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的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的报告

发表时间:2019-08-29T10:27:08.90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2期作者:曲庆元

[导读] 明确了任务, 提出了要求, 正式启动了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吉林水投水业发展有限公司吉林长春 130012

摘要: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全国“ 十一五” 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关部署和要求, 水利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明确了任务, 提出了要求, 正式启动了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关键词: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 突出体现科学发展观对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作用, 水利部提出了《全国水利发展

“十一五” 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概要分析了规划编制工作的背景, 提出了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明确了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落实了规划编制的组织方式和工作阶段划分。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工作部署以及水利部的《指导意见》,2004 年规划编制工作的目标和重点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研究制订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 规划思路。

一、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需处理好的关系

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规划中需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1、处理好水利发展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一方面, 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不断提升水利基础设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 要统筹考虑各地区、各行业对水利发展的需求,根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对调整区域经济产业布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等提出对策建议。要加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衔接, 争取把水利发展规划的重点任务和领域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时,也要按照总体规划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完善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 作为总体规划的深化和延伸。

2、处理好加强水利建设与强化涉水事务管理的关系。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仍是“十一五”乃至2020年水利发展的重要任务。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 “九五”、“十五”以来,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已投入, 水利基础设施的能力大幅度提升, 但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并没有好转,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没有遏制, 归根结底, 是水资源管理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因此, 随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巩固和加强, 政府对涉水事务管理的任务越来越迫切, 如何规范人类活动, 防止对水与生态环境的侵害,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成为涉水事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在“十一五”及今后的水利发展中, 不断改革和完善水利管理制度。通过加强水利建设和强化涉水事务管理的双重措施,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促进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总体思路

“十一五”期间,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水利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水利将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逐步完成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发展过程。通过科学确定水利发展和改革目标, 统筹安排水利发展布局, 继续加强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依法强化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 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等重大措施, 努力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面临的突出水问题,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在制定防洪减灾、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利用、水环境治理、水土保持等重大战略过程中, 全面贯彻和树立科学发展观, 不断丰富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 把人与自然和谐作为破解中国水问题的核心理念。在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方面。以恢复和改善水体功能为目标, 以水源地保护为重点, 明确河流的纳污能力, 严格管理社会的排污行为,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 实行严格的地下水保护政策, 加强地下水超采地区的综合治理。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 以预防保护和有效监督为主, 工程措施、行政措施、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等相结合, 国家投入与政策引导相结合, 加强对重点水土流失地区和生态脆弱河流的综合治理, 逐步扭转我国与水相关的生态恶化的趋势。

三、“十一五”水利发展和改革的战略

1、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考虑城乡水资源问题。“三农”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领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十一五”规划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促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根据城市化进程中对城市水利的要求, 因地制宜, 研究确定城市水利发展的模式、目标、体制和重点。要研究农业节水的潜力, 探索水权从农业向城市和工业有偿转让的机制, 通过制定政策, 保障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对农业节水的有效补偿。

2、在大力加强水利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充分重视政府对水资源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以政府的社会管理、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为主、需要由政府组织实施、引导、扶持的水利业务领域。按照《水法》的有关法律规定, 改革水资深管理体制, 推动流域和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基础上, 实现政府对跨省市区主要河流水资源在区域间的合理配置,逐步建立国家初始水权制度, 探索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系统分析不同流域、不同地区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 加强对水资源的需求管理, 遏制对水资源的无序开发, 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突出国家水权制度建设, 实现区域分水指标与行业定额管理指标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以抑制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无序竞争, 使用水户的权益和水资源保护责任相统一, 通过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建立科学的用水和节水管理制度。在全国防洪规划和流域防洪规划的基础上, 强化对洪水的社会化管理, 完善有效的政策措施和保障机制。重点突出洪水风险管理制度建设, 实现由全社会共同承担防洪减灾的责任。在水资源保护方面,重点突出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建设, 实行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 实现排污权的分配。在工程建设管理和投资融资方面, 重点突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利投资体制改革等改革举措。通过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保障公民享有的基本用水权和防洪保安权。

3、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在发挥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的同时, 更加注重水利发展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防洪减灾体系的建立更加注重人与洪水的关系, 实现从单纯约束洪水的防洪目标向既要约来洪水, 又要约束人类活动的综合防洪减灾目标转变。“十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