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音乐创作中湖南花鼓戏元素的运用研究
浅谈“湖南花鼓戏”
浅谈“湖南花鼓戏”湖南的花鼓戏起源于长沙各地的山歌民歌以及民间歌舞,在清朝的时候开始正式的被确立,尤其是角色的发展。
受湘剧艺术的影响,湖南花鼓戏的表现题材也被不断扩大,最终丰富了所有的音乐。
在清朝的时候,各地民间习俗以及文化气息,乡土人情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流派,而花鼓戏也是扎根在民间,从而进行发展。
由于是从民间所起,所以花鼓戏的受众群体是比较多的,大部分的人都能接受,尤其是老一辈的人一听花鼓戏就来劲儿。
湖南花鼓戏可以直接追溯到清代,出现了田间休闲系民间音乐歌舞表演,这也使花鼓戏正式的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虽然有一些地方的人对于花鼓戏可能比较陌生,但对于湖南人来说,花鼓戏就像是湖南文化的象征。
早期的花鼓戏,必须半职业性班社在农村作季节性演出,随后花鼓戏总爱遭受歧视和禁演,各地花鼓戏班都曾兼演当地流行的大戏剧目以作掩护,很多戏班称“半台班”或“半戏半调”、“阴阳班子”京剧。
建国后,各地分别成立专业剧团,进入城市剧场。
花鼓戏最早起源于湖南省常德市一带,后逐渐发展壮大,有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六个流派之分,其都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
并在湖南各地得到广泛传播和演绎。
据传统说法,花鼓戏最初起源于明朝宫廷音乐“花鼓”,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戏曲形式。
花鼓戏的表演形式以唱为主,结合了武打、腔调和舞蹈等元素,展现了湖南文化的特色和风采。
据1981年统计,湖南省有花鼓戏剧团54个,并成立了湖南省花鼓戏剧院。
1957年,湖南省戏曲学校成立,设有花鼓戏专科。
二.“花鼓戏”的艺术特色南花鼓戏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以下是湖南花鼓戏的一些特点:1. 音乐和舞蹈:湖南花鼓戏注重音乐和舞蹈的表演。
花鼓戏的音乐以花鼓为主要伴奏乐器,配以锣、鼓、板等打击乐器和二胡等弦乐器,气势磅礴,节奏明快。
舞蹈方面,湖南花鼓戏以独特的步伐和身法表现人物情感,舞姿矫健而富有韵律感。
湖南花鼓戏调研报告总结
湖南花鼓戏调研报告总结湖南花鼓戏调研报告总结一、调研背景湖南花鼓戏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传统意义。
为了进一步了解湖南花鼓戏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促进措施,我们开展了湖南花鼓戏调研工作。
二、调研目的1. 了解湖南花鼓戏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过程;2. 分析湖南花鼓戏的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3. 探讨湖南花鼓戏的传承现状和问题。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文献资料研究、实地观摩和访谈等方法。
四、调研结果1. 历史渊源与发展演变湖南花鼓戏起源于明代,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戏剧形式。
浏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和长沙花鼓戏是湖南花鼓戏的主要流派。
2. 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湖南花鼓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
其音乐性强,演员在演唱和乐器伴奏中融入了湖南地方音乐元素;舞蹈动作矫健有力,富有节奏感;服饰华丽,以红色为主色调,配以金、白、黄等鲜艳色彩。
3. 传承现状和问题湖南花鼓戏的传承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年轻一代对传统戏曲的兴趣不高,导致花鼓戏表演队伍老龄化。
另一方面,现代化舞台设备的需求,对演员的技能要求提高,需要更多专业化培训。
五、调研结论1. 加强花鼓戏的宣传推广通过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推广湖南花鼓戏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渊源,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兴趣,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花鼓戏的传承中。
2. 加强青年演员培养通过设立专业戏曲学院、开展培训班等途径,加强对年轻演员的技能培养和传统戏曲知识的传授,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增加对花鼓戏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引入现代舞台技术在保持花鼓戏传统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引入现代舞台技术,提升舞台效果,使得花鼓戏更加吸引人眼球,适应现代社会观众的审美需求。
六、调研建议1. 政府加大对花鼓戏的支持力度,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2. 加强与文化机构、学校等单位的合作,开展花鼓戏普及教育;3. 建立花鼓戏传承人培养机制,选拔和培养优秀的传承人;4. 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花鼓戏宣传活动。
湖南花鼓戏调研报告范文
湖南花鼓戏调研报告范文湖南花鼓戏调研报告一、引言湖南花鼓戏是中国传统曲艺形式之一,被誉为“中国南方的评话曲艺”。
为了更深入了解湖南花鼓戏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活动。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研结果,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二、调研目的1.了解湖南花鼓戏发展历史与现状;2.分析湖南花鼓戏的演出形式与特点;3.探讨湖南花鼓戏的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挑战;4.提出湖南花鼓戏未来发展的建议。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与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在湖南省内进行了10个抽样调查,还观看了3场花鼓戏演出。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收集了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了解了公众对花鼓戏的认知程度以及其观演需求等情况。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湖南花鼓戏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湖南花鼓戏起源于明代,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湖南省的传统曲艺形式之一。
现代湖南花鼓戏不仅坚持传统表演形式,还融入了一些现代元素,以适应现代观众的需求。
2.湖南花鼓戏的演出形式与特点湖南花鼓戏的演出通常由一个或多个人配合花鼓、锣、鼓等乐器演出,配合动作、表情、唱腔等完成剧情表达。
湖南花鼓戏注重鼓点与舞蹈的结合,以及文化内涵的展示。
3.湖南花鼓戏的发展困境与挑战(1)观众群体的减少:受到新兴文化形式的冲击,湖南花鼓戏的观众群体逐渐减少。
(2)年轻观众的缺乏:湖南花鼓戏多以老年观众为主,年轻观众的缺乏制约了花鼓戏发展的长远。
(3)传承人才的匮乏:由于对传统艺术形式的认可度降低,湖南花鼓戏传承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困难。
五、未来发展建议1.加强宣传推广: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渠道,提高花鼓戏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参与。
2.创新演出形式:在保持传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戏剧表演手法,创新演出形式与内容,提高观众的审美体验。
3.加强人才培养与传承:加大对花鼓戏传承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相关教育机构与培训班,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
4.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政府可以通过扶持政策、经费支持等形式,鼓励湖南花鼓戏的发展,保护传统艺术形式。
湖南论文:试论湖南风格二胡曲的艺术特色
湖南论文:试论湖南风格二胡曲的艺术特色【中文摘要】二胡演奏艺术这一极富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音乐艺术,历经了近百年历史舞台的演练与洗涤,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世界音乐舞台上的一颗闪亮、耀眼的新星。
本文分别以时乐濛的《湘江乐》、余奋扬的《湖南花鼓戏风格练习》、王建民的《第二二胡狂想曲》这三首具有浓郁湖南风格的代表性二胡曲在音乐形态和演奏技法两方面的特色作为研究对象,以此把如何在演奏实践中更好地表现乐曲中湖南地方风格特色上升为理论层次,做到器乐演奏技术理论与器乐演奏实践相结合,为读者了解、学习此类作品提供有益的帮助。
【英文摘要】Erhu art this hig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art, after nearly years of history and the practice of the stage washing, development today, Has become a world music on the stage, a shining star of the dazzling.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to ShiLemeng’s《Xiang Jiangle》、YuFenyang’s《The hunan huagu opera style practice》、WangJianmin’s《The second erhu rhapsody》the three with rich hunan style of representative performing arts in music form and playing techniques two featur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play how to put in practice in better performance in music hunan local style characteristic rise as the theoretical level, do instrumental music playing technology theory and instrumentalmusic playing practice, for readers to learn, learning suchworks to provide useful help.【关键词】湖南二胡音乐演奏风格技法特色【英文关键词】Hunan Erhu music Style of performance Technique characteristics【目录】试论湖南风格二胡曲的艺术特色摘要4-5Abstract5绪论8-10第一章湖南二胡音乐风格形成的自然与人文因素10-15第一节、地理环境因素11第二节、气候因素11第三节、语言因素11-14第四节、民歌与戏曲因素14-15第二章湖南风格二胡曲的音乐形态特征15-23第一节、创作背景15-16一、《湖南花鼓戏风格练习》15-16二《湘江乐》16第二节、音乐形态特征16-20一、音阶调式特征16-18二、传统风格音调的旋律特征18-201、旋律的进行18-192、节奏节拍19-20第三节、关于《第二二胡狂想曲》的分析20-23第三章湖南地方风格二胡曲的演奏技法特色23-33第一节、揉压弦技法23-26一、滚揉24-26二、压揉26第二节、滑音26-28第三节、装饰音28-30第四节、运弓的起奏发音状态30-33结语对未来二胡创作发展的展望33-35参考文献35-37致谢37【备注】索购全文在线加好友QQ:139938848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指导和论文发表委托服务。
花鼓大筒与二胡的对比研究
・ 音 乐理 论 ・
花鼓大筒与二胡的对 比研究
李 斐 ( 湖 南城 市学院音 乐学院 湖南益 阳 4 1 3 0 0 0 )
摘要 :中 国弓弦乐器品种繁 多,以二胡最具代 表性 ,其他类 别 琴 弓为竹 制 外 ,其他 部件 均 为木 制 ,琴 筒是 二 胡的共 鸣 筒 ,其 形
例 如京 胡为京剧伴 奏 中的的主奏 乐器 ,板 胡主要给 北方梆 子戏伴 奏 有柔 美抒情 之特 点 。 等 。湖南地 方花鼓戏同样 也用到一种 弓弦乐,这 个乐器比较特 别,也 三、 花鼓 大筒 与二胡 对 比研 究 鲜有人知 ,即便是 湖南老百姓也会误 以为这 乐器就是二 胡,其 实这种 1 . 区域 对 比 乐器外观 与二胡极 其相似 , 但他 有一 个特殊 的名 字,叫 “ 大筒” ,只 花鼓 大筒 是湖 南 地区 独有 的 弓弦 乐器 ,用 以给湖 南花 鼓 戏伴
一
、
花鼓 大 筒的 历史概 况 与基本构 造
族 音 乐学观 点 出发 其是 典 型的起 源 于 民间歌 舞 的戏 曲剧 种 ,也就 架 腿 式 ,此 姿 势 同 二 胡演 奏 架 腿 式 一 致 ,俗 称 “ 二 郎腿 ” ,但 是 说花 鼓戏 的 前身 是湖 南 当地 的 民间歌 舞音 乐 ,至清 中叶才 逐渐 必 须左 腿 驾于 右腿 之上 坐 于椅 子上 ,这 种姿 态对 于 二 胡与 大筒 都 演 变成 为 一种 戏 曲剧种 , 因此花 鼓 戏历 史较 短 ,但 由于 其形 式灵 具 有稳 定琴 体 的作 用 。而站 立 式则 与而 有 一定 区别 , 大 同的站 立 活 多变 , 生活气 息 浓郁 ,至 今仍 受 到广 大 百姓 的喜 爱与 欢迎 ,最 式 是指 右腿 站立 于 地 ,左脚 搭在 较 高 的物体 ( 椅子 、石 块 、 台阶 具代 表 性 的花鼓 戏 《 刘海 砍 樵 》 《 洗 菜 心 》等作 品可 以说是 中 国 等 )上 ,使 大腿 面 与躯 干保 持9 0 度 。二 胡 的站 立式 是今 年 来新 兴 人家 喻 户 晓的戏 曲剧 目。大 筒作 为其 主 要伴 奏乐 器在 民间却 早 已 的一种 演奏 姿态 ,经 过 不 断改 良演奏 者 可 以购 买到 专业 的 辅助 工 出现 ,因此 ,大 筒形 成相 比花鼓 戏更 早 。新 中 国成立 后 ,随着 民 具将 二 胡 固定于 腰 间 ,双 脚 立于 地来 演 奏 ,相 比大 筒二 胡 的站 立 间音 乐发 展 ,大筒演 奏 艺术迅 猛发 展起 来 。 古 时 中原 已有 的胡琴 类 乐器 都称 之 为 “ 古角 ” ,而 “ 古角” 式更 加 自由,把 握得 当可使 演奏 更无 激情 与 舞蹈 性 ,是 对传 统 二 胡演 奏束 缚 的一种释 放 。
湖南花鼓戏艺术特色探析
湖南花鼓戏艺术特色探析【摘要】湖南花鼓戏是湖南省传统的地方戏曲剧种,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包括鼓点明快、舞姿矫健等特点,深受观众喜爱。
剧情传统主题多样,涵盖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内容,音乐舞蹈也是花鼓戏的重要组成部分,旋律优美动感。
演员身着精美的服饰,使用精致的道具,为戏剧增添色彩。
湖南花鼓戏在传统戏曲中独具特色,传承与发展对其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对当代文化的影响,花鼓戏得以焕发新的活力,在当今社会仍然受到广泛关注和喜爱。
【关键词】湖南花鼓戏、艺术特色、历史渊源、表演形式、剧情传统、音乐舞蹈、服饰道具、传统戏曲、特色、传承、发展、当代文化、影响。
1. 引言1.1 湖南花鼓戏艺术特色探析湖南花鼓戏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渊源。
其表演形式多样,包括鼓点韵律明快、舞蹈动作优美等特点。
剧情传统源于湖南民间传说故事,充满了浓厚的地方色彩。
音乐舞蹈是花鼓戏的重要组成部分,曲调婉转动人,舞蹈优美动感。
花鼓戏的服饰道具也十分精致华丽,体现了当地民俗文化的独特风格。
湖南花鼓戏在传统戏曲中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不断推动花鼓戏的创新与发展,才能让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得以传承并在当代文化中继续发挥重要影响。
将是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希望通过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
2. 正文2.1 历史渊源湖南花鼓戏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宋代,起源于湖南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
据传,花鼓戏最初是一种由乡村民间表演的杂技秀,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艺术水准的戏曲表演形式。
花鼓戏的表演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各种戏曲剧目、武打、杂技、歌舞等元素,形式独特而富有民族特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湖南花鼓戏逐渐成为湖南地区的主要戏曲形式之一,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赞赏。
在明清时期,湖南花鼓戏经历了一段较为繁荣的发展阶段,有了更为成熟的表演形式和剧情传统。
论湖南民间音乐素材在二胡作品中的运用
的传统,乐曲常定弦为C(2 6)调。例如《山乡邮递员》、《第二二胡 狂想曲》与《湘江乐》主要使用的都是A羽调式,用C调定弦,这使 得乐曲从调式旋法上具备了湖南民间戏曲音乐的特点和韵味。
湖南风格二胡曲常常描写的是湖南人民生活、劳动的场景,以 及老百姓所具备的热爱家乡、乐观、诙谐和热情的优秀品质。例如 乐曲《山乡邮递员》用欢快生动的曲调描写了邮递员骑着自行车给 群众送信的场景,表现的是乡村邮递员乐观的性格以及满腔热情为 人民服务的品德。乐曲《湘江乐》表现了湘江两岸边的人们对美丽 家乡的热爱和对新生活的讴歌、赞美之情。作品大多洋溢着强烈的 生活气息和乐观爽朗的精神气质,乐曲旋律多以级进为主,跳进为 辅,音程进行多为大二度与小三度的交替进行,具有南方音乐的典 型特点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看戏》创作谈
HUANGZHONGDALV 黄钟大吕65二胡独奏曲《看戏》是我湘域风格系列作品中的一首,曾获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和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共同主办2014“金胡琴杯”胡琴小型作品大赛优秀作品奖,并于同年首演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
我从小学习二胡,1977年进入湖南省艺术学校花鼓科器乐班学习,五年的学习使我熟知了很多湖南花鼓戏曲牌的演奏,还参加了很多湖南花鼓戏的乐队伴奏,这些学习经历使我掌握了最原始的湘中民间音乐并熟悉了戏曲中的各种人物性格特征,也为二胡独奏曲《看戏》的创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012年8月,我开始创作全国第二届小型胡琴作品大赛的参赛作品,在构思中发现二胡作品中还没有一首表现戏曲人物题材的作品,而我对花鼓戏各种人物角色的唱腔比较了解,这使我对这个题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我首先对花鼓戏各行当的唱腔进行了仔细地筛选,保留了那些特点鲜明的行当唱腔。
如果在传统戏唱腔中没有的,我根据人物的特点进行重新构建。
我选择了三个比较大且在戏曲中较有代表性的行当,即老生、花旦、小丑,以它们为代表进行了音乐主题形象的设计,并把曲式结构安排为引子加ABCA1的结构布局,采用西洋动机式作曲与中国民谣式的音乐主题相结合的方法去结构和展开音乐。
我一边拉、一边写,在创作的过程中,我脑海中只有戏,自己也成了剧中人物,当技法与内容有矛盾时,我就让技法让位于内容,完全不顾什么规则和理论,因此写作无拘无束,仅用了3天时间就完成了初稿,后面又经过了多次修改。
二胡独奏曲《看戏》这个作品从演奏技巧来看,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子(1-15小节),它是对戏曲舞台外面场景的描写,音乐开门见山,高亢挺拔,气势宏大,具有典型的湖南羽调特征。
第1至第10小节在二胡第一、第二、第三把位上演奏,第8小节的滑揉要到位,以体现出湖南农村的山野风味。
第12小节必须采用C 调下式指法演奏(在湖南花鼓戏大筒中称切把)才能奏出花鼓戏风格。
谱例1《看戏》创作谈■ 易果平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摘 要〕二胡独奏曲《看戏》曾获2014“金胡琴杯”胡琴小型作品大赛优秀作品奖,它的旋律写作、曲式结构、演奏既具有戏曲音乐的特色,又极具器乐化。
民歌——戏曲——名歌——浅谈湖南花鼓戏音乐与歌曲创作
民歌---戏曲---名歌——"#$南&'()乐+作口刘镇#欧阳觉文中国的戏曲,特别是地方小戏,大多是在各地民歌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慢慢由歌向戏走向而成的。
二小戏,三小戏至增添戏剧矛盾冲突,增添个性人物,从而成为代表某一地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地方戏,如北方的吉剧、安徽的黄梅戏、广西的壮剧、云南的花灯等等,均是如此,湖南的花鼓戏亦是如此。
民歌在向戏曲过渡之时,艺人们必然会根据戏剧表演的程式,将民歌素,词,表演。
如在一些民歌中增加方整性过门,将单节旋律为分节歌式的,为突剧、式、性等等。
这,的戏剧性,、@然民歌在的中,由歌而成为戏,戏的为素,过会生,人民的的,产生的然,现在就以湖南,或在的三曲的为,花鼓戏曲为素,来的歌曲。
―、黎锦光的《采槟榔》《五月的风》1907—1993)湖南潭人,小爱民歌、小@在二的,从事音演,在上歌,为、等歌歌曲,为们,一艺演的年,入电影界。
中国成立后,他在上电影厂当师,为中国、电影的发展,了不磨灭的贡献。
他一生的歌曲众多,歌曲很受普通群众的喜爱,流传极广,在印尼、加坡,甚至洲,也大受欢迎@上世纪五十年代,他还为一著名歌曲编配成器曲,如J我一支玫瑰花)等等。
歌曲时,很然地运用民族民间素@槟榔,产在台湾岛南岛,经人成甜味的、提神的、消食的、治瘴气的“口香糖”,的男女老幼都爱嚼,B 无槟榔树@通过想象、付于,所,歌的意就别具一格:c的树上结槟榔,谁上爬上谁先尝”,“少年郎,采槟 榔,小妹妹提篮抬头望”,“他又美、他又壮、谁能比他强”,最后,“我俩赶快回家乡”。
多么朴质、多么温馨而又含意绵长I音乐却是“家乡”花鼓戏常用的《十字调》《一字调》的韵味,但他不是照搬原来的曲调,更不是依曲填词,而是 根据自己的喜好,灵活、机智、合理的运用,我们不一音乐与花鼓戏曲一一的,提《十字调》《一字调》最有特色的音节,通过变化、、,花鼓戏的乡音,又I 《的风》十,0曲,好是花鼓戏的调》而,但曲照,不曲一调》的乐,是,的是调》的味,是花鼓戏最常的音节,的音乐I是他家乡戏曲音乐,,自、顺畅地(”来,自的二、宋扬的《一根竹竿容易弯》沃上太阳红彤彤》1919-2004),,家是,他小生活乡层群众,被民间音乐的氛围笼罩着,学毕业后,当过小学教员。
二胡音乐与戏曲音乐的联结
二胡音乐与戏曲音乐的联结
二胡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重要代表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演奏技巧。
与之相伴的是戏曲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伴奏乐器,二胡与戏曲音乐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深入的交流。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演奏特点和音乐形式等多个方面论述二胡音乐与戏曲音乐之间的联结。
要了解二胡音乐与戏曲音乐的联结,需要了解二胡和戏曲音乐各自的历史背景。
二胡是中国传统拉弦乐器,起源于西域,源于中亚的胡琴演化而来。
而戏曲音乐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戏曲的伴奏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乐语言。
二胡在戏曲音乐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明代,起初只用于民间的各种杂剧演奏中,后来被引入到戏曲音乐中,成为进行戏曲伴奏的一种重要乐器。
二胡音乐与戏曲音乐之间的联结还体现在音乐形式上。
戏曲音乐是一种盛行于中国的戏剧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音乐形态和曲调。
而在戏曲音乐中,二胡是常见的演奏乐器之一,演奏的音乐形式丰富多样,有江南丝竹、北曲、越剧等。
这些音乐形式都有着独特的曲调和艺术风格,同时也体现了二胡在戏曲音乐中的独特地位。
从《红灯记》中的《彩凤呈祥》到《西洲曲》中的《茉莉花》等,二胡的演奏成为了戏曲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胡音乐与戏曲音乐的联结也体现在演奏技巧上。
二胡的演奏技巧非常独特,包括各种特殊的演奏技法,如泛音、颤音、滑音等。
这些演奏技巧能够很好地与戏曲音乐的表演要求相契合,达到表现戏曲情感的效果。
通过这些技巧,二胡能够模拟出各种风景、自然和人物的声音,使戏曲表演更加生动和有趣。
二胡的演奏技巧也要求演奏者熟练掌握,通过不同的技巧运用来表达戏曲的情感和意境。
[花鼓戏,湖南,声乐]讨论湖南花鼓戏对民族声乐的促进和影响
讨论湖南花鼓戏对民族声乐的促进和影响湖南花鼓戏是湖南省的汉族戏曲剧种。
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有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六个种类,每个种类的艺术风格都各不相同。
各地花鼓戏的传统剧目约有四百多个,音乐曲调三百余支。
湖南花鼓大筒、唢呐、琵琶、笛子,以及锣鼓等民族乐器是音乐伴奏的主要特色乐器。
曲调活泼轻快,旋律流畅明快。
花鼓戏作为湖南最具影响力的地方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它起源于载歌载舞的生活小戏和劳动曲子,充分展示了湖南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朴素生活。
它的表演性、抒情性和艺术性, 对我国民族声乐的丰富与发展具有许多可鉴之处,我国许多知名湘籍歌唱家都得益于湖南花鼓戏艺术的浸染。
湖南花鼓戏以其柔美悦耳的演唱曲调、直白易懂的语言、灵活多变的表演形式、贴近生活的主题,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由于将湖南花鼓戏引入音乐教学中,对于当前的音乐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
如湖南花鼓戏声腔教学,是戏曲艺术类教学中的重要课程。
在戏曲的唱、做、念、打四项基本功当中,唱、念占两项,是戏曲组成的重要部分,又是构成具有独特风格的、许多不同的剧种的不要因素。
而且要求将声、腔结合引入声乐的科学练声方法中,以及视唱乐理的基本常识扩大音乐涉猎面、提高音乐素养,用科学的声乐发声方法增强花鼓戏唱腔特点和润腔技巧,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
一、湖南花鼓戏对民族声乐曲调创作的促进作用湖南花鼓戏旋律自然、柔美,极大地突破了我国传统音乐的美学观,促进了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民族声乐在继承传统戏曲、民族唱法的基础上,借鉴了湖南花鼓戏演绎中的精华部分,构建起了更为合理的民族唱法模式。
湖南花鼓戏有其独特的曲调特点,它根据湖南省地方方言的抑扬顿挫来进行曲调的推进,使得方言的高低婉转与曲调的高低保持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一般来说,DO、RE、MI、LA 四个音的旋会围着SO 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湖南花鼓戏的发展过程中,湖南的长沙话口音促进了花鼓戏的形成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点和民歌特色的宫调式和羽调式。
试论湖湘题材民乐作品的演奏特色
试论湖湘题材民乐作品的演奏特色作者:陈劲峰沈慧丹李强来源:《艺海》2018年第04期〔摘要〕湖湘题材民乐作品的数量较多,其演奏富于一定特色,在内涵上含有湖湘文化的印记,在音乐本体上以湘羽特性音调为特色,在演奏风格上以各种技巧形成的微升Sol为特点。
对湖湘题材民乐作品演奏的探讨,有利于民族器乐在湖南的发展,更有利于湖湘音乐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湖湘题材;民乐作品;演奏特色湖湘文化是一种地域性的文化,其独特的地缘环境、源远流长的风土民俗逐渐发展成近现代影响巨大的区域文化类型。
湖湘文化给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大量的题材去构思、创作,其中民族器乐作品占有显著地位。
1990年代以来,湖湘题材民乐作品大量涌现,对湖湘题材民乐作品的演奏也频繁呈现,其演奏特征与特色值得我们针对性地讨论。
一、湖湘题材民乐作品概况湖湘题材民乐作品标题中大多就明显含有湖湘的因素,如许多作品标题就带有“湘”字,直观地告诉我们乐曲的湖湘情结,并且常用湖湘民间音乐的素材进行创作,乐曲意味上带有浓重的乡音湘韵,用来表现湖湘大地的人情物事,其大致可分为两类。
(1)运用湖湘民间音乐素材的民乐作品。
这些作品主要有:扬琴曲《潇湘魂》《山村春色》《浏阳河》《洞庭渔歌》《湘韵》《湘莲曲》《情涌湘江》《湘西随想》《春到湘江》《远航》等;二胡曲《十字调》《洗菜心》《川调》《嫂子调》《山乡邮递员》《湖南花鼓戏风格练习》《湘江乐》《故乡——引子与回旋》《第二二胡狂想曲》等;古筝曲《汨罗江上》《湘舞》《洞庭新歌》《浏阳河》《春到湘江》《银河碧波》等;竹笛曲《鹧鸪飞》《春到湘江》《洞庭渔歌》《挑担茶叶上北京》《浏阳河》《洞庭鱼米乡》等;民乐合奏曲《浏阳河》《手拉风箱》《春暖桃花源》《洞庭鱼米乡》《土家喜爱咚咚喹》《潇湘花鼓》《潇湘乐》《武陵山》《山乡鼓韵》《麓山灵狐》《山恋》《满哥哥鬼》《蝶恋花》《咏荷》等。
这些民乐作品多为吸收湖南花鼓戏以及湖南民歌音调基础上借鉴现代作曲技法创作而成,具有浓郁的湖湘地域特色,曲中蕴含着湖湘文化的精髓,表现洞庭湖、湘江、张家界等自然景观的地貌特征以及生活在鱼米之乡的湖南人民勤劳、善良、热爱生活、热情好客的性格。
二胡声腔化演奏的分析和研究(一)
二胡声腔化演奏的分析和研究(一)话题:兴趣爱好传统文化洪湖二胡拥有拉弦乐器中最独特而富有张力的音色,成为表达情感、情绪最质朴的渠道。
二胡演奏手法中的揉弦和滑音,弓段上的语气和速度,为音乐的表达增添了骨肉血脉,好似歌唱中的唱腔歌词。
近年来二胡在创作和表现手法等各方面更是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在学习二胡演奏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二胡独特的韵味和长处,几乎可以与人声相提并论,可以表达叙述、哭泣、激动、悲愤等各类人声才能完成的情绪。
早在20世纪60年代,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就曾经提出“二胡声腔化”的演奏方法。
“所谓‘器乐演奏声腔化’,是将声乐艺术,特别是中国戏曲唱腔艺术中的某些重要特征和创作原则应用在器乐演奏之中。
如‘依字行腔’、‘腔随字走’、‘字领腔行’,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等。
”(傅建生.闵惠芬从艺50周年系列活动综述)下面以《洪湖人民的心愿》为例分析二胡声腔化演奏的特点。
一、歌剧《洪湖赤卫队》的创作背景“歌剧《洪湖赤卫队》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创作素材来源于湖北民歌和该地区的民间音乐,选择了工农革命时期湖北洪湖地区的革命斗争事迹,歌颂了以女英雄韩英为首的洪湖赤卫队与敌人英勇作战的斗争精神和顽强意志。
”(马晓晨.歌剧《洪湖赤卫队》中韩英唱段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6)成功的音乐创作使得这部歌剧中大量的唱段深入人心。
而其中《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是《洪湖赤卫队》中的著名唱段,它诉说了洪湖人民在旧社会遭受的苦难,展示了赤卫队的斗争画面和对未来的畅想,表现了女英雄韩英大义凛然的牺牲精神。
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根据该唱段创编的《洪湖人民的心愿》是一首声腔艺术器乐化的经典作品。
它既保留了原声乐的许多特点,又充分发挥了二胡音色酷似人声及其具有的许多器乐润色特点,完美地表现了乐曲的内涵与意境。
二、歌剧唱段《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的唱腔特点唱段《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具有“板腔体”的音乐结构特征,其旋律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主要是戏曲、曲艺音乐)中的板式变化原则。
中国女歌唱家“湖南现象”受地方音乐元素影响阐析
中国女歌唱家“湖南现象”受地方音乐元素影响阐析中国女歌唱家“湖南现象”指的是源自中国湖南省的一批优秀女歌手,她们以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出色的演唱能力在国内乃至国际乐坛上崭露头角。
这些女歌手不仅声音婉转动听,更是将地方音乐元素融入到自己的音乐中,形成了独特的“湖南现象”。
这一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受到了地方音乐元素的深刻影响,本文将就此进行阐析。
一、湖南地方音乐元素的特点湖南是一个非常具有音乐底蕴的地方,其地方音乐元素与地方文化、地方风土人情密不可分。
湖南的音乐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民歌悠扬婉转湖南的民歌以悠扬婉转著称,歌词多为山情水意,表达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这些民歌常常用调皮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吸引着听众。
特别是一些女歌手在演唱这些民歌时,往往能够表现出独特的韵味,让人难以忘怀。
2.戏曲音乐传承丰厚湖南的戏曲音乐历史悠久,传承丰厚。
湖南的戏曲有多种,有花鼓戏、评剧、地方戏等等,每一种戏曲都有着独特的音乐风格,充满了地方特色。
戏曲音乐旋律多变,节奏明快,富有朴实的民间气息,很容易让人感受到湖南的独特魅力。
3.地方乐器声音独具特色湖南的地方乐器有着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如琵琶、二胡、笛子等。
这些地方乐器在湖南音乐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体现地方音乐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湖南地方音乐元素对湖南现象的影响湖南现象女歌手的音乐成就离不开湖南地方音乐元素的影响和熏陶,地方音乐元素对她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塑造了独特的音乐风格湖南地方音乐元素对湖南现象女歌手的音乐风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她们能够通过融合民歌、戏曲音乐等地方元素,塑造出了独特的音乐风格,使得自己的音乐具有湖南地方特色。
2.提升了音乐表现力湖南现象女歌手在音乐演唱时往往能够表现出更高的音乐表现力,这与湖南地方音乐元素的熏陶密不可分。
她们能够很好地表达出湖南地方音乐的深厚内涵,使得音乐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简论湖南花鼓戏风格的二胡作品——以《山乡邮递员》为例
二胡始于唐朝,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称“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拉弦乐器。
湖南花鼓戏的兴起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地民间歌舞便是戏曲艺术的萌芽阶段,湖南花鼓戏在2008年被录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将民族民间音乐风格融入二胡作品中的研究大有人在,但是将湖南花鼓戏音乐风格融入到二胡作品中的研究却较为罕见,将两者结合起来,完美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其兼容性和对传统音乐的传承都十分有帮助,并有探究的价值[1]。
湖南花鼓戏经历了草台班、半台班和专业班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草台班始于清代嘉庆年间,第一阶段的特点—“出名师,开基业”。
19世纪60–90年代,第二阶段的特点—“出名角,创名派”——是由盛到衰的一个转折点。
半台班(19世纪90年代末—20世纪30年代)指唱湘剧、汉剧等大剧,又唱花鼓戏。
专业班社(清代末年—20世纪初)[2]。
湖南花鼓戏曲调丰富,节奏明快活泼,旋律嘹亮高亢,取材大多是现实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劳动人民热爱生活。
湖南花鼓戏是由打锣腔、川调、民歌、丝弦、牌子组合而成。
打锣腔与川调统称为正调;民歌和丝弦统称为小调。
牌子是由民歌小调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小调前加大过门,小过门作为断句。
牌子分为走场牌子和锣鼓牌子,特点是锣鼓起腔、锣鼓断句。
川调源于四川,是“梁山调”变化来的,主要结构形式是:单川、双川、数板。
其主要伴奏乐器是大筒和唢呐[3]。
湖南花鼓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是大筒和唢呐,大筒主要负责拖腔,唢呐吹奏过门,锣鼓烘托气氛,起到节奏节拍的作用。
大筒作为湖南花鼓戏的主要伴奏乐器。
“初期大筒”音宏带瓮声,“中期大筒”形似京胡,烤制竹筒,蒙以蛇皮,紫竹为杆,改软弓为硬弓。
有腰弓,琴筒稍短而小,约长16公分。
四横指内径,中期较明亮、粗犷[4]。
“近期大筒”是省花鼓戏剧院改制的,八十年代定型,虽仍以竹筒蒙上菜花蛇皮为琴筒,但在大筒内加了一个小琴筒。
从两首乐曲看湖南风格二胡曲的艺术特色
从两首乐曲看湖南风格二胡曲的艺术特色刘茹【摘要】二胡乐曲中富有地域性风格,借鉴融合当地民间音乐元素的作品并不少见,近年来以湖南地方音乐为素材创作的二胡曲也逐渐增多,本文选取了以湖南民歌与花鼓戏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山乡邮递员》与《湘江乐》进行分析,总结湖南风格二胡作品独特的音乐形态与演奏技法.【期刊名称】《音乐时空》【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2页(P44-45)【关键词】二胡;湖南风格;艺术特色【作者】刘茹【作者单位】武汉音乐学院【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以湖南地方音乐为素材创作的二胡曲逐渐增多,但乐曲的数量、知名度与流传性亟需提高。
据笔者收集的资料,以湖南地方风格特色创作、具有代表性与影响力的二胡作品有:程辉庭以湖南花鼓戏曲牌《采茶调》为音乐素材创作的《山乡邮递员》,余奋扬根据湖南花鼓戏曲牌《双川调》改编而成的《湖南花鼓戏风格练习》,时乐濛以湖南民歌与花鼓戏为素材创作的《湘江乐》,匡学飞创作的在湖南民歌音调基础上借鉴西方创作手法写成的《故乡——引子与回旋》(二胡与钢琴),王建民用湖南民间音乐原始素材与现代作曲技法结合而成的《第二二胡狂想曲》等。
《山乡邮递员》以湖南花鼓戏曲牌“采茶调”为音乐素材,旋律具有浓厚的湖南特色。
音乐情绪欢快,形象生动。
以传统的音调素材表现了山乡邮递员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热爱自己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面貌与高尚品德。
乐曲采用湖南花鼓戏“采茶调”中的上句“la la do la sol mi”为基本素材发展而来,全曲的曲式结构为三段式,调式类型为以F调定弦的D羽调式和C调定弦的A羽调式。
全曲由欢快的引子、生动的小快板、如歌地慢板、无变化的再现、自由的华彩与将乐曲推向高潮的尾声六个段落组成。
转入C调后主题乐句24小节中的“sol”,作者没有让它升高,而是用颤指代替。
他认为“二胡演奏湖南风格的乐曲要有自己的风格,不能完全模仿大筒,地方色彩既要有个性,也要有共性,为人所接受。
孙凰第二二胡狂想曲评价
孙凰第二二胡狂想曲评价《第二二胡狂想曲》是王建民狂想曲系列的第二篇,它突破了以往二胡传统的技巧及演奏方法,并且结合地域风格,以展现湖南的美。
音色是声音的特色,通过声音的色彩才能表达乐曲的内涵。
音色是丰富的、多样的、可以变化的,虚、实、远、近、静、深、浅等各种变化在演奏中体现着作者的情绪和感受。
本曲大体可以总结为4种基本演奏音色,包括空灵、明亮、纯净、刚强。
空灵的音色表现在第一段,这一段描写的是张家界的山,山的周围都是云雾缭绕,仿佛是仙境,要演奏出空灵的感觉。
为了突出山的奇行怪异,作者用了很多变音,这里的变音需要很干净,不能有杂音,左手摁实,弓子轻轻擦弦即可。
长音是对山的延绵不绝的描写,体现了山的宽度,为了表现出虚无缥缈的感觉,这里的长音演奏时音色不能太实,必须注意音色的统一,不同弓段要使用不同的压力度,或者使用不同的运弓速度,以求音色的统一,要避免“枣核”型等不均匀的音色出现,做到弱而不虚。
弓毛应该是直立状态,与琴筒的接触面垂直。
第一段音色的起伏在于右手的变化和左手揉弦力度。
其中第12小节中的661开始有两次小起伏,左手一定要体现出来,所以要重揉,右手运弓速度要加快,弓子与琴筒的接触面应该构成三角形,运弓丰满,以体现出饱满的音色。
第15小节开始是第一段高潮过后的平静,高音3是泛音,更好的突出了山的“空”,仿佛是站在山的顶端,下行的旋律表现了山的奇形怪状,演奏时每个音不能拖泥带水,要清晰,第二个3处理的不能强过第一个3,两个3形成对应的关系。
右手又回归到轻轻触弦的状态,音色要求统一,运弓要求平稳。
散板的演奏也需要空灵的音色。
其中第二小节高音部分描写了黎明前的森林,虫鸣鸟叫,似乎一切生物苏醒过来,演奏鸟叫时右手可以做不同的变化,区别在于音头的使用、运弓长短以及右手的保持和控制。
到了第二小节经过8组下行三连音,仿佛一缕阳光缓缓透过云雾射到大地,拉开了全曲的序幕。
这两句由多数半音组成,第一句运弓要拉开,每一弓都要有音头,拉满弓子,音头开始后渐弱,像远处听鸟叫声一样,右手要保持力度,第二句到长音6和三连音,相邻的同音变化音要注意左手的颗粒性,以及每个音的音准和连贯性,弓子不能有起伏,应该是平静的表现阳光渐渐浮出来的景色。
浅析《第二二胡狂想曲》的音乐特征
浅析《第二二胡狂想曲》的音乐特征作者:李烁来源:《艺术评鉴》2022年第10期摘要:王建民是国内近年来民族器乐创作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专业作曲家,他的器乐作品成绩斐然,体裁别出新意,二胡狂想曲系列更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第二二胡狂想曲》发展性地继承了《第一二胡狂想曲》理念,以湖南民间花鼓戏和湖南民歌的调性与特性音程为基础素材,采用“狂想曲”这一西方独有体裁,加入现代的作曲技法创作而成。
《第二二胡狂想曲》的问世是民族器乐作品创作之路的一个里程碑,他将内涵与炫技、传统与现代、古与今结合,提高了二胡演奏技术要求,使二胡的发展道路更宽广,进一步焕发传统文化生机与活力,在历史的车轮下生命力更盛于从前。
本文试从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演奏技法以及二度创作方面入手,分析此曲音乐特征。
关键词:二胡演奏音乐特征狂想曲中图分类号:J63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2)10-0060-03一、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二胡是我国极具象征性的传统民族器乐之一,有“民乐之王”的美称。
原名“奚琴”,声似人声,是一件着重旋律性和张力性的单声部弦乐器,经典曲目如《汉宫秋月》《二泉映月》与《江河水》等,感染力极强。
二胡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千年的历史,它由街边的乞丐音乐到如今登上大雅之堂,展国粹精华,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中,二胡的题材与演奏技巧都有了新的突破。
王建民先生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创作中,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二胡作品。
其凭借着大胆的选材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功底,结合了西方狂想曲体裁与中国五声调式,以云南、山西、陕西、湖南和新疆等少数民族元素创作而成。
“雅俗共赏,中西并存”,狂想曲系列的问世是我国民族器乐创作体系的完善,也是二胡演奏水平又一次提升,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王建民是我国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专业作曲家,他创作了多种形式与体裁新颖的音乐作品,如单簧管与钢琴合奏、民族管弦乐、二胡五重奏、古筝协奏与独奏曲等。
他在民族器乐领域的创作为我国民族器乐创作的发展指明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胡音乐创作中湖南花鼓戏元素的运用研究作者:吴果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年第08期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对传统音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很多二胡作曲家以民间传统音乐为素材进行创作,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其中,以湖南花鼓戏元素为素材进行创作的二胡作品逐渐增多,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本文以湖南花鼓戏元素在创作中的具体运用为例,从音阶、节奏以及特色音的使用方面,分析湖南花鼓戏元素与二胡创作的融合。
也帮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民间音乐元素在当代二胡音乐创作中的价值。
关键词:二胡音乐;花鼓戏元素;运用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4-0118-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4.088一、引言随着二胡音乐的发展,作曲家们在创作中开阔视野,运用民间音乐素材进行创作已经开始成为一种风气。
如秦派就是二胡地域流派中的重要代表,湖南风格的二胡作品近年来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从作品的创作与演奏层面都有对民间音乐元素不同程度的运用。
笔者在分析中结合相关的乐曲,总结湖南花鼓戏元素在创作中的具体运用,从创作与演奏技巧层面综合分析,试图从多角度了解湖南二胡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
二、湖南花鼓戏元素的运用(一)音阶调式音阶调式是音乐创作中思维的基础,在其创作与发展中,都会带有地方音乐与民族风格的特点,这也是作品地区色彩的具体呈现。
我们对一首乐曲进行赏析时,会因为旋律中乐音之间的进行关系,感受到乐音之间内在的制约关系,在调式中心音的引领下,乐音会围绕着中心音进行规律运动。
湖南的民间音乐多以五声羽调式为基础,在湖南风格的二胡曲创作中,也继续沿袭了这一创作传统。
其中 C定弦就非常恰当的体现出了湖南的音乐风格与韵味。
如在《湖南花鼓戏练习曲》中,在乐曲的定弦方式上就采用了 C定弦。
“sol”属于湖南地区音乐中的特性音,为了更好的突出音乐的特色,在实际演奏中会针对乐曲的表达做出不同的处理,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体现湖南花鼓戏风趣幽默、活泼欢快的特点。
除了音阶调式的进行会影响作品的風格外,旋律也非常重要。
旋律是音乐中最能凸显风格的元素。
在湖南风格的二胡曲中,旋律的进行主要以级进为主,大跳的进行较少出现,这也使得慢板的音乐旋律线条的发展更为流畅、优美,充分显示出南方音乐特有的婉约意境,在快板的旋律进行中更加的活泼、俏皮。
如在《第二二胡狂想曲》中,作曲家运用了人工九声音阶,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同时,这样的音阶进行在作品中容易引起转调或离调,让原本是脱离民族风格带有大小调感觉的变化音,变成了带有鲜明浓郁风格民族“调式自然音”,使变化音与民族音调达到更好的统一。
(二)节奏节拍运用花鼓戏元素创作的二胡音乐作品中,节奏节拍较为规整,多使用2/4拍与4/4拍,其中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使用的频率比较高,其次是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则很少出现。
这种长短节奏的交替结合增强了音乐行进中的律动感。
与花鼓戏的锣鼓节奏特点比较相似,节奏明快。
因为花鼓戏的演唱主要是打击乐器伴奏,演奏中为了推动音乐的发展,节奏安排疏密有序,有利于音乐氛围的烘托。
如在《第二二胡狂想曲》中,作曲家通过运用复杂、多变的节奏,靠近花鼓戏中的锣鼓点伴奏模式。
在具体的创作中,除了简单拍子的运用,作曲家还增加了很多变换拍子。
在节奏的运用上,不止使用规整节奏,还出现了很多变化节奏,综合不同的节奏因素,打破了旋律进行中的律动感,带有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让听众在欣赏乐曲时怀有对音乐发展的期待感。
(三)特色音的使用在湖南风格的二胡作品中,为了凸显地域风格,作曲家常采用带有民间特征音调以及带有浓郁地方风格的音乐来体现,特色音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元素。
对于湖南花鼓戏风格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就需要这些特色音的支撑,其中,颤指音与“sol”是常用的特色音。
湖南风格的作品中,颤指音的演奏是源自大筒的演奏技法,大筒又是花鼓戏的主要伴奏乐器,对于音乐特色的凸显非常重要。
颤音同时也是湖南花鼓戏表演中非常重要的元素,通过音高与速度来区分不同的颤音类别。
在很多带有花鼓戏元素的二胡曲中,颤音的演奏主要通过空弦音“la”与上方三度“dol”的颤指完成,“la”的装饰颤音运用上方的“dol”音完成。
如在《湘江乐》中出现的颤音就需要通过打音完成演奏,演奏效果中带有湖南地方戏曲的韵味。
但并非所有的“la”都使用小三度的颤指,只有空弦的“la”才做这样的处理。
“sol”属于湖南花鼓戏中的特性音,作曲家在创作中也很好的运用了这一特性音,为了使音乐的整体效果更接近花鼓戏音乐的特点,在演奏时会运用压揉的技巧,通过手指所施加的压力,让乐音稍偏高。
但在具体的实践演奏中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若“sol”在弱拍,或者属于辅助音、经过音、装饰音等,就保持正常的音高演奏;若“sol”位于强拍位置,就需要注意乐音的引导作用,从旋律上整体把握乐曲。
三、湖南花鼓戏元素与当代二胡创作技法的融合二胡音乐的专业化发展始于刘天华先生,他的创作实践中已经开始融合西方的创作技术,时至今日,二胡音乐在技术层面的创作也日趋成熟,与民间音乐元素的运用是二胡音乐更深层面的发展。
如在《第二二胡狂想曲》中,作曲家选用带有花鼓戏风格的原始音调之后展开创作,对相关元素进行解构、衍展并与当代二胡创作技法相融合,使乐曲带有地方色彩的同时也富有时代特点。
二胡演奏技法的运用是影响二胡曲整体的风格重要因素,通过不同演奏技巧的运用可以体现不同的音乐风格,在湖南风格的乐曲中,会通过不同的技法去体现花鼓戏相关特点,赋予了乐曲更大的表现空间。
(一)揉压弦技法揉弦是二胡演奏中最重要的技巧之一,不仅需要技巧层面的把握,还需要演奏者依据乐曲的不同风格进行灵活把握。
揉弦时,演奏者需要利用指尖均匀的滚动使音响发声变化,配合运弓产生类似于颤音的效果。
人在情感表达方面,情绪产生波动时,声音会不稳定,有时甚至不受控制的颤动。
同理,在表现不同乐曲的风格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技巧实现:揉压弦技巧分滚揉与压揉。
滚揉是揉弦技巧中最基本的,演奏者通过左手手掌的摆动,带动手指让指尖在在弦位上反复滚动,以产生稳定、均匀的乐音波动效果。
在演奏一些歌唱性较强的作品时,滚揉是首选。
如《湖南花鼓戏风格练习》、《湘江乐》等乐曲的创作,都运用了湖南花鼓戏的相关元素。
除了乐曲中特性音的演奏,多数音都以滚揉的方式完成。
如在《湘江乐》的演奏中,为了更好的突出花鼓戏的特点,在乐曲的处理上,会注重对旋律中的“dol”、“mi”的演奏处理,对于乐音所处的强弱拍位置,可以在滚揉力度上进行区分。
如强拍位置的乐音,可以采用重揉的方式。
压揉是特色性的技巧在幅度上要大于普通揉弦,演奏时手指与弦之间的接触也会更多。
演奏压揉技巧时需要演奏者以手腕为轴,带动手通过压颤去改变弦的张力,获得对应的音响效果。
在《湖南花鼓戏风格练习》中,对于“sol”音就是通过压揉技法进行处理的,其音高介于“sol”与“升 sol”之间,更好的贴合了湖南地方音乐中的特性音程,如小二度、小七度等得以实现,有利于更好地体现乐曲的湖南地方风格。
两种技法在湖南风格的乐曲中应用较为广泛,滚揉技巧更加突出旋律的歌唱性,压揉技巧则更有利于表达乐曲的风格特点,通过技巧层面的结合,做好速度与力度的处理,这也是通过花鼓戏元素在二胡音乐创作中所获得的启示。
(二)滑音技巧滑音也是二胡演奏中非常重要的技巧,通过滑音可以在乐音之间构成连缀,更好的突出音乐的风格特点。
花鼓戏本身就带有浓郁的湖南地方特色,滑音技巧的使用会直接影响乐曲整体风格韵味的表达。
如滑音的滑动方式、音高范围等,加上与运弓之间的配合,就会产生相应的风格特点。
花鼓戏风格活泼,与演奏技巧的结合上,多以三度音程之内的定把滑音演奏,也被称为“小滑音”,尤其是在快板乐段中,滑音的使用可以增强旋律的弹性,也表现出花鼓戏中积极乐观的情绪特点。
在慢板乐段中,滑音的演奏较为平稳,滑动的趋向性较为明显,在乐音之间可以起到粘合剂的作用,是旋律呈现更加优美。
如在《第二二胡狂想曲》中的第二乐段中,使用了同音换指的技巧,其演奏效果相当于给每个同音都加了上滑音的处理,演奏时用指腹触弦,在保持手型不变的前提下确保换把的流畅度。
这一技巧的运用增强了乐曲的趣味性表达,也表现出花鼓戏音乐活泼、爽快的特点。
四、结语综上所述,不同的演奏技巧对于湖南花鼓戏元素也有一定的体现,通过不同的技巧性表达体现湖南地区民间音乐的风格。
这对于二胡演奏者来说,需要长期的实践积累,这样才能准确的运动技巧去体现乐曲的总体风格。
花鼓戏本身就带有浓郁的湖南地方特色,以花鼓戏为创作素材创作的二胡作品同样体现了地域文化的色彩,是世界音乐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各种艺术在发展中都在不断推陈出新,要想更好的融入当下,就需要在把握好自身传统的基础上做好文化的传承。
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更多的了解到了湖南民间音乐元素与当代二胡创作的融合,综合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把握,希望可以给予二胡演奏者与民族音乐爱好者一定的理论参考。
二胡是民族乐器的代表之一,民族性是二胡音乐创作与发展的动力,立足于我国传统音乐元素进行创作实践,是二胡音乐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民族音乐未来探索的重要方向。
★基金项目:2017年度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厅级科研项目(一般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7C0703。
参考文献:[1];; 刘茹.从两首乐曲看湖南风格二胡曲的艺术特色[J].音乐时空,2016(04).[2];; 易弋雯.湖南花鼓戏艺术特色探析[J].戲剧之家,2015(15).[3];; 居文郁.民间风格二胡曲的演奏技术特点——二胡演奏与教学散论[J].音乐学习与研究,1989(02).作者简介:吴果(1985-),女,湖南益阳人,硕士,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