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麻患者围术期低体温护理干预进展_唐俐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
手术中低体温是指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低于正常范围(36.5-37.5℃),常见于神经外科手术、心血管手术、肝胆外科手术等高风险手术。
低体温可能导致术后感染、术后并发
症的增加,延长住院时间,提高医疗费用和患者痛苦。
因此,对于手术中低体温的干预措
施越来越受到关注。
目前,手术中低体温的干预措施主要有主动保暖和被动保暖两种。
主动保暖是指通过
各种方法加强患者体内产热,如使用加热毯、热水袋、电热毯等方式;被动保暖则是通过
增加患者外部保温,如使用绝热毯、暖气片等方式。
然而,目前的保温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加热毯可能导致皮肤灼伤,绝热毯可能加重患者的呼吸负担等,因此需要有新的干
预措施。
近来,对于手术中低体温的干预措施,出现了一种新的方法,即使用加热呼吸回路。
加热呼吸回路是一种能够加热和加湿吸入气体的装置,它能够在手术过程中通过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方式将加热湿化后的气体直接送入患者的肺部,达到加温保暖的效果。
目前对于加热呼吸回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项研究表明,在胸腔镜手术中,使用加热呼吸回路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体温,并减少手术后24小时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另一项研究则表明,在脑出血手术中使用加热呼吸回路可以有效改善术后的神经功能和认
知能力。
尽管加热呼吸回路有望成为手术中低体温干预的新选择,但目前还存在一些待解决的
问题。
首先,加热呼吸回路的使用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而且需要额外的设备和费用
支持。
其次,加热呼吸回路的并发症也需要引起重视,如呼吸道的感染、声带水肿等,需
要加强监护和护理。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摘要】:手术中的低体温会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力下降、术后感染概率增加、常有意识障碍、颈项强直、影响凝血功能,甚至增加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为此,本文总结了围手术期病人低体温的原因及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对围手术期低体温采取针对性的综合保温措施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关键词】:围手术;低体温;护理;进展体温是生命的重要指征,体温的维持对人体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低体温是手术中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患者体温低于36℃,据统计,这一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50%~70%,多发于儿童和老年群体,且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其发生率逐步上升。
大量研究显示,低体温一定程度可以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机体耗氧量,增加组织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但是同样低体温的发生更可引起麻醉药物代谢减慢,麻醉苏醒延迟、术后寒战、躁动、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抑制、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增加术后渗血和感染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1]。
现对围手术期发生低体温的原因、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及预防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1 引起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原因1.1 麻醉因素全身麻醉时,麻醉剂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温度调节,抑制血管收缩和寒战的程度是抑制出汗的3倍。
研究表明,全麻的人体核心温度的变化可由原有的0.2℃增加至4℃,高达正常体温调节阈值区间的20倍[2]。
另外,全身麻醉后气管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滤过、加温和湿化作用,使大量冷而干燥的空气直接进入肺部,通过呼吸带走体内大量热量,导致体温下降。
1.2 年龄因素年龄是影响围手术期体温的一个重要因素,青春期正值发育旺盛期,体温控制不稳定;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新陈代谢功能逐渐衰退,而老年人群体温普遍较低,在多种应激源刺激下更易发生低体温;与成年人相比,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低体温发生风险亦处于较高水平;体质较差的患者体温调节功能较弱,对冷的耐受力差,这样的患者较正常体质的患者在术中出现低体温的概率要高得多。
外科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护 士 进 修 杂 志 2012 年 9 月 第 27 卷 第 17 期
· 1557 ·
者提供一定的热量,从而达到恢复体温的功能。 张 日英等 使 [19] 用亚低温治疗仪 对 患 者 进 行 保 温,有 效 缓 解 全 麻 诱 导 后 60 min 中 心 温 度 的 迅 速 下 降 ,维 持 患者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减少可能出现的低体温 对患者的影响 ,增 加 麻 醉 安 全。 因 此,亚 低 温 治 疗 仪 是 一 种 使 用 安 全 、效 果 明 确 的 术 中 保 温 方 法 。 1.3 心理干预 有 学 者 指 出,患 者 由 于 紧 张、焦 虑 等 不 良 情 绪 ,使 血 液 重 新 分 布 ,影 响 回 心 血 量 和 微 循 环,易导致 术 中 低 体 温 。 [20] 患 者 术 前 情 绪 波 动,术 中容易发生低体 温。 笔 者 认 为,做 好 术 前 患 者 的 心 理疏导对干预术中低体温有积极的意义。通过术前 访视,与患者面对 面 交 流,建 立 良 好 的 护 患 关 系,及 时 、准 确 地 洞 察 患 者 的 心 理 变 化 ,消 除 患 者 的 不 良 情 绪 ,减 少 因 心 理 因 素 引 起 冷 刺 激 阈 值 的 下 降 。
术中 低 体 温 是 麻 醉 和 手 术 中 常 见 的 并 发 症 之 一。体温在手术中的任何时间点 <36 ℃,称为术中 低体 温 。 [1] 据 报 道,术 中 低 体 温 的 发 生 率 可 达 到 50%~70% 。 [2] 虽然 低 体 温 可 以 降 低 机 体 代 谢 率, 减 少 耗 氧 量,增 加 组 织 器 官 对 缺 血、缺 氧 的 耐 受 力[3],但也可导 致 多 种 并 发 症,如 引 起 术 后 寒 战、增 加 切 口 感 染 率 和 心 血 管 并 发 症 、凝 血 功 能 异 常 、麻 醉 苏醒延 迟 等[4],给 患 者 的 手 术 安 全 带 来 不 利 影 响。 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 问题。笔者对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 研究进行综述,旨在 为 临 床 治 疗 和 护 理 提 供 相 关 依 据。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摘要】手术中低体温是一种常见但易被忽视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旨在探讨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的新进展,包括新型监测技术的应用、专业护理团队的作用、药物干预的应用、体外循环术后的干预措施以及体温管理指南的效果评估。
这些新进展将有助于提高手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和处理水平,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还探讨了新进展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和价值,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提出了相关的临床实践建议,为医务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手术中低体温的风险,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手术的成功率。
【关键词】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监测技术、护理团队、药物干预、体外循环术、体温管理指南、意义、未来研究、临床实践1. 引言1.1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的背景手术中低体温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低血压、凝血功能障碍、器官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过去,针对手术中低体温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保持手术室温度适宜、加强床位保暖等常规措施。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低体温监测技术被引入临床实践,为手术中低体温的干预提供了更精准的依据和更有效的手段。
专业护理团队在低体温干预中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他们在监测患者体温、调节环境温度、及时干预低体温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药物干预在手术中低体温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一些新型药物的应用为改善手术中低体温的临床疗效带来了新的希望。
体外循环术后低体温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也在不断进行,为改善手术后低体温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实施体温管理指南的效果评估成为评价低体温干预措施有效性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中的准确操作和有效干预。
随着对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的不断探索和完善,我们对该领域的认识将会不断深化,为提高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手术效果,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让我们来看一看围术期的低体温与麻醉管理事项
让我们来看一看围术期的低体温与麻醉管理事项以往临床对患者围手术期的各项生命体征监测中,体温常常是被忽略的那一项,殊不知在围手术期若患者体温过低极易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进一步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因此,在现代麻醉管理中如何能够有效防治低体温是临床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为此查阅了相关文献作出了如下总结。
一、围术期低体温首先需要了解围手术期低体温的临床定义,按照严格生理学定义来讲,低体温是指当哺乳动物处于中性环境温度中在静息状态下中心体温比平均体温低一个标准差。
通过对健康人群的调查显示,人体正常中心体温应该在36.5摄氏度至37.5摄氏度之间,故当人体中心体温低于36.4摄氏度即可定义为低体温。
从临床角度来讲,轻度低体温是指中心体温在33.6摄氏度至36.4摄氏度之间。
一旦人体的体温处于这个温度范围内,就会出现生理功能紊乱现象。
目前临床将围术期患者中心体温低于36摄氏度定义为低体温,而中心体温是以食道温度、鼓膜湿度或是血温为测量标准。
二、在麻醉期间,低体温的发生机制按照人体热度分布,可以将人体大致分为中央室和外周室,中央室内的血流灌注由内脏、脑部和躯干组成,约占人体重量的60%左右,一般来讲中央室内的温度较为恒定,各组织之间的温差差距不大。
除去大脑和躯干以外的组织成为外周室,具有温度以及热量随时变化的特定。
当人体处于普通环境时,外周室温度与中央室温度可相差4摄氏度左右。
因此全身麻醉手术在实施过程中,约有70%的患者会发生低体温的情况。
临床研究发现,患者降温幅度的大家与麻醉药物种类、环境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但是在体温正常的患者身上我们发现,行为性调节和生理性抵御能够维持正常体温,但是麻醉状态下患者的体温调节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是围术期患者诱发低体温的主要原因。
1.全身麻醉与低体温的关系当患者处于全身麻醉状态下,发生低体温可能与麻醉药物抑制外周血管收缩以及机体反应阈值降低有关。
在正常情况下,机体的热量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形态,而是集中在中央区域,相对来讲周围区域的热量比较低。
围手术期患者体温过低的护理干预
围手术期患者体温过低的护理干预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患者体温过低的效果。
方法:搜集我院围手术期发生体温过低的患者38例的病历资料,分析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进行护理干预。
结果:麻醉方式、手术室的温度、患者肢体暴露是低体温发生的主要原因,经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3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低体温后遗症遗留。
结论:针对原因对围手术期体温过低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恢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关键词:围手术期;体温过低;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167-01人体的正常体温围36.5~37.5℃,体温<36℃时称低体温[1]。
低体温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凝血功能障碍,循环系统外周阻力增加,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心动过速,心脏传导阻滞等。
围手术期的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原因有多种,轻度的体温降低对患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但多数会对患者造成影响,如减缓病人的切口愈合、机体恢复等。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搜集我院围手术期发生体温过低的患者38例的病历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为11~49岁,平均(26.9±5.2)岁。
全身麻醉14例,局部麻醉24例,手术时间为2~4.8小时,平均(2.9±1.2)小时。
开腹手术22例,非开腹手术16例。
术中输液(2.26±0.61)l。
1.2方法: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了解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护理。
1.2.1麻醉方式:麻醉是引起患者体温降低的主要原因。
麻醉剂能阻滞患者的神经系统,进而抑制正常的温度调节反应如出汗、血管收缩、寒战等,造成病人无法正常的进行体温调节,导致体温下降。
全身麻醉是由于意识消失和肌松剂的作用,体温调节中机体的行为调节减弱甚至消失,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出现障碍而引起患者体温下降。
局部麻醉剂,容易抑制末梢性温度调节,损害中枢性温度调节,在促使体温降低的同时,还使温度调节系统错误地判断被阻滞的温度,使病人忍受比正常体温低的温度而不发生寒战[3]。
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恢复期低体温的护理干预分析
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恢复期低体温的护理干预分析发布时间:2022-12-01T07:45:27.363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22期作者:赵小丽唐静[导读]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恢复低体温的相关护理方法及干预效果赵小丽唐静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总院新疆 848000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恢复低体温的相关护理方法及干预效果。
方法:研究起始阶段为2021年,结束时间节点为2022年,时间段均卡在当年3月份,研究开始前将全麻手术患者作为分析目标,从中选取有完整资料的90例患者,并使用计算机录入相关数据完成编号排列,参照组纳入单号患者,研究组纳入双数患者,分别使用常规保暖护理、针对性的保暖措施,各组获得的患者数量均为45例,治疗期间所有患者所发生的情况进行汇总,并做好统计和记录,总结结果后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统计两组拔管、苏醒时间以及复温速度、核心温度和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率,以此评价临床效果,结果发现研究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
结论: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全身麻醉患者术后低体温恢复护理,能够有效且快速地恢复患者的体温,提高临床效果,值得借鉴。
关键词:全身麻醉、恢复期低体温;护理干预引言:在患者接受麻醉和手术后常会发生手术后低体温的情况,属于术后并发症的一种。
在患者接受手术的过程中尤其是需要全身麻醉的手术,受到麻醉药物的影响其人体调节功能会发生障碍,从而导致低体温的发生。
一旦患者的体温降低,就会对患者的身体状态造成直接影响,不利于患者抵抗力的增加和伤口的愈合,同时还有可能出现凝血机制的情况[1]。
为了避免患者出现以上问题,临床中应该加强护理,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干预,避免低体温出现。
本研究根据患者恢复期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将其应用到研究组中,同期选择部分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结果获取之后进行相关比较,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1年6月进行研究样本的选择,主要从本院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期间收集90例患者,使用计算机将资料录入系统,并排序,采用分组软件进行两个小组(研究组和参照组)的平均划分,每个小组获得45例患者,分别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
围手术期患者体温过低临床护理干预
根据各 种 因素 比如患者进 行灌肠等在 手术前过早 的措施 肠 中出现 隋绪不稳定 , 导致 的低温现象 出现 , 对此 , 医护人员要做好 道准 备工作 ,这样 会使患者 进行空腹 等待手术 时间会逐渐 的延 对患者在 手术前 的心理 疏导 , 这样 , 从 根本上能够减 少患者 出现
症的出现。 其 中包括 ; 心脏病 , 增加 出血及对 手术 切 口感染 抵抗力 的保暖措施 。
降低 等现象 。我院在 2 0 1 1 年2 月一2 0 l 2年 8月期 间 , 对6 0 例 这 2 . 5环境 因 素 类患者实施 重点 观察 , 并 且配合 积极 的措施 , 防止低 体温 的现象
老年患者会 出现皮 下脂 肪不断的减少 , 并且 患者 的血液在循 受神经 中枢 , 控制在脊髓 和硬膜外麻醉 时 , 麻 醉剂阻断 了身 体一 环过 程 中会变慢 , 新 陈代谢 的功能也会 降低 . 从 而会导致 患者 的 半 以上的神经传导功能 。 这种温度调节 的末梢性抑制就会 造成患 体 温呈现 出偏 低症状 , 对温 度出现变化感 觉敏感 度相对较差 ; 年 者低温 的发生 。
M口 口 口 N N u 日 工 N 现代护理 l
二 H 工NA r H E A L T t - I工 N口 U 日 T 口 Y
围手术期患者体 温过低 临床护理 干预
朱
一
妍
李翔燕 1 3 0 0 1 1
汽总医院 , 吉林长春
【 摘 要】目的 我院在护理干预对手术 中低体温 以及手术后寒 战发生 的影 响, 并 提出相关 的护理对策进行探讨和仔细分析 。 方 法 要有 回顾性对手术患者在术 中发 生低体温 、 寒颤 出现的现象对其原因进行仔细的分析 , 并采取相应 的治疗措施 。 结果 我 院对这组 的 6 0例患者进行 了预见性 的干预护理治疗 , 其中, 没有出现体温低 、 寒颤 的现象 出现 。结论 通 过治疗 我院对 老 年患者进行切实有效 的围手术期 的护理 , 这样能够对手术 的安全与顺利实 施有保障 , 又能够使 医院在周 围地 区内提高 知名
围手术期患者体温过低临床护理干预
中国卫生产业C HI NAHE A L T H I NDUS T RY围手术期患者体温过低临床护理干预朱妍李翔燕一汽总医院,吉林长春130011[摘要]目的我院在护理干预对手术中低体温以及手术后寒战发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护理对策进行探讨和仔细分析。
方法要有回顾性对手术患者在术中发生低体温、寒颤出现的现象对其原因进行仔细的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结果我院对这组的60例患者进行了预见性的干预护理治疗,其中,没有出现体温低、寒颤的现象出现。
结论通过治疗,我院对老年患者进行切实有效的围手术期的护理,这样能够对手术的安全与顺利实施有保障,又能够使医院在周围地区内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低体温[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3)12(a )-0081-02手术病人在手术期间护理的常见问题就是出现围手术期低体温现象,在手术过程中所有麻醉剂对患者都有着不同程度影响体温的调节,进入手术室内的环境由于是低温,患者的体腔开放,输血以及静脉输液都可能会导致体温降低,还容易出现许多并发症的出现。
其中包括;心脏病,增加出血及对手术切口感染抵抗力降低等现象。
我院在2011年2月—2012年8月期间,对60例这类患者实施重点观察,并且配合积极的措施,防止低体温的现象再次发生,最后得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1临床资料经过调查和研究,本组有30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子宫等腹部手术的症状,30例患者出现股骨、上下肢等手术症状,以上患者其中包括;32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20~85岁之间,患者在手术期间,医护人员要积极采用各种护理干预性措施,使患者在术中体温平稳波动,避免出现低体温现象。
2体温过低原因分析2.1年龄因素老年患者会出现皮下脂肪不断的减少,并且患者的血液在循环过程中会变慢,新陈代谢的功能也会降低,从而会导致患者的体温呈现出偏低症状,对温度出现变化感觉敏感度相对较差;年轻的患者,正值青春期发育旺盛期,体温控制不稳定,由于患者的身体表面积会出现体重相对较大,并且在体温调节的功能不充分、不完善,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和护理
发生率
围手术期低体温在手术患者中的 发生率较高,根据不同的研究报 道,其发生率在20%-60%之间。
风险因素
包括手术时间过长、年龄较大、 体型消瘦、环境温度低、大量失 血、大量输液等。
02 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术前预防
01
02
03
评估患者情况
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 营养状况等进行评估,了 解是否存在低体温的风险。
液体加温
对输入患者的液体进行加 温处理,如输血、输液等, 以保持患者体温稳定。
术后预防
监测体温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 及时发现低体温情况并进行处理。
保暖护理
对患者进行保暖护理,如使用保温 毯、加盖被子等,防止热量散失。
调整病房温度
将病房温度调整到适宜的温度,提 供一个温暖的环境,有利于患者恢 复体温。
保暖措施
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保 暖处理,如加盖被子、使 用保温毯等,以减少热量 的散失。
调整手术室温度
在手术开始前,将手术室 的温度适当调高,创造一 个温暖的环境,减少患者 体温的下降。
术中预防
保持手术室温度
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手术 室的温度稳定,防止温度 突然变化引起患者体温下 降。
减少暴露部位
尽量减少患者暴露在外的 部位,如使用保温毯遮盖 非手术部位,减少散热。
并发症处理
及时处理
一旦发现低体温,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预防并发症
低体温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凝血障碍、感染等,应采取措施预防。
04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管理策 略
提升医护人员意识
培训医护人员
定期组织围手术期低体温相关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低体 温的认知和预防措施的掌握。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手术中低体温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能够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
近年来,关于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方面有一些新的进展。
本文将对这些进展进行探讨和总结。
早期预警系统在低体温干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早期预警系统能够帮助医生及时发现低体温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研究表明,通过使用早期预警系统,能够减少术后低体温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对于有高风险的患者,使用早期预警系统进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个体化的低体温干预策略也是近年来的新进展。
根据患者的特点和手术的类型,个体化的低体温干预策略能够更好地预防和管理术后低体温。
对于高风险的患者,可以采用主动加温措施,比如使用加温毯、加温输液等方式来提高体温。
而对于低风险的患者,可以采用被动加温措施,比如提供额外的被子或加热床单。
近年来一些研究还发现,术中腹腔灌注热盐水对于预防和治疗术后低体温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腹腔灌注热盐水能够提高腹腔的温度,从而减少术后低体温的发生率。
研究还表明,腹腔灌注热盐水对于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恢复。
新型的加温设备也为手术中低体温的干预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体表贴片加热器、体内导管加热器等新型的加温设备可以更精确地控制患者的体温,从而提高低体温的预防效果。
这些设备具有体积小、操作简便等特点,能够更好地满足手术室的需求。
手术中低体温的干预措施在近年来有了新的进展,早期预警系统、个体化的干预策略、腹腔灌注热盐水和新型加温设备等方法都显示出了较好的效果。
目前相关研究仍然较少,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这些进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希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手术中低体温的干预措施能够进一步得到优化和完善,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和术后康复效果。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手术中低体温是指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体温降至正常体温以下的状态。
低体温可能会导致许多并发症,包括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术后感染率、加重术后疼痛等问题。
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干预手术中低体温就成为了术前准备和围手术期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关于手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和干预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就介绍一些关于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的新进展,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一、提前预防和干预低体温要在手术前就进行预防和干预,避免术中体温过低。
在术前准备工作中,医生应该对患者的基础体温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体温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手术前的体温干预。
对于体温不稳定的患者,可以考虑提前进行保温措施,如加强衣物、提供热饮等来提高体温。
术前进行贫血纠正。
贫血会影响患者的机体代谢和体温调节,增加患者术后低体温的风险。
在手术前对患者的贫血状况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如输血、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等,来提高患者贫血的状况。
还要对体温监测仪器进行定期校准,以保证手术中体温监测的准确性。
对于长时间手术和高风险手术的患者,可以考虑在手术过程中持续监测术中体温,及时发现并纠正低体温,以防止低体温带来的各种并发症。
二、术中有效保温术中有效的保温是防止低体温的关键。
目前,术中常用的保温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预热患者、使用保温毯、改进手术室环境等。
预热患者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保温措施。
预热患者在手术前15-30分钟应在手术室内进行预热,采用温水袋、热毯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全身或局部的预热。
预热可以提高患者的体温,减少术中体温下降的风险。
使用保温毯也是一种常用的保温措施。
术中可以采用一次性的保温毯,覆盖患者的身体,以减少术中体温的散失。
手术室内的环境温度也要进行调整,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以减少环境对患者体温的影响。
三、术后及时复温在手术结束后,及时进行术后复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术后复温是指在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复温处理,提高患者体温,减少术后低体温对患者的影响。
围手术期低体温预防的护理进展
围手术期低体温预防的护理进展摘要】目的围术期低体温是麻醉和外科常见的并发症。
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产热和散热间的动态平衡维持正常体温,而围术期由于各种原因使该平衡破坏,常导致病人处于轻度低体温(核心温度34.0℃~36.4℃)的状态。
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器官低灌注时),低体温可以降低组织的耗氧量从而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对于普通择期手术的病人来说,围术期低体温对机体各系统有诸多不利的影响。
本文综述了围手术期病人低体温的原因以及低体温对机体产生的影响, 并对各类保温护理措施加以详述, 提出复合保温是防治病人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的重要方法。
无论是应用什么样的保温措施,既要保证利于手术,也要让患者舒适,感受到细心细致的护理温暖,真正体现出人文关怀的服务精神。
【关键词】围手术期低体温预防护理进展【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7-0268-02围术期低体温是麻醉和外科常见的并发症。
文献显示,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50%~70%[1]。
人体核心体温的正常范围为36.5℃~ 37.5℃[2] 。
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产热和散热间的动态平衡维持正常体温,而围术期由于各种原因使该平衡破坏,常导致病人处于轻度低体温(核心温度34.0℃~36.4℃)的状态。
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器官低灌注时),低体温可以降低组织的耗氧量从而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对于普通择期手术的病人来说,围术期低体温对机体各系统有诸多不利的影响。
以往护理人员对低体温重视不足,但是近年来围术期低体温病人的保温护理已成为护理研究的热点之一[3、4]。
本文就围术期病人低体温预防的护理进展做一综述。
1 低体温对手术病人的影响1.1低体温对手术病人的正面影响低体温对手术病人有利的一面, 如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耗氧量、增加组织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低体温对感染病人可预防恶性高热[5]等。
1.2低体温对手术病人的负面影响从病理生理角度分析,术中低温可导致多种不良后果,如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心肌缺血、降低病人对手术创口感染的抵抗力、恢复时间延迟等[6]。
围手术期患者体温过低的护理干预
围手术期患者体温过低的护理干预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患者体温过低的护理干预。
方法选取我院围手术期体温过低患者102例进行经过药物治疗并进行护理干预。
结果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复杂手术在临床开展,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有文献报道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50%~70%,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全部患者体温恢复正常。
结论围手术期体温过低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干预体温过低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6月102例围手术期体温过低患者,其中男55例,女47例; 年龄(48.32±6.78) 岁;全麻43例,非全麻59例。
2 护理2.1调节室温手术室内温度控制在 22℃~25℃,湿度在 40%~60%,新生儿及早产儿手术室室温保持在 27℃~29℃。
2.2覆盖物在接送病人时注意病人保温,冬天加盖毛毯、棉被,不要过多暴露病人。
由于躯体暴露热量容易散失,而且体表温度比中心温度下降速度更快,因此实施麻醉及手术时应尽可能减少身体暴露面积,注意肢体保暖,尤其对于小儿、老年人及危重病人[2]。
2.3电热毯的应用1)电热毯:在手术前将电热毯铺在手术床上,在电热毯上面铺一层橡皮布和一次性中单,防止漏电。
病人睡在电热毯上术中根据需要随时调节适宜温度。
2)循环水毯:术前将循环水毯铺在手术床上,病人睡在水毯上通过调节水毯的温度而调节病人体温,水毯温度可调节在 30℃~41℃。
3)充气式保温毯:充气式保温毯通过对体表施加一定温度的高对流气体,加上四肢用保温毯缠绕,一方面能提高外周皮肤温度,减少体内热量向外周转移,另一方面隔除体表热量向周围环境扩散,有效预防了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是目前较新的保暖措施。
2.4减少因消毒液蒸发带走的热量因为乙醇在皮肤上能迅速蒸发、吸收和带走大量的热量,可使体温在短时间内降低。
因此,在手术消毒过程中不采用挥发性的消毒液,可用 Betadine 等消毒液代替挥发性的消毒液。
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研究进展
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研究进展摘要:围手术期低体温是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对病人的恢复愈后有很大影响,主要有凝血功能障碍,术后伤口感染及呼吸循环功能抑制.引起低体温的主要原因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现就正常体温调节、围手术期发生低体温的不良反应及不同手术引起低体温的原因及保护予以综述。
关键词:围手术期;低体温;麻醉人体体温调节系统通常将中心体温恒定在37℃,而围手术期体温在36℃以下称为体温过低,其发生率为50% -70%【1】,多发生在手术麻醉中。
全麻手术超过3小时,一般手术超过2小时,就容易出现术中低体温。
低体温对患者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包括心脏事件、凝血障碍、伤口感染和术后恢复延迟等【2】。
因此有必要在治疗性低体温以外,维持手术病人的核心体温高于36℃。
1、体温调节机制正常体温调节过程是由皮肤和组织的神经传入冲动、下丘脑的中枢整合及传出防御反应组成的。
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神经结构包括下丘脑、脑干下部、网状结构、脊髓和交感神经节。
体温调节反应具有阈值、增益和最大强度三个特征。
体温调节防御反应可能是行为性的或自主性的。
自主性反应包括防御寒冷和防御热刺激反应两个方面。
前者包括动静脉短路血管收缩(早期)、非寒战性产热和寒战(后期),而后者包括出汗和主动性毛细血管前血管舒张【3】。
2、围术期低体温对病人的影响2.1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低温直接抑制窦房结功能,使心率及心输出量随体温的下降而下降。
低体温还可以引起低钾,是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
低体温还会使患者循环血中儿茶酚胺水平增高,增加心脏做工和耗氧,从而增加病人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几率。
2.2 降低机体免疫力低体温能直接损害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杀伤作用,减少白细胞向感染部位的移动,造成患者抵抗力下降。
2.3 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低体温使循环血中血小板数目减少,血小板黏附、聚集能力下降,并降低凝血因子活性,从而导致出血时间延长,明显增加患者的术中输血量【4】。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效果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间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随机均分两组,参照组36例患者进行一般护理,研讨组36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预防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效果。
结果:手术开始前两组患者体温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进行及之后两组患者都有体温下降表现,但研讨组体温下降程度低于参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围手术期患者,可对围术期中低体温症状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减少低体温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围手术期;低体温;应用效果观察【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0-0146-01低体温顾名思义,即体温低于36℃,作为围手术期经常出现的症状之一,低体温会减缓麻醉药物的代谢,从而增加手术等待时间,同时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引起感染的概率增加,并可能延长患者的苏醒时间等一系列不良后果[1]。
为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在患者围手术期间加强护理干预措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实验选取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采用对照分析方法,将其分作两组,一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措施,另一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不同护理方式对预防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应用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自于我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间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均分两组,参照组36例患者进行一般护理措施,研讨组36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纳入标准:(1)在实施手术前体温正常;(2)麻醉进行ASA分级区间Ⅰ~Ⅲ级;(3)符合知情同意原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于手术前曾经服用影响体温的药物的患者。
参照组:年龄27.6~47.8岁,平均(36.41±4.68)岁,手术前体温平均为(36.52±0.31)℃,男女比例为21:15,麻醉ASA分级为Ⅰ、Ⅱ、Ⅲ级各有患者12例、18、6例。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
手术中低体温干预措施新进展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中低体温对患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
低体温会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增加,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甚至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对手术中低体温的干预措施进行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医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在这方面,新的进展不断涌现,为医生提供了更多有效的干预方法和指导。
本文将围绕手术中低体温的干预措施新进展展开讨论。
一、低体温的危害低体温是指患者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通常指患者体温低于36摄氏度。
在手术中,低体温会带来一系列危害,包括:1. 术中低体温会影响麻醉药物的作用,增加患者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增加麻醉药物的用量,增加麻醉风险。
2. 术中低体温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特别是心脏事件和肺部感染的风险。
3. 术中低体温还会延长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成本。
4. 严重的低体温还可能导致患者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二、新进展针对手术中低体温的危害,近年来,医学界对其干预措施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这些新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有效的体温监测技术体温监测是干预低体温的前提和基础。
新的体温监测技术包括口腔温度计、食道温度计、膀胱温度计等,能够更准确地监测患者的体温,并及时发现体温下降的情况。
一些新型的远程体温监测设备也出现在临床上,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体温情况,及时报警,提高了体温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 新型的保温措施保温是预防低体温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保温措施包括毛毯、加热垫等,但其效果有限。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保温措施出现在临床中,如热空气循环系统、远红外线热疗包等,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患者体温,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
这些新型保温措施也更便于临床操作,为医生提供了更多选择。
3. 个体化体温管理策略不同患者对低体温的耐受能力不同,因此个体化的体温管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一些研究提出了基于患者特征的个体化体温管理策略,包括基于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类型等因素的个体化体温管理策略。
围术期低体温的研究进展
围术期低体温及进展体温是重要的生命指征,正常的体温是机体各项机能得以维持的关键。
Sesser(1)将机体核心温度34℃-36℃定义为低体温,而它是麻醉以及外科围术期的常见并发症。
有研究显示(2)50%-70%的手术患者出现低体温。
患者常主诉术后初期的寒冷不适是住院期间最为痛苦的体验之一,有时甚至超过疼痛。
低体温虽然对机体存在有利的影响,如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耗氧量、增加组织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等。
但其不利的一面更不容忽视,本文将对围术期影响低体温的因素及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和围术期中的保温措施等方面作如下综述。
1影响低体温的因素1.1麻醉与低体温正常核心温度为36.5℃~37.5℃。
常规的保温措施下,有约一半的患者术中的核心体温低于36℃,有1/3者低于35℃,而未保温者术后初期体温多在34℃左右[3]。
因此麻醉对体温调节系统的抑制是导致围术期低体温的最主要原因[1,4,5,6,]。
全麻时,意识的丧失意味着行为性调节机制的丧失,药物抑制中枢性体温调节反应(如全麻降低体温调节反应的阈值,阈值间范围从0.2℃增至4℃[1,5,7, 8]),且麻醉药多能直接扩张血管,以及肌松药对寒颤反应抑制,因此几乎所有的全麻患者都可出现低体温[1,5,6,7,8]。
椎管内麻醉引起的体温改变曾一度不被认识,椎管内麻醉时的体温监测也被忽视[9,10]。
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仅有33%被调查的麻醉医生在椎管内麻醉时监测体温[10]。
正常机体对外周温度的感觉主要是冷感觉,而椎管内麻醉时,外周冷感觉的传入纤维被阻断,使得中枢误认为被阻滞区域是温暖的,行为性调节被抑制[11];复合麻醉同时从中枢和外周抑制体温调节机制,较单纯全麻或单纯硬膜外麻醉更早出现再分布低体温,线性期体温下降速度也更快[4,12 ]1.2病人自身的特点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婴幼儿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因此更容易发生围术期低体温[4]。
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护理研究进展
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护理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3-05-24T14:43:12.3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5期供稿作者:董云飞宗倩张建安[导读] 小儿、老年人是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的易感人群,因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的不完善或衰退,因而低体温发生率较高。
董云飞宗倩张建安(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山东青岛 266000)【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5-0277-02【关键词】围手术期低体温护理手术期间如果人体的体温在36℃以下称为体温过低。
研究指出[1],50%-70%的手术患者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低体温。
虽然在某些情况下(颅脑手术、心肺复苏脑保护时)低体温可以降低组织的耗氧量,从而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围术期低体温可引起机体个系统的不利反应并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手术患者的预后效果。
本文就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对机体的影响及预防低体温发生的各种护理措施作一综述,旨在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
1 产生低体温的原因1.1术中麻醉。
1.2“冷稀释”作用。
1.3体表散热因素。
1.4保暖措施不当。
1.5其他因素小儿、老年人是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的易感人群,因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的不完善或衰退,因而低体温发生率较高[2]。
2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2.1术后寒战的发生率增加。
2.2增加切口感染率和住院时间延长。
2.3麻醉苏醒延迟。
2.4有出血倾向及促使血栓形成的风险。
2.5对机体重要器官的影响。
3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术中低体温造成的危害已经引起了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
多项护理研究表明,通过护理手段预防术中低体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有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3.1术前评估及心理疏导手术室护士参与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病情、年龄、手术种类、胸腹腔内脏暴露的面积、手术时间及皮肤的完整性,评估发生低体温的可能性大小及其下降的程度,对其进行综合评估,针对性的制定术中护理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道残端出血不止的护理配合[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7):2055-2056.[17]陈文娟,刘雪冰,钟少莲.38例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0,8(7A):1708-1709.[18]杨勤.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0):3893-3894.[19]夏旦,章雪莲.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9(1):38-39.[20]覃桂成,叶颖,邓秋媚,等.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术后股动脉穿刺处砂袋压迫时间的临床研究[J].广西医学,2005,27(9):1473-1474.[21]肖书萍.介入手术股动脉穿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性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6):45-46.[22]张远凤,许志强.脑血管造影后迟发过敏反应1例报道[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1,19(1):76-78.[23]Cochran S T.Anaphylactoid reactions to radiocontrastmedia[J].Curr Allergy Asthma Rep,2005,5(3):28-31.[24]付晓燕,周华东.脑血管介入术后造影剂迟发性过敏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1109-1111.[25]顾俊鹏,顾朋,迪力木拉提·巴吾东,等.大咯血的介入治疗及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11):952-956.[收稿日期:2014-02-26][责任编辑:王慧瑾 英文编辑:梁雪清]局麻患者围术期低体温护理干预进展①唐 俐,何春红(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室,广西桂林 541001)摘要:低体温是围术期常见并发症,以往手术组医护人员单方面注重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患者围术期体温变化,而对局麻患者的体温未予特殊重视。
笔者就低体温对局麻患者围术期的影响和心理、环境、体表、体腔及监测等多种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关键词:护理干预;局部麻醉;围术期;低体温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14)03-0191-04Nursing intervention progress of perioperative low temperature in patients with local anesthesia①/TANG Li,HE Chun-hong//The Operation Room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1,ChinaAbstract:The hypothermia is 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surgeries,and the past experience wasthat surgeons and nurses only paid attention to the patientes'tempreture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orcaudalananesthesia rather than the local anesthesia.This article not only elaborates the impacts oflocal anesthesia upon patients with hypothermia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but also sum up suchnursing interventions a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environmental and body surface intervention,and tempreture supervisions.Key words:nursing intervention;local anesthesia;perioperitive period;hypothermia·191·①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科研课题(Z2013506)。
低体温是指中心体温低于36℃,50%~70%的手术患者可发生低体温[1]。
低体温虽可降低机体代谢率,增加组织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2],但也会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患者住院的时间和危险性[3]。
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问题[4]。
局麻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微小刺激便可诱发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笔者针对局麻手术患者实施的护理干预预防低体温发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指导患者围术期低体温管理。
1 心理干预研究表明:局麻手术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意识是清楚的,由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使血液重新分布,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易导致术中低体温[5]。
做好术前患者的心理疏导对干预术中低体温有积极的意义。
责任护士通过术前访视,与患者面对面的交流,及时、准确地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以热情、耐心、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患者,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因心理因素引起冷刺激阈值的下降。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手术。
2 采取外周保温措施2.1 环境预热通常情况下,手术室的室温一般在22℃左右,对于半身或全身裸露接受手术的患者无疑是冷环境。
随着无菌技术的发展,手术室采用空气净化层流设备已相当普遍。
近年来发现,室温低于21℃时,所有患者都会出现低体温现象,是由于环境温度差值过大,辐射和对流散热的显著增加所致[6]。
而局麻手术患者始终处于清醒状态,对温度的感觉更为敏感,不舒适。
Cassey[7]、Deren等[8]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表明,以24℃的温度预热手术室,能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
因此,手术室应具备良好的温度调节设备,在患者入室前30min开启空调,调节恒定温度在22~24℃,相对湿度50%~60%。
护理人员通过观察温湿度表,及时调节温湿度,从而达到预防患者低体温的目的。
2.2 患者体表预保温预保温是指在手术前采用主动的保温方法以维持正常的体温[9]。
国外报道[10],术前30~60min的预保温,可减少术中核心体温的降低,并能预防低体温的发生,有效阻止麻醉诱导后的再分布性低体温[11]。
目前常用的保温方法有:预热床单、棉被覆盖、加盖U型棉垫护双肩、带头套、穿棉裤套、尽量减少躯体和肢体的暴露,使患者体表热量的散失程度降到最低。
在接送患者时可使用电热毯预热后的推车,以便途中给患者保温。
冬天在推车上加盖厚毛毯、棉被,增加保暖措施。
有实验表明,单层覆盖物即能有效降低散热的30%[12]。
因此,在进行皮肤消毒及手术时应尽可能减少手术部位以外肢体的暴露,尽量减少消毒时间,注意保暖,尤其是小儿、老年及体弱患者,有条件的术中可以使用暖风机维持患者的体温,确保围术期患者温暖、舒适。
3 患者的体腔保温3.1 输注液加温手术中输入大量与环境温度相同的液体是患者体温降低的主要原因。
有文献报道[13],在手术中经静脉大量输入凉的液体,尤其是冷藏的库存血,可导致患者的体温下降,静脉每输入1L环境温度下液体或每输入1U(200ml)4℃库存血,中心温度约降低0.25℃。
手术输入与室温相近的液体,则起到了“冷稀释”的作用,这些低温液体进入体内时需要吸收机体的热量,方能达到正常体温的温度,增加了机体额外热量的消耗,使体温降低。
实验表明,术中输入大量低温液体,寒战发生的概率大增,输注预热后的液体能有效预防体温降低、热量丢失[12]。
目前临床上常使用输液加温仪、恒温加热器、恒温箱等加温设备预热输注液体。
据报道,加温至36~37℃的液体用于静脉输液安全、可靠和舒适,且对药物成分无影响[14]。
Yokoyama[15]的研究表明,对液体输注加温至41℃,可以有效地预防术中低体温。
笔者认为,将恒温箱温度调节至37~38℃对输注液体进行加温是一种较为有效、简单的预防体温下降的方法。
同时要·291·注意部分药物,如青霉素、代血浆、维生素等不宜加温。
3.2 冲洗液加温手术需要冲洗时,低温液体进入人体内需要吸收机体的热量,从而增加机体额外热量的消耗,使体温下降[16]。
对于手术时间长、胃肠管等腹腔脏器长时间暴露者,术中使用温热盐水纱布覆盖肠管,需行腹腔冲洗者,使用温热液体冲洗体腔等,以减少体热的散失[17-18]。
由此可见,手术过程中及时擦干切口周围的血液并用温血垫包裹覆盖,随时保持切口周围清洁干燥,并使用加温至40℃冲洗液冲洗体腔,可以有效减少机体热量的散失,利于保持体温的恒定。
若术中需等待检查结果如:快速冷冻切片、摄片透视时,可用温盐水纱布覆盖手术切口及周围,以减少热量和水分的丢失[19]。
4 核心温度的监测有研究者[20]对17个欧洲国家的801所医院的8 083次手术进行调查,发现术中进行体温监测的只占19.4%,对患者采取积极保暖措施的占38.5%,全麻手术中进行体温监测的占25%,局麻的仅占6%。
可见,对局麻手术术中的体温监测是缺失的,应加强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体温监测。
测温部位最好选择腋窝,用干纱布擦拭腋窝皮肤,将测温探头置于非输液侧腋动脉部位,用胶带固定牢靠,上臂紧贴胸壁使腋窝紧闭。
连续监测并记录患者入室时、麻醉后、切皮、术中、术后等时间段的体温。
对出现体温下降的患者要及早发现,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人员对积极保暖的护理意识。
综上所述,手术护士应充分认识体温过低在围术期给患者造成危害的原因,提高对局麻手术患者体温监测的意识,重视和掌握各种体温监管的操作方法,根据低体温发生的原因采取综合的护理措施,维持患者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营造从体内到体外温暖舒适的内外环境,有效地防止手术患者发生低体温,促进早日康复。
提高围术期患者的安全和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深化护理工作内涵,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1]胡兴国.围手术期的轻度低温[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0,21(4):225-227.[2]普鹰,龚锦,岑刚,等.腹腔镜胃肠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1,25(11):2871-2872.[3]龚春萍.严重创伤病人低体温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2,10(21):1997-1999.[4]张悦,夏玲,姜云.外科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7):1556-1558.[5]李玉梅,王娟英,高小平,等.循证护理在预防经皮肾镜取石术中低体温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7):1600-1601.[6]徐梅,魏丽伟,韩丽丽,等.围术期低体温的研究现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9A):72-74.[7]cassey J G,King R A,Armstrong P.Is there thermal ben-efit from preoperative warming in children?[J].Pediat-ric Anes-thesia,2010,20(1):63-71.[8]Deren M E,Machan J T.Prewarming operating rooms forprevention of intraoperative hypothermiaduring total kneeand hip-arthroplasties[J].The Journal of Arthroplasty,2011,26(8):1380-1386.[9]Horn E P,schroeder F,Gottschalk A.Active warming duringcesarean delivery[J].Anesthesia and Anaigesia,2002,94(2):409-414.[10]Andrzejowski J,Hoyle J,Eapen G,et al.Effect of pre-warming on postinduction core temperature and the inci-dence of inadvertent perioperative hypothremia in pa-tients under-going general anaesthesia[J].British Joumalof Anaesthesia,2008,101(5):627-631.[11]王晓丹,马育璇,谢文,等.麻醉诱导期不同预保温措施对胆道闭锁患儿术中体温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89-890.[12]蔡秀銮,林娴,翁佩君.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原因及护理干预[J].内蒙古中医药,2012,7:146-147.[13]Maeario A,Dexter F.Wha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riskfactors for a patient’s developing intraoporative hypo-thermia?[J].Anesthesiology,2002,94:215-220.[14]朱丹,周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91·2008:1.[15]Yokoyama K,Suzuk M,Shinmada Y,et al.Effect ofadilillistration of prewamed intravenous nuids on thefrequency of hypothemda following spiml anesthesia forCesarean delivery[J].Journal of aillical Anesthesia,2009,21(4):242-248.[16]宋晓园.循证护理在预防术中低体温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9B):2415-2416.[17]王郁.全麻术中综合保温措施效果的研究[J].重庆医学,2005,5(9):859.[18]孙育几,陆冠宇.术中病人体温变化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124):2118-2119.[19]颜丽华,吴君.手术期间低体温的护理研究[J].当代护士,2012,7:14-16.[20]Torossian A.Survey on intraoperative temperature man-age-ment in Europe[J].European Journal of Anaes-the-siology,2007,24(8):668-675.[收稿日期:2014-02-25][责任编辑:王慧瑾 英文编辑:梁雪清]细胞免疫与白癜风刘群英(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广西桂林 541001)摘要: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