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诊断学讲义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基础讲义 第五章 问诊

中医诊断学基础讲义	第五章	问诊

表现
病因
惊恐而心悸,或心悸易惊,恐
惊悸
外受异常刺激
惧不安
若无明显外界诱因心跳剧烈, 惊悸进一步
怔忡
上至心胸,下至脐腹
发展而来
特点
时发时止,全身情况较好,病 情较轻
病情较惊悸严重,持续时间较 长,常见于器质性病变
4.胁胀: 自觉胁肋部胀满不舒,与肝胆病有关 5.脘痞: 胃脘部胀满不舒 ⑴食积胃脘:脘痞伴嗳腐吞酸、进食尤甚 ⑵脾胃气虚:脘痞、伴食少便塘 ⑶湿阻中焦:脘痞伴纳呆呕恶、苔腻 ⑷饮停于胃:脘痞纳少伴胃中有振水声、呕吐清水痰涎 ⑸胃阴亏虚:脘痞干呕,饥不欲食 ⑹肝气犯胃:脘痞伴胸胁胀满 6.腹胀: 自觉腹部胀满不舒 ⑴鼓胀:腹大胀满如鼓,皮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 —①酒食不节②情志所伤③虫积血癥 7.身重: 自觉身体沉重,如负重物-水湿泛滥、气虚不运 ⑴湿邪困阻:身重伴脘腹胀满、苔腻 ⑵水湿泛溢肌肤:身重伴浮肿尿少 ⑶脾气亏虚:身重伴嗜卧、倦怠乏力 ⑷热病后期,邪热耗伤气阴:身重乏力
二.问目 目病与心、肝、肾三脏病变关系密切 1.目痛: ⑴肝火上炎:两目胀痛,兼面红目赤,急躁易怒 ⑵风热火毒上扰:目赤肿痛,兼羞明多眵 ⑶气血不足或阴虚火旺:两目隐痛,渐发势缓,干涩 2.目眩: 自觉视物旋转动荡,或眼前如有蚊蝇飞动感 ⑴实证、虚实夹杂:①肝阳上亢②肝阳化风③痰湿上蒙清窍
63
⑵虚证:气虚、血虚、阴精不足,目失所养 3.目昏: 目昏指视物昏暗,模糊不清 4.雀盲(夜盲): 白昼视力正常,每至黄昏后视力明显减退,视物不清 5.歧视(复视): 指视一物成二物而不清的症状 以上三种眼病总由于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目失所养,常见于久病或年老体弱之人
A.肾精亏虚失养
B.寒湿侵袭阻络
C.瘀血阻滞经络

肿瘤诊断学精品PPT课件

肿瘤诊断学精品PPT课件

肿瘤的CT成像诊断
肺内
气管内
肿瘤的CT成像诊断
肿瘤的CT成像诊断
肿瘤的CT成像诊断
肿瘤的像诊断
肿瘤的CT成像诊断
肿瘤的CT成像诊断
肿瘤的CT成像诊断
肿瘤的CT成像诊断
肿瘤的CT成像诊断
肿瘤的CT成像诊断
肿瘤的MRI成像诊断
肿瘤的MRI成像诊断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
肿瘤的临床诊断
体格检查
❖ 内容
部位:可分析肿瘤性质及组织来源
形态:
硬 度:
癌——硬
肉瘤——较软
血管瘤——有压缩性
活动度: 良性——活动度大
恶性——侵润性生长、活动差
与周围组织关系
区域淋巴结有无肿大
肿瘤的临床诊断
❖ 全身检查
(1)确定是否患肿瘤,良恶性,转移与否及范围。 (2)了解全身重要脏器功能,决定治疗方案。
肿瘤的CT成像诊断
肿瘤的CT成像诊断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X-ray 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
❖ CT检查技术:平扫、增强扫描、薄层扫描、CT重建技术 、CT血管成像、仿真内镜、CT灌注技术。
❖ 和常规X线比较,CT检查分辨率高(例如:密度分辨率是 普通胸片的10倍) 、前后无重叠、病灶细节清晰、分期 准确高等优点。
X线影像学诊断
X线影像学诊断
X线影像学诊断
乳腺钼靶X线照相(软X 线照相) 是国内外学 术界公认的首选乳腺 疾病检查方法,诊断准 确性远远高于红外线 和超声检查.
X线影像学诊断
介入放射学已经成为独立于X线影像学的新兴学科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ve angiography, DSA)

10第十章--肿瘤教学讲义PPT课件

10第十章--肿瘤教学讲义PPT课件

二、肿瘤的生长
(一)肿瘤的生长方式
3. 外生性生长(exophytic growth):生长在体表、体腔 表面及自然管道表面的肿瘤都呈外生性生长,形成乳头状、 息肉状、蕈状、菜花状肿物。
良、恶性肿瘤均可呈外生性生长,但恶性肿瘤常同时 有向基底部呈浸润性生长,其外生性生长部分,由于血液 供应不足,常发生坏死、脱落而形成边缘隆起的溃疡。
五、肿瘤的复发
是指恶性肿瘤经过正规治疗,获得一段消退 期或缓解期,后又重新出现同样肿瘤。 复发可 在原发部位,也可在其它部位,引起复发的原因 主要是与手术切除不干净、切口种植、隐性转移 灶、肿瘤的多灶起源及肿瘤细胞的多克隆灶等有 关。
三、肿瘤的代谢特点
2.核酸代谢 瘤细胞合成DNA和RNA的聚 合酶活性均高于正常细胞,故核酸合成代 谢旺盛,导致细胞内DNA、RNA含量增加。 DNA与瘤细胞的分裂和增殖有关,RNA与瘤 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及生长有关,核酸增多 是肿瘤生长的物质基础。
三、肿瘤的代谢特点
3.糖代谢 肿瘤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仍 以糖酵解获取能量。瘤细胞糖酵解过程中 产生的中间代谢产物,供瘤细胞本身合成 及增生所需的物质。
肿瘤细胞侵入周围组织时,似树根长入泥土一样,侵袭 和破坏周围组织,常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检查时 肿瘤常常固定,手术难以切除干净,即使手术范围大于肉眼 见到的肿瘤范围,甚至连同一部分正常组织切除,术后仍易 复发。
二、肿瘤的生长
浸润性生长(肺癌)
癌呈灰白色,位于肺 门,与正常组织界限尚清, 无包膜,呈树根浸润性生 长。
如果相似性小,则说明其分化程度低或分化差。 如果肿瘤缺乏与正常组织的相似之处,称为未分化肿瘤。
(二)肿瘤的组织结构
肿瘤的异型性
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 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肿瘤影像诊断学》PPT课件精选全文

《肿瘤影像诊断学》PPT课件精选全文
(SPECT)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PET) 超声诊断:Ultrasonic diagnosis(US) 分子影像学:Molicular imaging
实用文档
医学影像诊断 (Medical Imaging Diagnosis)
实用文档
胆道及泌尿系统水成像
实用文档
5、磁共振血管成像( MR angiography ,M RA) 静脉内注射造影剂,配合快速的MRI扫描技术, 结合计算机后处理可以得到类似常规血管造影 的图像
实用文档
Renal Artery stenosis
磁共振血管成像
Lumbar Arteries
Renal Artery stenosis
实用文档
(2) 浸润性癌 Invasive carcinoma 病理 X 线表现 增生型 充盈缺损 浸润型 狭窄僵硬 溃疡型 龛影 + 环堤 其他表现 粘膜破坏、杵状皱襞 管壁僵硬、蠕动消失
实用文档
早期食道癌(I型) 与病理对照
浸润性食道癌 (增生型)
实用文档
良 恶 性 溃 疡
实用文档
胃癌(增生型)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CT灌注技术 (CT Perfusion,CTP)
Time to start
实用文档
Time to peak
四、磁共振成像(MRI)的基本概念
生物组织对于中等波长的电磁波的吸收 (核) 磁 共振 成像 原子核 强磁场 射频发射和吸收 梯度场的空间编码
实用文档
1、MRI的优缺点(与CT比较)
实用文档
Lumbar Arteries
磁共振血管成像

肿瘤诊断学ppt课件

肿瘤诊断学ppt课件

16
早期诊断
• 所谓早期诊断就是在肿瘤发生的早期阶段运 用各种检查方法确诊肿瘤的生长部位、组织 学类型、生长特点及其发展程度 – 组织病理学来说早期癌是指原位癌和早期 浸润癌 – 临床上早期癌一般是指无远处转移和区域 淋巴结转移的微小癌
17
早期诊断
• 意义
– 为治愈肿瘤提供最有利的时机
各种治疗手段均为病期越早,成功率越高
– 有助于肿瘤的发生和演变规律的研究 •途径
-肿瘤普查
-健康检查 -对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随访
18
肿瘤普查:
肝癌普查——甲胎蛋白(AFP)
肺癌普查——X线摄片或透视
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
要求: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应连续3天以上,
并应尽量设法取得深部气管的痰液。
19
肿瘤普查:
乳腺癌普查——热图像
适用于较大的肿瘤 缺点:准确性较差 假阳性可见于炎症或良性肿瘤 假阴性可见于较深的小肿瘤
3
肿瘤的诊断依据
• 手术诊断
外科手术或各种内镜检査时,通过肉眼观察赘生物的特性 而作出的诊断,但未经病理学取材证实。
• 细胞病理学(Cytopathology)诊断
依据脱落细胞学或穿刺细胞学以及外周血涂片检查而作出 肿瘤或白血病的诊断。
• 组织病理学(Histopathology)诊断
肿瘤经空芯针穿刺、钳取、切取或切除后制成病理切片进 行组织学检查而作出的诊断。
脂肪摄入与激素依赖性肿瘤(如女性乳腺、卵巢和子宫内膜癌、 男性前列腺癌)和胃肠道癌症强烈相关

• 女性病人的婚育史

分娩次数、是否哺乳对乳腺癌、宫颈癌的发病有影响

妊娠流产史与滋养叶细胞恶性肿瘤发病有关联

诊断学资料讲义整理

诊断学资料讲义整理

诊断学第一篇:常见症状1.发热: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2.症状: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3.体征: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是医师或其他人客观检查到的改变)4.发热的热型及临床意义:稽留热:体温恒定在39--40oC以上数天,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oC。

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驰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

常在39℃↑,都在正常↑24h波动>2℃,见于败血症、化脓性炎症、重症肺结核。

间歇热:高峰持续数小时,骤升骤降,无热期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回归热:高峰在39℃↑,骤升骤降,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波状热:缓升达39℃↑数天,渐降至正常数天,反复多次。

见于布鲁菌病。

不规则热:结核,风湿热,支气管肺炎。

5. 黄疸:血清中胆红素升高(>34.2μmol/L)致使皮肤、黏膜、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6.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的呼吸器官出血,经咳嗽从口腔排出体外。

7.水肿: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体液积聚使组织膨胀。

8.间停呼吸:又称毕奥呼吸,表现为有规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即周而复始的间停呼吸。

9.二尖瓣面容: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

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10.三凹征: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故当吸气时呼吸机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11.呕血的常见原因:消化性溃疡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粘膜病变第二篇体格检查第一章基本方法1.体格检查:是指医师运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于简便的检查工具(如听诊器、血压计、-电筒、叩诊锤、体温计等),客观地了解和评估人体状况的一系列最基本的检查方法。

2.基本检查方法有那些?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3.触诊的方法几种?应用范围?4.叩诊的注意事项?➢环境安静➢适当体位➢注意对称部位的比较与鉴别➢不仅要注意叩诊音响的变化,还要注意不同病灶的震动感差异➢操作规范,深度约5-7cm。

肿瘤诊断学

肿瘤诊断学
34
肿瘤标志物诊断
激素类
雌激素和孕激素 雄激素 儿茶酚胺类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 降钙素( ) 降钙素(CT)
病毒类
EBV HPV
35
病理诊断
肿瘤诊断依据分级(5级)
1.
临床诊断:病史、症状、 临床诊断:病史、症状、体征 专一性检查诊断: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专一性检查诊断:实验室检查、 手术诊断 细胞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
肿瘤的诊断 提示肿瘤细胞的特征和起源 判断肿瘤的预后 指导肿瘤的治疗 监测肿瘤的复发
30
肿瘤标志物诊断
肿瘤标志物分类
蛋白质类: 蛋白质类:
胚胎蛋白: 胚胎蛋白:AFP,CEA , 细胞角蛋白(CK) 细胞角蛋白( ) 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Ig) 白细胞分化抗原(CD) 白细胞分化抗原( ) 中间丝蛋白: , 中间丝蛋白:VM,Actin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 本周蛋白定性检查
学切片。
手术切取活检: 手术切取活检:切取小块病变组织供病理诊断,为进一步治疗
提供确切依据。
切除活检: 切除活检:将病变全部切除,包括仅切除肿块或包括肿块边缘正
常组织和区域淋巴结的各类型根治标本。
42
病理诊断
术中病理诊断
指征:
确定病变是否为肿瘤,及肿瘤的良恶性质。 确定病变是否为肿瘤,及肿瘤的良恶性质。 了解肿瘤播散情况,如淋巴结、临近脏器转移或浸润。 了解肿瘤播散情况,如淋巴结、临近脏器转移或浸润。 明确手术边缘情况,判断手术范围。 明确手术边缘情况,判断手术范围。 确定微小可疑组织的性质,如甲状旁腺。 确定微小可疑组织的性质,如甲状旁腺。 保留新鲜组织标本,以供特殊检查。 保留新鲜组织标本,以供特殊检查。

《影像诊断学》教学课件:第五节 3-肿瘤

《影像诊断学》教学课件:第五节 3-肿瘤
右上叶的中央型肺癌肺癌,右上叶肺不 张的下缘凸向内上方,与肺门肿块下缘形 成横置或倒置“S”形,称“横S征”或“反S 征”。
横“S”征
横“S”征(反“S”征)(重点)
右上叶的中央型肺癌肺癌,右上叶肺不 张的下缘凸向内上方,与肺门肿块下缘形 成横置或倒置“S”形,称“横S征”或“反S 征”。
物理化学致癌因素
▪ 工业部门和矿区工人肺癌发病率高 ▪ 长期接触:砷 铬 镍 放射性物质可以诱发肺癌
大气污染
▪ 城市居民较农村发病率高 与工业废气和烟尘中致癌物质污染大气有关
▪ 城市居民较农村发病率高 2倍
其他
人体内在因素如: ▪ 免疫状态 ▪ 遗传因素 ▪ 肺部慢性炎症 ▪ 基因异常表达(P53、B1) ▪ 基因突变
病因
长期大量吸烟 物理化学致癌因素 大气污染 其他



名 词










沧 上 射 万有 海 海 雕水
一 滩 英千

雄山

传总


长期大量吸烟
▪ 长期大量吸烟是肺癌的 一个重要致病因素
▪ 纸烟燃烧时释放致癌物 质(苯并芘)
▪ 长年40支+/每日 肺鳞癌 、和小细胞癌发病率比 不吸烟者4-10倍
如果出现肺的阻塞性肺不张---肿瘤引起支气管 阻塞
X线表现:
• 早期癌肿局限于粘膜------
无异常发现。
• 病变发展支气管狭窄------
肺叶或一侧肺的阻塞性肺气肿。
•气管狭窄引流不畅 -------
阻塞性肺炎(同一部位反复发生,吸收缓慢)
•支气管阻塞------

第五节 肿瘤讲义

第五节  肿瘤讲义

2019/10/29
78
肝血道转移癌
2019/10/29
79
肝转移癌
2019/10/29
肺转移癌
80
癌细胞侵入淋巴管-淋巴管癌栓
2019/10/29
81
2019/10/29
82
2019/10/29
83
种植性转移:
体腔内器官恶性肿瘤侵破 表面,瘤细胞像播种一样 种植在体腔内器官表面, 形成转移瘤。
36
数目: 不一
多为单个,少数为多个,
2019/10/29
37
19:46
肿瘤的数目
神 经 纤 维 瘤 病
2019/10/29
39
◆组织结构
⑴肿瘤的实质:即瘤细胞,决定肿 瘤的性质和特征。
⑵肿瘤的间质: 肿瘤支架和营养 部分,基本成分是结缔组织和 脉管系统(血管,可有淋巴 管)。肿瘤通过间质与机体发 生联系。
54
19:46
(1)肿瘤的生长速度 取决于分化程度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慢,呈
突然加快
间歇性生长 考虑恶变
快,呈持续性生长
血供相对不足, 易坏死、出血
19:46
肿瘤的生长方式
1.膨胀性生长 2.浸润性生长 3.外生性生长
膨胀性生长
似气球。结节状、分界清楚、包 膜完整、触诊活动、手术易清除、 不易复发。
D、亚硝胺类: 与食管癌,胃癌和肝癌发生有关
E、真菌毒素和植物毒素: 黄曲霉素(B1、B2), 苏铁素,黄樟素等
F、其它: 金属致癌剂(铬、砷)---皮肤癌
2019/10/29
68
19:46
2019/10/29
70
2.转移

病理学-肿瘤讲义

病理学-肿瘤讲义

死 亡
休眠细胞 G0
生长动力学
2.肿瘤的生长分数 肿瘤细胞群体中处于增殖状态的细胞的比
例。(S+G2期)
生长动力学
3.肿瘤细胞的生成与丢失 营养供应,机体抗肿瘤反应 细胞死亡
注:肿瘤干细胞 ( tumor stem cell) 肿瘤干细胞在肿瘤的生长、转移和复发中起重要作用 培养出干细胞 研究其生物学特性 找到杀死其方法
(三)肿瘤血管形成(angiogenesis)
血管形成前: 瘤细胞摄取营养物、排出废物是通过简单的
扩散作用而实现的。
无血液供应的肿瘤生长至直径 1-2mm或厚度 后(约107个细胞)不再增大。
诱导血管的生成能力是恶性肿瘤能生长、浸 润和转移的前提之一。
肿瘤血管形成
肿瘤细 胞、巨 噬细胞
血管生成因子
肿瘤的颜色和质地
起源组织
脂肪组织— 较软、黄色 血管组织— 较软、红色 骨、结缔组织— 较硬、韧、常呈灰白色
实质与间质 的比例
纤维间质多—质地较硬,色灰白 细胞丰富— 质地较软,色灰红
继发改变
出血、囊性变— 变软,夹杂红色 变性、坏死—变软,多彩色 钙化、骨质形成— 变硬
肿瘤的颜色、质地
恶性黑色素瘤
异型性的大小反映了肿瘤组织的成熟程度(分化 程度)。
分化程度 与起源组织相差别 异型性 恶性程度





较大
较大





未分化 无法判断来源组织 显著 很高
异型性(atypia)
间变(anaplasia): 指恶性肿瘤细胞缺乏分化, 异 型性显著。
间变肿瘤:高度恶性的肿瘤。
异型性(atypia)

复旦临床肿瘤学概论(七年制)教学大纲

复旦临床肿瘤学概论(七年制)教学大纲

临床肿瘤学概论(七年制)教学大纲(The Generality of Clinical Oncology)周学时3历史沿革:肿瘤医院创建于1931年,迄今已有75年历史。

长期以来,医院一直承担着临床医学(五年制和七年制)和基础班、预防专业和护理专业等本科生研究生的肿瘤学教学和临床实习,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形成了以重视教学的优良传统。

自1981年以来,李月云教授开创了《肿瘤学概论讲义》,以讲座的形式简单介绍:“肿瘤的诊断、肿瘤的治疗”给学生授课。

从1984年开始,新增英文《肿瘤学概论》选修课,1988年于尔辛教授主编《肿瘤学概论》教材,在原来《肿瘤学概论讲义》的基础上,新增“肿瘤的流行病学、肿瘤的病因发病机理、肿瘤的放射治疗、肿瘤的化学治疗、中医医药治疗、免疫治疗等内容,首次较全面阐述《肿瘤学概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

从1992-2005年《肿瘤学概论》,经过3次重新修订,进一步完善了教材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使新编的教材较好地体现了科学性、系统性、启发性、适用性。

已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发行。

肿瘤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先后有几代肿瘤学名家、学者站在肿瘤学本科教学的前沿。

如:孙曾一、刘泰福、俞鲁宜、于尔辛、沈镇宙、赵体平教授等。

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积累了大量的临床教学经验,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形式和内容,确立了理论、示教和实习三个教学环节,创立了肿瘤学系在《肿瘤学》本科教育中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教学目的和要求:课程性质:临床医学必修课程。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进入临床各科学习前对肿瘤学有一个整体的概念。

了解肿瘤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外科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生物治疗和综合治疗及预防的基本原则。

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有一个整体概念。

为肿瘤各论的学习打下基础,并能逐步认识肿瘤学的发展方向。

基本要求:学生应按大纲基本要求,了解肿瘤的发生或癌的起因,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差异。

病理学——肿瘤组织学特征与诊断学教学教案

病理学——肿瘤组织学特征与诊断学教学教案
临床应用:辅助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估、预后判断等
影像学诊断
X射线:用于观察骨骼 和肺部病变
CT扫描:用于观察软 组织和血管病变
MRI扫描:用于观察神 经系统和肌肉病变
超声波:用于观察腹部 和用于观察肿 瘤病变和代谢活动
常见肿瘤的诊断与鉴 别诊断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肿瘤诊断: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确 定肿瘤的性质、类型和分期
病理组织学在肿瘤诊断中的重要性: 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有助于 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
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肿瘤标志物:存在于肿瘤 细胞或其产物中的特异性
物质
检测方法:免疫学方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掌握肿 瘤组织学特征、诊断学原理 等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考试、实验 操作、课堂表现等方式进行
综合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
肿瘤组织学特征:包括肿瘤细胞的形态、生长方式、分化程度等 肿瘤诊断学:包括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肿瘤组织学特征和诊断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点:强调肿瘤组织学特征和诊断学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掌握诊断和治疗肿瘤的关键技能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标准: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 评价方法:笔试、实验操作考试、小组讨论、课堂表现等 反馈方式:教师点评、学生互评、教学反思等 改进措施: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感谢您耐心观看
肿瘤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大 小、形状、核质比等
肿瘤组织的侵袭和转移:侵 袭方式、转移途径等
肿瘤的分化与分级
肿瘤的分化:指肿瘤细胞与正 常细胞的相似程度

病理学——肿瘤组织学特征与诊断学教学教案

病理学——肿瘤组织学特征与诊断学教学教案

核分裂象பைடு நூலகம்多
肿瘤细胞核分裂象增多, 且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细胞排列方式异常
肿瘤细胞排列方式多样, 可呈片状、条索状、腺样 等异常排列。
浸润和转移过程剖析
浸润过程
肿瘤细胞通过直接蔓延、淋巴道 转移、血道转移等方式浸润周围
组织和器官。
转移途径
肿瘤细胞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远处 转移,如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 种植性转移等。
异常等。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如化学致癌物、物理 致癌物、生物致癌物等也与肿 瘤发生密切相关。
免疫因素
机体免疫系统在肿瘤发生发展 中起着重要的监视和清除作用 ,免疫功能低下或失调易导致 肿瘤发生。
其他因素
内分泌因素、精神因素等也可 能与肿瘤发生有关。
02 肿瘤组织学特征分析
组织结构异常表现
01
02
03
规范化操作流程演示
演示前需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 其熟悉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操作人员需按照规范化操作流程进行 演示,包括组织处理、切片制备、染 色和观察等步骤。
演示过程中需保持环境安静、整洁, 避免干扰操作人员。
演示完毕后需对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 评估和总结,以便改进和提高教学质 量。
06 病例分析实践与课堂互动 环节
究。
学生准备PPT或报告,展示病例 的临床资料、病理切片图像及 诊断思路。
其他学生对汇报内容进行评价 和提问,共同探讨相关问题。
教师点评学生的汇报表现,指 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
教师点评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
01 教师对学生的病例分析能力和诊断思路进 行评价。
02
总结学生在病例讨论和汇报中存在的共性 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肿瘤诊断学一、肿瘤的临床诊断(一)概述肿瘤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临床诊断并非易事。

肿瘤的诊断从整体上来说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诊断目前,诊断依据分为五级:临床、理化、手术、细胞病理、组织病理。

(二)高危人群高危因素(high risk factor):可能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

高危人群:流行病学范围内具有肿瘤高发危险性的人群。

(三)早期诊断早期诊断的途径:肿瘤普查、健康检查、对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随访早期诊断之利弊?早期诊断之利:治疗容易成功率高、机体损伤小、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成本低……早期诊断之弊:过激治疗、过度治疗、错误治疗(假阳性、假阴性)、诊断手段的副损伤、资源浪费……(四)病史原则:全面、准确、客观询问病史过程中应注意:1、年龄2、职业暴露3、环境因素与生活方式4、女性婚育、分娩、妊娠流产史5、家族史6、既往史(五)体格检查原则:细致、全面、综合肿瘤的临床表现决定于肿瘤性质,发生组织,所在部位以及发展程度。

1、局部表现A、肿块B、疼痛肿块的膨胀生长,破溃或感染等使神经末稍或神经干受刺激或压迫出现刺痛、灼热痛、隐痛或放射痛。

•C、溃疡供血不足,继发感染→溃烂•D、出血体表及与体外相交通的肿瘤发生破溃,血管破裂→出血上消化道、下消化道、胆道与泌尿道、呼吸道、阴道•E、梗阻(完全性梗阻、不完全性梗阻)肿瘤致空腔脏器梗阻,而随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症状。

F、转移症状区域淋巴结肿大,相应部分静脉回流受阻致肢体水肿或静脉曲张。

骨转移→疼痛或触及硬结,病理性骨折。

腹水,血胸等2、全身症状良性或早期恶性无明显全身症状,或仅有非特异性的全身症状,如贫血,低热,消瘦乏力等。

恶性晚期可导致恶病质→恶性肿瘤晚期全身衰竭的表现。

肿瘤伴随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s)A、内分泌系统临床表现皮质醇增多症、高钙血症、高低血糖、类癌综合征、低纳血症B、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多发性肌炎、周围神经病变、重症肌无力C、血液系统临床表现慢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类白血病反应、血小板增多体格检查目的: 1肿瘤的来源与周围关系2 肿瘤的发展范围3有无区域淋巴转移4为治疗提供依据内容:部位:可分析肿瘤性质及组织来源形态:硬度:癌——硬肉瘤——较软血管瘤——有压缩性活动度:良性——活动度大恶性——侵润性生长、活动差与周围组织关系区域淋巴结有无肿大(六)综合诊断定性:确定肿瘤非肿瘤、良恶性、恶性肿瘤的来源分化转移情况。

定位:确定原发部位。

定量:确定肿瘤大小、浸润程度和范围,以及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

(七)肿瘤的临床分期恶性肿瘤国际分期--TNM分期T——原发肿瘤(Tumor)Tis:原位癌T0:未发现原发肿瘤,以转移灶为首发症状。

T1~4在不同脏器的肿瘤有不同标准N----淋巴结(Node)N0~N3M----远处转移(metastasis)Mo~M1根据以上不同的T、N、M组合,可分为四期:Ⅰ~Ⅳ意义: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正确评价治疗效果;判断预后(八)肿瘤患者的功能状态肿瘤患者的功能状态评估Karnofsky(KPS)等级Zubrod-ECOG-WHO(ZPS)正常、无症状及体征100 0 正常活动能正常活动,有轻微症状及体征90 1 有症状,但几乎完全自由活动勉强正常活动,有症状及体征80生活可自理,但不能维持正常70 2 有时卧床,但白天卧床时间<50% 有时需人扶助,但大多数时间可自理60常需人照顾50 3 需要卧床,但白天卧床时间>50% 生活不能自理,需特别照顾40生活严重不能自理30 4 卧床不起病重,需住院治疗20病危,临近死亡10死亡0 5 死亡二、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影像诊断(diagnostic imaging)(一)肿瘤的X线影像学诊断X线诊断(radiology)检查方法:透视、摄片、体层摄影、造影检查……最基本的常规检查方法仍然是透视和摄片。

发展:CR(computed radiology):影像板技术,它使用影像板取代传统的X线胶片接受X线照射,影像板感光后,激光扫描感光的影像板即可得到数字化X线图像。

DR(digital radiology):电子成像板技术,X线曝光后直接将X线曝光量变为数字化信号,是直接的数字化图像。

补充内容: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肿瘤介入放射学包括肿瘤介入诊断和治疗两方面。

诊疗技术有血管性和非血管性之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ve angiography, DSA)(二)肿瘤的CT成像诊断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X-ray 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

CT机的基本设备包括:①扫描机架和检查床②X线发生系统③数据收集系统④计算机系统⑤图像显示和处理系统⑥操作控制系统⑦资料存储和传输设备⑧照相机。

CT检查技术:平扫、增强扫描、薄层扫描、CT重建技术、CT血管成像、仿真内镜、CT灌注技术。

和常规X线比较,CT检查分辨率高、前后无重叠、病灶细节清晰、分期准确高等优点(密度分辨率是普通胸片的10倍)。

(三)肿瘤的MRI成像诊断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优点:所有成像技术中最好的软组织分辨能力;无电离辐射,是一种非损伤性检查方法;无需使用造影剂能实现心脏和血管成像,无过敏之忧;无骨伪影干扰。

缺点:检查所需时间较长;对钙化灶的显示不敏感;检查费用较高;佩戴心脏起搏器和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者受限。

(四)肿瘤的超声诊断超声诊断(ultrasonic diagnostics)优点:对软组织结构显示分辨率高,对比度强;超声实时成像,便于动态观察;超声仪器较经济轻便,应用广泛;无创、无电离辐射。

缺点:含气脏器或骨质结构成像效果差;深部组织结构显示欠佳;受干扰因素多,伪影较常见。

进展:多维超声、介入超声、高强度聚焦超声(超声聚焦刀)(五)放射性核素诊断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是一门将放射性核素用于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学科,其发展有赖于放射性药物和放射性探测设备。

根据显影剂在肿瘤中浓聚的原理不同分为:肿瘤代谢显像、放射免疫显像、受体显像、基因表达显像等。

进展:肿瘤前哨淋巴结显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i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PET);带有多排螺旋CT的PET/CT在肿瘤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等诸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

三、肿瘤的内镜诊断(一)内镜的历史与发展硬式内镜、纤维内镜、电子内镜、胶囊内镜(二)内镜的应用形态的诊断、放大观察、染色荧光、摄影录像、病理活检、细胞刷涂片、病理组织活检、介入诊断与治疗。

(三)常用内镜食管镜、胃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结肠镜、支气管镜、腹腔镜、胸腔镜等。

四、肿瘤标志物和相关临床检验(一)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TM)TM是表示肿瘤存在并反映其一定的生物特性的生化物质(常为蛋白质或核酸)TM主要是指那些在血液、体液及组织中可检测到的与肿瘤相关的物质,这些物质达到一定的水平时能揭示某些肿瘤的存在。

肿瘤标志物应具备的条件:特异性强=(真阴性数/良性疾病总数)×100%灵敏度高=(真阳性数/恶性疾病总数)×100%产量与肿瘤组织大小成正比血清中含量与肿瘤大小正比诊断率=恃异性×灵敏度×100%临床应用时应在40%~70%肿瘤标志物的分类1、蛋白质类:AFP、CEA、PSA、ß2-微球蛋白(ß2-MG)、铁蛋白(SF)、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2、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 CA):CA125、CA199、CA153、CA242、CA724、SCC3、酶类:NSE、AKP、γ-GT……4、激素类:儿茶酚胺类、HCG……5、致瘤病毒的抗原或抗体:EB病毒、乙肝病毒、单纯疱疹病毒……6、多胺类7、其他(二)肿瘤相关临床检验1、三大常规化验贫血——消化道出血,肿瘤血尿——泌尿系肿瘤大便隐血——消化道肿瘤2、生化检查碱性磷酸酶(AKP)——肝癌,成骨细胞瘤酸性磷酸酶——前列腺癌乳酸脱氢酶(LDH)——恶性淋巴瘤3、骨髓细胞学检查4、本周氏蛋白定性检测5、细胞因子测定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6、杀伤(K)细胞活性测定7、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测定补充内容因为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三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杰克·绍斯塔克被授予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端粒、端粒酶:众所周知染色体是所有真核生物用于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的载体。

这些染色体的共同化学本质都是线性的双链DNA。

端粒就是双链线性染色体DNA天然两侧的末端结构。

虽然不同物种的染色体大小和DNA碱基的排列序列有极大差异,但它们的两个末端的DNA序列却有极大的相似性。

这种在生物进化中高度保守的染色体末端DNA序列被统称为端粒DNA。

端粒DNA 序列是上世纪70年代布莱克本教授最先在酵母染色体上鉴定出来的,随后在几乎所有生物的染色体上都获得了验证。

端粒DNA的特征是由一串简单的短核苷酸重复序列组成。

如人类的端粒DNA序列由TTAGGG六核苷酸序列重复串联组成。

不同物种间的染色体端粒DNA长度存在显著差异。

如人染色体端粒DNA平均长度为4-10 kb(4-10千个碱基对),而小鼠染色体端粒DNA平均长度长达10-20 kb。

这种端粒长度的差异是否是对物种生物学特征有影响目前尚无得知。

在染色体上端粒DNA与一组在进化上同样高度保守的端粒DNA特异性结合蛋白结合,共同形成染色体天然的末端结构即端粒DNA-蛋白质复合体。

在染色体上端粒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染色体两侧的游离末端免遭胞内各种核酸外切酶降解,并使染色体天然末端有别于因损伤出现的病理性断端,后者能引发细胞致死性的DNA损伤反应。

因此端粒对稳定染色体遗传物质有重要保护作用。

染色体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在细胞分裂时将其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忠实完整地传递给子代细胞,这一过程依赖于DNA聚合酶介导的染色体半保留复制。

然而,DNA聚合酶存在一种固有的功能缺陷,不能对线性双链DNA的末端序列进行完整复制。

这意味着如果没有一种特殊的机制,染色体末端的端粒DNA序列将因DNA聚合酶的末端复制缺陷问题在细胞的连续分裂过程中发生渐进性缩短,最终导致染色体全部的DNA序列丧失殆尽。

这一好奇心使格雷德在上世纪80年代在布莱克本教授实验室从事博士研究期间发现了负责端粒DNA序列复制合成的专门机制即端粒酶。

端粒酶是一种具有特殊逆转录酶活性的RNA-蛋白质复合体,由一条单链RNA分子与多个蛋白质亚单位组成,其中一个具有逆转录酶催化活性的蛋白亚基能够以携带的端粒酶RNA为模版,逆转录合成端粒DNA序列,并添加到染色体末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