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秀美术馆简介

合集下载

美秀美术馆简介

美秀美术馆简介

美秀美术馆 (Miho Museum) 是位于日本滋贺县甲贺市的私立美术馆。

创办人为小山美秀子,美术馆由贝聿铭设计。

馆藏包括日本、中国、南亚、中亚、西亚、埃及、希腊、罗马等古文明的艺术品。

贝聿铭傲世之作——美秀美术馆美秀美术馆是一个由日本与美国联合建筑的工程。

由美国建筑师贝聿铭联同日本纪萌馆设计室,1997年11月竣工。

美术馆每一部分均体现了建筑家打破传统的创新风格,由外型崭新美秀美术馆[1]的铝质框架及玻璃天幕,再配上Magny Dori石灰石,及专门开发的染色混凝土等暖色物料;还有展览形式及存放装置,都充分表现出设计者匠心独运的智慧。

现代建筑有着多元的倾向,其中一个分支是朝着一个可游、可观、可居、可以使精神高扬的场所移行。

其实,所谓建筑的真实一定是向你展现易于记忆的空间,或是从未有过的体验。

美秀美术馆别具一格美秀美术馆别具一格之处在于,除了它远离都市之外,最特别的是建筑80%分都埋藏在地下,但它并不是一座真正的地下建筑,而是由于地上是自然保护区,在日本的自然保护法上有很多限制而采取为要保护自然环境及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的建造方式。

这一设计清楚体现设计者贝聿铭的概念:创造一个地上的天堂。

他第一次到这个地方时,就很感动地表白:“这就是桃花源。

”它建在一座山头上,如果从远处眺望的话,露在地面部分屋顶与群峰的曲线相接,好像群山律动中的一波。

它隐蔽在万绿丛中,和自然之间保持应有的和谐。

贝聿铭向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理想的画面:一座山,一个谷,还有躲在云雾中的建筑,许多中国古代的文学和绘画作品,都围绕着一个主题:走过一个长长的、弯弯的小路,到达一个山间的草堂,它隐在幽静中,只有瀑布声与之相伴……那便是远离人间的仙境.到达此地山高路险,这正是那些寻道者的旅途。

在美术馆建设中,还专门建造了隧道和直通馆址的公路。

沿坡路行不到百米,44根银线放射状地向天空展开,经过一个大半的椭圆形架再紧必。

原来这些钢丝是在山谷之间吊起一座非对称地长120米的吊桥。

美秀美术馆步行桥ppt

美秀美术馆步行桥ppt

隧道
• 隧道的岩层很好,被选为悬臂桥的基础
隧道
• 底部空间桁架轴向力和上部周围拉索拉力达到平 衡,形成转动弯矩。
• 隧道承受桥梁上自重引起的弯矩和横向荷载
隧道
拱塔
• 使拉索转向,改变拉索角度 • 可减小索尺寸和梁内轴向压力 • 高206米 • 倾斜角度45°,抛物线形 • 上大下小渐变箱形截面 • 球铰支撑
成就
• 获得瑞士国际构造工学会2002年度优秀构造奖。 该奖项的评语为:“其构造精巧,无论是一个小 的构造部件或是革新性排水系统,都创造出轻松 开放的气氛。它和周围的自然调和在一起,具有 构造美和艺术美的高贵气质”。
• HIROBA 奖,日本设计和建造工程联盟会(Kinki Federation of Architect & Building Engineers, Japan)
成就
• 国际灯光设计者协会——优秀奖 • 1999年伊利诺斯结构工程师协会——最具创新奖 • 1999年纽约咨询工程师协会——钻石奖 • 1999年美国咨询工程师理事会——荣誉奖
靓影
靓影
靓影
靓影
靓影
靓影
靓影
靓影
○八年计划
• 0801——英国伦敦·皇家维多利亚码头 桥
(Royal victoria dock bridge)
• 施工
• 技术难点和创新点
地理位置
• 掩映于日本东京都信乐丘陵中的美秀美术馆
设计理念
• “桃花源”的意境,隐形桥——在视觉上主要 起导引及渲染作用
• 日本“shakkei”式设计方法——远近景象结 合
• 弱化了桥梁的体量,但精致于设计构成,桥体 在建筑场所毫不彰显,而让参观者沉浸于自然 美景及主体建筑中

贝聿铭生平简介

贝聿铭生平简介

贝聿铭生平简介(Ieoh Ming Pei)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

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

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风格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

他喜好的材料只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

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

贝聿铭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

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里茨克建筑奖。

贝聿铭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风景如画的苏州和高楼林立的上海度过的,从小立志要当一名建筑师。

后来他留美学习建筑学,以超人的智慧多次完成复杂的设计任务,并在纽约开设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又成立了“贝聿铭设计公司”,专门承担工程的设计任务。

在美国的许多大城市中,都有贝聿铭的“作品”。

他设计的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被誉为美国建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还有丹佛市的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纽约市的议会中心,也使很多人为之倾倒。

费城社交山大楼的设计,使贝聿铭获得了“人民建筑师”的称号。

在贝聿铭设计的那么多的建筑物中,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大厅最令人叹为观止。

美国前总统卡特称赞说:“这座建筑物不仅是首都华盛顿和谐而周全的一部分,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艺术象征。

”贝聿铭的作品不仅遍布美国,而且分布于全世界。

我国北京西山有名的香山饭店,也是贝聿铭设计的,它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之大成,设计别具一格。

1984年5月间,美国在凤凰城举行建筑学会年会,几百名建筑师和来宾,从500个候选建筑物中选出13个建筑物授予年度荣誉奖,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名列榜上。

日本美秀美术馆

日本美秀美术馆

贝聿铭设计作品:美秀美术馆 (Miho Museum)人气:4020次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位于日本滋贺县甲贺市信乐町的自然保护区山林间,1991年小山美秀子委任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Ieoh Ming Pei)为其设计了这座私人艺术品博物馆。

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特别之处在于:首先它远离都市,位于一个原始山林的深谷,为了尽可能地将自然环境保留和复原,设计时着重要考虑的是如何攻克这险恶山势,并解决好道路的通畅,于是贝聿铭(Ieoh Ming Pei)先在山林间开辟出一条道路,然后在两座山的山谷之间兴建一座吊桥和隧道通向美术馆。

其次由于当地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此美术馆在兴建之初,便受到方方面面的严格限制。

于是贝聿铭(Ieoh Ming Pei)将建筑的80%都埋藏在了地下,但它并非是一座真正的地下建筑,原因是开挖地下空间是非常昂贵且缓慢的工程,同时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

于是贝聿铭(Ieoh Ming Pei)采取了先盖房子后填土的方法,最后种上与原始山林相适应的树木,这样再保证不破坏环境的同时让建筑与环境天然合一。

这一设计清楚体现了贝聿铭(Ieoh Ming Pei)的设计观:建造一座地上的天堂。

他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时,便很激动地说:“这就是桃花源!”贝聿铭设计作品:美秀美术馆 (Miho Museum)贝聿铭设计作品:美秀美术馆 (Miho Museum)贝聿铭设计作品:美秀美术馆 (Miho Museum)贝聿铭设计作品:美秀美术馆 (Miho Museum)贝聿铭设计作品:美秀美术馆 (Miho Museum)贝聿铭设计作品:美秀美术馆 (Miho Museum)贝聿铭设计作品:美秀美术馆 (Miho Museum)贝聿铭设计作品:美秀美术馆 (Miho Museum)日本美秀美术馆设计者:贝聿铭美秀美术馆,日文说明书上写的是“MIHO美术馆”,英文名为“MIHOMUSEUM”。

贝聿铭建筑作品中的美学思想探析

贝聿铭建筑作品中的美学思想探析

2021·04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同时他也被人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回看贝聿铭的一生,他独特的具有不同角度的设计手法和宝贵的经历在他的建筑设计作品中直接体现出来。

儒学思想在众多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不可取代的地位,其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儒学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化理念,不仅体现了生命对于历史文化的态度和生命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也强调了人的主体性。

贝聿铭将儒学思想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创造了其独一无二的设计风格,他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到作品中,使建筑不再冷冰冰没有温度,而成为一个代表中华民族的符号,并且使建筑具有了艺术性和传承性。

一、研究背景目前国内一些建筑设计风格趋同化,一味追逐国外的风格,部分设计师没有自己的思考,摒弃地域特色,但是建筑应该有自己所承载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在这种背景下,贝聿铭恰当地将儒学思想与建筑设计作品融为一体,呈现了具有明显中国特色中国思想的中式美学建筑,既成就了建筑的艺术性,又用建筑传承了文化,使建筑以其特有的形式传达情感,引起人们的共鸣。

在建筑艺术不是一味仿古就是全面西化的今天,建筑设计师也应该恰当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建筑艺术相融合,使更多的人将目光聚焦于我们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优秀文化。

(一)贝聿铭简介贝聿铭1917年出生于中国广州,是苏州望族之后,因为一些机缘巧合曾在家族祖叔父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他童年的美好时光。

他18岁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攻读建筑专业,其间凭借自己独特的设计视角和超高的智慧完成了多项复杂的设计任务,于1955年成立了个人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

贝聿铭的建筑设计理念与儒家思想有很多契合的地方,早期的他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思想也受到传统儒学观念的影响,因此他在设计时将中国人所讲究的意境用现代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他的建筑作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他的建筑思想打破了20世纪以来单一的模块化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

美秀美术馆

美秀美术馆
的结合
日本枯山水
枯山水又称假山水,源于日本,多见于禅宗寺 院。顾名思义,枯山水并没有水, 是干枯的庭院山 水景观,有些枯山水甚至排除了草木。其主要特点, 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 如白砂可以代 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 寓意大山、瀑布等等。日本人好做枯 山水,无论大 园小园,古园今园,动观坐观,到处可见枯山水的 实例。 美秀美术馆中同样做有日本传统的枯山水。
曲径通幽
美秀美术馆之所以耐人寻味,在于其空间配置上, 具有中国园林回游式的趣味,随着参访者的移动,展 现不同的空间景致,从而体验出不同的意境。参访路 径极具哲学思维,许多人将整个过程体验比喻为人生 旅途,特别是在弯曲的隧道中漫步,只见隧道尽头隐 约发出光芒,却不知道将通往何处。此刻特别具有禅 意,也让人在短 暂而又宁静的时刻,思考人生的终极 意义。
迎宾馆接待所广场--同心圆构筑
樱花小道——顺着通路向上慢行,周边郁郁葱葱、道路长且弯 转,隧道入口慢慢出现
隧道尽头,一座日式建筑隐隐浮现
连通两座山麓的 吊桥钢索 大椭圆支架框住 了的四十四根铁线, 洞缘处整齐排列成一 个圆弧阵列努力支撑 著120米吊桥的重量。
经过吊桥就到了美术馆前面的广场,可以供人们停留休憩
地下二层平面
顶层平面
美秀美术馆工程概况
地址:日本滋贺县信乐山的自然保护区山林间 投资人:小山美秀子 建筑设计:贝聿铭建筑师联同日本纪萌馆设计室 用地面积:1002000 平方米 占地面积:9241平方米 建筑面积:20781平方米 设计时间:1992年10月-- 1994年3月 施工时间: 1994年8月-- 1996年8月 建筑限高:13米 建筑层数:地上1层,地下2层 总造价:250亿日元
美秀美术馆设计理念

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建筑作品赏析

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建筑作品赏析

贝聿铭先生在扩建 工程中用了大量天 然石料及玻璃材料。 经过扩建的军械库 将包括4个展区,通 过宽敞的楼梯、桥 与走廊彼此相联。 外部有一向上的玻 璃旋转塔楼。内院 上方有一圆顶。
在楼梯塔每走一步就展开了明亮大厅的新景色,向外看,展 现的又是柏林市中心的建筑。以玻璃体将这座暗藏深巷的重 要建筑彰显于外,让大家在街上就可感受其建筑特色。
建筑名称:水之教堂 Church on the Water 座落地点:日本北海道 完工时间向外看的景观
外围和包含四个十字架的透明前庭的景观
教堂面向水池的玻璃面是可以整个开启的,人们可 以直接与自然接触。背景中的景致随着时间的转逝 而无常变幻。
水御堂
博物馆
贝聿铭 Ieoh Ming Pei
1983 Pritzker Prize Winner
좋아하는 이유
1.절계하기 전에 주위환경을 아주 아주 아주 세밀하게 조사한다. 2.건축은 다 분명하고 틀별한 의미가 있다. 3.건축의 기능과 형태는 환경과 아주 아주 잘 융합된다.
对我来说,建筑物的特殊功能要求,及所处地点的人文历史 是最重要的,我认为时间、文化、地点是建筑设计的要素— —贝聿铭
建筑名称:美国国 家美术馆(东馆) National Gallery in Washengton 设计者:贝聿铭 地址:华盛顿
美术馆 入口
贝聿铭对三角形、由三角形延伸出来的埃及金字塔 造型有独特的研究。
一条对角 线穿过这 片梯形的 直角顶点, 将这片用 地划为一 个等腰三 角形和一 个直角三 角形。
住吉的长屋基本上是对称的,而中庭的设置又是两 边的建筑相互对照,相互衬托。
住吉的长屋则可以让你每时每刻都在接受阳 光,接受新鲜的空气。

美秀美术馆

美秀美术馆

感受
感性
独特的视点、感受地点,产生独 特的感受。感受有时产生于感性
感受内部氛围
休闲氛围
神 秘
半开放
草图
模 型
室外观景梁
立面
剖面
平面
谢谢大家
——建筑与自然完美结合
桃 花 源
建筑位于日本原始山林深谷,总共3层,地上一层,建筑80%位于地下
山势险恶,运用吊桥和隧道 巧妙化解,并作为引导空间
——外部轮廓
1.建筑少部 分露出地面, 保持环境整 体性
2.以四角锥 为基础的屋 顶,创造类 似山峰和峡 谷的形式, 融入整体环 境
2.蜿蜒的隧道与直桥和环抱的群山形成空间缩放,对人起引导作用 1.建筑主入口、广场和樱花大道给人第一空间感受:开阔、风景优美
3.建筑入口:庄重典雅而有历史文化特点
空间序列:抑扬顿挫,引人入胜
开敞 封闭 开敞
处理手法:借景
1.人工截取自然的一部分,纳入建筑环境
2.几何形透明天窗,将天空引入,给人迷离的场景感
建筑体现当地文化
1· 建筑模仿日本传统的木结构
2.结合日本传统式的建筑轮廓
Nuno Grande 和Pedro Gadanho别墅

贝聿铭博物馆分析美秀美术馆和苏州博物馆及其异同点课件

贝聿铭博物馆分析美秀美术馆和苏州博物馆及其异同点课件

在世界各地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 物之一。
02
美秀美术馆介绍
美秀美术馆的设计理念
自然与艺术的融合
美秀美术馆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 一,将建筑与周围的景观融为一体, 为参观者提供一个宁静的艺术欣赏空 间。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简约与精致的统一
美术馆追求简约的外观和内部装饰, 同时注重细节的处理,展现出精致的 艺术品味。
美秀美术馆在设计中融入了日本传统 建筑元素,同时采用了现代的建筑材 料和技术,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美秀美术馆的特色与亮点
01
02
03
独特的建筑造型
丰富的艺术藏品
精美的内部装饰
美秀美术馆的空间布局与使用功能
空间布局
使用功能
03
苏州博物馆介绍
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理念
传的特色与亮点
05
贝聿铭博物馆设计风格的总结与展望
贝聿铭博物馆设计风格的总结
地域文化融合

现代主义建筑
自然光利用 环保理念
贝聿铭博物馆设计风格的展望
数字化技术应用
人性化设计
可持续发展
文化交流平台
THANK YOU
江南园林风格 现代材料与传统工艺结合 丰富的文化内涵
苏州博物馆的空间布局与使用功能
空间布局 使用功能
04
美秀美术馆与苏州博物馆的异同点分析
设计理念的异同
相同点
美秀美术馆和苏州博物馆都体现了贝聿铭先生“让建筑消失,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强调建筑与周围环 境的融合,追求简约、典雅的审美风格。
博物分析美美 州博物及其异同
• 贝聿铭的生平与成就 • 美秀美术馆介绍
• 美秀美术馆与苏州博物馆的异同点 分析

美秀美术馆PPT

美秀美术馆PPT

建筑风格
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 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 然融合。 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 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这些 特色在‘‘东 馆”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纵观贝聿铭的作品,他为产 业革命以 来的现代都市增添了光辉,可以说与时代步伐一致。 到了 1988年,贝聿铭决定 不再接受大规模的建筑工程,而是 改为慎重地选择小规模的建筑,他所设计的建 筑高度也越来 越低。美秀美术馆更明显地显示了晚年的贝聿铭对东方意境, 特别是故乡那遥远的风景 中国山水理想风景画的握憬。日本 的评论界讲得好,这件作品标志着贝聿铭在漫长的建筑生涯中 一个新的里程。
主要内容
一.总体环境布局,要求及相应处理 二. 具体解析 三. 艺术特点
一.总体环境布局, •自然环境的保留和复原 •山势险峻,交通问题 •自然保护法的限制
应对:
•建筑物80%埋于地下 •屋顶与群峰的曲线相接 •在山林间兴建一座吊桥
2.道路及入口
小山美秀子,美秀美术馆的主人就
更加具有传奇意味了,你觉得她会是什 么职业呢?企业家?石油大亨?贸易巨 头?nonono 全都不是,美秀美术馆的创 办者小山美秀子居然是一位“教主”。 领导着当地一个宗教教派“神慈秀明 会”。 小山美秀子的藏品涉猎很广,最初以日 本古茶道具为主,后又转向欧美、亚洲, 中东等美术品的收藏。中国艺术品部分 主要以雕塑件为主,包括早期的佛像, 隋唐时期的陶俑。
在美术馆建设中,还专门 建造了隧道 和直通馆址 的公路。沿坡路行不到百 米,44根银线放射状地 向天空展开, 经过一个 大半的椭圆形架再紧必。 原来这些钢丝是在山谷之 间吊起一 座非对称地长 120米的吊桥。桥的另 一端便是美术馆的正门。 隧道作为一 个过渡空间, 是通往博物馆的路边具 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美秀博物馆分析

美秀博物馆分析


欲入展览厅,就得先下一 层楼。日光透过天窗照射 在楼梯上,因此有足够的 亮度。往里走,展厅内就 全靠灯光照明了。壁灯发 出茶色的幽柔的光,似乎 带领我们穿越时间隧道, 从现代回到悠悠远古。展 厅浅赭色的大理石墙面, 淡黄的木板隔断;温暖的 色调和磨光地面,与灯光 融为一体了。仰视头顶上 呈各种立体几何形状搭接 的钢条架构,让人感到这 是一件精美独特的现代创 新之作。
在中庭的休息厅,透过 大玻璃窗,或许还可凝视户外 那日本味十足的枯山水园林, 以及那绿树丛中点缀着的火红 的秋叶,到处出是一派生机盎 然的景象。厅内那高大的玻璃 屋顶,将金色的阳光斑斑驳驳 地洒满大厅,宽大的落地门窗, 又使户外的园林美景映入眼前, 有时会令人产生幻觉,我到底 是在室内?还是室外?这类似 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借景, 使空间组织富有变化,增加了 层次感。
美秀博物馆总平面图
• 这里是一个原始山林的深 谷,为了尽可能地将自然 环境保留和复原,设计中, 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攻克 这险恶山势,并解决好道 路的通畅,于是贝聿铭先 在山林间开辟出一条道路, 然后在两座山的山谷之间 兴建一座吊桥和隧道,不 仅如此,还将美术馆建筑 物的80%隐藏在地下,这 样既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 又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 谐统一。
由山脚至隧道的一 段路,有垂樱相伴,光线 充足,视线开阔。隧道 狭长,且有弯道,光 线微弱。由白到黑, 由宽到窄,由自然到 人工,产生了强烈的 对比。而出隧道到遥 遥看见博物馆,又形 成对比。隧道作为一 个过渡空间,使通往 博物馆的路边具有抑 扬顿挫的节奏感。

建筑主入口、广场及 樱花大道 ,蜿蜒的隧道、 直线的桥和自然环抱的群 山以及建筑入口形成一个 序列空间,引导浏览者进 入博物馆,同时,这段路 程的丰富变化也让浏览者 产生想象与期待。而入口 的台阶抬高基面有一种庄 重典雅和有历史文化特点 的感觉,让人感到走进建 筑就如同前往圣地朝拜一 般的庄重。

形式美学原理分析——日本美秀博物馆

形式美学原理分析——日本美秀博物馆

形式美学原理分析——日本美秀博物馆美秀博物馆是位于日本滋贺县甲贺市的私立博物馆,深藏在京都琵琶湖东南的群山之中。

由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

本着保护自然环境及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初衷,美术馆的80%是埋于地下的。

正如柯布西耶强调的一样“原始的体型是美的体型,因为它能使我们清晰地辨认”。

那么可以说,美秀博物馆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

简单几何形状的统一:由于三分之二的建筑在山体之内,主体建筑看起来是一个很朴实、简单的、有少许日本传统陡坡屋顶提示的金属构架结构,以方形构图为主体辅以圆形的构图活跃因素。

建筑由外型崭新的铝质框架及玻璃天幕,再配上石灰石作为主要的材质,在延续传统的同时也体现着现代感。

对比与微差:为了作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同时保持低调、质朴感,因此设计出了与众不同的入馆流线。

山洞内的幽长深邃与外界的开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带给旅客的感受也是不言而喻的。

均衡与稳定:主入口的处理简洁大气,稳定的立面几何形体组合使建筑主体具有厚重感。

对称的造型给人以均衡感。

台阶的提升突出主入口,在外面看来,博物馆是和整个山体融合在一起的。

从而为接下来的高潮做了铺垫。

尺度与比例:步入大堂,看见的不是艺术品,而是一个面对群山的中庭,三棵松树被延绵不断的山峦承托着。

在这个尺度中,设计者很好的渲染了氛围,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迎来了观赏的高潮。

所以在博物馆中看去,外界的景色就是一张宏大无比的山水屏风。

韵律与节奏:顶部起滤光作用的仿木色铝合金格栅规律的排列形成了其所特有的韵律感,于是自然光柔和的进入空间并在室内洒下朦胧的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光影又会在地上游弋,使空间灵动了起来。

小结:”我肯定来这里的人将会明白我是有意识的设计此美术馆与自然融为一体”就因为这句贝聿铭的提议,美秀博物馆耸立于自然中,同时亦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

美的建筑姑且如此吧。

MIHO 美术馆

MIHO 美术馆

三角形的接待大厅,内有餐厅、售票处,这里还看小到隐藏 在山内的美术馆(北馆)。
洋溢着自然气息的樱花小径到昏幽的人工隧道,明与暗, 宽到窄,自然与人工形成了个强烈的对比。
隧道的尽头,眼前一亮,此时眼前有悬索桥的悬索, 有郁郁葱葱的树林,还有掩映在林间的美术馆主体建筑。在索线所独具的力与美 的张弛中,观者的心理亦在瞬间随之收放。而索网形成的虚空间构图中心正是指 向美术馆。
接下来。 我为大家展示的美秀美术馆将淋漓尽致 的诠释贝氏建筑的许多特点。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 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 朗,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然而, 是怎样的地形让贝老先生有这样意境的想法呢。
建筑区位
位于日本滋贺县甲 贺市信乐山脉自然 保护区。 美术馆的所在地是 一座高高的山脊, 它三面都是陡峭的 山坡,人要进入, 必须要经过一个狭 窄的峡谷。攀登而 上,在不破坏自然 的情况下,机械设 备很难到达这里。
百米长的索桥又一次让观者沉浸在鸟语花香的自然怀抱,与自然相拥。 观赏风景的同时,让人们不知不觉来到了美术馆前。
与桥衔接的是一个圆形的小广场。它与迎宾馆前的广 场相对应。也作为一个集散的平台。
迎宾馆入口、广场及樱花大道 ,蜿蜒的隧道、 直线的桥和自然环抱的群山以及建筑入口形成一个序 列空间,都在引导游客进入美术馆中。同时,这段路 程的丰富变化也让浏览者产生想象与期待。


独特的地域,“寻源”, “探幽”过程。 建筑环境带给人们心理上的 影响张弛有度依次呈现,为 之后的观览做好铺垫。此时 人的行为基本被环境牵引。 建筑坐落于自然中,也成为 了大自然的一部分。 室内空间独特,与室外景致 结合,给观览者独特的感受, 人们与室内环境的互动内容 丰富。

贝聿铭室内设计

贝聿铭室内设计

整个建筑由地上一层和地下两层 构成,入口在一层,进正门之后 仰首看去,天窗错综复杂的多面 多角度的组合,成为你对这个美 术馆的重要记忆。入口传统的日 式设计,路灯,松树,也非常具 有特色。
屋顶用淡黄色木制材料 做成遮光格子,而室内 的壁面与地面材料特别 采用了法国产的淡土黄 色的石灰岩,这与贝聿 铭为设计卢浮宫美术馆 前庭使用的材料一样。
玻璃屋顶有采光作用,构架本身及其形成的光 影便是室内的主要装饰。
设计中使用中国的借景手法, 同时注入日本传统的园林设 计手法。建筑师在建筑的不 同处设了许多景窗,使参观 者不断体验到周围环境。
为展品量身定做的展示空间。展 示室的照明,取消了对展品有害 的发热光源,用最近几年开发出 来的光纤维材料作照明。
谢谢观赏 Part
隧道长200米,用银灰 色的不锈钢皮包覆。 接着走上一座長一百 五十公尺的吊桥,此 吊桥跨越溪谷,高达 十九公尺的拱环紧锁 九十六根钢缆。这是 参照桃花源记里描绘 的通往世外桃源的迷 人路径。
美术馆建筑物的80%埋藏于地下,这是由 于自然保护法限制,而采取为要保护自然 环境及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的建造方式。 。
随着阳光和天气的变化,远 离闹市的美秀美术馆在满目 绿色的信乐山岳中隔雾若隐 若现。参观者通过跨越两个 山脊的隧道和吊桥,便会远 远看到美术馆入口。在长满 松树和枫树的山坡中瞥见深 蓝色的玻璃屋顶就是美术馆 的正门,经过一条特别设计 的弯弯的隧道,走过像风琴 一样的银色吊桥,走进深藏 古典美术品的美术馆,这一 段让心情高扬的里程,恰似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向往的理 想景观“桃花源”。
华裔建筑师贝聿铭作品 美秀美术馆赏析
简介
1
贝聿铭是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生于广州,他的祖辈 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 童年的一段时光。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先 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在纽约 开设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又成立了“贝聿铭设计公 司。 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 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他喜好的材料只包括石 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 大量的划时代建筑。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 论著则较少。贝聿铭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 秀的建筑家”。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 奖”——普里茨克建筑奖。 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 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 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将近半个世纪以来,贝聿铭设计 的大型建筑在百项以上,获奖五十次以上。他在美国设计 的近五十项大型建筑中就有二十四项获奖。

美秀馆建筑赏析

美秀馆建筑赏析

朝陽科技大學建築系3X美秀美术馆组员:组员:日期:2016 年04 月10 日贝聿铭与美秀美术馆美秀美术馆 (Miho Museum) 是位于日本滋贺县甲贺市的私立美术馆。

创办人为小山美秀子,美术馆由贝聿铭设计。

馆藏包括日本、中国、南亚、中亚、西亚、埃及、希腊、罗马等古文明的艺术品。

贝聿铭先生是美籍华人,与生俱来的东方文化背景使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郁的感情。

因此,在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贝聿铭是现代主义设计的最后一位大师,但是他在讲究功能主义的同时,能够将现代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和精神进行有机地结合,并不局限于表面的历史元素的堆砌和迭加,而是真正地将中国文化的精粹内化在自己的建筑作品中,这是值得我们去深刻研究的。

通过仔细品味和欣赏他的作品,就能感受他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尚气息。

一、传统语境(一)曲径通幽美术馆的入口只有一条路,要到达美秀美术馆,需要走过一条两旁布满了樱花树的弯弯曲曲的幽径,再穿越山洞,走入一条能够将我们引领至另一个世界的隧道,横过一座反悬索天桥,方可到达这个人间天堂,有“曲径通幽处”之意味。

(二)犹抱琵琶半遮面连接美术馆的,是壮观的长200米的隧道,还有120米的斜拉桥。

隧道呈弧形,由于建筑的体量偏西,而入口在东边,因此一开始看不到馆身。

美术馆入口要到隧道的末端才豁然呈现。

特意把入口通道拉长,让馆身时隐时现,有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

因此,尽管有电瓶车可以代步,大部分的访客会选择从停车场步行到艺术馆。

这样最后一刻才显露真身的设计在日式庙宇里十分常见。

行人一般不能直接进入主建筑,而是随着步道的曲折逐渐抵达。

(三)桃花源记这正是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初衷,当他第一次置身于信乐群山的包围之中时,他就很感动地说:“这不是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描述的桃花乡如出一辙吗?”因此,贝聿铭希望引用“世外桃源”概念,创造出一个独特的地上天国。

(四)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远离尘嚣,美秀美术馆在绿油油的信乐山岳中若隐若现。

遥远的美秀美术馆

遥远的美秀美术馆

春和秋是相互映照的季节,对万物来说,春是生命之始,而秋是收获生的果实。

因此春秋两季自然成了人们最为喜庆快乐的日子。

念及在北京上大学时,每到春秋,人文气像也随之而盛,各种展览演出滾滾而出,尤其是故宮,虽说80年代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宝贝自文革后有所开放,但展览供市民们参观的还是很有限,不管怎么样这也足够让我幸慰,每年至此,故宫必有特展,等到国宝出现,心情极佳,花一角钱买一张入故宫博物院的学生票,直奔珍宝馆,比过节有滋味,饱了眼福,又增了见识。

不夸张的说,看美术馆、博物馆、看音乐戏剧演出的兴趣就是在大学春秋时节养成的习惯,终生受益。

十月算是最佳出游的时节。

此季应朋友高云飞、和成相约去日本游,行前计划好游玩之地,京都、奈良、大阪、东京四地,大家都没去过,不知道。

想想胆子也大 ,想当然就随意计划每地经留二天,一想到一日游就自觉那是傻子行为,二日游其实也是一样的。

总之到此一游就是有辱自己、轻视一游之地的行为。

或许是去次日本不容易,我们多去一个地方总觉得显得不亏;或许是满脑子已经习惯性的把日本视为小日本的原故吧,即然小,无知,也就无所谓啦,随意而安。

现代化出行一切都那么方便,委托一家旅行社代办签证、订机票、酒店住宿,到时候拎包走人。

从昆明乘飞机经上海再直达日本的名古屋,行程约6小时,到名古屋已经天黑,我们与日本时差一小时。

高云飞的兄弟云波到机场接我们,他弟弟在日本生活了十多年,早已成家立业。

他开车从机场把我们拉到入住酒店,客房不大,五脏俱全,清清爽爽,心情一看就好,尤其是卫生间,虽然空间小,其功能的舒适性和无比洁净的环境,忍不住只想一试。

稍整后,云波带我们去附近日式面馆就餐,都近晚上10点,街道几乎不见行人,只见红绿灯在路口处不停变化闪着光。

即使不见一辆驶过的车,云波一定红停绿走,看来在日本他已学会循规蹈矩的生活方式。

照我们的习惯,不是没有车吗?过!看到深夜的日本人在道路口静静地等待的不是车开过去,而是绿灯亮起时,这种无须提醒严管的自觉行为,正是一个现代化的文明缩影。

美秀美术馆,以美为宗

美秀美术馆,以美为宗

如果在日本只让我推荐一个美术馆,我会毫不犹豫地选美秀(MIHO)。

它的设计师——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也直言不讳地说:“虽然大众对我作品关注度最高的是巴黎卢浮宫改建项目,但其实美秀美术馆才是自己最满意的作品。

”1997年刚一建成就被《时代》杂志评选为当年度全球最佳设计。

之后更是将各种顶级奖项收入囊中。

而它20岁生日刚过,就迎来了2018LV一场不记成本的时尚早春秀。

这场世纪大秀让更多的普罗大众知道了美秀,而真正懂行的人都知道,正是美秀“以美为宗”的灵魂为LV铺就了神台,让那场秀的每一个模特都气场全开,气势恢弘。

一个深山中偏于一隅,只有20多岁的美术馆何以如此神踞仙移?艺术之旅Art tour 美秀美术馆,以美为宗文/图:姚远东方凡中国人都知道桃花源,就像西方人都知道伊甸园一样。

每个人都能说出关于它的故事,可是,没有人真正地看过它。

这个人类现世的梦想之地仅存在于每个相信它的人心里。

而到了秀美美术馆,西方人觉得它就是梦中的伊甸园,中国人去了会说这就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超脱的人叫它艺术的乌托帮,通俗的人叫它“地下的天堂”。

是的,一切致命的东西都是这样的不可言说。

一千个观众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眼里也有不同的MIHO(美秀)。

从1997年它建成之日起,我就在无数的图片和文字的淹没下了解了它,而直到20年后,我才真的亲身来到它的面前。

它公开而神秘地坐落在日本滋贺县信乐町的原始保护林之内,一年中只在春夏秋三季迎接世界各地像我一样慕名而来的朝圣者。

漫漫朝圣路去时正值深秋,是最美的红叶时节。

进美术馆必须经过一个遂道,只能步行而入,遂道内是金色,弯弯曲曲看不到尽头,配有佛系环韵的灯光,伴着神秘,隐隐的出口若有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这一段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关于世外桃源的描述,被贝大师在入口的设计上运用得精彩绝伦。

还是借用L V的秀场来描述一下每一个来这里的人都会经过的唯一路线。

箱根POLA美术馆赏析

箱根POLA美术馆赏析
外部空间
在该美术馆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对如何保护周边自然环境并与其共存的问题,进行了长达十年的研究。首先对基地范围内的动植物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详细调查。建筑物的选址有意避开了山谷,特别选择了不让山毛榉林受到任何损害的地方,并作了不引人注目的设计处理。美术馆的大部分体量处于地下,在结构上采用了抵抗水压能力最强的研钵形状,并留意不切断周边地下水的水脉。
箱根POLA美术馆赏析
摘要:深山里的绿宝石不止是Miho Mu最多的美术馆——箱根POLA美术馆。
关键词:箱根POLA美术馆
2017年5月14日,路易威登(LV)在京都旁的信乐群山之中举办了一场绝美的发布会惊艳世界。他们选择的会场就是贝聿铭先生最钟爱的作品之一——美秀美术馆。Louis Vuitton 2018 Cruise的艺术总监Nicolas感叹:“这个地方一下令我产生了灵感。我们被融入来了一张自然的大网、宏伟的地貌以及独特的建筑之中。”
然而深山里的绿宝石不止是Miho Museum一座,之前我们去富士山脚下误入了一座深山美术馆,惊喜得在里面转了将近4个小时,现在想起来依然感动。这座日本收藏莫奈作品最多的美术馆就是——箱根POLA美术馆。
抵达
我们前一天住在箱根深处的一家和风汤宿,一睁眼就会愣三秒钟,问自己我是谁?我在哪?出发时下起了小雨,路上的晨雾缭绕,开了40分钟还是这种定格画面的时候,我们又不禁开始怀疑人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秀美术馆 (Miho Museum) 是位于日本滋贺县甲贺市的私立美术馆。

创办人为小山美秀子,美术馆由贝聿铭设计。

馆藏包括日本、中国、南亚、中亚、西亚、埃及、希腊、罗马等古文明的艺术品。

贝聿铭傲世之作——美秀美术馆
美秀美术馆是一个由日本和美国联合建筑的工程。

由美国建筑师贝聿铭联同日本纪萌馆设计室,1997年11月竣工。

美术馆每一部分均体现了建筑家打破传统的创新风格,由外型崭新
美秀美术馆[1]
的铝质框架及玻璃天幕,再配上Magny Dori石灰石,及专门开发的染色混凝土等暖色物料;还有展览形式及存放装置,都充分表现出设计者匠心独运的智慧。

现代建筑有着多元的倾向,其中一个分支是朝着一个可游、可观、可居、可以使精神高扬的场所移行。

其实,所谓建筑的真实一定是向你展现易于记忆的空间,或是从未有过的体验。

美秀美术馆别具一格
美秀美术馆别具一格之处在于,除了它远离都市之外,最特别的是建筑80%分都埋藏在地下,但它并不是一座真正的地下建筑,而是由于地上是自然保护区,在日本的自然保护法上有很多限制而采取为要保护自然环境及和周围景色融为一体的建造方式。

这一设计清楚体现设计者贝聿铭的概念:创造一个地上的天堂。

他第一次到这个地方时,就很感动地表白:“这就是桃花源。


它建在一座山头上,如果从远处眺望的话,露在地面部分屋顶和群峰的曲线相接,好像群山律动中的一波。

它隐蔽在万绿丛中,和自然之间保持应有的和谐。

贝聿铭向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理想的画面:一座山,一个谷,还有躲在云雾中的建筑,许多中国古代的文学和绘画作品,都围绕着一个主题:走过一个长长的、弯弯的小路,到达一个山间的草堂,它隐在幽静中,只有瀑布声和之相伴……那便是远离人间的仙境.
到达此地山高路险,这正是那些寻道者的旅途。

在美术馆建设中,还专门建造了隧道和直通馆址的公路。

沿坡路行不到百米,44根银线放射状地向天空展开,
经过一个大半的椭圆形架再紧必。

原来这些钢丝是在山谷之间吊起一座非对称地长120米的吊桥。

桥的另一端便是美术馆的正门.
现在我们看到完成的这个超过我们想象的建筑,可以说是被约束下的杰作,在制约中,我们看到了贝聿铭的天才手笔。

从外观上只能看到许多三角、棱形等玻璃的屋顶、其实那都是天窗,一但进入内部,明亮舒展的空间超过人们的预想。

精致、洗炼的造型
整个建筑由地上一层和地下两层构成,入口在一层,进正门之后仰首看去,天窗错综复杂的多面多角度的组合,成为你对这个美术馆的重要记忆。

用淡黄色木制材料做成遮光
美秀美术馆的主体建筑[2]
格子,而室内的壁面和地面的材料特别采用了法国产的淡土黄色的石灰岩,这和贝聿铭为设计卢浮宫美术馆前庭使用的材料一样。

应该说,这方面也满足了小山美秀子本人追求一流水平的希望。

美秀美术馆由巨大的北馆和南馆构成,南馆专门展示世界古代美术品,例如埃及、西亚、希腊、罗马、南亚和中国,北馆主要以日本美术为中心,有时也举办企划和特别展览。

贝聿铭反复运用几何形的手法众所周知,他追求精致、洗炼的造型达到极致。

而这次,由于美术馆在构造上的特殊要求,为了能展示一些特定的美术品,必须在内部设计一些专门的空间。

比如,为在南亚美术画廊展示的,公元2世纪后叶巴基斯坦的犍陀罗雕刻的顶部,专门设计7天窗。

从上面撒下的光线,极具神秘感。

先进的内部设计
不只是建筑本身,其它如对美术品的安放、收藏环境等,贝聿铭都下了相当的功夫,最突出的事例是展示和收藏间的空调系统设计。

在展示间没有直接的空调,而是在它的周围加以设置,目的是保护珍贵的美术品。

这一新的设想是,让具有理想温度的空气渗透到展示空间中来,而内部的空气不对流,把对美术品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收藏品仓库中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

而展示室的照明,取消了对展品有害的发热光源,用最近几年开发出来的光纤维材料作照明。

借景和造园
所谓借景是通过人工的手段,截取或剪裁自然中的一部分,享其纳入,这是中国传统造园中常用的手法,而日本也有着同样的传统。

请看贝聿铭是这样加以运用的美术馆和神慈秀明会建筑有一公里之遥,为了体现和这组建筑的联系、进入正庭之后,立即可以眺望窗外的风景——群山
美秀美术馆的的吊桥
和那仅露出屋顶的神慈秀明会神殿和钟塔。

在北馆有一个中庭,庭中有院,这是委托日本造园师设计的。

越过庭院周围的建筑,可见院外的山岗和蓝天白云,这美丽的关系让我想起在京都修学院离宫所见。

现在看得太局部,贝聿铭对美术馆设施整体的构想,确实是在杜景观之大景。

人们常常埋怨建筑受到各种限制、而无法实现初衷。

但常常又由于有了限制,优秀的创造才得以体现,美秀美术馆就是一件绝好的范例。

1997年1月21日贝聿铭在纽约曾接受过一次记者的采访,他认为:“构造的形态当然被地形所左右,根据当地的规定,总面积为一万七千平方米的部分,大约只允许两千平方米左右的建筑部分露出地面,所以美术馆80%的部分必须在地下才行。


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by 贝聿铭
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位于日本滋贺县甲贺市信乐町的自然保护区山林间,1991年小山美秀子委任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Ieoh Ming Pei)为其设计了这座私人艺术品博物馆。

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特别之处在于:
首先它远离都市,位于一个原始山林的深谷,为了尽可能地将自然环境保留和复原,设计时着重要考虑的是如何攻克这险恶山势,并解决好道路的通畅,于是贝聿铭(Ieoh Ming Pei)先在山林间开辟出一条道路,然后在两座山的山谷之间兴建一座吊桥和隧道通向美术馆。

其次由于当地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此美术馆在兴建之初,便受到方方面面的严格限制。

于是贝聿铭(Ieoh Ming Pei)将建筑的80%都埋藏在了地下,但它并非是一座真正的地下建筑,原因是开挖地下空间是非常昂贵且缓慢的工程,同时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

于是贝聿铭(Ieoh Ming Pei)采取了先盖房子后填土的方法,最后种上和原始山林相适应的树木,这样再保证不破坏环境的同时让建筑和环境天然合一。

这一设计清楚体现了贝聿铭(Ieoh Ming Pei)的设计观:建造一座地上的天堂。

他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时,便很激动地说:“这就是桃花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