到共享街道鼓励了社交பைடு நூலகம்动, 增进了邻里交流。
1.2、社会结构形态特征 (1)居民同质性强 有机构成型居住区形成之初,居民通常是同类而聚的(依照等 级、职业、血缘、祖籍或宗教)。 虽然历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文化的变迁,居住人群的同质 性却大体保留下来。解放后虽取消了等级差别,但单位建房、分房加 强了居住分区的业缘性。 (2)活跃频繁的社会交往 有机构成型居住区里,居民的整体性较强,在生活习惯和价值 观念上,表现出相当的一致性。此类居住区往往有比较明显的社会网 络,居民间熟识度较高,居民归属感较强,易形成公共生活。
降低车速、促进步行。 共享街道中的最大速度记录是21.8公里/小时,汽车行程缩减 率达到14%。 司机是闯入者,被迫意识到他正在进入一个行人享有至高无上 特权的地带,于是意识到突发性冲撞的可能性,降低车速或选择停车 步行。
共享街道理 念在欧洲广受欢 迎,已在多个国 家实施。
三、社区更新
案例分析
上海新天地——历史街区的保护性开发
上海新天地位于上海市中心,周边整个街坊原为具有世纪初海派 特色的石库门里弄,且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中共一大”会址协调区范 围。1997年,区政府与开发商香港瑞安集团签订了改造该地区的协议, 通过大规模的动迁、开发、修复和改造,使其成为一个集餐饮、商业、 娱乐、文化的商业休闲步行区,是历史文化区开发一个比较成功的实 例。现在,上海新天地不仅是著名的旅游景点,而且是上海小资和外 籍人士的聚集地。
营销策略 新天地的所有房屋几乎都要经过大兴土木和脱胎换骨才能使用, 且石库门建筑最高不超过4层,如此大面积、低密度、保护式开发的房 产改造项目,成本高达2万元/m2,也非普通居民能够购买和入住的。 虽然针对高收入人群出售房产可以迅速回笼资金,但为了保留营 销理念、创造一个国内鲜见的成功商业空间,开发商瑞安公司只租不 卖,靠租金回收新天地的改造投入。并且,为了使新天地成为具有独 特卖点的商业中心,租户必须符合三大要求:
四、城市更新 案例分析 昆明城市更新
第二节、不同类型区域的更新
一、旧居住区的整治与更新
根据旧居住区结构形态形成机制的不同,可分为有机构成型、 自然衍生型、混合生长型三类。
1、有机构成型旧居住区 以“目标取向”作为结构形态的形成机制,其目标取向的依据 主要为型制、礼俗、观念、规范和规划等。 1.1、物质结构形态特征 建筑形式和谐统一; 序列性强,不同的道路等级有不同的宽度和路面标准; 体现了地方文化、礼俗、观念等; 有一定的基础设施。
如荷兰、丹麦及比利时三国政府于建筑法规中强制制定回收建材的比率,
使90%的废弃混凝土块运用于道路底层填充材料与填海造陆。
2、不同类型旧建筑的更新 根据空间结构形式,旧建筑可分为独立空间型、常规空间型、 非常规型三类。
(1)独立空间型 独立空间型建筑的内部为无柱或少柱的开敞大空间。如体育馆、 工业厂房、仓库等。 随着城市的发展,此类建筑在特殊年代肩负的特殊功能丧失, 但其开敞结构为新的需要创造了条件,有很强的可塑性,是最受欢迎 的更新建筑类型。
促进社区安全 虽然看起来把交通和生活分享同一平面有可能会发生冲撞,但 警觉的司机加上缓慢的车速大大减少了发生严重交通事故的可能性。 德国、丹麦、日本和以色列在共享街道安全方面的研究结果如 下:
与标准居住街道相比,共享街道减少了超过20%的交通事故,减少了超
过50%的严重交通事故。 从中受益最多的群体是行人、儿童和骑自行车的人。 在标准居住街道上最常发生的交通事故是与儿童有关的交通事故, 而与5岁以下儿童有关的公路交通事故中的一半是发生在距他们家100米 的范围内。在共享街道中,极少发生此类交通事故。
(2)共享街道的特征 行人与汽车共享路面,不鼓励 交通畅行无阻。行人享有优先 权和支配权,在每一处都可步 行、娱乐;驾车者被置于一种 次要状态; 入口处被明确标出,道路较窄。 车行道和人行道没有严格分界; 道路使用不同颜色和多样化的 砖石铺设(研究表明,这样的 道路与柏油路相比,可使司机 放慢速度),没有常规的车行 道路特点(车行道边线、台阶、 柏油路面等); 区域内设有广泛的景观美化带 和休闲设施,用树木、椅子、 娱乐设施和小的屋前花园强化 庭院空间。 景观和设施形成屏障、偏向、 弯曲度、坡度和波浪形,车速 受到约束。
①了解、喜欢石库门文化; ②具有特色和个性,兼有各国风情; ③从未在上海开店,或在上海其他地方已 开店但把旗舰店设在新天地。 开放商并不期望通过新天地项目赚钱, 而是通过此项目推广一种旧城改造理念, 营造一个时尚文化区域,并借此提升区域 房价和公司品牌形象。新天地项目并不是 孤立的,它是瑞安在上海卢湾区太平桥地 区总体开发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卖新 天地,为的是卖好它周边的办公楼和住宅 楼。
上海南市发电厂的烟囱改建:
南市发电厂位于浦西世博园区, 是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1期工程。 原烟囱高165米,改造为兼有气象 预报、灯光地标作用的“世界和谐 塔”,成为上海市民的“温度计”。
二、街道更新
1、城市道路的分类 机械动力交通工具的出现改变了城市的空间布局与道路结构。现 在的城市道路主要分为两种: 交通性道路(road):以交通为主要职能,供车辆快速行驶。如高速路、 车行道等。 生活性街道(street):以日常生活和公共交往为基本职能,如传统街 巷、社区道路等。 2、当社区街道变成车行道 城市中不断增加的机动车街道 美国:机动车道路面积占市区面积的1/2; 洛杉矶:机动车道路面积占市区面积的2/3; 南京:机动车道路面积占市区实有道路面积的70%。
第三章 城市更新的类型模式
通过本章学习, 掌握不同尺度区域和 不同类型区域的更新。 能够通过建筑更新、 街道更新、社区更新、 城市更新的相关案例 加深理论认识;能够 熟悉旧居住区、市中 心区、历史文化保护 区的更新方法;并能 够在城市改造的实践 中进行运用。
第一节 不同尺度区域的更新
更新的尺度由小到大有建筑更新、街道更新、社区更新、城市 更新四种。
(3)集约化原则 建筑是各项物质资源的集合体,建筑的建造及使用中消耗了全 球2/5的能源和材科,1/6的净水。 应积极采用轻、薄的新型节能建筑材料,以减少占用的建筑空 间;应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资源,以减少空调、照明对 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4)循环利用原则 在更新中,建筑的结构构件、照明、管道等设施可以重复利用。 在拆毁中,建筑垃圾如废弃的混凝土、管道以及钢筋、管线等均可以 重新加工处理成为新的建筑材料用于再建设。
我国有机构成型旧居住区历经里坊制、坊巷制等传统型制,直 至近现代在西方居住区规划理论影响下产生的邻里单位和居住小区。
坊巷制 结合街巷制和里坊制的特点,民宅均沿街巷布置,直接向街巷 开门,但保持里坊制以坊为单位的行政组织,在街头、巷口立坊门, 无门扇,悬挂刻有坊名的匾牌。 居住小区 与我国传统的有机构成型住宅区域相比,更注重功能而非礼制, 基础设施更完善; 往往以城市干道来划分不同的居住区,区内有大路、小路、入户 路等,形成较完整的道路系统; 有周边式、行列式、混合式和自由式等多种组团空间方式; 空间组织的基本因素不再是“户”而是一栋住宅楼(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