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太阳病变证概论热证教材课程

合集下载

第三节太阳病变证概论热证

第三节太阳病变证概论热证

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12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复习思考题 1.何谓坏病?太阳病变证的治疗原则是什 么?应如何理解? 2.太阳病施以同一种治法,为什么会有虚、 实不同的两种变证? 3.请结合原文说明《伤寒论》表里同病的 治则。
2020/4/3
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13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热证
二、热 证
(一)热郁胸膈证(栀子豉汤类证)
2020/4/3
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15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热证
2.栀子厚朴汤证 【原文】
傷寒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梔子 厚朴湯主之。 (79) 【提要】论热郁胸膈兼气滞腹满的证治。
2020/4/3
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16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热证
【解析】
成因病机: 伤寒误下后 ,热郁胸膈,脘腹气滞
2020/4/3
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11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小结 表里同病的先后缓急治法内容较多: 先表后里:为常法。
如32、36、44、106、234、235、276等
先里后表:为变法。
如91、92、124、372条等
表里同治:属变法。
如18、34、38、40、146、163、301、302
2020/4/3
心烦 证候 腹满
卧起 无形邪热
伤 寒
六七日 表里 (清长) 方剂:宜桂枝湯
頭痛、 同病
辨证:知不在表而在裏也
有熱者
小便不清 (短赤)
治法:當須寒下
方剂:與承氣湯
2020/4/3
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10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太阳病辩证论治

太阳病辩证论治

第一节太阳病辩证纲要一、太阳病提纲【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词语解释】头项强痛:强,不柔和,有拘紧感。

头项强痛即颈项疼痛拘急,转动不柔顺貌。

恶寒:即怕冷【辩证提要】辩证要点:恶寒(寒风),或伴发热,头痛连项,脉浮。

病机:邪束太阳,经气不利,正邪交争,营卫失和。

意义:太阳病提纲(诊断标准)。

凡此后言太阳病者,即具此证此脉。

二、太阳病分类【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词语解释】恶风:为恶寒之轻者,即遇风则恶之,无风则坦然。

脉缓:指脉象柔缓而不紧急,非怠慢迟缓之意。

中风:中医证名,指外感风邪所引起的一种表证,与内伤杂病的中风病不同。

【辩证提要】辩证要点:发热,汗出,头痛,恶风,脉浮缓。

病机:外邪袭表,卫不外固,营不内守,营卫不和。

【原文】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词语解释】脉阴阳俱紧:阴阳指部位,即寸关尺三部。

急与缓相对,乃脉来紧束、紧张之象。

阴阳俱紧,指三部脉都见紧象。

伤寒:证名,属狭义伤寒。

【辩证提要】辨证要点:恶寒,头身痛,无汗,脉浮紧。

病机: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中风表虚证(一)桂枝汤证【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

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词语解释】阳浮而阴弱:一指营卫【辩证提要】辨证要点:汗出,发热,恶风,头痛,脉浮缓。

病机:外邪袭表,卫阳不固,营阴外泄。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方用桂枝汤。

【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辩证提要】辨证要点:桂枝汤除用于太阳中风证外,还可用于:①初服桂枝汤,反见烦闷者,表证仍在,无其他里证;②有太阳伤寒见证,但脉浮弱,经攻下及峻汗后正气受损,不耐麻黄汤峻汗者。

【原文】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

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

太阳病变证热证

太阳病变证热证

辨治纲要
13
误下则阴液内伤:阴虚则脉道不充盈而见脉细 误汗则损伤阳气:阳虚失于温煦则振寒,阳虚无力鼓
动血脉运行则脉微 从证测药,本条之治疗,可以姜附扶阳,人参益阴。
辨治纲要
14
【原文】未持脉時,病人手叉自冒心, 師因教試令欬而不欬者,此必兩耳聾無 聞也。所以然者,以重發汗,虛故如此, 發汗後,飲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75)
辨治示例 – 热证
39
• 病机:热迫大肠,兼表证不解。 • 主症:身热、胸脘烦热、口渴、下利臭秽、肛门灼
热感,苔黄、脉数。 • 治法:清热止利,兼以解表。 • 方药: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
辨治示例 – 热证
40
• 【原文】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 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主之。 (172)
三四日吐之者:胃阳受伤较重 • 不喜糜粥、欲食冷饮——胃阳虚燥——假热 • 朝食暮吐——-胃气失运——-真寒
辨治纲要
8
脉数辨证:数而有力——真热; 数而无力——假 热。
呕吐辨证:食入即吐——胃中有热——真热;朝食 暮吐——胃中虚冷——假热。
辨治纲要
9
【原文】病人脉數,數為熱,當消榖引 食,而反吐者,此以發汗,令陽氣微, 膈氣虛,脉乃數也。數為客熱,不能消 榖,以胃中虛冷,故吐也。 (122)
辨治纲要
15
《素问•金匮真言论》“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 于耳,藏精于心”
《阴阳应象大论》“肾在窍于耳”,《灵枢•脉度》 “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
发汗太过致阴液阳气俱伤,心之阳气不足,肾之精 气大虚,不能上注于耳,所以耳聋。
辨治纲要
16
【原文】本發汗,而復下之,此為逆也; 若先發汗,治不為逆。本先下之,而反 汗之,為逆;若先下之,治不為逆。 (90)

太阳病概述 PPT课件

太阳病概述 PPT课件
卫气抗邪于外。
结 论
1、脉浮既是表证,亦是 太阳病的主脉; 2、脉浮+恶寒可辨为表证; 3、脉浮+恶寒是辨表里证 的关键。


凭恶寒、脉浮可以 诊断为太阳病吗?
风寒之邪, 头项强痛: 郁于经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头项强痛是太阳病特有症状, 反映太阳经输受邪,亦称经输证。
2、脉浮、恶寒、头项强痛 俱见可辨为太阳病。
3、表证与太阳病严格上说 是有区别的。
4、上述“两症一脉”是太阳 受邪之后,从一系列复杂证候 中归纳、总结出来的,能揭示 风寒外束、营卫失调的病机及 其临床特征。故列为太阳病的 提纲证。
“太阳之为病”的两种解释
“太阳”为提前 宾语 “病”是动词 其意义即为“患 太阳病……”
“为”为动词 “之”为助词 其意义为“太 阳得病怎么样 呢?”
3、恶寒每每与发热并见,
寒罢热退。


恶寒既是表证,亦是太 阳病必见之症,故后世有 “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 表证”,诚为经验之谈。


仅凭恶寒一 证,能否诊 断为表证?
不能诊断的依据
《内经》曰:“阳虚生外寒”。 原文7:
“无热恶寒者,发于阴”,言三阴 病亦可见到恶寒之症。
脉浮: 风 寒 外 束,
《伤寒论》
第 一 章 太 阳 病 脉 证 并 治 上
第一节
太阳病概论
一、太阳的生理功能
(一)太阳之气:膀胱、肺、胃、心、 肾及其相应经脉相互配合下所产生之气。
从部位名为表气 从功能则为卫气 (就太阳病篇而言)
太阳之气、卫气、表气名异实同。
为何云太阳之气是上述脏 腑、经脉功能综合体现?现试 从卫气的生成来看。

太阳病3(10)

太阳病3(10)
真热假寒 “反不欲近衣”——邪热壅遏于内——“热在骨髓”(里)
太阳病 4
寒热真假辨别表
真寒假热证
真热假寒证
望 诊
舌淡,苔滑润,颧红如妆 舌红,苔黄燥裂,质红绛,面色晦暗 ,有时烦躁,状若阳证, ,神情昏昏,状若阴证,但目张有神 但精神萎靡,似睡非睡。 ,扬手掷足,谵语烦乱,喜敞衣被。
闻 诊
语声细微,气息低弱,口 鼻气冷,口无秽恶,大便 无恶臭。
太阳病 5
(120)太阳病误吐脾胃受损的变证
太阳病,恶寒发热——发汗解表 表解里伤,中阳虚损——汗自出,不恶寒发热,关脉细数
误吐 一二日吐之——胃气已伤——腹中饥,口不能食 三四日吐之——胃阳大虚,虚阳躁动——不喜糜粥,欲食 冷食,朝食暮吐
治疗:温胃散寒,和胃止呕——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
太阳病 6
“发汗过多” “叉手自冒心”(双手交叉近压心胸部
阳随汗泄,心阳受损 ) “心下悸、欲得按” 胸闷、气短、乏力
太阳病 28
桂枝甘草汤证证治
【病机】心阳受损 【治法】温补心阳 【方药】桂枝甘草汤方 【方义】桂枝:辛甘——入心助阳 辛甘合化
炙草:甘温——补中益气 温通心阳
太阳病 29
(118)火逆致心阳虚烦躁证证治
“火迫却之” ——火疗强迫发汗
汗出过多 阳随汗泄
“亡阳”(心阳亡失)——心失所 养
胸阳虚损,引动痰饮——痰饮扰心
惊惕不安 狂动 卧起不安
太阳病 32
桂枝加芍药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证证治
【病机】心阳亡失,心神浮越,痰饮扰心 【治法】温补心阳,镇惊安神,兼祛痰饮 【方药】桂枝去芍药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方 【方义】桂枝、炙草——辛甘化阳,以复心阳
香豉
和胃降气

太阳病概论、辨证纲要

太阳病概论、辨证纲要

太阳的生理功能
1.太阳亦称“巨阳”,其阳气来源于肾,行 于体表,统一身之营卫。 2.膀胱为州都之官,气化则津液出。

故太阳病时会出现:营卫开合的障碍和/或水 液代谢的失衡。
营的功能: 《黄帝内经灵枢.营气第十六》:“营气之道, 内谷为宝。谷入于胃,气穿之肺,流溢于中, 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 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 《素问.痹论》“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 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 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

太阳病辨证纲要
一、太阳病提纲
【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 寒。(1) 词语解释:头项强痛、恶寒

脉浮:卫气抗邪,趋于体表 头项强痛:太阳经脉经气受阻 恶寒:卫气温分肉功能受阻。

太阳病辨证纲要
恶寒VS畏寒
恶寒:病人怕冷,虽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仍不 缓解。 畏寒:病人怕冷,加衣添被或近火取暖则能 缓解。



太阳的生理

包括: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 (实际上也包括了手太阴肺经的一部 分功能)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 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 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 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 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 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 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 臀入腘中;其支者,从髆 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 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 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 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 小指外侧。
太阳病辨证纲要
同样,脉数急,颇欲吐,若躁烦,为传也。 虽然总属病邪向里、由轻转重的迹象,但历 来也有不同的说法:一是认为颇欲吐是少阳 主证、烦躁是阳明主证,故为传少阳、阳明; 二是将欲吐与烦躁皆看作阳明胃证,故为传 阳明;三是认为欲吐不吐与躁动不安是少阴 阴寒极盛之象,属表里传之太阳传少阴。 总之,本条要旨说明太阳病传与不传,故只 举一二脉证,需结合不言发热?

太阳变证栀子豉汤类证

太阳变证栀子豉汤类证

太阳病吐后
关上脉细数,喜食冷食 不喜糜粥,朝食暮吐
胃中虚阳躁动 假热
脾胃阳虚 真寒
【原文】
病人脉數,數為熱,當消穀引食①,而反 吐者,此以發汗,令陽氣微,膈氣②虚,脉乃 數也。數為客熱③,不能消穀,以胃中虚冷, 故吐也。(122)
脉数 无消谷善饥 呕吐
虚阳躁动,数而无力 胃寒呕吐,呕吐清稀,无臭
(三)辨虚实
虚烦不得眠 心中懊恼
郁热扰心
烦热胸中窒 心中结痛
郁热结滞,气机郁滞
【病机】无形邪热郁扰胸膈
【治法】清宣郁热
【方药】栀子豉汤
栀子——清热除烦,善清利三焦之热 香豉——体轻气寒,善于宣散郁热(后入)
少气——加甘草 呕——加生姜
(2)栀子厚朴汤证
【原文】 傷寒下後,心煩腹滿,卧起不安者,
梔子厚朴湯主之。(79)
(四)辨汗下先后
【原文】
本發汗,而復下之,此為逆也;若先發汗, 治不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為逆;若先 下之,治不為逆。(90)
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 湯。其小便清者,知不在裏,仍在表也,當須 發汗。若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56)
表里同病 表兼里实证
一般先表后里,先汗后下 里证急重者,表里同治,或先下后汗
【原文】 發汗後惡寒者,虚故也。不惡寒,但熱者,
實也,當和胃氣,與調胃承氣湯。(70)
发汗 太阳病
阴津阳气
阴阳平和 发汗得法 汗出病愈 正气虚弱 汗不得法 伤阳损阴 虚证 阳气素盛 汗不得法 伤津化热 实证
和:使胃气和,即恢复胃气通降的生理功能。
【原文】
下之後,復發汗,必振寒①,脉微細。所 以然者,以內外俱虚②故也。(60)
汗 伤阳 下 损阴

伤寒论之太阳病篇.

伤寒论之太阳病篇.

一、太阳病经证:(一)中风表虚证:桂枝汤及其兼证桂枝汤证: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桂枝汤主之。

(13)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2)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95)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服以须臾,可啜热粥以助药力。

忌生冷、酒酪、五辛、粘滑、肉类等。

)桂枝加葛根汤证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4)桂枝加葛根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病机:风寒外束,营卫不和,经输不利,筋脉失养。

主证:发热,汗出,恶风,项背拘紧固缩、转动不灵。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升津舒经。

(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43)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18)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病机:风寒在表,营卫不和,肺气上逆。

主证:发热,汗出,恶风,头痛,咳喘气逆。

治法:解肌发表,降气平喘。

桂枝加附子汤证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0)桂枝加附子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病机:表证未除,阳气虚弱,阴亦不足。

主症:发热,恶风,头痛,汗漏不止,四肢拘急不适,小便不利等。

治法:扶阳解表。

桂枝去芍药汤证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1)桂枝去芍药汤方:桂枝三两(去皮)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病机:表邪未解,胸阳不振。

伤寒论-书本顺序

伤寒论-书本顺序

伤寒详细背诵内容太阳病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2)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倶紧者,名为伤寒。

(3)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6)1 太阳病本证1.1 中风表虚证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2)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95)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

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

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

宜桂枝汤。

(53)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54)……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

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6下)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0)1.2 伤寒表实证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5)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1)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32)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33)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

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38)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39)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40)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

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小青龙汤主之。

(41)1.3表郁轻证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

伤寒论之太阳病篇

伤寒论之太阳病篇

一、太阳病经证:(一)中风表虚证:桂枝汤及其兼证桂枝汤证: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桂枝汤主之。

(13)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2)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95)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服以须臾,可啜热粥以助药力。

忌生冷、酒酪、五辛、粘滑、肉类等。

)桂枝加葛根汤证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4)桂枝加葛根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病机:风寒外束,营卫不和,经输不利,筋脉失养。

主证:发热,汗出,恶风,项背拘紧固缩、转动不灵。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升津舒经。

(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43)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18)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病机:风寒在表,营卫不和,肺气上逆。

主证:发热,汗出,恶风,头痛,咳喘气逆。

治法:解肌发表,降气平喘。

桂枝加附子汤证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0)桂枝加附子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病机:表证未除,阳气虚弱,阴亦不足。

主症:发热,恶风,头痛,汗漏不止,四肢拘急不适,小便不利等。

治法:扶阳解表。

桂枝去芍药汤证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1)桂枝去芍药汤方:桂枝三两(去皮)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病机:表邪未解,胸阳不振。

伤寒论--绪论及太阳病篇(七版)

伤寒论--绪论及太阳病篇(七版)
2013-8-11 伤寒论 33
“太阳之为病”的两种解释
“太阳”为提前
宾语 “病”是动词 其意义即为“患 太阳病……”
2013-8-11 伤寒论
“为”为动词 “之”为助词 其意义为“太 阳得病怎么样 呢?”
34
太阳病内涵
指原文1的脉
“病因”如原文6所 据: “太阳病,发热而 渴,不恶寒者为温 病”。
2013-8-11 伤寒论 35

(三)讨论
“恶寒、发热”每每 并见,为何提纲证不列举 发热一症?
1、发热是正气抗邪的反映, 与脉浮机理一样。
2、发热虽常见,但早 期每尚未发热而恶寒已 见。
3、反证法,若列举发热, 显然不能突出提纲证意义。
伤寒论 37
2013-8-11
(四)小 结
2013-8-11 伤寒论 38
太阳的功能:
统营卫,主表,为一身之藩篱。 为何云统营卫,主表? 人体肌表营卫循行之地; 卫气具有卫外功能。 为何云统一身之藩篱? 从经脉循行部位; 从经脉循行特点; 太阳为六经之首,统营卫主表。
2013-8-11 伤寒论 14
二、太阳病的病机:
感受风寒,营卫失调
1、太阳病的概念;
风 寒 外 束, 脉浮: 卫气抗邪于外。
2013-8-11
伤寒论
28
结 论
2013-8-11
1、脉浮既是表证,亦是 太阳病的主脉; 2、脉浮+恶寒可辨为表证; 3、脉浮+恶寒是辨表里证 的关键。
伤寒论 29


凭恶寒、脉浮可以 诊断为太阳病吗?
2013-8-11
伤寒论
30
风寒之邪, 头项强痛: 郁于经输。

太阳病PPT课件

太阳病PPT课件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2
条文分析
恶寒—风寒之邪伤及体表太阳阳气,卫气功能失常 恶寒特点
–以自觉症状为主; –邪气不退,恶寒始终存在,寒罢邪退; –恶寒每每与发热并见,寒罢热退。
结论:恶寒既是表证,亦是太阳病必见之症,故后世 有“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诚为经验之谈。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3
讨论
“恶寒、发热”每每并见, 为何提纲证不列举发热一 症?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4
发热是正气抗邪的反映,与脉浮机理一样。 发热虽常见,但早期每尚未发热而恶寒已见。 反证法,若列举发热,显然不能突出提纲证意义。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5
小结
1. “外感风寒、营卫失调”是太阳病的病机。
2. “营卫失调”的矛盾主要方面在卫而不在营,“恶 寒、头项强痛、脉浮”是太阳病必见之症,故作为太 阳病的提纲证。
---化生阳气,通过膀胱经、三焦输布到体表
“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
---参与水液代谢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5. 太阳之气
–温养肌表
–管理汗孔开阖,卫外而为固
精选2021最新课件
3
一、太阳生理
太阳之气又言表气(部位)、卫气(功能)
太阳之气与下列脏腑相关
脉浮——风寒外束,卫气抗邪于外 结 论
–脉浮既是表证,亦是太阳病的主脉 –脉浮+恶寒是辨表里证的关键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1
条文分析
头项强痛——风寒之邪,郁于经输,太阳经 气不利-太阳病的定位性症状
结论
❖头项强痛是太阳病特有症状,反映太阳经输受邪, 亦称经输证。
❖脉浮、恶寒、头项强痛俱见可辨为太阳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20
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8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解析】 94
脉当阴阳俱浮 太陽病未解
恶寒发热 头痛身疼
而今脉却 阴阳俱停
正邪交争 欲作战汗
先见寒战振慄 继之高热 最后周身汗出
热退 脉静 病瘥
表 里
但阳 脉微
寸脉搏动 比较明显
邪气偏于表 以表证为主 先汗出而解

病 但阴 尺脉搏动
脉微 比较明显
2020/4/20
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6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解析】91
治宜:发汗解表
伤 寒
清谷
续得
脾肾
急當救裏 温里回阳
宜四逆汤
表 证
医下之 误治
下利 不止 四肢厥逆 身疼痛者
阳衰 表证 未解
後身疼痛 急當救表
清便自調 宜桂枝汤
2020/4/20
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7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原文】
病發熱頭痛,脈反沈;若不差,身體疼痛,當救 其裏,宜四逆湯。 (92) 太陽病,先下之而不愈,因復發汗,以此表裏俱 虛,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 出表和故也;裏未和,然後復下之。 (93) 太陽病未解,脈陰陽俱停,必先振慄汗出而解。 但陽脈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陰脈微者,下之而 解。若欲下之,宜調胃承氣湯。 (94)
1.栀子豉汤证 【原文】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復 顛倒,心中懊憹,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 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主之。 (76)
發汗,若下之,而煩熱,胸中窒 者,梔子豉湯主之。 (77) 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 未欲解也,梔子豉湯主之。 (78) 【提要】太阳病治疗不当而热郁胸膈的证治
董正华
1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一、变证概论 (一)变证成因及治则 【原文】 16 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 針,仍不解者,此爲坏病,桂枝不中與之 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提要】指出太阳病变证的成因及治则。
2020/4/20
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2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解析】16
变证成因: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
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4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三)辨表里先后治法
【原文】
90:本發汗而復下之,此爲逆也;若先發汗, 治不爲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爲逆;若 先下之,治不爲逆。
91: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 疼痛者,急當救裏;後身疼痛,清便自調 者,急當救表。救裏宜四逆湯,救表宜桂 枝湯。
【提要】论表里同病汗下先后的治疗原则。
邪气偏于里 以里证为主
先下之而解
2020/4/20
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9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原文】 56条: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
熱者,與承氣湯。其小便清者,知不在裏,仍在 表也,當須發汗。若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
【提要】根据小便清否,辨表里证治。
【解析】
辨证:知不在裏仍在表也
不大便
小便清者 治法:當須發汗
太阳病发汗不当,或误治造成的
疾病未愈,进一步恶化加 变证特点:仍不解者 重,病情错综复杂,以致
难以用六经证候称其名者
此为坏病
禁忌:桂枝不中与之也—不可再用桂枝汤类解表剂
处理 治则
观其脉证 知犯何逆 随证治之
是对辨证论治精神的高度概括 不仅为太阳病变证而设,对一 切疾病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020/4/20
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12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复习思考题 1.何谓坏病?太阳病变证的治疗原则是什 么?应如何理解? 2.太阳病施以同一种治法,为什么会有虚、 实不同的两种变证? 3.请结合原文说明《伤寒论》表里同病的 治则。
2020/4/20
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13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热证
二、热 证
(一)热郁胸膈证(栀子豉汤类证)
心烦 证候 腹满
卧起 无形邪热
不安
郁扰胸膈 脘腹气滞
(脘腹胀满)
治法: 清热除烦,宽中消满
方剂: 栀子厚朴汤
栀子 厚朴 枳实
2020/4/20
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17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热 证
3.栀子干姜汤证 【原文 】 80:傷寒,醫以丸藥大下之, 身熱不去,微煩者,梔子乾薑湯主之。 【提要】论热郁胸膈兼中寒下利的证治。 【解析】
伤 寒
六七日 表里 (清长) 方剂:宜桂枝湯
頭痛、 同病
辨证:知不在表而在裏也
有熱者
小便不清 (短赤)
治法:當須寒下
方剂:與承氣湯
2020/4/20
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10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原文】 364:下利清穀,不可攻表,汗出必脹滿。 372: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裏, 乃攻其表。溫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提要】虚寒下利兼表证的先后治法和方剂。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概论、热证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太阳病变证及表里同病的治疗原则。 2.掌握热郁胸膈证、邪热壅肺证、热盛津气两伤 证及热利证的证治。 3.熟悉太阳病变证的成因、辨虚证实证的方法。 4.背诵第16、91、76、79、80、63、26、34、 172条。
2020/4/20
陕西中医学院
2020/4/20
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14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热证
【解析】
成因病机: 太阳病,发汗、吐、下后 ,余热未尽,留扰胸膈
证候
不得眠 虚烦 剧者 心中懊恼
反复颠倒
烦热,身热不去
无形邪热 郁扰胸膈
胸中窒,心中结痛 —热郁气滞 治法: 清宣胸膈郁热
兼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 方剂: 栀子豉汤
兼呕吐者—栀子生姜豉汤
2020/4/20
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15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热证
2.栀子厚朴汤证 【原文】
傷寒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梔子 厚朴湯主之。 (பைடு நூலகம்9) 【提要】论热郁胸膈兼气滞腹满的证治。
2020/4/20
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16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热证
【解析】
成因病机: 伤寒误下后 ,热郁胸膈,脘腹气滞
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3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二)辨虚证实证
【原文】 60:下之後,復發汗,必振寒, 脈微細。所以然者,以內外俱虛故也。
【提要】论太阳病误治后表里阴阳俱虚的变证。 【解析】
法当发汗解表
太 阳 病
而今却
徒伤其 下之后 里而损
耗阴津
徒伤其
复发汗 表而损
耗阳气
内外 俱虚
振颤畏寒 必
脉来微细
2020/4/20
2020/4/20
陕西中医学院
董正华
11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小结 表里同病的先后缓急治法内容较多: 先表后里:为常法。
如32、36、44、106、234、235、276等
先里后表:为变法。
如91、92、124、372条等
表里同治:属变法。
如18、34、38、40、146、163、301、302
2020/4/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