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高中数学各章节内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1.2函数及其表示1.3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指数函数2.2对数函数2.3幂函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1函数与方程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必修二】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2直线的方程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第四章圆与方程4.1圆的方程4.2直线、圆的位置关系4.3空间直角坐标系第一章算法初步1.1算法与程序框图1.2基本算法语句1.3算法案例第二章统计2.1随机抽样2.2用样本估计总体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第三章概率3.1随机事件的概率3.2古典概型3.3几何概型【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1.1任意角和弧度制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4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5函数的图象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第二章平面向量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应用举例第二章数列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2.2等差数列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4等比数列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三章不等式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4基本不等式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曲线与方程2-2椭圆探究与发现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信息技术应用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2-3双曲线探究与发现2-4抛物线探究与发现阅读与思考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阅读与思考向量概念的推广与应用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变化率与导数1-2导数的计算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1-5定积分的概念1-6微积分基本定理1-7定积分的简单应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数学归纳法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探究与发现子集的个数有多少1-2排列与组合探究与发现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3二项式定理探究与发现“杨辉三角”中的一些秘密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阅读与思考这样的买彩票方式可行吗探究与发现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取何值时概率最大2-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4正态分布信息技术应用μ,σ对正态分布的影响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统计案例3-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3-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完整版)高中数学学问点大全一、集合、简易规律1、集合;2、子集;3、补集;4、交集;5、并集;6、规律连结词;7、四种命题;8、充要条件。
二、函数1、映射;2、函数;3、函数的单调性;4、反函数;5、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6、指数概念的扩充;7、有理指数幂的运算;8、指数函数;9、对数;10、对数的运算性质;11、对数函数。
12、函数的应用举例。
三、数列(12课时,5个)1、数列;2、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4、等比数列及其通顶公式;5、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四、三角函数1、角的概念的推广;2、弧度制;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4、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7、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8、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9、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0、周期函数;11、函数的奇偶性;12、函数的图象;13、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15、正弦定理;16、余弦定理;17、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五、平面对量1、向量;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3、实数与向量的积;4、平面对量的坐标表示;5、线段的定比分点;6、平面对量的数量积;7、平面两点间的距离;8、平移。
六、不等式1、不等式;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证明;4、不等式的解法;5、含肯定值的不等式。
七、直线和圆的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4、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5、两条直线的交角;6、点到直线的距离;7、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8、简洁线性规划问题;9、曲线与方程的概念;10、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11、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12、圆的参数方程。
八、圆锥曲线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椭圆的简洁几何性质;3、椭圆的参数方程;4、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5、双曲线的简洁几何性质;6、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7、抛物线的简洁几何性质。
高中数学分章节全部知识点(含拓展内容)全面细致总结(必修必备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6(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非空真子集.【1.1.3】集合的基本运算(8)交集、并集、补集∅【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20)〖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概念①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①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 b ,(,]a b ;满足,,,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记做[,),(,),(,],(,)a a b b +∞+∞-∞-∞.注意:对于集合{|}x a x b <<与区间(,)a b ,前者a 可以大于或等于b ,而后者必须a b <,(前者可以不成立,为空集;而后者必须成立).(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f x 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②()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③()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⑤tan y x =中,()2x k k Z ππ≠+∈.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⑦若()f 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a b ,其复合函数[()]f g x 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a g x b ≤≤解出.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⑩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求函数值域与最值的常用方法:①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或最值.②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③判别式法:若函数()y f x =可以化成一个系数含有y 的关于x 的二次方程2()()()0a y x b y x c y ++=,则在()0a y ≠时,由于,x y 为实数,故必须有2()4()()0b y a y c y ∆=-⋅≥,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⑤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⑧函数的单调性法.【1.2.2】函数的表示法(5)函数的表示方法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6)映射的概念①设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映射,记作:f A B →. ②给定一个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且,a A b B ∈∈.如果元素a 和元素b 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 叫做元素a 的象,元素a 叫做元素b 的原象.〖1.3〗函数的基本性质【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函数的单调性②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③对于复合函数[()]y f g x =,令()u g x =,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减;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减. (2)打“√”函数()(0)af x x a x=+>的图象与性质 ()f x 分别在(,-∞、)+∞上为增函数,分别在[、上为减函数.(3)最大(小)值定义①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yxo(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大值,记作max ()f x M =.②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小值,记作max ()f x m =.【1.3.2】奇偶性(4)函数的奇偶性②若函数()f x 为奇函数,且在0x =处有定义,则(0)0f =.③奇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反.④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补充知识〗函数的图象(1)作图利用描点法作图: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②化解函数解析式; ③讨论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 ④画出函数的图象. 利用基本函数图象的变换作图:要准确记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各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①平移变换0,0,|()()h h h h y f x y f x h ><=−−−−−−−→=+左移个单位右移|个单位0,0,|()()k k k k y f x y f x k ><=−−−−−−−→=+上移个单位下移|个单位②伸缩变换01,1,()()y f x y f x ωωω<<>=−−−−→=伸缩 01,1,()()A A y f x y Af x <<>=−−−−→=缩伸③对称变换()()x y f x y f x =−−−→=-轴()()y y f x y f x =−−−→=-轴()()y f x y f x =−−−→=--原点1()()y x y f x y f x -==−−−−→=直线 ()(||)y y y y f x y f x =−−−−−−−−−−−−−−−→=去掉轴左边图象保留轴右边图象,并作其关于轴对称图象 ()|()|x x y f x y f x =−−−−−−−−−→=保留轴上方图象将轴下方图象翻折上去(2)识图对于给定函数的图象,要能从图象的左右、上下分别范围、变化趋势、对称性等方面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注意图象与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关系. (3)用图函数图象形象地显示了函数的性质,为研究数量关系问题提供了“形”的直观性,它是探求解题途径,获得问题结果的重要工具.要重视数形结合解题的思想方法.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指数函数【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根式的概念①如果,,,1nx a a R x R n =∈∈>,且n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当n 是奇数时,a 的n 次方根用符当n 是偶数时,正数a 的正的n负的n次方根用符号表示;0的n 次方根是0;负数a 没有n 次方根.n 叫做根指数,a 叫做被开方数.当n 为奇数时,a 为任意实数;当n 为偶数时,0a ≥.③根式的性质:n a =;当na =;当n 为偶数时,(0)|| (0)a a a a a ≥⎧==⎨-<⎩.(2)分数指数幂的概念①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0,,,m na a m n N +=>∈且1)n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②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1()0,,,m m n n aa m n N a -+==>∈且1)n >.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注意口诀:底数取倒数,指数取相反数.(3)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①(0,,)rsr sa a aa r s R +⋅=>∈ ②()(0,,)r s rs a a a r s R =>∈③()(0,0,)r r rab a b a b r R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4〖2.2〗对数函数【2.2.1】对数与对数运算(1)对数的定义①若(0,1)xa N a a =>≠且,则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log a x N =,其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真数.②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③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log (0,1,0)x a x N a N a a N =⇔=>≠>. (2)几个重要的对数恒等式log 10a =,log 1a a =,log b a a b =.(3)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常用对数:lg N ,即10log N ;自然对数:ln N ,即log e N (其中 2.71828e =…). (4)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0,1,0,0a a M N >≠>>,那么①加法:log log log ()a a a M N MN += ②减法: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③数乘:log log ()n a a n M M n R =∈ ④log a NaN =⑤log log (0,)b n a a n M M b n R b =≠∈ ⑥换底公式:log log (0,1)log b a b N N b b a=>≠且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5)对数函数(6)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A ,值域为C ,从式子()y f x =中解出x ,得式子()x y ϕ=.如果对于y 在C 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式子()x y ϕ=,x 在A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式子()x y ϕ=表示x 是y 的函数,函数()x y ϕ=叫做函数()y f x =的反函数,记作1()x f y -=,习惯上改写成1()y f x -=.(7)反函数的求法①确定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②从原函数式()y f x =中反解出1()x f y -=;③将1()x fy -=改写成1()y f x -=,并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8)反函数的性质①原函数()y f x =与反函数1()y f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②函数()y f x =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其反函数1()y fx -=的值域、定义域.③若(,)P a b 在原函数()y f x =的图象上,则'(,)P b a 在反函数1()y f x -=的图象上.④一般地,函数()y f x =要有反函数则它必须为单调函数.〖2.3〗幂函数(1)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函数y x α=叫做幂函数,其中x 为自变量,α是常数.(2)幂函数的图象(3)幂函数的性质①图象分布:幂函数图象分布在第一、二、三象限,第四象限无图象.幂函数是偶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二象限(图象关于y 轴对称);是奇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是非奇非偶函数时,图象只分布在第一象限.②过定点: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通过点(1,1).③单调性:如果0α>,则幂函数的图象过原点,并且在[0,)+∞上为增函数.如果0α<,则幂函数的图象在(0,)+∞上为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象无限接近x 轴与y 轴.④奇偶性:当α为奇数时,幂函数为奇函数,当α为偶数时,幂函数为偶函数.当q pα=(其中,p q 互质,p 和q Z ∈),若p 为奇数q 为奇数时,则qpy x =是奇函数,若p 为奇数q 为偶数时,则q py x =是偶函数,若p 为偶数q 为奇数时,则q py x =是非奇非偶函数.⑤图象特征:幂函数,(0,)y x x α=∈+∞,当1α>时,若0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下方,若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上方,当1α<时,若0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上方,若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下方.〖补充知识〗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①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②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③两根式:12()()()(0)f x a x x x x a =--≠(2)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①已知三个点坐标时,宜用一般式.②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与对称轴有关或与最大(小)值有关时,常使用顶点式. ③若已知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且横线坐标已知时,选用两根式求()f x 更方便.(3)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①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对称轴方程为,2bx a =-顶点坐标是24(,)24b ac b a a--. ②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函数在(,]2b a -∞-上递减,在[,)2b a -+∞上递增,当2bx a =-时,2min 4()4ac b f x a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函数在(,]2b a -∞-上递增,在[,)2b a -+∞上递减,当2bx a =-时,2max 4()4ac b f x a-=.③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当240b ac ∆=->时,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11221212(,0),(,0),||||||M x M x M M x x a =-=. (4)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根的分布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是二次函数中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知识在初中代数中虽有所涉及,但尚不够系统和完整,且解决的方法偏重于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关系定理(韦达定理)的运用,下面结合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系统地来分析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分布.设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实根为12,x x ,且12x x ≤.令2()f x ax bx c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此类问题:①开口方向:a ②对称轴位置:2bx a=- ③判别式:∆ ④端点函数值符号. ①k <x 1≤x 2⇔②x 1≤x 2<k ⇔③x 1<k <x 2⇔af (k )<0④k 1<x 1≤x 2<k 2⇔⑤有且仅有一个根x 1(或x 2)满足k 1<x 1(或x 2)<k2⇔f (k 1)f (k 2)<0,并同时考虑f (k 1)=0或f (k 2)=0这两种情况是否也符合⑥k 1<x 1<k 2≤p 1<x 2<p 2⇔ 此结论可直接由⑤推出.(5)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在闭区间[,]p q 上的最值 设()f x 在区间[,]p q 上的最大值为M ,最小值为m ,令01()2x p q =+. (Ⅰ)当0a >时(开口向上) ①若2b p a -<,则()m f p = ②若2b p q a ≤-≤,则()2b m f a=- ③若2b q a ->,则()m f q =①若02b x a -≤,则()M f q=②02x a->,则()M f p =xxx(Ⅱ)当0a <时(开口向下) ①若2b p a -<,则()M f p = ②若2b p q a ≤-≤,则()2b M f a=- ③若2b q a ->,则()M f q =①若02b x a -≤,则()m f q =②02b x a->,则()m f p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D x x f y ∈=,把使0)(=x f 成立的实数x 叫做函数))((D x x f y ∈=的零点。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精华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及知识点速记一、函数、导数1、函数的单调性(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若0)(<'x f ,则)(x f 为减函数.2、函数的奇偶性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偶函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奇函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3、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是曲线)(x f y =在))(,(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0x f ',相应的切线方程是))((000x x x f y y -'=-.*二次函数: (1)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2)焦点的坐标为241(,)24b ac b a a-+- 4、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①'C 0=;②1')(-=n n nxx ; ③x x cos )(sin '=;④x x sin )(cos '-=;⑤a a a xx ln )('=;⑥xx e e =')(; ⑦a x x a ln 1)(log '=;⑧xx 1)(ln '= 5、导数的运算法则(1)'''()u v u v ±=±. (2)'''()uv u v uv =+. (3)'''2()(0)u u v uv v v v -=≠. 6、会用导数求单调区间、极值、最值7、求函数()y f x =的极值的方法是:解方程()0f x '=.当()00f x '=时: (1)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大值; (2)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小值.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分数指数幂(1)m na =0,,a m n N *>∈,且1n >).(2)1m nm naa-==(0,,a m n N *>∈,且1n >).根式的性质(1)当na =; 当n,0||,0a a a a a ≥⎧==⎨-<⎩.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 r sa a⋅=(2) ()r s rsa a=(3)()r rab a b=注:若a>0,指数幂都适用..(0,1,0)a a N>≠>..1a≠,0m>,且1m≠,0N>).对数恒等式:).推论logmnab).常见的函数图象822sin cosθθ+9απ±kα看成锐角时该函数的符号;αππ±+2kα看成锐角时该函数的符号。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代数1. 集合与函数- 集合的概念、表示法和运算- 函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 特殊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2. 代数式- 整式与分式- 多项式的性质和定理- 二次根式和完全平方式3. 方程与不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不等式的性质和解集-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4. 序列与数列-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数列的极限概念5. 函数图像- 函数图像的绘制和变换- 函数的极值和最值问题二、几何1. 平面几何- 点、线、面的基本性质- 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和计算- 圆的性质和相关公式2. 空间几何- 空间直线和平面的方程- 空间几何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的性质和计算3. 解析几何- 坐标系的建立和应用- 曲线的方程和性质- 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三、概率与统计1. 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 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 排列组合的基本原理和公式2. 统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计算 - 概率分布和正态分布四、数学思维与方法1. 逻辑推理- 命题逻辑、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2. 数学证明- 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 反证法和数学归纳法3. 问题解决- 问题建模和数学建模- 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五、微积分初步1. 导数- 导数的定义和几何意义- 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函数的极值和最值问题2. 微分- 微分的定义和应用- 线性近似和误差估计3. 积分- 不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 定积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 积分在几何和物理中的应用以上总结了高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构成了高中数学的基础框架,对于理解和掌握更高级的数学概念至关重要。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思考,深化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完整word版)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推荐文档
高中数学必修 + 选修知识点概括必修 1 数学知识点第一章:会合与函数观点1、会合三因素:确立性、互异性、无序性。
2、常有会合:正整数会合:N*或N,整数会合:Z ,有理数会合: Q,实数会合: R.3、并集 . 记作:A B.交集.记作: A B.全集、补集C U A { x | x U ,且 x A}(C U A)∩( C U B) = C U(A∪B) (C U A)∪( C U B) = C U(A∩B);A B B B A;简略逻辑:或:有真为真,全假为假。
且:有假为假,全真为真。
非:真假相反原命题互逆逆命题若 p则 q互若 q 则 p否为互逆互否为逆否否互否命题逆否命题若┐q则┐p若┐p则┐q互逆原命题:若 P则 q;抗命题:若q 则 p;否命题:若┑ P 则┑q;逆否命题:若┑ q 则┑ p。
常用变换:① f ( x y) f ( x) f ( y) f ( x y) f ( x).f ( y)证f ( x y)f ( y)f( )[()]() ( )f ( x)x f x y y f x y f y② f (x) f ( x) f (y) f (x y) f ( x) f ( y)y证:x xf()f()f() f (y)yy4、设 A、B 是非空的数集,假如依据某种确立的对应关系 f ,使对于会合A中的随意一个数 x ,在会合B中都有唯一确立的数 f 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f : A B 为会合A到会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 f x , x A .分母不等于零5、定义域被开方大于等于零对数的幂大于零,底大于零不等于1值域:利用函数单一性求出所给区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6、函数单一性:(1)定义法:设x1、x2[ a, b], x1 x2那么f (x1 ) f ( x2 )0 f ( x)在[ a, b] 上是增函数;f (x1 ) f ( x2 )0 f ( x)在[ a, b] 上是减函数.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2)导数法:设函数 y f ( x)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f (x) 0 ,则f ( x)为增函数;若f ( x)0 ,则 f ( x)为减函数 .7、奇偶性f x 为偶函数:f x f x 图象对于y 轴对称.函数 f x 为奇函数f x f x 图象对于原点对称 .若奇函数y f x 在区间0,上是递加函数,则y f x 在区间,0 上也是递加函数.若偶函数 yf x 在区间 0,上是递加函数,则yf x 在区间 ,0 上是递减函数.函数的几个重要性质:① 如 果 函 数 yf x 对 于 一 切 x R , 都 有f ax f ax 或 f ( 2a-x ) =f ( x ),那函数 y f x 的图象对于直线 x a 对称 .②函数 yf x 与函数 y fx 的图象对于直线x 0对称;函数 yf x 与函数 y f x 的图象对于直线y 0 对称;函数 yf x 与函数 yf x的图象对于坐标原点对称 .二、函数与导数1、几种常有函数的导数① C '0 ;② ( x n )' nx n 1 ;③ (sin x) ' cos x ; ④ (cos x) ' sin x ; ⑤ ( a x ) 'a xln a ; ⑥ ( e x) 'e x; ⑦ (log a x)'1 ;⑧ (ln x) ' 1x ln ax2、导数的运算法例( 1) (u v)'u ' v '.( 2) (uv)' u 'v uv ' .( 3) ( u)'u 'v uv ' (v 0) .vv 23、复合函数求导法例复合函数 yf (g (x)) 的导数和函数y f (u), u g ( x) 的导数间的关系为 y x y u u x , 即 y 对 x 的导数等于 y 对 u 的导数与 u 对 x 的导数的乘积 .解题步骤 :分层—层层求导—作积复原导数的应用:1、 yf ( x) 在点 x 0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 yf (x) 在点 x 0 处的导数是曲线yf ( x) 在P(x 0 , f (x 0 )) 处的切线的斜率 f (x 0 ) ,相应的切线方程是 yy 0 f (x 0 )(xx 0 ) .切线方程 : 过点 P x 0 , y 0 的切线方程,设切点为x 1, y 1 ,则切线方程为 y y 1 f ' x 1 x x 1 ,再将 P 点带入求出 x 1 即可 2、函数的极值 (---- 列表法 )(1) 极值定义:极值是在 x 0 邻近全部的点,都有f ( x) < f ( x 0 ) ,则 f ( x 0 ) 是函数 f (x) 的极大值;极值是在 x 0 邻近全部的点,都有 f ( x) > f (x 0 ) ,则 f ( x 0 ) 是函数 f (x) 的极小值 .(2) 鉴别方法:①假如在 x 0 邻近的左边 f ' (x) > 0,右边 f ' (x) < 0,那么 f ( x 0 ) 是极大值;②假如在 x 0 邻近的左边 f ' (x) < 0,右边 f ' (x) > 0,那么 f ( x 0 ) 是极小值 .3、求函数的最值(1) 求 y f (x) 在 (a, b) 内的极值(极大或许极小值)(2) 将 y f (x) 的各极值点与 f (a), f (b) 比较,此中最大的一个为最大值,最小的一个为极小值。
(word版)人教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汇总,文档
人教版高中数学高中数学主要知识点必修1数学知识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集合1、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或N,整数集合:Z,有理数集合:Q,实数集合:R.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集合间的根本关系1、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那么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记作A B.2、如果集合A B,但存在元素xB,且x A,那么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3、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4、如果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那么集合A有2n个子集.§、集合间的根本运算1、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A B.2、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 B.3、全集、补集?C U A{x|x U,且x U}运算交集并集类型定由所有属于A且属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义于B的元素所组成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的集合,叫做A,B的组成的集合,叫做A,B交集.记作AB〔读的并集.记作:AB作‘A交B’〕,即〔读作‘A并B’〕,即补集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C S A,即A B={x|x A,且 A B={x|x A,或xB}.xB}).{x|xS,且xA}C S A=-1-人教版高中数学韦恩A B A B SA图示图1图2性A A=A A A=A(C u A)(C u B)AΦ=ΦAΦ=A=C u(A B)A B=BA A B=B A(C u A)(C u B)A BA A BA质ABB ABB=C u(AB)A(C u A)=UA(C u A)=Φ.§、函数的概念1、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 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 fx,x A.2、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那么称这两个函数相等.§、函数的表示法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单调性与最大〔小〕值单调性的定义:见书P281、注意函数单调性证明的一般格式:解:设x1,x2a,b且x1x2,那么:fx1fx2=、奇偶性1、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 x fx,那么就称函数fx为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2、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 x fx,那么就称函数fx为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第二章、根本初等函数〔Ⅰ〕§、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一般地,如果x n a,那么x叫做a的n次方根。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高中数学是学生们必修的一门主科,涵盖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点。
下面是对高中数学知识点的全面总结和归纳。
一、数与代数1. 数的性质与运算-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复数的概念和性质-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规则- 指数与根的运算- 绝对值与不等式的性质2. 代数式与方程- 代数式的定义与展开公式- 一次方程、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不等式的解法二、函数与图像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 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 函数的运算和复合- 函数的加减、乘除、复合运算- 复合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三、几何与空间1. 平面几何- 点、线、面的概念和性质- 图形的相似与全等- 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2. 空间几何- 线段、射线、角的概念与性质- 球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三棱锥、四棱锥、四面体、五、六、八面体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四、概率与统计1. 概率- 随机事件与概率的概念- 基本事件、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随机事件的依赖关系和计算方法2. 统计-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展示方法- 均值、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方差与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上是高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归纳,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们能够系统地掌握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并且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掌握好这些知识点不仅能在高中阶段取得好成绩,还能为将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并善于运用这些数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 1.
⑤ y tan x 中, x k (k Z ) . 2
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
⑦若 f (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
的单调性 (3)利用函数图象 (在某个区间图
象上升为增) (4)利用复合函数
单调性
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 I 内 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 自变量的值 x1、x2,当 x.1.<. x.2.时,都有 f.(.x.1.).>.f.(.x.2.)., 那么就说 f(x)在这个区 间上是减.函.数..
(1)利用定义 (2)利用已知函数 的单调性 (3)利用函数图象 (在某个区间图 象下降为减) (4)利用复合函数
素 a 的象,元素 a 叫做元素 b 的原象.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函数的单调性
①定义及判定方法
函数的 性质
定义
图象
判定方法
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 I 内
(1)利用定义
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
(2)利用已知函数
函数的
自变量的值 x1、x2,当 x.1.<. x.2.时,都有 f.(.x.1.).<.f.(.x.2.)., 那么就说 f(x)在这个区 间上是增.函.数..
〖1.1〗集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 N 或 N 表示正整数集, Z 表示整数集, Q 表示有理数集, R 表示实数集.
高中每章知识点总结数学
高中每章知识点总结数学第一章:函数1.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个映射关系,把每一个自变量对应到唯一的因变量上。
2. 函数的基本性质(1)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是所有自变量可能取值的集合,值域是所有因变量可能取值的集合。
(2)奇函数和偶函数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而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
(3)周期函数如果存在一个正数T,使得对于所有x∈定义域都有f(x+T)=f(x),则称函数f(x)为周期函数。
3. 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函数的图像通过将自变量和因变量构成的点都表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可以得到函数的图像。
(2)增减性和最值函数在定义域内的增减性是指函数在每个区间内的变化趋势。
通过函数的一阶导数可以判断函数的增减性。
(3)凹凸性和拐点函数的凹凸性描述了函数图像的弯曲程度。
通过函数的二阶导数可以判断函数的凹凸性。
4. 函数的运算(1)函数的加减两个函数的加减是指将两个函数在同一个自变量上对应取值进行加减运算。
(2)函数的复合函数的复合是指将两个函数进行嵌套运算。
5. 复合函数和反函数(1)复合函数复合函数是指将一个函数的输出作为另一个函数的输入,并获得一个新函数。
(2)反函数如果函数f的定义域为X,值域为Y,对于每一个y∈Y都存在唯一的x∈X使得f(x)=y,那么可以定义一个新的函数g,使得g(y)=x,则g为f的反函数。
第二章:数列1. 数列的概念和性质数列是一组有序的数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组成。
根据数列的规律,可以分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2. 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1)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都相等,可以用通项公式an=a1+(n-1)d来表示。
(2)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比都相等,可以用通项公式an=a1*q^(n-1)来表示。
3. 数列的前n项和数列的前n项和是指将数列的前n项相加所得到的结果。
4. 数列的应用数列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金融领域的复利计算、物理领域的运动规律等。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数学知识点总结引言1. 课程内容: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
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系列1:由2 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框图系列2:由 3 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统计案例。
系列3:由 6 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 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2.重难点及考点: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难点:函数、圆锥曲线高考相关考点:⑴集合与简易逻辑: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辑、充要条件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数图象、指数与指数函数、对数与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⑶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⑷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同角关系与诱导公式、和、差、倍、半公式、求值、化简、证明、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三角函数的应用⑸平面向量:有关概念与初等运算、坐标运算、数量积及其应用⑹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等式、不等式的应用⑺直线和圆的方程: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线性规划、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⑻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轨迹问题、圆锥曲线的应用⑼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空间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棱柱、棱锥、球、空间向量⑽排列、组合和概率:排列、组合应用题、二项式定理及其应用⑾概率与统计:概率、分布列、期望、方差、抽样、正态分布⑿导数:导数的概念、求导、导数的应用⒀复数:复数的概念与运算高中数学必修1 知识点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 〗集合【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表示自然数集,或表示正整数集,表示整数集,表示有理数集,表示实数集.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与集合的关系是,或者,两者必居其一.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 | 具有的性质} ,其中为集合的代表元素.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非空真子集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8)交集、并集、补集 名称 记号 意义 性质示意图且交集 或 并集 1补集 1) 2) 3)1) 2) 3)【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 解集或把看成一个 整体, 化成 ,型不等式来求解2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判别式二次函数的图象无实根其中的根元二次方程的解集的解集〖 1.2 〗函数及其表示1.2.1 】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概念①设 、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对于集合 中任何一个数 有唯一确定的数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 合 到 的一个函数,记作 . ②函数的三要素 : 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①设 是两个实数, 且 ,满足 的实数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 间,分别记做,在集合 中都, 以及 到 的对应法则 )叫做集 ;满足, ; 满 足的实数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 ,或记做 ;满足 的实数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 的 实 数 的 集 合 分 别 记 做注意:对于集合与区间,前者可以大于或等于,而后者必须,(前者可以不成立,为空集;而后者必须成立).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②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③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⑤中,.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⑦若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的定义域为,其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解出.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⑩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求函数值域与最值的常用方法:①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或最值.②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③判别式法:若函数可以化成一个系数含有的关于的二次方程,则在时,由于为实数,故必须有,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⑤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⑧函数的单调性法.【1.2.2 】函数的表示法5)函数的表示方法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6)映射的概念①设、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对于集合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以及到的对应法则)叫做集合到的映射,记作.②给定一个集合到集合的映射,且.如果元素和元素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叫做元素的象,元素叫做元素的原象.〖1.3 〗函数的基本性质【1.3.1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函数的单调性①定义及判定方法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 I 内 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 自变量的值x 1、x 2 ,当 x .1.<. x .2.时,都有 f.(.x.1.).>.f (.x..2.).,那么就说 f (x )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1)利用定义 (2)利用已知函数 的单调性 (3)利用函数图象 (在某个区间图 象下降为减) (4)利用复合函数【 1.3.2 】奇偶性4)函数的奇偶性 ①定义及判定方法② 若函数 为奇函数,且在 处有定义,则 .③ 奇函数在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反.④ 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 ,两个偶函数(或奇 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补充知识〗函数的图象1)作图 利用描点法作图: 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②化解函数解析式; ③讨论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 ; ④画出函数的图象. 利用基本函数图象的变换作图: 要准确记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各种基本初等 函数的图象.2) 3) 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③对于复合函数若为减;若为减, 为增,则、上为减函数.最大(小)值定义 ①一般地, 设函数为增, ;若 为增, 为减.为增,则为减,则 为增;的定义域为 ,如果存在实数 满足:( 1)对于任意的 ,都有( 2)存在 ,使得 数 的最大值,记作 ②一般地,设函数 .那么,我们称 是函 的定义域为 ,如果存在实数 ;( 2)存在,.那么,我们称 是函数 的最小值,1使得 记作函数的 性质 定义图象判定方法函数的 奇偶性如果对于函数 f (x ) 定义 域内任意一个 x ,都有 f(.-.x .).=.-.f .(.x )..,那么函数 f (x ) 叫做奇.函.数..(1)利用定义(要 先判断定义域是否 关于原点对称) ( 2)利用图象(图 象关于原点对称)如果对于函数 f (x ) 定义 域内任意一个 x ,都有f .(.-.x .).=.f .(x.).., 那 么 函 数f (x ) 叫做 偶.函.数..(1)利用定义(要 先判断定义域是否 关于原点对称) ( 2)利用图象(图 象关于 y 轴对称)为减,的图象与性质 ,令 减,则 ,若 打“√”函数分别在上为增函数,分别在①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②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且.0 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且.0 的负分数指③对称变换2)识图对于给定函数的图象,要能从图象的左右、上下分别范围、变化趋势、对称性等方面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注意图象与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关系.3)用图函数图象形象地显示了函数的性质,为研究数量关系问题提供了“形”的直观性,它是探求解题途径,获得问题结果的重要工具.要重视数形结合解题的思想方法.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 〗指数函数【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根式的概念①如果,且,那么叫做的次方根.当是奇数时,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当是偶数时,正数的正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负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0 的次方根是0;负数没有次方根.②式子叫做根式,这里叫做根指数,叫做被开方数.当为奇数时,为任意实数;当为偶数时,.③根式的性质:;当为奇数时,;当为偶数时,2)分数指数幂的概念①平移变换②伸缩变换数幂没有意义.注意口诀:底数取倒数,指数取相反数.3)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2.2 〗对数函数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② 减法:③ 数乘:⑥换底公式: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对数的定义①若 真数.②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③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几个重要的对数恒等式 ,则 叫做以 为底 的对数,记作,其中 叫做底数, 叫做2)3)4)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 常用对数: 对数的运算性质 ,即 如果;自然对数:,即 (其中 ,那么 ⋯).①加法:(6反函数的概念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值域为,从式子中解出,得式子.如果对于在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式子,在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式子表示是的函数,函数叫做函数的反函数,记作,习惯上改写成.(7)反函数的求法①确定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②从原函数式中反解出;③将改写成,并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8)反函数的性质①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②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其反函数的值域、定义域.③若在原函数的图象上,则在反函数的图象上.④一般地,函数要有反函数则它必须为单调函数.〖2.3 〗幂函数(1)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函数叫做幂函数,其中为自变量,是常数.3)幂函数的性质① 图象分布:幂函数图象分布在第一、二、三象限,第四象限无图象 .幂函数是偶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一、 二象限 (图象关于 轴对称 );是奇函数时, 图象分布在第一、 三象限 (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是非奇非偶函数时, 图象只分布在第一象限 . ② 过定点:所有的幂函数在 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通过点 .③ 单调性:如果 ,则幂函数的图象过原点,并且在 上为增函数.如果 ,则幂函数的图象 在 上为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象无限接近 轴与 轴.④ 奇偶性:当 为奇数时,幂函数为奇函数,当 为偶数时,幂函数为偶函数.当 (其中 互质,① 已知三个点坐标时,宜用一般式.② 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与对称轴有关或与最大(小)值有关时,常使用顶点式. ③ 若已知抛物线与 轴有两个交点,且横线坐标已知时,选用两根式求 更方便.3)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当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函数在 上递增,在 上递减,当统和完整,且解决的方法偏重于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关系定理 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系统地来分析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分布. 设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实根为 ,且 .令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此类问题: ①开口方向: ②对称轴位置: ③判别式: ④端点函数值符号. ①k <x 1≤ x 2 ②x 1≤x 2<k③ x 1<k < x 2 af(k)<0和 ),若 为奇数 为奇数时,则是奇函数,若 为奇数 为偶数时,则 是偶函数,若 为偶数 ⑤图象特征: 图象在直线 下方.幂函数 上方,当时,当时,若,其图象在直线上方,若下方,若,其,若,其图象在直线,其图象在直线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①一般式:②顶点式: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对称轴方程为 顶点坐标是.②当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函数在上递减,在 上递增,当 时,③二次函数当.4)一元二次方程 根的分布时,图象与 轴有两个交点这部分知识在初中代数中虽有所涉及, 但尚不够系韦达定理)的运用, 下面结合 为奇数时,则是非奇非偶函数.补充知识〗二次函数2)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③两根式:时,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是二次函数中的重要内容,④k1<x1≤x2<k2⑤有且仅有一个根x1(或x2)满足k1<x1(或x2)< k2 f( k1)f(k2) 0,并同时考虑f( k1)=0 或f( k2)=0 这两种情况是否也符合⑥k1<x1< k2≤p1<x2<p2 此结论可直接由⑤推出.5)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设在区间上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令.(Ⅰ)当时(开口向上)①若,则②若,则③若,则的零点:○1 (代数法)求方程○2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 的性质找出零点.4、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1)△>0,方程 两个零点. 2)△=0,方程(Ⅱ) 当(时p )(开口向下 )(q),则 ②若,则③若 ,则有实数根 函数 的图象与 轴有交点 函数 有零点.3、函数零点的求法:求函数的实数根;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p)(p)xOOxx,(p 则)则(q)①若(p)Oxx①若(pOxOOx(p)①若(pOxx第三章(p )函数的应用②(q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q )② ,则O (f (q)O(q)则O的零点就是方程的图象与实数根,亦即函数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 的零点。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XXX Knowledge Chapter 1: n Concept1) Concept of n① Given two non-empty sets A and B。
if there is a certain correspondence rule f。
for any number x in set A。
there is a unique number f(x) in set B corresponding to it。
then such a correspondence (including sets A。
B。
and the correspondence rule f from A to B) is called a n from set A to set B。
denoted as f:A B.② The three elements of a n: domain。
range。
and correspondence rule.③ Only two ns with the same domain and correspondence rule are the same n.2) Concept and n of Interval① Given two real numbers a and b。
and a b。
the set of real numbers x satisfying a x b is called a closed interval。
denoted as [a,b]。
the set of real numbers x satisfying a x b is called an open interval。
denoted as (a,b)。
the set of real numbersx satisfying a x b or a x b is called a half-open interval。
(完整版)高中数学知识点宝典汇总
①定义法 步骤: a.设 x1, x2 A且 x1 x2 ; b.作差 f (x1 ) f ( x2 ) ; c.判断正负号。
②掌握函数 y ax b a b ac(b ac 0);y x a(a 0) 的图象和性质;
xc
xc
x
函
ax b
b ac
y
a
数
xc
xc
a y x (a 0 )
x
(b –ac≠ 0)
y
图
Y=a
X=-c
象
o X
y
o
x
当 b-ac>0 时 : 单
在 ( , a]和[ a , )
在 ( , c)和 (c, ) 上单调递减;
上单调递增;
调
当 b-ac<0 时 :
在 [ a, 0)和(0, a ] 上单
性
在 ( , c)和 (c, ) 上单调递增。
调递增。
2
③一些有用的结论: .在公共定义域内
五、求函数的值域的常用解题方法: ① 配方法。如函数 y x 4 x 2 1的值域,特点是可化为二次函数的形式;
②换元法:如 y= 1 2 x x ③单调性:如函数 y 2 x log 2 x x ∈ [1,2]
④判别式法(△法)如函数
x 2 2x 3
y=
x2 2x 3
3
⑤利用函数的图像:如函数 ⑦利用基本不等式:如函数
4.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 ① Sn
n(a1 a n ) 2
② Sn na1 n(n 1) d 2
对于公式②整理后是关于 n 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充要条件 )。
5.等差中项 :如果 a , A , b 成等差数列,则有
高中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数学必修 1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 对象叫元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 A
②真子集 : 如果 A B, 且 B A 那就说集合 A 是集合 B 的真子集,记作 A
B( 或 B A)
③如果 A B, B C , 那么 A C ④如果 A B 同时 B A 那么 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 Φ 规定 :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四、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设 A、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 f , 使对于集合 A 中的任意一个数 x,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f(x) 和它对 应,那么就称 f :A→B 为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 ,x ∈ A.其中, x 叫做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 x 的值相 对应的 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 {f(x)| x ∈A } 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如果只给出解析式 y=f(x) ,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 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 或区间的形式.
值域补充 (1) 、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 不论采取什么方法求函数的值域
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 . (2). 应熟悉掌握一次函数、 二次函数、 指数、 对数函 数及各三角函数的值域,它是求解复杂函数值域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目录第一章集合与命题 (1)一、集合 (1)二、四种命题的形式 (2)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第二章不等式 (1)第三章函数的基本性质 (2)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上) (3)一、幂函数 (3)二、指数函数 (3)三、对数 (3)四、反函数 (4)五、对数函数 (4)六、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 (4)第五章三角比 (5)一、任意角的三角比 (5)二、三角恒等式 (5)三、解斜三角形 (7)第六章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8)一、周期性 (8)第七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9)一、数列 (9)二、数学归纳法 (10)第八章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12)第九章矩阵和行列式初步 (14)一、矩阵 (14)二、行列式 (14)第十章算法初步 (16)第十一章坐标平面上的直线 (17)第十二章圆锥曲线 (19)第十三章复数 (21)第一章集合与命题一、集合1.1集合及其表示方法集合的概念1、把能够确切指定的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简称集2、集合中的各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3、如果 a 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记做a∈A,读作“a 属于A”4、如果 a 不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记做 a ∉A,读作“a 不属于A”5、数的集合简称数集:全体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即自然数集,记作 N不包括零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记作 N *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即整数集,记作 Z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即有理数集,记作 Q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即实数集,记作 R我们把正整数集、负整数集、正有理数、负有理数、正实数集、负实数集表示为 Z +、Z - 、Q +、Q - 、R +、R -6、把含有有限个数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无限个数的集合叫做无限极7、空集是指不用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集合的表示方法1、在大括号内先写出这个集合的元素的一般形式,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之后写上集合中元素所共同具有的特性,这种集合的表示方法叫做描述法1.2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1、对于两个集合 A 和B,如果集合 A 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属于集合 B,那么集合 A 叫做集合 B 的子集,记做 A ⊆B 或B ⊇A,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2、空集包含于任何一个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3、用平面区域来表示集合之间关系的方法叫做集合的图示法,所用图叫做文氏图相等的集合1、对于两个集合 A 和B,如果 A ⊆B,且B ⊆A,那么叫做集合 A 与集合 B 相等,记作“A=B”,读作“集合A 等于集合 B”,如果两个集合所含元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集合相等1.3集合的运算交集1、由交集 A 和交集 B 的所有公共元素的集合叫做 A 与B 的交集,记作A∩B,读作 A 交B并集1、由所有属于集合 A 或者属于集合 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 A、B 的并集,记作A∪B,读作 A 并B补集1、在研究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时,这些集合往往是某个给定集合的子集,这个确定的集合叫做全集2、U 是全集,A 是U 的子集。
则由 U 中所有不属于 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 A 在全集 U 中的A,读作 A 补补集,记作 CU二、四种命题的形式1.4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命题与推出关系1、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2、命题有可推导性四种命题形式1、“如果α,那么β”,如果把结论与条件互换,得到新命题“如果β,那么α”这个新命题叫做原来命题的逆命题2、一个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结论的否定与条件的否定,那么把这两个命题互称逆否命题3、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与结论的否定,那么把这两个命题互称否命题等价命题1、如果 A、B 是两个命题,A ⇒B,B ⇒A,那么 A、B 叫做等价命题2、等价命题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的等价命题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5充分条件,必要条件1、α⇒β,那么α叫做β的充分条件,β叫做α的必要条件2、既有α⇒β,又有β⇒α,既有α⇔β,α是既是β的充分条件,又是β的必要条件,α是β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1.6子集与推出关系1、设A、B 是非空集合,A={a│a具有性质α},B={b│b具有性质β},则A ⊆B,与α⇒β等价第二章不等式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如果 a>b,b>c,那么 a>c2、如果 a>b,那么 a+c>b+c3、如果 a>b,c>0,那么 ac>bc;如果 a>b,c<0,那么 ac<bc4、如果 a>b,c>d,那么 a+c>b+d5、如果 a>b>0,那么 a n>b n(n∈N*)6、如果 a>b>0,那么n a >n b (n∈N*,n>1)2.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整式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二次,正阳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二次不等式2、a、b 是区间的端点集合{x│a≤x≤b}叫做闭区间,表示为[a,b]集合{x│a<x<b}叫做开区间,表示为(a,b)集合{x│a≤x<b}或集合{x│a<x≤b}叫做半开半闭区间,表示为[a,b)或(a,b] 把实数集 R 表示为(-∞,+∞),把集合{x│x≥a}、{x│x>a}、{x│x≤b}、{x│x<b}表示为[a,+∞)、(a,+∞)、[-∞,b)、(-∞,b)2.3其他不等式的解法分式不等式f(x)f(x)形如>0 或<0(其中f(x)、g(x)为整式且g(x)≠0)的不等式称为分g(x)g(x)式不等式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x│<a(a>0)的解集为(-a,a),│x│>a(a>0)的解集为(-∞,-a)∪(a,+∞)2.4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1、对任意实数 a 和b 有a 2+b 2≥2ab,当且仅当 a=b 时等号成立a bab2、对任意正数a 和b,有≥,当且仅当a=b 时等号成立2第三章 函数的基本性质3.1函数的概念1、体现了从 x 的合集到 y 的合集的一种对应关系,这种关系叫做函数关系2、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y ,如果对于 x 在某个实数集合 D 内每一个确定的值, 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 ,y 都有唯一确定的实数值与它对应,那么y 就是x 的函数,记作y=f (x )x ∈D,x 叫做自变量,y 叫做因变量,x 的取值范围 D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和 x 的值相对应的 y 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 3.2函数关系的建立1、函数关系的建立一般应用于应用题中 3.3函数的运算1、一直两个函数 y=f (x )(x∈D 1 ),y=g (x )(x∈D 2 ),设 D= D 1 ∩D 2 把函数 y=f (x )与 y=g (x )都有意义,把函数 y=f (x )+g (x )(x∈D)叫做函数 y=f (x )与 y=g (x )的和 3.4函数的基本性质1、如果对于函数 y=f (x )的定义域 D 内的任意实数 x ,都有 f (-x )=f (x ),那么就把函数 y=f (x )叫做偶函数2、如果对于函数 y=f (x )的定义域 D 内的任意实数 x ,都有 f (-x )=-f (x ),那么就把函数 y=f (x )叫做奇函数3、x ∈(-∞,0],x 逐渐增加是,函数值 y 逐渐减小,当 x∈[0,+∞),x 逐渐增加,函数值 y 逐渐增加,函数的这两个性质都叫做函数的单调性4、一般地,对于给定区间上 I 的函数 y=f (x )如果对于属于这个区间 I 的自变量的任意两个值 x 1 、x 2 ,当 x 1 <x 2 时,都有 f (x 1 )<f (x 2 ),那么就说函数 y=f (x )在这个区间上是单调增函数,简称增函数 如果对于属于这个区间 I 的自变量的任意两个值 x 1 、x 2 ,当 x 1 <x 2 时,都有 f (x 1 )>f (x 2 ),那么就说函数 y=f (x )在这个区间上是单调减函数,简称减函数 5、设函数 y=f (x )在 x 0 处的函数值是 f (x 0 )如果对于定义域内任意 x ,不等式 f (x )≥f(x 0 )都成立,那么 f (x 0 )叫做函数 y=f (x ) 的最小值,记作 y min =f (x 0 )如果对于定义域内任意 x ,不等式 f (x )≤f(x 0 )都成立,那么 f (x 0 )叫做函数 y=f (x ) 的最大值,记作 y max =f (x 0 )a a第四章 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上)一、幂函数4.1幂函数的性质与图像1、函数 y=xk (k 为常数,k∈Q)叫做幂函数二、指数函数4.2 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函数 y=ax (a >0,a≠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 x 是自变量作为指数,a 为底数,函数的定义域是 R指数函数 y=a x的函数值恒大于零 指数函数 y=ax 的图像经过点(0,1) 函数 y=ax (a >1)在(-∞,+∞)内是增函数 函数 y=ax (0<a <1)在(-∞,+∞)内是减函数三、对数4.4 对数概念及其运算1、如果 a (a>0,a≠1)的 b 次幂等于 N ,即 a b =N ,那么数 b 叫做以 a 为底 N 的对数2、㏒ a N=b ,其中 a 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以 10 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记作 lgN ,以无理数 e=2.71828…为底对数,记作㏑N 3、 如果 a>0,a≠1,M>0,N>0,那么 ㏒ a (MN )=㏒ a M+㏒ a NM ㏒ a N=㏒ a M —㏒ a N㏒ M n=n ㏒ M对数换底公式:㏒ N=㏒ a N .(其中 a>0,a≠1,b>0,b≠1,N>0)㏒ a bb四、反函数4.5反函数的概念1、x 关于y 的函数叫做 y=f(x)的反函数,记作 x=f -1(y)自变量常用 x 表示,而函数用 y 表示,所以把它改写为 y= f -1(x)(x∈A)五、对数函数4.6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函数 y=㏒ax(a>0,且a≠1)叫做对数函数,其中 x 是自变量,定义域是(0,+∞)2、对数函数 y=㏒ax 的图像都在 y 轴的右方3、对数函数 y=㏒ax 的图像都经过(1,0)4、对数函数 y=㏒ax(a>1),当 x>1 时,y>0;当0<x<1 时,y<0对数函数 y=㏒ax(0<a<1),当 x>1 时,y<0;当0<x<1 时,y>05、对数函数 y=㏒a x(a>1)在(0,+∞)上是增函数,对数函数 y=㏒ax(0<a<1)在(0,+∞)上是减函数六、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4.7简单的指数方程1、指数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指数方程4.8简单对数方程1、在对数符号后面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对数方程第五章三角比一、任意角的三角比5.1任意角及其度量1、一条射线绕端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为正角,其度量值是正的;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为负角,其度量值是负的2、用“度”作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单位制叫做角度制3、把弧长等于半径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 1 弧度的角ι4、如果一个半径为 r 的圆心角α所对的弧长为ι,那么比值就是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rι即|α|=r5.2任意角的三角比1、任意角的三角比:角a的对边MP y 角a的邻边OM xsinα== = cosα== =角a的斜边角a的对边OP rMP y角a的斜边OP r角a的邻边OM xtanα== = cotα== =角a的邻边OM x 角a的对边MP y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称以原点 O 为中心,以 1 为半径的圆3、第一组诱导公式:当两个角有共同的始边且他们的终边相重合时,根据任意角三角比的定义,可知这两个角的同名三角比是相等的,即sin(2kπ+α)=sinαcos(2kπ+α)=cosα tan(2kπ+α)=tanαcot(2kπ+α)=cotα其中k∈Z二、三角恒等式5.3同角三角比的关系和诱导公式同等三角比的关系和诱导公式sin α1、sinα·cscα=1tanα=sin ²α+cos ²α=1cosα诱导公式a 2 + b21、第二组诱导公式: sin (-α)=-sinα cos (-α)=cosα tan (-α)=-tanα cot (-α)=-cotα2、第三组诱导公式 sin (π+α)=-sinα cos (π+α)=-cosα tan (π+α)=tanα cot (π+α)=cotα3、第四组诱导公式 sin (π-α)=sinα cos (π-α)=-cosα tan (π-α)=-tanα cot (π-α)=-cotα 5.4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和正切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cos (α-β)=cosαcosβ+sinαsinβ2、两角和的余弦公式 cos (α+β)=cosαcosβ-sinαsinβ3、第五组诱导公式: π π sin ( -α)=cosαcos ( -α)=sinα2 2 π π tan ( -α)=cotα cot ( -α)=tanα22 4、第六组诱导公式 π πsin ( ﹢α)=cosαcos ( +α)=-sinα2 2 π πtan ( +α)=-cotα cot ( +α)=-tanα225、两角和的正弦公式 sin (α+β)=sinαcosβ+cosαsinβ6、两角差的正弦公式 sin (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tan α㏒tan β7、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 tan (α+β)tan (α-β)1㏒tan αtanβ8、asinα+bsinα= sin (α+β) 5.5 两倍角与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1、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tan α - tanβ 1 + tanαtanβ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 ²α-sin ²α tan2α=cos2α=2cos ²α-1=1-2sin ²α 2、半角的余弦、正弦和正切公式 2 tan α1 - tan 2αβ sin ββ 1 - cosβtan =tan =2 1 + cosβ2 sinβ3、万能置换公式2 tanαsinα=21 + tan 2α21 - tan 2αcosα=21 + tan 2α22 tanαtanα=21 - tan 2α2三、解斜三角形5.6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解斜三角形1、正弦定理a sin Ab= =sin Bcsin CA²=b²+c²-2bccosAB²=a²+c²-2accosBc²=a²+b²-2abcosC2、余弦定理b 2+c 2-a 2 a 2+c 2-b 2 b 2+a 2-c 2 cosA= cosB= cosC=2bc 2ac 2ab第六章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任意一个实数 x 都对应着唯一确定的角,而这个角又对应着唯一确定的正弦值 sinx.这样,对任意一个实数 x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 sinx 与他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