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机制
公共危机管理与应对
公共危机管理与应对引言公共危机是指突发的事件或情况,对公众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情况。
公共危机的发生可能是自然灾害、恐怖袭击、传染病爆发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对社会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因此,公共危机管理和应对成为保障公众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介绍公共危机的概念和分类,分析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应对公共危机的有效策略。
公共危机的概念和分类公共危机是指突发事件或情况,对公众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情况。
公共危机可以分为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社会危机和传染病危机等不同类型。
1.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危机。
这些灾害往往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混乱。
2.人为灾害:指人类因素引起的公共危机,如恐怖袭击、核事故、交通事故等。
人为灾害往往造成严重的破坏和社会恐慌。
3.社会危机:包括社会动荡、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等引发的公共危机。
这些危机往往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经济下滑,社会对立加剧。
4.传染病危机:当新的传染病爆发或原有传染病蔓延时,会引发公共危机。
传染病危机对公众健康和社会秩序造成重大威胁。
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公共危机管理是指在公共危机发生时,组织和协调各种资源和应对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危机带来的影响,保护公众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系列行动。
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公众安全:公共危机可能影响到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通过有效的危机管理,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2.维护社会稳定:公共危机往往会引发社会恐慌和秩序混乱。
通过危机管理,可以合理调配资源和组织力量,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3.保护公共利益:公共危机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通过危机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公共利益和社会正常运转。
4.提升组织形象:公共危机发生时,组织的应对措施和效果会直接影响其形象和声誉。
通过科学的危机管理,可以提升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信誉。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引言公共危机是指不可控制的事件或事态,可能对公众安全、社会秩序、环境和经济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危机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包括自然灾害、人为事故、传染病暴发等等。
面对公共危机,政府和组织需要拥有一套科学、规范和有效的管理制度,来应对和处理各种公共危机事件,以保障公众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本文将从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定义、原则、要素及建设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旨在加强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提高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一、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定义公共危机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应对各种公共危机事件而建立的一整套预防、监测、应对、处置、恢复和评估机制和方法,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组织机构、人员和物资资源等,以确保公众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当立足于现实情况,结合国情和地方特点,根据公共危机事件的类型、规模和特点,对各种公共危机事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为公众和社会提供一种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
二、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当坚持科学性原则,即在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中,应当根据各种危机事件的特点和规律,采取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来处理危机,不断完善和提高危机管理的水平。
2.规范性原则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当坚持规范性原则,即在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中,应当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程序,保障管理制度的严密性和规范性,确保危机管理的合法性和效果。
3.权威性原则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当坚持权威性原则,即在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中,应当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结合本国的国情和地方特点,构建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的危机管理体系,为公众提供一种权威性的危机管理服务。
4.综合性原则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当坚持综合性原则,即在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中,应当融合多种管理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政府和组织的作用,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危机管理体系,提高危机管理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公共危机管理决策制度
公共危机管理决策制度一、简介公共危机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不可预测的、突发性的事件,可能对公众安全和福利造成严重危害的情况。
在面对公共危机时,政府和相关机构需要制定有效的管理决策来应对危机,维护公共秩序和安全。
公共危机管理决策制度是为了有效处理各类公共危机事件而建立的一套规范程序和决策机制。
二、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公共危机管理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遭遇危机事件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管理决策制度,决策者可能会陷入混乱和无效的应对措施中,导致危机进一步扩大。
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共危机管理决策制度对于提高应对危机的有效性和效率至关重要。
三、有效的公共危机管理决策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的预警机制是有效应对公共危机的前提。
预警机制可以通过监测数据、信息共享、风险评估等方式,及时发现潜在的危机风险,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
2. 决策层级和责任分工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确定清晰的决策层级和责任分工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类型的危机需要相应的决策层级和责任部门来负责应对,确保决策的及时和有效性。
3. 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基础。
应急预案包括应对措施、资源调配、协调机制等内容,可以在危机发生时提供指导和支持,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4. 信息共享和公开透明公共危机管理需要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公开透明机制。
及时准确地传播信息可以避免谣言和恐慌的蔓延,提高公众对决策的信任和理解,增强危机管理的公众参与性。
四、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公共危机管理决策制度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未来,可以通过引入新技术、强化国际合作、加强危机应对能力建设等途径,提升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为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五、总结公共危机管理决策制度是保障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重要保障。
建立科学、规范的决策制度可以提高应对危机的效率和效果,增强社会的抗风险能力。
未来,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决策制度,提高危机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应对各类公共危机挑战。
公共危机管理导论复习资料
《公共危机管理导论》复习资料公共危机的分类。
按产生的诱因可分为:1、外生危机2、内生危机3、内外双生危机按发生的层次可分为:1、全球危机2、国际危机3、国家危机4、地区危机5、组织危机6、个人危机按发生的领域可分为:1、政治性危机2、社会性危机3、宏观经济性危机4、生产性危机5、自然性危机按不同利益主体可分为:1、一致性危机2、冲突性危机按发生的不同方式可分为:1、渗透性危机2、定期性危机3、突发性危机按造成的不同后果可分为:1、有形损失危机2、无形损失危机按发展的速度可分为:1、龙卷风性危机2、腹泻型危机3、长投影型危机4、文火性危机三株集团在一次突发事件中走向败亡说明了什么问题。
应对突发事件必须要建立强有力的应急处理机构应对突发事件管理主体必须要有主见,并及时作出反应强调与社会公众、舆论媒体进行沟通应对突发事件要强调以人为本的首要原则公共危机基本特征。
1、突发性2、威胁性3、不确定性4、紧迫性5、破坏性6、无序性7、隐蔽性8、公开性9、社会性10、扩散性公共危机的发展趋势。
诱发公共危机的因素不断增多,公共危机发生得更加频繁;地区性危机事件减少,跨国性危机事件增多;公共危机信息扩散的速度加快;公共危机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公共危机的危害性呈增长态势;公共危机的种类增多;单一型危机事件减少,复合型社会危机事件增多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内涵。
1、组织或个人通过危机监测、危机预防、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达到避免、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甚至将危机转化成机会,就是公共危机管理2、具有控制和制约的含义,即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和限制冲突行为的发展,改变冲突各方不断相互刺激和冲突逐步升级的趋势,使冲突得到隔离和抑制,减少由危机引发战争或大规模暴力对抗的危险3、为应对危机情况而采取得预先防范措施、事发时采取得应对行动、事发后采取的各种善后措施及减少损害的行为,就是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
1、生命第一的原则2、第一时间的原则3、以防为主的原则4、及时沟通的原则5、树立权威,分级管理的原则6、决策果断的原则7、安全、适度的原则8、合法、守法的原则公共危机识别与评估的作用。
公共危机处理课件
CHAPTER
公共危机处理流程
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制定应急预案
资源储备与调配
培训与演练
01
02
03
04
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及时发现潜在的危机,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危机,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应对策略和流程。
提前储备应急所需的人力、物资和资金,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调配。
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确保人员熟悉应急预案。
科技应用
未来公共危机处理将更加注重跨部门协作,通过建立高效的协调机制,提高危机应对效率。
跨部门协作
未来公共危机处理将更加注重公众参与,通过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危机应对,提高危机应对效果。
公众参与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2
CHAPTER
公共危机处理原则
预防是应对公共危机的最佳策略,应重视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总结词
预防为主原则强调在公共危机发生前,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这包括建立健全的预警机制、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提高公众的危机意识和应急能力等。通过预防措施的落实,可以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危机辅导
为受危机影响的群体提供专业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减轻危机对他们的影响。
05
CHAPTER
公共危机处理案例分析
详细描述
确保灾区通讯畅通,及时向外界传递灾情信息。
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帮助灾区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总结词:迅速响应、高效救援
地震发生后,政府和救援机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动救援力量赶赴灾区。
详细描述
公开透明原则要求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及时、准确地发布相关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这有助于稳定社会情绪,增强公众对政府和相关机构的信任,同时也有助于媒体的监督和舆论的引导。
2024年山东大学公共管理公共危机应对的善后机制初试真题
2024年山东大学公共管理公共危机应对的善后机制考研初试真题业务课名称:公共管理学考生须知: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纸上无效。
2.答题时必须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做答,用其他答题不给分,不得使用涂改液。
公共危机应对的善后机制公共危机的善后机制是指在危机事态得到控制,人们从紧张和失衡状态中恢复后进入的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阶段,为达成公共危机管理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手段。
(1)公共危机善后机制的两个重要任务①以危机问题的解决为契机,进行危机后的恢复重建和危机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慰藉公众的惊恐心理和恢复其生活信心,巩固危机管理的成果,防止危机的复原和反弹。
②从危机中总结经验教训,堵塞危机管理中的制度、机构和政策漏洞,制定长期的反危机战略,真正从危机事件中受益。
(2)公共危机善后机制的内容①灾后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重建和秩序的恢复。
②按照程序清算损失。
③赔偿损失,抢救受伤人员,救济群众,对住房、食品、用水、医疗、生产资料等进行妥善安排。
④对公众灾难心理创伤的安抚和慰藉。
⑤进行事故调查与危机直接责任人员的处理。
危机事件的发生和灾害影响的扩散,往往是由于官员玩忽职守、官僚主义、行政腐败、制度漏洞等。
事故调查机构应客观地甄别事故发生的原因,界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提出事故处理以及防止类似事件再度发生的政策建议。
处理的结果要尽快公布于众,既给受害者一个明确的说法,又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责任政府的良好形象。
因此,公共危机管理应采取各种策略和措施,通过对直接责任者的追究、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资金的援助、心理咨询机构的心理慰藉,抚平受灾和受害公众的心理创伤,使他们尽快恢复生产和生活信心。
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公共危机管理概述公共危机是指突发、突然出现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事件或问题,超出了一般的管理范畴,给社会、政府以及相关利益方带来了重大的不良影响。
公共危机管理是指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通过组织、协调、引导和控制等手段,迅速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有效化解危机,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
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优先、科学决策、依法治理、信息透明、协调有序、责任明确”。
这些原则体现了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在危机发生之前要加强预防,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在危机发生之后要依靠科学理性的决策,通过法治手段来控制和处理危机;尽量做到信息透明,增强公众信任和对危机处理的支持;要加强各方的协调与沟通,形成有序的合作机制;同时要明确各方的责任与义务。
公共危机管理主要包括预警、应急响应、危机处置和评估四个阶段。
预警阶段是指及早预测和识别潜在的公共危机,通过建立系统、完善现有机制和技术手段,提前获取相关信息,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以便及时进行应对准备。
应急响应阶段是指在危机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组织资源,使各方在紧急情况下做出合理的行动,尽力减少危机的影响。
危机处置阶段是指对危机事件进行具体的应对和处理,包括组织协调、信息发布、资源调配等。
评估阶段是指对危机处理的过程进行综合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危机管理机制,以便今后应对类似危机时更加科学有效。
公共危机管理的核心是组织、协调和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以实现对危机的快速、准确和有效的处置。
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是最重要的主体,具有权威和综合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的能力,负责危机管理的整体调度和决策。
同时,公共危机管理也需要各利益相关方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包括企业、媒体、公众等,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危机。
公共危机管理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组织和管理机制,需要建立健全的危机管理体系和机构设置,明确各方的职责和权限,做到快速、权威和高效地决策和行动。
同时,还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发布和沟通渠道,及时向公众和媒体传递准确和及时的信息,增强集体记忆和信任。
处置公共危机方案
处置公共危机方案
概述
公共危机是指不可避免或突发的大规模公共事件,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和
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企业和社会都需要做出有效的应对和处置。
一个好的处置公共危机的方案必须同时具备及时、科学、有效等特点。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处置公共危机的方案。
行动方案
第一步:掌握危机情况
在面对公共危机时,首先需要掌握危机的实际情况和影响。
要及时搜集、分析
和发布有关信息,以帮助民众准确地了解危机的程度和影响。
第二步:制定应急计划
制定应急计划是处置公共危机的核心,它需要充分考虑各种情况的发生和变化,制定详细的处置方案,包括人员、物资、设备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第三步:启动应急机制
当公共危机发生时,必须及时启动应急机制,调动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力量,协
调各方资源,迅速应对紧急情况。
第四步:实施处置方案
根据应急计划,实施相应的处置方案。
需要根据危机的不同特点采取灵活的措施,包括隔离、疏散、补给、救援等。
第五步:查看反馈和总结
处置公共危机之后,需要查看反馈和总结,对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和总结,为下一次危机处置做好准备和经验积累。
特别说明
处置公共危机的方案需要根据不同的危机情况进行个性化制定,最好充分考虑
各种情况,以提高处置的效率和精度。
同时,危机处置需要加强统一的领导和协调,保证各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紧密配合。
结论
处置公共危机的方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各种情况并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
一个好的处置方案必须同时具备及时、科学、有效等特点,才能在紧急情况下为民众提供更好的保障。
公共危机管理的策略与应对机制
公共危机管理的策略与应对机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公共危机愈发频繁地发生,严重地威胁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大意外事故等,我们应该采取合理、科学的危机管理策略和应对机制,以及时、有效地控制局面,保障公众利益。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策略公共危机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有全面、协调、可控的策略才能应对各种挑战和危机。
1. 预防策略在危机尚未发生时,应该采取预防策略,对可能引发危机的因素进行监测和控制。
具体措施包括: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强警示教育和风险评估、提高工作素质和保持良好的公共形象等。
2. 应对策略当危机发生时,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保障公共利益。
在应对策略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快速反应在危机发生后,必须要快速响应,根据事件性质和紧急程度,组织力量实施应急措施。
这要求管理部门必须有良好的应急预案,并可以迅速启动应急机制。
(2) 公开透明危机管理过程中,应该保持公开透明的态度,把事件的处理过程及信息向公众公开,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和官方声明,消除不实传言,减少愈发不当的社会影响。
(3) 合理管理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必须要合理管理危机资源,如警力、医护人员、专业救援队伍等。
此外,学会灵活应对危机变化,尽可能降低事件对公众的损失。
(4) 德行领导在危机过程中,领导者不仅要处理好事件和问题,还要展现出德行的领导能力和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让公众相信管理者的能力和决心,缓解公众的恐慌情绪,及时为公众宣传正确的信息。
3. 后续策略危机处理完之后,还需继续采取后续策略,以保持危机管理的有效性。
具体措施包括:整理汲取危机事件经验教训,完善管理方案和应急预案,改进体制和机制,挖掘问题使各有关部门加以改进。
二、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应对机制是至关重要的,这涉及到应急资源的掌握和能力的体现。
应急机制主要包括:组织指挥机制、应急调度机制、信息灵通机制、支援保障机制、社会组织协调机制等。
公共管理学(七)
建立、完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包括以下 内容:
1.制定、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2.制订、健全预案体系。危机预案
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 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 指挥、救援计划等。
3.进行信息监测与分析 4. 完善各项基本资源储备 5.加强公共危机应对的培训
决策机制
危机责任
组织形象
潜在的 支持行为
组织的过去表现
——危机史 ——关系史
公共危机的类型
(1)据公共危机产生的诱因,可分为: 外生型危机:指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危机; 内生型危机:指由于内部原因所引发的危机; 内外双生型危机:指由外部环境与内部原因交互
作用而产生的危机,如美国“卡特利娜”飓风事件 ,首先是由飓风诱发的,后由当局的处理不力而引 发了公共危机。 (2)据公共危机发生的领域,可分为: 政治性危机:如战争、武装冲突、恐怖主义活动等 社会性危机:如社会骚乱、罢工等;
潜伏期是最容易处理危机的时期,但此时的危机 却通常难以被觉察。
在危机突发期,事件急速发展并出现严峻的态势 ,这是四个阶段中时间最短的阶段,但让人感觉最 长,因为它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严重冲击,如2003年 “非典”的爆发期,让社会人心惶惶。危机突发期 有四个特征:事态逐渐升级,公众广泛注意;事态 引起媒体的集中报道;事态严重干扰正常活动;事 态影响组织的正面形象和团队声誉。
公共危机管理指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运用 公共权力、整合公共资源,有效地预防、处理 和消弭公共危机的一种动态的、全方位的管理 过程。
危机管理多重视角
可从管理学的角度强调政府公共管理职 能,强调政府建立、完善公共危机应急 机制的必要性;
可从传播学角度探讨公共危机发生 前后及公共危机发生过程中在政府、组 织、媒体与公众间的信息传播问题;
七:公共危机管理善后处理机制
2.恢复的理论
(1)系统论 灾害是物理环境(如大气)的致灾因子对建筑环 境(如:建筑、道路、桥梁、设施等)产生影响 ,对人的生存构成威胁。 物理环境、建筑环境、人的环境是三个系统,彼 此相互依赖、相互促动。如果三个系统不协调就 会产生灾难。 恢复:矫正不协调关系,尊重自然,建立更加具 有抗灾能力的物理环境及人的环境,提升安全度 。
(3)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在《风险应急运行规划 指南》中定义:恢复就是指使社区的基础设施和 社会、经济生活恢复到正常的活动,但他应当将 减缓作为一个目标。在短期内,恢复意味着将重 要的生命系统恢复到可接受的水平,同时满足人 的基本需要,确保人和社区的社会需要得到满足 。 (4)恢复中的两对关系 恢复与重建。“恢复”中包含着“重建” 复原与发展。恢复重建不仅意味着补救,而且意 味着发展,因为恢复重建要消除危机影响过程中 的除旧布新。
(2)脆弱性理论 风险不是均匀分配的。它重点关注的是脆弱群体。他们的 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面临着最高的风险挑战。因而风险 对不同的人群而言存在着差异。 恢复:人们要关注因收入、发展阶段、性别、种族等因素 所导致的差异性风险。
(3)社会政治生态理论 灾害扰动了社会互动,人类系统内部的互动影响着人们恢 复的方式;人们需要资源恢复,但资源是有限的,恢复阶 段会产生对恢复资源的竞争与冲突,强势团体可能会阻止 对弱势群体的必要救助。 恢复:改变权力安排,消除歧视、贫困和腐败;所有受灾 公众参与恢复过程的重要性。
二、恢复的维度
① ②
③
1.社会影响与恢复 注意问题: 严防次生灾害 保障灾后需求膨胀的 物资供应 特别关注弱势群体
• 第四章 恢复重建规划 • 第二十七条 • 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全面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恢复重建 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尊重科学、 尊重自然,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兼 顾,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主体 功能区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并坚持 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区分缓急、突出重点,相 互衔接、上下协调,规范有序、依法推进的原则 。
公共危机事件的危机管理与应对方案
公共危机事件的危机管理与应对方案公共危机事件是指发生在群体中的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公共卫生事件、纵火等事件。
这些事件将对群众、机构、企业以及政府造成严重影响,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问题。
因此,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危机管理与应对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危机管理危机管理指对突发事件采取的一系列行动,以降低危机对公众的影响。
危机管理通常包括:1. 危机预警:及时监测事件发展动态,提前发现可能引发危机的迹象,形成预警机制。
2. 危机评估:对危机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危机的性质、程度、可能扩大的范围等信息,为下一步行动提供依据。
3. 危机应对方案的制定:针对每种可能的危机事件,应提前制定好应对方案,并预案与内部联系人和协作者,以保证危机发生时能立即执行。
4. 危机处理:应急响应团队根据危机应对方案进行处理,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危机对公众的影响。
二、应对方案在制定公共危机事件的危机管理与应对方案时,应该将风险评估和预测纳入考虑。
下面分别就不同的公共危机事件,进行相应的应对方案介绍。
1. 自然灾害针对自然灾害,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1) 制定灾害危险区域和疏散路线图,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帮助当地民众撤离。
(2) 建立救援队伍,组织对受灾地区的抢险救援。
(3) 建立应急医疗救援机制,为灾民提供救治。
(4) 做好灾后重建工作,保证能够恢复生产与生活秩序。
2. 恐怖袭击针对恐怖袭击,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1)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及时介入,缩短袭击所造成的影响。
(2) 加强安保力量,做好袭击现场封锁与现场疏散工作。
(3) 强化危机沟通,向公众发布有关袭击事件的信息,以防止恐慌情况的发生。
3. 公共卫生事件针对公共卫生事件,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1) 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对疫情进行有效的监控,并制定隔离治疗方案。
(2) 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
(3) 建立医疗保障体系,提升公众自我防范和干预能力。
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第七章7.1 内容展示
7.2 公共危机善后处理绩效评估机制与指标体系
7.2.1 公共危机善后处理绩效评估机制
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是指在讲求内部管理与外部效应、 数量与质量、经济因素与伦理政治因素、刚性规范与柔性 机制相统一的基础上,对公共部门实施公共危机管理过程 中所贡献的产出进行评审界定。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是 危机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旨在完善危机管理制度,提高 组织对危机的应急能力和恢复力,防止同类危机再次发生。 它是评判政府危机管理决策、计划、组织、管理工作的水 平,评价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
第七章 公共危机的善后处理机制
内容提要
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机制的必要性 公共危机管理的 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机制
善后处理机制 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的反馈调整机制 健全公共危机后的精神心理救助机制
7.1 公共危机善后处理的意义与对策
公共危机善后处理,是对危机管理作出总结、评估和改 进,以及对危机所涉人员进行物质救助和心理干预等方 面的工作。
目标:树立重视创新与学习的思想 应用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进行流程再造 不断提高团队的专业水准
7.3 公共危机管理的心理干预机制
7.3.1公共危机可能引发的社会心理问题 1、社会性焦虑与恐慌 2、流言与谣言的传播 3、骚乱与暴乱
7.3.3 公共危机管理的心理干预机制建构原则
1、适时原则 2、效用原则 3、人本原则 4、全局原则
7.1.1 公共危机善后处理的意义
1、公共危机善后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2、公共危机的善后处理是人道主义应有之义。 3、公共危机的善后处理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4、公共危机的善后处理是提高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必
修课”。
7.1.2 公共危机管理善后处理的对策
第7章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机制.ppt
第七章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机制
2013年11月17日 南海电大1501
学习目的——善后处理知识和基本技能
• 内容提要: 1. 建立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 机制的必要性 2. 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 处理机制 3. 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的反馈 调整机制 4. 健全公共危机后的精神心 理救助机制 恩格斯说:“一个聪明的民族, 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 西会比平时多得多”
7.1建立公共危机善后处理机制的必要性
• 危机的善后处理系统 是消除 由于危机造成 的不良影响,重振政 府形象的关键,如果 做得不好,同样会带 来一系列问题,有时 还会引出新的危机, 因此必须克服重事态 平息、轻善后处理的 错误做法。
7.1建立公共危机善后处理机制的必要性
• • 善后处理——危机处理的新阶段。不 然——乱! 原则——立足于现实的危机问题,明 确大规模的危机时间之后组织工作的 目标取向和政策导向。 为此,需要很好地了解、确定和解决 两个重要任务。 第一,即以危机问题的解决为中心和 契机,配套地解决和控制欲危机问题 相关的、可能导致危机再度发生的各 种问题,巩固危机管理的成果。
• •
•
第二,从危机中获益,即通过对 危机发生的原因、危机处理过程的细 致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在技术、 管理、组织机构及运作程序上的改进 意见,进而进行必要的组织改革。
以诚待人--无往而不利
• 承担责任 • 给予公众一定的精神补偿和物质补 偿 • 尽快平息,抢救伤员,紧急救助, 恢复生产, • 召回难民,对衣食住行医疗等妥善 安排 • 争取国内,国际支持 • 民众教育,总结经验,引导认清危 机状态的危害 • 政府的信任力 • 稳定人心,稳定社会秩序,调和利 益关系,加强法制建设,化解社会 矛盾,增强对危机的免疫功能,预 防危机的再次发生。
第七章 危机的善后处理
第一,以危机问题的解决为中心和契机,配套地解 决和控制与危机问题相关的、可能导致危机再度发 生的各种问题,巩固危机管理的成果; 第二,从危机中获益,即通过对危机发生的原因、 危机处理过程的细致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在 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及运作程序上的改进意见, 进而进行必要的组织变革。
3
7.1.2危机善后处理的内容: (1)恢复机构的正常运转 (2)资料记录与保存 (3)事故调查 (4)清算损失 (5)补偿损失 (6)稳定人心 案例:市场快速反应系统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 的正常供应
18
思考题
1、公共危机管理善后处理机制的主
要内容是什么? 2、危机后应该怎样改进危机管理? 3、如何构建危机后的精神心理救助 机制?
19
9
加强公共危机后的反馈调整机制
2、危机后管理制度的完善
首要举措就是以法律手段确立突发性危机事
件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 199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 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等。 另一个举措是建立危机应急备用系统、风险 基金制度、保险制度以及其他危机备用资源, 保障组织在危机状态下的正常运行。
4
7.2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机制
7.2.1公共危机的安抚机制
(1)建立、健全被害人援助制度,使危机带
来的社会震荡消减到最低限度。 (2)区分危机相关者。 (3)恰当处理危机参与者。 总的原则是:区分不同情况,严格政策界限, 以争取多数、孤立少数。
5
7.2.2公共危机后 的转变机制 案例:“光明牛奶” 转危为机
11
加强公共危机后的反馈调整机制
2023年天津工业大学考研真题参考:公共危机善后处理机制
2023年天津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参考
业务课名称:公共管理专业
考生须知: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纸上无效。
2.答题时必须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做答,用其他答题不给分,不得使用涂改液。
公共危机善后处理机制
公共危机善后处理机制是消除由于危机造成的不良影响,重振政府形象的关键,如果做得不好,同样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有时还会引出新的危机,因此必须克服重事态平息、轻善后处理的错误做法。
公共危机善后处理机制的主要内容有:
1.及时处理善后。
例如灾区的恢复重建,受灾人员的救助,及时与外界相关组织通报情况,加强媒体的宣传工作等。
2.消除“危机后遗症”。
广泛利用社会力量,争取有关部门、社会团体、乃至于国际的道义支持和物质援助,对危机相关伤亡或遭受损害人员进行安抚,摆脱危机阴影,重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与支持,扭转被动局面。
3.在危机处理善后工作结后,政府应建立危机资料库,将危机产生的原因、经过、处理方法及其效果、经验教训等详细记录,并总结经验教训,为政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提高危机处理能力、管理水平及预防和有效解决新的危机事件提供参考。
处置公共危机方案
处置公共危机方案前言公共危机是指突发性、紧迫性、广泛性的事件或事故,容易导致公众恐慌、社会不稳定等影响。
例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交通事故等都属于公共危机范畴,对于这些危机,合理的处理方案非常重要。
处置公共危机的原则在处置公共危机中,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第一时间反应公共危机爆发时,我们必须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及时掌握相关信息,迅速采取措施并通知公众。
如果第一时间不能做出有效反应,危机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
2. 着手处理潜在的危险在公共危机的处理中,我们必须始终关注潜在的危险,积极着手处理可能的风险,防止情况进一步恶化。
3. 保证公众安全公共危机处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公众安全。
在处理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以公众安全为第一要务,一切措施都应该围绕着保障公众安全而展开。
处置公共危机的步骤无论公共危机是由自然灾害、人为事故还是恐怖袭击等原因引起的,都应该进行以下步骤的处置。
1. 形成应急小组公共危机处理需要一支专业的应急小组来负责处理事宜,该应急小组应包括官员、安保专家以及医疗人员等领域专家。
2. 收集信息应急小组首要任务是收集有关事件的详细信息,包括原因、影响范围、人员伤亡情况、物资损失等情况。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应急小组针对情况采取最合适的措施。
3. 制定应急计划在收集完信息后,应急小组应该根据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
应急计划应该包括各类资源的调配、防护措施以及救援方案等。
4. 实施应急措施根据应急计划,应急小组应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疏散公众、管制交通、设立隔离带、提供救助等等。
5. 宣传和指导公众公众在危机中往往容易产生恐慌和动乱。
应急小组应该积极开展宣传和指导工作,向公众传递信息、提供救助并调动公众支持处理工作。
6. 评估总结在公共危机处理结束后,应急小组应当对处理工作进行评估总结,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类似情况。
总结处置公共危机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在处理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关注公众安全和预防潜在危险这两个原则,按照一定的步骤实施危机处置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期恢复主要工作
灾害影响区安全与 在确保居民安全的情况下,允许人们返回受灾害的 返回 区域 临时避难所/住房 提供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关键基础设施恢复 道路、管道、电、水、医院、警察局、消防站、公 交、政府、等关键的设施。 废墟管理 应急拆除 制定临时场所,把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分开,并将不 可回收物运到永久性处理厂。 对严重损害,可能倒塌的建筑进行加固、重建或拆 除
(4)新兴—规范理论 灾害使正常的官僚组织不能正常运行,新 型的灾害使得官僚组织不能做好充分的准 备。 恢复:在灾害恢复阶段,许多需求得不到 满足,新型的组织与团体将会出现,并满 足这些需求,新型组织是恢复的重要力量。
3.恢复重建遵循的原则
(1)政府主导,公众参与 (2)全面恢复,突出重点 (3)公平公正,关注弱者 (4)生产自救,多样补偿 (5)防灾减灾,寻求发展
4.心理影响与恢复
案例:“9〃11”事件对志愿者的影响
“9〃11”事件发生后,大批 的自愿者参与了应 急救援活动,惨烈的场面对许多人的心理和行为 产生了影响。美国学者对其中163名自愿者进行了 调查,发现:57%的人开始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上花 费更多的时间,30%的人开始或加强体育锻炼, 33%的人吃的更多或更少,29%的人开始或强化宗 教活动,14%的人开始或加强瑜伽或放松活动, 12%的人开始饮酒或更多的饮酒,10%的人开始或 更多的吸烟,4%人开始或更多的开始处方药。
第四节 恢复的过程与管理
一、恢复过程
1.准备阶段 2.计划阶段 3.实施阶段 4.验收阶段 5.反思阶段
汶川重建档案
2008年6月18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 正式颁布,统一部署对口支援任务,创新提出“一省帮一 重灾县,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成就了体现社会 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汶川样本”。明确要求19个省市以不 低于1%的财力对口支援重灾县市3年。 2008年12月27至29日胡锦涛总书记赴川视察,对加快灾后 恢复重建、服务宏观经济大局作出重要指示。 2009年3月5日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所 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 年的重建目标任务。 2010年9月底 灾后恢复重建实现了“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 成”的目标;到目前,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完工占规划项 目的95%。
•
•
长期恢复重建的主要工作
危险源控制与区 域保护 公共卫生/精神 健康恢复 经济发展 基础设施的弹性 在受害影响地区,改变土地利用与建筑规 范,降低社会脆弱性 确保生理、心理健康不受突发事件影响 制定灾区经济复兴计划,促进灾区的经济 增长 减少基础设施的脆弱性,增强基础设施的 抗灾毁能力
历史遗迹保护
1.选址策略: (1)原地原址重建 (2)原地异址重建 (3)异地重建
人们倾向于原地原址重建
2.原因
(1)政治原因 (2)文化原因 (3)经济原因 (4)心理原因
二、住房恢复重建
1.美国学者认为,住房的恢复重建要经历 四个阶段: (1)应急避难所 (2)临时安臵所 (3)临时居所 (4)永久住房
二、恢复的主要措施
1.做好灾民安臵 据统计,“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共造成 成都市一百多万受灾群众无家可归,全市 城镇和农村共有一百零九万人、二十八万 户需过渡安臵。
2.实现心理干预的长效化
3.加强未来的风险防范花 4.以恢复重建促进区域发展
第五节 危机恢复中的重要问题
一、恢复重建的选址
第七章 公共危机管理 的善后处理机制
学习内容— —
建立公共危机善后处理机制的必要性 危机恢复 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机制 加强公共危机反馈调整机制
第一节 建立公共危机善后处理机制的必要性
1.危机善后处理的两个任务 以危机问题的解决为中心和契机,配套地解决和 控制与危机问题相关的、可能导致危机再度发生 的各种问题,巩固危机管理的成果。 从危机中获益,通过对危机发生的原因,危机处 理过程的细致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在技术、 管理、组织机构及运作程序上的改进意见,进而 进行必要的机构改革。 稳定人心、稳定社会,使社会正常生活尽快恢复。
• 四川:灾区居民收入比全省高3.4% • 魏宏(四川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在会上 (2011-5-10日上午10时,国新办在国务院新闻办 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目前四川纳 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项目已完工94%, 去年底,39个重灾县财政收入增速比全省高12.4 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农村人均收入分 别比全省高3.4和4.4个百分点。 • 来源:凤凰网
恢复的内容可归纳为四类:
最大限度的限制灾害结果的升级。 弥合或弥补社会、情感、经济和物理的创伤与损 失。 抓住机遇,进行调整,满足人们对社会、经济、 自然与环境的需要。 减轻未来社会所面临的风险。
① ②
③
④
2.恢复的理论
(1)系统论
灾害是物理环境(如大气)的致灾因子对建筑环 境(如:建筑、道路、桥梁、设施等)产生影响, 对人的生存构成威胁。
2.我国救灾捐款 存在的问题
(1)信任缺失 (2)缺少透明 (3)违背自愿、无 偿原则 (4)政府与公益组 织的关系需要理顺
第六节 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机制
一、公共危机后的安抚机制
1.建立健全受害人的援助机制 2.区分危机相关者 3.恰当处理危机参与者
四、心理干预
突发事件与心理问题的关系:
(1)突发事件对人的心理存在负面影响,也存在 正面影响。 (2)突发事件一般不会给人造成重大的心理问题。 (3)精神卫生部门应该特别关注的对象:灾前精 神病患者、目睹亲人死亡或严重受伤者、单身女 性家庭、儿童、参与艰难搜救任务的应急响应者、 工作负担沉重的医务人员。
第三章
接受捐赠
• 第十二条救灾捐赠受赠人应当向社会公布其名称、地址、 联系人、联系电话、银行账号等。 • 第十四条救灾捐赠受赠人接受救灾捐赠款物时,应当确 认银行票据,当面清点现金,验收物资。捐赠人所捐款物 不能当场兑现的,救灾捐赠受赠人应当与捐赠人签订载明 捐赠款物种类、质量、数量和兑现时间等内容的捐赠协议。
2.住房恢复重建的形式
依靠自己的力量 依靠亲情关系 依靠救灾制度 依靠保险赔付
三、经济恢复重建
1.恢复关键性的基础设施运行 2.对于工农业受到严重影响的灾区,政府 要及时出台减免税收、提供低息贷款等一 系列优惠和扶植政策,帮助灾区恢复正常 的生产秩序,甚至实现产业升级。
具体措施: ① 将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作为公共安全教育 的长期内容。 ② 鼓励社会公众灾时开展自救、互救的活动。 ③ 对心理脆弱的群体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特 殊关注。 ④ 开展专业心理咨询与治疗。 ⑤ 做好长期心理恢复准备。
五、救灾捐赠管理
1.捐赠:救灾属于公益捐赠,是一种慈善 事业,指自然人、法人或其它组织在自愿 的基础上向灾区捐款捐物。 (1)捐赠所涉及的人:捐赠者、受赠者、 受益人。
环境修复 灾害纪念
保护历史性建筑
消除突发事件给环境造成影响 纪念遇难者,安抚社会公众,培养社会认 同感
3.恢复重建具有促进灾区经济发展的 功能
(1)社会公众及政府决策者通过危机的教 训对防灾,减灾问题上更加重视。 (2)危机摧毁了不安全的建筑和设施 (3)灾区可以此为契机,实现产业发展的 转型升级,进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4)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升 社会、经济及环境对各种风险的弹性。
维修许可
捐赠管理 灾害援助
恢复计划应该对其他地区参与重建的建筑商进行监 督并登记
对捐赠品接收、分类、做好运送、分发准备 最大限度地解决灾民办事缓慢的问题、招募和培训 足够多的工作人员。
•
2.长期恢复
(1)时间:持续数月 或数年 (2)项目:道路、桥 梁、商店、住宅等设 施 要求:提高建筑标准、 改变土规划 • 第二十七条 • 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全面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恢复重建 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尊重科学、 尊重自然,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兼 顾,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主体 功能区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并坚持 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区分缓急、突出重点,相 互衔接、上下协调,规范有序、依法推进的原则。
(5)恢复重建的活动的内容:
恢复重建灾毁的公共设施。 废墟与垃圾的清理与运输。 临时住房及其他提供给灾民及其家属的帮助。 帮助个人和企业进行长期重建。 恢复公共服务(设施)。 危机心理咨询与精神健康。 解决灾害失业问题。 规划长期的经济稳定,社会恢复与风险减缓。
第三节 恢复的分类与维度
一、恢复的分类
•
1.短期恢复
(1)时间:危机发生后 很快展开,常与应急响应 重合。(有的活动可能持 续数周) (2)项目:提供公共卫 生及安全服务、恢复受损 的设施及其他服务、重建 交通线路、为灾民提供食 物与住宅、废墟清运。
•
案例:截至2008年6月30日,四川地震灾区 已经有350万户800万人得到过渡安臵,各 个安臵点都已经实现了卫生防疫全覆盖, 商业便利店和惠民超市以低于市场价格的 20%让利于受灾群众。八成以上的安臵点都 建起了文化活动室、电影放映室和图书室。
2.善后处理的内容 (1)恢复机构正常运作 (2)资料记录与保存 (3)事故调查 (4)清算损失 (5)补偿损失 (6)稳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