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功治疗老年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瑜伽功治疗老年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瑜伽功治疗老年性便秘的疗效。
方法以光盘形象动态教学,技术示范,集体训练和个别指导方式进行治疗和训练,对瑜伽专病治疗的技能、技巧、心理、躯体的适应度进行适时适宜的调整,每周2~3次,并跟踪问效。
结果通过对53例老年性便秘患者进行瑜伽体位法训练治疗,观察和了解其大便质地、性状、次数以及自我感觉和感受等,有效率为94.34%。
结论科学地运用瑜伽功的基本理论和功能作用,既可以达到不使用药物就能治疗老年性便秘的目的,同时也丰富了疗养内涵,为老年性便秘的治疗拓宽了途径。
【关键词】瑜伽功;老年性便秘;康复疗养;效果观察
老年性便秘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
在老年人中,约60%有不同程度的便秘[1]。
老年人之所以易发生便秘,主要是人进入老年期,机体的各项功能开始衰退,内脏各器官功能也有不同程度降低,人体活动能力逐步减弱,使平衡机能失调,加上一些相关疾病的困扰,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越来越高,症状也越加严重。
老年性便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消化功能减退、肠蠕动减弱、饮水少、食量小又过于精细;其次老年人长期卧床或患慢性疾病,使正常的排便反射受到抑制,引起便秘;此外,老年人多有多种疾病其用药的副作用或经常服用泻药或灌肠,使黏膜的应激力减弱,从而也有可能引起便秘的恶性循环。
因此,老年性便秘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探索一种既能健体,又不采用任何药物就能治疗老年性便秘的方法和手段,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生活压力和痛苦,我们近几年来对来我院疗养患有老年性便秘的53名疗养员进行了体检和调研,并根据其年龄、体质和疾病的程度,在瑜伽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形成了一套专门治疗老年性便秘的方法,并科学地进行训练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来源
53名病例均来自近2年来我院疗养的疗养员,其中女性37人,男性16人;年龄52~74岁,平均67岁;病程2~13年;排便间隔时间3~7 d不等。
本组病例均排除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便秘。
2方法
我们采用摩天式、风吹树式、腰部旋转式、蛇扭转式、腹部按摩功5种瑜伽姿势,每个姿势做6次,连贯做完5种姿势为一套。
每次30~40 min,每周2~3次。
3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2]。
痊愈:2 d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短期无复发;好转:3 d以
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无效:症状无改善。
3.2治疗结果治愈27例(50.94%),有效23例(43.40%),无效3例(5.66%),总有效率为9
4.34%。
4讨论
随着现代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老年性便秘是老年人常见和易发的一种疾病,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我疗区近两年在疗养工作中,运用瑜伽的基本理论和功法,结合老年人的年龄、疾病特点和心理因素,从时间、频率、幅度、强度上进行了科学的探索并加以创新改进,形成一套适合中老年人专病训练和治疗的非药物方法。
此方法动静结合、刚柔有度,以静调节神经和五脏六腑,以动可通过腹部器官按摩促进肠道蠕动而改善消化系统功能,达到身心互动、避患治病的功效。
同时通过训练活动,还可修身养性、强身健体,我院创新改进的瑜伽专病治疗的方法,对治疗老年性便秘的尝试和实际应用,效果明显,疗养员兴趣浓厚,接受率和显效率高,此方法无疑是在体育和医疗文化背景下拓展中老年人体疗和专病治疗相结合新理念和新方法的尝试,不仅拓宽了非药物性治疗老年性慢性疾病的渠道,同时也丰富和提升了康复疗养的内涵。
瑜伽是一门介于体育和心理之间的边缘学科。
瑜伽练习中的体位法,通过拉、伸、拧、挤等不常用的坐姿,再配合呼吸,充分调动身体的各条神经,使平时很少得到锻炼的神经受到适度的刺激而激发人的潜力,并通过对各脏器的运动训练,在增进各器官灵活性、平衡性、协调性的同时,调节内分泌系统,增加机体的免疫力和适应力,进而促进个体心理、生理健康。
瑜伽并不只适合年轻人群练习,只要运用和加以改进,中老年人根据自身条件,在科学的指导和观察下,对训练的时间、姿势和动作的频率、幅度、强度上加以正确的选择和应用,不仅能对老年性慢性疾病有治疗功效,同时也可以调节和疏导心理,平和心态,疏通经络,提升脏器功能,同时瑜伽功的趣味性可丰富精神生活,它的动态性可强身健体,对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1]张.实用中医老年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231-23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