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病毒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出血热的科普知识PPT
治疗
治疗
及时就医 - 发现疑似出血热症状及时就医
。
治疗
对症治疗 - 根据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对
病人进行支持疗法。
治疗
预防并发症 - 严密观察病情,对可能出
现的并发症及时处理。
结论
结论
出血热虽然危险,但只要我们做好预防 工作、及时发现症状并去医院就医,就 可以有效避免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出血热的科普 知识PPT
目录 简介 症状 预防 治疗 结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简介
简介
什么是出血热? - 出血热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
性传染病,症状为发热、出血等。
简介
如何感染出血热? - 出血热主要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血液
、体液或分泌物而传播,也可通过空气 传播或蚊虫叮咬传播。
症状
症状
发热 - 患者开始时会有畏寒、发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热等症状。
症状
出血 - 患者会出现皮肤、口腔、鼻腔、眼
结膜等出血症状。
症状
身体不适 - 患者会出现头痛、肌肉酸痛、
乏力等不适症状。
预防
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 - 勤洗手、切勿与患者共用洗漱用品
、衣物等。
预防
避免接触感染者 - 不接触或接近出血热病人
及其分泌物。
预防
打疫苗 - 疫苗是预防出血热的有效手段。
出血热科普宣传PPT
四、出血热的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利用退热药物、止 痛药等缓解症状,保持充足的 水分摄入。 密切观察:出血热患者需要密 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需要及 时就医。
四、出血热的治疗方法
感染控制:对于出血热病毒感染的患者 ,要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防止传播扩 散。
五、出血热的 典型症状
五、出血热的典型症状
发热:常见症状为高热,持续 数日。 头痛:感染者常伴有严重头痛 ,可持续数日。
出血热科普宣 传PPT
目录 一、什么是出血热 二、出血热的传播途径 三、预防出血热的方法 四、出血热的治疗方法 五、出血热的典型症状 六、要求您的参与
一、什么是出 血热
一、什么是出血热
出血热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 出血热病毒引起,主要通过蚊 虫叮咬传播。
出血热病毒属于黄病毒科,包 括登革热病毒、寨卡病毒等多 种亚型。
五、出血热的典型症状
皮疹:病程2-4天后,常在胸部和腹部 出现皮疹,可蔓延至全身。
六、要求您的 参与
六、要求您的参与
提高防护意识:学习有关出血 热的知识,了解出血热的预防 措施,做好个人的防护工作。 传播科学信息:协助宣传出血 热的科学知识,帮助更多人了 解出血热并预防该病的发生。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三、预防出血 热的方法
三、预防出血热的方法
减少蚊虫叮咬:穿长袖衣裤、 使用蚊帐、使用驱蚊剂等方法 减少蚊虫叮咬。
环境卫生:清理废水、清除积 水、消灭蚊虫滋生地等措施有 助于减少蚊虫数量。
三、预防出血热的方法
加强卫生教育:提高公众对出血热的认 识和预防意识,加强个人卫生习惯。
四、出血热的 治疗方法
一、什么是出血热
出血热的潜伏期为2-7天,主要症状包 括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皮疹等。
出血热科普讲座PPT
宣传教育
媒体宣传:借助媒体渠道传播 健康知识,提高社会对出血热 的关注度。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出 血热,常规治疗包括液体补充 、退烧药物等。
特殊治疗:对于严重的出血热 ,可能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或 手术干预。
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
提高认识:加强对出血热的认识,提高 公众对疾病的预防意识。
教育措施: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活动,如 讲座、海报等,向公众普及出血热预防 知识。
出血热科普讲座PPT
目录 介绍 病症 防护措施 治疗方法 宣传教育
介绍
介绍
什么是出血热:出血热是一种 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 过蚊子叮咬传播。 病因:出血热主要由登革病毒 、黄热病毒、埃博拉病毒等引 起。
介绍
流行状况:出血热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 生,其病症
发病特点:出血热的特点是高 热、出血倾向、中枢神经系统 损害等。
临床表现:病人常出现发热、 头痛、肌肉酸痛、疲乏等症状 。
病症
并发症:严重的出血热可导致器官功能 衰竭、休克甚至死亡。
防护措施
防护措施
预防措施:减少蚊子叮咬,如 穿长袖衣物、使用蚊帐、使用 驱蚊剂等。 公共卫生:加强公共环境的卫 生管理,减少蚊子滋生的场所 。
防护措施
个人卫生:保持清洁、勤洗手,避免接 触传染源。
出血热ppt课件
抗病毒药物种类
01
如利巴韦林等,可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病情。
药物使用时机与剂量
02
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病情和体重等因素,确定药物使用
时机和剂量。
效善情况等,对抗病毒治疗
效果进行评价。
免疫调节剂使用注意事项
免疫调节剂种类
如干扰素等,可调节机体 免疫功能,增强抗病毒能 力。
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疗
探讨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在出血热 防控中的作用,如在线问诊、健康管 理等,并分析其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的意义。
公共卫生政策调整方向
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提出完善出血热监测预警系统的建 议,包括加强病例报告、流行病学 调查、实验室检测等方面的工作。
提高公众认知与参与度
根据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和防控需求, 提出针对性的防控策略与措施,如 加强疫苗接种、做好个人防护等。
04
出血热护理要点及
心理支持
护理评估与计划制定
全面评估患者病情
了解出血热病程、症状、体征等,评估患者护理需求。
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
根据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包括护理措 施、频次、注意事项等。
动态调整护理计划
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得到全面、 有效的护理。
急性期护理操作规范
1 2
疫苗研究现状 目前已有出血热疫苗问世,包括灭活疫苗和减毒 活疫苗等,可有效预防出血热病毒感染。
疫苗接种对象与程序 疫苗接种对象主要为高危人群,如疫区居民、医 务人员等,接种程序一般为注射2-3针次。
3
预防策略与措施
加强疫区动物管理,减少病毒传播;提高个人卫 生水平,避免接触感染源;加强医疗机构感染控 制,防止医源性感染等。
出血热病毒ppt课件
16
4)多尿期(持续 1 ~ 2 周)
* >2000 ml/天,后期 4000~8000 ml/天
* 多尿原理
肾脏组织逐渐恢复,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但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
17
5)恢复期( 1 ~ 3 月)
* 尿量:<2000 ml/天 * 各种症状体征逐渐消失,体力逐渐恢复
18
免疫性
19
6
汉坦病毒的基因组 (单股负链RNA)
L:约 6.3~6.5 kb,编码 RNA 聚合酶, 与病毒的复制、转录有关
M:约 3.6~3.7 kb,编码包膜糖蛋白 G1、G2 S:约 1.6~2.0 kb,编码核壳蛋白
7
中国是世界上 HFRS 疫情最严重的国家 流行范围广,发病人数多,病死率较高 * 传染源和宿主动物种类多、分布广 * 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 出血症状加重:出血量增多,重症者可多处出血 * “三痛”症状加剧
* 肾脏损害加重
* 低血压、休克
皮下出血
皮肤淤斑
15
3)少尿期(持续 2 ~ 5 天)
* 尿量明显减少(<500 ml/天)
* 肾损害及出血症状达高峰
是本病最凶险的阶段 患者的死亡多发生在此期 * 突出表现为 “三高” 高血钾、高血容量、高氮质血症
蜱 蚊 蚊 蚊 蜱 蜱 蚊 啮齿动物 啮齿动物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Rift山谷热 登革热 黄热病 Kyasanur森林热 鄂目斯克出血热 基孔肯雅热 阿根廷出血热 玻利维亚出血热
Lassa病毒 丝状病毒科 埃博拉病毒
马堡病毒
啮齿动物 猴
未确定
Lassa热 埃博拉出血热
马堡出血热
非洲 非洲、美洲
非洲 3
4)多尿期(持续 1 ~ 2 周)
* >2000 ml/天,后期 4000~8000 ml/天
* 多尿原理
肾脏组织逐渐恢复,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但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
17
5)恢复期( 1 ~ 3 月)
* 尿量:<2000 ml/天 * 各种症状体征逐渐消失,体力逐渐恢复
18
免疫性
19
6
汉坦病毒的基因组 (单股负链RNA)
L:约 6.3~6.5 kb,编码 RNA 聚合酶, 与病毒的复制、转录有关
M:约 3.6~3.7 kb,编码包膜糖蛋白 G1、G2 S:约 1.6~2.0 kb,编码核壳蛋白
7
中国是世界上 HFRS 疫情最严重的国家 流行范围广,发病人数多,病死率较高 * 传染源和宿主动物种类多、分布广 * 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 出血症状加重:出血量增多,重症者可多处出血 * “三痛”症状加剧
* 肾脏损害加重
* 低血压、休克
皮下出血
皮肤淤斑
15
3)少尿期(持续 2 ~ 5 天)
* 尿量明显减少(<500 ml/天)
* 肾损害及出血症状达高峰
是本病最凶险的阶段 患者的死亡多发生在此期 * 突出表现为 “三高” 高血钾、高血容量、高氮质血症
蜱 蚊 蚊 蚊 蜱 蜱 蚊 啮齿动物 啮齿动物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Rift山谷热 登革热 黄热病 Kyasanur森林热 鄂目斯克出血热 基孔肯雅热 阿根廷出血热 玻利维亚出血热
Lassa病毒 丝状病毒科 埃博拉病毒
马堡病毒
啮齿动物 猴
未确定
Lassa热 埃博拉出血热
马堡出血热
非洲 非洲、美洲
非洲 3
出血热病毒PPT课件
第二节 克里米亚-刚果血热病毒
形态结构与汉坦病毒相似 传播方式不同,传播媒介为蜱,储存宿 主为野生动物 引起新疆出血热,临床表现以发热、出 血为主,无肾脏损害
第三节 埃波拉病毒
RNA病毒,螺旋对称,有包膜 引起埃波拉出血热(1976年,部位)、肌痛、剧烈腹泻、 呕吐、迅速衰竭死亡(70% 以上)
HFRS: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肾损害。 患者有“三红”(面、颈、上胸部潮红)及 “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几天后 病情加重,可表现为多脏器出血及肾功能衰 竭。 典型的临床过程分为五期: 1)发热期 2)低血压期 3)少尿期 4)多尿期 5)恢复期
HPS:
以肺组织急性出血、坏死为主,病理变化 为肺水肿,病死率高。 3、防治原则 目前只有HFRS疫苗可供预防。 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病毒唑、免疫球蛋白 的早期应用有一定疗效。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 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 户满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1、生物学性状
汉坦病毒根据抗原性和基因结构不同,可分为14个 型。国内主要流行汉滩病毒和汉城病毒。
2、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储存宿主)啮齿动物
黑线姬鼠
田鼠
家鼠
传播途径:
呼吸道(主要)、消化道、接触传播、垂 直传播。 易感人群: 人类普遍易感。但与野生动物接触较多者 发病率较高。
致病机理: 汉坦病毒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免疫 系统细胞有较强嗜性和侵袭能力。增殖 后引起血管损伤,通透性增高,血浆和 RBC外溢,导致出血与水肿。
出血热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加强宣传教育:向公众传播出血热的基 本知识与预防方法。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轻度病例:症状轻微,一般可自愈。 重型病例:可能导致严重的出血并危及 生命。
6. 出血热的重要性和危害
高致死率:某些类型的出血热有较高的 致死率。
7. 预防出血热的措施
7. 预防出血热的措施
消灭病媒蚊:清除蚊子繁殖地,使用杀 虫剂,减少蚊子数量。 排除感染源:提高卫生水平,保持清洁 环境。
7. 预防出血热的措施
1. 什么是出血热
传播方式:通过感染蚊子叮咬传播给人 类。
2. 出血热的症状
2. 出血热的症状
早期症状:高热、头痛、肌肉痛、关节 痛。 出血症状:皮下出血、鼻出血、牙龈出 血等。
2. 出血热的症状
其他症状:恶心、呕吐、腹泻等。
3. 出血热的预防与治疗
3. 出血热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避免蚊虫叮咬,使用防蚊液 、穿长袖衣物、封闭住室等。 治疗方法:暂无特效药物治疗,对症治 疗,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休息。
出血热的科普知识PPT 课件
目录 1. 什么是出血热 2. 出血热的症状 3. 出血热的预防与治疗 4. 出血热的流行地区 5. 常见误区和谣言 6. 出血热的重要性和危害 7. 预防出血热的措施
1. 什么是出血热
Hale Waihona Puke 1. 什么是出血热定义:出血热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 传染病。 病毒:出血热主要由登革病毒或黄热病 病毒引起。
4. 出血热的流行地区
4. 出血热的流行地区
亚洲:东南亚地区(泰国、越南、菲律 宾等)是登革热高发地区。 拉丁美洲:巴西、哥伦比亚等地是黄热 病高发地区。
5. 常见误区和谣言
5. 常见误区和谣言
谣言:某某食物能预防出血热。 误区:出血热只会影响农村地区。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轻度病例:症状轻微,一般可自愈。 重型病例:可能导致严重的出血并危及 生命。
6. 出血热的重要性和危害
高致死率:某些类型的出血热有较高的 致死率。
7. 预防出血热的措施
7. 预防出血热的措施
消灭病媒蚊:清除蚊子繁殖地,使用杀 虫剂,减少蚊子数量。 排除感染源:提高卫生水平,保持清洁 环境。
7. 预防出血热的措施
1. 什么是出血热
传播方式:通过感染蚊子叮咬传播给人 类。
2. 出血热的症状
2. 出血热的症状
早期症状:高热、头痛、肌肉痛、关节 痛。 出血症状:皮下出血、鼻出血、牙龈出 血等。
2. 出血热的症状
其他症状:恶心、呕吐、腹泻等。
3. 出血热的预防与治疗
3. 出血热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避免蚊虫叮咬,使用防蚊液 、穿长袖衣物、封闭住室等。 治疗方法:暂无特效药物治疗,对症治 疗,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休息。
出血热的科普知识PPT 课件
目录 1. 什么是出血热 2. 出血热的症状 3. 出血热的预防与治疗 4. 出血热的流行地区 5. 常见误区和谣言 6. 出血热的重要性和危害 7. 预防出血热的措施
1. 什么是出血热
Hale Waihona Puke 1. 什么是出血热定义:出血热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 传染病。 病毒:出血热主要由登革病毒或黄热病 病毒引起。
4. 出血热的流行地区
4. 出血热的流行地区
亚洲:东南亚地区(泰国、越南、菲律 宾等)是登革热高发地区。 拉丁美洲:巴西、哥伦比亚等地是黄热 病高发地区。
5. 常见误区和谣言
5. 常见误区和谣言
谣言:某某食物能预防出血热。 误区:出血热只会影响农村地区。
出血热症状及处理PPT课件
出血热症状
骨骼肌疼痛:引起关节疼痛、肌肉疼痛 等不适感
全身乏力:感到疲倦、无力,甚至出现 昏厥
出血热症状
呕吐和腹泻:可能伴随恶心、 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
出血:可能出现鼻出血、牙龈 出血、尿血等情况
出血热处理
出血热处理
早期诊断和治疗:及早就医并进行适当 的实验室检查
对症治疗:控制发热、补液、维持电解 质平衡等支持疗法
出血热处理
预防传播:避免蚊子叮咬,保 持卫生环境清洁 病毒抑制剂:根据具体病毒类 型选择适当的抗病毒药物
出血热处理
密切观察和护理: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 ,及时处理并提供心理支持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出血热症状及 处理PPT课件
目录 出血热简介 出血热症状 出血热处理
出血热简介
出血热简介
出血热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 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出血热病主要包括登革热病 毒、黄热病病毒、埃博拉病毒 等
出血热简介
出血热的症状严重,可能导致内出血和 器官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出血热症状
出血热症状
发热:持续高热,体温可达 40℃以上 皮肤出血点:身体各部位出现 紫斑、淤血等出血现象
出血热培训课件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食品卫生
02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防止鼠类污染食品,避免食用被鼠类啃咬
过的食物。
个人防护
03
在疫区工作或生活时,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与鼠类直接接触
,防止被鼠类咬伤或抓伤。
保护易感人群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 媒体宣传出血热的防治知 识,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 和能力。
避免接触疫水
在出血热流行季节,避免 到疫区的水域游泳、捕鱼 等接触疫水的活动。
并发症处理
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心衰、肺水 肿、脑水肿等进行积极治疗。
预后评估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基础疾病等因 素综合评估预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 案。同时,加强患者出院后的随访和 健康管理,促进其全面康复。
REPORT
04
出血热护理要点
发热期护理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现场调查与处置原则
现场调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开展现场调查,了解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群分布 等情况,分析疫情发展趋势和可能原因。
处置原则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包括隔离治疗病人、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开展环境消毒等。
密切接触者管理与隔离观察要求
密切接触者管理
心理护理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缓解其紧张、 焦虑情绪。
04
多尿期及恢复期护理
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根据病情逐步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鼓励患者多饮水,必要时给予口服或静脉补 液,以补充电解质。
出血热病毒ppt课件
汉坦病毒
人被病毒感染后,经1~3w潜伏期, 出现发热、出血及肾脏损害为主的临床症状。 典型临床经过可分5期: 发热期 低血压 (休克) 期 少尿期 多尿期 恢复期
病死率为3%~20%不等,一般为5%左右。
汉坦病毒
根据传染源不同分为3个类型:
①野鼠型:主要由野外黑线姬鼠传播,多发生在农业区, 青壮年易感,一般病情较重; ②家鼠型:由褐家鼠传播,农村和城市均可发生,病情较轻, 多无典型的5期经过; ③大白鼠型:发生在以大白鼠或小白鼠为实验对象的的实验室。
人感染后产生NT抗体、CF抗体和HI抗体。NT抗体出现较 早,维持较久。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新疆出血热病毒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主要是病毒分离鉴定和双份血清抗体检查。
四、预防原则
防治措施主要是防蜱叮咬和灭蜱;对病人要严格隔离治疗, 病人血液、分泌物、排出物等要消毒处理,医务人员要加 强防护,防止感染。 目前我国已研制成功精制的灭活乳鼠脑疫苗,该疫苗安全, 但其预防效果尚待确定。
第三节 埃 博 拉 病 毒(Ebola fever Virus)
非洲出血热 (Africa haemorrhagic fever )包括 埃博拉热(Ebola fever)和马堡热(Marburg fever), 前者由埃博拉病毒引起,后者由马堡病毒所致。 两者均为RNA病毒。 非洲出血热病毒的储存宿主是啮齿类动物。 偶然经接触传播给人。 人与人的传播主要是密切接触以及体液 (唾液、尿、粪便) 等的污染。
特异抗原检查:用免疫荧光法或酶标抗体法检测白细胞或尿 沉渣细胞内的特异抗原。也可用ELISA法检测病人尿中病毒 抗原。 病毒核酸检查:用 PCR、核酸杂交试验检测病毒核酸。
汉坦病毒
四、预防原则
2024年度出血热病毒介绍PPT课件
33
基因功能
各基因片段分别编码病毒的核蛋白、膜蛋白、糖蛋白等结构 蛋白,以及聚合酶等非结构蛋白,共同维持病毒的复制和感 染性。
10
病毒编码蛋白及其作用
核蛋白
构成病毒核心,保护病 毒遗传物质,参与病毒
复制和转录。
2024/2/2
膜蛋白
嵌入病毒包膜中,与宿 主细胞膜融合,介导病
毒进入细胞。
糖蛋白
位于病毒包膜表面,与 宿主细胞受体结合,决 定病毒的宿主特异性和
恢复期
经过积极治疗,症状逐渐消失 ,各项检查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
14
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
01
02
03
04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增高,早期以中性 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
为主。
尿常规
尿蛋白阳性,镜检可发现管型 尿。
血清学检查
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双份血 清IgG抗体4倍以上增高。
病原学检查
从患者血液或尿液中分离到病 毒或检测到病毒RNA。
饮食调整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保证患者的营养 需求。
液体补充
根据患者病情和液体丢失情况,适当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 衡。
26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预防并发症
积极控制病情,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处理并发症
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肾功能衰竭、肺水肿等,采取 相应的治疗措施。
密切监测
常用药物介绍及作用机制
抗病毒药物
如利巴韦林等,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来达到治疗效 果。
免疫调节药物
如干扰素等,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来抵抗病毒 感染。
对症治疗药物
如解热镇痛药、止血药等,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 进行治疗。
病毒性出血热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病毒性出血热的症状
肌肉和关节疼痛:常伴随全身乏力、肌 肉疼痛和关节疼痛。 其他症状:恶心、呕吐、腹痛、头痛等 。
预防和治疗病 毒性出血热
预防和治疗病毒性出血热
预防措施:避免蚊虫叮咬、正 确使用防蚊措施、避免接触被 感染的动物或人体液等。 早期诊断和治疗:早期发现病 毒性出血热症状,及时就医进 行治疗,增加康复机会。
病毒性出血热 的常见疾病
病毒性出血热的常见疾病
登革热: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 热带传染病,蚊虫叮咬是主要 传播途径。 埃博拉病毒感染:极其凶险的 病毒性出血热,常见于非洲地 区,可通过接触感染源传播。
病毒性出血热的常见疾病
拉沙病:由拉沙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啮齿动物是主要传染源。
病毒性出血热 的应急处理
常见的病毒性出血热病毒:埃 博拉病毒、拉沙病毒、登革热 病毒等。
介绍病毒性出血热
病毒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蚊虫叮咬、 接触被感染动物或人的体液等。
病 典型症状,体温可达到40摄氏 度以上。
出血:皮肤、黏膜或内脏出现 出血现象,如鼻血、呕血、便 血等。
预防和治疗病毒性出血热
支持性治疗:给予患者适当的液体补充 、疼痛缓解药物和抗生素治疗继发感染 。
病毒性出血热 的预防措施
病毒性出血热的预防措施
消灭蚊虫:注意清除蚊虫滋生 的环境,使用蚊帐、蚊香等防 蚊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清洁,勤 洗手。
病毒性出血热的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接触被感染的动 物或人的体液,如血液、唾液、尿液等 。 接种疫苗:对于某些病毒性出血热疾病 ,疫苗接种是预防的有效手段。
病毒性出血热的应急处理
隔离患者:将患者隔离,避免 传播给他人。 采取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应佩 戴防护服、口罩等防护措施, 避免被感染。
出血热病毒介绍44页PPT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出血热病毒介绍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病毒性出血热讲课PPT课件
恶心、呕 吐、腹泻: 消化道症 状
皮疹:皮 肤出现红 斑、丘疹 或水疱
出血:皮 肤、黏膜、 内脏出血, 如鼻出血、 牙龈出血、 便血等
休克:血 压下降, 脉搏加快, 呼吸急促, 意识模糊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接触病毒携带者或其分泌物传播 空气传播: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 食物传播:通过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传播 水源传播:通过饮用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传播 媒介传播:通过蚊虫、跳蚤等媒介传播
病毒性出血热讲课PPT课件
汇报人: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病毒性出血热的概述 病毒性出血热的流行病学 病毒性出血热的预防和治疗 病毒性出血热的案例分析 病毒性出血热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护理人员:XX医院-XX科室 -XX
病毒性出血热的概述
定义和分类
定义: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出血、肾功能损害等症 状。
肝功能损害:黄疸,肝 酶升高
呼吸系统症状:咳嗽、 呼吸困难
皮肤症状:皮疹、瘙痒
病毒性出血热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 生习惯,勤洗手, 避免接触病源
避免食用生肉、生 鱼等未煮熟的食物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 ,避免接触病源
接种疫苗,提高免 疫力
治疗原则和方法
早期诊断和治疗:及 时发现并治疗,避免
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临床应用:病毒性出血热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疾病 推广价值:提高公众对病毒性出血热的认识,加强预防措施 推广价值:加强医疗人员对病毒性出血热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病毒性出血热的预防和控制策 略
预防和控制措施
加强个人 卫生,勤 洗手,保 持室内通 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无典型的5期经过; ③大白鼠型:发生在以大白鼠或小白鼠为实验对象的的实验室。
7
汉坦病毒
发病机理可能除病毒直接在胞浆内增殖造成细胞脏器损
伤和作用于血管引起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微循环障碍以及 血管通性增高外,还可能有免疫病理反应参与。
最近报道,患者骨髓细胞中存在病毒抗原,并分离出汉坦 病毒。据此推测,病毒侵犯骨髓前体细胞,从而妨碍免疫 细胞的正常发育,因而导致免疫功能失调及血小板的严重 减少。
新疆出血热是一种存在于荒漠、牧场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有严格的地区性和明显的季节性。 1966年首次从我国塔里木盆地出血热病人及硬蜱中分离成功。 新疆出血热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出血,但无肾脏损害。
13
新疆出血热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病毒颗粒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为90~120nm。 基因组为分节段的-ssRNA,包括L、M及S节段。 核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 1~4日龄的乳鼠对病毒最为敏感,用于病毒的分离及传代。
微生物学检查原则主要为病毒分离及血清学检查,近年又 相继建立了敏感、特异的病毒抗原检测法及病毒核酸检查 法。
10
汉坦病毒
病毒的分离及鉴定:用VeroE-6 单层细胞培养法或动物接 种法 (2~4d龄乳鼠、黑线姬鼠等)分离病毒。
血清学诊断:恢复期血清较急性期血清抗体效价升高4倍以 上即有诊断意义。
特异抗原检查:用免疫荧光法或酶标抗体法检测白细胞或尿 沉渣细胞内的特异抗原。也可用ELISA法检测病人尿中病毒 抗原。
17
埃博拉病毒
非洲出血热的主要特点是高热、皮肤瘀血、紫癜、鼻衄、 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和明显的全身中毒 症状,常导致休克和死亡。 尚无特异性防治措施,以维持肾功能和水电解质平衡、积 极控制出血和休克等支持疗法为主。
5
汉坦病毒
人被病毒感染后,经1~3w潜伏期, 出现发热、出血及肾脏损害为主的临床症状。
典型临床经过可分5期: 发热期 低血压 (休克) 期 少尿期 多尿期 恢复期
病死率为3%~20%不等,一般为5%左右。
6
汉坦病毒
根据传染源不同分为3个类型: ①野鼠型:主要由野外黑线姬鼠传播,多发生在农业区,
青壮年易感,一般病情较重; ②家鼠型:由褐家鼠传播,农村和城市均可发生,病情较轻,
14
新疆出血热病毒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野生动物和家畜是自然宿主和传染源。 硬蜱是传播媒介,病毒在蜱体内增殖并经卵传代,故蜱也 是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
每年的4~6月蜱大量增殖,是人群发病的高峰。 人被带毒蜱叮咬或与病畜直接接触(通过破损皮肤)后,病 毒侵入人体,经5~7d潜伏期发病,以发热和出血为主要 特征。
4
汉坦病毒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主要是黑线姬鼠、褐家鼠和林区的大林姬鼠。 HFRS流行的季节性与鼠类繁殖活动以及与人的接触时间有关。 黑线姬鼠传播的发病高峰多在秋冬季,从10月到次年1月; 褐家鼠传播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初,从3月到6月。
传播途径:病毒在鼠体内增殖,随唾液、尿、呼吸道分泌物 及粪便长期大量排毒污染周围环境,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直 接接触等途径传播给人。
本病主要流行于欧亚大陆,在我国除新疆、西藏、台湾和 海南省外,均有病例报告,但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长江 中下游和黄河下游各省。
2
第一节 汉 坦 病 毒
一、生物学性状
汉坦病毒呈球形,直径为75~210nm。 核酸为-ssRNA,分大 (L)、中(M)和小(S)3 个节段。 核衣壳呈螺旋对称。 外层是脂质包膜,表面有病毒糖蛋白组成的 刺突。
人感染后产生NT抗体、CF抗体和HI抗体。NT抗体出现较
早,维持较久。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15
新疆出血热病毒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主要是病毒分离鉴定和双份血清抗体检查。
四、预防原则
防治措施主要是防蜱叮咬和灭蜱;对病人要严格隔离治疗, 病人血液、分泌物、排出物等要消毒处理,医务人员要加 强防护,防止感染。 目前我国已研制成功精制的灭活乳鼠脑疫苗,该疫苗安全, 但其预防效果尚待确定。
出血热病毒
1
第一节 汉 坦 病 毒(Hantavirus)
1976年韩国学者李镐汪等首次成功地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在 黑线姬鼠肺组织中发现了病毒抗原 ,随后又用 A549和 VeroE-6细胞分离到HFRS病毒毒株,这个毒株是在韩国 汉坦河附近的疫区分离到的,因而命名为汉坦病毒。引起 以发热、出血和严重的肾功能衰竭等为主要症状的肾综合 征 出 血 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
16
第三节 埃 博 拉 病 毒(Ebola fever Virus)
非洲出血热 (Africa haemorrhagic fever )包括 埃博拉热(Ebola fever)和马堡热(Marburg fever), 前者由埃博拉病毒引起,后者由马堡病毒所致。 两者均为RNA病毒。
非洲出血热病毒的储存宿主是啮齿类动物。 偶然经接触传播给人。 人与人的传播主要是密切接触以及体液 (唾液、尿、粪便) 等的污染。
病毒核酸检查:用 PCR、核酸杂来自试验检测病毒核酸。11
汉坦病毒
四、预防原则
1.消灭传染源:采取有效措施灭鼠,并注意处理鼠的排泄 物,加强实验动物的管理。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个人防护,避免呼吸道及接触感染。 并保证食品和个人卫生。 3.提高易感染人群免疫力:目前尚无可靠有效的疫苗。
12
第一节 新 疆 出 血 热 病 毒 (XinJiang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XHFV)
3
汉坦病毒
病毒可在A549(人肺癌细胞株)、VeroE-6 (一种克隆的非 洲绿猴肾细胞)等多种细胞中增殖,但增殖缓慢,一般不 引起明显的CPE,常用免疫荧光法测定感染细胞胞浆内的 病毒抗原作为病毒增殖的指标。
黑线姬鼠为敏感动物,经皮下、腹腔、鼻、口接种均可感 染。接种后10d左右可在鼠肺、肾、肝等脏器发现大量病 毒。
8
汉坦病毒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体液免疫亢进 补体水平下降 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再次感染发病者极少。 隐性感染率较低,流行地区正常人群汉坦病毒抗体阳性率 仅为1%~4%。
9
汉坦病毒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症状典型的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即可诊断。 但非典型患者在疾病早期症状类似流感,不易做出确诊, 故用微生物学检查方法进行辅助诊断,甚为重要。
7
汉坦病毒
发病机理可能除病毒直接在胞浆内增殖造成细胞脏器损
伤和作用于血管引起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微循环障碍以及 血管通性增高外,还可能有免疫病理反应参与。
最近报道,患者骨髓细胞中存在病毒抗原,并分离出汉坦 病毒。据此推测,病毒侵犯骨髓前体细胞,从而妨碍免疫 细胞的正常发育,因而导致免疫功能失调及血小板的严重 减少。
新疆出血热是一种存在于荒漠、牧场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有严格的地区性和明显的季节性。 1966年首次从我国塔里木盆地出血热病人及硬蜱中分离成功。 新疆出血热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出血,但无肾脏损害。
13
新疆出血热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病毒颗粒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为90~120nm。 基因组为分节段的-ssRNA,包括L、M及S节段。 核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 1~4日龄的乳鼠对病毒最为敏感,用于病毒的分离及传代。
微生物学检查原则主要为病毒分离及血清学检查,近年又 相继建立了敏感、特异的病毒抗原检测法及病毒核酸检查 法。
10
汉坦病毒
病毒的分离及鉴定:用VeroE-6 单层细胞培养法或动物接 种法 (2~4d龄乳鼠、黑线姬鼠等)分离病毒。
血清学诊断:恢复期血清较急性期血清抗体效价升高4倍以 上即有诊断意义。
特异抗原检查:用免疫荧光法或酶标抗体法检测白细胞或尿 沉渣细胞内的特异抗原。也可用ELISA法检测病人尿中病毒 抗原。
17
埃博拉病毒
非洲出血热的主要特点是高热、皮肤瘀血、紫癜、鼻衄、 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和明显的全身中毒 症状,常导致休克和死亡。 尚无特异性防治措施,以维持肾功能和水电解质平衡、积 极控制出血和休克等支持疗法为主。
5
汉坦病毒
人被病毒感染后,经1~3w潜伏期, 出现发热、出血及肾脏损害为主的临床症状。
典型临床经过可分5期: 发热期 低血压 (休克) 期 少尿期 多尿期 恢复期
病死率为3%~20%不等,一般为5%左右。
6
汉坦病毒
根据传染源不同分为3个类型: ①野鼠型:主要由野外黑线姬鼠传播,多发生在农业区,
青壮年易感,一般病情较重; ②家鼠型:由褐家鼠传播,农村和城市均可发生,病情较轻,
14
新疆出血热病毒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野生动物和家畜是自然宿主和传染源。 硬蜱是传播媒介,病毒在蜱体内增殖并经卵传代,故蜱也 是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
每年的4~6月蜱大量增殖,是人群发病的高峰。 人被带毒蜱叮咬或与病畜直接接触(通过破损皮肤)后,病 毒侵入人体,经5~7d潜伏期发病,以发热和出血为主要 特征。
4
汉坦病毒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主要是黑线姬鼠、褐家鼠和林区的大林姬鼠。 HFRS流行的季节性与鼠类繁殖活动以及与人的接触时间有关。 黑线姬鼠传播的发病高峰多在秋冬季,从10月到次年1月; 褐家鼠传播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初,从3月到6月。
传播途径:病毒在鼠体内增殖,随唾液、尿、呼吸道分泌物 及粪便长期大量排毒污染周围环境,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直 接接触等途径传播给人。
本病主要流行于欧亚大陆,在我国除新疆、西藏、台湾和 海南省外,均有病例报告,但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长江 中下游和黄河下游各省。
2
第一节 汉 坦 病 毒
一、生物学性状
汉坦病毒呈球形,直径为75~210nm。 核酸为-ssRNA,分大 (L)、中(M)和小(S)3 个节段。 核衣壳呈螺旋对称。 外层是脂质包膜,表面有病毒糖蛋白组成的 刺突。
人感染后产生NT抗体、CF抗体和HI抗体。NT抗体出现较
早,维持较久。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15
新疆出血热病毒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主要是病毒分离鉴定和双份血清抗体检查。
四、预防原则
防治措施主要是防蜱叮咬和灭蜱;对病人要严格隔离治疗, 病人血液、分泌物、排出物等要消毒处理,医务人员要加 强防护,防止感染。 目前我国已研制成功精制的灭活乳鼠脑疫苗,该疫苗安全, 但其预防效果尚待确定。
出血热病毒
1
第一节 汉 坦 病 毒(Hantavirus)
1976年韩国学者李镐汪等首次成功地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在 黑线姬鼠肺组织中发现了病毒抗原 ,随后又用 A549和 VeroE-6细胞分离到HFRS病毒毒株,这个毒株是在韩国 汉坦河附近的疫区分离到的,因而命名为汉坦病毒。引起 以发热、出血和严重的肾功能衰竭等为主要症状的肾综合 征 出 血 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
16
第三节 埃 博 拉 病 毒(Ebola fever Virus)
非洲出血热 (Africa haemorrhagic fever )包括 埃博拉热(Ebola fever)和马堡热(Marburg fever), 前者由埃博拉病毒引起,后者由马堡病毒所致。 两者均为RNA病毒。
非洲出血热病毒的储存宿主是啮齿类动物。 偶然经接触传播给人。 人与人的传播主要是密切接触以及体液 (唾液、尿、粪便) 等的污染。
病毒核酸检查:用 PCR、核酸杂来自试验检测病毒核酸。11
汉坦病毒
四、预防原则
1.消灭传染源:采取有效措施灭鼠,并注意处理鼠的排泄 物,加强实验动物的管理。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个人防护,避免呼吸道及接触感染。 并保证食品和个人卫生。 3.提高易感染人群免疫力:目前尚无可靠有效的疫苗。
12
第一节 新 疆 出 血 热 病 毒 (XinJiang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XHFV)
3
汉坦病毒
病毒可在A549(人肺癌细胞株)、VeroE-6 (一种克隆的非 洲绿猴肾细胞)等多种细胞中增殖,但增殖缓慢,一般不 引起明显的CPE,常用免疫荧光法测定感染细胞胞浆内的 病毒抗原作为病毒增殖的指标。
黑线姬鼠为敏感动物,经皮下、腹腔、鼻、口接种均可感 染。接种后10d左右可在鼠肺、肾、肝等脏器发现大量病 毒。
8
汉坦病毒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体液免疫亢进 补体水平下降 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再次感染发病者极少。 隐性感染率较低,流行地区正常人群汉坦病毒抗体阳性率 仅为1%~4%。
9
汉坦病毒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症状典型的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即可诊断。 但非典型患者在疾病早期症状类似流感,不易做出确诊, 故用微生物学检查方法进行辅助诊断,甚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