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难点探析与路径选择
地方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困境与出路
地方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困境与出路一、地方院校转型背景分析(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教育乃国之大事。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不断提高。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许多地方院校的发展陷入了瓶颈状态,难以取得实际的突破,这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而言绝非幸事。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面对也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地方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地方院校重获发展活力的必由之路。
(二)地方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当前,许多地方院校朝着建设综合型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迈进,这显然不符合现实情况:第一,地方院校的底子薄、基础差,很难发展成为有影响力的综合型高等院校;第二,我国已經有一批完善的“211”和“985”高校,现在并不缺高水准的综合型院校。
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大环境的需要,也为了适应自身发展的正确逻辑,地方院校应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近年来,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探索经济新增长点的关键时期,国家为此出台了包括《中国制造2025》在内的一系列促进制造业人才发展的重要文件,在此背景下,地方院校可以说是大有所为。
虽然与重点综合型大学相比,地方院校在学术成果和科技创新方面并不占优势,但相较于高职院校来说,地方院校在专业资源等方面占有优势。
因此,如果地方院校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方面投入更多的软硬件资源,并且引导教师在制造业领域进行学术研究和科研创新,那么必将取得丰硕成果。
二、地方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困境(一)转型发展的总体规划尚需完善1.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缺位。
在地方院校转型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当前,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一直积极引导和推动地方院校转型发展,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教育主管部门往往只是一味地鼓励甚至强迫地方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甚至还为转型院校制定了一个严格的转型时间表。
浅谈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浅谈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浅谈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近年来,我国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
应用技术型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致力于为社会提供实用的技术人才。
对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而言,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不仅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为高校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将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三个方面来浅谈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转型。
首先,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基础。
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应用技术型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需要逐渐转变教育理念,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和运用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学校而言,要注重改革培养模式,提供更多与实际工作贴切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其次,课程设置也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课程设置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与实际工作存在一定的脱节。
应用技术型高校需要根据行业需求,设置更加实用的课程,注重实践教学和跨学科的交叉融合。
可以引入企业合作课程,开设实习基地,提供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在课程设置中加入相关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至关重要。
传统的师资队伍大多数是理论知识较为丰富的学者,缺乏与实际工作经验相关的教师。
因此,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一批具有实践经验、能够与企业密切合作的专业人才。
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吸引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兼任教职,提高教师上课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行业影响力。
总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1. 引言1.1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在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这种转型不仅关乎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更体现了地方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他们的转型发展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在于与地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密切相关。
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变革,地方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调整,对应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专业化。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渠道,其转型升级将直接影响到地方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的升级。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性还在于促进地方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提升。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将带动整个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将成为地方高等教育的引领者和示范者,带动其他高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不断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模式,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地方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2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承担着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不清晰是制约其发展的首要问题。
部分院校缺乏明确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就业率低下,影响了院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也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之一。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制度安排与路径选择
6 4 7 所, 占全 国普 通 本 科 院校 数 量 的5 5 . 3 %。由于 会 的能 力 , 为建 立 现 代 职业 教 育体系服 务 ” ;同年
各 种原 因 , 这 类 院 校 发 展 目前 面 临诸 多 困难 , 据 底 , 中国教 育科 学研 究 院所 发 布 《 地方 本 科 院 校
育科 学研 究 院在 报 告 中认 为 ,“ 欧 洲 的应 用 技 术 大学 为我
技 能教 育 的应 用科 技大 学 与传 统 大 学 具 有 同等 价 值 , 所 以 类似 “ 精英 大学一 普 通大学 一 应用 科 技 大学 ( 高 职 院校 ) ” 式 的 院 校 金 字 塔 等 级 结 构 与 德 国的 社 会 文化 土壤 极 不 适 应, 德 国侧 重于 传 统 学 术 的综 合 大 学 与侧 重 于职 业 技 能 教 育的应 用技 术 大学这 两条 轨 道 , 是协 同发 展 、 地位 无 高低 差
Ref or m Fr ont i er
划 出一 部 分, 推动 它们 逐 步地 、 更 多地 培 养应 用 型 人 才、 技 术技能 型 人才, 以推动 一批 本科 高校 转 型发 展” 。
角色有关 ” 。 也就 是说 , 不 仅历史 久 远 的传统 大学 内部 , 而 且 传统 大学 与相 对 晚 近的应 用技 术 大学 ( 专 门学校 ) 之间,
校 中, 非“ 2 1 1 ” 院校为1 0 5 5 所, 占9 0 . 1 %, 而 在 非 应 用技术大学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 推动地
“ 2 1 1 ”院校 中1 9 9 9 年 以来 新 建 地 方 本 科 院校 为 方 高校 转 型发 展 , 增 强 地 方2 0 1 2 年 毕业 生就 业率 统计 结 果 排 名 , 地方 转型发展研究报告》 指出,“ 在我国现行高等教育 新 建 本 科 院 校 在 被 统 计 的六 类 院 校 中排 名 倒 数 体 系中, 研 究 型 大学 和 高职 ( 专科) 院校 定位 相 对 第一川 。 教育 部 部 长 袁贵 仁 为此 指 出,“ 地 方 本 科 明 确 , 而 地方 普 通 高校 作为 夹心层 , 定位 常 有 ‘ 高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路径探析——以成都工业学院为例
第40卷 学术专刊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6月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路径探析———以成都工业学院为例*刘 薇,罗 刚,胡 煜(成都工业学院,四川成都611730)摘 要:成都工业学院是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共建的第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学校坚定应用型发展道路,探索解决长期制约产教深度融合的难点痛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抓牢八个坚持,初步实现整体转型。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成都工业学院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074(2019)S1-0242-03基金项目: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建院校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XJYX2017B03)作者简介:刘 薇,女,成都工业学院助理研究员。
罗 刚,男,成都工业学院教授。
胡 煜,男,成都工业学院助理研究员。
成都工业学院始建于1913年,是辛亥革命后四川省举办的第一所实业学校,也是陈毅元帅的母校。
学校一直坚守成都本土,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办学实践、转型发展的决心和定力、抢抓机遇的敏锐与勇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通过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坚持把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办应用型大学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目标2015年8月,《成都工业学院章程》经教育厅核准,明确了“以质量和特色为立校之本,立足成都、服务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依托行业优势,以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素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基层应用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致力于建设一所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并逐步确立了“根植地方,魂在应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本科办学思路。
同年学校还出台了《成都工业学院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指导意见》,明确了七个方面二十八项主要任务和十大保障措施,并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改革方案突出了学校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一致性。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随着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化,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新时代所面临的转型发展问题也日益凸显。
这些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这些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境。
为了更好地应对困境,实现转型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积极探索突破之道。
一、困境分析1. 专业设置滞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往往存在滞后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院校的专业设置过于保守,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就业率低;一些院校的专业设置过于同质化,缺乏特色和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位置。
2. 教学资源不足受经费投入和地方支持力度的限制,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资源相对不足。
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科研条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限制了院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升,也制约了院校的转型发展步伐。
3. 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往往存在模式单一的问题。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得毕业生往往缺乏职场适应能力,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4. 院校发展定位不清一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发展定位上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
缺乏明确的办学宗旨,不清楚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导致办学方向不明确、目标不清晰,难以形成有效的发展战略。
二、突破之道1. 加强与地方产业对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积极与所在地的产业对接,深入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开设与当地产业相适应的专业或课程。
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教学内容与生产要求的贴近,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增加教学资源投入,包括加大财政投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引进高水平教师、改善教学设施和实验条件等。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学校的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基本问题探讨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基本问题探讨2014 年6 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
地方本科高校试点建设应用技术大学,必须厘清其转型发展的逻辑思路,优化设计出一条既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又切合自身发展实际的,能够上下贯通、步步落实、环环相扣的基本路径。
这就需要对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转型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与探讨。
一、办学模式的转型与创新问题2010 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创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
因此,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改革与创新办学模式。
所谓办学模式,通常是指各类学校的兴办体制及经营管理的机制。
一所高校选择什么样的办学模式,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径,往往是其办学资源的特殊属性和其组织结构的特殊形式所决定的。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下文将进行阐述。
笔者认为,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分别反映的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层面,简单地说,办学模式主要解决的是“办一所什么样的高校”和“如何办好一所高校”的宏观问题;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好这样的人”的具体问题。
“普通本科院校”是指通过国家统一考试招收高中毕业生,毕业后授学士学位的高等院校(不包括艺术、军事、公安等院校、二级院校及民办院校)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的学府,综合性的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
现在的大学一般包括一个能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院和数个专业学院,以及能授予学士学位的一个本科生院。
大学还包括高职高专院校。
以应用技术类人才培养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和专科院校叫应用技术型大学。
实现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转型:必然趋势、问题及实践路径
地 方 本 科 院校 向应 用技 术 型 大 学 转型 的
高职 ( 专科 )院校 的定 位相 对 比较 明确 ,而地 方 普 通 高校作 为 夹心层 ,定位常 常 陷入 “ 高 不成 ,低 不 就 ” 的闲惑 ,其 中尤 以地方本 科 院校为 典型 ,地 方 本科 院校 培养 的应 用 型人 才与学 术型 人才 、职业 技 能 型 人 才 的 区 别 至 今 仍 是学 术 界 争论 不 休 的话 题 ,导致 在地 方本科 院校办学 实践 中, 人才 定位 不 清 ,办学 发展 方 向不 明晰 ,地 方本 科 院校 向研 究 型 大 学 看 齐 ,争 办 硕 士 点 和 博 士 点 ,人 才 培养 重 理 论 轻 实 践 ,学 生 实 践 操 作 能 力 弱 ,不 能适 应 岗 位 要求。 《 国家 中长期 教 育改 革 和发 展纲 要 ( 2 0 1 0 — 2 0 2 0 年 )》明确 提 出 “ 建立 高校 分类体 系 ,实行 分 类 管理 ” 。对 于身 处研 究型 大学 和高等 职业技 术学 院之 问 的地方 本科 院校 ,走 m办学 定位摇 摆不 定 或 攀 高 、趋 同 的误 区 ,进 一步 明确发 展方 向 ,实 现 向 应 用技术 型 大学转 型 ,将极 大地 推动我 国高 等教 育 结 构 的优 化 ,推动 我 国现代 职业 教育体 系 的构建 , 最终服 务社会经济发展 。
D OI : 1 0 . 1 3 9 6 3  ̄ . c n k i . h h u x b . 2 0 1 5 . 0 2 . 0 3 0
第1 3 卷 第 2 期 2 0 1 5 年4 月
红河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 o n g h e U n i v e r s i t y
新时代地方本科高校的应用化转型——以Z大学S学院为例
新时代地方本科高校的应用化转型——以Z 大学S 学院为例原珂,唐灿,孔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北京100029)摘要:积极引导与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问题和高校自我发展的难点问题。
通过对Z 大学S 学院应用化转型发展必要性、转型目标、转型路径、转型任务和保障措施的分析,重点探讨以独立学院为代表的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化转型发展的策略选择,以期为我国其他层次本科高校向应用化转型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独立学院;转型发展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915(2021)01-0100-11DOI :10.16387/ki.42-1867/c.2021.01.009一、引言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顺应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变化而做出的高等教育战略性结构调整,是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破解高等教育结构性难题的深层次变革。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指出,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同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和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也均明确提出,地方高校要破解趋同发展难题,获得更好发展,就必须进行转型发展。
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再次明确提出,要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很大程度上,积极引导与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①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问题和高校自我发展的难点问题。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19年6月15日,我国共有普通本科院校1234所,其中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有1123所,约占普通本科院校总数的91%。
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中有民办高校417所,其中独立学院有257收稿日期:2020-11-05投稿网址·在线期刊:http :///jhdx_sk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我国独立学院转设风险防范和推进机制研究”(BIA200206);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京津冀高校协同发展的战略机制研究”(17YJC880100)作者简介:原珂,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唐灿,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孔坤,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
高校课题申报: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困境和对策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困境和对策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地方高校困境对策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1问题的提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已经成为一种政策导向和一种趋势,许多省已经启动试点工作,大胆探索,取得了跨越式的进展,但是也有高校面临着诸多转型问题以及如何转型的困惑,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地方高校固守传统大学办学的思维模式,陷入“学院升格为大学,单科性大学转变为综合性大学,然后向研究型大学靠拢”的逻辑困境,不愿转型或者害怕转型,使人才输出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严重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1.2课题界定本课题是在高等教育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的大数据背景下提出的,是对如何解决我国就业市场结构突出矛盾的思考,是对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技术型人才断层现象的回答,是集理论和运用为一体的课题。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①关于应用型大学内涵研究;②关于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动因研究;③关于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困惑研究;④关于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路径研究。
国外关于应用型大学研究主要呈现在宏观层面上。
欧美发达国家对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相当重视,大多数高校已经发展成为应用型大学。
它们很早就确立了以“具备良好理论知识和文化基础同时又具有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工程设计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国外学者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生就业、办学特色、培养重点、教学计划及培养方案等方面宏观进行研究。
纵观学术界现有的研究成果,学界从最初的应用型大学的内涵到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动力因素、重难点问题再到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路径等,层层推进。
目前学界的观点已从应不应该转型升级到如何转型,如何更好地建设应用型大学这样的课题上来。
但对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存在的问题和路径仅进行了理论方面的研究,较少通过实际转型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路径选择
作者: 张银银;陈旭堂
作者机构: 丽水学院
出版物刊名: 经济视角
页码: 63-65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5期
主题词: 微公益 大数据 互联网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现如今培养的人才出现供需结构性矛盾,为顺应我国转型发展对大量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转向应用技术大学是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是系统性工程,主要路径是:政府做好顶层设计,扫清制度障碍,调整生源准入资格,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院校发挥优势、主动转型、合理定位,调整师资结构,围绕技能提升设计课程、创新办学模式,与企业有效沟通、合理分工,形成理论学习——实践——创新创业的有机整体。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正逐步向着不同的方向转型发展。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已经不单单是一所院校实施综合改革和谋划发展的问题,而是一个更深层次的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要实现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推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
因此,有必要将高校的内涵体现在办学定位和特色上,形成高校自身独特的办学理念和风格,不断推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
一、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当前,我国本科教育呈现出严重的同质化发展倾向,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逐步凸显,迫切需要引导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院校转型发展就是要从不同维度,积极适应教育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行内部结构及相互关系调适,以形成新的结构、形态及运行模式。
这既是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是值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一种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
随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实施,改革的内容和目标更加明确,只有实现从原本单纯的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才能真正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国家和部分省市相继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分类转型发展,不断强化内涵和特色,走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
在此背景下,推进高等教育分类化发展,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有必要通过落实分类管理,推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不断优化高等教育层次、类型及规格,逐步解决高等教育存在的结构严重失衡问题。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改变单一的发展思路,从培养学术专业型人才向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转变,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与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技术发展高度耦合,充分發挥地方高等教育在国家竞争力提升过程中的有力支撑作用。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随着全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普及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国家对本科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首先,办学资源不足,办学条件落后。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通常位于经济相对落后、教育投入不足的地区,资金、师资、科研、教学资源等条件相对较为匮乏,办学水平不高,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其次,传统学科设置单一,学科交叉不足。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以应用型、职业教育为主,传统学科设置单一、缺乏交叉、配合不足等问题,难以适应发展需要,满足社会需求。
再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质量参差不齐。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吸纳了大量来自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学生素质、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造成教学难度和教学质量不稳定。
此外,师资队伍质量和数量也存在瓶颈,长期以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重复建设、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人才培养模式过于依赖校内师资,导致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面对这些问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坚持从自身定位出发,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经验,以转型创新为契机,积极实施新的发展战略。
首先,要调整学科布局,注重学科交叉和协调。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不能再依赖传统学科单一的培养模式,应该增加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环境科学、社会服务等领域发展先进学科,扩大专业覆盖面,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多样性。
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加大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力度,同时加强对已有教师的培训和提高。
突出可行性、实用性的科研工作,增强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再次,要加强与产业、社会联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进一步深化与产业、社会的紧密联系,在人才培养、科研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更加有针对性的合作。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一、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地方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使命。
由于历史原因、资源限制以及办学理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应用技术型高校以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注重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强调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
这种转型不仅有助于提升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还有助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并非易事,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由于传统办学理念和模式的惯性影响,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过程中存在定位不清、方向不明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转型过程中的资金、师资、实践基地等条件难以满足需求。
行业企业的参与度和合作意愿也是影响转型成效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困境和挑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期望能够推动地方本科院校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1. 背景介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地方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已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热点和必然趋势。
这种转型不仅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更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摘要】在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着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本文首先阐明了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即要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在分析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的困境,包括人才培养质量与需求不匹配、师资队伍结构和水平不适应转型需求、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
然后提出了突破困境的对策,即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需求对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构建创新创业平台激发科研活力。
总结了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性所在,强调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积极应对挑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困境、突破、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产业需求、教学水平、创新创业、科研活力、重要性。
1. 引言1.1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着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
新时代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产业对接紧密,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加快转型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师资队伍结构和水平不适应转型需求也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困境之一。
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更加专业化和实践性的能力,而现有师资队伍中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和水平不足的问题。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只有适应时代的需求,与产业实现紧密对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创新创业平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才能实现转型发展,在新时代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 正文2.1 困境一:人才培养质量与需求不匹配在当前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困境就是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不匹配。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但也有一些突破的机会。
本文将从财政压力、师资力量、办学定位和科研创新四个方面探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困境与突破。
财政压力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首要困境。
由于地方资金的匮乏,这些院校在办学经费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政府投入不足不仅限制了院校的发展空间,还影响了教职工的待遇,导致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对于综合性大学而言,学费收入较少,也限制了院校的财政来源。
面对这个困境,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吸引社会资本的注入,增加院校的财政来源,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师资力量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另一个困境。
由于工资待遇不高,相对来说,优秀的教师更倾向于选择综合性大学的教职岗位。
这导致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不足,并且难以留住优秀的教职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加大对教职工的待遇投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从而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师资力量。
办学定位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另一个困境。
由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办学的初期主要是为了应付社会的人才需求,因此缺乏自己的办学特色和特色专业。
这导致了院校之间的竞争激烈,难以吸引到更多的学生。
为了突破这个困境,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发展特色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连的课程和实训项目,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提高院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科研创新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另一个困境。
由于科研经费的匮乏和师资力量的不足,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科研领域的表现较差,缺乏科研创新的突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提供更多的科研经费支持和平台资源,吸引更多的科研人才加入,从而推动院校的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摘要】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
课程设置滞后,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师资队伍短缺,影响教学质量;科研能力不足,制约学校发展;校企合作不深入,难以促进产学研结合。
为了突破困境,应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优化课程设置,符合社会需求;引进高水平师资队伍,提升教学水平。
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推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困境、突破、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科研能力、校企合作、加强、优化、引进、高水平、突破之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宗旨的本科院校。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当前新时代下,这些院校正面临着一系列转型发展的困境。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滞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行业需求和就业市场不断变化,院校的课程设置应该与时俱进,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由于一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缺乏更新意识和灵活机制,导致课程设置滞后,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师资队伍短缺也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之一。
由于这类院校的规模和地位相对较低,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的师资人才面临一定的困难。
师资队伍的短缺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制约了院校的整体发展。
科研能力不足也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之一。
科研是高等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一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历史原因和资源限制,科研能力相对较弱。
缺乏科研成果和创新能力,使得这些院校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力受到限制。
校企合作不深入也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之一。
校企合作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一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存在着合作范围窄、深度不足的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紧迫任务,现实中相当多的地方本科院校不能顺利实施这种转型。
本文从主客观因素、外部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实施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难点,并着眼于推进校地良性互动、更好地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大学;转型;路径中图分类号:G5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08)10-0097-04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难点探析与路径选择张丽萍(江汉大学地方高校发展与评估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56)2002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过高校连续多年扩招,以毛入学率达到15%为标志,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
近几年地方本科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引导这类大学面对高等教育大提高的新形势,进一步明确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办学定位,不断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问题提出应用型大学是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而兴起和发展的新型大学。
地方本科院校实施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紧迫性如下。
1.地方本科院校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问题。
我国现有600余所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占的份量最重。
近几年的突出问题是高校办学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出现“错位”,反映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院系与学科设置同地方经济发展脱钩,课程内容离实际太远。
很多学生毕业求职不成功,有的甚至为顺利就业毕业后到高职高专学习,而用人单位却苦于寻找合适的人才。
由于我国人口总数多,大学生的数量并未过量。
表现在科研与服务地方方面,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相互支撑力度不够,互动机制不畅,高校办学难于融入地方经济社会。
由此带来地方高校造血功能弱,对地方依存度大,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2.应用型大学尚有很大发展空间。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1997年修订稿),将幼儿教育至博士研究生教育按0至6顺序排列。
中学后教育相当于高等教育,主要部分是5,包括大专、本科、硕士。
5又分为A 、B ,5A 是理论型,5B 是实用性、技能型,适用于具体职业。
5A 相当于我们的大学本科教育,它包含地方本科院校;5B 相当于我们高职高专教育。
5A 又可分为5A1与5A2,5A1是按学科分类,一般是为研究做准备的,5A2主要按行业分类,一般是从事高科技要求的专业教育。
[1]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实施应用教育的本科院校和就读的学生占到90%以上。
我国现有地方本科院校中真正实施应用教育的为数不多,按照高等教育分层错位发展要求,我国现有600多所普通本科院校中,除少量以培养创新型、研究型人才为主以外,大多数应该培养应用型人才。
3.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客观上要求加快应用型大学建设。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现代产业结构决定城市人才的层次规格和种类。
以武汉市为例,未来5年工业产业将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区域协调的基础上,形成以大型企业和优势产业为龙头,中小企业和配套产品为基础,产业链完整,企业集群发展的新格局,大量需要的是应用型的人才。
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相适应,作为地方举办的本科高校,应当首先面向地方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
应用型教育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这一类型不是以认识世界为主要目的,而是以改造世界为主要目的。
[2]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通过教育理念、范畴层次、院系设置、教师队伍、专业类型、培养模式和课程模式的创新,协调大学与新兴产业和行业的关系,确立大学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和地位,寻求内涵上的突破和提升,可以有效地协调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因而,建设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仅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需要,更是地方本科高校应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肩负着繁重的任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据调查,有50%的高教专家包括部分地方本科高校领导认为,“目前在为当地经济建设方面所起的作用应该很大,但尚未完全发挥”,绝大多数本科院校面临着如何实现这种转型的问题,即由过去精英教育时期培养学术型本科人才进而转向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
否则,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我国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大提高就没有保障。
二、难点探究普通教学型本科院校通过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有利于这类高校走出传统的“精英教育”办学理念、“研究型”办学模式和“学术性”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培养面向地方、服务基层的应用型人才。
现实中相当的地方本科院校还不能顺利实施这种转型。
从主客观因素分析,其难点主要有以下方面。
1.办学基础薄弱。
与国家直属院校相比,地方本科高校在自身发展和实现大学功能方面受到一些限制。
如本身资源不足,教育投入的局限性,科研经费偏少等。
部分高校设置专业时应市场的时髦,做了一些专业设置的调整,新开了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但这些专业往往是在师资条件不具备、学科建设不完整、课程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匆忙上马的。
2.办学定位不准。
地方本科高校的形成与发展多与高校扩招相伴随,大量的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以后,都想摆脱原来专科的特点,认为升本后就要努力成为综合型、研究型大学,进而想通过评估、评审逐步拿下硕士点、博士点,走清华、北大式的研究型、学术型道路。
也有的是办学几十年又经过合并组建的高校,这类大学是在精英教育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管理干部和教师很多本身就是精英教育的“产品”。
加之这批学校建校或合并组建之初,经过某所或多所重点大学对口援建,不可避免地带有精英教育、重点大学学术型人才培养的烙印和痕迹,重理论轻应用,缺乏对地方人才市场了解,设置专业、上硕士点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3.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地方本科高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多年,其拓展主要是“工学交替”形式,模式相对较为单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专业人才缺口在高新技术、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农业科技、环保技术、物流、金融服务、律师、体育事业管理、生物工程研发等方面。
从规格和类型上看,用人单位急需一专多能、有很强适应性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地方本科高校由于办学定位不准,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实习、实训、实践性教育体制机制介入、产学研合作等存在诸多问题,毕业生缺乏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瓶颈”制约。
4.教师素质和能力提高问题突出。
由于办学条件所限,学校无法吸引高素质师资,现有师资职前、职后培训受到影响。
重点大学往往也在地方大学“抢人才”、“挖教师。
”在高师生比的情况下,有的新教师昨天还是学生,今天就和老教师一样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缺少必要的岗前、在职培训。
我国大学教师评价制度过多地注重教师学历学位层次,发展性指标的缺失,弱化大学教师的发展后劲。
教师忙于教学,无暇开展科研,又使在岗培训缺失,教师素质、能力问题已成为地方本科高校教育质量提高的突出障碍。
5.教材建设问题日益凸现。
现在学校的培养目标变了,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但大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在教材建设上并没有质的改变,仍在沿用学术型课本,顶多是在原来课本上稍作修改。
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抱怨学校在教材选定上有问题,指明相关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编排又不合理,对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和老师传授新知识带来很大问题,成为教师课件更新缓慢、教学内容与课本不符的重要原因。
前面说到,教师合格、新教师问题,在教师问题上有欠缺,如果有好教材还可以弥补,但教材状况也不尽人意。
因此,如果不注重教材改革更新,地方本科高校教学质量就无法保证实现。
从外部环境看,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的外部环境亟待完善。
如:我国大学的考核评价制度桎梏了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发展。
经费投入保障体制和考试招生录取制度的不完善、不正确的社会用人观等,也制约了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发展。
要探究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思路与举措,不断彰显其办学特色,才能更为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路径选择(一)按照错位发展思路实施科学定位。
地方本科高校在办学定位上与其他类型学校有着本质不同,在高校分层分类发展形势下,地方本科高校必须与老牌本科高校及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错位发展。
从目标定位看,应用型大学是以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程技术及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
从学校类型定位看,应用型大学多为教学型大学,它不以学术研究能力和学术性本科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类型的主要衡量指标,其学科结构更多地体现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应用性能力培养的需要。
从层次定位看,应用型大学以本科为主体,适当承担应用型的研究生教育和少量的专科教育。
从学科专业定位看,应用型大学强调学科建设,重心放在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的支撑上。
从服务面向定位看,应用型大学以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为主要服务对象,培养所需的各种技术、管理等应用型人才。
由于学科是专业建设的依托和基础,地方本科高校实现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关键是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处理好学科与专业的关系,依托学科,面向应用,增强专业的适应能力。
在教学、科研、服务诸方面都以应用为导向,坚持为地方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面向行业和人才市场需求设置并办好专业,防止因突出应用使专业设置缺乏学科支撑而发展后劲不足,也要与研究型大学重视学术性和基础性很强的学科教育有所区别。
[3]同时重视课程的实用性,增开综合课,把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理工科和社会学科融合起来,根据地方新兴产业开设新专业,通过科学定位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学科型的人才培养。
培养要求是具有深厚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口径,这类人才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探索发现新原理和客观规律,并将其转化为科学原理和学科体系。
第二种是技能技艺型人才培养。
培养要求是基础理论以够用为度,实践动手能力则要求很强,这类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将设计方案与图纸转化为产品,把决策、设计、方案等变为现实。
第三种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这类人才则主要从事将科学原理及学科体系知识转化为设计方案或设计图纸,它主要以各行各业的专门知识为主,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将高新科技转化为生产能力(包括管理能力、服务能力)。
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属此类,所培养人才既有较深厚的基础理论,较宽广的专业口径,又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它比以就业为目标的高职高专教育专业基础深、知识面宽。
目前,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拓展主要是“3+1”、“2+2”等“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特点是学生以在校学习为主,教学实习为辅,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企业等是学生教学实习的主要基地。
地方本科高校要吸收行业专家组成学校专业委员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使社会人才需求及时反馈到人才培养过程,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把创业教育纳入其中,积极构建应用学科的课程体系和以培养应用型、创新性人才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要紧贴地方需要和学校实际,变高校独立人才培养主体为以地方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等多种模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