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小技巧】舟骨骨折的掌侧手术入路技巧详解!
『8分钟创伤』舟状骨骨折固定方案详解,看完的人都收藏了!

测量缺损的长度以确定合适的骨移植物。大移植物可以使舟状骨和腕部获得足够的长度。下图显示暂时用克氏针固定移植物后桡骨、头状骨、月骨和舟状骨两端的位置。移植物的边缘已用黑色箭头标出。
▲示意图
掌侧入路下显露舟骨,大、小多角骨关节。
磨除大多角骨表面的突起以方便克氏针以及螺钉植入舟状骨的中心(下图中黑箭头示大多角骨远端需要被磨除的部分)。
下图显示,内固定螺钉要尽可能垂直骨折线(如黑线所示)。
▲ 示意图
背侧切开入路
背侧入路用于近端骨折、桡骨背侧缘需要固定或伴随月舟韧带损伤。
如下图所示,在此入路下,2至4伸肌腔隙到拇长伸肌腱鞘之间的 Lister结节处可以清晰地看到舟状骨近端骨折。斜行直线为植入螺钉的方向。
▲ 示意图
内固定引导针不可过于靠近月骨表面以防损伤软骨。在经皮背侧入路时,这点尤为重要。
开放皮肤切口后,固定装置可以顺行植入。这样可以在舟状骨掌侧表面钻孔而不是在背侧软骨表面。如图B所示,近端舟状骨克氏针通道旁大多角骨上沟槽。
▲ 操作图片
术后护理和预期结果
固定制动的时间由多个因素决定如初次骨折的类型、复杂性、结构的稳定性、骨折线的清晰度、手术方法和患者个人因素。
简单急性舟状骨骨折通常采用内固定术加短臂夹板固定10天。这样可以防止桡偏或尺偏的活动对损伤区域造成拉伸或压迫。然后使用拇指人字形石膏固定。
在其他情况下,我们通常使用1,2伸肌动脉移植物。
如下图所示在腕背部做S形切口。该切口可以暴露第1,2伸肌间隔并可以直视到腕部远端腰部骨折。
▲ 示意图
如下图所示,拇长伸肌近端(大箭头)和第2伸肌群(小箭头)之间可以看到血管带,沿第1/2体肌动脉,距桡骨边缘1.5cm处,有恒定的桡骨皮质穿入血管分支。该位置可以提供较大的移植物(阴影区)。
骨科手外科手舟骨骨折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手外科手舟骨骨折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一、手舟骨骨折的外固定技术【适应证】新鲜的稳定性手舟骨骨折或骨折端无硬化、囊变轻、吸收少、稳定的陈旧性手舟骨骨折。
【禁忌证】1.伴有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2.关节周围软组织条件不良或局部有感染灶者。
3.复位失败的不稳定性手舟骨骨折者。
4.粉碎性手舟骨骨折者。
5.复合性手舟骨骨折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麻醉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6.体位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体位。
7.切口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口。
8.手术操作(1)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长臂或短臂拇人字管形石膏固定。
(2)拇指对掌位,腕关节中立位或轻度梯偏。
(3)结节部骨折者,腕关节应轻度槎偏及背伸约20°~30°。
(4)近端骨折者,腕关节应轻度尺偏及背伸。
(5)石膏远端至掌横纹、拇指处应超过掌指关节。
【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适应证。
2.石膏管形内不加衬垫,紧贴皮肤。
3.石膏如有松动、软化、破损或过紧时应及时更换。
4.骨折不愈合者,应去除外固定迸行下一步治疗。
5.除石膏外,还有多种外固定材料,可根据情况选用,但应牢靠有效。
6.如患部肿胀明显,可先行石膏托固定,2周左右肿胀消退后更换管形石Wo7.外固定的时间应以骨折愈合为准,一般需3个月以上。
二、新鲜手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一)新鲜稳定手舟骨骨折无须复位,以拇人字管形石膏固定即可。
(二)新鲜不稳定手舟骨骨折1.闭合复位外固定在纵向对抗牵引下,用手指挤压骨折远、近断端,使之复位,后用长臂管形石膏外固定。
2.复位后经皮穿针内固定对于难于维持复位的骨折或为丁增加复位的稳定性,可在复位后经皮穿针至骨折远近断端内固定,后石膏管外固定。
3.石膏管与脉冲电磁场复合治疗。
4.切开复位内固定。
三、陈旧手舟骨骨折和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方法(一)陈旧稳定手舟骨骨折可用长臂管石奇外固定,但固定时间应较新鲜骨折长。
长时间固定后骨折无愈合征象者考虑手术治疗。
专题教程:舟状骨骨折的7种手术入路详解

专题教程:舟状骨骨折的7种手术入路详解丁真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副院长骨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目录1.舟状骨的解剖特点和血供2.入路:•开放掌侧入路•开放背侧入路•开放桡背侧入路•经皮掌侧\背侧入路•关节镜辅助入路•带血运骨移植入路解剖特点和血供位于桡骨远端,80%的软骨覆盖血供•桡动脉背侧供给——舟状骨分支,腰部背侧嵴进入提供舟骨70-80%血供•掌侧血供-桡动脉或掌动脉-供应舟状骨结节远侧20-30%•近侧血供—骨内供应-- 近侧骨折后坏死率13%to 50%•隐匿发现骨不连发生率12%---JOrthop Sci 2006舟状骨骨折入路:•开放掌侧入路•开放背侧入路•开放桡背侧入路•经皮掌侧、背侧入路•关节镜辅助入路•带血运骨移植入路1、开放掌侧入路桡动脉牵向桡侧,桡侧腕屈肌牵向尺侧沿桡舟头韧带桡侧切开关节囊,显露舟骨可使用专用的瞄准加压装置进行固定2、开放背侧入路桡腕水平,腕中心Lister结节上斜型切口3-4cm,沿拇长伸肌腱投影皮肤皮下切开后显露拇长伸肌腱掌、背侧入路比较:3、开放桡背侧入路适用于骨不连植骨,近侧骨块切除,切除桡骨茎突,解剖轴固定困难以鼻烟壶为中心做S型切口,注意分离桡神经浅支桡神经浅支分开后,拇长伸和拇短伸肌腱之间切开筋膜切开筋膜找到桡动脉和腕背支4、掌侧经皮入路-- Haddad .1998适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骨折---需要透视技术,过伸位标准位置导针后再一枚用于防旋, 透视下确定正侧斜位空心钻后,测量长度,最后拧入合适长度的无头加压钉掌侧经皮入路–穿大多角骨入路,不需要过伸,因容易进入解剖轴正侧位标记进针方向尖刀切开2mm,投影方向植入克氏针,透视确认方向,不穿透近端皮质再置入1枚克氏针到远端皮质,测量两枚克氏针长度差减去4mm克氏针穿入桡骨防止置钉过程中骨折移位,中空钻后拧入螺钉螺钉类型----骨折块大小,是否经皮入路中空设计螺钉的方向—穿大多角骨与传统舟状骨入路比较5、背侧经皮入路--Slade.2000标准正位定位舟状骨中央轴Slade JF III,Grauer JN, Mahoney JD: Arthroscopic reduction and ercutaneous fixation of scaphoid fractureswith a novel dorsal technique. Orthop Clin N Am 30: 2000前臂旋前位—舟状骨斜位像掌屈45度舟状骨环型像,中心点为真正轴位\螺钉进针投影背侧切口,钝性分离到关节囊表面,防止伸肌腱损伤1.1mm克氏针穿到掌侧,掌侧抽出伸腕确认位置复位不满意,行1,5克氏针撬拨,近端可打入月骨, 远端垂直舟状骨轴,反复复位不佳可转行掌\背侧开放如路•远端距离皮质2mm ,•螺钉长度比测量值小4mm6、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Whipple9 1992Arthroscopically assisted reduction andinternal fixation (AARIF)•适应症:无移位•禁忌证:移位大于 2 mm, 正位成角大于50°, 侧位成角大于45°,无合并月骨骨折脱位关节镜技术优点:•避免的桡舟头韧带的剥离和关节囊的破坏•易于发现其他合并舟状骨的韧带和骨结构损伤•减少了骨折断端血运的破坏、瘢痕形成•直视评价骨折稳定和复位情况AARIF掌侧,足够的大多角骨切除可纠正背侧畸形Arc Wrist Traction Tower Hillsboro, OR•近1/3骨折可在尺中腕入路最佳视野7、舟状骨骨不连的入路和治疗•骨不连的部位•近端血运情况骨坏死:骨硬化,囊性变,骨吸收并不意味骨坏死MR诊断骨坏死:T1 像的脂肪信号替代近侧骨不连最常用的技术---克氏针+碎骨植骨Merrell GA. J Hand Surg [Am] 2002•META 分析骨不连采用带血运骨移植和普通骨移植的愈合率为88% VS 47%•采用的基于掌侧入路:旋前方肌骨瓣、桡骨骨膜瓣•目前最常用的背侧入路:第1,2间室支持带动脉骨瓣、第2背侧掌腕动脉骨瓣。
骨科精读详解:舟状骨骨折固定方案,重点这5个方面!

骨科精读详解:舟状骨骨折固定方案,重点这5个方面!舟状骨骨折占手部骨折的11%,腕骨骨折的60%。
舟状骨结构特殊,表面80%被覆软骨面;其血运70-80%由桡动脉腕背支逆行供应。
01解剖舟状骨掌侧入路的外科解剖:舟状骨结节,鱼际的基底;桡侧腕屈肌(FCR)腱;舟骨、大、小多角骨(STT)关节。
存在风险的结构:防止纵劈桡舟头韧带;桡动脉恰在手术切口的桡侧,暴露时需要保护;▲ 舟状骨掌侧入路的外科解剖舟状骨背侧入路的外科解剖:解剖位鼻烟窝;拇长伸肌(EPL)、拇短伸肌(EPB)腱;桡侧腕长伸肌(ECRL)。
存在风险的结构:桡动脉在桡侧进入舟状骨背脊,需要保护;防止损伤绕神经的背侧感觉支。
▲ 舟状骨背侧入路的外科解剖02经大多角骨螺钉固定术体表克氏针透视定位。
皮肤划线,确定进针点及方向。
透视下进针,导针经过大多角骨及舟状骨远、近端皮质下2-4mm。
再打入第2枚平行针,仅穿过大多角骨。
分别测深,螺钉长度为第1枚针(舟状骨大多角骨的长度)减第二枚针(大多角骨的长度)的深度(舟状骨长度)。
将第1枚钉继续深入打进桡骨远端(以防钻孔时拔出)。
再以直径2mm空心钻钻孔达近端皮质下2-4mm。
选择合适长度(一般长度18–28mm,平均24mm)的无头加压空心钉拧入,透视确定螺钉位置及深度。
03背侧经皮螺钉固定术适应类型:主要适应于腰部及近端骨折手术技术:纵向牵引下腕关节旋前、屈曲45°以上。
舟月关节处自舟骨近端直接进针,或在舟状骨背侧顶点至桡侧缘皮肤横行3mm小切口(此处比较表浅,仅皮下组织及背侧关节囊),自舟月韧带止点偏桡侧1-2mm进针(可用12或14号注射器针头作软组织保护套协助进针),导针方向指向舟骨结节。
其余操作同前述掌侧经皮螺钉固定术(如下图)。
Case 1:Case 2Case 3并发症(0%-29%):进针点周围软组织损伤背侧入路进针点损伤血管、神经的风险较掌侧入路小,但仍有肌腱损伤的可能。
掌侧入路与背侧入路对腕舟骨骨折愈合率的影响

b a s e , V i p D a t a b a s e o f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 C h i n e s e b i o m e d i c l a l i t e r a t u r e s e r v i c e s y s t e m( S i u o M e d ) ,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a l C i t a t i o n I n d e x ( C MC ! ) ,
路 固定 的患者骨折愈合更快 。
关 键词
舟骨
骨折
骨折 愈合
手 术入路
Me t a分析
Ef fe c t o f v o l a r a p pr o a c h v e r s u s d o r s a l a ppr o a c h o n t he he a l i ng r a t e of s c a p ho i d bo ne f r ac t ur e s Yu Y o n g x i n ,
0 . 4 2 0 , 9 5 %C l ( O . 1 4 0 , 1 . 3 1 0 ) ] ; 掌侧入路 组术后 6~8个 月的 骨折愈 合 率优 于 背侧入 路 组 [ Z=2 . 8 4 0 , P=0 . 0 0 4 ; O R=6 . 9 3 0 ,
9 5 %C I ( 1 . 8 2 0, 2 6 . 3 2 0 ) ] 。掌侧入路 组 与背侧入 路组 术后 并发症 发生 率比较 , 差 异无统计 学 意义 [ Z= 0 . 5 9 0, P= 0 . 5 6 0; O R=
・
2 O・ ( 总5 0 0 )
中医正骨 2 0 1 4年 7月 第 2 6卷 第 7期
掌侧入路微创治疗舟状骨骨折的研究

H e b e i Me d i c l a J o u na r l, 2 0 1 3 , V o l 3 5 M a y N o . 1 0
1 45 5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7 3 8 6 . 2 0 1 3 . 1 0 . 0 0 5
s c a p h o i d f r a c t u r e a n d t o p r e l i mi n a r i l y v a l i d a t e i t i n le f s h n o n - i f x e d i s o l a t e d l i mb s . Me t h o d s 1 0 h e a l t h y a d u l t
v o l u n t e e r s w i t h o u t a b n o r ma l wr i s t i d e n t i i f e d b y X— r a y we r e r a n d o ml y s e l e c t e d i n t h e s t u d y . I n t h e s u i t a b l e wr i s t p o s i t i o n, wr i s t nt a e r o p o s t e r i o r a n d l a t e r a l r a d i o g r a p h wa s s h o o t b y C — a r m a n d t h e r a d i l a a n g l e r a d i o ra g p h o f s c a p h o i d
S h u o , Z H A O H o n fa n g , B A I J i a n g b o , e t a 1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H a n d S u r g e r y , T h e T h i r d H o s p i t a l f o H e b e i Me d i c a l
舟骨骨折掌侧手术记录

舟骨骨折掌侧手术记录引言: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手腕骨折,通常发生在手腕的舟骨骨头处。
本文将详细记录一例舟骨骨折掌侧手术的过程和治疗效果。
一、病例概述患者为一名32岁男性,因遭受高速摩托车事故导致右手腕剧烈疼痛就诊。
经X光片检查和CT扫描,确诊为舟骨骨折掌侧。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健康状况,决定进行手术治疗。
二、手术前准备1. 术前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患者的手腕功能、神经血管状况以及骨折类型和程度。
2. 术前麻醉:患者采用局部麻醉,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无痛操作。
三、手术步骤1. 术前标记:在患者手腕上进行标记,确定手术切口位置和骨折部位。
2. 切口开放:在标记处进行皮肤消毒后,医生使用手术刀在手腕背侧切开皮肤,暴露骨折部位。
3. 骨折复位:通过适当的手法和工具,医生将骨折的舟骨骨头复位,确保骨折两端对齐。
4. 内固定:医生使用钢板和螺钉将骨折部位稳定固定,保持正确的骨折位置。
5. 术中检查:经过内固定后,医生进行了术中X光片检查,确保骨折稳定且位置正确。
6. 切口缝合:在确保骨折固定后,医生进行了切口的缝合,保护手腕内部的组织。
7. 包扎固定:术后医生为患者进行了包扎固定,防止手腕受到外界冲击或摩擦。
8. 术后观察:将患者转入恢复室观察,监测手腕的血液循环、神经功能和手指活动情况。
四、术后康复与治疗1. 康复训练:术后第二天,患者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肌力锻炼、手指活动恢复和手腕功能恢复等。
2. 物理治疗:患者在康复期间接受物理治疗,包括热敷、电疗和按摩等,促进手腕的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3. 康复评估:术后一周,对患者进行康复评估,评估手腕功能的改善情况,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个性化的康复计划调整。
五、随访与治疗效果1. 术后一周:患者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手腕疼痛明显减轻,手指活动范围逐渐恢复。
2. 术后一个月:患者手腕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没有明显困难。
3. 术后三个月:患者手腕力量和灵活度完全恢复,能够进行轻度运动和重负荷工作。
腕桡背侧入路和腕掌侧入路治疗腕舟骨骨折对骨折愈合影响的对比分析

腕桡背侧入路和腕掌侧入路治疗腕舟骨骨折对骨折愈合影响的对比分析发表时间:2014-06-25T14:21:54.3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3期供稿作者:张及时[导读] 腕桡背侧入路的方法会对舟骨腕的血管网的供血能力造成影响,减缓了骨折愈合的速度。
张及时(辽宁省海城市中心医院骨二科 114200)【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腕掌侧入路与腕桡背侧入路两种方法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对实验组进行腕掌侧入路的方法,对对照组进行腕桡背侧入路的方法,以骨折愈合的情况作为评价的标准。
结果腕掌侧入路的手术方式有28人获得骨性愈合,所占比例为93.33%,腕桡背侧入路的手术方式有19人获得骨性愈合,所占比例为63.33%。
数据有较大差异(P<0.05)。
结论腕掌侧入路的手术方式在促进骨折愈合和避免发生骨坏死方面明显优于腕桡背侧入路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腕掌侧入路腕桡背侧入路【中图分类号】R68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3-0177-01 腕舟骨骨折是腕部高发的骨折种类之一,占所有腕部骨折的71.2%。
由于腕部的供血情况比较特殊,易在腕部发生骨折后出现骨坏死或骨不连的现象。
不同的手术方式也对腕部骨折的愈合有着不同的影响。
现临床上常用的中国手术方式为腕掌侧入路方法和现腕桡背侧入路方法。
现对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入住我院的60例病人进行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对骨折愈合影响的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共有60例腕舟骨骨折病人入住我院。
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腕掌侧入路组)和对照组(腕桡背侧入路组)。
60例病人中其中男性病人有38例,女性病人有22例,病人的平均年龄为(35.96±5.26)岁。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程上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
1.2 手术方法实验组(腕掌侧入路组):手术之前,对止血带的气囊进行加压操作。
掌侧入路空心螺钉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舟骨骨折不愈合

掌侧入路空心螺钉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舟骨骨折不愈合目的总结掌侧入路AO空心螺钉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舟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16例腕舟骨腰部陈旧性骨折不愈合患者,采用以舟骨结节为中心的掌侧入路,暴露、搔刮骨折断端,切除桡骨茎突并取松质骨植骨。
自舟状骨结节远端穿导针确定舟状骨轴心后。
用AO 3.0mm空心螺钉加压固定,术后适当的功能锻炼,观察骨折愈合时间。
结果术后随访9-24个月,陈旧性舟骨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4周,腕关节活动度及握力达到健侧的92%和88%,腕关节疼痛及鼻烟窝压痛基本消失。
结论对于舟状骨腰部骨折不愈合患者,采用掌侧入路,AO空心螺钉内固定加植骨治疗,在同一切口内可完成植骨及加压内固定,手术方式较为简单,术后骨折愈合率高,疗效确切。
标签:空心螺钉内固定;植骨治疗;舟骨骨折腕舟骨骨折在腕部骨折中较为常见,其发生率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由于早期漏诊、固定方式不稳定及舟骨血运较差等原因,常造成舟骨骨折不愈合。
目前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不愈合的方法较多,但各有其优缺点。
2006年—2012年,我院采用腕部掌侧入路、桡骨茎突切除加植骨、AO 3.Omm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不愈合16例,经随访,治疗效果满意。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2012年,我院采用腕部掌侧入路、桡骨茎突切除加植骨、AO 3.Omm 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不愈合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19~55岁,平均36岁,左腕6例,右腕10例。
均有腕部暴力外伤史,其中9例早期未及时就诊、固定,7例为石膏外固定仍未愈合。
受伤至手术时间最短8个月,最长3年。
查体:腕关节肿胀,鼻烟窝处压痛明显,腕关节背伸及第l掌骨纵向叩击痛明显,拇指握力减低。
X片示:舟状骨腰部骨折,骨折线清晰,间隙增宽,断端硬化,骨折远、近端有囊性变。
1.2手术方法采用臂从神经阻滞麻醉,上臂气囊止血带止血,常规消毒铺巾。
以腕掌侧舟骨结节为中心,做纵“S”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沿桡侧腕屈肌腱与桡动脉之间向近端延长,切开舟骨上方腕关节囊,显露舟骨断端及舟骨、大多角骨间隙。
舟状骨骨折

相邻关节面
远极大小多角骨关节面 腰部凹面头舟关节面 近极桡侧面 桡舟关节面 近极内侧面 舟月关节面
韧带
两层韧带
外层韧带:桡舟头韧带、桡舟月韧带、桡舟 三角韧带、舟大多角韧带、舟头状骨韧带 ——起到舟骨在腕关节支撑作用。 内侧韧带:舟月韧带、桡舟月韧带、舟大多 角骨韧带——起到舟骨的稳定性作用
分类
1、新鲜、陈旧骨折:4周为限,腰部骨折延迟治疗时间越长, 自行愈合可能性越小。 2、Russe1960年提出:舟骨结节骨折、远1/3骨折、腰部骨折、 近1/3骨折。中占70-80%,近占10-20%,余下为远。 3、水平斜形、竖直斜形、横行骨折、撕脱骨折和粉碎骨折; 4、 Cooney1980年提出:稳定、不稳定骨折,依据:分离和 成角(舟月角和头月角)。稳定:侧方移位、分离移位小 于1mm,无背向成角。反之为不稳定,坏死率达50%(如 经舟骨月骨周围骨折-背侧脱位) 5、完全、不完全骨折
治疗
固定时间、固定方式、固定体位、闭合/切开 等观点难统一,百家争鸣。 原因: 1、难于准确判定骨折类型 2、难于准确判断骨折愈合时间 3、难于准确判断缺血坏死
分歧巨大但整体认识统一
1、新鲜稳定骨折:闭合复位拇指人字石膏固 定 2、新鲜不稳定骨折以及陈旧骨折:切复内固 定 3、移位骨折伴骨缺失、陈旧骨折:植骨及带 血官蒂植骨
适用范围: A2/B1/B2/B4/B5/C/D1/D2 注意点: 保护神经的皮肤感觉支; 全程锐性分离,避免暴力钝性分离; 可用撬杆技术帮助复位; 术后不可吸收缝合线缝合关节囊;
三、桡背侧入路
手术切口 桡腕关节背侧5-10mm做横行切口,可以桡 骨茎突和尺骨茎突连线为标准。沿伸肌总 腱平行切开伸肌支持带,暴露腕背侧关节 囊,沿腕骨间韧带和桡三角韧带切成一个 蒂在桡侧的三角筋膜瓣拉向桡侧,暴露骨 折端。
手舟骨复位手法

手舟骨复位手法
手舟骨复位法包括背侧经皮舟骨螺钉固定技术、掌侧经皮复位技术以及双头加压螺钉固定技术。
背侧经皮舟骨螺钉固定技术步骤如下:
1.极度屈曲手腕,在李斯特结节处通过挤压舟骨远端骨折块闭合复位。
手腕下垫卷团手
术巾上,并过度屈曲,这样舟状骨就可以沿着其长轴进行成像。
舟状骨透视显示为一个圆圈。
拇指略呈外展,不会干扰成像。
2.如果闭合手法复位失败,需要在骨折块的近端和远端置入克氏针,并通过克氏针操纵
杆操作复位。
透视检查确认复位成功后,经皮切口置入导针。
空心螺钉的导丝位于圆的中心。
术中图像显示进针点在Lister 结节以远偏尺侧。
3.钻入导针,确定将导针放置在舟状骨的长轴中心。
做一个小切口,软组织进行钝性剥
离。
用剪刀的尖端与舟状骨接触的图像可以确定软组织彻底清除。
4.然后测量导线,以选择正确的螺钉尺寸。
然后将导针穿过软骨,以防止它随空心钻退
出。
5.通过导针拧入螺钉。
手腕弯曲,导丝的方向对准拇指的纵轴,然后纵向沿舟骨的中心
轴置入导针。
通过前后位(AP)、侧位和斜位透视确认导丝位置并测量导丝长度。
6.置入螺钉。
注意垂直于骨折线(箭头)的导针(F1)和螺钉(F2)的中心位置。
腕掌侧入路加压螺钉由腕舟骨近极向远极固定和由远极向近极固定对腕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腕掌侧入路加压螺钉由腕舟骨近极向远极固定和由远极向近极固定对腕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目的探讨腕掌侧入路加压螺钉从近极到远极治疗腕舟骨骨折和从远极向近极治疗腕舟骨骨折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进行治疗的腕舟骨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从近极到远极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从远极向近极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术后疼痛V AS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评分、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和对照组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观察组患者采用从近极到远极治疗腕舟骨骨折,其疗效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腕舟骨骨折;腕掌侧入路;加压螺钉;远极固定;近极固定腕舟骨骨折大多数因为患者摔伤或者堕落伤,导致腕关节背伸位支撑所导致,当发生骨折之后,患者的主要表现如下:患者的腕关节出现局部肿胀,鼻烟窝出现软组织凹陷,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腕关节疼痛,部分患者的腕关节活动会受到损害。
腕舟骨骨折是腕部高发的骨折种类之一,占所有腕部骨折的71.2%。
由于腕部的供血情况比较特殊,易在腕部发生骨折后出现骨坏死或骨不连的现象。
治疗不当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影响腕关节运动功能。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从近极到远极以及从远极向近极两种治疗方法,比较哪种方法更适合治疗腕舟骨骨折,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观察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外伤引起的闭合性舟骨骨折患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腕掌侧入路加压螺钉从近极到远极组)和对照组(腕掌侧入路加压螺钉从远极向近极组)。
观察组患者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18~67岁,平均(36.0±5.3)岁;左侧11例,右侧39例。
按照舟骨骨折Herbert分类方法,Ⅰa型骨折2例,Ⅰb型骨折6例,Ⅱa型骨折5例,Ⅱb 型骨折18例,Ⅱc型骨折6例,Ⅱd型骨折5例,Ⅱe型骨折4例,Ⅲ型骨折1例,Ⅳa型骨折2例,Ⅳb型骨折1例。
桡骨下三分一处骨折手术入路

桡骨下三分一处骨折手术入路好嘞,今天咱们聊聊桡骨下三分之一处骨折手术入路。
这可是个大话题,很多人听了可能觉得有点吓人,其实没那么复杂。
说起桡骨,大家可能脑海里出现的就是手腕那块,没错,就是那里。
想象一下,咱们每天的生活,写字、打游戏、做饭,手腕可是个大主力。
可要是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或者干了点儿激烈的运动,桡骨就有可能跟着遭殃。
骨折这事儿听起来挺恐怖的,但我们要以平常心看待。
骨折了可不是世界末日,医生会给你治疗,慢慢恢复就好。
说到手术入路,那真是一门大学问,像探险一样。
好啦,咱们进入正题。
手术入路就像是开车要找路口,不同的路线有不同的风景。
对于桡骨下三分之一处的骨折,医生通常会选择前外侧的入路。
这就好比你走在大街上,突然发现右手边有个小巷子,进去就能直接到目的地,省得绕圈圈。
这个地方的皮肤比较薄,解剖结构也相对简单,医生们在这儿下手可是得心应手。
想象一下,医生就像一位熟练的厨师,准备好刀具、材料,然后在手术台上开始他的“料理”。
这里的“材料”是你的小手腕,得小心翼翼,不能出差错。
我们说说手术的步骤。
医生会在你的手腕处划个小口子,像是在剥开一个橙子,里面可就藏着骨头了。
医生会小心翼翼地把软组织推开,就像在给骨头“洗澡”。
这时候,大家可不要紧张,医生就像个工匠,手法稳健,动作流畅。
他们会用各种工具把骨头固定好,真是高科技呀。
你知道吗?他们用的东西可比咱们家里的修理工具要专业多了。
这里用到的钉子、钢板,都是量身定做的,就像给骨头穿上了“铠甲”,保护得妥妥的。
手术后可不能掉以轻心,得好好休息。
医生可能会给你一个小夹板,把你的手腕固定住。
这时候可别想着去打球、去健身,心里得明白这不是开玩笑。
好比一颗嫩芽刚刚冒出土壤,不能让它暴露在风雨中。
吃饭、睡觉都要小心,别让那只受伤的手腕受了二次伤害。
医生还会给你一些康复锻炼的建议,慢慢来,别心急。
就像养花,浇水施肥,不能一口气给它喂撑了。
然后呢,随着时间的推移,伤口愈合了,骨头也在慢慢修复,医生会让你去复查。
新技术—掌侧入路治疗前臂双骨折,更快捷,更安全!

新技术—掌侧入路治疗前臂双骨折,更快捷,更安全!01前言目前前臂骨折多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本研究笔者介绍了一种改良前臂掌侧入路。
采用掌侧单切口显露2个操作窗口来显露前臂的内外侧腔室。
不仅能够避免骨间膜异位骨化的发生,而且对周围的血管神经损伤较小。
该入路主要适用于复杂的桡骨远端骨折和尺骨干骨折。
02入路介绍患者仰卧位,神经丛阻滞麻醉,上止血带。
选择掌侧入路,腕横纹近端1cm切开,术中根据骨折部位可平行掌长肌向近端延伸扩大切口。
依次切开皮下和筋膜,于FCR(桡侧腕屈肌腱)和PL(掌长肌)间隙进入,通过单一切口双窗口显露尺桡骨(内侧尺骨窗,外侧桡骨窗)。
术中需要综合考虑前臂、肘关节和尺桡关节,前臂双骨骨折需要解剖复位,以免影响前臂旋转功能。
虽然大多数长骨骨干骨折可以选择弹性髓内钉固定,但笔者建议选择加压钢板螺钉进行坚强固定,可以获得直接愈合。
对于前臂粉碎性骨折最好选择弹性固定,缺点是间接愈合会有骨痂形成,导致前臂旋转受限。
选择掌侧或背侧钢板尚存在争议,有报道认为背侧钢板会引起肌腱炎,甚至导致伸肌腱断裂。
而掌侧钢板可能会引起撞击综合征。
依据我们的经验将钢板置于尺桡骨掌侧,可以获得良好的软组织覆盖。
术中首先处理简单骨折,以恢复长度和力线,避免旋转受限。
01 外侧(桡骨)窗将FCR、桡动脉和肱桡肌向桡侧牵开,指浅屈肌腱(FDS)、拇长屈肌腱向尺侧牵开以保护正中神经(见图2所示)。
随后切开旋前方肌显露桡骨近端。
前臂近端骨折显露时,可以将前臂置于旋前位,显露并掀起旋前圆肌,以便更好地显露桡骨近端。
图1所示。
A和B. 前臂双骨折正侧位片。
C和D. 术中透视显示骨折复位和内固定情况。
E. 术后3个月手术瘢痕。
图2所示。
桡侧窗:桡肱肌(a)、桡动脉(b)、桡骨(c)、拇长屈肌(d)、桡侧腕屈肌(e)、掌长肌(f)。
02 内侧(尺骨)窗由尺侧腕屈肌腱FCU(尺神经支配)和指浅屈肌腱(FDS)(正中神经支配)肌间隙进入。
拆书笔记:腕关节特殊手术入路详解

拆书笔记:腕关节特殊手术入路详解一、舟骨的掌侧入路舟骨的血供研究表明,舟骨的几个主要血管从舟骨的远侧和背侧进入舟骨,这是推广该入路的理由之一。
另一个选择掌侧入路原因是,Russe和之后的一些学者强调要纠正舟骨骨折或骨折不愈合时最常伴发的尖端指向背侧的长焦畸形。
Russe纵行皮肤切口Z型切口分离桡动脉掌支;显露桡腕掌侧韧带。
插图示分离的掌侧桡舟头韧带和长桡月韧带,必须修复桡掌侧入路可扩展至舟骨的远端显露舟骨远、近级,大多舟骨和桡骨远端可打入加压螺钉区域二、舟骨桡骨背侧入路桡骨背侧入路可以更好的显露舟骨,并可避免切断重要的桡腕掌侧韧带和桡动脉的重要掌侧分支,舟骨近侧部分和桡骨茎突也看得以更好地显露。
背侧入路横行或弧形切口梯形切开伸肌支持带关节囊切口平行于背侧桡三角和腕骨间韧带(小点状)或是纵行切口(虚线)。
牵开关节囊筋膜瓣三、显露钩骨钩钩骨钩的疼痛性不愈合需要手术的干预治疗。
有三种不同入路:Guyon 间隙入路,腕管入路和尺侧入路。
尺掌侧入路切口a,3-5cm适合于钩骨和豆骨骨折的显露;切口b,可延展的腕管入路。
切口a,掀起屈肌支持带,松解小指对掌肌和掌短肌,显露钩骨钩。
腕管入路-切口b,切断晚横韧带和腕关节掌侧韧带。
钩骨钩的正中入路。
松解小指展肌,切断豆掌韧带。
四、显露豆骨豆骨及其相关结构存在疼痛性疾患时,有时需切除此骨。
在切除的过程中需要探查尺神经和尺动脉。
豆骨是籽骨,位于尺侧腕肌屈肌腱内。
尺侧腕屈肌腱向远端延伸为豆钩韧带和豆骨掌骨韧带,止于钩骨和第五掌骨。
豆骨的背侧与三角骨相关节,尺侧有伸肌支持带附着,桡侧有屈肌支持带附着。
尺神经和尺动脉位于其桡侧。
显露豆骨,以豆骨为中心的弧形切口显露尺侧屈腕肌内的豆骨,牵开尺神经及血管。
五、显露舟骨大小多角骨(STT)关节Watson 和 Hempton 指出 SST关节融合术是治疗一些临床疾患的首选方法,其中包括慢性舟月分离。
他们描述了一种显露SST和桡舟关节的入路。
手术-第1掌骨基底桡掌侧入路

1、适应症:此入路多用于第1掌骨基底关节内骨折,如Bennett骨折,Rolando 骨折。
也可用于掌骨基底或大多角骨骨折。
2、骨解剖特征:第1腕掌关节关节面呈两个相互交叉马鞍型。
此关节的形状、韧带及周围肌肉协同作用以维持功能。
3、软组织特征:第1掌骨基底掌侧斜韧带是很强大的韧带,是稳定掌骨的主要韧带。
其止于掌尺侧关节面边缘。
在桡侧缘,第1掌骨基底是拇展长肌止点。
拇收肌将第1掌骨向掌侧及尺侧牵拉。
这些肌肉的牵拉造成Bennett骨折的特殊移位方式。
4、皮肤切口:两种切开方式:1.直切口,2.弧形切口。
直切口在第1掌骨掌侧皮肤与背侧皮肤交界处纵向切开,起自桡骨远端1cm处向远端延伸4-5cm。
桡神经背侧支注意保护,避免形成神经瘤。
5、弧形切口也是沿鱼际隆起至第1腕掌关节弯向掌侧,此切口缺点可形成腕掌切口瘢痕。
6、钝性分离皮下组织,保护桡神经背侧支和拇长展肌。
7、剥离掌侧肌肉:当把上述组织牵开后,掌侧肌肉进入视野,紧贴掌骨剥离肌肉,并将其向掌侧牵开。
8、切开关节囊。
9、旋转并牵引指骨以进行骨折复位。
10、修复关节囊,缝合掌侧剥离处肌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小技巧】舟骨骨折的掌侧手术入路技巧详解!
操作方法
适应证
•舟骨骨不连的植骨术。
•舟骨近侧1/3切除术。
•桡骨茎突切除术,或与以上两项手术之一同时做。
•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此时通常与舟骨背外侧入路联合应用。
患者体位
•仰卧。
•患肢置上肢手术台上,前臂旋后,手掌向上,应用驱血绷带和止血带。
▲ 手术体位
体表标志
•在腕掌侧横纹远端掌侧摸到舟骨结节。
•桡侧腕屈肌在腕关节水平位于掌长肌腱桡侧,在止于第2、3掌骨基底之前,紧靠桡动脉的尺侧跨过舟骨。
切口
•作一直线或弧形切口,长2~3cm。
•切口起自舟骨结节,沿桡侧腕屈肌腱与桡动脉之间向近端延长。
▲手舟骨掌侧入路切口。
切口以舟骨结节为基点,向近端和远端延长,近端延长是在桡侧腕屈肌腱和桡动脉之间进行
神经间平面
•无真正神经间平面,仅需牵开桡侧腕屈肌腱(正中神经支配)。
浅层显露
•沿皮肤切口切开深筋膜,在切口桡侧找到桡动脉。
▲ 在桡动脉和桡侧腕屈肌之间切开深筋膜
•将桡动脉与外侧皮瓣一起牵向外侧。
•找到桡侧腕屈肌腱并向远端分离,切开其表面的屈肌支持带,将桡侧腕屈肌腱从屈肌支持带的管中游离出来并将其牵向内侧,腕关节桡侧掌面即可显露。
▲ 将桡动脉和皮瓣向外侧牵开,桡侧腕屈肌腱向内侧牵开,显露腕关节囊的桡侧掌面
深层显露
•切开手舟骨上的胸关节囊,显示舟骨的远端2/3部分,手舟骨的前侧为非关节区。
•尽量背伸腕关节可显露手舟骨的近端1/3部分。
▲ 切开关节囊,背伸腕关节,显露手舟骨近端1/3关节面
危险:血管
•桡动脉位于切口的桡侧,在分离过程中随时可受到意外的损伤。
因此在分离过程中应尽早找到它并加以保护。
•此切口显露手舟骨的远端2/3较理想。
如何扩大切口
•此切口可向近端有限度扩大。
•沿桡侧腕屈肌向近端延长皮肤切口,找到旋前方肌的远端缘,将其从骨面上剥离开,充分显露桡骨远端,可以在此处取骨作移植用。
需要时也可用于桡骨茎突的切除。
•极度背伸腕关节是显露舟骨的关键,可显露舟骨的近端极,这是大多数舟骨骨不连发生的部位。
•若不能完全确定骨折部位,可在手术部位放一不透X线的小物体作标记,行术中摄片。
•此入路可进行骨移植,但拧入螺钉需要舟骨掌侧和背侧的联合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