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最新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办法

最新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办法第一条为依法稳妥规范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加大金融对“三农”的有效支持,保护借贷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和省市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是指以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受转经营权)作抵押,由县级金融机构(以下称贷款人)向符合条件的承包方农户或农业经营主体发放的、在约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贷款。
第三条本办法明确授权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范围为我县辖区内农村承包地。
第四条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坚持不改变土地公有制性质、不突破耕地红线、不损害农民利益、不层层下达规模指标。
第五条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规定条件、通过家庭承包方式依法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通过合法流转方式获得承包土地的经营权的农户及农业经营主体(以下称借款人),均可按程序向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
第六条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以其获得的土地经营权作抵押申请贷款的,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不良信用记录;(二)用于抵押的承包土地没有权属争议;(三)依法拥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政府相关主管部门颁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四)承包方已明确告知发包方承包土地的抵押事宜。
第七条通过合法流转方式获得承包土地的经营权的农业经营主体申请贷款的,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一)具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无不良信用记录;(二)用于抵押的承包土地没有权属争议;(三)已经与承包方或者经承包方书面委托的组织或个人签订了合法有效的经营权流转合同,或依流转合同取得了土地经营权权属确认证明,并已按合同约定方式支付了土地租金;(四)承包方同意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可用于抵押及合法再流转;(五)承包方已明确告知发包方承包土地的抵押事宜。
第八条借款人获得的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应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等贷款人认可的合法用途。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背景意义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是指农民将自己承包的土地作为抵押物,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一种金融行为。
这种贷款方式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还可以帮助农民拓展经营规模,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具有重要的背景意义,既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加强对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政策,将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存在的问题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土地抵押权不清晰。
由于农村土地所有权和承包土地经营权的分离,农民只能将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给金融机构,但由于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期限较短,且存在转让、继承等问题,导致土地抵押权不清晰,难以落实。
问题二:债务风险增加。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通常用于农民种植、养殖等生产经营,一旦生产经营出现问题导致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可能会导致土地被拍卖,农民失去土地经营权。
问题三:政策不明确。
目前针对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政策还不够明确,缺乏统一规范和指导,容易导致金融机构和农民在操作中产生矛盾和纠纷。
问题四:法律法规不完善。
当前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方面还比较欠缺,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和监管机制,容易导致乱象出现。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农民的土地经营权利益,也加大了金融机构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确保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顺利发展。
2. 正文2.1 问题一:土地抵押权不清晰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土地抵押权不清晰。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的使用权和处置权不明确。
防范土地风险防控措施有哪些

防范土地风险防控措施有哪些土地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是农业生产、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土地利用的不合理性,土地风险成为了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有效防范土地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下面将从土地资源利用、土地管理和土地保护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地资源利用方面的防控措施。
1.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利用,合理划定农田、林地、草地、城镇建设用地等不同用途的土地,避免土地过度开发和滥用。
2. 推行土地节约利用政策,鼓励农民集约化经营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浪费。
3.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防止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风险。
4. 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田灌溉和排水能力,降低因水灾导致的土地风险。
二、土地管理方面的防控措施。
1. 完善土地登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土地登记管理制度,确保土地权属清晰,减少土地纠纷的发生。
2. 加强土地监测和评估,建立土地资源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对土地资源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土地风险隐患。
3. 建立土地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土地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的土地交易行为,减少土地市场风险。
4. 推进土地整治和复垦工作,加大对荒地复垦和土地整治工作的投入,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三、土地保护方面的防控措施。
1. 加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和建设活动,保护好农田、林地、草地等生态环境,减少土地生态风险。
2. 推动土地生态修复工程,加大对土地退化和荒漠化地区的生态修复工作,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减少土地退化风险。
3. 建立土地环境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土地环境监测网络,对土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土地环境污染风险。
4. 推进土地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土地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环境受损的土地进行补偿,鼓励农民参与土地生态保护工作。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但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分析了其存在的风险,包括缺乏监管和信息不对称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如加强监管措施和提高信息透明度。
总结了这些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对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发展前景,希望通过对策的实施能够改善这一领域的状况。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问题、风险、监管、信息不对称、对策、总结、展望、改善、实施情况。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是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物用于取得贷款的行为。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土地资源的价值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将自己手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物来获取资金支持农业生产或进行其他投资。
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农民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由于我国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农民只能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而无法取得土地所有权,这就导致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价值较低,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贷款需求。
农村土地市场不够规范,土地流转不够顺畅,导致抵押贷款存在较大风险。
监管不到位、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也给农村承包土地抵押贷款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对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存在的风险因素,提出有效的监管和对策建议,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等多重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其有效运作和发挥作用。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现状及对策分析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的重要财产,也是他们生活和生计的基础。
然而,部分农民在面临资金短缺时,需要通过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来获得贷款。
本文将分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现状1. 抵押贷款渠道有限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渠道相对有限。
传统的贷款渠道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但这些机构对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贷款了解较少,贷款政策限制也较多。
2. 风险成为制约因素由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特殊性,银行和信用社对贷款的审查比较严格,存在较高的风险。
农民未能提供足够的还款保障,以及审查标准不统一等因素,导致大部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申请被拒绝。
3. 利率偏高对于那些能够获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农民来说,贷款利率相对较高,给农民增加了还款负担。
由于农民信用评估困难,银行对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采取较为保守的利率设定,使得贷款成本增加。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对策分析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融资途径。
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并提供贴息政策,降低贷款利率,减轻农民的还款负担。
2. 完善抵押物评估制度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风险较高,银行和信用社对抵押物评估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抵押物评估制度,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价值和评估方法,确保贷款审查的公平和规范。
3. 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需要建立健全的信用体系,以评估农民的还款能力和信用状况。
政府可以组织相关机构,收集和整理农民的信用信息,并加强信用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和自律意识,从而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
4.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农村金融改革是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问题的根本途径。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借款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借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借款是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物,为农村经营者提供融资借款的一种方式。
经过几十年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已成为农民的重要财产权益,具有较高的价值。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借款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措施,为农村经营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资金来源,也促进了农村农业的发展。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价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种重要的农民财产权益,在现代社会经济中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首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代表着对农民劳动成果的肯定,农民凭借承包经营权可以获得土地收益,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种稳定的农业生产要素,保障了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产品供应。
再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为农村农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借款的优势1. 提供有效的资金来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借款为农村经营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资金来源。
通过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物,农民可以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支持,解决了农村经营者融资难的问题,使得农村经营者能够更好地发展农业生产,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2. 降低融资成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借款相较于其他融资方式,具有较低的融资成本。
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较高的价值,作为抵押物能够提供充足的担保,降低了金融机构的风险,从而获得较低的利率优惠,减少了融资成本。
3. 刺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借款的推行,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融资借款,农村经营者能够获得资金支持,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产品供应,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借款的实施机制1. 确定权益清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借款的实施机制首先需要明确权益,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归属和转让权。
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所有权是稳定的,为融资提供有效的担保。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农民对土地资源的利用需求也不断增加。
在这种背景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逐渐被农民所接受和使用。
本文将探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定义、优势与风险,并对相关的政策和措施进行介绍。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概念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是指农户将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一种方式。
它是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金融担保方式,旨在为农民提供便捷、快速的资金来源,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优势1. 解决农民资金需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为农民提供了灵活多样的资金来源,能够满足农民在土地经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2. 促进农村发展: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民的土地资产得到充分利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
3. 扩大金融服务范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拓宽了金融机构对农村的服务领域,增加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可持续性。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风险1. 外部环境风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风险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如天气灾害、市场行情等因素可能对农户还款能力造成影响。
2. 内部经营风险:农民可能因经营不善、技术不过关、市场营销不到位等原因导致经营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到贷款的还款能力。
3. 政策风险:土地政策的变动可能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产生重要影响,政策性风险需要农民和金融机构密切关注。
四、相关政策和措施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立法工作,明确相关权益和责任,保护参与方的合法权益。
2. 支持金融机构发展农村金融业务:鼓励各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村的信贷支持,提供更多丰富的农村金融产品。
3.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和防范机制,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能力,保障农户和金融机构的利益。
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抵押担保的风险与防范

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抵押担保的风险与防范【摘要】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抵押担保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种抵押方式也存在一定风险。
风险一是权属不清晰,可能导致担保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风险二是政策法规变化,可能使抵押权受到影响;风险三是评估不准确,可能导致债务风险增加。
为了规避这些风险,应加强风险防范意识,确保权属清晰、及时了解政策变化、进行准确评估,并规范抵押担保操作流程。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抵押担保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抵押担保、风险、权属不清晰、政策法规变化、评估不准确、防范措施、加强风险防范意识、规范抵押担保操作流程。
1. 引言1.1 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抵押担保的重要性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抵押担保在农村土地经营和农民市场化经营中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是农民的重要生产资料,是农民创收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
通过抵押承包地、宅基地可为农民提供融资渠道,支持其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
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抵押担保有助于解决农民的资金困难,帮助其扩大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收入。
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抵押担保还有利于引导土地有效利用,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加强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抵押担保工作,提升其规范化和有效性,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抵押担保的风险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抵押担保是一种常见的贷款方式,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权属不清晰是一个很大的风险因素。
由于土地的所有权往往属于村集体或个人,而不是抵押人本人,容易导致资产权利的争议。
政策法规的变化也是一个潜在的风险。
政府对于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抵押担保的政策可能会随着时代和国家政策的变化而发生调整,这就需要借款人在选择抵押方式时要格外谨慎。
评估不准确也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是指农户将自己名下的承包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物来申请贷款,从而获得资金用于生产经营。
这种贷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农民缺乏抵押品的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不断推进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承包土地抵押贷款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因为土地的流转和承包权的不明晰,部分农户存在虚假抵押、重复抵押等现象,导致贷款风险加大。
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部分农户信用记录不良,难以获得贷款,造成资金难以流入农村经济。
监管缺失和政策不够完善也给农村承包土地抵押贷款带来了诸多问题。
有必要对农村承包土地抵押贷款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加强监管和完善政策,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内容已达200字,符合要求】。
1.2 问题意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农村金融领域面临的一个突出挑战。
在许多农村地区,农民将土地承包给他人或集体经营,获得一定的收益。
由于缺乏土地确权制度和相应的监管机制,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抵押贷款面临一系列隐患和风险。
由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不够完善,土地的价值难以准确评估,导致抵押贷款的风险较大。
农村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保障性,使得抵押土地产生的法律问题更加复杂。
农村贷款主体多为农民群体,他们对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的缺乏也增加了抵押贷款的不确定性。
一些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和利益最大化,可能忽视了抵押贷款所带来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给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和隐患。
急需从多方面出发,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解决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存在的问题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由于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部分农民缺乏足够的信用记录,导致银行难以评估其信用风险,从而影响贷款审批的效率和质量。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已成为农民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抵押难、贷款利率高、风险控制不足等。
我们有必要对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1. 抵押难目前我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着抵押难的问题。
一方面,农村土地多为集体所有,未能落实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导致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成为一项难题。
农村土地资源质押难以变现,使得金融机构对农村土地抵押贷款存有顾虑,抵押难成为农村土地抵押贷款的一大障碍。
2. 贷款利率高相比城市地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利率通常较高。
金融机构对农村土地抵押贷款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通常会设置较高的贷款利率,这给农民的负担增加了不小的压力,也成为影响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发展的重要因素。
3. 风险控制不足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涉及土地流转、产权确认等多个环节,尤其是土地产权确认繁琐、周期长,导致风险控制不足。
一些农户为了获得抵押贷款,往往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从而加大了金融机构的风险。
二、对策1.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要解决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抵押难问题,首先要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明确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归属,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通过土地流转市场的运作,使得农村土地抵押贷款的流通更加顺畅,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 设立专门的抵押贷款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机构,针对农村土地抵押贷款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相关的金融产品。
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贷款利率,减轻农户的还款压力,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农村经济的融资需求。
3. 健全风险防控机制要针对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风险问题,建立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完善土地产权确认和抵押登记程序,加强对农民信用情况的调查,严格审核贷款资格。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风险控制与模式创新

一、概述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在农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农村土地资源的特殊性和农村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
如何有效控制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风险,并进行模式创新,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风险分析1. 农村土地资源的稀缺性。
农村土地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如果在抵押融资中过度使用土地资源,有可能对农村生产经营带来严重影响。
2. 农村市场化程度不高。
在农村地区,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不够科学、规范,土地产权登记和监管制度不够完善,导致了土地抵押融资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难以有效控制。
3. 农村经营主体的信用状况不容乐观。
由于农村经营主体的信用水平相对较低,在土地抵押融资中存在着违约和逾期风险。
三、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风险控制的策略和方法1. 完善土地登记监管制度。
建立健全土地产权登记制度,加强对土地流转和抵押权的登记管理,提高土地经营权的透明度和流转效率。
2. 加强土地价值评估和监控。
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价值评估体系,加强对抵押土地价值的监控和评估,保证土地抵押融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强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对农村经营主体信用状况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的信用监管体系,提高农村经营主体的信用水平,减少违约和逾期风险的发生。
四、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创新1. 探索土地抵押融资的多元化模式。
积极探索土地抵押融资的多元化模式,例如土地抵押联保、土地抵押保险等,拓宽农村土地抵押融资的渠道和方式。
2. 推动金融科技与农村土地抵押融资的深度融合。
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建立智能化、信息化的农村土地抵押融资评台,提高融资的便捷性和效率。
3. 鼓励农村土地抵押融资的社会化参与。
鼓励社会资本和机构参与农村土地抵押融资,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为农村土地抵押融资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和支持。
五、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风险控制与模式创新的政策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
国务院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5.08.10•【文号】国发〔2015〕45号•【施行日期】2015.08.10•【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承包,财产所有权正文国务院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做好农村承包土地(指耕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以下统称“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和经营权流转有关要求,以落实农村土地的用益物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出发点,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稳妥有序开展“两权”抵押贷款业务,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金、资产,增加农业生产中长期和规模化经营的资金投入,为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经验和模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依法有序。
“两权”抵押贷款试点要坚持于法有据,遵守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先在批准范围内开展,待试点积累经验后再稳步推广。
涉及被突破的相关法律条款,应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在试点地区暂停执行。
二是自主自愿。
切实尊重农民意愿,“两权”抵押贷款由农户等农业经营主体自愿申请,确保农民群众成为真正的知情者、参与者和受益者。
流转土地的经营权抵押需经承包农户同意,抵押仅限于流转期内的收益。
金融机构要在财务可持续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定自主开展“两权”抵押贷款业务。
三是稳妥推进。
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前提下,妥善处理好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金融机构、政府之间的关系,慎重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工作。
浅谈如何防范土地流转风险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6年第10期·5·“三 农” 论 坛DOI:10.16815/ki.11-5436/s.2016.29.001浅谈如何防范土地流转风险切实保护农民利益邓定国,张华东(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农业局,四川苍溪 628400)摘要:随着苍溪县“1+3”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吸引了大批返乡创业人员及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流转土地发展产业。
为规范土地流转,依法保护农民权益,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对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操作性的防范土地流转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土地流转;现状及问题;发展对策和建议;苍溪县一、土地流转现状全县幅员面积2330平方千米,农村土地确权调绘面积106万亩,截至2015年底,全县农村土地流转25.01万亩,占农村土地确权调绘面积23.6%。
按流转方式分:出租16.77万亩,转包5.74万亩,入股1.43万亩,其他方式1.07万亩。
按流转去向分:农民合作社13.26万亩,家庭农场5.75万亩,工商企业4万亩,其他主体2万亩。
按流转用途分:经济作物19.66万亩,粮食作物3.48万亩,畜禽6159亩,水产497亩,农机加工218亩,其他1.18万亩。
二、土地使用效益现状通过招引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全县已培育新型业主规模化经营组织达1243个。
其中经营规模在30亩以上的500余户(重点龙头企业四川华朴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3年流转土地2.5万亩)。
全县累计建成万亩现代农业综合园区16个。
发展猕猴桃35万亩、雪梨16.5万亩,粮食、油料播种面积稳定在90万亩、30万亩以上。
2015年全县农业增加值27.8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48元。
三、农民利益保护现状现有的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赋予了农民更加充分、更具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群众通过土地流转每亩平均收入(含土地租金和务工收入)3100元,相比于传统粮油种植高出2600元,土地有序流转,能较好的保护农民利益,群众普遍对当前土地流转较为满意,全县没有一件因土地流转承包问题而发生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风险与防范

问题研究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风险与防范■ 李 丹土地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一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土地制度,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不断改革,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实现了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新突破,农村产权交易所、农业合作社、土地信托模式等创新形式不断涌现,土地经营权流转得到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不过,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仍面临诸多风险的威胁,应多措并举、综合施策,防范化解风险,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在“三权分置”下有序、健康流转,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一、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演变新中国成立之后,根据社会主义性质和基本国情,我国对土地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土地制度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从土地私有到集体所有阶段(1949-1977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土地分配极其不平衡,超过95%的劳动人民只占有60%的优质耕地,大部分土地被地主占有。
1950年,我国正式拉开了土地改革的大幕,《土地改革法》最为核心的要点包括没收地主土地、征收公用土地、分配土地。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我国土地改革于1952年底基本完成,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巨大变化,占全国农业人口2/3左右的农民无偿获得了土地。
统一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使土地产权可通过买卖、出租、赠与、典当等形式自由流动,国家则负责实施登记、发证、征收契税等管理。
农民获得土地,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生产的活力,我国农业生产迅速恢复。
不过,随后又暴露出两极分化的问题,即一方面是有经营能力的农民买地雇工、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是不善经营的农民卖地借债、受雇于人。
为改变这一现象,中央在农村推行土地合作经验制度,最初的形式是互助组,后来逐步演变为初级合作社,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以及高级合作社。
到1958年,全国只有不到1%的农户没有参加人民公社,土地等生产资料归公社所有,形成“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制度。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阶段(1978-1999年)1978年11月,18位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的村民,自发了签订一份土地包干保证书,核心内容是分田到户,这一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生产方式迅速在四川、贵州等地区落地。
新形势下农村土地改革问题防范及建议分析

新形势下农村土地改革问题防范及建议分析作者:郭伟等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0年第5期一、农村土地改革面临问题防范分析(一)防止在实行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不尊重农民的意愿,强迫农民流转土地和非法征用土地在流转土地过程中,要明确地方政府在其中的职能角色。
必须明确流转的主体是农户而不是干部,流转的机制是市场而不是政府。
土地是否流转和以什么方式流转,都应由农民自己做主,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流转。
流转土地经营权属于农民自身意愿的问题,农民可以随时自由地加入和退出合作社或其他土地流转方式。
因为单个的农民根本无法与地方政府的规模经营冲动对抗,土地流转必须约束政府的政绩冲动,限定其过于膨胀的权力。
应当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引导而不干预,服务而不包办,放活而不放任。
要防止和纠正有的地方盲目下指标、定任务、强行组织流转的错误做法。
防止在农用地流转过程中,土地增值部分的收益以各种税费的形式流向各级政府部门。
要完善农地征用制度,赋予农民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要严格控制地方政府的征地权力,完善征地程序,提高征地过程中的透明度。
(二)防止土地的使用性质在流转中发生蜕变,变农业用地为建设用地从农民的角度来看,在某种程度上,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对农民具有多重效用价值,它在农民生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农民非农就业能力低,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不稳,无法在城市获得稳定的职业和收入。
如果以一时的经济利益为诱饵,改变农地的使用性质,那么,农民的最后一层低水平保障也将丧失,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将很难解决。
地方政府在其中发挥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要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从严审查各类建设规划中的用地规模和标准,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必须及时调整和修改。
地方政府要加强土地监督和管理,对任意违法乱将农地改为建设用地者要依法惩处。
农村产权风险防控措施

农村产权风险防控措施在农村地区,产权问题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复杂性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和农业资产的特殊性,农村产权的风险和安全问题更加突出。
为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风险防控措施。
本文将探讨农村产权风险防控措施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
一、法律法规保护为了保护农村产权,必须依法建立完善的产权保护体系。
首先,应加强对农村土地权属的登记和认定工作,确保土地产权的明晰和不可侵犯。
其次,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农村土地、房屋和农业资产的产权保护条款,明确产权权益和责任义务。
此外,应建立健全农村产权纠纷解决机制,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加强法律意识教育,提高农民维权的能力和意识。
二、科技手段应用在农村产权风险防控中,科技手段的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可以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监测和管理,及时掌握土地利用和变动情况,减少产权纠纷的发生。
其次,可以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农村产权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公开透明,提高产权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农村产权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三、合作社与农民合作合作社在农村产权风险防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合作社可以帮助农民规范管理土地和农业资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合作社可以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农业信息咨询服务,增加农民的收入和福利。
此外,合作社可以起到组织协调的作用,解决农村产权纠纷,化解冲突,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四、金融支持和保险机制在农村产权风险防控中,金融支持和保险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金融机构可以为农民提供贷款和融资支持,帮助他们发展农业生产和经营。
其次,可以建立农村产权保险制度,覆盖农村土地、房屋和农产品等领域,为农民提供风险保障,减轻其经营农业的风险。
此外,可以发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提供专业的产权交易服务,促进农村产权的流转和交易。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成为了农民融资的重要途径。
与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相关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需要为人们关注。
本文将对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之策。
一、存在的问题1. 法律规定模糊目前我国关于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相关规定模糊不清,造成了许多问题。
不清楚权利质押的合法性、抵押物合法性以及担保的方式等问题。
2. 风险隐患多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风险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
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农村土地抵押贷款,土地利用权不明晰,抵押价值不稳定,造成了银行和农户双方的风险。
3. 利益博弈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交易中,银行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博弈也是一个严重问题。
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造成了一些银行非法强迫贷款和农户逃避债务的问题。
4. 管理监督不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管理和监督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导致了一些乱象,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进行抵押贷款,严重损害了农村经济发展。
二、对策建议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应当加强对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明确土地抵押权利和抵押登记流程,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为土地抵押贷款提供法律依据。
2. 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活动中,应加强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严格把关抵押物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推动农村土地承包权利的确权登记,规范土地承包合同流转。
3. 加强双方信息透明应加强银行和农户之间的信息透明度,提高农户的风险识别和素质素养,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风险意识,不断改善双方合作关系。
4. 加大监管和惩处力度应加大对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行为的监管和惩处力度,对于违法违规的行为严厉打击,加强舆论监督,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保障农村土地承包权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19.11.26•【文号】•【施行日期】2019.11.26•【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承包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11月26日)党的十九大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为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就保持农村土地(指承包耕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以下简称“长久不变”)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自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坚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方针政策,先后两次延长承包期限,不断健全相关制度体系,依法维护农民承包土地的各项权利。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党中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是对党的农村土地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实行“长久不变”有利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在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和农业生产特点,具有广泛适应性和强大生命力。
承包关系稳定,有利于增强农民发展生产的信心、保障农村长治久安。
实行“长久不变”,顺应了农民愿望,将为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奠定更为坚实基础,展现持久制度活力。
(二)实行“长久不变”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土地承包关系是农村生产关系的集中体现,需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巩固完善。
改革开放初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成功解决了亿万农民的温饱问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农业经营规模扩大成为可能。
实行“长久不变”,促进形成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格局,稳定承包权,维护广大农户的承包权益,放活经营权,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作用,有利于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有利于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农村“两权”抵押贷款中面临的法律约束及其对策思考

农村“两权”抵押贷款中面临的法律约束及其对策思考【摘要】农村“两权”抵押贷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但在实践中却面临着法律约束的挑战。
本文通过对农村“两权”抵押贷款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分析了其在法律约束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操作流程以及加强监管和风控措施等对策。
这些对策旨在解决农村“两权”抵押贷款中存在的法律约束问题,推动其良性发展。
通过总结分析,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加强法律约束和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将取得更好的发展,为农村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农村“两权”抵押贷款、法律约束、对策思考、法律法规、操作流程、监管、风控措施、发展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两权"抵押贷款是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房屋所有权作为抵押品进行贷款的一种方式。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在农村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房屋所有权的性质以及相关法律规定的限制,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在实践中面临着一些法律约束,使得其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研究农村"两权"抵押贷款中面临的法律约束及其对策,对于促进农村金融发展、支持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分析农村"两权"抵押贷款中的法律约束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农村“两权”抵押贷款中面临的法律约束,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
通过对现有法律法规的分析和对实际操作流程的观察,探讨如何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操作流程以及加强监管和风控措施,以应对农村“两权”抵押贷款中的法律难题。
最终旨在总结农村“两权”抵押贷款的法律约束及对策,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解决农村地区资金周转困难、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支持。
农地经营权抵押存在的困境及建议

农地经营权抵押存在的困境及建议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地的流转和经营权抵押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
农地经营权抵押存在着一系列困境,制约了其发挥作用。
本文将就农地经营权抵押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产权不明确当前农地的产权不明确成为制约农地经营权抵押的主要困境之一。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农地的产权归属模糊不清,存在多头管理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农地的经营权抵押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影响了农民的农地流转和经营权抵押行为的进行。
建议:政府应加大农地产权的整治和确权力度,明确农地的权属关系,防范产权争议,为农民的经营权抵押提供更好的保障。
二、法律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对于农地经营权抵押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相关政策和制度尚未完善。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规范农地的流转和经营权抵押,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法律空白和政策不明确的问题,使得农地经营权抵押的操作程度增加,影响了其发挥作用。
建议:完善农地经营权抵押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抵押的主体、范围和操作流程,为农民提供更加明确的操作指引。
三、流转环境不够完善农地的流转环境也是制约农地经营权抵押的困境之一。
目前,农地流转市场尚未形成完善的机制,流转价格和标准缺乏统一,农地流转交易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突出,导致了农地流转交易成本较高,程序复杂,难以实现快速的流转。
建议:政府应当加大对农地流转市场的管理和规范力度,形成统一的流转价格和标准,建立流转市场的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和效率,降低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
四、金融支持力度不够目前金融机构对于农地经营权抵押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存在一些政策性、风险性和流程性的问题。
一方面,金融机构对于农地经营权抵押的风险了解不足,在评估和审批过程中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涉及到农地的贷款程序较为繁琐,对农民的信用和资产要求较高。
建议:金融机构应当加大对农地经营权抵押的政策支持力度,为农户提供更加灵活的融资渠道,降低抵押流程的复杂性和风险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如何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民的整体收入,对维持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至关重要。
近些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障农村经济的发展,现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然而从新农村建设的长远角度来看,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没有充足的资金供给。
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广大农村更为迫切的需要充足的农业生产资金。
同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实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风险因素,如果长期不进
行防范将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提升。
基于此,研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因素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极为必要。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因素
1.1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法律风险
严谨的法律法规是保证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实施的首要条件,而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问题主要体现在在,《担保法》、《农业法》、《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对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问题的规定不够统一,详细的实施方面的细节问题没有进行有效规范,这使得农村无法规范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
1.2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民生风险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经济之源和重要的社会保障,农
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很强,农民的基本生活、
医疗、养老等都要建立在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上。
然而一旦发生不可预计的灾
害等风险,农民作为债务人将无法偿还抵押贷款,
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失去土地的风险,这必将严重影响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风险防范措施
2.1完善法律制度
修订和完善符合当下农村实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相关法律法规是一个艰难长期的过程。
只有不断的通过法律法规的政策支持,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具
体化、法制化。
完善的法律法规有利于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土地金融制度和业务创新提供有效法律制度保障。
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长期有效的实施。
2.2规范专业合作社的管理
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农村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产物具有其独特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
推动作用。
但合作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公司,
对此,应基于实际出发在合作社运作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应的财务规
章制度,确定合作社人员的岗位职责,在经营管理中既要分散又要集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
2.3不断完善农村社保体系
在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过程中不断加强和完善农村社保体系,农村社保体系关乎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和失业保障等。
因为在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后,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明显提升了一个档次,当农民手里有富余的资金时可以鼓励他们将这部分闲余的资金储存在养老保险中,一旦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面临风险出现债务时,农民很可能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社保体系将发挥其“预防”的力量,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为农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也能减轻政府的资金压力。
2.4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虽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大门已敞开,而很多地区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并不规范,对此,各地政府要严格贯彻和执行国家有关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
要结合本地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实施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土地流转规则,并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2.5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对抵押业务的支持
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金融机构是实施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操刀手”。
而农业生产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可预估的自然灾害影响,这必然导致农民无法负担从金融机构获取的土地抵押农贷资金,这些不良贷款的产生严重制约着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发展,从而影响着农村经济的提升。
对此,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
参考文献
[1]车士义,庞博,谢欣.我国农村金融与土地产权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金融与经济,2012,(05).
[2]李红宇.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规则初探[J].金融发展研究,2013,(07).
[3]林乐芬,赵倩.推进农村土地金融制度创新———基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J].学海,2009,(05).
[4]易忠君.新农村建设中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影响因素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08).
作者简介:崔羽佳,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
金融学。
通讯作者:山珊,助教,研究方向:语言学。
崔羽佳,
山珊*(长春科技学院,
吉林长春130600)摘要: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已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而制约新农村建设的最主要因素是融资难的问题,
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广大农村金融供给资金严重匮乏。
为了解决此问题,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赋予农民对承包的土地享有使用、
收益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的权能。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资金欠缺的问题。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伴随一系列风险因素,如何正确的解析这些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是进一步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抵押贷款发展的关键,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抵押贷款;风险;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D922.32文献标识码:A DOI 编号:10.14025/ki.jlny.2017.01.015
防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nong jing guan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