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货币形态
货币形态的演变
、货币形态的演变(实物、代用、信用)、货币的本质1、实物货币:贝币——金属货币2、代用货币(纸币)3、信用货币:辅币、现钞、银行存款、电子货币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它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一是产生的时间不同;一般等价物产生在前,货币产生在后;二是一般等价物在时间、地域、材料的质地上是不固定的,而货币是由金银固定地充当的。
⏹2、我国货币量层次的划分和控制重点M0=流通中的现金M1= 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活期存款+部队活期存款M2= 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其他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M1是狭义货币,M2是广义货币;M1与M2之差是准货币。
我国以M1为控制重点⏹3、货币制度及其演变⏹货币制度的含义、本位币的特点币制,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该国的货币流通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内容:货币金属(币材)、货币单位、货币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对外关系等。
一国货币主权的体现,随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建立形成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了解)本币的材料:本位货币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货币,具有法定的无限支付能力,称无限法偿。
——本位币的标准计量单位,称为货币单位,如美国美元、英国英镑等。
——本币和辅币的发行和流通: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供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用较贱金属,不足值,可与本位币自由兑换,有限法偿——发行准备:黄金、国债、商业票据、外汇——货币的对外关系:如能否自由兑换、汇价的确定办法等⏹货币制度的演变(银、金银、金、信用)(1)银本位制(白银作为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自由输入输出、自由兑换,分银两本位和银币本位。
最早出现、实施时间最长,16世纪后盛行,到19世纪后期被放弃最大缺点:白银价值(价格)不稳定:白银产量猛增,价值下跌,很多国家逐渐改金本位制。
货币形式知识点的总结
货币形式知识点的总结货币是一种用于交换商品和服务的流通工具,是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货币具有一系列特征,包括可接受性、稀缺性、可替代性、持久性、可分割性等。
货币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包括纸币、硬币、电子货币等。
在不同的经济体系中,货币的形式和使用方式也各有不同。
以下是对货币形式的一些知识点的总结。
1. 货币的定义货币是一种广泛接受的流通工具,它被用来作为交换商品和服务的媒介。
货币的功能主要包括价值尺度、流通工具、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
货币的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物,它使得商品的交换变得更加便利和高效。
2. 货币的特征货币具有一系列特征,包括可接受性、稳定性、稀缺性、可替代性、持久性和可分割性。
这些特征保证了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货币的特征也决定了人们对货币的信任和接受程度。
3. 货币的发展货币的发展经历了原始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和电子货币等不同阶段。
在原始社会,人们用物品进行交换,这就是原始货币。
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金属货币成为主要的流通工具,它具有固定的价值和相对稀缺性。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纸币和电子货币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
4. 货币的种类货币的种类包括本币、外币、可自由兑换货币和非自由兑换货币等。
本币是一个国家的官方货币,它具有法定的支付功能。
外币是其他国家的货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活动中使用。
可自由兑换货币是指可以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的货币,非自由兑换货币则不可以。
5. 货币的功能货币的主要功能包括作为价值尺度、流通工具、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
作为价值尺度,货币可以用来衡量不同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作为流通工具,货币可以方便地进行交换和流通。
作为支付手段,货币可以用来支付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作为价值储藏,货币可以作为一种储蓄和财富的形式。
6. 货币的形式货币的形式包括纸币、硬币、电子货币、虚拟货币等。
纸币是一种由政府发行的纸质流通工具,它通常具有法定的支付功能。
硬币是一种由金属制成的流通工具,它通常用于小额交易。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者是对立的关系;解 决这两者矛盾的唯一办法是交换; 通过交换表现商品价值的过程称为“价值形式”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和形态
2、价值形式的发展必然导致货币的产生 。 交换发展过程浓缩为价值形态的演化过程: 简单价值形态→扩大价值形态→一般价值形 态→货币形态.
第四节
货币制度
退出:银本位制历史最为悠久,盛行于16—— 19世纪,但是,银本位制的主要缺陷,一是白 银的价值相对较小,二是白银价值不稳定。随 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范围与规模 的扩大,用白银这种价值较低的货币进行支付, 就产生很多不便,从19世纪开始,许多国家开 始实行金本位制。到了20世纪初,除了中国、 印度、墨西哥等少数经济落后的国家仍实行银 本位制外,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放弃了这种 货币制度
第四节
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缺陷。 因为货币是衡量价值的标准,如果使用双重价 值标准,必然引起市场混乱,出现“劣币驱逐 良币”现象,称为“格雷欣法则”。 “格雷欣法则”: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 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值固定的通货时,实际价 值较高的货币(良币)会被收藏,退出流通; 而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劣币)则会充斥市场, 最终将完全良币逐出市场。
第三节
货币层次的划分
二、货币层次的划分
货币层次的划分是针对信用货币而言的。信用 货币作为一个金融经济的基础范畴,需要对其 外延进行界定。
第三节
货币层次的划分
(一)划分依据
根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
第三节
货币层次的划分
(二)具体划分 我国的划分 M0=流通中现金 M1= 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 M1+企业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外币存款+信托存款 M1 :狭义货币,M2:广义货币,M2与 M1之 差为准货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货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章货币)✳✳✳第一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一、货币(G)的起源和本质起源:货币是随着商品价值形态的变化而逐渐产生。
由简单的,个别的价值形式到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到一般的价值形式,最后通过货币形式表现出来。
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态即简单偶然的物物交换。
扩大的价值形态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这时商品交换的商品范围和交换者范围扩大了。
局限性:有些商品换不到想要的东西一般的价值形态绵羊由左边变到右边,变成一般等价物,是质的变化,充当了交换的桥梁可以理解为,出现了一个商品,这个商品是任何人都承认的,它可以换任何商品,也可以用货币形态(一开始是贱金属,后来交易规模变大,需要贵金属。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起源于商品。
金块和银块一开始不太好称量,还需要鉴定成色,随着频率越来越高,每一次交易都需要这样就变得非常麻烦➡规定了重量和成色之后变成铸币。
最早发行铸币的是私人银行家,使用信用来证明。
但是远距离就不会相信他➡国家发行铸币来保证货币重量和成色的可信度,促进了国家范围内的商品流通➡一开始是足值的,后来会磨损,但是现在人们不再关注这个问题了,现在人们只关心它是否能发挥媒介的作用➡纸币更方便携带,易于保存,代替了铸币,是一种价值符号。
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为限。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二、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是观念上的货币,需要货币本身就有价值)2.流通手段: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是现实的货币,存在诱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数量不足导致商品供过于求)商品交换:W—W商品流通:W—G—W(如果G投入到市场的数量不足,就会导致供过于求,经济危机)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人类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是因为货币的一般等价物性质,需要币值稳定,通常来讲由于存款利息率低于通货膨胀率,钞票会贬值,不适宜贮藏)4.支付手段: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支付赋税、工资、利息等的职能(存在诱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资金链断裂导致连锁债务)5.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思政)+教案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1.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保险专业、投资理财、金融管理专业、国际金融专业的前导课程,后续课程为经济学基础、公司(个人)信贷、金融礼仪、保险(证券)、个人理财、银行柜面业务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为深入学习各门经济类课程奠定理论基础,掌握一种职业技能,培养经济学思维。
本程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三个支柱,一个空间,上有调控,外有扩展”“三个支柱”,是指货币、信用和金融机构。
它们支撑整个金融学的三个基本范畴。
“一个空间”,是指金融市场。
“上有调控”是指政府的货币政策、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与宏观金融调控相关的范畴。
2“外有扩展”是指国际金融关系,如国际收支、外汇、汇率等。
3.课程目标3.1总体目标运用所学的金融知识,解决金融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培养面向保险业务员、银行客户经理、债券销售交易员、理赔员、诉讼受理员、理财产品营销员、报单员及各岗位后续的相应晋升岗位。
3.2知识目标(1)了解货币的起源、发展及未来的趋势;了解货币制度的发展历史;了解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掌握货币的概念、职能、本质及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了解信用的起源;掌握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的含义;掌握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基本内容。
(3)了解利息的含义与本质,掌握决定利率变化的因素,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4)了解金融机构的产生及作用,掌握金融机构三大支柱的特点,并了解其业务构成,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5)了解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了解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经营原贝!];掌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尤其是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
(6)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主要业务;熟悉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了解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7)了解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的含义以及影响因素;掌握货币均衡的含义、度量指标和货币失衡的治理措施。
(8)掌握金融市场的含义与构成要素;掌握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各自的特点和种类。
货币的形态的演进过程
货币的形态的演进过程
货币的形态演进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最早的商品交换阶段。
以下是货币形态演进的主要阶段:
1.商品货币阶段:最早的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即以某种商品作为交换媒介。
例如,古代的人们用盐、贝壳、动物皮毛等物品作为货币。
2.金属货币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贵重金属(如金、银)制造货币。
这种货币不仅具有交换价值,还具有固定的重量和纯度,方便人们进行交换。
3.纸币阶段:在金属货币的基础上,人们开始使用纸币作为交换媒介。
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元朝时期,随后在各个国家逐渐普及,最早的纸币是交子。
4.电子货币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电子货币进行交易。
电子货币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方式进行传输,具有便捷、快速、安全等优点。
5.加密货币阶段: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加密货币进行交易。
加密货币是一种基于密码学技术的数字货币,具有去中心化、匿名性、安全性高等特点。
总体来说,货币形态演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适应社会需求的过程。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货币形
态还可能会继续演进和创新。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 两种名义价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在 价值规律作用下,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将被人们熔化、收 藏或输出,而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将充斥市场。
第四节 货币制度
✓ 跛行本位制度:是指当国家无力再维持金银固定 比价时宣布对银币实行限制铸造,并且规定银币 有限法偿,使银成为金货币的辅币材料。
代用货币 ➢ 代用货币的含义
指足值货币的代表物,包括银行券、 辅 币等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
第二节 货币的形式
➢ 代用货币的特征
✓ 银行券是由银行发行的可以随时兑现的代用货币, 它是作为代替贵金属货币流通与支付的信用工具。
✓ 银行券的发行必须具有发行保证,一般分为黄金 保证和信用保证。
第二节 货币的形式
第四节 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的类型
➢ 银本位制 ✓ 银本位制的含义
是指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 度。
第四节 货币制度
✓ 银本位制的主要内容
• 以白银铸造本位币; • 银本位币具有无限清偿的能力; • 银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熔化; • 银本位币和白银可以自由输出人国境;
• 银行券及辅币可以自由兑换银本位币或等量白银。
第四节 货币制度
✓ 信用货币制度的缺点 • 现代信用货币是一种不兑现货币,没有规定发行保证,其
发行过程缺乏内在制约机制,很容易出现财政发行,导致 通货膨胀。 • 信用货币不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能力,只要流通中 的货币量超过需要量的容纳弹性,便会直接表现为币值下 降、物价上涨,影响市场的稳定。 • 信用货币中的存款货币可以通过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尤其 是贷款业务进行大规模存款派生,而商业银行作为企业,
货币形态的发展(1).ppt
4.1现代支付工具和方式
1) 常见的零售支付工具(方式): 现金、支票、各种银行卡、贷记转移、 直接借记、旅行支票等。
2) 变化的内在决定因素: 效率与安全 3) 不变的是: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3.电子货币
1) 广义电子货币:电子化支付 2) 狭义电子货币 :网络货币,如Ecash、CyerCash、
Visacash、Mondex等 3) 欧洲委员会把电子货币定义为具有下述特征的货币价
值:
(1) 电子化地存储在一种电子设备上,如芯片卡、计算 机存储器;
3.美元化引发的货币问题
1) 美元化≠使用美元,双重货币制度 2) 美元化的现状与背景 3) 美元化的实质是货币替代,结果导致
本国经济的外币化
4) 蒙代尔的“三元悖论” :一国政府最 多只能同时实现下列三项目标中的两 项:完全的资本流动性、货币政策独 立性和固定汇率制。
2.欧元引发的货币问题
1) 1999/1/1欧元(EURO)正式成为欧洲货币同盟 中11个欧元参加国的货币
2) 欧元对传统货币制度与国家主权关系的挑战
3) 欧元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冲击 :美元、欧元、 日元三足鼎立的三元货币体系或美元、欧元 加日元的二加一的体系
4) 区域性货币联盟是趋势吗?
5) 蒙代尔最优货币区理论:在具备一定条件的 区域内,各国放弃本国的货币,采取统一的 区域货币有利于安排汇率,以实现就业、稳 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目标。
2.从定量的角度定义货币
1) 问题的产生 2) 各种理论的和实证的探讨 3) Ms统计口径划分的基本原则:流动性 4) 美国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 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口径 6) 中国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
货币的形态
电子货币(数据货币)
• 定义:通过电脑 及其网络储存和 使用的货币。
电子货币从根本上改 变了传统的支付方 式,使货币变成了 数据,资金的转移 通过电信符号的传 输进行,最终只表 现为电子账户上一 个数额的变动
谢谢观看
五千多年历史
货币的形态
实物货币
1.劳动生产物,有价值
2.社会共同的需求对象,能够满 足人们对其特殊使用价值的需 要
3.是容易让渡的主要财产或本地 稀有的外来商品
以物易物
金属货币
• 自然属性优于自然 物 • 价值与流通便利程 度优于自然物 • 由贱金属到贵金属 发展 • 背景:社会生产力 的不断发展要求商 品交易规模的扩大
纸币
• 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货币符号
• 代替金属货币执行货币职能,本身没有价值
• 商品交换的媒介 • 优点:成本低、易于保管、易于携带和运输
• 流通中不兑换的纸币会造成通货膨胀
存款货币
• 1.定义:在银行账户上可用于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 2.可以代替纸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
• 3.与纸币相比 • 优点:1)可靠、安全、方便 • 2) 加速了资金的周转,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 通
第2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二、
货币
经 形态
济
学 院
的演
变
1、 足值 货币
2、 表征 货币
3、 信用 货币
4、 电子 货币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第二节 货币计量
三、现代信用货币的计量
狭义货币:
经 济
M0 = 流通中现金
学
院
M1 = M0 + 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
M2 = M1 + 定期存款 + 储蓄存款
准货币包括定期存款 、 储蓄存款、短期票据等。
经 济 学 院
辅币
辅币是本位币以下 的小额通货,供小 额周转使用,通常 用贱金属铸造。
各国货币制度一般 规定辅币限制铸造。 辅币只具有有限法
偿力。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第三节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中国的辅币
经 济 学 院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第四节 货币制度的演变
银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
双本位制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关系。
5、现代信用货币按照其流动性的不同,可划分为M0、M1、M2等 不同的层次,各国对不同层次货币规定的口径有所不同。不同层次 的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影响不同,对科学分析货币流通状
况、正确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学习要点
6.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的形式确 立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3500多 年。 中 国的先秦 时期,牲 畜、兽皮、 珠玉、贝、
1500年, 商代已有 铜贝币; 早在殷商 时代,金 属货币就
800年, 春秋初期 已有青铜 铸造的布 币和刀币;
考研:金融专硕知识点之货币的形态
以下是考研为大家整理的“2019考研:金融专硕知识点之货币的形态”的相关内容,希望对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三、金融专硕知识点——货币的形态1、货币形态的观察角度:–货币材料:贝、金银铜铁(称量货币)、纸币。
–存在形式:有形货币与无形货币。
–价值准备:商品货币与信用货币。
2、货币形态的演变(历史唯物主义角度):–一般等价物转化为货币形态:实物货币占主导。
–公元前1500年左右,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转化。
–20世纪30年代后,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转化。
3、与货币形态有关的概念:–币材: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不具有完排他性,商品交换对币材四个基本要求。
–铸币: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有一定形状的金属货币,经历从足值到不足值的过程。
–银行券:由银行发行的信用工具,经历了由兑现到不兑现,分散发行到集中发行的过程。
–纸币:流通中的纸质货币符号,通常由政府发行。
–存款通货:可以签发支票进行转账结算和提取现金的活期存款。
–电子货币:存在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和进行支付结算的存款货币。
4、纸币与银行券的区别:–产生的职能基础不同:纸币——流通手段职能;银行券——支付手段。
–发行方式不同:纸币是国家依靠政治权力发行的,银行券是由银行信用渠道发行的。
–兑现程度不同:纸币不能兑现,而银行券可以随时兑换成金属货币。
5、货币形态的发展:–依托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展。
–出现无纸化趋势,银行卡。
–交易过程观念化以上是考研为大家准备整理的“2019考研:金融专硕知识点之货币的形态”的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2019考研:宏观经济学考研的复习要点及重要知识点2019考研:微观经济学考研的复习要点及重要知识点2019考研:经济学原理核心考点汇总(曼昆版)考研答题万能模板1.知道用什么原理作答,但不会写原理?第一种情况:考查辩证关系的,A和B的辩证关系。
适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等等。
第二节货币形态
3.融储蓄、信贷和非现金结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
4.电子货币具有使用简便、安全、迅速、可靠的特征;
5.现阶段电子货币的使用通常以银行卡(磁卡、智能卡) 为媒体;
6.电子货币通常在专用网络上传输,通过销售点终端 (POS)、自动柜员机(ATM)进行处理。
优点:容易保管、携带和运送,节省了 流通费用;节省了黄金、白银等币材的 使用;降低了运送成本与风险。
随着金属货币制度的解体,代用货币在 20世纪30年代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
举例:
我们都看过乔家大院,乔志庸在去俄罗 斯边境进行贸易时,拿回来的银票。
(四)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在当代科学技术 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电子化、信息化 的支付工具,也是信用货币的一种 存在形式。
(三)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在信用基础上发 行的、能发挥货币职能的信用凭证, 其形式主要有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银行券是由银行发行的一种用 纸印制的信用货币。现在世界上绝 大多数国家流通中使用的都是纸币 化了的、不可兑现的银行券。
存款货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 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定期存 款和储蓄存款虽不能直接流通,但 也是货币,或称为准货币。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教学使同学们了解货币产生至 今所经历的形态,掌握货币的形式及各 自的优缺点。
作业:
了解不同社会下货币的形式。 货币的形式及特点。
历史上的货币起源
▪ 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 ▪ 普遍等价物的出现:布、盐、烟 ▪ 贝币的出现(夏后以玄贝):齿贝 ▪ (贝字在汉字中的地位:财、货、贵、
贫、买、卖、赎、账、债、赊、贷) ▪ 贝币的原因:获得性、加工性、保存性 ▪ 珠玉(上)、金(中)、刀布(下)
D01货币概述
第一步,从近期看,应以M0和M1为重点。 第二步,从中长期看,应以M2为重点。
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
一、 价值尺度 二、 流通手段 三、 贮藏手段 四、 支付手段 五、 世界货币
一、价值尺度
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所 发挥的职能。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1只绵羊
或10斤茶叶
或15尺布
= 或20斤米
或10捆烟叶
或其他商品
(3)一般价值形式:一种商品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 (直接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
或10斤茶叶
或15尺布 或20斤米
=1只绵羊
或10捆烟叶
或其他商品
(4)货币价值形式
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地由一种特殊商品来表现,
它是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
三、贮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被当作财富保存时所发挥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特点 必须既是现实的货币,又是足值的货币; 必须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
四、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价值独立形态单方面转移时行使的职能。
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特点
是补足交换的一个环节; 不仅服务于商品流通,还服务于其他经济行为; 实现的是跨期购买; 在已有债权债务关系的条件下发挥作用。
M3= M2+大额定期存款+中期回购证券协议存款+金 融机构持有的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存款+美国公民持有 的中期欧洲美元存款
L = M3+其他流动资产(包括银行承兑票据、商业票 据、财政部债券、美国储蓄公债等)
德意志联邦银行的货币层次划分
M1= 现金+银行同业以外的活期存款 M2= M1+银行同业以外的四年内定期存款 M3= M2+有法定通知期的储蓄存款
《初级金融》货币的形态的发展复习资料(二)
二、代用货币(掌握概念、形式、特征)
代用货币是代表实质货币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一般指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或银行券,代替金属货币在流通领域中流通。
纸制的货币凭证,能在市面流通,被人们普遍接受。
有十足的金银等贵金融货币作为保证,可自由地用代用货币向发证机关兑换成实物货币,如金、银等。
印制成本较低,避免了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和有意切割;降低了运送的成本和风险。
易伪造和损坏。
以贵金属作为保证和准备金,跟不上日益扩大的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需要。
例:经济发展与贵金属:简单测算
WB(1990):全球GDP:20000亿美元;设1/4流通,另¼保值,共需1万亿美元。
全世界黄金到1986年是30亿盎司,用作货币用途的为2/3,为20.36亿盎司。
黄金只能满足货币需求的7%左右。
货币形态变化趋势的规律
货币形态变化趋势的规律货币形态是指货币在经济中的各种存在形式,包括现金、存款和准货币等。
货币形态的变化趋势是反映货币使用和支付方式的演变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货币形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以及对经济的影响,然后再分析其规律。
货币形态变化的驱动因素有多方面,包括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水平、货币政策等。
首先,技术进步是货币形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支付、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支付习惯,使得纸币、硬币的使用量逐渐减少。
其次,经济发展水平对货币形态变化也产生了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多样化支付方式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导致了货币形态的多样化。
最后,货币政策也是货币形态变化的重要因素。
货币政策的放松或紧缩会影响人们的货币持有行为,从而影响货币形态的变化。
货币形态的变化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货币形态的多样化提高了支付效率。
电子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的出现使得支付更加方便快捷,减少了人们的支付成本。
其次,货币形态的变化也对货币发行机构的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纸币、硬币的发行和监管相对容易,而电子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的监管则需要跨部门的合作和信息共享。
最后,货币形态的变化也对金融体系产生了影响。
新兴支付方式的出现使得传统金融机构面临竞争压力,要求其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
根据以上驱动因素和经济影响,我们可以给出货币形态变化的一些规律。
首先,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电子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将逐渐取代传统的纸币、硬币支付。
这是因为电子支付更加方便快捷,可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支付需求。
其次,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新的支付方式不断涌现,如虚拟货币、区块链等,这进一步促进了货币形态的多样化。
最后,货币政策将会对货币形态的变化起重要作用。
货币政策的放松将促进电子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的发展,而货币政策的紧缩则可能促使人们更多地持有现金。
总体来说,货币形态变化的规律可以归纳为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水平、货币政策的相互作用。
货币里的名词解释
货币里的名词解释货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特殊商品。
它作为一种流通媒介和价值尺度,在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货币里的一些名词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困惑。
下面就来解析一些常见的货币名词,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货币世界。
第一,货币的分类。
货币可以分为实物货币和符号货币两大类。
实物货币是以物品的形式直接流通的货币,比如金银、贝壳、稻谷等。
而符号货币是指不具备价值本身,但被法律认可为合法支付手段的货币,如纸币、电子货币等。
第二,货币的货币形态。
货币形态分为三个层次:货币的具体表征形态、流通形态和账户形态。
具体表征形态是指实物货币的实际形式,如硬币、纸币等。
流通形态是指货币在交换过程中的实际流通状态,如人们手中所持有的所有现金。
账户形态是指货币以数字账户的形式存在于金融机构中,如银行存款等。
第三,货币的价值。
货币的价值是指货币具有作为一种价值尺度的能力。
价值是以商品的形式出现,而货币则通过价格体现了商品的价值。
货币的价值可以通过购买力来衡量,即货币可以购买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第四,货币的发行。
货币的发行是指货币从发行机构流向市场,进入流通领域的过程。
发行机构通常是中央银行,它负责货币的发行、管理和控制。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控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以维持经济的稳定运行。
第五,货币的供求关系。
货币的供给是指货币的总量,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金融机构中的存款。
货币的需求则由人们对货币的购买力需求决定。
当货币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失衡时,会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等货币现象。
第六,货币的流通速度。
货币的流通速度是指货币在一定时间内的平均流通次数。
它反映了货币在经济中的使用频率和流通效率。
流通速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货币的价值和经济的运行。
第七,货币的使用范围。
货币的使用范围通常分为本币和外币两种。
本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作为法定货币流通的货币,如人民币在中国。
而外币则是指其他国家的货币在该国境内的流通和支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只羊=1把石斧 =1担米 相对价值(任一)体现在多种特殊等价物上 =10斤茶叶 社会分工与生产率有了发展 =1两金等等 第三阶段:一般价值形式 1把石斧= 1担米 = 1斤茶叶= 2只羊 所有交换价值(任一)体现在 1两黄金= 一般等价物上,社会分工生产率有 其它 = 了很大发展
第四阶段:货币形式 1把石斧= 1担米 = 所有交换价值(任一)体现在稳定 1斤茶叶= 1两黄金 的一般等价物上,社会分工 2只羊 = 生产率进一步发展,货币出现 其它 =
三、代用货币
1.概念 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且可以兑换为足值的金属货币, 称为代用货币 2.特点 • 银行券代替金银币执行交易媒介和价值储藏功能,价值标 准功能仍由金银币执行 • 银行券与金银币同时流通,银行券可兑换为金银币 • 银行券有100%金银作保证 3.与金属货币的比较 • 降低了流通费用,银行券的销毁与印刷成本比金属货币的 熔化与铸造成本要低; • 携带方便且不用称量和鉴别成色,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
四、货币形态发展的图形描述
MV
4 3 2 1 ① ② ③ ④ PQ
第二节 货币形态
•货币的产生 •实物货币 •代用货币 •信用货币 •货币形态发展的图形描述
一、货币的产生
1.货币产生 货币因交易的困难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之所以有交换是因为有了剩余。 • 一个简单的解释是: 货币产生←商品交易的困难性←消费品剩余←生产率提高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 • 从商品价值形式即交换价值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来解释: 第一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2只羊=1把石斧 交换价值体现在简单的特殊等价物上,表现出原始社会偶 然的交换关系 第二阶段: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二、实物货币
1.概念 实际价值(非货币用途价值)与名义价值相等的货币称为实 物货币 2.两种形态 ①非金属实物货币(米、布、木材、贝壳等) • 值小量大,不能分割 • 质地差,容易腐烂、磨损 • 价值不稳定。作为生活必须品受供求影响大 ②金属货币 与非金属货币相比,金属货币(铜、银和金)具有轻便性和 同质性、耐久性和价值稳定性,更好地充当交易媒介、价 值储藏和价值标准功能。“货币天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 是货币”
四、信用货币
1.概念 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且不能兑换为金属货币,称为信用货币 2.信用货币与代用货币的异同 ①相同点: 都为纸币;都有保证。 ②不同点: • 独立性不同。信用货币独立执行三大职能。代用货币只能执行货币交 易媒介与价值储藏职能。价值标准职能仍由金银币执行,具有附属性。 • 保证性质不同。信用货币的流通由国家法律和信用作保证,而代用货 币的流通由100%金银作保证。( 实物货币:自身价值作保证,商品交 易中重要的是能否买到东西,什么作保证无关紧要。) • 对经济的影响不同。信用货币可以根据经济发展而发行,但易造成通 胀。代用货币发行受100%金属保证制约不能满足经济增长对货币数 量的需要,但能自动地调节流通中货币量,物价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