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视角下的动物隐喻

合集下载

认知隐喻视角下英汉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

认知隐喻视角下英汉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
o 等 语 言 学 家 从 认 知语 言 学 的 角 度 出发 , 为 语 言 a ef f 认 整 体 上 是 隐 喻 的 符 号 系 统 , 人 类 所 形 成 的 隐 喻 概 念 系 统 ( t h r a cne tytm) 接参 与 人 类 的 认 知 过 程 。 响 me p oi l o cp s a c s e 直 影 人 类 的行 为 和语 言 . 了人 类 认 识 新 概 念 、 达 新 思 想 、 造 成 表 创 新 意 义 的 主要 方 法 ( 燕 萍 ,o 2 。 喻 的本 质 是 “ 一 种 事 唐 20 ) 隐 用 情 或 经 验 理 解 和经 历 ” 刘 宁 生 译 ,9 2 。 体 地 说 是 通 过 人 ( 19 ) 具 类 的 认 知 和 推 理 将 一 个 概 念 域 系 统 地 、 对 应 地 投 射 映 合
20 3 下卷)罨 戚 周刊 09 3  ̄第 期(
认 知 隐 喻 视 角 下 英 汉 动 物 词 汇 的 联 想 意 义
许 莉
( 波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江 宁 波 宁 浙 35 1) 12 1

要 : 和 动 物 都 是 自然 界 演 变的 产 物 , 言 中 的 动 人 语
在于语言 中, 且存在于思维 中, 而 是人 类 对 客 观世 界 的一 种 认 知 的方 式 ( 燕 萍 ,0 2 。本 文 从 认 知 隐 喻 的 视 角 , 唐 2o ) 以牛 和马 为例 分 析 英 语 动 物词 汇 的联 想 意 义 。
二、 隐喻 与 认 知
物 词 在 人 类社 会 长期 使 用过 程 中被 打 上 了深 深 的 社 会 文 化 印 记 英 汉 动 物 词 的理 解和 使 用 离不 开 特 定 的 民族 文 化 背 景 和

汉维语中关于动物词汇的认知隐喻

汉维语中关于动物词汇的认知隐喻

汉维语中关于动物词汇的认知隐喻作者:黄鹏娟来源:《文学教育》 2018年第9期内容摘要:本文对动物词汇的有关隐喻在汉维两种语言中的异同进行分析。

在汉维两种语言中,有不少与动物词汇有关的隐喻,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大差别。

这不仅反映动物词汇所表示的隐喻意义与文化的共同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它在不同文化中的不同地位,反映了文化、隐喻及语言之间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隐喻动物词汇异同一.认知语言学中的动物词汇隐喻隐喻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语义学研究的焦点,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重要方式。

隐喻是利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需要这两种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

动物隐喻是人类通过抽象思维在语言层面上将动物习性和人类社会现象所共有的相似性进行概括和提升,把动物的行为投射到人类的社会活动上而形成的一种隐喻。

汉族和维吾尔族尽管是不同的两个民族,但是都有认识事物的能力,因此动物隐喻在汉民族和维吾尔族中都存在。

二.汉维语中相似的动物词汇隐喻通过上文可知动物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动物隐喻可以体现不同思维方式和文化差异,理解它需要额外的认知能力。

正是因为动物隐喻具有这样的特点,我们就有必要从认知和文化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我们知道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有的,不同民族的人都有能力认识相同的事物,因此,汉民族和维吾尔族对动物隐喻的认知肯定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下面我就用具体的语言事实来加以说明。

如:鸽子在两种语言里都表示和平。

猪在两种语言里都表示蠢笨之人。

乌鸦在两种语言里都是一种不祥的象征,“听到它的叫声,人们有时就会说今天鸟鸦不停地叫,是不是有什么不好的事要发生?”。

在汉语里,人们把狡猾的人比作狐狸,像“狐假虎威、老狐狸“等词就充分反映出了这一特点,同样在维语里“ ”也用来指狡猾的人。

百灵鸟因其声音优美动听,常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悦耳的歌喉,维吾尔语中也有同样的说法,除此之外,“”在维吾尔语里还用于表示男生对女生的喜爱程度。

狼是维吾尔族的图腾,在维吾尔人的心目中,是一种神圣威严的动物,又是一种力量、坚强的象征,但作为一种现实中存在的动物,人们对它的认知又总是优劣兼俱的,在维吾尔语中有神圣的一面,但也有凶残贪婪的一面,这一隐喻和汉语中是相同的,“白眼狼、狼心狗肺”等词语都可以反映出汉民族对狼这种动物的认识。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诗经》中的动物隐喻及翻译研究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诗经》中的动物隐喻及翻译研究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诗经》中的动物隐喻及翻译研究作者:成芳霞贾卫卫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18期摘要: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观倾覆了人们对隐喻的传统认知,使隐喻研究转向了认知范畴。

《诗经》中大量的动物隐喻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主题。

在《诗经》英译中,理雅各和许渊冲对动物隐喻及动物意象采取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和处理策略,反映了译者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和翻译风格;译本各有特色,从分歧角度传递了动物隐喻的文化与文本功效。

关键词:《诗经》;概念隐喻;动物隐喻;英译研究一、引言作为中国古代诗歌之开端的《诗经》所收集的三百余首诗都是先秦时期人们生产生活的记录,而动物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诗集中有大量有关如飞鸟、昆虫、游鱼、野兽等动物的隐喻描写。

这些描写就像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面镜子,反映周人的劳动、生活、爱情、婚姻、家庭以及政治、宗教和战争等生活场景。

《诗经》的对外传播始于十七世纪的法国,耶稣会士金尼阁(N.Trigault,1577-1628)用拉丁语翻译的“五经”的一部分即《诗经》;十八世纪传教士对《诗经》的翻译与专研继续进行。

同时期,英国汉学家威廉·琼斯爵士(Sir.William Jones,1746-1794)也选译并出版了英文版的《诗经》诗歌。

迄今为止,《诗经》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相关研究也不计其数。

近代英国著名汉学家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2011年出版的The She King和中国当代翻译家许渊冲(1921-)2009年出版的Book of Poety是翻译最成功、也被翻译界研究最多的《詩经》英译本,而二者对诗歌中动物隐喻的分歧翻译和解决方法各有特色,对动物隐喻翻译提供了可资鉴戒的法子。

二、概念隐喻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拥有悠久的历史。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开启了隐喻修辞学的先河,认为隐喻是根据类比的原则所作出的隐形比较,是一种修辞格[1]。

认知及文化视角下法汉动物隐喻对比研究

认知及文化视角下法汉动物隐喻对比研究
; “ 狐狸 ” ( r e n a r d)意味着 “ 狡 猾 ” ;形容 一个 人 的歌声 好 听 ,我 们说他 唱得 像 “ 夜莺 ” 三 、结 论 ( r o s s i g n o 1 )一 样动 听 ; “ 乌龟” ( t o r t u e )走 路时很 慢 , 汉法 动物隐喻之间的相似性 ,反应人类对于世界 的共 同 寓意 人 “ 行走 缓慢 ” ; “ 孔雀 ” ( p a o n)翅 膀开屏非 常美 认知 ;而它 们之间的差异性 ,则反 应了各 民族历史文 化之间 丽 ,常用来形 容一个人 的 “ 骄傲”; “ 狼” ( 1 o u p)中文 中 的差异性 。透视文化 ,增强对文化 差异的敏感性 ,了解 隐喻 有 “ 狼吞 虎 咽” ,中法 文都 可用 来形容 一个 人 吃饭 时 “ 极 所 暗含 的深刻寓意 以及 隐喻所 体现的文化色彩差异 ,可 以揭

高 等教 育 ・
青 年 时 代
Y O U T H T I M E S
2 0 1 5 年 第1 1 期
认知及文化视 角下 法汉动物 隐喻 对 比研究
邱 露 南宁 5 3 0 0 0 6 广西 民族大学外 国语学 院 广西

要 :本 文从 认知和 文化 角度 ,对法语和 汉语 中常见 的动 物隐喻进行 对比分析 , 旨在 找 出汉语 和法语 中动物 隐喻之
像壁 虎一 样懒 惰 ,形容 连动 都懒 得动 。 同样 我们 说 ,一个 人被雨淋 成了 “ 落汤鸡 ” ,而法语则说 “ mo u i l l 6 C O l T l l  ̄ i f u n c a n a r d ”像鸭 子一 样湿 漉漉 的 。我们 形 容一 个人 笨 ,会说 “ 笨 得像猪一样 ” ,而法 文则说 “ b e t e c o mme u n e o i e ”像 鹅一 样笨拙 。我们说 “ 对 牛弹琴 ” ,而法 国人说 ‘ ' j e t e r d e s p e d e s a u x p o u r e e a u x . ”把 明珠投在猪面前 ,表示把珍贵 的东 西送 给不识货 的人 。 同一 动物会 给法 汉 民族 人 民不 同的联 想 。我们 下面 只 列举 三个 比较常见的例子 。比如 , “ 狗”在汉语里面 大多是

读书心得——《檀香刑》中动物的隐喻

读书心得——《檀香刑》中动物的隐喻

读书心得——《檀香刑》中动物的隐喻1 概述从修辞学的角度来看,亚里士多德在《诗学》描述隐喻是:“就是把一个事物的名称转用于另一个事物,要么从种转向类或从类转向种,要么根据模拟关系从种转向种。

”不难看出,亚里士多德对隐喻的研究集中在修辞阶段,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已不再单一地从修辞角度认识隐喻,而是转为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它,隐喻存在于生活中方方面面,“它不仅存在于我们的语言中,而且还存在于我们思维和行动中。

”他们从认知角度高度概括了隐喻本质的特征就是认识性。

认为隐喻是一种理论框架,控制着语言使用者以一种语义场理解另一种语义场。

韩礼德指出词汇隐喻是将某一词语来指称另一与之相似的事物,在他看来绝大多数的词汇隐喻是同一层面的系统内部的不同选择所导致的语言现象。

“许多人类行为可以从动物行为通过隐喻的方式来理解”(Kövecses,2002:124),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动物隐喻的这种修辞手法,了解人的本性与动物的本性之间的相似性。

动物隐喻也可以根据语境来表现人与特定动物之间的平等。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快速发展,人们进入到一个理解语言本体的新时代。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一直影响着我们的语言的发展,适当地使用动物做隐喻,可以使得语言更加活泼和生机勃勃。

大量的动物隐喻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它们所代表的隐喻意义有些较为相近,有些则不一样。

动物的形象在中英两种语言中的指称意义是不同的,许多不同的原因例如,社会背景、文化差异、地理因素等造成了动物指称意义的不同。

莫言在他的小说《檀香刑》中运用了大量动物的隐喻,使得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加生动。

葛浩文翻译了许多莫言的小说,他在翻译《檀香刑》时用地道的语言传递文章的民俗色彩,使得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小说的艺术力。

1.1 《檀香刑》中带有褒义色彩的动物隐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灵为:龙、凤凰、麒麟、龟。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中,龙均以正面积极形象出现,龙和皇权之间代表威严,至尊,一般是至高无上的皇权的象征,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凤凰则是仁慈,优美的形象,现在凤的精神多鼓舞女性的崛起。

汉维语中关于动物词汇的认知隐喻

汉维语中关于动物词汇的认知隐喻

”在 维 吾 尔
语 里 还 用 于 表 示 男 生 对 女 生 的喜
爱 程度 。狼 是 维 吾 尔 族 的 图 腾 ,在
维吾 尔人 的心 目中 ,是一 种神 圣 威
严 的 动 物 ,又 是 一 种 力 量 、坚 强 的
象 征 ,但 作 为 一 种 现 实 中存 在 的动
赞 某 人 是 “为人 民服 务 的老 黄 牛 ”,
而 在 维 语 里 “ ”则 用 来 形
容 非 常 笨 而 不 懂 礼 貌 的 人 。 如 :“
Jo t A如 ≈
‘ ;S..^ 山 ;

”(他
没有敲门 ,像牛似的闯进 了房子 。)
“龙 ”是 汉 族 和 维 吾 尔 族 神 话 传 中
二 .汉 维 语 中 相 似 的动 物 词 汇 隐 喻
通 过 上 文 可 知 动 物 隐 喻 既 是 一 种 语 言 现 象 ,也 是 一 种 思 维 方 式 ,动 物 隐 喻 可 以体 现 不 同思 维 方 式 和 文 化 差 异 ,理 解 它 需 要 额 外 的 认 知 能力 。正 是 因为 动 物 隐喻 具 有 这 样 的 特 点 ,我 们 就 有 必 要 从 认 知 和 文 化 的 角度 来 进行 分析 。我 们 知 道 思 维 能力 是 全 人 类 共 有 的 ,不 同 民 族 的人 都 有 能 力 认 识 相 同 的 事 物 ,因此 ,汉 民 族 和 维 吾 尔 族 对 动 物 隐 喻 的 认 知 肯 定 是 具 有 一 定 的 相 似性 ,下 面 我 就 用 具 体 的语 言 事 实 来 加 以说 明 。 如 :鸽 子 在 两 种 语 言 里都 表 示 和 平 。猪在 两 种 语 言 里 都 表示 蠢 笨 之 人 。乌鸦 在 两 种 语 言 里 都 是 一 种 不 祥 的 象 征 ,“听 到 它 的 叫声 ,人 们 有 时 就 会 说今 天 鸟 鸦 不 停地 叫 ,是 不 是 有 什 么不 好 的 事 要 发生 ?”。在 汉 语 里 ,人 们 把狡 猾 的人 比作狐狸 ,像“狐假虎威 、老狐 狸 “等 词 就 充 分 反 映 出 了 这 一 特 点 ,同样 在 维 语 里 “q ”也 用 来 指狡猾 的人。百灵 鸟因其声音优美 动 听 ,常 常 被 用来 形 容 一个 人 悦 耳 的 歌 喉 ,维 吾 尔语 中也 有 同样 的说

认知视角下汉韩动物隐喻修辞比较研究

认知视角下汉韩动物隐喻修辞比较研究

语言新探认知视角下汉韩动物隐喻修辞比较研究文/张婉婷摘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将某些概念比较生动的表达出来,就需要借助比喻的修辞手法。

同时动物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之一,它们具有很多与人类极为相似的特征,所以我们利用与动物之间的某种相似性,将自己的爱憎感情通过动物的形象表达出来,这便是动物隐喻修辞手法。

本文基于人类认知视角入手,对中韩日常使用的动物隐喻修辞手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认知;动物;隐喻;文化;比较研究一、动物隐喻修辞手法在传统隐喻观点中,隐喻被视为修辞手法。

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家们逐渐意识到隐喻不仅是修辞手法,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

故现代语言学家们摆脱了传统的修辞学,从人类认知角度入手,结合心理学对隐喻进行了研究。

语言学家们表明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解释另一领域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

生活在同一语言环境中的人通常能够理解话者通过动物隐喻想要表达的含义然而地理环境、文化差异及人思维方式的不同,给动物隐喻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直接的形容某人时,便可以将其比作与之有相同特点的动物,通过隐喻修辞手法来形容。

二、日常生活素材中产生的动物隐喻(一)狗①우리 궈여운 강아지(翻译:我可爱的狗娃、我可爱的崽儿)②너는 하룻강아지에 불과해(翻译:初生狗娃不怕虎)③개새끼(翻译:狗东西)④狗眼看人低、人模狗样儿狗是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动物,但是在中韩两国,过去人们对狗的印象并不是很好,因为狗具有阿谀奉承、谄媚的形象。

而且在过去人们生活还不富足的时候,即使狗是人们的忠实伙伴,但毕竟它还是牲畜。

所以在大多数的狗隐喻修辞手法中,狗还是一个比较负面的形象。

现在虽然人们对狗的也有很负面的认知,但现今狗已经成为人的生活伴侣,充当着很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冷漠的人情世故和生活压力的增加,人们需要找一份感情的宣泄方式,所以养宠物成为我们最重要的缓解方式之一。

(二)牛①누워 뜨는 소(翻译:躺着的牛)②소 같은 사람(翻译:你像牛一样)③你跟老黄牛一样④你真是个大笨牛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人们参与劳作主要需要借助牛的力量,譬如犁地驮重物等。

认知隐喻学视角下东北方言中的动物隐喻研究

认知隐喻学视角下东北方言中的动物隐喻研究

认知隐喻学视角下东北方言中的动物隐喻研究作者:滕宇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20期摘要:上世纪八十年代,隐喻研究由修辞手段转向认知方式,而近年来,隐喻研究呈多样化趋势。

本文通过对东北方言中的动物隐喻现象进行盘点和分析,来剖析其深层次的语言规律和民族文化特征,既探究了动物隐喻的认知模式,又展示了东北方言幽默诙谐、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

关键词:认知隐喻学;动物隐喻;东北方言一、引言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认知模式让语言使用者借助已知事物来理解、描绘未知事物,从而产生新的概念范畴,新的语义认知。

在各种隐喻词汇中,人体词、植物词和动物词都占有很大的比例。

古往今来,动物在人类的生产、生活当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朝夕相处之下人们对许多动物的特征和习性有着较为深刻地了解,随着人们发现动物与人类活动存在的诸多相似之处,动物隐喻也在人类语言中占据越來越重要地位。

迄今为止,虽然学界对于隐喻的研究十分多见,但对于动物隐喻的研究却尚不充分,而且大多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英汉动物隐喻的文化对照(廖光蓉,2000;詹蓓,2003)[1][2]、文学分析(李巧慧,2004;胡家峦,2006)[3][4]等领域,尚无学者以东北方言为语料来研究动物隐喻。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东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支脉。

“东北文化在历史的积淀和社会意识的潜流中形成了同心同德、顾全大局的精神,并且成为东北人的一种精神家园”[5]。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言的产出。

方言是某地区人们共同使用的语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

东北方言受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有其独特的语言特色。

二、隐喻的工作机制传统观念认为,隐喻只是语言形式上的一种修辞形式,亚里士多德曾提出“隐喻可以对语言起到装饰作用,它可以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6]。

这种观念主要强调隐喻的美学功能,强调隐喻是存在于正常语言之外并需要特殊理解的修辞手段,是一种附加的、可有可无的修饰物。

汉语成语中动植物具象的隐喻与认知

汉语成语中动植物具象的隐喻与认知

汉语成语中动植物具象的隐喻与认知
中国汉语中以动植物具象的隐喻与认知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它们构成了汉语世纪的精髓。

把人与自然的动植物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中国文学艺术中形成了一种令人概括的特殊文化。

动植物具象的隐喻与认知包含在汉语中最不乏其运用。

比如:“凤毛麟角”形容极其珍贵或
罕有;“松柏折桂”表示一等奖励;“龙马精神”表示意志力极强;“一叶障目”表示做出理智判断;“啄木鸟”表示学习别人的智慧;“鸡飞狗跳”表示运气不佳等。

从这些具象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动物文化内涵,中国人惯以动物、
植物等具象为例来传达他们的心理感受,以此表达观点或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提高了汉语
的魅力和感召力。

用一句话总结的话,通过具体的动植物具象来暗示与表达,使人们得以容易领会并理解,这也是汉语久负盛名的催人泪下之处。

认知隐喻视角下汉英动物习语对比研究

认知隐喻视角下汉英动物习语对比研究

2472020年45期总第537期ENGLISH ON CAMPUS认知隐喻视角下汉英动物习语对比研究文/秦晓菲三、汉英动物习语对比研究1.汉英动物习语概念隐喻的完全对等性。

在汉英动物习语中,有很多习语存在概念隐喻的完全对等性。

例如,大家都讨厌的老鼠,汉语习语里有鼠目寸光、胆小如鼠、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等;英语里有as timid as a mouse的表达。

蜗牛的速度大家更是一致认同,所以才会有像蜗牛一样慢的表达(as a snail' s pace)。

大家对驴子的印象就是固执(as stubborn as a donkey)。

狐狸的狡猾,大家都认同,所以有像狐狸一样狡猾(as sly as a fox)的表达,狼的残忍(as cruel as a wolf) 是人们对狼本性的共性认知;乌鸦的黑大家也是有目共睹,所以才有天下乌鸦一般黑 (crowsare black all the world over)的表达;凤凰传说中的百鸟之王 ,幸福的使者。

每五百年背负痛苦于火中自焚,以换取人间的和平,重生之后成为永生的火凤凰,所以才有凤凰涅槃,浴火重生(phoenix rise from ashes in new splendor)的表达;马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所以才有汗马功劳 (the creditable performance of a sweating horse)的表达;蜜蜂的勤劳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会有as busy as a bee的表述;羊羔的温顺(as gentle as a lamb)也是众所周知;猴子的聪明也是家喻户晓,所以才会有as clever as a monkey像猴子一样聪明的表达。

由此可见,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在生产生活,思想认识中存在很多共性。

2.汉英动物习语概念隐喻的部分对等性。

在汉英动物习语中,有一些习语存在概念隐喻的部分对等性。

部分对等性可以分为两类。

动物喻人的隐喻分析

动物喻人的隐喻分析

动物喻人的隐喻分析第一篇:动物喻人的隐喻分析动物喻人的隐喻分析摘要:人与动物属不同的概念范畴,却一直持有历史悠久而深刻的关系。

随着人们逐渐对动物的形象、习性等的了解,人们发现动物的形象和一些本质的特征与人类社会中的某些现象存在相似之处,于是人们将这些相似性映射到人的身上,实现了不同概念间的转换,也就形成了动物喻人的概念隐喻。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方面对动物喻人的概念隐喻进行了分析,了解动物喻人的外貌、品行、行动及生存方式等方面的特征。

关键词: 隐喻;动物喻人引言:在日常交流中,隐喻使用频繁,“我们日常会话中几乎每三句话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传统观点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是语言在词汇层次上的修饰。

然而,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们在客观世界中形成的认知方式。

动物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始源域之一,人们在长期与动物的接触中,对动物的各种特征性了如指掌,人们将动物的外貌、习性等特定投射到具有相似特征、却不同概念范畴的人类身上,从而形成了动物喻人的概念隐喻。

1.动物喻人的外貌自然界中的动物种类丰富,形态多样,特色鲜明。

人与动物无论是在基因、结构、行为等多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

尤其是在外表的生物特征上,人们很容易找到动物和人在外型上的相似性,例如,“凤眼”、“猿臂”、“峨眉”、“鸡胸”、“虎牙”等等。

因为对某些动物特定的形态有着深刻的印象,我们经常会用此来形容具有相似特征的人身上,不需要特殊的语境,我们就可以理解这些用语的涵义。

“大象腿”是对腿粗的人的一种叫法,形容腿跟大象的一样,整个脚都比较粗壮。

“水蛇腰”是腰椎向前面弯曲而产生的一种脊椎变形。

民间常以“水蛇腰”来说一个人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含胸拔背”且腰肢扭转的姿态。

“鹰钩鼻”又叫结节鼻,是指在鼻梁上端有凸起,鼻尖有点下勾,形似“鹰嘴”。

“鹅蛋脸”是人们对标准脸型的一种称呼。

因其脸型的突出特点如线条弧度流畅,整体轮廓均匀,额头宽窄适中等等与鹅蛋有着天然的形似性,人们以鹅蛋为此命名。

俄汉语动物隐喻的认知研究

俄汉语动物隐喻的认知研究

俄汉语动物隐喻的认知研究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与概念体系中。

隐喻是两个概念域之间的映射,是人们用某一熟悉的概念来理解或说明另一不熟悉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同时,隐喻又与文化密切相关,它深深地根植于文化土壤中,是文化的沉淀和载体。

动物隐喻作为隐喻中的一个类别,是人们在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对动物各种特点的感知和体验来认知和理解其他概念或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

人类的语言中存在的大量动物隐喻表达就是这种思维方式在语言层面的体现。

由于人类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他们对同类动物的理解和体验或多或少有着共性;但同时,由于各民族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伦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民俗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动物形象的认知必然存在着某些差异。

这使得各个语言中都出现了蕴含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思维特点、数量丰富的动物隐喻表达。

这些隐喻表达的真实意义,对于本族语者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而言,则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在面对不熟悉的目的语动物隐喻时,缺少对这种文化的特别体验,不具备相似的思维方式的二语学习者很难正确地理解该隐喻所隐含的意义。

他们往往会凭借母语文化的生活经验图式或者母语习惯来处理目的语隐喻表达,而这势必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甚至导致对隐喻的误解。

因此,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动物隐喻理解加工过程的特点,寻找能帮助学习者克服理解困难的途径,对第二语言的教学与习得来说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本文从二语习得的角度出发,在俄汉语动物隐喻的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调查俄汉语学习者对目的语动物隐喻的理解状况,找出并分析他们所采用的理解策略,揭示影响他们对目的语动物隐喻理解的因素和产生误解的原因,以期为二语隐喻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并促进目的语动物隐喻的习得。

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依据,根据概念隐喻的映射关系对俄汉语动物隐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认知对比分析,描述了两者之间客观存在的共性和差异,并从中俄地理环境、传统文化和语言因素的影响三个角度阐释了俄汉语动物隐喻异同的原因。

从认知角度分析汉语中“牛”的隐喻

从认知角度分析汉语中“牛”的隐喻

语 言 的 各 个 层 面 . 发 展 成 了 多 门 学 科 。Ⅲ隐 喻 认 知 理 论 且 认 为 , 喻 不 仅 仅 是 一 个 语 言 的 现 象 , 类 的 抽 象 推 理 也 隐 人
是建 构在 隐 喻映射 之 上 的 , 喻是 由两个 域构 成 的 , 将 隐 是
结构 清晰 的始 源域 的 图式结 构 映射 到结 构相 对模 糊 的 目
论 , 以看 出 。 喻 对 于 研 究 词 义 的 演 变 和 词 语 的 产 生 具 可 隐 有 重要 意 义 , 者 拟从 汉语 中的 “ ” 出发 , 用 认 知语 笔 牛 字 运
者 结 合 汉 语 中 由 “ ” 组 成 的 相 关 短 语 和 句 子 . 有 关 牛 字 对 “ ” 隐 喻 加 以 简 单 分 析 , 认 知 角 度 分 析 其 隐 喻 义 的 牛 的 从 成 因 , 而 对 认 知 语 言 学 中 的 隐喻 概 念 作 进 一 步 理 解 。 从
现 象 , 是 一 种 通 过 语 言 表 现 出来 的 思 维 方 式 。 更 隐喻 对 于
研 究词 义的 演变和 词语 的产 生具 有 重要 的 意义 。本 文作
“ 阴 ” 时 间 是 目标 域 , 过 这 一 隐 喻 使 人 们 认 识 到 时 光 即 通 间就像 金 子一 样珍 贵 , 好 好 地把 握和 珍惜 。 合上 述理 要 结
情 , 不 会 轻 易 丢 掉 自己 美 好 的 明 天 。 更
那 种 闪亮 的 、 腆 的 眼神 , 种 眼神 使 得 她 容光 焕 发 , 腼 这 流
露 出第一 次 占有 的喜悦 , 再也 不 是别 人 眼 中的如 同“ 她 斗
牛 犬 ” 僵 死 的 脸 庞 和 冷 漠 的 表 情 。在 爱 情 的 召 唤 下 。 般 她 渐 渐 苏 醒 。 工 业 社 会 带 来 的 人 性 幻 灭 因 为 有 了人 的 本 能 欲 求 而 使 生 命 充 满 了 活 力 和 自信 , 们 不 再 是 行 尸 走 肉 。 人 这 段 描 写 耐 人 寻 味 , 不 仅 刻 画 了 一 位 绝 望 中 的 女 人 对 爱 的 渴 求 , 且 表 现 了 她 对 拯 救 她 、 护 她 的 人 强 烈 的 占 有 而 爱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十二生肖动物隐喻的对比研究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十二生肖动物隐喻的对比研究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十二生肖动物隐喻的对比研究作者:赵婧来源:《卷宗》2020年第05期摘要:隐喻是人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语言现象。

传统隐喻观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不涉及人类的思维概念。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学者们逐渐意识到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思维现象,是人类认识和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人类生产活动中,人们会不自主地将动物身上的某些特征与人类的某些品质联系起来,用来表示人的特征,形成动物隐喻。

本文通过对十二生肖动物在英汉语言中隐喻意象的对比,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阐释了人们识解同一动物的异同性。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十二生肖;动物隐喻;隐喻意象隐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

最早关于隐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500年以前。

亚里士多德最早对隐喻做出了系统的研究,并认为隐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辞手段。

直到1980年,Lakoff 和Johnson 首次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并提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思维现象。

认知语言學家认为,人体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实际上是隐喻形成的深层基础,研究体验性是认知隐喻研究的基础。

自古以来,由于动物在人类生产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人们对于动物的形象和生活习性较为熟悉,这导致了人类会不自觉地通过隐喻认知思维将动物的一些特点与人的某些特点联系起来,形成动物隐喻用来形象生动地阐释人类的特点。

动物隐喻是跨概念域的映射,原域中动物的特征映射到了目标域人的身上,通常我们用易懂的、具体的动物特性用来感知不易懂的、抽象的人的特征和行为。

本文通过对英汉十二生肖动物的隐喻意象进行对比和分析,剖析隐喻认知机制的异同性,从而更好地探析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隐喻与人类思维的关系。

1 英汉语言中十二生肖隐喻意象的对比分析隐喻形成于人类对世界的体验和感知,而人类有着相同的身体构造,这意味着英汉两种语言有着相同的隐喻模式。

而另一方面,隐喻的发生也会受到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制约,所以,隐喻在汉英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中必然会有不同的映射机制。

动物隐喻的认知初探

动物隐喻的认知初探

动物隐喻的认知初探作者:蒋玉清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6期摘要:隐喻意味着用人们更熟悉的另一个观念的符号来表示某种观念。

而动物词汇隐喻在人类语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结合认知理论,从显性和隐性两方面对动物隐喻所构建意义的过程进行阐释。

从而了解到在认知理论中如何分析动物词汇的隐喻意义的构建。

关键词:动物词汇;认知理论;隐喻意义;关联理论作者简介:蒋玉清,山东聊城人,现就读于聊城大学,为2010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6-0132-011.动物隐喻按照 Lakoff 的观点,隐喻就是人们所利用的概念领域之间的映射,因其能够在不同的事物间创造出相似性,从而把任意两种事物关联起来。

人在认识外在事物时由于语言中缺乏现成的词语或表达方式,而不得不用另一种事物来指代某事物。

动物是人类最熟悉的事物,也就最易构成隐喻。

例如,腿原意是人或动物用来支撑身体和行走的部分,在人们的长期使用中,通过隐喻思维把它映射为指桌腿、凳腿。

foot指the lowest part o f the leg , below the ankle ,on which a person or animal stands。

后來有 the foot of a mountain之说。

由此可见,在某一动物隐喻出现之初,是通过关联性和相似性与新的所指相对应的,一旦为社会大多数人所熟悉、接受和使用,约定俗成,符号与所指便直接联系,后来的语言使用者就不会也不必在意其中的关联性,相似性及认知模型。

2.动物词汇隐喻意义的理论基础2.1关联理论对隐喻的阐释D. Sperber 和D. Wilson 提出的关联理论认为:“任何话语都是有关联的,话语的理解过程就是认知语境中寻找关联的过程。

认知语境是人系统化了的知识结构,有直接场合、语言上下文、知识和社会心理表征构成。

认知隐喻视角下的动物习语及英译策略研究

认知隐喻视角下的动物习语及英译策略研究

137[摘 要]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是人类理解抽象、复杂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

通过映射构建从动物概念域到人的概念域的心理通道,将动物的一些特征映射在人的行为上,构建“人是动物”的概念隐喻。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充分理解汉语动物习语中的隐喻映射特点,并基于翻译目的论原则,探究动物习语中存在的英译策略,更精确地传递习语中动物所蕴含的隐喻意义,实现中外文化交流。

[关 键 词] 动物习语;动物隐喻;概念隐喻;目的论原则认知隐喻视角下的动物习语及英译策略研究吴梦娟一、引言隐喻普遍存在于人类的现实生活中,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思维方式。

Lakoff 和Johnson 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 将隐喻视为一种认知思维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修辞学观点。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性思维能力是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

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理解抽象事物时不可或缺的认知能力。

隐喻是一座桥梁,将两个概念域联系起来,用已有的认识去熟悉未知的事物。

而动物习语就是借助隐喻的认知手段,通过动物的一些行为特征来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特征和行为,构建“人是动物”的概念隐喻。

动物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汉语言中大量的动物词汇具有丰富、形象的隐喻意义。

当然,英语中也存在着类似的词汇,不同的文化、生活习惯、地理环境或者宗教信仰使中外在理解与使用动物习语上存在不同之处。

动物的外貌特征、性格特征、行为特征等常被用来隐喻性描述人类的特征和行为,可以使表达更委婉、隐晦,从而间接地表达赞美、嘲笑、讽刺、诅咒等态度。

如人们用“吠犬不咬人”形容一个看起来很凶猛但可能不会伤害你的人,与英语中A barking dog never bite 相对应。

因此,对动物习语的隐喻形成及暗含的意义进行充分了解,使汉语动物习语在翻译上更加精确,避免在中外交流中产生误解。

二、理论基础(一)概念隐喻概念隐喻最早是由拉科夫和约翰逊在他们的著作《我们生活的隐喻》中提出的,被认为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英汉动物隐喻形态的文化认知模式构析

英汉动物隐喻形态的文化认知模式构析

英汉动物隐喻形态的文化认知模式构析随着文化的发展,文化形象成为社会话语的一部分。

隐喻形态是一种在语言中很常见的使用形式,它有助于影响沟通方式和思维方式,强调情感和思维活动。

特别是动物形象更加丰富,用它们去描绘人类的生活有着很深的文化积淀。

近年来,英汉动物隐喻形态的文化认知模式日趋重要,它在文化认知中不仅反映了文化的差异,而且也让我们对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影响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我们来看英汉动物隐喻形态的文化差异。

英语中,动物的比喻表述都是从威严、自信、勇敢、凶残的属性出发的,常用的形容辞如:犀牛(tough)勇猛,狮子(lion)充满力量,象(elephant)稳重。

而中国人对动物形象的认知更多地体现在生活中,动物使用比喻多从可爱、温柔、聪明、好动等美好的属性出发,常用的形容辞如:猴子(monkey)活泼可爱,鹿(deer)温婉柔顺,狐狸(fox)狡猾聪明等。

从这两种动物的比喻来看,英语社会更加地强调力量与威严,而中国文化更加重视柔顺、友爱与忍让。

英汉动物隐喻形态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差异同样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彼此文化背景下的认知模式,进而帮助我们更好地交流和沟通。

例如,外国人更喜欢英语里用来形容家庭成员关系的动物形容辞,如:狮子(Lion)代表着家庭中的权威,而中国人则偏好用狗(dog)的形象来描绘家庭成员的彼此关系,因为狗一般被认为是有亲情的动物。

同时,文化也可以通过动物隐喻形态更好地表达出双方习俗的不同,例如,在中文的文化语境中,“草泥马”(grass mud horse)有着与“蟒蛇”(python)对峙的寓意,象征着古老的文化对抗外来文化的力量;而在英文中,“crocodile”(鳄鱼)更常被用来表示“勇者”以及“忍耐”的意思,在商业语境中它可以表示“勇于担负责任,克服困难”。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动物隐喻形态大大拓展了文化交流的深度,让我们有更多的可能去理解双方文化的差异与相同之处。

动物隐喻的认知基础及语义演变

动物隐喻的认知基础及语义演变

动物隐喻的认知基础及语义演变
动物隐喻的认知基础及语义演变
动物隐喻在各国语言中屡见不鲜,它的形成与人们的隐喻心理过程密不可分,而隐喻心理本质上是人对事物的一个认知过程.文章将探讨动物隐喻的认知基础,进而阐述基于认知基础上的动物隐喻的语义演变,从而阐明动物隐喻语义演变与认知是密不可分的,为我们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开辟一个新的视角.
作者:肖遥遥 XIAO Yao-yao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湖南长沙,410076 刊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008 27(6) 分类号: H05 关键词:动物隐喻认知基础语义演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 物隐 喻意 义 的对 比研 究 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喻过程 。1 3 1隐 喻 不 仅 仅 指 的 是 语 言 形 式 ( t hr xrsi ) me poi epes n ,而且指 人 们思 想和行 为 a c o
的 方 式 —— 概 念 隐 喻 ( eahr cneto m t oi ocp r p c cneta m t hr 。 ocpul e po)【隐喻 的形 成 , 指发 生在 a 4 是 两 个不 同认知 域 (ocpu o an enetJ dm i)或概 念域 (ontedm i) 间 的映射 ( apn ) 系 , cgiv o a 之 i n m pig关 即
类 的认 知结构 ,已不 仅仅 局 限于语 言层 面 , 多 更 地 涉及 了人类 的思 维层 面 。 隐喻并 不仅 仅属 于诗
据库 , 而是具有创造力的, 其创造力就在于他能借
助 于 已知 的事物 和 已有 的语 言 形式认 知 和命 名信
歌语言 、 比喻性语言 , 而是“ 日常普通思维和普通 语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隐喻是不可取代的 ; 通
m i) a 的一种投射。在隐喻结构中, n 两种通常看来 毫无联系的事物之所以能被人类相提并论 , 是因
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内在特性的关联 ,也可能牵涉 到两者兼而有之 的关 系” 6 。[动物隐喻的存在, 1 正 是 出于人类交际与认知方面的双重需求。英汉两
种 文 化 的相 通 性 和 动 物本 身所 表 现 的 相 同属性 , 这 对 于 人 们 在 创 造 动 物 隐 喻 的时 候 定 有 相 似 之
从 始 源域 (ore d m n Slc o a )向 目标 域 ( re d - l i t gt o a
“ 隐喻是一种心理映射 , 是人们将对此事物的 认 识映射 到 彼事 物上 ,形成 了始源域 向 目标域 的
跨越。 需要 指 出 的是 , 隐喻 的心 理 映射可 能牵涉 到 此 事物 喻彼 事 物 的外在 表象 联 系 ,也可 能牵涉 到
语 言的 隐喻意义 。 二、 动物 隐喻 意 义的产 生
处。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 到, 英汉两种文化有着各 自 的特点, 两种语言分属汉藏语系和印欧语 系, 又有
不 同的宗教 、 历史 和地 理环 境 , 活经 历必然存 在 生
差异。 以上种种也导致在认知方式上的异同, 使得
动物隐喻呈现出三类关系 , 即隐喻基本一致、 隐喻
间 的交 流成 为可 能 。 汉两 民族文 化 的相 似性 和 英
动 物 产生 不 同 的隐 喻 意义 ,或 者 同一 隐喻 意义
1 .同种 动 物 , 同 意 义 不
人类认 知心理 的趋 同性 , 们 对 于某些 动 物形 象 他
往 往 会 出现 相 互 一致 的认 知 或 产 生 彼 此 相 似 的 联想 。 隐喻基 本一致 表 现 为是 指两 种语 言 的隐 喻 在动物 选择 和表达 意义 上 相应 一 致 , 两个 民族 在 均 能引起 相 同或相 近 的隐 喻 意义 。如 :
V0- No 5 l31 .
0c . 01 t2 0
认知视 角下的动物隐喻
宋 双 维
( 波 大 学 外 语 学 院 ,浙 江 宁 波 3 5 1 ) 宁 12 1


引 言
是认 识事 物 的需要 。 人 的大脑 不是 无 限容量 的数 “
当代认知语言学认为 , 隐喻深深地扎根于人
为人类在认知领域对它们产生了相似的联想 , 从
而用这种联想意义来解释和表 达人类对客观现 实的真实感受和感情。本文以十二种动物为例 , 以认知的视角 , 来研究英汉两者语言中存在的动 物隐喻意义的三类关系 , 即隐喻基本一致 、 隐喻 冲突 、隐喻空 缺 ,来更 好地 理解 和 把握 英汉两 种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 版) 第 3 卷 第 5期 l 21 00年 1 月 0
J u lo ab i o n u t e c es C l g o ma f Hu i e C a I d s y T a h r o e e l r l (hl o h n o i ce cs P i sp y a d S c l ine ) o aS
冲突和隐喻空缺。
赵艳芳指出 ,隐喻是人类认知发展的产物,
1 92
( ) 一 隐喻基 本 一致
现, 又是 民族 历 史文 化 的载 体 。【隐喻 冲突表现 为 7 英 汉两 民族 长期 生 活 在不 同 的文化 背景 中,对 同

正 是 因为各种 语 言之 间 的共 性 , 才使 同语 言
过 隐喻 , 我们 可 以理解 自身和世 界 , 何其他 思 任
得事物 , 这种能力不是靠学习得来 的, 而是认知能 力发 展 的结果 ” 5 。【

般来讲 , 作为隐喻结构始源域的事物是接近
想方式都无法起这样的作用” …王文斌指出, 。 隐 喻不单单是语言的一种美化手段, 而是人类借助
种新 的意义 的创 造过 程 。 【 2 [ o 和 Jhsn指 出人 类 借 助 一个概 念 领  ̄ f ono
域 结构 去理解 另一 个不 同的概 念领 域 , 这就 是 隐
并基于人类与动物的习性的相似性, 通过 “ 动物喻 人” 创造了许多形象丰富且意义深刻的隐喻, 实现 了两个不 同概念域之间的投射关系。
语言而普 遍使 用 的一种 认知 手段 和 思维 方式 , 是

人类的生活并被人类所熟识 的, 或有形, 或具体 , 它 来源于人类与世界的相互作用 , 构成了隐喻认知存
在 的基础 ; 而作 为 目标域 的事物 通常是人类不 熟悉 的, 或无 形 , 或抽 象 。当两域 发生作 用时 , 我们通 常 以具体 喻抽象 , 以已知 喻未知 , 以熟 悉喻不熟悉来 实现 隐喻过程 。“ 近取诸 身 ,远 取诸物 ” 在生产生 。 活中, 人类对动 物 的特征 、 习性产 生 了深刻 的认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