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的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合集下载

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创新型人才日益成为增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当前,我国正朝着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正在从“规模化”向“高质量”转变。

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实现新发展、新突破、新跨越,都亟需大量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纷纷将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加强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升至战略高度。

为此,国内各个高校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实践引言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已经迈入普及化发展的新阶段,时代对高等教育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校要“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把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到了突出的位置。

全国高校在人才培养体系及模型构建、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拔尖人才培养等方面相继开展了研究和探索工作。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服务于国家与地方经济发展已成为其亟需攻克的重大课题。

1有机化学思政教育意义应用化学专业主要研究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相关工程技术知识,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化学及相关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教学等工作的人才。

有机化学是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的核心基础课程,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及应用,与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支撑作用。

有机化学是应用化学的核心和灵魂,在百年诺贝尔化学奖中,有机化学研究成果占比达60%以上,在推动人类文明和科技进步等方面发挥着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从应用化学专业特点出发,深入挖掘有机化学课程体系思政元素,探索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融合创新,对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甘于奉献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探讨

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探讨

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探讨【摘要】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一体化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学生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培养、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等方面,探讨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

【关键词】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是把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结合起来,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载体,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及共享平台建设,开发有行业企业参与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

通过专业建设,可全面推动和实施一体化课程改革,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进一步深化课程评价体系,细化课程评价标准,与企业共同探讨评价模式,并将企业评价纳入其中,与企业共同建立评价学生技能和专业水平的课程考核体系。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所培养的学生适应能力强、上手快,能吃苦耐劳,企业评价高。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是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的急需专业,其根据应用化工人才培养目标和项目的验收标准,立足广西千亿元产业和新兴产业,依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建设原则,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建设力度,走内涵发展之路。

本文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一体化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学生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培养、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等方面,探讨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课程体系的构建(一)构建“8阶段‘5+3’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必须明确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是什么,岗位能力要求是什么,岗位核心能力是什么。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由企业人员参加,以企业人员为主,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高职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进行岗位能力分解,明确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对应的基本岗位能力、岗位技术能力、通用能力,从而科学界定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精细化工 产品的合成 与车间工 艺设计 ,通 过努 产品 的开发 与车间设计 , 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 力
产品开发、 车间工艺设计、 生产设备的操作与维 终 , 按照萋本技能努练 H 应用技术训练 拓展技 一 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五学期进行项目3 第四、 :
才 。精细化学 品生产技术专 业课程体 系的构建 术 豹训练过 程符合学生 的职业 成长规 律 。 必 须要满足学 生在以上 岗位 工作过程 中所需要 。强 调 “” l 个基础 即强 调精细 化 工 生产 基 的知识 、 技能及职业素质要 求。 专 业课程体系构曩思路 本操作技 能训 练 ,基本 操作技能是 学生J 挂任初 一 化 工生产操作 、 细 化工生产 设备 的操 作和维 护 ,
通过 1 个基础 、 个技术 应用模块和 2 2 个技 术拓 展领域 的学习 、 工学 结合 、 岗实习 以及要 求翅 顶 步递进 的三个工作项 目的完成 ,从而确保 学生 总之 ,在基 于工作 过程系 统化课程体 系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 羹 岗工作的基础, 也是职业成长的起点。 过对精 学习内容与企业需求的一致。 通 高等职业教育要面向地方 , 服务地方经济 , 。工艺图纸的识读与绘制。 流体输送操作、 传热操 开发与实施过程中, 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 积辱
程体系的构 建必须与毕业 生从事 的实际工作 过 疆解 整理 、 整顿 、 清扫 、 清洁 、 素养≯5 ) (S管理理 【】 大源. 1 姜 职业教 育研 究新论【】 M. 北京: 1 教; 程相联系 。 因此 , 基于工作过程 的精 细化学品生 誓 , 而培养学生 吃瞢耐 劳 工 作精神 、 念 进 鼬 踏实细 科 学 出版社。06 20. 产技术专业 课程体 系的构建要遵 循课程体 系的 0 的工作作 风, 致 认真规范的工作 态度 s

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改革探索

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改革探索

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改革探索【摘要】职业岗位能力是就业的基本保障。

高职教育强调应用能力培养,需要构建适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来保证培养质量。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与现状,提出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改革的基本思路,并以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骨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为例,从目标体系、教学内容、双师队伍和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岗位能力实践教学体系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48-01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必须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训练,掌握职业岗位所需的应用能力。

实践教学既是职业教育教学的主体,又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1]。

在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2]。

因此,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对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本文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改革为例,对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展开讨论。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与现状分析1.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保障体系等要素构成的有机体。

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进行合理的构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各个构成要素进行整体设计,实现结构和功能的最优化,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的目的。

2.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发展现状与个案分析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但在很多方面仍存在着不足之处,特别是实践教学体系方面还存在很多共性问题,值得我们加大分析和研究的力度。

课程标准下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课程标准下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课程标准下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初探摘要:高职高专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能力,学院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力求培养在新形势下具有竞争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本文主要针对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课程标准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应用化工技术;课程标准;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159—02近年来,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快速,使得与之相应的化工类专业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立足区域经济和现实基础,不断探索专业改革,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是许多工科类职业院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因此有必要对本专业及与之配套的课程体系进行综合性、一体化的改革建设。

我们把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结合起来,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载体,进一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能有所突破,着力提高学生服务云南及其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1 。

作为该专业带头人,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初探课程标准下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一、课程标准与传统的教学大纲区别课程标准是对一门课程从产生到设计和实施的标准化规定,包括课程的性质、设计思路、目标、内容框架和实施建议等内容。

它是政府或学校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核的依据,以及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如果说“课程是教育的心脏”,那么“课程标准就是课程的核心”。

而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它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

两者差异主要体现在功能上,前者规定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对课程性质、地位作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各学习领域安排做出相应的要求;对教材编写、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重要的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做出规定,把培养职业能力作为能力培养的核心。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摘要]“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主要是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全面实施“项目化教学”,建立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职教模式、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实现“化工原理”课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化工原理“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化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化工原理”课程是研究化工单元操作过程规律,进行设计优化和操作优化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工程性、应用性的化工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于高职化工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起着主要支撑功能。

高职“化工原理”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课程设计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学习情境的建设观,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观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借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化工行业特色,建立“以化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以完成综合性工作任务为目标,教学做一体化的职教模式”。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全面实施“项目化教学”“化工原理”课程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打破学科体系,重新构建教学内容。

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开发与设计,全面实施“项目化教学”,把整个学习内容归纳分解为“流体输送系统的认识”“液体的压力测量”“管子的连接和阀门的安装及使用”“列管换热器的选型”等16个项目,科学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强化应用能力的训练,突出本课程的应用性、工程性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工作任务为驱动,工作过程为行动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需求引领、元素聚焦、服务驱动”高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需求引领、元素聚焦、服务驱动”高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需求引领、元素聚焦、服务驱动”高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作者:朱永闯龚盛昭徐梦漪来源:《高教学刊》2021年第14期摘要:加强高职教育对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新时代必然要求。

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产业人才需求引领专业建设和育人目标定位,建立人才培养传导联动;以产业先进元素为聚焦,实践产业先进元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以产业创新服务为驱动,打通产教双向深度融合路径,确保协同育人可持续性,实现师资融通、产教畅通、学生流通。

关键词:产教融合;创新;产业;人才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4-0033-04Abstract: It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new era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echnical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e should deepe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majors and the orientation of education objectives based on the needs of industrial talents, and establish the linkage of talent training and transmission. Focusing on advanced industrial elements, and integrating advanced industrial elements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driven by 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services, we will open up a two-way deep integration path between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ensure the sustainability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nd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ers,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the circulation of students.Keywords: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innovation; industry; talent產业发展与教育教学由结合、合作走向融合,是我国近年来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1]。

高职《生物制药技术》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的“三个结合”

高职《生物制药技术》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的“三个结合”

第49卷第2期2021年1月广㊀州㊀化㊀工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Vol.49No.2Jan.2021高职‘生物制药技术“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的 三个结合 ∗谢承佳,陈秀清,郭双华(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㊀扬州㊀225127)摘㊀要:基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定位和目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有必要在学科体系内在逻辑的基础上达成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融通㊂本文以药品生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生物制药技术“课程为例,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需做到三个结合:教学模块与职业功能结合㊁教学项目与岗位工作任务结合㊁教学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结合,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㊂关键词:职业标准;课程标准;技能鉴定㊀中图分类号:G710㊀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9677(2021)02-0123-0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基金项目: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校级教改课题 基于 一城六区 制药产业发展的高职院校‘生物制药技术“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研究 (课题编号:2018XJJG19);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校级教育教改课题 能力本位视阈下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研究 (课题编号:2016XJJG07)㊂第一作者:谢承佳(1982-),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㊁教学设计等㊂Three Combinations of Bio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National Vocational Standards ∗XIE Cheng -jia ,CHEN Xiu -qing ,GUO Shuang -hua(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Jiangsu Yangzhou 225127,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positioning and goal of cultivating high -quality skilled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t was necessary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national vocational standards based on the discipline system.Taking the course of Bio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on the basis of practical research,it proposed that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seamless connection between school personnel training and corporate talent needs,the integr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rses and national vocational standards needed to be combined in three ways:the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modules and professional functions,the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projects and job tasks,and the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ssessment and vocational skill appraisal.Key words :vocational standards;curriculum standards;skill identification‘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 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主导㊁行业指导㊁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推动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培养大批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1]㊂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以培养岗位技能为核心,但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较短,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具备的职业素养与企业需求的职业素养有一定的差异㊂基于这样的现状,同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有必要在学科体系内在逻辑的基础上达成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融通㊂国家职业标准是劳动技能的衡量准则,是对从业人员在某一专业领域的职业素质最基本要求,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融通,可以使更多的受教育者和培训对象的职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相适应,最大限度的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接㊂在这样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生物制药技术“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问题研究,希望能指导一线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㊂1㊀课程概况1.1㊀专业概况在全国范围内,江苏省是医药大省㊂截至2019年底,省内正规的制药企业有超过500家[2]㊂在这样的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我院化学工程学院在2006首次开办了化学制药技术专业,目前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㊂2016年,根据国家的相关文件,专业名称变更为药品生产技术专业㊂在本专业开办之初,秉承 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以能力为本位 的人才培养观,对制药产业及企业进行了充分调研,确定主要岗位群㊂目前,根据调研结果,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主要有六大主要岗位群,包括化学药品生产岗位㊁生物药物生产岗位㊁药物制剂生产岗位㊁化工生产岗位㊁药品经营与124㊀广㊀州㊀化㊀工2021年1月管理岗位㊁药品质量控制岗位㊂对不同的岗位分析对应的工作任务,从而提炼职业能力要求㊂例如,生物药物生产岗位对应的素质能力要求主要包括 掌握生物药物生产工艺流程及环境划分㊁设备操作及质量控制等相关知识,具备生物制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具有药物制剂制备与设备维护保养能力 ,而药物制剂生产岗位则需要员工能够 掌握典型剂型的生产工艺流程,具备典型制剂制备及质量控制的操作技能;熟悉常用制剂设备的基本操作,具有常用制剂设备使用与维护能力;懂得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有解决药物制剂制备过程中一般性技术问题的能力 [3]㊂根据各个岗位提炼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了学习领域,设计了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 的课程体系,主要由文化课㊁专业课和拓展课三大课程模块构成㊂其中,专业课又包括专业平台课,专业模块课和综合实践课,分别对应职业通用能力㊁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㊂‘生物制药技术“课程就属于专业模块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专项能力,主要对应岗位为生物药物生产岗位㊂1.2㊀‘生物制药技术“课程概况作为药品生产技术的专业核心课程,‘生物制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熟悉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基本概念㊁掌握生物制药技术的操作与相关应用㊂其前导课程为‘微生物技术及应用“‘制药过程及设备选择与操作“㊂后续课程为‘药物制剂操控“‘药物分离与纯化“㊂在‘生物制药技术“课程教授的十多年时间中,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授课团队越发感觉到课程应注重学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性,因此,有必要在国家职业标准导向下基于区域经济对高职‘生物制药技术“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行改革㊂一方面,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企业㊁单位用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也在不断变化㊂职业标准体现的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课程标准则是规定高职院校的课程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㊂因此,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以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平台,前者提供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后者将人才的要求反馈到高职课程中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也影响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㊂高校需要供给能够适应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需要的高素质㊁高技能人才,才能为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保障㊂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描述的课程标准,应该具备可持续发展性㊂2㊀高职‘生物制药技术“课程与国家标准对接的 三个结合2.1㊀教学模块与职业功能结合具体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需求有其内在的层次结构,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教学内容应该根据这种 层级层次 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块㊂课程教学项目模块设定的思路为:首先,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中的职业功能确定项目模块范围;再结合江苏省制药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对项目模块进行调整;之后,对职业功能中的工作内容列表分析,并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将不同职业功能中的共同工作任务部分整合,将不同工作任务根据职业功能划分成单独模块㊂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生物制药技术方向对应的职业工种包括五大类,具体为:生化药品制造工㊁发酵工程制药工㊁疫苗制品工㊁血液制品工和基因工程产品工[4]㊂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江苏省的制药产业进行了综合考察,通过资料查阅及调查研究发现,江苏省制药产业结构分布的实际情况是:在500多家正规制药企业中,只有不超过10家为疫苗专营或兼营企业㊂结合制药技术概念界定,将疫苗制品工对应的职业要求归并至 细胞工程 教学模块;此外,考虑到产业现状与升级需求,增加 酶工程 教学模块㊂综上所述,本着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需求,根据职业功能确定教学模块为血液制品与生化分离技术㊁天然生物材料与天然药物㊁发酵工程技术与发酵药物㊁细胞工程技术与免疫技术药物㊁基因工程技术与基因药物㊁酶工程技术与生化反应制药㊂具体见图1㊂图1㊀职业功能与教学模块对应表Fig.1㊀Correspondence of professional functions andteaching modules在每一教学模块中,基于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描述,同时充分考虑与前导课程可能存在的重复性及与后续课程存在的衔接性,制定各个模块的教学目标,并确定教学内容㊂例如,发酵工程制药工的职业描述中主要包括10个方面[3],其中,诸如 使用消毒锅或消毒柜等,对培养基㊁压缩空气或其他材料㊁设备㊁器皿等进行消毒㊁灭菌 ㊁ 采用微生物方法培养㊁制备各级生产菌种,复壮㊁选育优质高产生产菌株 等方面主要属于前导课程‘微生物技术及应用“教学范畴㊂而诸如 使用固液分离设备进行发酵液或浸提液的固液分离 ㊁ 使用溶剂或交换树脂等进行有效药用成分的提取和纯化 等职业能力要求也是后续课程‘药物分离与纯化“的教学目标㊂因此,综合考虑后将发酵工程技术与发酵药物这一个模块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了解发酵工程技术的概念,掌握发酵工程制药的一般工艺流程及技术特点,熟悉主要的发酵技术药物及生产工艺㊂并以典型发酵工程产品,包括抗生素㊁维生素㊁氨基酸等为教学载体,通过这些药品生产工艺的讲解达到职业标准中 操作发酵设备和控制仪器㊁仪表,根据发酵代谢指标适当调节发酵工艺条件,完成发酵 加入工具酶和中间体,控制工艺条件,完成抗生素的酶解㊁转化工序 等职业能力要求㊂2.2㊀教学项目与岗位工作任务结合将真实工作任务融入教学体系已成为高职院校课程开发和改革的共识[5-6]㊂考虑到与地区医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问题,需要确定合适的工作任务以便实现情境与岗位对接㊂而实施基于正式工作工程的项目,其目标是引导学生处于一个自己想要去了解的境地,让学生能以相对积极的态度去做原本可能并不喜欢做的东西,在完成相关项目的过程中重新构建知识㊂通过一门课程所呈现的多个教学项目的实施和训练,实现学生从 学生 到 企业员工 身份的转变,发展职业能力㊂以 青霉素的发酵生产 这一教学项目为例㊂青霉素高效㊁低毒㊁临床应用广泛,是人类历史上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也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的一类药品㊂通过微生物发酵是生产青霉素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工艺控制难度较大,但对于其他抗生素类药品发酵工艺的学习具有示范性㊂通过与企第49卷第2期谢承佳,等:高职‘生物制药技术“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的 三个结合 125㊀业沟通确定职业能力需求,结合参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发酵制药工职业标准,确定教学重点及教学目标(见表1)㊂同时,结合企业生产示例设定教学情境:东方梦想科技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完全按照GMP要求建造的现代化生物工程公司,拥有设施先进的研发中心,发酵车间,生物分离车间,三废处理车间,动力车间,大型仓库等,公司具有8个200顿的发酵罐,青霉素年产量为2100吨㊂学生是东方梦想科技园生物有限公司的一线生产操作人员,日常工作内容为青霉素的发酵生产㊂在教学实施环节,遵循正常工作流程,并考虑技能级次,确定教学顺序为 发酵环境要求 ㊁ 发酵流程认知 ㊁ 发酵参数控制 ㊁ 发酵生产对接 ㊂在实践环节,利用智慧教室及仿真软件打造虚实融合的教学环境,通过丰富的活动设计,并配合各种激励性措施和反思性活动,使真实工作任务支持学习的功能得以充分有效发挥㊂例如,在学生操作仿真软件的过程中,设定两人为一小组,模拟真实生产过程,一人扮演中控室人员,主要负责DCS操作,一人扮演工艺员,主要负责监督管理㊂通过这样的分工合作互助互提,激发团队潜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观㊂表1㊀青霉素的发酵生产教学要求Table1㊀Teaching requirements for fermentationproduction of penicillin青霉素的发酵生产教学情境学生是东方梦想科技园生物有限公司的一线操作人员,该公司青霉素年产量为2100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理解青霉素发酵工艺流程,会分析各个参数之间的影响及联系;技能目标:能根据监测参数判断发酵趋势并进行正确的操作处理;素养目标:能按照岗位职责要求,遵守生产纪律,完成各项生产任务教学重点青霉素发酵的工艺操作教学难点青霉素发酵工艺参数的控制在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中,结合工作情境设计教学方法㊂即:考虑在实际工作情境中知识和技能的传递情境,并充分考虑教学规律及其他客观因素,设计教学方法㊂例如,对于在实际工作岗位中以语言传递为主要方式的学习过程,可采用讲授法等;以实际感知为主的知识形成过程,在授课中可采用演示法㊁参观法㊁角色扮演法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技能培养过程,可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㊁仿真教学等㊂此外,创新精神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的创新来自员工的积极参与意识㊁勇气和能力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也鼓励教师多用㊁用好诸如探究法㊁讨论法等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㊂2.3㊀教学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结合职业技能鉴定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㊂将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关内容融入教学考核,有助于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学生动手能力㊁职业素养和工程意识[7]㊂首先,在理论教学方面,将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与职业标准中的考点对接㊂例如,发酵制药工的职业描述之一是 采用微生物方法培养㊁制备各级生产菌种,复壮㊁选育优质高产生产菌株 ,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微生物的生长㊁接种技术㊁菌种的扩大培养㊁菌种保存㊁菌种的复壮㊁菌种的选育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将这些内容与教学案例相结合或作为单独知识点进行讲解,既避免了职业技能鉴定时再花费大量时间再进行系统培训,从而避免了教育资源的重复和浪费;又提高了学生通过职业鉴定的合格率㊂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建设工学结合的实训基地,从而保障职业技能鉴定与高职教学活动的结合㊂我们采用 自主开发㊁校企共建 的建设模式,按照 生产型㊁职场化 的理念建成了一批集技能训练㊁项目化教学实施㊁技术开发与服务㊁社会培训与技能鉴定㊁技能竞赛㊁职业素质养成等功能于一体的完整的制药实训室体系,具体包括有机合成㊁生物发酵㊁化学制药㊁药物制剂㊁分析测试等涵盖药品生产技术的上㊁中㊁下游,其中包含两个江苏省的省级研发和测试中心㊂同时,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我们也与包括江苏扬农集团有限公司㊁扬州联博药业有限公司㊁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内的紧密合作企业分地区㊁分层次建成了工学交替㊁顶岗实习㊁产学研结合的10余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㊂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成为有效保障了工学结合背景下职业技能鉴定与教学活动的结合㊂同时,通过良好的职业氛围,培养学生爱岗敬业㊁团结互助的职业素养㊂3㊀结㊀语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研究,需依据职业标准,以区域经济的实际需求为落脚点和出发点㊂在高职‘生物制药技术“课程的改革中,我们遵循此原则,做到了教学模块与职业功能结合㊁教学项目与岗位工作任务结合㊁教学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结合,切实提高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㊂参考文献[1]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OL]./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 201407/xxgk_171904.html?authkey=gwbux.[2]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OL]./datasearchcnda/face3/dir.html.[3]㊀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18年版)[M].北京,2018.[4]㊀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网[OL]./jdfww_bak/zcfg/zsglyjdsf/.[5]㊀关艳阁.现代国家职业标准导向下的高职课程改革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6]㊀戴有华,于泓,刘旭.高职机制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9):11-13.[7]㊀李慧丽.我国高职院校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6.。

应用化工技术论文题目(精选标题100个)

应用化工技术论文题目(精选标题100个)

应用化工技术论文题目(精选标题100个)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环境化学、化工制图,冶金技术等。

就业方向有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等。

以下是归纳整理好的关于应用化工技术论文题目100个,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应用化工技术论文题目一:1、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融入安全教育的探索与实施2、五年制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滨州职业学院为例3、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开设《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的必要性及教学的思考4、石油化工中绿色化工技术应用5、基于“双创”与企业培训需求下的应用化工技术——以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6、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融入安全教育的探索与实施7、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在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探讨8、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9、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四年制应用型本科发展初探——以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10、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11、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12、高职化学分析技术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设计探索——以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13、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14、现代学徒制“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现代学徒制应用化工技术试点专业为例15、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研究16、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17、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应用研究18、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关联性及实效性分析--以化工单元操作技术为例19、关于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综合试点改革的一点尝试20、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21、煤化工技术应用及研究进展22、绿色化工技术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研究23、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研究24、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高职分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川南地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25、基于“现代学徒制”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应用化工技术论文题目二:26、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简介27、高职统招生和单招生的就业情况对比调查研究——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28、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构建29、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30、加强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31、试析“双元制”职教模式对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启示32、“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33、项目化教学在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中的教学探索34、浅议《化工仿真实训》课程在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35、现代煤化工技术应用及发展综述36、基于课程整合优化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校本实验教材编写探讨——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37、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探究38、新常态经济下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和实践39、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国家资源库建设与实践40、煤化工废水处理工艺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41、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立体实践教学体系构成的探索与实践42、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在重庆的就业前景43、基于职业能力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调研分析报告44、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的体会45、开放型实验室在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中的教学探索46、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协同育人特色研究—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与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涂料方向)协同育人为例47、服务区域经济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为例48、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49、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产学对接、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50、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学岗直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应用化工技术论文题目三:51、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化工高职教学策略创新实践——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例52、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53、应用化工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以榆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54、高职课程改革成效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55、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建设的探析56、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和创新57、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析58、浅议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工艺中的应用59、分析绿色化工技术的最新发展与应用60、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建设初探61、高职应用化工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62、“3+2”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以黎明职业大学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63、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仪器分析实验的改革与探索64、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煤化工技术的应用趋势65、开放教育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66、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的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67、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与学生职业发展相关度研究68、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69、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探讨——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70、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初次就业情况分析71、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行“三学期制”的实践与思考72、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探讨73、高职成品化教学模式探讨——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74、应用化工技术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75、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优化与整合初探应用化工技术论文题目四:76、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模式改革思考77、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的改革探讨78、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中高职三二分段有效衔接的探讨79、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方案的探索80、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研究与探索——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81、分层教学法在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基础课《化工制图》中的实践82、应用化工技术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8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改革探索——以我院应用化工技术(煤化工)专业为例84、适应蓝色经济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85、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86、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顶岗实习阶段教学研究与实践87、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改革与实践88、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89、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理念下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建设90、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91、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92、探索重庆地区开设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必要性93、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基于化工生产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94、“岗位模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焦作大学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95、基于就业岗位群导向的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分类教学改革探讨——以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96、以地方职业技能大赛为载体,构建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共享型实训基地97、化工技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98、“海西”高职应用化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设计99、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100、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探究。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作者:邱勇波白雪梅来源:《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年第10期摘要:本文根据化工专业的特点,结合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从转变教学思想、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方面对化工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探讨进行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化工专业教学思想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模式21世纪以来,我国的应用技术高速发展,并且不断走向综合化,生产技术的复杂性和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经济的全球化使我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这样一个高度竞争化、自由化的全球经济和贸易体系背景下,企业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社会需求接轨,必须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和积极应变的工作态度。

这就使得企业对职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断创新的意识和更强的推断、抉择、应用能力,这是现代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现有的高职院校培养模式存在不足,教育理念滞后,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学内容不能与企业需求进行有效对接,这些都成为高职院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因此我们必须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掌握熟练的生产技能,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一、转变教学思想要想教学改革顺利进行,前提是转变教学思想,教师首先应深刻体会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掌握教育的本质。

化工专业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性、通用性较强的专业,我们的教育应注重化工专业的岗位定向性,强调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满足企业的需求,以培养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的。

因此,对化工专业学生的培养应充分考虑化工企业的行业特点,进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发展、技术的革新,确定企业所需的人才知识结构,化工企业更注重职工的实际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教学资源,构建与化工企业紧密联系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零距离上岗,化工专业教学还要加强在师资培训、教学设备、教学场所、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为教育教学改革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南阳职业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改革方向为了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各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在专业建设中不断进行着改革与探索。

通过对多所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南阳职业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有着很好的趋势,本文对这种改革趋势进行阐述。

一、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南阳职业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按照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针对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行动能力,分析其从事化工行业工作必须具备以下能力:专业相应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接收和处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不断学习的能力等。

南阳职业学院力求以此为出发点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工作,即从细化的职业行动能力入手,对每一项能力所需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进行分析形成教学模块,再将这些教学模块排序、组合,构建适用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院校力求从周边地区化工行业的特色出发挖掘出本校特色课程,充实到课程体系中,提升专业的生存能力与竞争性。

在就业形势相对严峻的今天, 化工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上,逐步注意到依据市场的变化进行适时灵活的调整。

在不断了解、跟踪现代化工企业生产和服务第一线技术的同时, 按照岗位的实际需求整合和更新化工专业的课程体系。

比如南阳职业学院在化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就依市场需求对课程进行适时调整,南阳职业学院所在地区南阳西峡,西峡县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该县依据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选择以冶金材料、汽车配件两大产业作为西峡县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目前,西峡县产业集聚区已经形成了以西保集团、龙成集团、通宇集团等企业为龙头的冶金材料产业集群、以西泵公司、西排公司、西铸公司为龙头的汽车配件产业集群。

西峡县现有特钢及冶金材料生产企业173家,年产值147亿元,销售收入106亿元,上缴利税12亿元,从业人员约1.6万人。

主要产品有特钢、冶金辅料、铁合金、矿产资源等4大类600个品种。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改革探索——以我院应用化工技术(煤化工)专业为例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改革探索——以我院应用化工技术(煤化工)专业为例

1 高职就业形势Biblioteka 状 2 0 1 3 年 内蒙古 2 0 1 3 届高职高生毕业生总数 为 5 9 4 4 5 人。 毕业生 求职择业趋于稳定化 . 心态总体理性化 、 实 际化 。 由于对就业环境 的担 忧. 毕业生求职意 向更加趋于求稳 。 热衷 于选择政府机关事业 单位 、 大 型 国有企业 和大型私营企 业 .对于规模 较小 的民营企业选择 意 向较 弱。 仅 占毕业生总数 的 2 0 %。 从 就业地域分布来看 , 毕业生多数面 向区 内择业 . 特别是 集中于 呼市 、 包头和鄂 尔多斯等 区内经济相对 发达地 区: 由于物价 上涨和生活压力 加大 。 毕业 生在就业 薪酬方面 的心态开 始趋于理性化 .对用人单位所 提供 的工 资福利待 遇普遍可 以理 性看 待, 尤其开始重视各项保险费用 的缴纳 。
【 摘 要】 本文 以应用化工技术 ( 煤化工 ) 专业为例, 通过对构建 工学结合框架 下具有 专业特 色的人 才培 养模 式进 行探 索 , 提 出“ 以就业为导 向” 的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 就业 ; 人才培养模式 0 引 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 国教育事业 重要的组成 部分 , 教育 部《 关 于以 就业 为导 向深化高 等职业教育 改革 的若 干意见》 ( 教高 2 0 0 6 第 1 6 号 文件 ) 中指出: “ 以就业为导 向 , 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 育改革 , 是满足我 国社 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 要 . 促进 高等职业教育 健康发展 . 办人 民满 意教育 的关键环节 ” “ 以就业 为导向” 已是 当前 高职教 育深化改革 的 重点 。 本文通过对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 院应用化工技术 ( 煤化工 ) 专业 教学模式改革情况进行介 绍和对 2 0 1 3 届毕业生 的就业 相关情况进行 调查分析 . 探索 “ 以就业 为导 向” 的高职教学 改革思 路。 升。 设 计出适 合煤化工企业 的人才培养方案。 3 . 2 教学模块及 内容选择 按 专业特点确定 四大教学模块 。分别为基 础与人 文素养模块 、 素 质拓展模块 、 职业资格证 书与专 业技能竞赛模块 、 专业技能与知 识模 块, 突出核心技能 , 兼顾理论基础。 3 - 3 教学任务 的实施 3 . 3 . 1 教学改革 的组织工作 组建煤化工专业教学团队 ,成员包括校 内教师与企业兼 职教 师: 调研煤 化工企 业实际 岗位共 同制定 教学任务 : 开发教 学内容 . 制定项 目 任务 书。 . 3 . 3 . 2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 “ 教、 学、 做” 合一 , 改革原有 教学形式 , 将课堂放 到实训 室、 实验 室、 多媒体教 室和企业 现场 , 促 进职业素 质养成 ; 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 用, 体现教 师的主导作用 ; 发挥 团队作用 , 提高工作 效率 ; 贯 彻“ 做中 学. 学 中做” 的理念。 3 . 3 . 3 模拟工作环境 . 实现企业化管理 根据任务模拟实际工作情境 .使学生有深人工作现场 的感觉 : 引 入企业管理理念 。 推行班前会 制度 。 培养学生 的责任意识 。 实现与企业 的零距离对接 3 . 3 . 4 探索考核方式 . 促进学生学 习 建立与高职教育相适应 的 同时考核知识 能力 、 技能 的方法和综 合评分方法。1 ) 考核 内容 。 建立 以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 的 内容体系 , 既要体现人才培养 目标和课程 ( 环节) 目标要求 , 又要有利 于培养学生运用所 学知识 和技术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2 ) 考核 方法。应根据模块 的特点 , 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 , 如闭卷、 开卷 笔试 ; 仿真操作考试 ; 技 能操作 考试 ; 撰写调研 报告 ; 也可 以采 用无标 准答案试题 , 着重考核学生 的思维方法 、 思路等。 3 . 4 改革效果 通过对应用化工技术 ( 煤化工 ) 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 1 ) 学生操作技 能明显提高 , 良 好 习惯逐渐养成 。 2 ) 学生的 自 信 心提高 , 学 习兴趣有较 大提高。 3 ) 学生 的满意度提高。4 ) 学生团队意识增强 。 5 ) 教师的业务 水平、 专业技 能有较大提高 。 模块式教 学是高等学校适应形势发展 。 培 养高层次 、 高素质人才 的必 然教 学方式 . 得 到了广大同学 的赞 同和拥 护。

对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

对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

中 的 常 见 现 象 , 如 霉
等为主题,贴近 等
但思想政治教育 虿
生 活 化不 能 仅 仅 院 依 靠 教材 内容 的 .
改 变 或 是 思 想 政 治 教 师 个 人 , 它 是 一 个 设 计 方 方 面面 的系统工程 , 需 要 学 校 、教 师 各方 面密切配合 , 相 互支 持 。
兰 作的结合。 “ 工学结合”理论的
轻 提 出基础是高职教育,高职教育 工 的 “ 职业”性决定了 “ 工学结合” 理 论 的可 行 性 和必要 性 。这 一 新 的教学模式 也得 到了广大专 家 学者的认可 ,马树超指出 : “ 在
“ 生活与消费… ‘ 公 民 的 政 治 生 活” 大 实际,贴近生活 。
对高职院校应 用化 工技 术专业 工学结 合, , 教学模式
【 关 键词 】高职 院校 ;应 高职教育连接着学校和社会,高职应用 化工 技术专业 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又 比较强 ,学生在企 业 中既是企业的员工 ,同时还没有完全脱离学生 的身份 ,这种身份的特殊性造成了 “ 工学结 合” 教学模式 的衔接难题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 ,学校 没有及时调动 出具备双重管理办法 的管理人员 , 而且所有学生不可能在一个企业 中顶 岗实习 ,在 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上 ,大多数高职院校往往采 取 固有管理制度 ,不能采取根据具体企业不同对 待 的管理制度 ;对于企业而言 ,追求 利益最 大化 是其最终 目标 ,很多企业认为培养新职员既浪费 成本又需要承担责任 ,更何况还是在校学生。 三 、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 工学结合” 教 学模 式 的对 策 分 析 针对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 工学结合” 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可 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 . 校 企共 同制 定 “ 工 学 结合 ” 的专 业规 划 职业院校在制定 “ 工学结合”专业规划时 , 定要与校 内外实训基地尤其是生产型化工企业 的生产特点相结合 ,校企共 同商量制定出灵活的 专业规划 ,形成 由公共基础学 习领域课程、专业 学 习领域课程 、拓展学 习领域课程、素质教育学 习领域课程组成 的课程体 系。学生 的校外实训 , 既要考虑化工企业 的实 际运转状况 ,又育体系中, 中学思想 政治 教育占据着重要的位 置 。不谈其他 ,只看 中考 高考成绩 单 上的学科排名这一小小的细节 , 就 能说 明问题。然而愿景是好的 , 现 实却是 无情的,据公 安部 最新数 据统计表明 , 青 少年犯罪率逐年呈 上升趋势,而且还朝着低龄化 ,团 伙 化发展。根 源何在?也许 有高考 的因素在,但是更重要 的现行的思 想政 治教 育 过于 理 想化 , 过 于 空洞 , 脱离了现实生活 。 其实 。教材编写也注意 了这一 点,思想 政治教育要与生活挂钩 ; 要立足于生活 ,在生活中寻找契机 ; 要 建 立 以人 为 本 、 以生活为中心、以 教育 为导 向的 教 育模 式。就 以 高 中政治 教材为例 , 建构 了 “ 经 济 生 活” 、 “ 政 治 生活 ” 、 “ 文 化 生活 ”、 “ 生 活 与哲 学 ”四大 必 修课程模块 。在具 体 内容 的选 择 上

论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论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 摘要】 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迅速 , 化工业的发展对化工人才的素质结构、 能力、 知识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就目前高职院
校 来看 , 化工 专业 一般 采取的教 学体 系是 由专业课程 、 专业基础课程 以及 公共课程组成 的 , 虽然这种教 学体 系具 有较 强的专业 性和 学术性 . 但 是其实践技 术 内容还有待提升。 目前 市场越来越 需求具有较 高技 能性 的人 才 。 这就 需要 对化工专业 的课 程体 系 进行 改革 , 以满足 目前社会工业发展 的需求。 【 关键词 】 化 工技 术 课程体 系 改革 与实践
【 中图分类号】 G 7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3 ) u一 0 2 5 0 — 0 1
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 系改革的必要性 基础上 。不仅要进 行校企合作 。 还要把各 个学校发展 的基本校 高职应 用化工技 术专业 需要依据 市场 需求进行 改革 . 建 情和 企业需求相结合 。 找 出两者 的结合 点 , 更好 地培养 与企业 立适 应市场 需求的教 学模 式 . 要 培养具有创新能 力的人才 。 在 相适 应的学 生。改革 目标建立的途径有 三种 : 第一 , 对 市场进 加快教 学改革步伐 的同时 , 要把培养化 工人 才的起 点提 高 , 从 行 调 研 通 过 调 研 确 定 企 业 市场 对 化 工 专 业 人 才 需 求 的 职 业 根本 上培 养 高技能 型化 工人 才。另外 , 要从 师资 队伍 建设、 教 标 准和基 本层 次 第二 , 学校要 在行业 中寻找“ 订单” 合作 的单 学 内容 、 校 外 实训基 地 、 课 程体 系的改 革等方 面入手 , 加 强基 位。通过单位 的寻找 . 学校 和企业共 同确定培养人 才的方案和 本能力的培养 , 促进全 面性人才培养 。 具体 高职应 用化 工技 术 目标 。 这样更有利 于 目标 与实 际相结合 。第三 , 要邀请 代表 性 专业课程体 系改革的必要性总结为如下几点 : 强 的企业领 导参加 学校 专业教 学改革 目标 制定 的讨论 组 , 慎 1 . 是 高职院校教 育体 系改革的关键 重制定专业 目标 . 促进 教学质量和 实践相结合。培养 目标制定 对专业课程 进行 改革是 高职 院校 整体 改革的一 个步骤 , 的好坏 与院校 教 学具有很 直接 的影响 .所 以一定要制 定较 好 课程 改革是 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的 .反应 了企业 岗位发展 对人 的 目标 . 不 可 以 草 率 行 事 才的 需求导向。 也是 高效课程 改革的关键所在。就 目前状 况来 2 . 以工作过程 为导向, 对教 学方法和教 学内容进行 更新 看. 我 国涉及到化 工专业的高职 院校 比较 多 , 但是每 一个 院校 把 工作过程作 为导向 ,对教 学 内容 和方法进行更 新主要 发展 水平都不相 同。 根 据有关调查研 究可知 . 很 多高职院校 的 是 为技能和技 术服 务的 .教 学课程 的 内容宽度基本上 取 决于 教 学模 式存在一定 的问题 .基 本上都是对 书本理 论知识 比较 企业工作过程 的需求 教师在授课 的过 程 中需要严格 按照 企 注重 . 而不注重 实践知识 , 同时整体教学手段 和教 学方 法与实 业工作标 准设计授课 内容 , 把 不必要的教 学 内容果 断删 除 , 对 践练 习不 紧密. 课 程模式仅仅停 留在基本概念 的层 面 , 不能做 课 堂教学效率进行整合和优化 。 增加 实践教 学知识。就 目前状 到学 习和社会相 结合 , 不 能与时俱 进 . 没 有把 高职院校 的特 色 况来看 ,很 多高职院校化 工专 业学 习的 实际是 对那些本科 院 彰显 出来 . 这就 需要进 行 改革 , 促 进 学生 实践 能力 的提 升 。 满 校知识 的压 缩 , 基础课程 所 占比例 比较 多 , 教 学 内容注 重于完 足 企 业 选 用 人 才 的 需 求 整性和 系统性 .与 高职院校 以能力培养作 为基本核心 的 目标 2 . 是 促 进 学校 就 业 能 力 提 升 的 保 证 相 背离 . 这就 需要进 行适 时改 正 . 教 师在授课 的过程 中严格依 就 目前 情况来看 , 用人 单位在对 大学生的招聘 中, 不仅对 据工作过程所 需求进行 能力培 养 , 促进 学生适应 能力的提 升。 其成绩 和思想道德进行考 察 .还 比较注重 大学生在 学校期 间 3 对 基本 实验教 学进行 改革 。 促进 学生综合 实验能力 的提 所做 的社会 实践工作 .甚 至一 些用人 单位把 大学生的社会 实 升 践 经历放在 招聘人 员的第一位 。这就从 一定 意义上说明 了大 化 学教 学中实验 教 学是 重要 的一部分 ,是促进 学生对基 学生加 强社 会 实践 的重要 性。对 高职应 用化 工技 术专业课程 本 理论知识进行巩 固和深化 的一个重要 手段 传 统化 学课程 进行 改革 需要 注重对学生的 实践 能力提 升 ,通过改革促进 学 中. 有机化 学 、 无机化 学 、 物理化 学 以及 分析化 学等都 有 实验 生更 多地进行 实践性 学 习,对提 升 学校 的就 业率具有很 重要 课 程 . 但是 各个类型化 学的 实验 中缺乏相 互应有的联 系. 同时 的作用。同时, 对高职应 用化 工技 术专业课 程体 系改革也是社 实验 内容也 不具有综合性 , 所有 需要对其 进行 改革 , 迫切 需要 会 发展 的需求 , 是顺应社会 经济发展 的标 志。 建 立一个 能够提 高学生 综合 分析 能力 的化学 实验课程 体 系。 3 与 高职化工人才的基本定位要求相符合 教师在进行 化 学课程授课 的过程 中,要 建立一种能 够把 上述 化 学工业是 我 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 目前 , 我 国产品 课程相 互综合的 实验模 式 。 提 高学生的动手能 力 . 培养 学生的 升级和 更换 的速度 比较 快.产品的结构和性能 向技 术和功能 实际操作能 力。在 实验 内容和方 法设计上 . 要把能力 目标 凸显 更 高方向转化 , 为 了顺应社会发展 的新特 点和新形 势, 必须要 出来 .依 据职业 岗位要 求和化 工人 才任 职的技 术要 求进 行授 加 强对高职化工人 才的培养 社会 市场发展 的快速化加剧 了 课. 提 高教 学效 率的 同时。 体 现高职院校的核心培养 目 标。 化 工 专 业 的 技 能 型创 新 .同 时 也 对 高职 院校 化 工 专 业 人 才 的 三、 结束语 对 高职 应用化 工技术 专业课程 体 系进行 改革是社会发展 培 养提 出 了比较 严峻的挑 战 , 需要 建立知识 性 、 复合型 、 技 术 型相 结合的人 才 . 满足企业化工人 才定位 的要 求。 的需求 . 与 企业发展相适 应。 在改革的过程 中 要 紧密结合 目 前 二、 高职应 用化工 技术专 业课程体 系的改革与 实践对 策 企业发展要 求 ,创 立新型教 学模 式 ,促 进学 生动手能 力的提 分 析 升 。同时 , 改革要把 高职院校的教 学核 心彰显 出来 , 提 高就业 对 高职 院校 化工技术 专业课程体 系进行改革 .需要 建立 率 。 在社会 和企业发展相结合 的基础 上 。 要培 养高品味的 学生 , 同 参考文献: 时要把 自己的 学生培养成 为和企业适销对路 的人 ,这样才 能 『 1 1 王艳 国. 化工 工艺 学科 实验 实践 教 学环节 的探讨 [ 1 1 . 天 促进 学生就 业 , 满足企业挑 选人才的 需求 在 改革的期初要进 津职业大学学报 . 2 0 0 3 . ( 6 ) 行 目标确认 , 依 据规 定好 的路 线进行 培养 , 一 步一个脚 印 , 通 f 2 】 付 国军砌 中化 学教 学如何 实施创 新教 育o ] . 学科 化 学 过 层层深入的 方式促进 改革 实践 的成 功。具体改革对策 总结 2 0 1 1 . ( 1 ) 为以下几点 : f 3 1 王艳 丽. 化学工程专业 实践与 实践教 学体 系的改革探究 1 . 以就业为导向 。 依据社会发展 需求建立切合 实际的改革 m. 实验技 术与管理. 2 0 0 5 徐 士 良. 化 工单 元过程 以及操作 技 术『 M】 . 北京 : 化 学工 和培养 目标 2 0 0 3 . ( 1 ) 对高职应 用化 工专业进 行课 程改革 ,首先 需要 建立与社 业 出版 社 . 会 需求发展 相适应 的 目标 ,要把 改革 内容 建立在社 会需 求的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摘要:论述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产生及合理性,并以此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对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的学习领域设计、核心课程开发与建设及其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课程开发当前多数高职院校仍采用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主的“三段式”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十分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但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且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忽视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很难满足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了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产生及合理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源自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是上世纪9o年代后,德国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以及企业对生产一线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提出的新型能力要求,由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著名的职业教育家劳耐尔(rauner)教授和他的团队,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该理论一经提出就迅速被德国的学术界所认同,并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南。

1996年,负责制定职业学校课程标准的德国“各州文教部联席会议”颁布了一个新的课程《编制指南》,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应用于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用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取代了沿用多年的以分科课程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方案。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以“做中学”为原则和在行动导向型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全新的课程模式,也是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与开发的一个革命性的突破。

首先,从课程目标上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现了“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是以学生未来职业工作的整个过程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为切入点进行课程改革,缩小了社会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差距。

其次,从教育教学理念上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凸显了“以学生为本”的职教理念,要求保持课程学习中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和过程性,即在具有完整的行动模式的工作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学习,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反馈和分析,重视在职业工作情境中进行教学。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化工实践教学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化工实践教学改革

广东化工 2012年第15期· 200 · 第39卷总第239期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化工实践教学改革探讨包巨南(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 412004)[摘要]文章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特点,针对当前高职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基于工作过程理念,富有成效地探讨了化工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改变实践教学方式,考核方法等。

[关键词]工作过程;高职;实践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865(2012)15-0200-201Higher Vocational Chemical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Bao Junan(Hunan Chemical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Zhuzhou 412004, China)Abstract: The paper expound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onnection with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chemical practical teaching, discussed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ractical teaching from teaching ideas, teaching modes and assessment methods.Keywords: working process;higher vocational;practical teaching;teaching reform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实践性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化工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化工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 文 献 :
素质教育的新型教育观念 , 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 , 确 定人才培养 目标[ 1 ] 为: 面向2 l 世纪科技进步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 设 需要 , 培 养具 有 良好 的道德 修 养 , 具备 较强 的工程 实 践能力、 工程设 计能力、 创新综合能力 、 外语交流能力和社 会适应能力 , 能在石油天然气加工、 石油化工、 煤化工、 能源 、 轻工 、 环保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 科技开发 、 生产运行 、 维护 与管理工作 , 具有市场意识 、 国际竞争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化学化工学院以陕西省地方经济 的发展为立足点 , 依 托石油、 天然气及煤等能源化工行业的发展背景, 始终把培 养具有奉献精神 、 创新意识 、 实践能力、 国际视野和综合竞


争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 门人才作为培养 目标。化学工程与 工艺专业在原有改革取得成绩的基础上 , 努力构建复合型 、 应用型 、 创新 型人才培养模式 , 树立创新教育 、 个性教育和
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 加大了 石油天然气化工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矛盾。 因此,积极探索和改革化工专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 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输送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 创
新型 、 复合 型 的大学 毕业 生 , 已经成 为专 业建设 亟待解 决 的 重要 问题 , 这也是 我们一 直思考 和探索 的 问题 。
念和人才培养定位, 按照学校和学院的统一部署 , 主动适应 国家经济社会 发展战略转变的需要 。 通过聘请同类高校 、 科 研院所和炼化企业专家 , 组织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研讨会 , 对 人 才培 养方 案进 行论 证 ,对人 才培 养方 案进 行 了一 系列 重 要 的改革 和 修 订 , 确定了“ 资 源共 建 、 全 程参 与 、 构建 机 制 、 深度融合” 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化工专业校企合作的 人才培养模式以工程师能力 、 素质培养为主线 , 依托学校 、 企业两个支撑 , 通过学校培养 、 企 业培养 、 自身培养三个维 度, 立足石油天然气化工行业 , 依托技术资质培训认 证、 大 学生创新创业、 大学生 自主学习、 综合素质培养 四个平 台 , 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 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 , 形成高质 量应用型工程师培养体系, 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 创新能力强,并基本具备石油天然气化工工艺工程师综合 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 总结经验 , 不断改进研究生教学工作 , 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 量做 出应 有 的贡献 。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的方法与探索-PPT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的方法与探索-PPT

合的技能与知识。

在职业教育中,人们主要是通过学习某个职业(或专业)
的专业知识、技能、行为方式和态度而获得的。通常,专业
能力包括工作方式方法、对劳动生产工具的认识及其使用和
劳动材料的认识和利用等。
综合职业能力
专业能力
专业之外的能力
方法能力
社会能力
可迁移的、跨职业的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组成图
职业能力
内容载体
和成果四要素。
• 工学结合课程的重要特点:是工作过程系统化,亦称“基
于工作过程”。
• 首先,“工作过程”和“生产流程”之间的区别

工作是人的脑力或体力劳动,工作过程是“人”的活动
过程,而不是企业的生产(工艺或服务,下同)流程。工作过
程与生产流程有一定联系,但有本质的不同:

①工作过程是人的技术活动,有一定的主观个体差别;
处? 在被分析的岗位或部门是否可能进行职业培训?
• 区分“典型工作任务”、企业真实的“岗位任务”和职业 院校的“学习任务” • (1)典型工作任务: • 一个典型工作任务一般可作为职业院校的一门课程,由一 个或若干学习任务组成。如“机械装置制作”是机械加工领域 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也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课程,它 含有若干学习任务。
• 1、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区别 (1)课程:是人才培养活动及其模式的实质性要素,
是体现教育思想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 课程“就是教学内容按一定的程序组织起来的系统”,
是“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 。 课程,主要是指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而组织的一组有
序教育活动。 两种理解:一个是课程体系,另一个是一门一门的单


学习情境2—封闭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